卷第二百一十六
關燈
小
中
大
唐紀三十二〔起強圉大淵獻(丁亥)十二月,盡昭陽大荒落(癸巳),凡六年有奇。
〕 《玄宗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下之上》 天寶六載〔(丁亥、七四七)載,子亥翻。
〕 1十月,己巳,上以仙芝為安西四鎮節度使,征靈詧入朝,〔使,疏史翻。
朝,直遙翻。
〕。
靈詧大懼。
仙芝見靈詧,趨走如故,靈詧益懼。
副都護京兆程千裡、押牙畢思琛及行官王滔等,〔押牙者,盡管節度使牙内之事。
行官,主将命往來京師及鄰道及巡内郡縣。
琛,醜林翻。
〕皆平日構仙芝于靈詧者也,仙芝面責千裡、思琛曰:「公面如男子,心如婦人,何也﹖」又捽滔等,欲苔之,〔捽,才沒翻。
笞,醜之翻。
〕既而皆釋之,謂曰:「吾素所恨于汝者,欲不言,恐汝懷憂;今既言之,則無事矣。
」軍中乃安。
初,仙芝為都知兵馬使,猗氏人封常清,少孤貧,細瘦類目,〔少,詩照翻。
類,盧對翻。
一足偏短,求為仙芝傔,不納。
常清日候仙芝出入,不離其門,凡數十日,〔傔,苦念翻。
離,力智翻;下離席同。
〕仙芝不得已留之。
會達奚部叛,夫蒙靈詧使仙芝追之,斬獲略盡。
常清私筰捷書以示仙芝,皆仙芝心所欲言者,由是一府奇之。
仙芝為節度使,即署常清判官;仙芝出征,常為留後。
〔唐諸使之屬,判官位次副使,盡總府事。
又節度使或出征,或入朝,或死而未有代,皆有知留後事,其後遂以節度留後為稱;至我朝遂以留後為承宣使,資序未應建節者為之。
〕仙芝乳母子鄭德诠為郎将,〔将,即亮翻。
〕仙芝遇之如兄弟,使典家事,威行軍中。
常清嘗出,德诠自後走馬突之而過。
常清至使院,〔使院,留後治事之所;節度使便坐治事,亦或就使院。
使,疏史翻。
〕使召德诠,每過一門,辄阖之,既至,常清離席謂曰:「常清本出寒微,郎将所知。
今日中丞命為留後,〔離,力智翻。
中丞謂高仙芝。
唐邊鎮諸帥或帶禦史中丞、大夫時,随其所帶官稱之。
〕郎将何得于衆中相陵突!」因叱之曰:「郎将須蹔死以肅軍政。
」〔蹔,與暫同。
〕遂杖之六十,面仆地,曳出。
仙芝妻及乳母于門外号哭救之,不及因以狀白仙芝,仙芝覽之,驚曰:「已死邪﹖」及見常清,遂不複言,〔号,戶高翻。
複,扶又翻。
〕常清亦不之謝。
軍中畏之愓。
〔史言封常清能治軍政,亦緣高仙芝不以私親撓法。
惕,他曆翻。
自唐興以來,邊帥皆用忠厚名臣,不久任,不遙領,不兼統,功名著者往往入為宰相。
〔如李靖、李績、劉仁軌、婁師德之類是也。
開元以來,薛讷、郭元振、張嘉貞、王晙、張說、杜暹、蕭嵩、李适之等亦皆自邊帥入相。
帥,所類翻。
〕其四夷之将,雖才略如阿史那社爾、契苾何力猶不專大将之任,皆以大臣為使以制之。
〔社爾讨高昌,侯君集為元帥;何力讨高麗,李績為元帥。
将即亮翻。
契,欺訖翻。
苾,毗必翻。
使,疏吏翻。
〕及開元中,天子有吞四夷之志,為邊将者十餘年不易,始久任矣;〔王晙、郭知運、張守珪之類是也。
皇子則慶、忠諸王,宰相則蕭嵩、牛仙客,始遙領矣;〔諸王事見二百十三卷開元十五年。
蕭嵩事見十七年,牛仙客事見二百十四卷二十四年。
蓋嘉運、王忠嗣專制數道,始兼統矣。
〔蓋嘉運事見二百十四卷開元二十八年。
王忠嗣事見上卷五載。
蓋,古合翻。
〕李林甫欲杜邊帥入相之路,以胡人不知書,乃奏言:「文臣為将怯當矢石,不若用寒畯胡人;〔寒,謂卑賤。
畯,嘗有事農耕者也。
畯音俊。
〕胡人則勇決習戰,寒族則孤立無黨,陛下誠以恩洽其心,彼必能為朝廷盡死。
」〔為,于僞翻,〕上悅其言,始用安祿山。
至是,諸道節度盡用胡人,〔安祿山、安思順、哥舒翰、高仙之,皆胡人也。
〕精兵鹹戍北邊,天下之勢偏重,卒使祿山傾覆天下,皆出于林甫專寵固位之謀也。
〔卒,子恤翻。
〕 七載(戊子,七四八) 1夏,四月,辛醜,左監門大将軍、知内待省事高力士加骠騎大将軍。
〔知内侍省事自此始。
唐制:勳階二十九,骠騎大将軍為之首,從一品。
監古銜翻。
骠,匹妙翻。
騎,奇寄翻。
〕力士承恩歲久,中外畏之,太子亦呼之為兄,諸王公呼之為翁,驸馬輩直謂之爺。
〔爺,以遮翻,俗呼父為爺。
〕自李林甫、安祿山輩皆因之以取将相。
其家富厚不赀。
〔将,即亮翻。
相,悉亮翻。
赀,即移翻;不赀,言不可算計也。
〕于西京作寶壽寺,寺鐘成,力士作齋以慶之,舉朝畢集。
〔宋璟若在,必不預斯集矣。
朝,直遙翻。
〕擊鐘一杵,施錢百缗,〔施豉翻。
〕有求媚者至二十杵,少者不減十。
然性和謹少過,善觀時俯仰,不敢驕橫,故天子終親任之,士大夫亦不疾惡也。
〔少,始紹翻。
橫,戶孟翻。
惡,烏路翻。
2五月,壬午,群臣上尊号日開元天寶聖文神武應道皇帝;〔上,時掌翻。
〕赦天下,免百姓來載租庸,擇後魏子孫一人為三恪。
〔三恪、二王後,注已見前。
杜佑曰:周得天下,封夏、殷二王後,又封舜後,謂之恪。
恪,敬也;義取王之所敬,故曰三恪。
天寶十三載,公卿議曰:三恪、二王之議,有三說焉。
一曰,二王之前,更立三代之後為三恪。
此據樂記「武王克商,未及下車封黃帝、堯舜之後,下車封夏、殷之後」而言。
一曰,二王之前,但存一代,通二王為恪。
此據左傳「但封胡公以備三恪」,明王者所敬先王有二,更封一代以備三恪。
三雲,二王之後為一恪,妻之父母二恪,夷狄之君為三恪。
此據「王有不臣者二三」而言之。
梁崔靈恩雲:三說以初為長。
按二王、三恪,經無正文,靈恩據禮記,遂以為通存丕代,竊恐未安。
記雲:尊賢不過二代;第三代者,雖遠難師法,豈得不錄其後!故亦存之,示敬其道而已,因謂之三恪。
故左傳雲:「封胡公以備三恪。
」足知其無五代也。
況曆代至今,皆以三代為三恪焉。
以此考,蓋以後魏子孫與周、陏子孫為三恪也。
明年,尋罷魏後;注又見後。
〕 3六月,庚子,賜安祿山鐵券。
4度支郎中兼侍禦史楊钊善窺上意所愛惡而迎之,以聚斂驟遷,歲中領十五餘使。
〔钊,音昭。
斂,力贍翻。
惡,烏路翻。
使,疏史翻。
洪邁随筆曰:楊國忠為度支郎,領十五餘使,至宰相,凡領四十餘使,新、舊唐史皆不詳載其職。
按其拜相制前銜雲:禦史大夫、判度支、權知太府卿事、兼蜀郡長史、劍南節度.支度.營田等副大使、本道兼山南西道采訪處置使、兩京太府出納監倉、祠祭、木炭、宮市、長春.九成宮等使、關内道及京畿采訪處置使,拜右相,兼史部尚書、集賢殿.崇玄館學士、修國史、太清.紫微宮使;自于所領,又有管當租庸、鑄錢等使。
以是觀之,概可見矣。
〕甲辰,遷給事中,兼禦中丞丞,專判度支事,〔度,徒洛翻。
〕恩幸日隆。
蘇冕論曰:官分職,各有司存。
政有恒而易守,〔恒,戶登翻。
〕事歸本而難失經之遠之理,舍此據!洎奸臣廣言利以邀恩,多立使以示寵,〔洎,其翻。
使疏吏﹖刻下﹖民以厚斂,張虛數以獻狀;上心蕩而益奢,人望怨而成禍;使天子有司守其位而無其事,受厚祿而虛其用,宇文融首唱其端,楊慎矜、王鉷繼遵其軌,〔鉷,戶公翻。
楊國忠終成其亂。
仲尼雲:甯有盜臣而無聚斂之臣。
〔記大學:百乘之家,不畜聚斂之臣;與其有聚斂之臣,甯有盜臣。
〕誠哉是言!前車既覆,後轍未改,求達化本,不亦難乎! 5冬,十月,庚戍,上幸華清宮。
6十一月,癸未,以貴妃姊适崔氏者為韓國夫人,适裴氏者為虢國夫人,适柳氏者為秦夫人。
三人皆有才色,上呼之為姨,出入宮掖,并承恩澤,勢傾天下。
每命婦入見,〔姊蔣兕翻。
掖,音亦。
命婦,外命婦也。
見,賢遍翻。
〕玉真公主等皆讓不敢就位。
〔玉真公主,睿宗之女。
〕三姊與铦、锜五家,凡有請托,府縣承迎,峻于制敕;四方賂遺,〔铦,醜廉翻。
锜,魚奇翻。
遺,于季翻;下獻遺同。
〕輻湊其門,惟恐居後,朝夕如市。
十宅諸王及百孫院婚嫁,〔十王宅、百孫院,見二百十三卷開元十五年。
〕皆以錢千缗賂韓、虢使請,無不如志。
上所賜與及四方獻遺,五家如一。
競開第舍,極其壯麗,一堂之費,動踰千萬;既成,見他人有勝己者,辄毀而改為。
虢國尤為豪蕩,一旦,帥工徒突入韋嗣立宅,即撤去舊屋,〔缗,彌賓翻。
帥,讀日率。
去,羌呂翻。
〕自為新第,但授韋氏以隙地十畝而已。
中堂既成,召工圬墁,〔圬,音烏。
墁,谟官翻。
〕約錢二百萬;複求賞技,〔複,扶又翻。
技,巨绮翻。
〕虢國以绛羅五百段賞之,嗤而不顧,曰:「請取蝼蟻、蜥蜴,〔嗤,醜之翻。
蜥,先擊翻。
蜴,羊益翻。
師古曰:爾雅雲:蝾螈,蜥蜴;蝘蜓,守宮。
是則一類耳。
楊雄方言雲:在澤中者謂之蜥蜴。
〕記其數堂中,苟失一物,不敢受直。
」 7十二月,戊戍,或言玄元皇帝降于朝元閣〔上于華清宮中起老君殿,殿之北為朝元閣,以或言老君降于此,改日降聖閣。
〕制改會昌縣曰昭應,廢新豐入昭應。
辛酉上還宮。
〔自溫泉宮。
還,從宣翻,又音如字。
8哥舒翰築神威軍于青海上,吐蕃至,翰擊破之。
又築城于青海中龍駒島,〔吐,從暾入聲。
青海周八九百裡,中有山,須冰合遊牝馬其上,明年生駒号龍種,故謂之龍駒島。
〕謂之應龍城,吐蕃屏迹不敢近青海。
〔屏,必郢翻。
近,其靳翻。
〕 9是歲,雲南王歸義卒,子合羅鳳嗣,以其子鳳迦異為陽瓜刺史。
〔卒,子恤翻。
嗣祥史翻。
南诏王父子相繼,其子必以父号下一字冠于己所号之上。
歸義本号皮邏合,帝賜名歸義,其子号合羅鳳,是以「合」字冠其号之上也。
合羅鳳之子号鳳迦異,是以「鳳」字冠其号之上也。
其後至豐佑乃革其舊。
開元二十六年考異不取此說,然二百四十三卷穆宗之長慶四年,則又書豐佑不與父連名事。
〕 八載(乙醜,七四九) 1春,二月,戊申,引百官觀左藏,〔唐六典曰:周禮有外府中士,主泉藏之在外者,掌邦布之入出,以供百物而待邦用者也。
又有職币上士、中士,主貨币之入者也。
并今左之職。
至秦、漢,則分在司農、少府。
後漢,少府屬官有中藏府令、丞,掌中藏币帛金銀貨物;魏氏因之。
晉少府屬官有左、右藏令。
東晉禦史九人,各掌一曹,有庫曹禦史後,複分庫曹,置外左庫、内左庫。
宋文帝省外左庫,而内左庫直曰左庫。
齊、梁、陳有右藏庫而無左藏。
北齊太府寺統左、右藏令、丞。
後周有外府上士、中士。
陏有左、右藏署令、丞。
唐左藏有東庫、西庫、朝堂庫,又有東都庫。
餘按雍錄:太極宮中東左藏庫,西左藏庫;東庫在恭禮門之東,西庫在安仁門之西。
大明宮中有左藏庫,在麟德殿之左。
又有右藏署令,掌邦國寶貨雜物;而天下賦調之正數錢物,則皆歸左藏也。
藏,徂浪翻;下帑藏同。
〕賜帛有差。
是時州縣殷富,倉庫積粟帛,動以萬計。
楊钊奏請所在粜變為輕貨,及征丁租地稅皆變布帛輸京師;屢奏帑藏充牣,古今罕俦,故上帥群臣觀之,〔钊,音昭。
帥,讀曰率。
〕賜钊紫衣金魚以賞之。
上以國用豐衍,故視金帛如糞壤,賞賜貴寵之家,無有限極。
2三月,朔方節度等使張齊丘于中受降城西北五百餘裡木剌山築橫塞軍,以振遠軍使鄭人郭子儀為棋塞軍使。
〔橫塞軍本名可敦城。
按宋白續通典:橫塞軍,初置在飛
〕 《玄宗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下之上》 天寶六載〔(丁亥、七四七)載,子亥翻。
〕 1十月,己巳,上以仙芝為安西四鎮節度使,征靈詧入朝,〔使,疏史翻。
朝,直遙翻。
〕。
靈詧大懼。
仙芝見靈詧,趨走如故,靈詧益懼。
副都護京兆程千裡、押牙畢思琛及行官王滔等,〔押牙者,盡管節度使牙内之事。
行官,主将命往來京師及鄰道及巡内郡縣。
琛,醜林翻。
〕皆平日構仙芝于靈詧者也,仙芝面責千裡、思琛曰:「公面如男子,心如婦人,何也﹖」又捽滔等,欲苔之,〔捽,才沒翻。
笞,醜之翻。
〕既而皆釋之,謂曰:「吾素所恨于汝者,欲不言,恐汝懷憂;今既言之,則無事矣。
」軍中乃安。
初,仙芝為都知兵馬使,猗氏人封常清,少孤貧,細瘦類目,〔少,詩照翻。
類,盧對翻。
一足偏短,求為仙芝傔,不納。
常清日候仙芝出入,不離其門,凡數十日,〔傔,苦念翻。
離,力智翻;下離席同。
〕仙芝不得已留之。
會達奚部叛,夫蒙靈詧使仙芝追之,斬獲略盡。
常清私筰捷書以示仙芝,皆仙芝心所欲言者,由是一府奇之。
仙芝為節度使,即署常清判官;仙芝出征,常為留後。
〔唐諸使之屬,判官位次副使,盡總府事。
又節度使或出征,或入朝,或死而未有代,皆有知留後事,其後遂以節度留後為稱;至我朝遂以留後為承宣使,資序未應建節者為之。
〕仙芝乳母子鄭德诠為郎将,〔将,即亮翻。
〕仙芝遇之如兄弟,使典家事,威行軍中。
常清嘗出,德诠自後走馬突之而過。
常清至使院,〔使院,留後治事之所;節度使便坐治事,亦或就使院。
使,疏史翻。
〕使召德诠,每過一門,辄阖之,既至,常清離席謂曰:「常清本出寒微,郎将所知。
今日中丞命為留後,〔離,力智翻。
中丞謂高仙芝。
唐邊鎮諸帥或帶禦史中丞、大夫時,随其所帶官稱之。
〕郎将何得于衆中相陵突!」因叱之曰:「郎将須蹔死以肅軍政。
」〔蹔,與暫同。
〕遂杖之六十,面仆地,曳出。
仙芝妻及乳母于門外号哭救之,不及因以狀白仙芝,仙芝覽之,驚曰:「已死邪﹖」及見常清,遂不複言,〔号,戶高翻。
複,扶又翻。
〕常清亦不之謝。
軍中畏之愓。
〔史言封常清能治軍政,亦緣高仙芝不以私親撓法。
惕,他曆翻。
自唐興以來,邊帥皆用忠厚名臣,不久任,不遙領,不兼統,功名著者往往入為宰相。
〔如李靖、李績、劉仁軌、婁師德之類是也。
開元以來,薛讷、郭元振、張嘉貞、王晙、張說、杜暹、蕭嵩、李适之等亦皆自邊帥入相。
帥,所類翻。
〕其四夷之将,雖才略如阿史那社爾、契苾何力猶不專大将之任,皆以大臣為使以制之。
〔社爾讨高昌,侯君集為元帥;何力讨高麗,李績為元帥。
将即亮翻。
契,欺訖翻。
苾,毗必翻。
使,疏吏翻。
〕及開元中,天子有吞四夷之志,為邊将者十餘年不易,始久任矣;〔王晙、郭知運、張守珪之類是也。
皇子則慶、忠諸王,宰相則蕭嵩、牛仙客,始遙領矣;〔諸王事見二百十三卷開元十五年。
蕭嵩事見十七年,牛仙客事見二百十四卷二十四年。
蓋嘉運、王忠嗣專制數道,始兼統矣。
〔蓋嘉運事見二百十四卷開元二十八年。
王忠嗣事見上卷五載。
蓋,古合翻。
〕李林甫欲杜邊帥入相之路,以胡人不知書,乃奏言:「文臣為将怯當矢石,不若用寒畯胡人;〔寒,謂卑賤。
畯,嘗有事農耕者也。
畯音俊。
〕胡人則勇決習戰,寒族則孤立無黨,陛下誠以恩洽其心,彼必能為朝廷盡死。
」〔為,于僞翻,〕上悅其言,始用安祿山。
至是,諸道節度盡用胡人,〔安祿山、安思順、哥舒翰、高仙之,皆胡人也。
〕精兵鹹戍北邊,天下之勢偏重,卒使祿山傾覆天下,皆出于林甫專寵固位之謀也。
〔卒,子恤翻。
〕 七載(戊子,七四八) 1夏,四月,辛醜,左監門大将軍、知内待省事高力士加骠騎大将軍。
〔知内侍省事自此始。
唐制:勳階二十九,骠騎大将軍為之首,從一品。
監古銜翻。
骠,匹妙翻。
騎,奇寄翻。
〕力士承恩歲久,中外畏之,太子亦呼之為兄,諸王公呼之為翁,驸馬輩直謂之爺。
〔爺,以遮翻,俗呼父為爺。
〕自李林甫、安祿山輩皆因之以取将相。
其家富厚不赀。
〔将,即亮翻。
相,悉亮翻。
赀,即移翻;不赀,言不可算計也。
〕于西京作寶壽寺,寺鐘成,力士作齋以慶之,舉朝畢集。
〔宋璟若在,必不預斯集矣。
朝,直遙翻。
〕擊鐘一杵,施錢百缗,〔施豉翻。
〕有求媚者至二十杵,少者不減十。
然性和謹少過,善觀時俯仰,不敢驕橫,故天子終親任之,士大夫亦不疾惡也。
〔少,始紹翻。
橫,戶孟翻。
惡,烏路翻。
2五月,壬午,群臣上尊号日開元天寶聖文神武應道皇帝;〔上,時掌翻。
〕赦天下,免百姓來載租庸,擇後魏子孫一人為三恪。
〔三恪、二王後,注已見前。
杜佑曰:周得天下,封夏、殷二王後,又封舜後,謂之恪。
恪,敬也;義取王之所敬,故曰三恪。
天寶十三載,公卿議曰:三恪、二王之議,有三說焉。
一曰,二王之前,更立三代之後為三恪。
此據樂記「武王克商,未及下車封黃帝、堯舜之後,下車封夏、殷之後」而言。
一曰,二王之前,但存一代,通二王為恪。
此據左傳「但封胡公以備三恪」,明王者所敬先王有二,更封一代以備三恪。
三雲,二王之後為一恪,妻之父母二恪,夷狄之君為三恪。
此據「王有不臣者二三」而言之。
梁崔靈恩雲:三說以初為長。
按二王、三恪,經無正文,靈恩據禮記,遂以為通存丕代,竊恐未安。
記雲:尊賢不過二代;第三代者,雖遠難師法,豈得不錄其後!故亦存之,示敬其道而已,因謂之三恪。
故左傳雲:「封胡公以備三恪。
」足知其無五代也。
況曆代至今,皆以三代為三恪焉。
以此考,蓋以後魏子孫與周、陏子孫為三恪也。
明年,尋罷魏後;注又見後。
〕 3六月,庚子,賜安祿山鐵券。
4度支郎中兼侍禦史楊钊善窺上意所愛惡而迎之,以聚斂驟遷,歲中領十五餘使。
〔钊,音昭。
斂,力贍翻。
惡,烏路翻。
使,疏史翻。
洪邁随筆曰:楊國忠為度支郎,領十五餘使,至宰相,凡領四十餘使,新、舊唐史皆不詳載其職。
按其拜相制前銜雲:禦史大夫、判度支、權知太府卿事、兼蜀郡長史、劍南節度.支度.營田等副大使、本道兼山南西道采訪處置使、兩京太府出納監倉、祠祭、木炭、宮市、長春.九成宮等使、關内道及京畿采訪處置使,拜右相,兼史部尚書、集賢殿.崇玄館學士、修國史、太清.紫微宮使;自于所領,又有管當租庸、鑄錢等使。
以是觀之,概可見矣。
〕甲辰,遷給事中,兼禦中丞丞,專判度支事,〔度,徒洛翻。
〕恩幸日隆。
蘇冕論曰:官分職,各有司存。
政有恒而易守,〔恒,戶登翻。
〕事歸本而難失經之遠之理,舍此據!洎奸臣廣言利以邀恩,多立使以示寵,〔洎,其翻。
使疏吏﹖刻下﹖民以厚斂,張虛數以獻狀;上心蕩而益奢,人望怨而成禍;使天子有司守其位而無其事,受厚祿而虛其用,宇文融首唱其端,楊慎矜、王鉷繼遵其軌,〔鉷,戶公翻。
楊國忠終成其亂。
仲尼雲:甯有盜臣而無聚斂之臣。
〔記大學:百乘之家,不畜聚斂之臣;與其有聚斂之臣,甯有盜臣。
〕誠哉是言!前車既覆,後轍未改,求達化本,不亦難乎! 5冬,十月,庚戍,上幸華清宮。
6十一月,癸未,以貴妃姊适崔氏者為韓國夫人,适裴氏者為虢國夫人,适柳氏者為秦夫人。
三人皆有才色,上呼之為姨,出入宮掖,并承恩澤,勢傾天下。
每命婦入見,〔姊蔣兕翻。
掖,音亦。
命婦,外命婦也。
見,賢遍翻。
〕玉真公主等皆讓不敢就位。
〔玉真公主,睿宗之女。
〕三姊與铦、锜五家,凡有請托,府縣承迎,峻于制敕;四方賂遺,〔铦,醜廉翻。
锜,魚奇翻。
遺,于季翻;下獻遺同。
〕輻湊其門,惟恐居後,朝夕如市。
十宅諸王及百孫院婚嫁,〔十王宅、百孫院,見二百十三卷開元十五年。
〕皆以錢千缗賂韓、虢使請,無不如志。
上所賜與及四方獻遺,五家如一。
競開第舍,極其壯麗,一堂之費,動踰千萬;既成,見他人有勝己者,辄毀而改為。
虢國尤為豪蕩,一旦,帥工徒突入韋嗣立宅,即撤去舊屋,〔缗,彌賓翻。
帥,讀日率。
去,羌呂翻。
〕自為新第,但授韋氏以隙地十畝而已。
中堂既成,召工圬墁,〔圬,音烏。
墁,谟官翻。
〕約錢二百萬;複求賞技,〔複,扶又翻。
技,巨绮翻。
〕虢國以绛羅五百段賞之,嗤而不顧,曰:「請取蝼蟻、蜥蜴,〔嗤,醜之翻。
蜥,先擊翻。
蜴,羊益翻。
師古曰:爾雅雲:蝾螈,蜥蜴;蝘蜓,守宮。
是則一類耳。
楊雄方言雲:在澤中者謂之蜥蜴。
〕記其數堂中,苟失一物,不敢受直。
」 7十二月,戊戍,或言玄元皇帝降于朝元閣〔上于華清宮中起老君殿,殿之北為朝元閣,以或言老君降于此,改日降聖閣。
〕制改會昌縣曰昭應,廢新豐入昭應。
辛酉上還宮。
〔自溫泉宮。
還,從宣翻,又音如字。
8哥舒翰築神威軍于青海上,吐蕃至,翰擊破之。
又築城于青海中龍駒島,〔吐,從暾入聲。
青海周八九百裡,中有山,須冰合遊牝馬其上,明年生駒号龍種,故謂之龍駒島。
〕謂之應龍城,吐蕃屏迹不敢近青海。
〔屏,必郢翻。
近,其靳翻。
〕 9是歲,雲南王歸義卒,子合羅鳳嗣,以其子鳳迦異為陽瓜刺史。
〔卒,子恤翻。
嗣祥史翻。
南诏王父子相繼,其子必以父号下一字冠于己所号之上。
歸義本号皮邏合,帝賜名歸義,其子号合羅鳳,是以「合」字冠其号之上也。
合羅鳳之子号鳳迦異,是以「鳳」字冠其号之上也。
其後至豐佑乃革其舊。
開元二十六年考異不取此說,然二百四十三卷穆宗之長慶四年,則又書豐佑不與父連名事。
〕 八載(乙醜,七四九) 1春,二月,戊申,引百官觀左藏,〔唐六典曰:周禮有外府中士,主泉藏之在外者,掌邦布之入出,以供百物而待邦用者也。
又有職币上士、中士,主貨币之入者也。
并今左之職。
至秦、漢,則分在司農、少府。
後漢,少府屬官有中藏府令、丞,掌中藏币帛金銀貨物;魏氏因之。
晉少府屬官有左、右藏令。
東晉禦史九人,各掌一曹,有庫曹禦史後,複分庫曹,置外左庫、内左庫。
宋文帝省外左庫,而内左庫直曰左庫。
齊、梁、陳有右藏庫而無左藏。
北齊太府寺統左、右藏令、丞。
後周有外府上士、中士。
陏有左、右藏署令、丞。
唐左藏有東庫、西庫、朝堂庫,又有東都庫。
餘按雍錄:太極宮中東左藏庫,西左藏庫;東庫在恭禮門之東,西庫在安仁門之西。
大明宮中有左藏庫,在麟德殿之左。
又有右藏署令,掌邦國寶貨雜物;而天下賦調之正數錢物,則皆歸左藏也。
藏,徂浪翻;下帑藏同。
〕賜帛有差。
是時州縣殷富,倉庫積粟帛,動以萬計。
楊钊奏請所在粜變為輕貨,及征丁租地稅皆變布帛輸京師;屢奏帑藏充牣,古今罕俦,故上帥群臣觀之,〔钊,音昭。
帥,讀曰率。
〕賜钊紫衣金魚以賞之。
上以國用豐衍,故視金帛如糞壤,賞賜貴寵之家,無有限極。
2三月,朔方節度等使張齊丘于中受降城西北五百餘裡木剌山築橫塞軍,以振遠軍使鄭人郭子儀為棋塞軍使。
〔橫塞軍本名可敦城。
按宋白續通典:橫塞軍,初置在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