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百一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仁坊。
申公高士廉宅西北左金吾衛,神龍元年,并為長甯公主宅,韋庶人敗後,遂立為觀,仍以中宗年号為名。
觀,古玩翻。
〕慎矜發其事,以為堅戚裡,不應與邊将狎昵。
林甫因奏堅與惟明結謀,欲共立太子。
堅、惟明下嶽,〔将,即亮翻。
昵,尼質翻。
下,遐嫁翻。
〕林甫使慎矜與禦史中丞王鉷、京兆府法曹吉溫共鞫之。
〔考異曰:舊林甫傳雲:「林甫潛令慎矜伺堅隙,奏上。
」慎矜傳雲:「鉷推堅,慎矜引身中立以後望,鉷恨之,林甫亦憾焉。
」二傳自相矛楯。
今從唐曆。
〕上亦疑堅與惟明有謀而不顯其罪,癸酉,下制,責堅以幹進不已,貶缙雲太守;〔缙雲郡本括州永嘉郡,元年更郡名。
考異曰:舊紀「貶括蒼太守」。
今從實錄及舊傳。
〕惟明以離間君臣,〔間,古苋翻。
〕貶播川太守;〔播川郡,播州。
〕仍别下制戒百官。
2以王忠嗣為河西、隴右節度使,兼知朔方、河東節度事。
忠嗣始在朔方、河東,每互市,高估馬價,諸胡聞之,争賣馬于唐忠嗣皆買之。
由是胡馬少,〔少,詩沼翻。
〕唐兵益壯。
及徙隴右、河西,複請分朔方、河東馬九千匹以實之,〔複,扶又翻。
〕其軍亦壯。
忠嗣杖四節控制萬裡,天下勁兵重鎮皆在掌握,與吐蕃戰于青海、積石,皆大捷。
又讨吐谷渾于墨離軍,虜其全部而歸。
〔吐,從暾入聲。
谷,音浴。
〕 3夏,四月,癸未,立奚酋婆固為昭信王,契丹酋楷洛為恭仁王。
〔酋,慈由翻。
婆,素禾翻。
〕 4己亥,制:「自今四孟月,皆擇吉日祀天地、九宮。
」 5韋堅等既貶,左相李适之懼,自求散地。
〔散,奚但翻。
〕庚寅,以适之為太子少保,罷政事。
其子衛尉少卿霅嘗盛馔召客,〔霅,文甲翻。
馔,雛皖翻,又雛戀翻。
〕客畏李林甫,竟日無一人敢往者。
6以門下侍郎、崇玄館大學士陳希烈同平章事。
〔後魏置崇玄署,掌僧、尼、道士、女冠。
隋以崇玄署隸鴻胪。
唐置諸寺觀監,隸鴻胪,每寺觀有監一人;貞觀中,廢寺觀監。
上元二年,置漆園監,尋廢;開元二十五年,置崇玄學于玄元皇帝廟;天寶元年,兩京置博士、助教各一員。
二年,改崇玄學曰崇玄館,博士曰學士,助教曰直學士;置大學士,以宰相為之,領兩京玄元宮及道院。
〕希烈,宋州人,以講老、莊得進,專用神仙符瑞取媚于上。
李林甫以希烈為上所愛,且柔佞易制,〔易,以鼓翻。
〕故引以為相;凡政事一決于林甫,希烈但給唯諾。
〔唯,于癸翻。
〕故事,宰相午後六刻乃出,林甫奏,今太平無事,巳時即還第,軍國機務皆決于私家;主書抱成案詣希烈書名而以。
7五月,壬子朔,日有食之。
8乙亥,以劍南節度使章仇兼瓊為戶部尚書;諸楊引之也。
9秋,七月,丙辰,敕:「流貶人多在道逗留。
自今左降官日馳十驿以上。
」〔上,時掌翻。
〕是後流貶者多不全矣。
10楊貴妃方有寵,每乘馬則高力士執辔授鞭,織繡之工專供貴妃院者七百人,中外争獻器服珍玩。
嶺南經略使張九章,廣陵長史王翼,〔廣陵郡,揚州。
長,知兩翻。
〕以所獻精美,九章加三品,翼入為戶部侍郎;天下從風而靡。
民間歌之曰:「生男勿喜女勿悲,君今看女作門楣。
」〔凡人作室,自外至者,見其門楣宏敞,則為壯觀。
言楊家因生女而宗門崇顯也。
或曰:門以楣而16拄,言生女能16拄門戶也。
〕妃欲得生荔支,歲命嶺南馳驿緻之,〔自蘇轼諸人,皆雲此時荔支自涪州緻之,非嶺南也。
比至長安,色味不變。
〔白居易曰:荔支生巴、峽間。
樹形團團如帷蓋,葉如冬青,華如橘,春榮,實如丹,夏熟,朵如蒲萄,核如枇杷,殼如紅繪,膜如紫绡,瓤肉潔白如冰雪,漿液甘酸如醴酪。
大略如彼,其實過之。
若離本枝,一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四五日外色香味盡去矣。
至是,妃以妬悍不遜,上怒,命送歸兄铦之第。
〔悍,戶罕翻,又戶旰翻。
〕是日,上不怿,比日中,猶未食,左右動不稱旨,橫被棰撻。
〔比,必利翻,及也。
稱,尺證翻。
棰,止橤翻。
橫,戶孟翻。
〕高力士欲嘗上意,請悉載院中儲偫送貴妃,凡百餘車;上自分禦膳以賜之。
〔偫,直裡翻。
〕及夜,力士伏奏請迎貴妃歸院,遂開禁門而入。
〔唐六典:城門郎掌京城、皇城宮殿諸門開阖之節。
承天門擊曉鼓,聽擊鐘後一刻,鼓聲絕,皇城開門。
第一冬冬鼓聲絕,宮城門及左、右延明門、幹化門開。
第二冬冬鼓聲絕,宮殿門開。
夜,第一聲冬冬鼓聲絕,宮殿門閉。
第一冬冬聲絕,宮城門閉,及左、右延明門皇城門閉。
其京城門開閉,與皇城門同刻。
承天門擊鼓,皆聽漏刻契,契至乃擊;待漏刻所牌到,鼓聲乃絕。
凡皇城阖門之鑰,先酉而出,後戌而入;開門之鑰,後醜而出,夜盡而入。
京城阖門之鑰,後申而出,先子而入;開門之鑰,後子而出,先卯而入。
若非其時,而有命啟閉,則詣阖覆奏,奉旨合符而開阖之。
殿門及城門,若有敕夜開,受敕人具錄須開之門,宣送中書門下。
偫,直裡翻。
〕自是恩遇愈隆,後宮莫得進矣。
11将作少匠韋蘭、兵部員外郎韋芝為其兄堅訟冤,〔少,始照翻。
為,于僞翻。
〕且引太子為言;上益怒。
太子懼,表情與妃離婚,乞不以親廢法。
丙子,再貶堅江夏别駕,〔江夏郡,鄂州。
舊志:鄂州,京師東南二千三百四十六裡。
夏,戶雅翻。
〕蘭、芝皆貶嶺南。
然上素知太子孝謹,故譴怒不及。
李林甫因言堅與李适之等為朋黨,後數日,堅長流臨封,适之貶宜春太守,太常少卿韋斌貶巴陵太守,嗣薛王琄貶夷陵别駕,睢陽太守裴寬貶安陸别駕,河南尹李齊物貶竟陵太守,〔臨封郡本封州廣信郡,元年更郡名。
宜春郡,袁州。
巴陵郡,嶽州。
夷陵郡,峽州。
安陸郡,安州。
竟陵郡本複州沔陽郡,元年更郡名。
舊志:封州至京師水陸四千五一十裡;嶽州二千二百三十七裡;峽州一千八百八十裡;安州,京師東南二千五十一裡;複州一千八百裡。
斌,音彬。
琄,胡畎翻。
〕凡堅親黨坐流貶者數十人。
斌,安石之子。
琄,業之子,堅之甥也。
琄母亦令随琄之官。
〔韋安石事武後、中、睿三朝。
業,上之弟也。
〕 12冬,十月,戊戌,上幸骊山溫泉;十一月,乙巳,還宮。
13贊善大夫杜有鄰,〔唐贊善大夫,正五品上,掌諷誦規谏太子。
〕女為太子良娣,〔唐太子内官,良娣,正三品。
娣,特計翻。
〕良娣之姊為左骁衛兵柳績妻。
〔骁,堅堯翻。
〕績性狂疏,号功名,善交結豪俊。
〔好,呼到翻。
喜,許記翻。
〕淄川太守裴敦複薦于北海太守李邕,〔北海郡,青州。
〕邕與之定交。
績至京師,與著作郎王曾等為友,皆當時名士也。
績與妻族不協,欲陷之,為飛語,告有鄰妄稱圖谶,交構東宮,指斥乘輿。
〔乘,繩證翻。
〕林甫令京兆士曹吉溫與禦史鞫之,〔士曹司士參軍事,掌津梁、舟車、舍宅、工藝。
〕乃績首謀也。
溫令績連引曾等入台。
十二月,甲戌,有鄰、績及曾等皆杖死,積屍大理,〔考異曰:舊紀、唐曆皆作「辛未」。
今從實錄。
實錄雲「績與其黨并伏法」,诏書則曰:「猶寬極刑,俾從杖罪,其王曾等,各決重杖一百;杜有鄰、柳績念以微親,特寬殊死,決一頓,貶嶺南新興尉。
」吉溫傳則雲:「績等杖死,積屍于大理寺。
」蓋诏雖與杖,其實皆死杖下也。
」妻子流遠方;中外震栗。
嗣虢王巨貶義陽司馬,〔義陽郡,申州。
舊志:申州至京師一千七百九十六裡。
〕巨,邕之子也。
〔高祖之子,虢王鳳,鳳嫡孫曰嗣虢王邕。
〕别遣監察禦史羅希奭往按李邕,〔監,古銜翻。
〕太子亦出良娣為庶人。
乙亥,邺郡太守王琚坐贓貶江華司馬。
〔邺郡,本相州魏郡,元年更名。
江華郡,道州。
〕琚性豪侈,與李邕皆自謂耆舊,九在外,意怏怏,李林甫惡其負材使氣,故因事除之。
〔王琚事上于東宮,贊決誅太平公主。
惡,烏路翻。
〕 六載〔(丁亥、七四七)〕 1春,正月,辛巳。
李邕、裴敦複皆杖死。
邕才藝出衆,盧藏用常語之曰:「君如幹将、莫邪,〔語,牛倨翻。
幹将、莫邪,吳王所鑄寶劍。
〕難與争鋒,然終虞缺折耳。
」〔折,而設翻。
〕邕不能用。
林甫又奏分遣禦史即貶所賜皇甫惟明、韋堅兄弟等死。
羅希奭自青州如嶺南,所過殺遷嫡者,〔希奭既殺李邕于青州,遂如嶺南也。
〕郡縣惶駭。
排馬牒至宜春,〔禦史所過,沿路郡縣給驿馬,故未至先有排馬牒。
〕李适之憂懼,仰藥自殺。
至江華,王琚仰藥不死,聞希奭已至,即自缢。
希奭又迂路過安陸,欲怖殺裴寬,〔怖,普布翻。
〕寬向希奭叩頭祈生,希奭不宿而過,乃得免。
李适之子霅迎父喪至東京,李林甫令人誣告霅,杖死于河南府。
給事中房管坐與适之善,貶宜春太守。
管,融之子也。
〔房融見二百七卷武後長安四年。
林甫恨韋堅不已,遣使于循河及江、淮州縣求堅罪,〔使,疏吏翻。
〕收〔【章:十二行本「收」上有「所在」二字;乙十一行本同;張校同。
】〕系綱典船夫,溢于牢獄,〔十船為一綱。
以吏為綱典船夫,挽船及駕船之夫也。
〕征剝逋負,延及鄰伍,皆裸露死于公府,〔裸,郎果翻。
〕至林甫薨乃死。
2丁亥,上享太廟;戊子,合祭天地于南郊,赦天下。
制免百姓今載田租。
又令削绫、斬條。
上慕好生之名,故令應絞斬者重杖流嶺南,其實有司率杖殺之。
又令天下為嫁母服三載。
〔載,子亥翻。
好,呼到翻。
皆為,于僞翻;下即為同。
〕 上欲廣求天下之士,命通一藝以上詣京師。
李林甫恐草野之士對策斥言其奸惡,建言:「舉人多卑賤愚聩,〔聩,五怪翻。
〕恐有俚言污濁聖聽。
」乃令郡縣長官精加試練,灼然超絕者,具名送省,委尚書覆試,禦史中丞監之,〔監,古銜翻。
〕取名實相副者聞奏。
既而至者皆試以詩、賦、論,遂無一人及第者。
林甫乃上表賀也無遺賢。
3戊寅,以範陽、平盧節度使安祿山兼禦史大夫。
祿山體充肥,腹垂過膝,嘗自稱腹〔【章:十二行本無「腹」字;乙十一行本同。
】〕重三百斤。
外若癡直,内實狡黠。
常令其将劉駱谷留京師诇朝廷指趣,動靜皆報之;〔黠,下八翻。
诇,翾正翻,有所候伺也。
〕或應有箋表者,駱谷即為代作通之。
歲獻俘虜、雜畜、奇禽、異獸、珍玩之物,〔畜,許救翻。
〕不絕于路,郡縣疲于遞運。
祿山在上前,應對敏給,雜以诙諧,上嘗戲指其腹曰:「此胡腹中何所有﹖其大乃爾!」對曰:「更無餘物,正有赤心耳!」上悅。
又嘗命見太子,祿山不拜。
左右趣之拜,〔趣,讀曰促。
〕祿山拱立曰:「臣胡人,不習朝儀,不知太子者何官﹖」〔朝,直遙翻。
〕上曰:「此儲君也,朕千秋萬歲後,代朕君汝者也。
」祿山曰:「臣愚,向者惟知有陛下一人,不知乃更有儲君。
」不得已,然後拜。
上以為信然,益愛之。
上嘗宴勤政樓,百官列坐樓下,獨為祿山于禦座東間設金雞障,〔障,坐障也,畫金雞為飾。
為,于僞翻。
〕置榻使坐其前,仍命卷簾以示榮寵。
〔卷,讀曰卷。
〕命楊铦、楊锜、貴妃三姊皆與祿山鈙兄弟。
祿山得出入禁中,因請為貴妃兒。
上與貴妃共坐,祿山先拜貴妃。
上問何故,對曰:「胡人先母兒後父。
」上悅。
4李林甫以王忠嗣功名日盛,恐其入相,〔相,息亮翻。
〕忌之。
安祿山潛蓄異志,托以禦寇,築雄武城,〔薊州廣漢川有雄武軍。
〕大貯兵器,〔貯,丁呂翻。
〕請忠嗣助役,因欲留其兵。
忠嗣先期而往,不見祿山而還,數上言祿山必反;林甫益惡之。
〔為王忠嗣得罪張本。
先,悉薦翻。
數,所角翻。
上,時掌翻。
惡,烏路翻。
〕夏,四月,忠嗣固辭兼河東、朔方節度,許之。
5冬,十月,己酉,上幸骊山溫泉,〔考異曰:舊紀、唐曆皆作「戊申」,今從之。
〕改溫泉宮曰華清宮。
6河西、隴右節度使王忠嗣以部将哥舒翰為大鬥軍副使,李光弼為河西兵馬使、充赤水軍使。
〔兵馬使,節鎮衙前軍職也,總兵權,任甚重。
至德以後,都知兵馬使率為藩鎮儲帥。
将,即亮翻。
使,疏吏翻。
〕翰父祖本突騎施别部酋長,〔西突厥五弩失畢有哥舒阙俟斤。
騎,奇寄翻。
酋,慈由翻。
長,知兩翻。
〕光弼,契丹王楷洛之子也,〔開元初,李楷洛封為契丹王。
〕皆以勇略為忠嗣所重。
忠嗣使翰擊吐蕃,有同列為之副,倨慢不為用,翰檛殺之,軍中股栗,〔檛,則瓜翻。
〕累功至隴右節度副使。
每歲積石軍麥熟,吐蕃辄來獲之,〔獲,戶郭翻。
〕無能禦者,邊人謂之「吐蕃麥莊」。
翰先伏兵于其側,虜至,斷其後,夾擊之,〔斷,音短。
〕無一人得返者,自是不敢來。
〔複,扶又翻。
〕 上欲使王忠嗣攻吐蕃石堡城,〔石堡城陷,見上卷開元二十九年。
〕忠嗣上言:「石堡險固,吐蕃舉國守之,今頓兵其下,非殺數萬人不能克;臣恐所得不如所亡,不如且厲兵秣馬,俟其有釁,然後取之。
」上意不快。
将軍董延光自請将兵取石堡城,〔請将,即亮翻。
〕上命忠嗣分兵助之。
忠嗣不得已奉诏,而不盡副延光所欲,延光怨之。
李光弼言于忠嗣曰:「大夫以愛士卒之故,不欲成延光之功,〔唐中世以前,率呼将帥為大夫,白居易詩所謂「五官稱大夫」是也。
〕雖迫于制書,實奪其謀也。
何以知之﹖今以數萬衆授之而不立重賞,士卒安肯為之盡力呼!〔為,于僞翻。
〕然此天子意也,彼無功,必
申公高士廉宅西北左金吾衛,神龍元年,并為長甯公主宅,韋庶人敗後,遂立為觀,仍以中宗年号為名。
觀,古玩翻。
〕慎矜發其事,以為堅戚裡,不應與邊将狎昵。
林甫因奏堅與惟明結謀,欲共立太子。
堅、惟明下嶽,〔将,即亮翻。
昵,尼質翻。
下,遐嫁翻。
〕林甫使慎矜與禦史中丞王鉷、京兆府法曹吉溫共鞫之。
〔考異曰:舊林甫傳雲:「林甫潛令慎矜伺堅隙,奏上。
」慎矜傳雲:「鉷推堅,慎矜引身中立以後望,鉷恨之,林甫亦憾焉。
」二傳自相矛楯。
今從唐曆。
〕上亦疑堅與惟明有謀而不顯其罪,癸酉,下制,責堅以幹進不已,貶缙雲太守;〔缙雲郡本括州永嘉郡,元年更郡名。
考異曰:舊紀「貶括蒼太守」。
今從實錄及舊傳。
〕惟明以離間君臣,〔間,古苋翻。
〕貶播川太守;〔播川郡,播州。
〕仍别下制戒百官。
2以王忠嗣為河西、隴右節度使,兼知朔方、河東節度事。
忠嗣始在朔方、河東,每互市,高估馬價,諸胡聞之,争賣馬于唐忠嗣皆買之。
由是胡馬少,〔少,詩沼翻。
〕唐兵益壯。
及徙隴右、河西,複請分朔方、河東馬九千匹以實之,〔複,扶又翻。
〕其軍亦壯。
忠嗣杖四節控制萬裡,天下勁兵重鎮皆在掌握,與吐蕃戰于青海、積石,皆大捷。
又讨吐谷渾于墨離軍,虜其全部而歸。
〔吐,從暾入聲。
谷,音浴。
〕 3夏,四月,癸未,立奚酋婆固為昭信王,契丹酋楷洛為恭仁王。
〔酋,慈由翻。
婆,素禾翻。
〕 4己亥,制:「自今四孟月,皆擇吉日祀天地、九宮。
」 5韋堅等既貶,左相李适之懼,自求散地。
〔散,奚但翻。
〕庚寅,以适之為太子少保,罷政事。
其子衛尉少卿霅嘗盛馔召客,〔霅,文甲翻。
馔,雛皖翻,又雛戀翻。
〕客畏李林甫,竟日無一人敢往者。
6以門下侍郎、崇玄館大學士陳希烈同平章事。
〔後魏置崇玄署,掌僧、尼、道士、女冠。
隋以崇玄署隸鴻胪。
唐置諸寺觀監,隸鴻胪,每寺觀有監一人;貞觀中,廢寺觀監。
上元二年,置漆園監,尋廢;開元二十五年,置崇玄學于玄元皇帝廟;天寶元年,兩京置博士、助教各一員。
二年,改崇玄學曰崇玄館,博士曰學士,助教曰直學士;置大學士,以宰相為之,領兩京玄元宮及道院。
〕希烈,宋州人,以講老、莊得進,專用神仙符瑞取媚于上。
李林甫以希烈為上所愛,且柔佞易制,〔易,以鼓翻。
〕故引以為相;凡政事一決于林甫,希烈但給唯諾。
〔唯,于癸翻。
〕故事,宰相午後六刻乃出,林甫奏,今太平無事,巳時即還第,軍國機務皆決于私家;主書抱成案詣希烈書名而以。
7五月,壬子朔,日有食之。
8乙亥,以劍南節度使章仇兼瓊為戶部尚書;諸楊引之也。
9秋,七月,丙辰,敕:「流貶人多在道逗留。
自今左降官日馳十驿以上。
」〔上,時掌翻。
〕是後流貶者多不全矣。
10楊貴妃方有寵,每乘馬則高力士執辔授鞭,織繡之工專供貴妃院者七百人,中外争獻器服珍玩。
嶺南經略使張九章,廣陵長史王翼,〔廣陵郡,揚州。
長,知兩翻。
〕以所獻精美,九章加三品,翼入為戶部侍郎;天下從風而靡。
民間歌之曰:「生男勿喜女勿悲,君今看女作門楣。
」〔凡人作室,自外至者,見其門楣宏敞,則為壯觀。
言楊家因生女而宗門崇顯也。
或曰:門以楣而16拄,言生女能16拄門戶也。
〕妃欲得生荔支,歲命嶺南馳驿緻之,〔自蘇轼諸人,皆雲此時荔支自涪州緻之,非嶺南也。
比至長安,色味不變。
〔白居易曰:荔支生巴、峽間。
樹形團團如帷蓋,葉如冬青,華如橘,春榮,實如丹,夏熟,朵如蒲萄,核如枇杷,殼如紅繪,膜如紫绡,瓤肉潔白如冰雪,漿液甘酸如醴酪。
大略如彼,其實過之。
若離本枝,一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四五日外色香味盡去矣。
至是,妃以妬悍不遜,上怒,命送歸兄铦之第。
〔悍,戶罕翻,又戶旰翻。
〕是日,上不怿,比日中,猶未食,左右動不稱旨,橫被棰撻。
〔比,必利翻,及也。
稱,尺證翻。
棰,止橤翻。
橫,戶孟翻。
〕高力士欲嘗上意,請悉載院中儲偫送貴妃,凡百餘車;上自分禦膳以賜之。
〔偫,直裡翻。
〕及夜,力士伏奏請迎貴妃歸院,遂開禁門而入。
〔唐六典:城門郎掌京城、皇城宮殿諸門開阖之節。
承天門擊曉鼓,聽擊鐘後一刻,鼓聲絕,皇城開門。
第一冬冬鼓聲絕,宮城門及左、右延明門、幹化門開。
第二冬冬鼓聲絕,宮殿門開。
夜,第一聲冬冬鼓聲絕,宮殿門閉。
第一冬冬聲絕,宮城門閉,及左、右延明門皇城門閉。
其京城門開閉,與皇城門同刻。
承天門擊鼓,皆聽漏刻契,契至乃擊;待漏刻所牌到,鼓聲乃絕。
凡皇城阖門之鑰,先酉而出,後戌而入;開門之鑰,後醜而出,夜盡而入。
京城阖門之鑰,後申而出,先子而入;開門之鑰,後子而出,先卯而入。
若非其時,而有命啟閉,則詣阖覆奏,奉旨合符而開阖之。
殿門及城門,若有敕夜開,受敕人具錄須開之門,宣送中書門下。
偫,直裡翻。
〕自是恩遇愈隆,後宮莫得進矣。
11将作少匠韋蘭、兵部員外郎韋芝為其兄堅訟冤,〔少,始照翻。
為,于僞翻。
〕且引太子為言;上益怒。
太子懼,表情與妃離婚,乞不以親廢法。
丙子,再貶堅江夏别駕,〔江夏郡,鄂州。
舊志:鄂州,京師東南二千三百四十六裡。
夏,戶雅翻。
〕蘭、芝皆貶嶺南。
然上素知太子孝謹,故譴怒不及。
李林甫因言堅與李适之等為朋黨,後數日,堅長流臨封,适之貶宜春太守,太常少卿韋斌貶巴陵太守,嗣薛王琄貶夷陵别駕,睢陽太守裴寬貶安陸别駕,河南尹李齊物貶竟陵太守,〔臨封郡本封州廣信郡,元年更郡名。
宜春郡,袁州。
巴陵郡,嶽州。
夷陵郡,峽州。
安陸郡,安州。
竟陵郡本複州沔陽郡,元年更郡名。
舊志:封州至京師水陸四千五一十裡;嶽州二千二百三十七裡;峽州一千八百八十裡;安州,京師東南二千五十一裡;複州一千八百裡。
斌,音彬。
琄,胡畎翻。
〕凡堅親黨坐流貶者數十人。
斌,安石之子。
琄,業之子,堅之甥也。
琄母亦令随琄之官。
〔韋安石事武後、中、睿三朝。
業,上之弟也。
〕 12冬,十月,戊戌,上幸骊山溫泉;十一月,乙巳,還宮。
13贊善大夫杜有鄰,〔唐贊善大夫,正五品上,掌諷誦規谏太子。
〕女為太子良娣,〔唐太子内官,良娣,正三品。
娣,特計翻。
〕良娣之姊為左骁衛兵柳績妻。
〔骁,堅堯翻。
〕績性狂疏,号功名,善交結豪俊。
〔好,呼到翻。
喜,許記翻。
〕淄川太守裴敦複薦于北海太守李邕,〔北海郡,青州。
〕邕與之定交。
績至京師,與著作郎王曾等為友,皆當時名士也。
績與妻族不協,欲陷之,為飛語,告有鄰妄稱圖谶,交構東宮,指斥乘輿。
〔乘,繩證翻。
〕林甫令京兆士曹吉溫與禦史鞫之,〔士曹司士參軍事,掌津梁、舟車、舍宅、工藝。
〕乃績首謀也。
溫令績連引曾等入台。
十二月,甲戌,有鄰、績及曾等皆杖死,積屍大理,〔考異曰:舊紀、唐曆皆作「辛未」。
今從實錄。
實錄雲「績與其黨并伏法」,诏書則曰:「猶寬極刑,俾從杖罪,其王曾等,各決重杖一百;杜有鄰、柳績念以微親,特寬殊死,決一頓,貶嶺南新興尉。
」吉溫傳則雲:「績等杖死,積屍于大理寺。
」蓋诏雖與杖,其實皆死杖下也。
」妻子流遠方;中外震栗。
嗣虢王巨貶義陽司馬,〔義陽郡,申州。
舊志:申州至京師一千七百九十六裡。
〕巨,邕之子也。
〔高祖之子,虢王鳳,鳳嫡孫曰嗣虢王邕。
〕别遣監察禦史羅希奭往按李邕,〔監,古銜翻。
〕太子亦出良娣為庶人。
乙亥,邺郡太守王琚坐贓貶江華司馬。
〔邺郡,本相州魏郡,元年更名。
江華郡,道州。
〕琚性豪侈,與李邕皆自謂耆舊,九在外,意怏怏,李林甫惡其負材使氣,故因事除之。
〔王琚事上于東宮,贊決誅太平公主。
惡,烏路翻。
〕 六載〔(丁亥、七四七)〕 1春,正月,辛巳。
李邕、裴敦複皆杖死。
邕才藝出衆,盧藏用常語之曰:「君如幹将、莫邪,〔語,牛倨翻。
幹将、莫邪,吳王所鑄寶劍。
〕難與争鋒,然終虞缺折耳。
」〔折,而設翻。
〕邕不能用。
林甫又奏分遣禦史即貶所賜皇甫惟明、韋堅兄弟等死。
羅希奭自青州如嶺南,所過殺遷嫡者,〔希奭既殺李邕于青州,遂如嶺南也。
〕郡縣惶駭。
排馬牒至宜春,〔禦史所過,沿路郡縣給驿馬,故未至先有排馬牒。
〕李适之憂懼,仰藥自殺。
至江華,王琚仰藥不死,聞希奭已至,即自缢。
希奭又迂路過安陸,欲怖殺裴寬,〔怖,普布翻。
〕寬向希奭叩頭祈生,希奭不宿而過,乃得免。
李适之子霅迎父喪至東京,李林甫令人誣告霅,杖死于河南府。
給事中房管坐與适之善,貶宜春太守。
管,融之子也。
〔房融見二百七卷武後長安四年。
林甫恨韋堅不已,遣使于循河及江、淮州縣求堅罪,〔使,疏吏翻。
〕收〔【章:十二行本「收」上有「所在」二字;乙十一行本同;張校同。
】〕系綱典船夫,溢于牢獄,〔十船為一綱。
以吏為綱典船夫,挽船及駕船之夫也。
〕征剝逋負,延及鄰伍,皆裸露死于公府,〔裸,郎果翻。
〕至林甫薨乃死。
2丁亥,上享太廟;戊子,合祭天地于南郊,赦天下。
制免百姓今載田租。
又令削绫、斬條。
上慕好生之名,故令應絞斬者重杖流嶺南,其實有司率杖殺之。
又令天下為嫁母服三載。
〔載,子亥翻。
好,呼到翻。
皆為,于僞翻;下即為同。
〕 上欲廣求天下之士,命通一藝以上詣京師。
李林甫恐草野之士對策斥言其奸惡,建言:「舉人多卑賤愚聩,〔聩,五怪翻。
〕恐有俚言污濁聖聽。
」乃令郡縣長官精加試練,灼然超絕者,具名送省,委尚書覆試,禦史中丞監之,〔監,古銜翻。
〕取名實相副者聞奏。
既而至者皆試以詩、賦、論,遂無一人及第者。
林甫乃上表賀也無遺賢。
3戊寅,以範陽、平盧節度使安祿山兼禦史大夫。
祿山體充肥,腹垂過膝,嘗自稱腹〔【章:十二行本無「腹」字;乙十一行本同。
】〕重三百斤。
外若癡直,内實狡黠。
常令其将劉駱谷留京師诇朝廷指趣,動靜皆報之;〔黠,下八翻。
诇,翾正翻,有所候伺也。
〕或應有箋表者,駱谷即為代作通之。
歲獻俘虜、雜畜、奇禽、異獸、珍玩之物,〔畜,許救翻。
〕不絕于路,郡縣疲于遞運。
祿山在上前,應對敏給,雜以诙諧,上嘗戲指其腹曰:「此胡腹中何所有﹖其大乃爾!」對曰:「更無餘物,正有赤心耳!」上悅。
又嘗命見太子,祿山不拜。
左右趣之拜,〔趣,讀曰促。
〕祿山拱立曰:「臣胡人,不習朝儀,不知太子者何官﹖」〔朝,直遙翻。
〕上曰:「此儲君也,朕千秋萬歲後,代朕君汝者也。
」祿山曰:「臣愚,向者惟知有陛下一人,不知乃更有儲君。
」不得已,然後拜。
上以為信然,益愛之。
上嘗宴勤政樓,百官列坐樓下,獨為祿山于禦座東間設金雞障,〔障,坐障也,畫金雞為飾。
為,于僞翻。
〕置榻使坐其前,仍命卷簾以示榮寵。
〔卷,讀曰卷。
〕命楊铦、楊锜、貴妃三姊皆與祿山鈙兄弟。
祿山得出入禁中,因請為貴妃兒。
上與貴妃共坐,祿山先拜貴妃。
上問何故,對曰:「胡人先母兒後父。
」上悅。
4李林甫以王忠嗣功名日盛,恐其入相,〔相,息亮翻。
〕忌之。
安祿山潛蓄異志,托以禦寇,築雄武城,〔薊州廣漢川有雄武軍。
〕大貯兵器,〔貯,丁呂翻。
〕請忠嗣助役,因欲留其兵。
忠嗣先期而往,不見祿山而還,數上言祿山必反;林甫益惡之。
〔為王忠嗣得罪張本。
先,悉薦翻。
數,所角翻。
上,時掌翻。
惡,烏路翻。
〕夏,四月,忠嗣固辭兼河東、朔方節度,許之。
5冬,十月,己酉,上幸骊山溫泉,〔考異曰:舊紀、唐曆皆作「戊申」,今從之。
〕改溫泉宮曰華清宮。
6河西、隴右節度使王忠嗣以部将哥舒翰為大鬥軍副使,李光弼為河西兵馬使、充赤水軍使。
〔兵馬使,節鎮衙前軍職也,總兵權,任甚重。
至德以後,都知兵馬使率為藩鎮儲帥。
将,即亮翻。
使,疏吏翻。
〕翰父祖本突騎施别部酋長,〔西突厥五弩失畢有哥舒阙俟斤。
騎,奇寄翻。
酋,慈由翻。
長,知兩翻。
〕光弼,契丹王楷洛之子也,〔開元初,李楷洛封為契丹王。
〕皆以勇略為忠嗣所重。
忠嗣使翰擊吐蕃,有同列為之副,倨慢不為用,翰檛殺之,軍中股栗,〔檛,則瓜翻。
〕累功至隴右節度副使。
每歲積石軍麥熟,吐蕃辄來獲之,〔獲,戶郭翻。
〕無能禦者,邊人謂之「吐蕃麥莊」。
翰先伏兵于其側,虜至,斷其後,夾擊之,〔斷,音短。
〕無一人得返者,自是不敢來。
〔複,扶又翻。
〕 上欲使王忠嗣攻吐蕃石堡城,〔石堡城陷,見上卷開元二十九年。
〕忠嗣上言:「石堡險固,吐蕃舉國守之,今頓兵其下,非殺數萬人不能克;臣恐所得不如所亡,不如且厲兵秣馬,俟其有釁,然後取之。
」上意不快。
将軍董延光自請将兵取石堡城,〔請将,即亮翻。
〕上命忠嗣分兵助之。
忠嗣不得已奉诏,而不盡副延光所欲,延光怨之。
李光弼言于忠嗣曰:「大夫以愛士卒之故,不欲成延光之功,〔唐中世以前,率呼将帥為大夫,白居易詩所謂「五官稱大夫」是也。
〕雖迫于制書,實奪其謀也。
何以知之﹖今以數萬衆授之而不立重賞,士卒安肯為之盡力呼!〔為,于僞翻。
〕然此天子意也,彼無功,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