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百一十五

關燈
以實關中;數年,蓄積稍豐。

    上從容謂高力士曰:「朕不出長安近十年,〔開元二十四年,上自東都還,自是不複東幸。

    從,千容翻。

    近靳翻。

    〕天下無事,朕欲高居無為,悉以政事委林甫,何如﹖」對曰:「天子巡狩,古之制也。

    且天下大柄,不可假人;彼威勢既成,誰敢複議之者!」上不悅。

    力士頓首自陳:「臣狂疾,發妄言,罪當死。

    」上乃為力士置酒〔複,扶又翻。

    為,于僞翻;下為百同。

    〕左右皆呼萬歲。

    力士自是不敢深言天下事矣。

    〔力士之不敢言,以李林甫機?可畏也。

    〕 四載〔(乙酉,七四五)〕 1春,正月,庚午,上謂宰相曰:「朕比以甲子,〔比,毗至翻。

    〕于宮中為壇,為百姓祈福,朕自草黃素置案上,俄飛升天,聞空中語雲:『聖壽延長。

    』又朕于嵩山煉藥成,亦置壇上,及夜,左右欲收之,又聞空中與雲:『藥未須收,此自守護。

    』達曙乃收之。

    」太子、諸王、宰相,皆上表賀。

    〔史言唐之君誕妄而臣佞谀。

    〕 2回纥懷仁可汗擊突厥白眉可汗,殺之,傳首京師。

    突厥毗伽可敦帥衆來降。

    〔可,從刊入聲。

    帥,讀曰率。

    降,戶江翻。

    〕于是北邊晏然,烽燧無警矣。

     回纥斥地愈廣,東際室韋,西抵金山,南跨大漠,盡有突厥故地。

    〔史言回纥至此強盛。

    〕懷仁卒,子磨延啜立,号葛勒可汗。

     3二月,己酉,以朔方節度使王忠嗣兼河東節度使。

    忠嗣少勇敢自負,〔少,詩照翻。

    〕及鎮方面,專以持重安邊為務,常曰:「太平之将,但當撫循訓練士卒而已,不可疲中國之力以邀功名。

    」〔将,即亮翻。

    〕有漆弓百五十斤,常貯之櫜中,以示不用。

    〔貯,丁呂翻。

    〕軍中日夜思戰,忠嗣多遣諜人伺其間隙,〔諜,達協翻。

    伺,相吏翻。

    間,古苋翻。

    間,古苋翻。

    〕見可勝,然後興師,故出必有功。

    既兼兩道節制,自朔方至雲中,邊陲數千裡,〔陲,音垂。

    〕要害之地,悉列置城堡,斥地各數百裡。

    邊人以為自張仁亶之後,将帥皆不及。

    〔張仁願,本名仁亶,以睿宗諱旦,音近亶,避之,改名仁願。

    将,即亮翻。

    帥,所類翻。

    〕 4三月,壬申,上以外孫獨孤氏為靜樂公主,嫁契丹王李懷節;〔樂,音洛。

    〕甥楊氏為宜芳公主,嫁奚王李延寵。

    〔宜芳縣,屬岚州。

    〕 5乙巳,以刑部上書裴敦複充嶺南五府經略等使。

    五月,壬申,敦複坐逗留不之官,貶淄川太守,〔淄川郡淄州,京師東北二千一百三十三裡。

    守,式又翻。

    〕以光祿少卿彭果〔【章:十二行本「果」作「杲」;乙十一行同本同;孔本同。

    」】〕代之。

    上嘉敦複平海賊之功,故李林甫陷之。

     6李适之與李林甫争權有隙。

    适之領兵部尚書,驸馬張垍為侍郎,〔垍其冀翻。

    〕林甫亦惡之,〔惡,烏路翻。

    〕使人發兵部铨曹奸利事,收吏六十餘人付京兆與禦史對鞫之,數日,竟不得其情。

    京兆尹蕭炅使法曹吉溫鞫之。

    〔法曹司法參軍事,掌鞫獄麗法,知贓賄沒入。

    炅,火迥翻。

    〕溫入院,置兵部吏于外,先于後廳取二重囚訊之,或仗或壓,号呼之聲,所不忍聞;〔号,戶高翻。

    〕皆曰:「茍存餘生,乞紙盡答。

    」兵部吏素聞溫之慘酷,引入,皆自誣服,無敢違溫意者。

    頃刻而獄成,驗囚無榜掠之迹。

    〔榜,音彭。

    掠,音亮。

    〕六月,辛亥,敕诮責前後铨侍郎及判南曹郎官而宥之。

    〔交宗開成二年,宰相李石奏長赜選格,吏部請加置南曹郎中一人,别置印,以「新置南曹之印」為文。

    蓋吏部先以郎官判南曹,開成間因置南曹郎也。

    宋白曰:南曹起于總章二年,司列常伯李敬玄奏置。

    未置已前,铨中自勘責。

    故事,兩轉廳;至建中元年,侍郎邵說奏挾阙替南曹郎中王鋗已後,遂不轉廳;貞元十一年,侍郎杜黃裳請準舊例轉廳,後雲雲,同上。

    诮,才笑翻。

    〕顼,均之兄;溫,吉顼進用于武後之時。

     溫始為新豐丞,太子文學薛嶷薦溫才,〔唐六典曰:魏置太子文學。

    魏武為丞相,命司馬宣王為文學掾,甚為世子所信,與吳質、朱铄、陳群為太子四友。

    自晉之後不置。

    至後周建德三年,置太子文學十人,後廢。

    唐顯慶中,始置太子文學二人,屬司經局,掌分知經籍,侍奉文章,總緝經籍;繕寫裝染之功,筆劄給用之數,皆料度之。

    嶷,魚力翻。

    〕上召見,〔見,賢遍翻。

    〕顧嶷曰:「是一不良人,朕不用也。

    」 蕭炅為河南尹,嘗坐事,西台遣溫往按之,〔西台,西京禦史台也。

    〕溫治炅甚急。

    〔治,直之翻;下同。

    〕及溫為萬年丞,未幾,炅為京兆尹。

    〔幾,居豈翻。

    〕溫素與高力士相結,力士自禁中歸,溫度炅必往謝官,〔度,徒洛翻。

    〕乃先詣力士,與之談谑,握手甚歡,〔谑,迄卻翻。

    〕炅後至,溫陽為驚避;力士呼曰:「吉七不須避。

    」〔吉溫,第七。

    〕謂炅曰:「此亦吾故人也。

    」召還,與炅坐。

    炅接之甚恭,不敢以前事為怨。

    他日,溫谒炅曰:「曩者溫不敢隳國家法,自今請洗心事公。

    」炅遂與盡歡,引為法曹。

    〔考異曰:唐曆雲:「溫聯按大獄,倚法附邪,以出入人命者凡十餘年。

    性巧诋,忍而不忌,失意眉睫者,必引而陷之;其欲膠固之,雖王公大人,立可親也。

    初,蕭炅以贓下獄,溫深竟其罪。

    後為萬年縣丞,炅拜京兆尹。

    溫見炅于高力士第,乃與之相結,為膠漆之交,引為法曹,而薦于林甫;溫之進也反以炅力。

    」舊傳雲:「炅為河南尹,有事,京台差溫推诘,堅持不舍。

    及溫選,炅已為京兆尹,一唱萬年尉,即就其官,人為危之。

    」今參取二書用之。

    〕 及林甫欲除不附己者,求治獄吏,炅薦溫于林甫;林甫得之,大喜。

    溫常曰:「若遇知己,南山白額虎不足縛也。

    」時又有杭州人羅西奭,為吏深刻,林甫引之,自禦史台主簿再遷殿中侍史。

    〔唐禦史台主簿,從七品上,掌印及受事發辰,勾檢稽失,兼知官廚及黃卷。

    〕二人皆随林甫所欲深淺,鍛煉成獄,無能自脫者,時人謂之「羅鉗吉網」。

    〔以鐵劫束物曰鉗。

    鉗,其廉翻。

    〕 7秋,七月,壬午,冊韋昭訓女為壽王妃。

     八月,壬寅,冊楊太真為貴妃;〔考異曰:統紀:「八月冊女道士楊氏為貴妃。

    」本紀「甲辰」,唐曆「甲寅」。

    今據實錄,「壬寅贈太真妃父玄琰等官。

    」甲辰,甲寅皆在後,恐冊妃在贈官前。

    新本紀亦雲「八月壬寅立太真為貴妃」,今從之。

    〕贈其父玄琰兵部尚書,以其叔父玄珪為光祿卿,從兄铦為殿中少監,锜為驸馬都尉。

    〔從,才用翻;下之從同。

    铦,息廉翻。

    锜,渠绮翻,又魚绮翻,又音奇。

    〕癸卯,冊武惠妃女為太華公主,命锜,尚之。

    〔考異曰:實錄、舊傳皆以铦、锜為再從兄,國忠為從祖兄,然則從祖亦再從也。

    推恩之時,何以及铦、锜而不及國忠﹖新傳謂之宗兄。

    唐曆以铦為玄琰之子。

    借使非子,比于國忠必應稍親;今但謂之從兄。

    舊傳雲:锜為侍禦史。

    今從實錄。

    〕及貴妃三姊,皆賜第京師,寵貴赫然。

     楊钊,貴妃之從祖兄也,不學無行,〔钊,音昭。

    行,下孟翻。

    〕為宗黨所鄙。

    從軍于蜀,得新都尉;考滿,家貧不能自歸,新政富民鮮于仲通常資給之。

    〔新都縣,漢屬廣漢郡,梁置始康郡,西魏廢那。

    隋開皇十八年改新都曰興樂,尋廢縣,唐初複置,屬蜀郡;武德四年分南部、相如二縣,置新城縣,尋避隐太子名,改曰新政,時屬阆中郡。

    〕楊玄琰卒于蜀,〔卒,子恤翻。

    〕钊往來其家,遂與其中女通。

    〔中,讀曰仲。

    〕 鮮于仲通名向,以字行,頗讀書,有材智,劍南度使章仇兼瓊引為采訪支使,〔考異曰:唐曆雲:「為節度巡官。

    」按顔真卿所作仲通碑見存,雲「為采訪支使」,今從之。

    唐采訪、節度等使幕屬有判官、有支使、有掌書記、推官、巡官、衙推等。

    宋朝始定制,書記、支使不得并置,有出身者為書記,無出身者為支使。

    〕委以心腹。

    嘗從容謂仲通曰:「今吾獨為上所厚,茍無内援,必為李林甫所危。

    聞楊貴妃新得幸,人未敢附之。

    子能為我至長安與其家相結,吾無患矣。

    」仲通曰:「仲通蜀人,未嘗遊上國,恐敗工事。

    今為公更求得一人。

    」因言钊本末。

    兼瓊引見钊,儀觀豐偉,言辭敏給;〔從,千容翻。

    為,于僞翻。

    敗,補邁翻。

    觀,古玩翻。

    〕兼瓊大喜,即辟為推官,往來浸親密。

    乃使人獻春绨于京師,将别,将别,謂曰:「有少物在郫,〔少,詩沼翻。

    郫縣自漢以來屬蜀郡。

    九域志,郫縣在成都甫西四十五裡。

    師古曰:郫,音疲。

    〕以具一日之糧,子過,可取之。

    」钊至郫,兼瓊使親信大赍蜀貨精美者遺之,〔遺,于季翻。

    〕可直萬缗。

    钊大喜過望,晝夜兼行,至長安,曆抵諸妹,以蜀貨遺之,曰:「此章仇公所贈也。

    」時中女新寡,钊遂館于其室,中分蜀貨以與之。

    于是諸楊日夜譽兼瓊;且言钊善樗蒲,引之見上,〔館,古玩翻。

    譽,音餘。

    見,賢遍翻。

    〕得随供奉官出入禁中,〔唐制:中書、門下省官皆供奉官。

    外官得随朝士入見者謂之仗内供奉,随翰林院官班者謂之翰林供奉,宧官謂之内供奉;又有朝士供奉禁中者。

    〕改金吾兵曹參軍。

     8九月,癸未,以陝郡太守、江淮租庸轉運使韋堅為刑部尚書,罷其諸使,以禦史中丞楊慎矜代之。

    〔陝,失冉翻。

    使,疏吏翻。

    考異曰:舊食貨志,「三載,以楊钊為水陸運使」;誤也。

    今從實錄。

    〕堅妻姜氏,皎之女,林甫之舅子也,故林甫昵之。

    〔昵,尼質翻。

    」及堅以通漕有寵于上,遂有入相之志,〔相,息亮翻。

    〕又與李适之善;林甫由是惡之,〔惡,烏路翻。

    〕故遷以美官,實奪之權也。

     9安祿山欲以邊功市寵,數侵掠奚、契丹;奚、契丹各殺公主以叛,〔數,所角翻;下欲數、數征同。

    所殺者蓋即靜樂、宜芳也。

    〕祿山讨破之。

     10隴右節度使皇甫惟明與吐蕃于石堡城,為虜所敗,副将褚桙戰死。

    〔敗,補邁翻。

    桙,直廉翻。

    考異曰:新傳作「諸葛翊」。

    今從實錄。

    〕 11冬,十月,甲午,安祿山奏:「臣讨契丹至北平郡,〔北平郡,平州。

    〕夢先朝名将李靖、李績從臣求食。

    」〔朝,直遙翻。

    将,即亮翻;下同。

    〕遂命立廟。

    又奏薦奠之日,廟梁産芝。

    〔通鑒不語怪,而書安祿山飛鳥食蝗、廟梁産芝之事,以着祿山之欺罔,明皇之昏蔽。

    〕 12丁酉,上幸骊山溫泉。

     13以上戶部郎中王鉷為戶色役使,敕賜百姓複除。

    〔鉷,戶公翻。

    使,疏吏翻。

    複,方目翻。

    〕鉷奏征其辇運之費,廣張錢數,又使市本郡輕貨,百姓所輸乃甚于不複除。

    舊制,戌邊者免其租庸,六歲而更。

    〔更,工衡翻。

    〕時邊将恥敗,士卒死者皆不申牒,貫籍不除。

    〔貫籍,本貫之籍也。

    〕王鉷志在聚斂,〔斂,力贍翻。

    〕以有籍無人者皆為避課,按籍戌邊六歲之外,惠征其租庸,有并征三十年者,民無所訴。

    上在位久,用度日侈,後宮賞賜無節,不欲數于左、右藏取之。

    〔唐有左藏、右藏。

    藏,徂浪翻。

    〕鉷探知上指,歲貢額外錢〔【章:十二行本「錢」下有「帛」字;乙十一行本同;張校同,雲無注本亦無。

    〕】百億萬,貯于内庫,以供宮中宴賜,曰:「此皆不出于租庸調,無預經費。

    」〔貯,丁呂翻。

    調,徒吊翻。

    〕上以鉷為能富國,益厚遇之。

    鉷務為割剝以求媚,中外嗟怨。

    丙子,以鉷為禦史中丞、京畿采訪使。

     楊钊侍宴禁中,專掌樗蒲文簿,鈎校精密。

    上賞其強明,曰「好度支郎」。

    〔唐度支郎掌判天下租賦多少之數,物産豐約之宜,水陸道塗之利,每歲計其所出而度其所用,轉運、送斂、送納皆準程而節其遲速,凡和籴、和市皆量其貴賤,均天下之貨以利于人,凡金銀、寶貨、绫羅之屬,皆折庸調以造,凡天下舟車水陸載運,皆具為腳直輕重、貴賤、平易、險枧而為之制。

    凡天下邊軍有支度使,以計軍資糧仗之用,每歲所費皆申度支會計,以長行旨為準。

    度,徒洛翻。

    〕諸楊數征此言于上,〔征,讀曰證。

    〕又以屬王鉷,鉷因奏充判官。

    〔屬,之欲翻。

    〕 14十二月,戊戌,上還宮。

    〔還自溫泉宮。

    還,從宣翻,又音如字。

    〕 五載(丙戌、七四六) 1春,正月,乙醜,以隴右節度使皇甫惟明兼河西節度使。

     李适之性疏率,李林甫嘗謂适之曰:「華山有金礦,〔華,戶化翻。

    西山記曰:太華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廣十裡。

    礦,古猛翻。

    〕采之可以富國,主上未知之也。

    」他日,适之因奏事言之。

    上以問林甫,對曰:「臣久知之,但華山陛下本命,王氣所在,〔帝制華嶽碑曰:予小子之生也,歲景戌,月仲秋,膺少皞之盛德,協太華之本命,故常寤寐靈嶽,肸響神交。

    林甫知此旨,故以誤适之而陷之。

    王,于況翻。

    〕鑿之非宜,故不敢言。

    」上以林甫為愛己,薄适之慮事不熟,謂曰:「自今奏事,宜先與林甫議之,無得輕脫。

    」适之由是束手矣。

    适之既失恩,韋堅失權,益相親蜜,林甫愈惡之。

    〔惡,烏路翻。

    〕 初,太子之立,非林甫意。

    〔事見二百十卷開元二十六年。

    〕林甫恐異日為己禍,常有動搖東宮之志;而堅,又太子之妃兄也。

    皇甫惟明嘗為忠王友,〔見二百十三卷開元十八年。

    〕時破吐蕃,入獻捷,見林甫專權,意頗不平。

    時因見上,乘間微勸上去林甫,〔吐,從暾入聲。

    因見,賢遍翻。

    間,古苋翻。

    去,羌呂翻。

    〕林甫知之,使楊慎矜密伺其所為。

    〔伺,相吏翻。

    〕會正月望夜,太子出遊,與堅相見,堅又與惟明會于景龍觀道士之室。

    〔景龍觀在長安城中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