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百一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5六,癸酉,以禦史大夫李适之兼幽州節度使。
幽州将趙堪、白真妷羅矯節度使張守珪之命,使平盧車使烏知義擊叛奚餘黨于橫水之北;〔橫水當作「潢水」。
新書作「湟水」,舊書張守珪傳作「潢水」,今從之。
潢水在遼國,今臨潢府界。
志雲,自營州度松陉嶺北行四百裡至潢水。
使疏吏翻。
将,即亮翻。
〕知義不從,白真妷羅矯稱制指以迫之。
知義不得已出師,與虜遇,先勝後敗;守珪隐其敗狀,以克獲聞。
事頗洩,上令内谒者監牛仙童往察之。
〔内谒者監,唐正六品下,掌内宣傳及諸親命婦朝會所司,籍其人數送内侍省。
〕守珪重賂仙童,歸罪于白真妷羅,逼令自缢死。
〔缢,于計翻。
仙童有寵于上,衆宦官疾之,并發其事。
上怒,甲戌,命楊思勖杖殺之。
思勖縛格,杖之數百,刳取其心,割其肉啖之。
〔啖,徒濫翻,又徒覽翻。
〕守珪坐貶括州刺史。
太子太師蕭嵩嘗賂仙童以城南良田數頃,李林甫發之,嵩坐貶青州刺史。
6秋,八月,乙亥,碛西節度使蓋嘉運擒突騎施可汗吐火仙。
〔碛,七迹翻。
蓋,古盍翻。
〕嘉運攻碎葉城,吐火仙出戰,敗走,擒之于賀邏嶺。
分遣疏勒鎮守使夫蒙靈詧與拔汗那王阿悉爛達幹潛引兵突入怛邏斯城,擒黑姓可汗爾微,遂入拽曳建城,取交河公主,〔交河公主事始二百一十二卷十一年。
〕悉收散發之民數萬以與拔汗那王,威震西陲。
7壬午,吐蕃寇白草、安人等軍,〔白草軍在蔚茹水之西。
又,鄯州星宿川之西有安人軍。
蔚茹水在原州蕭關縣,此時吐蕃兵不能至;疑「白草軍」當作「白水軍」。
隴右節度使蕭炅擊破之。
〔炅,火迥翻。
〕 8甲申,追谥孔子為文宣王。
先是,祀先聖先師,周公南向,孔子東向坐。
制:「自今孔子南向坐,被王者之服,釋奠用宮懸。
」〔先,悉薦翻。
被,皮義翻。
周禮,王宮懸,諸侯軒懸,卿大夫判懸,士特懸。
注雲:宮懸,四面懸,象宮室四面有牆,故謂之宮懸。
軒懸三面,其形曲。
判懸又去其一面;特懸又去其一面。
〕追贈弟子皆為公、候、伯。
〔顔淵,兖公;闵子骞,費侯;冉伯牛,郓侯;仲弓,薛侯;冉有,徐侯;季路,衛侯;宰我,齊侯;子貢,黎侯;子遊、吳侯;子夏,魏侯;曾參,成伯;颛孫師,陳伯;澹台滅明,江伯;宓子賤,單伯;原憲,原伯;公冶長,莒伯;南宮适,郯伯;公簒哀,郳伯;曾點,宿伯;顔路,杞伯;商瞿,蒙伯;高柴,并伯;漆雕開,滕伯,公伯寮,任伯;司馬牛,向伯;樊遲,樊伯;有若,卞伯;公西赤,邵伯;巫馬期,鄫伯;梁鳣,梁伯;顔柳,蕭伯;冉孺,郜伯;曹恤,豐伯;伯虔,鄒伯;公孫龍,黃伯;冉季産,東平伯;秦子南,少梁伯;漆雕斂,武城伯;顔子驕,琅邪伯;漆雕徒父,須句伯;壤驷赤,北征伯;商澤,睢陽伯;石作蜀,郈邑伯;任不齊,任城伯;公夏首,亢父伯;公良孺,東牟伯;後處,營丘伯;秦開,彭衙伯;奚容箴,下邳伯;公肩定,新田伯;顔襄,臨沂伯;鄡單,銅鞮伯;句井強,洪陽伯;罕父黑,乘丘伯;秦商,上洛伯;申黨,召陵伯;公祖子之,期思伯;榮子期,雩婁伯;縣成,巨野伯;左人郢,臨淄伯;燕伋、漁陽伯;鄭子徒,荥陽伯;秦非,洴陽伯;施常,乘氏伯;顔哙,朱虛伯;步叔乘,淳于伯;顔之仆,東武伯;原亢籍,萊無伯;樂欬,昌平伯;廉潔,莒父伯;顔何,開陽伯;叔仲會,瑕丘伯;狄黑,臨濟伯;邦巽,平陸伯;孔患,汶陽伯;公西與如,重丘伯;公西箴,祝阿伯。
9九月,戊午,處木昆、鼠尼施、弓月等諸部先隸突騎施者,皆帥衆内附,〔帥,讀曰率。
〕仍請徙居安西管内。
10太子更名紹。
〔更,工衡翻。
〕 11冬,十月,辛已,改修東都明堂。
〔按舊書帝紀,即東都幹元殿改修明堂。
〕 12丙戌,上幸骊山溫泉;十一月,辛醜,還宮。
13甲辰,明堂成。
14劍南節度使張宥,文吏不習軍旅,悉以軍政委團練副使章仇兼瓊。
〔據舊志,上元後置團練使。
餘考唐制,凡有團結之地,則置團練使。
此時蜀有黎、雅、邛、翼、茂五州鎮防團結兵,故置團練副使;安、史亂後,諸州皆置團練使矣。
〕兼瓊入秦事,盛言安戎城可取,上悅之。
丁巳,以宥為光祿卿。
十二月,以兼瓊為劍南節度使。
15初,睿宗喪既除,祫于太廟;自是三年一祫,五年一禘。
是歲,夏既禘,冬又當祫。
〔祫,疾夾翻。
〕太常議以為祭數則渎,〔數,所角翻。
〕請停今年祫祭,自是通計五年一祫、一禘;從之。
史言如此乃合于五年再殷祭之義。
二十八年〔(庚寅、七四○)〕 1春,正月,癸己,上幸骊山溫泉;庚子,還宮。
2二月,荊州長史張九齡卒。
上雖以九齡忤旨,逐之,〔卒,子恤翻。
忤,五故翻。
〕然終愛重其人,每宰相薦士,辄問曰:「風度得如九齡不﹖」〔不,讀曰否。
〕 3三月,丁亥朔,日有食之。
4章仇兼瓊潛與安戎城中吐蕃翟都局及維州别駕董承晏結謀,使局開門引内唐兵,盡殺吐蕃将卒,使監察禦史許遠将兵守之。
〔将,即亮翻。
監,古苋翻。
〕遠,敬宗之曾孫也。
〔永徽、顯慶之閑,許敬宗以奸佞緻位公輔;安、史之亂,遠乃能效死節似報國,史故着其世以勉為臣者。
5甲寅,蓋嘉運入獻捷。
上赦吐火仙罪,以為左金吾大将軍。
嘉運請立阿史那懷道之子昕為十姓可汗;從之。
〔考異曰:舊傳雲:「嘉運欲立懷道之子昕為可汗以鎮撫之,莫賀達幹不肯,曰:『讨平蘇祿,本是我之元謀,若立史昕為主,則國家何以酬賞于我!』乃不立史昕,便令莫賀達幹統衆。
二十七年,嘉運詣阙獻俘,仍今将吐火仙獻于太廟。
」會要:「二十九年,以解瑟羅之孫、懷道之子昕為可汗,遣兵送之。
天寶元年,昕至碎葉西南俱南城,為莫賀咄達幹所殺。
三年,安西節度使馬靈詧斬之,更立其酋長為伊地米裡骨咄祿毗伽可汗。
」按實錄:「開元二十八年,三月,甲寅,蓋嘉運俘吐火仙來獻;四月辛未,冊十姓可汗阿史那昕妻李氏為交河公主;十二月乙卯,突騎施可汗莫賀達幹率其妻子及纛官首領百餘人内屬。
初,莫賀達幹與烏蘇萬洛扇誘諸蕃叛于我,上命蓋嘉運宣恩招谕,皆相率而降。
」新傳雲:「達幹不肯立昕,即誘部落叛;诏嘉運招谕,乃率妻子等降,遂命統其衆。
後數年,複以昕為可汗,遣兵護送。
昕至俱蘭城,為莫賀咄所殺;莫賀咄自為可汗,安西節度使夫蒙靈詧誅斬之。
」若如舊傳所言,嘉運便以莫賀達幹為可汗統衆,則莫賀不應複叛。
且立可汗當須朝廷冊命,嘉運豈得擅立于塞外也!若未以為可汗,則實錄十二月不應謂之突騎施可汗莫達幹也。
若如會要所,言二十九年始立昕為可汗,則實錄二十八年四月不應已謂昕為十姓可汗也。
蓋嘉運既平突騎施,即奏立昕為十姓可汗,故莫賀達幹不服而叛。
明皇乃以莫賀達幹為小可汗,止統突騎之衆,使嘉運招谕之,故來降;然昕為十姓可汗,兼統諸部,故明皇遣兵送之,而為莫賀達幹所殺,事或然也。
但實錄脫略,疑不敢質;故略采諸書所見,存其梗概書之。
〕夏,四月,辛未,以昕妻李氏為交河公主。
6六月,吐蕃圍安戎城。
7上嘉蓋嘉運之功,以為河西、隴右節度使,使之經略吐蕃。
嘉運恃恩流連,不時發。
〔蓋嘉運恃其邊功以昵于人主,是從流于上也。
在京師以酒色自娛而不即赴鎮,是從流于下也。
史以流連二字言之,旨哉!〕左丞相裴耀卿上疏,〔上,時掌翻。
疏,所去翻。
〕以為:「臣近與嘉運同班,觀其舉措,誠勇烈有餘,然言氣矜誇,恐難成事。
昔莫敖忸于蒲騷之役,卒喪楚師;〔左傳:楚莫敖屈瑕既敗鄖師于蒲騷,複代羅。
鬬伯比送之曰:「莫敖必敗;舉趾高,心不固矣。
」遂見楚子,楚子入告夫人鄧曼。
鄧曼曰:「莫敖忸于蒲騷之役,将自用也。
君若不鎮撫,其不設備乎!」莫敖果不設備。
及羅,羅與盧戎兩軍之,大敗之。
忸,女九翻。
陸德明曰;騷,音蕭,又音縿。
卒,子恤翻。
〕今嘉運有驕敵之色,臣竊憂之。
況防秋非遠,未言發日,若臨事始去,則士卒尚未相識,何以制敵!且将軍受命,鑿兇而出;今乃酣飲朝夕,殆非憂國愛人之心。
若不可改易,宜速遣進塗,仍乞聖恩嚴加訓勵。
」上乃趣嘉運行。
〔趣,讀曰促。
〕。
已而嘉運竟無功。
〔蓋嘉運小器易盈,志氣惰矣,安能有功!〕 8秋,八月,甲戌,幽州秦破奚、契丹。
9冬,十月,甲子,上幸骊山溫泉;辛已,還宮。
10吐蕃寇安戎城及維州;發關中騎救之,〔騎,奇寄翻。
〕吐蕃引去。
更命安戎城曰平戎。
〔更,工衡翻。
〕 11十一月,罷牛仙客朔方、河東節度使。
12突騎施莫賀達幹聞阿史那昕為可汗,怒曰:「首誅蘇祿,我之謀也;今立史昕,何以賞我!」遂帥諸部叛。
上乃立莫賀達幹為可汗,使統突騎施之衆;命蓋嘉運招谕之。
十二月,乙卯,莫賀達幹降。
〔帥,讀曰率。
降,戶江翻。
〕 13金城公主薨;〔金城公主事始二百八卷中宗景龍元年。
〕吐蕃告喪,且請和,上不許。
14是歲,天下縣千五百七十三,戶八百四十一萬二千八百七十一,口四千八百一十四萬三千六百九。
西京、東都米斛直錢不滿二百,絹匹亦如之。
海内安富,行者雖萬裡不持寸兵。
〔以開元之承平,而戶口猶不及漢之盛時,唐興以來,治日少而亂日多也。
〕 二十九年〔(辛已、七四一)〕 1春,正月,癸已,上幸骊山溫泉。
2丁酉,制:「承前諸州饑馑,皆待奏報,然始開倉赈給。
〔承前,猶今言從前也;然始,猶今言然後也。
〕道路悠遠,何救懸絕!自今委州縣長官與采訪使量事給訖奏聞。
」〔長,知兩翻。
使,疏吏翻。
量,音良。
3庚子,上還宮。
4上夢玄元皇帝告雲:「石有像在京城西南百餘裡,汝遣人求之,吾當與汝興慶宮相見。
」〔有宋大中祥符之事,皆唐明皇教之也。
〕上遣使求得之于盩厔樓觀山間。
〔盩厔縣,漢屬扶風,後魏并入武功,尋複。
後周為周南郡,隋廢郡,以盩厔縣屬雍州,唐屬岐州。
蘇轼曰:樓觀山,今為崇聖觀,乃尹喜舊宅,山腳有授經台,尚在。
使,疏吏翻。
〕盩厔,音舟窒。
觀,古玩翻;下同。
夏,閏四月,迎置興慶宮。
五月,命畫玄元真容,分置諸州開元觀。
5六月,吐蕃四十萬衆入寇,至安仁軍,〔「安仁軍」,當作「安仁軍」。
〕渾崖峰騎将臧希液帥衆五千擊破之。
〔騎,奇寄翻。
将,即亮翻。
帥,讀曰率。
考異曰:舊傳作「盛希液」,今從唐曆。
〕 6秋,七月,丙寅,突厥遣使來告登利可汗之喪。
初,登利從叔二人,分典兵馬,号左、右殺。
〔從,禾用翻。
〕登利患兩殺之專,與其母謀,誘右殺,斬之,〔誘,音酉。
〕自将其衆。
〔将,即亮翻。
〕左殺判阙特勒勒兵攻登利,殺之,立毗伽可汗之子為汗;俄為骨咄葉護所殺,更立其弟;〔伽,求迦翻。
咄,當沒翻。
更,工衡翻。
〕尋又殺之,骨咄葉護自立為可汗。
〔考異曰:舊傳雲:「左殺自立為烏蘇米施可汗。
」唐曆、新傳皆雲「判阙特勒子為烏蘇米施可汗,天寶初立」;今從之。
上以突厥内亂,癸酉,命左羽林将軍孫老奴招谕回纥、葛邏祿、拔悉密等部落。
〔纥,下沒翻。
邏,郎佐翻。
〕 7乙亥,東都洛水溢,溺死者千餘人。
〔溺,奴狄翻。
〕 8平盧兵馬使安祿山,傾巧,善事人,人多譽之。
〔譽,音餘。
〕上左右至平盧者,祿山皆厚賂之,由是上益以為賢。
禦史中丞張利貞為河北乎訪使,至平盧,祿山曲事利貞,乃至左右皆有賂。
利貞入奏,盛稱祿山之美。
八月,乙未,以祿山為營州都督,充平盧軍使,〔考異曰:實錄此年「八月乙未,以幽州節度副大使安祿山為營州刺史,充平盧、渤海、黑水軍使。
」舊紀:「以幽州節度副使安祿山為營州刺史,平盧兵馬使帶幽州節度副使之名耳。
實錄衍「大」字也。
天寶元年,始以平盧為節度,會要誤也。
〕兩蕃、勃海、黑水四府經略使。
〔唐謂奚、契丹為兩蕃。
〕 9冬,十月,丙申,上幸骊山溫泉。
10壬寅,北分庭、安西為二節度。
11十一月,庚戍,司空王守禮薨。
守禮庸鄙無才識,每天将雨及霁,守禮必先言之,已而皆驗。
岐、薛諸王言于曰:「邠兄有術。
」上問其故,對曰:「臣無術。
則天時以章懷之故,幽閉宮中十餘年,〔守禮幽閉事見二百四卷武後天授元年。
〕歲賜敕杖者數四,背瘢甚厚,将雨則沈悶,〔瘢,蒲官翻。
沈,持林翻。
〕将霁則輕爽,臣以此知之耳。
」因流涕沾襟;上亦為慘然。
〔為,子僞翻。
〕 12辛酉,上還宮。
13辛未,太尉甯王憲薨。
上哀惋特甚,曰:「天下,兄之天下也;兄固讓于我,〔事見二百十卷睿宗景雲元年。
惋,烏貫翻。
〕為唐太伯,常名不足以處之。
」〔處,昌呂翻。
〕乃谥曰讓皇帝。
其子汝陽王琎,〔琎,資辛翻。
〕上表追述先志,謙沖敢當帝号;上不許。
斂日,〔斂,力贍翻。
〕内出服,〔天子之服也。
〕以手書緻于靈座,書稱「隆基白」;又名其墓曰惠陵,〔惠陵在同州奉先縣西忠十裡。
〕追谥其妃元氏曰恭皇後,祔葬焉。
14十二月,乙已,吐蕃屠達化縣,〔達化,古澆河之地,後周置達化郡及縣,隋廢郡,以縣屬廓州,縣西百二十裡有澆河城。
〕陷石堡城;蓋嘉運不能禦。
〔果如裴耀卿之言。
〕
幽州将趙堪、白真妷羅矯節度使張守珪之命,使平盧車使烏知義擊叛奚餘黨于橫水之北;〔橫水當作「潢水」。
新書作「湟水」,舊書張守珪傳作「潢水」,今從之。
潢水在遼國,今臨潢府界。
志雲,自營州度松陉嶺北行四百裡至潢水。
使疏吏翻。
将,即亮翻。
〕知義不從,白真妷羅矯稱制指以迫之。
知義不得已出師,與虜遇,先勝後敗;守珪隐其敗狀,以克獲聞。
事頗洩,上令内谒者監牛仙童往察之。
〔内谒者監,唐正六品下,掌内宣傳及諸親命婦朝會所司,籍其人數送内侍省。
〕守珪重賂仙童,歸罪于白真妷羅,逼令自缢死。
〔缢,于計翻。
仙童有寵于上,衆宦官疾之,并發其事。
上怒,甲戌,命楊思勖杖殺之。
思勖縛格,杖之數百,刳取其心,割其肉啖之。
〔啖,徒濫翻,又徒覽翻。
〕守珪坐貶括州刺史。
太子太師蕭嵩嘗賂仙童以城南良田數頃,李林甫發之,嵩坐貶青州刺史。
6秋,八月,乙亥,碛西節度使蓋嘉運擒突騎施可汗吐火仙。
〔碛,七迹翻。
蓋,古盍翻。
〕嘉運攻碎葉城,吐火仙出戰,敗走,擒之于賀邏嶺。
分遣疏勒鎮守使夫蒙靈詧與拔汗那王阿悉爛達幹潛引兵突入怛邏斯城,擒黑姓可汗爾微,遂入拽曳建城,取交河公主,〔交河公主事始二百一十二卷十一年。
〕悉收散發之民數萬以與拔汗那王,威震西陲。
7壬午,吐蕃寇白草、安人等軍,〔白草軍在蔚茹水之西。
又,鄯州星宿川之西有安人軍。
蔚茹水在原州蕭關縣,此時吐蕃兵不能至;疑「白草軍」當作「白水軍」。
隴右節度使蕭炅擊破之。
〔炅,火迥翻。
〕 8甲申,追谥孔子為文宣王。
先是,祀先聖先師,周公南向,孔子東向坐。
制:「自今孔子南向坐,被王者之服,釋奠用宮懸。
」〔先,悉薦翻。
被,皮義翻。
周禮,王宮懸,諸侯軒懸,卿大夫判懸,士特懸。
注雲:宮懸,四面懸,象宮室四面有牆,故謂之宮懸。
軒懸三面,其形曲。
判懸又去其一面;特懸又去其一面。
〕追贈弟子皆為公、候、伯。
〔顔淵,兖公;闵子骞,費侯;冉伯牛,郓侯;仲弓,薛侯;冉有,徐侯;季路,衛侯;宰我,齊侯;子貢,黎侯;子遊、吳侯;子夏,魏侯;曾參,成伯;颛孫師,陳伯;澹台滅明,江伯;宓子賤,單伯;原憲,原伯;公冶長,莒伯;南宮适,郯伯;公簒哀,郳伯;曾點,宿伯;顔路,杞伯;商瞿,蒙伯;高柴,并伯;漆雕開,滕伯,公伯寮,任伯;司馬牛,向伯;樊遲,樊伯;有若,卞伯;公西赤,邵伯;巫馬期,鄫伯;梁鳣,梁伯;顔柳,蕭伯;冉孺,郜伯;曹恤,豐伯;伯虔,鄒伯;公孫龍,黃伯;冉季産,東平伯;秦子南,少梁伯;漆雕斂,武城伯;顔子驕,琅邪伯;漆雕徒父,須句伯;壤驷赤,北征伯;商澤,睢陽伯;石作蜀,郈邑伯;任不齊,任城伯;公夏首,亢父伯;公良孺,東牟伯;後處,營丘伯;秦開,彭衙伯;奚容箴,下邳伯;公肩定,新田伯;顔襄,臨沂伯;鄡單,銅鞮伯;句井強,洪陽伯;罕父黑,乘丘伯;秦商,上洛伯;申黨,召陵伯;公祖子之,期思伯;榮子期,雩婁伯;縣成,巨野伯;左人郢,臨淄伯;燕伋、漁陽伯;鄭子徒,荥陽伯;秦非,洴陽伯;施常,乘氏伯;顔哙,朱虛伯;步叔乘,淳于伯;顔之仆,東武伯;原亢籍,萊無伯;樂欬,昌平伯;廉潔,莒父伯;顔何,開陽伯;叔仲會,瑕丘伯;狄黑,臨濟伯;邦巽,平陸伯;孔患,汶陽伯;公西與如,重丘伯;公西箴,祝阿伯。
9九月,戊午,處木昆、鼠尼施、弓月等諸部先隸突騎施者,皆帥衆内附,〔帥,讀曰率。
〕仍請徙居安西管内。
10太子更名紹。
〔更,工衡翻。
〕 11冬,十月,辛已,改修東都明堂。
〔按舊書帝紀,即東都幹元殿改修明堂。
〕 12丙戌,上幸骊山溫泉;十一月,辛醜,還宮。
13甲辰,明堂成。
14劍南節度使張宥,文吏不習軍旅,悉以軍政委團練副使章仇兼瓊。
〔據舊志,上元後置團練使。
餘考唐制,凡有團結之地,則置團練使。
此時蜀有黎、雅、邛、翼、茂五州鎮防團結兵,故置團練副使;安、史亂後,諸州皆置團練使矣。
〕兼瓊入秦事,盛言安戎城可取,上悅之。
丁巳,以宥為光祿卿。
十二月,以兼瓊為劍南節度使。
15初,睿宗喪既除,祫于太廟;自是三年一祫,五年一禘。
是歲,夏既禘,冬又當祫。
〔祫,疾夾翻。
〕太常議以為祭數則渎,〔數,所角翻。
〕請停今年祫祭,自是通計五年一祫、一禘;從之。
史言如此乃合于五年再殷祭之義。
二十八年〔(庚寅、七四○)〕 1春,正月,癸己,上幸骊山溫泉;庚子,還宮。
2二月,荊州長史張九齡卒。
上雖以九齡忤旨,逐之,〔卒,子恤翻。
忤,五故翻。
〕然終愛重其人,每宰相薦士,辄問曰:「風度得如九齡不﹖」〔不,讀曰否。
〕 3三月,丁亥朔,日有食之。
4章仇兼瓊潛與安戎城中吐蕃翟都局及維州别駕董承晏結謀,使局開門引内唐兵,盡殺吐蕃将卒,使監察禦史許遠将兵守之。
〔将,即亮翻。
監,古苋翻。
〕遠,敬宗之曾孫也。
〔永徽、顯慶之閑,許敬宗以奸佞緻位公輔;安、史之亂,遠乃能效死節似報國,史故着其世以勉為臣者。
5甲寅,蓋嘉運入獻捷。
上赦吐火仙罪,以為左金吾大将軍。
嘉運請立阿史那懷道之子昕為十姓可汗;從之。
〔考異曰:舊傳雲:「嘉運欲立懷道之子昕為可汗以鎮撫之,莫賀達幹不肯,曰:『讨平蘇祿,本是我之元謀,若立史昕為主,則國家何以酬賞于我!』乃不立史昕,便令莫賀達幹統衆。
二十七年,嘉運詣阙獻俘,仍今将吐火仙獻于太廟。
」會要:「二十九年,以解瑟羅之孫、懷道之子昕為可汗,遣兵送之。
天寶元年,昕至碎葉西南俱南城,為莫賀咄達幹所殺。
三年,安西節度使馬靈詧斬之,更立其酋長為伊地米裡骨咄祿毗伽可汗。
」按實錄:「開元二十八年,三月,甲寅,蓋嘉運俘吐火仙來獻;四月辛未,冊十姓可汗阿史那昕妻李氏為交河公主;十二月乙卯,突騎施可汗莫賀達幹率其妻子及纛官首領百餘人内屬。
初,莫賀達幹與烏蘇萬洛扇誘諸蕃叛于我,上命蓋嘉運宣恩招谕,皆相率而降。
」新傳雲:「達幹不肯立昕,即誘部落叛;诏嘉運招谕,乃率妻子等降,遂命統其衆。
後數年,複以昕為可汗,遣兵護送。
昕至俱蘭城,為莫賀咄所殺;莫賀咄自為可汗,安西節度使夫蒙靈詧誅斬之。
」若如舊傳所言,嘉運便以莫賀達幹為可汗統衆,則莫賀不應複叛。
且立可汗當須朝廷冊命,嘉運豈得擅立于塞外也!若未以為可汗,則實錄十二月不應謂之突騎施可汗莫達幹也。
若如會要所,言二十九年始立昕為可汗,則實錄二十八年四月不應已謂昕為十姓可汗也。
蓋嘉運既平突騎施,即奏立昕為十姓可汗,故莫賀達幹不服而叛。
明皇乃以莫賀達幹為小可汗,止統突騎之衆,使嘉運招谕之,故來降;然昕為十姓可汗,兼統諸部,故明皇遣兵送之,而為莫賀達幹所殺,事或然也。
但實錄脫略,疑不敢質;故略采諸書所見,存其梗概書之。
〕夏,四月,辛未,以昕妻李氏為交河公主。
6六月,吐蕃圍安戎城。
7上嘉蓋嘉運之功,以為河西、隴右節度使,使之經略吐蕃。
嘉運恃恩流連,不時發。
〔蓋嘉運恃其邊功以昵于人主,是從流于上也。
在京師以酒色自娛而不即赴鎮,是從流于下也。
史以流連二字言之,旨哉!〕左丞相裴耀卿上疏,〔上,時掌翻。
疏,所去翻。
〕以為:「臣近與嘉運同班,觀其舉措,誠勇烈有餘,然言氣矜誇,恐難成事。
昔莫敖忸于蒲騷之役,卒喪楚師;〔左傳:楚莫敖屈瑕既敗鄖師于蒲騷,複代羅。
鬬伯比送之曰:「莫敖必敗;舉趾高,心不固矣。
」遂見楚子,楚子入告夫人鄧曼。
鄧曼曰:「莫敖忸于蒲騷之役,将自用也。
君若不鎮撫,其不設備乎!」莫敖果不設備。
及羅,羅與盧戎兩軍之,大敗之。
忸,女九翻。
陸德明曰;騷,音蕭,又音縿。
卒,子恤翻。
〕今嘉運有驕敵之色,臣竊憂之。
況防秋非遠,未言發日,若臨事始去,則士卒尚未相識,何以制敵!且将軍受命,鑿兇而出;今乃酣飲朝夕,殆非憂國愛人之心。
若不可改易,宜速遣進塗,仍乞聖恩嚴加訓勵。
」上乃趣嘉運行。
〔趣,讀曰促。
〕。
已而嘉運竟無功。
〔蓋嘉運小器易盈,志氣惰矣,安能有功!〕 8秋,八月,甲戌,幽州秦破奚、契丹。
9冬,十月,甲子,上幸骊山溫泉;辛已,還宮。
10吐蕃寇安戎城及維州;發關中騎救之,〔騎,奇寄翻。
〕吐蕃引去。
更命安戎城曰平戎。
〔更,工衡翻。
〕 11十一月,罷牛仙客朔方、河東節度使。
12突騎施莫賀達幹聞阿史那昕為可汗,怒曰:「首誅蘇祿,我之謀也;今立史昕,何以賞我!」遂帥諸部叛。
上乃立莫賀達幹為可汗,使統突騎施之衆;命蓋嘉運招谕之。
十二月,乙卯,莫賀達幹降。
〔帥,讀曰率。
降,戶江翻。
〕 13金城公主薨;〔金城公主事始二百八卷中宗景龍元年。
〕吐蕃告喪,且請和,上不許。
14是歲,天下縣千五百七十三,戶八百四十一萬二千八百七十一,口四千八百一十四萬三千六百九。
西京、東都米斛直錢不滿二百,絹匹亦如之。
海内安富,行者雖萬裡不持寸兵。
〔以開元之承平,而戶口猶不及漢之盛時,唐興以來,治日少而亂日多也。
〕 二十九年〔(辛已、七四一)〕 1春,正月,癸已,上幸骊山溫泉。
2丁酉,制:「承前諸州饑馑,皆待奏報,然始開倉赈給。
〔承前,猶今言從前也;然始,猶今言然後也。
〕道路悠遠,何救懸絕!自今委州縣長官與采訪使量事給訖奏聞。
」〔長,知兩翻。
使,疏吏翻。
量,音良。
3庚子,上還宮。
4上夢玄元皇帝告雲:「石有像在京城西南百餘裡,汝遣人求之,吾當與汝興慶宮相見。
」〔有宋大中祥符之事,皆唐明皇教之也。
〕上遣使求得之于盩厔樓觀山間。
〔盩厔縣,漢屬扶風,後魏并入武功,尋複。
後周為周南郡,隋廢郡,以盩厔縣屬雍州,唐屬岐州。
蘇轼曰:樓觀山,今為崇聖觀,乃尹喜舊宅,山腳有授經台,尚在。
使,疏吏翻。
〕盩厔,音舟窒。
觀,古玩翻;下同。
夏,閏四月,迎置興慶宮。
五月,命畫玄元真容,分置諸州開元觀。
5六月,吐蕃四十萬衆入寇,至安仁軍,〔「安仁軍」,當作「安仁軍」。
〕渾崖峰騎将臧希液帥衆五千擊破之。
〔騎,奇寄翻。
将,即亮翻。
帥,讀曰率。
考異曰:舊傳作「盛希液」,今從唐曆。
〕 6秋,七月,丙寅,突厥遣使來告登利可汗之喪。
初,登利從叔二人,分典兵馬,号左、右殺。
〔從,禾用翻。
〕登利患兩殺之專,與其母謀,誘右殺,斬之,〔誘,音酉。
〕自将其衆。
〔将,即亮翻。
〕左殺判阙特勒勒兵攻登利,殺之,立毗伽可汗之子為汗;俄為骨咄葉護所殺,更立其弟;〔伽,求迦翻。
咄,當沒翻。
更,工衡翻。
〕尋又殺之,骨咄葉護自立為可汗。
〔考異曰:舊傳雲:「左殺自立為烏蘇米施可汗。
」唐曆、新傳皆雲「判阙特勒子為烏蘇米施可汗,天寶初立」;今從之。
上以突厥内亂,癸酉,命左羽林将軍孫老奴招谕回纥、葛邏祿、拔悉密等部落。
〔纥,下沒翻。
邏,郎佐翻。
〕 7乙亥,東都洛水溢,溺死者千餘人。
〔溺,奴狄翻。
〕 8平盧兵馬使安祿山,傾巧,善事人,人多譽之。
〔譽,音餘。
〕上左右至平盧者,祿山皆厚賂之,由是上益以為賢。
禦史中丞張利貞為河北乎訪使,至平盧,祿山曲事利貞,乃至左右皆有賂。
利貞入奏,盛稱祿山之美。
八月,乙未,以祿山為營州都督,充平盧軍使,〔考異曰:實錄此年「八月乙未,以幽州節度副大使安祿山為營州刺史,充平盧、渤海、黑水軍使。
」舊紀:「以幽州節度副使安祿山為營州刺史,平盧兵馬使帶幽州節度副使之名耳。
實錄衍「大」字也。
天寶元年,始以平盧為節度,會要誤也。
〕兩蕃、勃海、黑水四府經略使。
〔唐謂奚、契丹為兩蕃。
〕 9冬,十月,丙申,上幸骊山溫泉。
10壬寅,北分庭、安西為二節度。
11十一月,庚戍,司空王守禮薨。
守禮庸鄙無才識,每天将雨及霁,守禮必先言之,已而皆驗。
岐、薛諸王言于曰:「邠兄有術。
」上問其故,對曰:「臣無術。
則天時以章懷之故,幽閉宮中十餘年,〔守禮幽閉事見二百四卷武後天授元年。
〕歲賜敕杖者數四,背瘢甚厚,将雨則沈悶,〔瘢,蒲官翻。
沈,持林翻。
〕将霁則輕爽,臣以此知之耳。
」因流涕沾襟;上亦為慘然。
〔為,子僞翻。
〕 12辛酉,上還宮。
13辛未,太尉甯王憲薨。
上哀惋特甚,曰:「天下,兄之天下也;兄固讓于我,〔事見二百十卷睿宗景雲元年。
惋,烏貫翻。
〕為唐太伯,常名不足以處之。
」〔處,昌呂翻。
〕乃谥曰讓皇帝。
其子汝陽王琎,〔琎,資辛翻。
〕上表追述先志,謙沖敢當帝号;上不許。
斂日,〔斂,力贍翻。
〕内出服,〔天子之服也。
〕以手書緻于靈座,書稱「隆基白」;又名其墓曰惠陵,〔惠陵在同州奉先縣西忠十裡。
〕追谥其妃元氏曰恭皇後,祔葬焉。
14十二月,乙已,吐蕃屠達化縣,〔達化,古澆河之地,後周置達化郡及縣,隋廢郡,以縣屬廓州,縣西百二十裡有澆河城。
〕陷石堡城;蓋嘉運不能禦。
〔果如裴耀卿之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