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百一十四

關燈
乙醜,使宦者宣制于宮中,廢瑛、瑤、琚為庶人;〔于宮中廢之,用李林甫家事之言也。

    考異曰:獨孤及作裴稹行狀雲:「公為起居郎,三庶人以罪廢;壽王以母寵子愛,議者頗有奪宗之嫌。

    道路憫默,朝野疑懼。

    公乃從容請間,慷慨獻谏,上述新城之殷鑒,下陳戾園之元龜,謂興亡之由,在廢立之地。

    天子感悟,改容以謝,因诏以給事中授公。

    公曰:『陛下絕招谏之路,為日固久;今臣一言而荷殊寵,則言者衆矣,何以钖之﹖』上善其敏而多其讓,乃止不拜,尋除尚書祠部員外郎。

    」按稹,光庭之子。

    當是時,周子諒杖死,張九齡遠貶,稹若敢為太子直冤,則聲振宇宙,豈得湮沒無聞,而諸書皆不言此事,蓋出于及之虛美耳。

    〕流鏽于瀼州;瑛、瑤、琚尋賜死城東驿,鏽賜死于藍田。

    瑤、琚皆好學有才識,死不以罪,人皆惜之。

    〔好,呼到翻。

    〕丙寅,瑛舅家趙氏,妃家薛氏、瑤舅家皇甫氏,坐流貶者數十人,惟瑤妃家韋氏以妃賢得免。

     8五月,夷州刺史楊浚坐贓當死,上命杖之六十,流古州。

    〔夷州,漢牂柯地,其後為徼外。

    隋開置綏陽縣,屬明陽郡,武德四年置夷州于思州甯夷縣,明陽屬焉。

    而綏陽屬義州,貞觀元年廢夷州,而明陽、甯夷屬務州;四年複置夷州于黔州都上縣,尋又自都上移于綏陽。

    貞觀十二年,李弘節開夷、獠,置古州,屬容州都督府。

    〕左丞相裴耀卿上疏,以為「決杖贖死,恩則甚優,解體受笞,事頗為辱,止可施之徒隸,不當及于士人。

    」上從之。

     9癸未,敕以方隅底定,令中書門下與諸道節度使量軍鎮閑劇利害,審計兵防定額,于諸色征人及客戶中召募丁壯,長充邊軍,增給田宅,務加優恤。

     10辛醜,上命有司選宗子有才者,授以台省及法官、京縣官,敕曰:「違道慢常,義無私于王法;修身效節,恩豈薄于他人!期于帥先,勵我風俗。

    」〔帥,讀曰率。

    〕 11秋,七月,己卯,大理少卿徐峤〔考異曰:舊紀作「徐岵」。

    今從刑法志、通典。

    奏:「今歲天下斷死刑五十八,大理獄院,由來相傳殺氣太盛,鳥雀不栖,今有鵲巢其樹。

    于是百官以幾緻刑措,上表稱賀。

    〔斷,丁亂翻。

    幾,居依翻。

    上,時掌翻。

    〕上歸功宰輔,庚辰,賜李林甫爵晉國公,牛仙客豳國公。

    〔考異曰:實錄:「七月,戊寅,有司奏囚減少,上歸美宰臣,制曰:『斷獄五十,殆至無刑,』遂封二人。

    」又:「十月丙午,上因聽政,問京城囚徒,有司奏有五十人;怡然有喜色,下制曰:『日者叢棘之地,烏鵲來巢。

    今結諸刑名,纔逾五十,其刑部侍郎郊少微等各賜中上考。

    』」二者未詳其為一事、二事。

    今從舊紀。

    〕 上命李林甫、牛仙客與法官删修律令格式成,九月,壬申,頒行之。

     12先是,西北邊數十州多宿重兵,〔先,悉薦翻。

    〕地租營田皆不能贍,〔贍,而豔翻。

    始用和籴之法。

    有彭果者,因牛仙客獻策,請行籴法于關中。

    戊子,敕以歲稔谷賤傷農,命增時價什二三,和籴東、西畿粟各數百萬斛,〔東畿,都畿也。

    西畿,京畿也。

    籴,他曆翻。

    〕停今年江、淮所運租。

    自是關中蓄積羨溢,〔羨,延面翻。

    車駕不複幸東都矣。

    〔複,扶又翻。

    〕癸已,敕河南、北租應輸含嘉、太原倉者,據李泌傳,太原倉在陝州西。

    皆留輸本州島。

     13太常博士王玙〔玙,音餘。

    考異曰:舊傳不言玙鄉裡世系。

    新傳雲「方慶六世孫」。

    又新舊傳皆雲:「抗疏請置春壇,因遷太常博士。

    」不知其本何官也。

    新表,「王方慶五世孫玙事肅宗」。

    按方慶長安二年卒,距此才三十六年,不應已有五世、六世孫能上疏,恐玙偶與之同名,實非也。

    今不取。

    上疏請立青帝壇以迎春;從之。

    冬,十月,辛醜,制自今立春親迎春于東郊。

     時上頗好祀神鬼,〔好,呼到翻。

    〕故玙專習祠祭之禮以幹時。

    上悅之,以為侍禦史,領祠祭使。

    玙祈禱或焚紙錢,類巫觋。

    〔漢以來喪葬有瘗錢,後世俚俗稍以紙寓錢為鬼事。

    使,疏吏翻。

    觋,刑狄翻。

    習禮者羞之。

     14壬申,上幸骊山溫泉。

    乙酉,還宮。

     15己醜,開府儀同三司廣平文貞公宋璟薨。

     16十二月,丙午,惠妃武氏薨,贈谥貞順皇後。

     17是歲,命将作大匠康缰素上言:「毀之勞人,請去上層,〔去,羌呂翻。

    〕卑于舊九十五尺,仍舊為幹元殿。

    」從之。

     18初令租庸調、租資課,〔調,徒吊翻。

    〕皆以土物輸京都。

    〔西京、東都租庸調,高祖、太宗之法;租資課必開元以來之法。

     二十六年〔(戊寅、七三八)〕 1春,正月,乙亥,以牛仙客為侍中。

     2丁醜,上迎氣于浐水之東。

    浐,音産。

     3制邊地長征兵,召募向足,自今鎮兵勿複遣,〔複,扶又翻。

    〕在彼者縱還。

     4令天下州、縣、裡别置學。

     5壬辰,以李林甫領隴右節度副大使,以鄯州都督杜希望知留後。

    〔鄯,時戰翻,又音善。

    〕二月,乙卯,以牛仙客兼河東節度副大使。

    〔牛仙客先已領朔方,今兼河東。

     6己未,葬貞順皇後于敬陵。

    〔武惠妃谥貞順皇後。

    敬陵在京兆萬年縣東南四十裡。

    〕 7壬戌,敕河曲六州胡坐康待賓散隸諸州者,聽還故土,于鹽、夏之間,置宥州以處之。

    〔徙六胡州見二百十二卷十年。

    今并六胡州之地以為宥州。

    舊志:宥州去京師一千一百裡。

    夏,戶雅翻。

    處,昌呂翻。

     8三月,吐蕃寇河西,節度使崔希逸擊破之。

    鄯州都督、知隴右留後杜希望攻吐蕃新城,拔之,以其地為威戎軍,〔鄯州星宿川西北三百五十裡有威戎軍。

    考異曰:舊傳作「威武軍」,今從實錄。

    〕置兵一千戌之。

     9夏,五月,乙酉,李林甫兼河西節度使。

    〔已領隴右,又兼河西。

    〕 丙申,以崔希逸為河南尹。

    希逸自念失信于吐蕃,〔以背乞力徐之盟也,〕内懷愧恨,未幾而卒。

    〔幾,居豈翻。

    〕 10太子瑛既死,李林甫數勸上立壽王瑁。

    上以忠王玙年長,且仁孝恭謹,又好學,意欲立之,猶豫歲餘不決。

    自念春秋浸高,三子同日誅死,繼嗣未定,常忽忽不樂,寝膳為之減。

    高力士乘間請其故。

    〔數,所角翻。

    長,知兩翻。

    好,呼到翻。

    樂,音洛。

    為,于僞翻。

    間,古苋翻。

    〕上曰:「汝,我家老奴,豈不能揣我意!」〔揣,初委翻。

    〕力士曰:「得非以郎君未定邪﹖」上曰:「然。

    」對曰:「大家何必如此虛勞聖心,但推長而立,〔長,知兩翻。

    考異曰:統紀叙力士語雲:「但從大枒,」注:謂肅宗也。

    「大枒」,語不可曉。

    今從新傳。

    〕誰敢複争!」〔複,扶又翻。

    〕上曰:「汝言是也!汝言是也!」由是遂定。

    六月,庚子,立玙為太子。

     11辛醜,以岐州刺史蕭炅為河西節度使總留後事,鄯州都督杜希望為隴右節度使,太仆卿王昱為劍南節度使,〔考異曰:舊傳作「王昊」,今從實錄、唐曆。

    〕分道經略吐蕃,仍毀所立赤嶺碑。

    〔立碑,見上卷二十一年。

    〕 12突騎施可汗蘇祿,素廉儉,每攻戰所得,辄與諸部分之,不留私蓄,由是衆樂為用。

    〔樂,音洛。

    〕既尚唐公主,又潛通突厥及吐蕃,突厥、吐蕃各以女妻之。

    蘇祿以三國女為可敦,又立數子為葉護,用度浸廣,由是攻戰所得,不複更分。

    晚年病風,一手攣縮,〔妻,七細翻。

    複,扶又翻;下而複同。

    攣,闾緣翻。

    〕諸部離心。

    酋長莫賀達幹、都摩度兩部最強,〔酋,慈由翻。

    長,知兩翻。

    考異曰:會要作「莫賀咄達幹」。

    今從實錄。

    新傳作「都摩支」。

    今從實錄、舊傳。

    〕其部落又分為黃姓、黑姓,互相乖阻,〔突騎施種人自謂娑葛後者為黃姓,蘇祿部為黑姓。

    〕于是莫賀達幹勒兵夜襲蘇祿,殺之。

    都摩度初與莫賀達幹連謀,既而複與之異,立蘇祿之子骨啜為吐火仙可汗以收其餘衆,與莫賀達幹相攻。

    莫賀達幹遣使告碛西節度使蓋嘉運,〔碛,七迹翻。

    〕上命嘉運招集突騎施、拔汗那以西諸國;吐火仙與都摩度據碎葉城,黑姓可汗爾微特勒據怛邏斯城,〔碎葉川長千裡,西屬怛邏斯城。

    其城初屬石國,石常分兵鎮之。

    蓋,古盍翻。

    可,從刊入聲。

    汗音。

    怛,當割翻。

    邏,郎佐翻。

    考異曰:唐曆作「恒邏斯」。

    今從實錄。

    〕相與連兵以拒唐。

     13太子将受冊命,儀注有中嚴、外辦及绛紗袍,〔唐制,皇帝大祀緻齋之日,晝漏上水一,刻侍中版奏外辦,乘輿乃出朝會,諸衛立仗,百官就列已定,侍中亦奏外辦,不請中嚴。

    皇帝将出,駕發前七刻擊一鼓為一嚴,前五刻擊二鼓為再嚴。

    侍中版奏請中嚴,有司陳鹵簿,前二刻擊三鼓為三嚴。

    諸衛以次入立于殿庭,群官立朝堂,侍中、中書令已下奉迎于西階,侍中奉寶,乘黃令進路于太極殿西階南向,千牛将軍執長刀立路前北向,黃門侍郎立侍臣之前,贊者二人。

    既外辦,太仆卿攝衣而升,正立執辔,乘輿出升路。

    太後、皇後亦有中嚴、外辦,皆尚儀版奏。

    皇太子中嚴、外辦,左庶子版奏。

    皇帝冠通天冠,則服绛紗袍,冬至受朝賀、祭還、燕群臣、養老之服也。

    太子冠遠遊冠,亦服绛紗袍,谒朝還宮、元日朔日入朝、釋奠之服也。

    〕太子嫌與至尊同稱,表請易之。

    左丞相裴耀卿奏停中嚴,改外辦曰外備,改绛紗袍為朱明服。

    秋,七月,己已,上禦宣政殿,冊太子。

    〔考異曰:元載肅宗實錄雲:「二十七年月壬辰,行典禮。

    」之從玄宗實錄。

    〕故事,太子乘辂至殿門。

    至是,太子不就辂,自其宮步入。

    是日,赦天下。

    己卯,冊忠王妃韋氏為太子妃。

     14杜希望将鄯州之衆奪吐蕃河橋,築鹽泉城于河左,吐蕃發兵三萬逆戰。

    希望衆少不敵,将,即亮翻,又音如字。

    鄯,音善,又時戰翻。

    吐,從暾入聲。

    少,始紹翻。

    将卒皆懼。

    左威衛郎将王忠嗣帥所先犯其陳,所向辟易,殺數百人,虜陳亂。

    〔将,即亮翻。

    嗣,祥吏翻。

    帥,讀曰率。

    陳,讀曰陣。

    希望縱兵乘之,虜遂大敗。

    置鎮西軍于鹽泉。

    〔鎮西軍在河州西百八十裡。

    〕忠嗣以功遷左金吾将軍。

     15八月,辛已,勃海王武藝卒,子欽茂立。

     16九月,丙申朔,日有食之。

     17初,儀鳳中,吐蕃陷安戎城而據之,〔初,劍南度茂州之西築安戎城戌之,以迮吐蕃南鄙,生羌導吐蕃取之,因守之,遂并西洱河諸蠻,東與松、茂、巂接。

    〕其地險要,唐屢攻之,不克。

    劍南節度使王昱築兩城于其側,頓軍蒲婆嶺下,〔新書作「蓬婆嶺」,其地在雪山外,杜甫詩所謂「次取蓬婆雪外城」是也。

    〕運資糧以逼之。

    吐蕃大發兵救安戎城,昱衆大敗,死者數千人。

    〔考異曰:舊傳,「将士數萬人,皆沒于賊。

    」今從實錄。

    昱脫身走,糧仗軍資皆棄之。

    貶昱栝州刺史,再貶高要尉而死。

     18戊午,冊南诏蒙歸義為雲南王。

    〔水經注:雲南郡本雲山縣地也,蜀劉氏建興二年置郡。

    自唐戎州開邊縣而南七十裡至曲州,又二千五百裡至雲南城。

    〕 歸義之先本哀牢夷地,〔哀牢夷,漢明帝之時内附。

    居姚州之西,東南接交趾,西北接吐蕃。

    蠻語謂王曰诏,先有六诏:曰蒙舍,曰蒙越,日越析,曰浪穹,曰樣備,曰越澹,〔考異曰:新書「六诏曰蒙巂、越析、浪穹、邆晱、施浪、蒙舍。

    」今從窦滂雲南别錄。

    〕兵力相埒,莫能相壹;〔埒,力辍翻。

    〕曆代因之以分其勢。

    蒙舍最在南,故謂之南诏。

    高宗時,蒙舍細奴邏初入朝。

    細奴邏生邏盛,邏盛生盛邏皮,盛邏皮生皮邏合。

    〔朝,直遙翻。

    邏,郎佐翻。

    考異曰:新傳雲:「蒙氏父子以名相屬,細奴邏生邏盛炎,邏盛生炎合。

    武後時,邏盛炎身入朝,妻方娠,生盛邏皮,喜曰:『我又有子,雖死唐地足矣。

    』炎合立,死。

    開元時,弟盛邏皮立,生皮邏合,授特進,封台登郡王。

    炎合未有子時,以合羅鳳為嗣;及生子,還其宗,而名承合遂不改。

    」按邏盛炎之子盛邏皮,豈得雲以名相屬!既有炎合,豈得雲「我又有子,雖死唐地足矣」!今從舊南诏傳及楊國忠傳、雲南别錄。

    又舊南诏傳「合」皆作「合」。

    今從新傳。

    皮邏合浸強大,而五诏微弱;會有破渳河蠻之功,〔渳河即西洱河。

    渳,音乃吏翻。

    〕乃賂王昱,求合六诏為一。

    昱為之奏請,〔為,于僞翻。

    〕朝廷許之,仍賜名歸義。

    于是以兵威脅服群蠻,不從者滅之,遂擊破吐蕃,徙居大和城;其後卒為邊患。

    〔南诏事始此。

    其先烏蠻别種。

    夷語山陂陀為和,故謂之大和城。

    卒,子恤翻。

     19冬,十月,戊寅,上幸骊山溫泉,壬辰,上還宮。

     20是歲,于西京、東都往來之路,作行宮千餘間。

     21分左右羽林置龍武軍,以萬騎營隸焉。

    〔騎,奇寄翻。

    〕 22潤州刺史齊澣奏:「自瓜步濟江迂六十裡。

    請自京口埭下直濟江,穿伊婁河二十五裡即達揚子縣,立伊婁埭。

    」從之。

    〔埭,音代。

    按舊書本紀,齊澣開伊婁河于揚州南瓜州浦,則今之瓜洲運河是也。

    但揚子縣今為真州治所,安能二十五裡即達揚子縣!若自瓜洲達揚子橋,則二十五裡而近。

    今之揚子橋,或者唐之揚子縣治所,橋以此得名也。

     二十七年〔(己卯、七三九)〕 1春,正月,壬寅,命隴右節度大使榮王琬自至本道巡按處置諸軍,〔昌,呂翻。

    〕 2群臣請加尊号曰聖文;二月,己已,許之,因赦天下,免百姓今年田租。

     3夏,四月,癸酉,敕:「諸陰陽術數,自非婚喪蔔擇,皆禁之。

    」 4己醜,以牛仙客為兵部尚書兼侍中,李林甫為吏部尚書兼中書令,總文武選事。

    〔蓋令牛仙客總武選,李林甫總文選也。

    選,須絹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