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百一十四

關燈
唐紀三十〔起阏逄閹茂(甲戌),盡重光大荒落(辛已),凡八年。

    〕 《玄宗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中之中》 開元二十二年〔(甲戌、七三四)〕 1春,正月,己已,上發西京;已醜,至東都。

    張九齡自韶州入見,〔見,賢遍翻。

    考異曰:唐紀,「二十六,日戊子,至東都;己醜,張九齡至自韶州。

    」今從實錄。

    〕求終喪,不許。

     2二月,壬寅,秦州地連震,壞公私屋殆盡,吏民壓死者四千餘人;命左丞相蕭嵩赈恤。

    〔壞,音怪。

    赈,津忍翻。

    〕 3方士張果自言有神仙術,诳人雲堯時為侍中,于今數千歲;多往來恒山中,〔恒山時屬定州恒陽縣界。

    诳,居況翻。

    恒,戶登翻。

    〕則天以來,屢征不至。

    相州刺史韋濟薦之,上遣中書舍人徐峤赍玺書迎之。

    〔相,息亮翻。

    玺,斯氏翻。

    〕庚寅,至東都,肩輿入宮,恩禮甚厚。

     4張九齡請不禁鑄錢,三月,庚辰,敕百官議之。

    裴耀卿等皆曰:「一啟此門,恐小人棄農逐利,而濫惡更甚。

    」〔自武後以來,民間多惡錢,官不能禁。

    〕秘書監崔沔曰:「苦稅銅折役,則官冶可成,計估度庸,則私鑄無利,易而可久,簡而難誣。

    〔沔,彌兖翻。

    折,之舌翻。

    ,易以豉翻。

    且夫錢之為物,貴以通貨,利不在多,何待私鑄然後足用也!」右監門錄事參軍劉秩曰:〔唐十六衛府皆有錄事參軍,正八品下,掌受諸曹及五府之外府事,句稽抄目,印給紙筆。

    監,古銜翻。

    〕「夫人富則不可以賞勸,貧則不可以威禁。

    若許其私鑄,貧者必不能為之;臣恐貧者益貧而役于富,富者益富而逞其欲。

    漢文帝時,吳王濞富埒天子,鑄錢所緻也。

    」〔事見十四卷漢文帝五年。

    濞,匹備翻。

    埒,力辍翻。

    〕上乃止。

    秩,子玄之子也。

    〔劉子玄,即知幾,避帝嫌名,以字行。

    〕 5夏,四月,壬辰,以朔方節度使信安王祎兼關内道采訪處置使,增領泾、原等十二州。

    〔處,昌呂翻。

    〕 6吏部侍郎李林甫,柔佞多狡數,深結宦官及妃嫔家,伺候上動靜,無不知之,〔伺,相吏翻。

    由是每奏對,常稱旨,上悅之。

    稱,尺證翻。

    時武惠妃寵幸傾後宮,生壽王清,諸子莫得為比,太子浸疏薄。

    林甫乃因宦官言于惠妃,願盡力保護壽王;惠妃德之,陰為内助,由是擢黃門侍郎。

    〔考異曰:舊傳雲:「初,侍中裴光庭妻武三思女,詭谲有材略,與林甫私。

    中官高力士本出三思家,及光庭卒,武氏銜哀祈于力士,請林甫代其夫位;力士未敢言。

    玄宗使中書令蕭嵩擇相;久之,以右丞韓休對。

    玄宗然之,乃令草诏。

    力士遽漏于武氏,乃飲林甫白休。

    休既入相,甚德林甫,與嵩不和,乃薦林甫堪為宰相,惠妃陰助之,因拜黃門侍郎,玄宗眷遇益深。

    」按光庭妻,一寡婦耳,豈敢遽引所私代其夫為相!韓休正直,雖得林甫先報,必不至薦之為相。

    今不取。

    〕五月,戊子,以裴耀卿為侍中,張九齡為中書令,林甫為禮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

    〔為李林甫得權、太子廢張本。

    。

    顔真卿疏曰:「天寶已後,閹官袁思藝日宣诏至中書,玄宗動靜必告林甫;林甫先意奏請,玄宗驚喜若神,以此權柄,恩寵日甚。

    」〕 7上種麥于苑中,帥太子以下親往芟之,〔帥,讀曰率。

    芟,所銜翻。

    〕謂曰:「此所以薦宗廟,故不敢不親,且欲使汝曹知稼穑艱難耳。

    」又徧以賜侍臣曰:「比遣人視田中稼,多不得實,故自種以觀之。

    」〔種藝之事,天有雨旸之不時,地有肥硗之不等,而人力又有至不至,故所收有厚薄之異也。

    若人君不奪農時,人得盡其力,則地遺利矣,豈必待自種而觀其實哉!〕 8六月,壬辰,幽州節度使張守珪大破契丹,〔使,疏吏翻;下同。

    契,欺訖翻,又音吃。

    考異曰:實錄:「守珪大破林胡。

    」按會要,契丹事,二十二年,守珪大破之。

    蓋實錄以契丹即戰國時林胡地,故雲然。

    〕遣使獻捷。

     9薛王業疾病,上憂之,容發為變。

    〔為,于僞翻。

    〕七月,己已,薨,贈谥惠宣太子。

     10上以裴耀卿為江淮、河南轉運使,〔考異曰:舊紀雲:「充江、淮以南回造使。

    」令從舊食貨志。

    〕于河口置輸場。

    八月,壬寅,于輸場東置河陰倉,西置柏崖倉,〔高宗鹹亨二年,于洛州河陽縣柏崖置倉,開元十年廢,今複因舊基置之。

    〕三門東置集津倉,西置鹽倉;鑿漕渠十八裡以避三門之險。

    參考新、舊志,乃是鑿山開車路十八裡,非漕渠也。

    〕先是,舟運江、淮之米至東都含嘉倉,僦車陸運,三百裡至陝,率兩斛用十〔嚴:「十」改「千」。

    〕錢。

    耀卿令江、淮舟運悉輸河陰倉,更用河舟運至含嘉倉及太原倉,自太原倉入渭輸關中,凡三歲,運米七百萬斛,省僦車錢三十萬缗。

    〔按舊志,東都含嘉倉積江淮之米,載以大輿,運而西至于陝三百裡,率兩斛計庸錢千,此耀卿所省之大數也。

    「十錢」誤,當從「千錢」為是。

    先,悉薦翻。

    僦,即就翻。

    陝,失冉翻。

    更,工衡翻。

    考異曰:舊志雲「四十萬貫」。

    今從耀卿傳。

    舊志又雲:「明年,耀卿拜侍中,蕭炅代焉。

    」按耀卿二十一年建此議,今年為侍中,始置河陰倉,後三年方見成效;則非作侍中時解此職也。

    〕或說耀卿獻所省錢,說,式芮翻。

    耀卿曰:此公家赢縮之利耳,柰何以之市寵乎!」悉奏以為市籴錢。

    〔籴,徒曆翻。

    〕 11張果固請歸恒山,制以為銀青光祿大夫,号通玄先生,厚賜而遣之。

    後卒,好異者奏以為屍解;〔解,佳買翻。

    仙家所謂屍解,譬猶蟬蛻,蟬飛而蛻在也。

    卒,子恤翻。

    好,呼到翻。

    〕上由是頗信神仙。

    〔明皇改集仙為集賢殿,是其初心不信神仙也,至是則頗信矣,又至晚年則深信矣。

    史言正心為難,漸入于邪而不自覺。

    〕 12冬、十二月,戊子朔,日有食之。

     13乙巳,幽州節度使張守珪斬契丹王屈烈及突千,傳首。

    〔考異曰:舊守珪傳「屈烈」作「屈刺」。

    契丹傳來年正月傳首。

    今從實錄。

    〕 時可突幹連年為邊患,趙含章、薛楚玉皆不能讨,守珪到官,屢擊破之。

    可突幹困迫,遣使詐降,守珪使管記王悔就撫之。

    悔至其牙帳,察契丹上下殊無降意,〔降,戶江翻;下同。

    〕但稍徙營帳近西北,密遺人引突厥,謀殺悔以叛;悔知之。

    〔近,其靳翻。

    〕牙官李過折〔考異曰:舊契丹傳作「遇折」。

    今從實錄及守珪傳。

    與可突幹分典兵馬,争權不泣,悔說過折使圖之。

    〔說,式芮翻。

    〕過折夜勒兵斬屈烈及可突幹,盡誅其黨,帥餘衆來降。

    〔帥,讀曰率。

    〕守珪出師紫蒙州,〔【章:十二行本「州」作「川」;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據晉書載記:秦、漢之間,東胡邑于紫蒙之野。

    唐書地理志,平州有紫蒙、白狼、昌黎等戍。

    蓋平州之北境,契丹之南界也。

    〕大閱以鎮撫之。

    枭屈烈、可突幹首于天津之南。

    〔枭,堅堯翻。

    〕 14突厥毗伽可汗為其大臣梅錄啜所毒,〔厥,九勿翻。

    伽,求迦翻。

    可從刊入聲。

    汗,音寒。

    啜,陟劣翻。

    〕未死,讨誅梅錄啜及其族黨。

    既卒,子伊然可汗立,尋卒,弟登利可汗立,〔卒,子恤翻。

    舊史曰:登利,華言果報也。

    考異曰:舊傳,「伊然立,诏宗正卿李诠吊祭,冊立伊然,為立碑廟。

    無幾,伊然病卒,又立其弟為登利可汗。

    」按張九齡集敕登利可汗書雲:「今又遣從叔金吾大将軍佺吊祭。

    」又雲,「建碑立廟,贻範紀功。

    」然則告喪時登利已立矣。

    實錄「诠」亦作「佺」。

    〕庚戌,來告喪。

     15禁京城伹者,置病坊以廪之。

    〔時病坊分置于諸寺,以悲田養病,本于釋教也。

    伹,古太翻。

    〕 二十三年〔(乙亥、七三五)〕 1春,正月,契丹知兵馬中郎李過折來獻捷;制以過折為北平王,檢校松漠州都督。

    〔考異曰:實錄雲「同幽州節度副大使。

    」舊傳雲「授特進、檢校松漠州都督」。

    按過折雖有功,唐未必肯使為幽州節度使。

    今從舊傳。

     乙亥,上耕藉田,九推乃止;〔杜佑曰:是年親耕,有司進儀注:天子三推,公卿九推,庶人終畝。

    帝欲重耕藉,遂進耕五十餘步,盡隴乃止。

    推,吐雷翻〕公卿以下皆終畝。

    赦天下,都城酺三日。

    〔都城,謂東都城。

    酺,音蒲。

    〕 上禦五鳳樓酺宴,觀者諠隘,樂不得奏,金吾白梃如雨,不能遏;〔隘,烏懈翻。

    梃,待鼎翻。

    〕上患之。

    高力士奏河南丞嚴安之為理嚴,〔唐赤縣丞從七品。

    理,治也;唐諱「治」,改曰「理」。

    〕為人所畏,請使止之;上從之。

    安之至,以手闆繞場畫地曰:「犯此者死!」于是盡三日,人指其畫以相戒,無敢犯者。

     時命三百裡内刺史、縣今各帥所部音樂集于樓下,各較勝負。

    〔帥,讀曰率。

    〕懷州刺史以軍載樂工數百,皆衣文繡服箱之牛皆為虎豹犀象之狀。

    〔詩大東曰:晥彼牽牛,不以服箱。

    注雲:服,牝服也。

    箱,大車之箱也。

    疏雲:兩較之間謂之箱。

    甫田雲:乃求萬斯箱。

    書傳雲:長幾充箱。

    是車内容物之處。

    丘氏曰:服箱,猶言駕車也。

    衣,于既翻。

    〕魯山令元德秀惟遣樂工數人,連袂歌于蒍。

    〔魯山,古魯縣,夏孔甲時,豢龍氏劉累所遷之地。

    漢為魯陽縣,屬南陽郡,後魏置魯陽郡,隋複為魯縣,屬汝州。

    唐為魯山縣,以縣有魯山,故名。

    于蒍者,德秀所為歌也。

    蒍,韋委翻。

    考異曰:明皇雜錄作「于蒍」,新傳作「于蒍于」。

    未詳其義。

    今從雜錄。

    〕上曰:「懷州之人,其塗炭乎!」立以刺史為散官。

    散官,無職事。

    散,蘇旱翻。

    〕德秀性介潔質樸,士大夫皆服其高。

     2上美張守珪之功,欲以為相張七齡谏曰:「宰相者,代天理物,非賞功之官也。

    」上曰:「假以其名而不使任其職,可乎!」對曰:「不可。

    惟名與器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

    〔左傳記孔子之言。

    〕且守珪纔破契丹,陛下即以為宰相;若盡滅奚、厥,〔奚、厥,謂奚與突厥。

    厥,九勿翻。

    〕将以何官賞之﹖」上乃止。

    二月,守珪詣東都獻捷,拜右羽林大将軍,兼禦史大夫,賜二子官,賞赉甚厚。

    〔赉,來代翻。

    〕 3初,殿中侍禦史楊汪既殺張審素,〔事見上卷十九年。

    〕更名萬頃。

    〔更,工衡翻。

    〕審素二子鮖、琇皆幼,〔鮖,戶盲翻,又音皇。

    琇,音秀。

    〕坐流嶺表;尋率歸,謀伺便複雠。

    〔伺,相吏翻。

    〕三月,丁卯,手殺萬頃于都城,系表于斧,言父冤狀;欲之江外殺與萬頃同謀陷其父者,至汜水,為有司所得。

    〔汜,音祀。

    議者多言二子父死非罪,牦,直利翻。

    〕張九齡亦欲活之。

    裴耀卿、李林甫以為如此,壞國法,〔壞,音怪。

    〕上亦以為然,謂九齡曰:「孝子之情,義不顧死,然殺人而赦之,此塗不可啟也。

    」乃下敕曰:「國家設法,期于止殺。

    各伸為子之志,誰非徇孝之人!展轉相雠,何有限極!咎繇作士,〔咎,與臯同,古勞翻。

    繇,與陶同,餘招翻。

    法在必行。

    曾參殺人,亦不可恕。

    宜付河南府杖殺。

    」士民皆憐之,為作哀诔,牓于衢路。

    〔為,于僞翻。

    诔,魯水翻。

    市人斂錢葬之于北邙,恐萬頃家發之,仍為疑冢數處。

    〔多作冢以疑之,使莫知其所葬之的處。

    〕 4唐初,公主實封止三百戶,中宗時,太平公主至五千戶,率以七丁為限。

    開元以來,皇妹止千戶,皇女又半之,皆以三丁為限;驸馬皆除三品員外官,而不任以職事。

    公主邑入至少至不能具車服,〔少,詩沼翻。

    〕左右或言其太薄,上曰:「百姓租賦,非我所有。

    戰士出死力,賞不過束帛;女子何功,而享多戶邪﹖且欲使之知儉啬耳。

    」秋,七月,鹹宜公主将下嫁,〔鹹宜公主下嫁楊洄。

    〕始加實封至千戶。

    公主,武惠妃之女也。

    于是諸公主皆加至千戶。

     5冬,十月,戊申,突騎施寇北庭及安西撥換城。

    〔騎,奇寄翻。

    〕 6閏月,壬午朔,日有食之。

    〔考異曰:舊紀作「十一月,壬申朔」。

    按長曆,十一壬子朔。

    今從實錄、唐曆。

    〕 7十二月,乙亥,冊故蜀州司戶楊玄琰女為壽王妃。

    〔為帝納妃于後宮以亂國張本。

    考異曰:實錄載冊文,雲「玄伷長女」。

    按陳鴻長恨歌傳雲:「诏高力士潛搜外宮,得楊玄琰女于壽邸。

    」舊楊貴妃傳雲:「玄琰女早孤,養于叔父玄伷。

    」又雲:「或奏玄琰女容色冠代,宜蒙召見。

    時妃衣道士服,号太真。

    」新傳雲:「始為壽王妃雲雲,遂召内禁中,即為自出妃意者,伹籍女官,号太真,更為壽王娶韋昭訓女,而太真得幸。

    」舊史蓋諱之耳。

    〕玄琰,汪之曾孫也。

    〔楊汪見一百八十三卷隋炀帝大業十二年。

    〕 8是歲,契丹王過折為其臣涅禮所殺,〔涅,奴結翻。

    考異曰:舊傳,過折為可突千餘黨泥裡所殺,不雲朝廷如何處置泥裡。

    今據張九齡集有此賜契丹都督涅禮敕,又有賜張守珪敕雲:「涅禮自擅,難以義責,而未有名位,恐其不安,卿可宣示朝旨,使知無他也。

    」蓋泥裡即涅禮也。

    〕并其諸子,一子剌幹奔安東得免。

    剌,盧達翻。

    幹,音幹。

    開元二年移安東都護府于平州。

    〕涅禮上言,過折用刑殘虐,衆情不安故殺之。

    上赦其罪,因以涅禮為松漠都督,且賜書責之曰:「卿之蕃法多無義于君長,長,知兩翻。

    〕自昔如此,朕亦知之。

    然過折是卿之王,有惡辄殺之,為此王者,不亦難乎!但恐卿為王,後人亦爾。

    常不自保,誰願作王!亦應防慮後事,豈得取快目前!」突厥尋引兵東侵奚、契丹,涅禮與奚王李歸擊破之。

     二十四年〔(丙子、七三六)〕 1春,正月,庚寅,敕:「天下逃戶,聽盡今年内自首,有舊産者今還本貫,無者别俟進止;踰限不首,〔首,式又翻。

    〕當命專使搜求,散配諸軍。

    」〔使,疏吏翻。

    〕 2北庭都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