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百一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唐紀二十九〔起柔兆攝提格(丙寅),盡昭陽作噩(癸酉),凡八年〕
《玄宗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中之上》
開元十四年〔(丙寅、七二六)〕
1春,正月,癸未,更立契丹松漠王李邵固為廣化王,奚饒樂王李魯蘇為奉誠王。
〔契,欺訖翻。
樂,音洛〕以上從甥陳氏為東華公主,妻邵固;〔從,才用翻。
妻,七細翻;下同。
考異曰:東華出降,實錄在三月壬子;于此終言之。
〕以成安公主之女韋氏為東光公主,〔成安公主,中宗之女,下嫁韋捷〕。
妻魯蘇。
2張說奏:「今之五禮,貞觀、顯慶兩曾修纂,〔說,讀曰悅。
觀,古玩翻。
〕前後頗有不同,其中或未折衷。
〔衷,竹仲翻。
宋均曰:折,斷也;中,當正也;若折斷其物,與度相中當也。
〕望與學士等讨論古今,删改施行。
」制從之。
3邕州封陵獠梁大海等據賓、橫州反;〔封陵本山峒,唐世以漸開拓,幹元後始置為縣。
賓州,漢領方縣地,屬郁林郡。
梁置領方。
邵隋廢郡為縣,屬郁州。
唐初屬南方州。
貞觀五年分置賓州。
橫州,漢廣郁、高梁縣地。
江左置甯浦郡。
隋廢郡為縣,屬郁州。
唐初分置簡州,貞觀八年改曰橫州。
〕二月,己酉,遣内侍楊思勖發兵讨之。
〔考異曰:舊紀作「庚戊朔」,今從實錄。
〕 4上召河南尹崔隐甫,欲用之,中書令張說薄其無文,奏拟金吾大将軍;前殿中監崔日知素與說善,說薦為禦史大夫;上不從。
丙辰,以日知為左羽林大将軍,丁已,以隐甫為禦史大夫。
隐甫由是與說有隙。
說有才智而好賄,百官曰事有不合者,好面折之,至于叱罵。
惡禦史中丞宇文融之為人,〔好呼到翻。
折,之舌翻。
惡,烏路翻。
〕且患其權重,〔宇文既居風憲之地,又貳戶部,故患其權重。
〕融所建白,多抑之。
中書舍人張九齡言于說曰:「宇文融承恩用事,辯給多權數,不可不備。
」說曰:「鼠輩何能為!」夏,四月,壬子,隐甫、融及禦史中丞李林甫共奏彈說「引術士占星,徇私僭侈,受納賄賂。
」〔彈,徒丹翻,賄罪翻。
〕敕源幹曜及刑部尚書韋抗、大理少卿明〔【嚴:「明」改「胡」。
】〕珪與隐甫等同于禦史台鞫之。
林甫;叔良之曾孫;〔長平王叔良,高祖從父弟。
〕抗,安石之從父兄子也。
〔韋安石曆事武後、中宗,貶死于開元之初。
從,才用翻〕 丁已,以戶部侍郎李元纮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
元纮以清儉着,故上用為相。
5源幹曜等鞫張說,事頗有狀,上使高力士視說,力士還奏:「說蓬首垢面,席笹,食以瓦器,惶懼待罪。
」上意憐之。
力士因言說有功于國,上以為然。
庚申,但罷說中書令,餘如故。
〔說,讀為悅。
〕 6丁卯,太子太傅岐王範薨,贈谥惠文太子。
上為之撤膳累旬,〔為,于僞翻。
〕百官上表固請,〔上,時掌翻。
〕然後複常。
7丁亥,太原尹張孝嵩奏,「有李子峤者,自稱皇子,雲生于潞州,母曰趙妃。
」上命杖殺之。
8辛醜,于定、恒、莫、易、滄五州置軍以備突厥。
〔定州置北平軍,恒州置恒陽軍,莫州置唐興軍,易州置高陽軍,滄州置橫海軍。
恒,戶登翻。
〕 9上欲以武惠妃為皇後,或上言:「武氏乃不戴天之雠,豈可以為國母!人間盛言張說欲取立後之功,更圖入相之計。
〔上,時掌翻。
相,息亮翻。
〕且太子非惠妃所生,惠妃複自有子,若登宸極,太子必危。
」上乃止。
〔複扶又翻。
考異曰:唐會要雲:「待禦史潘好禮聞上欲以惠妃為皇後,進疏谏曰:『臣聞禮記曰:「父母之雠不可共戴天。
」公羊傳曰:「子不複父雠,不子也。
」昔齊襄公複九世之雠,丁蘭報木母之怨。
陛下豈得欲以武氏為國母,當何見天下之人乎!又,不亦取笑于天下乎!又,惠妃再從叔三思、再從父,延秀等,并幹紀亂常,遞窺神器,豺狼同穴,枭獍共林。
且匹夫匹婦欲結發為夫妻者,尚相揀擇,況陛下是累聖之貴,天子之尊乎!伏願詳察古今,鑒戒成敗,慎擇華族之女,必在禮義之家,稱神祇之心,允億兆之望。
又見人間盛言,尚書右丞相張說自被停知政事之後,每谄附惠妃,欲取立後之功,更圖入相之計。
伏願杜之于将漸,不可悔之于已成。
且太子本非惠妃所生,惠妃複自有子,若惠妃一登宸極,則儲位實恐不安;古人所以谏其漸者,良為是也。
昔商山四皓,雖不食漢庭之祿,尚能輔翊太子,況臣忝憲府。
』蘇冕駁曰:「此表非潘好禮所。
且好禮,先天元年為侍禦史,開元十二年為溫州刺史緻仕。
表是十四年獻,而雲『職忝憲府』。
若題年恐錯,則武惠妃先天元年始年十四,王皇後有寵未衰,張說又未為右丞相。
意未知此表是誰獻之」今除其名。
〕然宮中禮秩,一如皇後。
10五月,癸卯,戶部奏今歲戶七百六萬九千五百六十五,口四千一百四十一萬九千七百一十二。
11秋,七月;河南、北大水,溺死者以千計。
〔溺,奴狄翻。
〕 12八月,丙午朔,魏州言河溢。
13九月,己醜,以安西副大都護、碛西節度使杜暹同平章事。
〔碛,七迹翻。
暹,息廉翻 自王孝傑克複四鎮,〔複四鎮見二百五卷武後長壽元年。
〕複于龜茲置安西都護府,〔複扶又翻。
龜茲,音丘慈。
〕以唐兵三萬戍之,百姓苦其役;為都護者,惟田楊名、郭元振、張嵩及暹皆有善政,為人所稱。
14冬,十月,庚申,上幸汝州廣成湯;〔考異曰:令狐峘代宗實錄雲:「上以開元十四年十月十三日生,時玄宗幸汝州之溫湯,有望氣者雲,宮中有天子氣,玄宗即日還宮,是夜代宗降誕。
「按玄宗實錄,此月十六日庚申始幸溫湯,己已乃還宮,與代宗實錄不同。
舊紀雲「十二月十三日生」。
舊後妃傳:「章敬皇後吳氏坐父事沒入掖庭,開元二十三年,玄宗幸忠王邸,見王服禦蕭然,傍無媵侍,命将軍高力士選掖庭宮人以賜之,而吳後在藉中;明年,生代宗皇帝,十八年薨。
」按代宗此年生,而雲二十三年以吳後賜忠王,十八年薨,蓋誤以十三年為二十三年也。
次柳氏舊聞:「肅宗在東宮為李林甫所構,勢幾危者數矣,無何,須鬓斑白。
嘗早朝,上見之,愀然曰:『汝歸第,吾當幸汝。
』及至上,顧見宮庭殿宇皆不灑掃,而樂器塵埃,左右使令無有妓女。
上為之動色,使力士诏掖庭按籍閱視得三人,乃以賜以太子,而章敬吳皇後在選中,生代宗。
」按開元二十三年,李林甫初為相,二十五年廢太子瑛,二十六年乃立肅宗為太子,天寶五年李林甫始構韋堅之獄。
舊聞所記,事皆虛誕,年月不合。
新書後妃傳全取之,今皆不取。
按漢廣成苑在唐汝州梁縣界,其地有湯泉。
〕己酉,〔【嚴:「酉」改「「已」。
】〕還宮。
15十二月,丁已,上幸壽安,獵于方秀川;壬戍,還宮。
16楊思勖讨反獠,〔獠,魯皓翻〕。
生擒梁大海等三千餘人,斬首二萬級而還。
〔還,從宣翻,又如字。
17是歲,黑水靺鞨遣使入見;〔黑水靺鞨在流鬼國西南,女真即其遺種也,靺鞨,音末曷。
見,賢遍翻。
〕上以其國為黑水州,仍為置長史以鎮之。
〔「長史」恐當作「長吏」。
仍為,于僞翻。
勃海靺鞨王武藝曰:「黑水入唐,道由我境。
往者請吐屯于突厥,〔突厥置吐屯以領諸附從之國。
厥,九勿翻。
〕先告我與我偕行;今不告我而請吏于唐,是必與唐合謀,欲腹背攻我也。
」遣其母弟門藝與其舅任雅将兵擊黑水。
〔将,即亮翻;下同。
〕門藝嘗為質子于唐,〔質,音緻。
〕谏曰:「黑水請吏于唐,而我以其故擊之,是叛唐也。
唐,大國也。
昔高麗全盛之時,強兵三十餘萬,不遵唐命,掃地無遺。
〔掃地無遺,言國亡無遺育也;事見太宗、高宗紀。
麗,力知翻。
〕況我兵不及高麗什之一二,一旦與唐為怨,此亡國之勢也。
」武藝不從,強遣之。
〔強,其兩翻。
〕門藝至境上,複以書力谏。
武藝怒,遣其從兄大壹夏代之将兵,召,欲殺之。
門藝棄衆,間道來奔,〔複,扶夕翻。
夏,戶雅翻。
從,才用翻。
間,古苋翻。
〕制以為左骁衛将軍。
武藝遣使上表罪狀門藝,請殺之。
〔骁,堅堯翻。
使,疏吏翻。
上,時掌翻。
〕上密遣門藝詣安西;留其使者,别遣報雲,已流門藝于嶺南。
武藝知之,上表稱「大國當示人以信,豈得為此欺诳﹖」〔诳,居況翻。
〕固請殺門藝。
上以鴻胪少卿李道邃、源複不能督察官屬,緻有漏洩,皆坐左遷。
〔唐九寺皆有少卿二人。
鴻胪掌四夷之客,故以漏洩為罪。
胪,陵如翻。
少,始照翻。
〕暫遣門藝詣嶺南以報之。
臣光曰:王者所以服四夷,威信而已。
門藝以忠獲罪,自歸天子;天子當察其枉直,賞門藝而罰武藝,為政之體也。
縱不能讨,猶當正以門藝之無罪告之。
今明皇威不能服武藝,恩不能庇門藝,顧效小人為欺诳之語以取困于小國,乃罪鴻胪之漏洩,不亦可羞哉! 18杜暹為安西都護,突騎施交河公主遣牙官以馬千匹詣安西互市。
使者宣公主教,〔暹,息廉翻。
騎,奇寄翻。
使,疏吏翻;下同。
〕暹怒曰:「阿史那女〔交河公主,阿史那懷道之女。
〕何得宣教于我!」杖其使者,留不遣;馬經雪死盡。
突騎施可汗蘇祿大怒,發兵寇四鎮。
會暹入朝;〔使,疏吏翻。
朝,直遙翻;下同。
〕趙頤貞代為安西都護,嬰城自守;四鎮人畜儲積,皆為蘇祿所掠,〔畜,許救翻。
〕安西僅存。
既而蘇祿聞暹入相,稍引退,〔相,息亮翻。
〕尋遣使入貢。
十五年〔(丁卯、七二七)〕 1春,正月,辛醜,涼州都督王君勠破吐蕃于青海之西。
〔勠,醜略翻。
吐,從暾入聲。
〕 初,吐番自恃其強,緻書用敵國禮,〔事見二百十一卷二年。
〕辭指悖慢,〔悖,蒲内翻,又蒲沒翻。
〕上意常怒之。
返自東封,張說言于上曰:「吐蕃無禮,誠宜誅夷,但連兵十餘年,甘、涼、河、鄯,不勝其弊,〔鄯,時戰翻,又音善。
勝,音升。
〕雖師屢捷,所得不償所亡。
聞其悔過求和,願聽其款服,以纾邊人。
」上曰:「俟吾與王君勠議之。
」說退,謂源幹曜曰:「君勠勇而無謀,常思僥幸,僥,堅堯翻。
〕若二國和親,何以為功!吾言必不用矣。
」及君勠入朝,果請深入讨之。
去冬,吐蕃大将悉諾邏寇大鬥谷,〔将,即亮翻。
邏,即佐翻。
〕進攻甘州,焚掠而去。
君勠度其兵疲,勒兵蹑其後,〔度,徒洛翻。
蹑,尼辄翻。
考異曰:吐蕃傳雲;「君勠畏其鋒不敢出。
」今從君勠傳。
〕會大雪,虜凍死者甚衆,自積石軍西歸。
〔廓州達化縣西有積石軍,本靜邊槙,儀鳳二年為軍,東有黃沙戍。
〕君勠先遣人間道入虜境,燒道旁草。
悉諾邏至大非川,欲休士馬,而野草皆盡,馬死過半。
君勠與秦州都督張景順追之,及于青海之西,乘冰而度。
悉諾邏已去,破其後軍,獲其辎重羊馬萬計而還。
〔間,古苋翻。
重,直用翻。
考異曰:君勠傳曰:「十六年冬,吐蕃大将悉諾邏帥衆入寇大鬥谷,又移攻甘州,焚燒市裡而去。
君勠襲其後,敗之于青海之西」據實錄及吐蕃傳,入寇在十四年冬;此雲十六年冬,誤也。
〕君勠以功遷左羽林大将軍,拜其父壽為少府監緻仕。
上由是益事邊功。
2初,洛陽人劉宗器上言,請塞汜水舊汴口,更于熒澤引河入汴;〔隋開皇四年分荥陽置廣武縣,仁壽元年更名熒澤,屬鄭州。
上
〔契,欺訖翻。
樂,音洛〕以上從甥陳氏為東華公主,妻邵固;〔從,才用翻。
妻,七細翻;下同。
考異曰:東華出降,實錄在三月壬子;于此終言之。
〕以成安公主之女韋氏為東光公主,〔成安公主,中宗之女,下嫁韋捷〕。
妻魯蘇。
2張說奏:「今之五禮,貞觀、顯慶兩曾修纂,〔說,讀曰悅。
觀,古玩翻。
〕前後頗有不同,其中或未折衷。
〔衷,竹仲翻。
宋均曰:折,斷也;中,當正也;若折斷其物,與度相中當也。
〕望與學士等讨論古今,删改施行。
」制從之。
3邕州封陵獠梁大海等據賓、橫州反;〔封陵本山峒,唐世以漸開拓,幹元後始置為縣。
賓州,漢領方縣地,屬郁林郡。
梁置領方。
邵隋廢郡為縣,屬郁州。
唐初屬南方州。
貞觀五年分置賓州。
橫州,漢廣郁、高梁縣地。
江左置甯浦郡。
隋廢郡為縣,屬郁州。
唐初分置簡州,貞觀八年改曰橫州。
〕二月,己酉,遣内侍楊思勖發兵讨之。
〔考異曰:舊紀作「庚戊朔」,今從實錄。
〕 4上召河南尹崔隐甫,欲用之,中書令張說薄其無文,奏拟金吾大将軍;前殿中監崔日知素與說善,說薦為禦史大夫;上不從。
丙辰,以日知為左羽林大将軍,丁已,以隐甫為禦史大夫。
隐甫由是與說有隙。
說有才智而好賄,百官曰事有不合者,好面折之,至于叱罵。
惡禦史中丞宇文融之為人,〔好呼到翻。
折,之舌翻。
惡,烏路翻。
〕且患其權重,〔宇文既居風憲之地,又貳戶部,故患其權重。
〕融所建白,多抑之。
中書舍人張九齡言于說曰:「宇文融承恩用事,辯給多權數,不可不備。
」說曰:「鼠輩何能為!」夏,四月,壬子,隐甫、融及禦史中丞李林甫共奏彈說「引術士占星,徇私僭侈,受納賄賂。
」〔彈,徒丹翻,賄罪翻。
〕敕源幹曜及刑部尚書韋抗、大理少卿明〔【嚴:「明」改「胡」。
】〕珪與隐甫等同于禦史台鞫之。
林甫;叔良之曾孫;〔長平王叔良,高祖從父弟。
〕抗,安石之從父兄子也。
〔韋安石曆事武後、中宗,貶死于開元之初。
從,才用翻〕 丁已,以戶部侍郎李元纮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
元纮以清儉着,故上用為相。
5源幹曜等鞫張說,事頗有狀,上使高力士視說,力士還奏:「說蓬首垢面,席笹,食以瓦器,惶懼待罪。
」上意憐之。
力士因言說有功于國,上以為然。
庚申,但罷說中書令,餘如故。
〔說,讀為悅。
〕 6丁卯,太子太傅岐王範薨,贈谥惠文太子。
上為之撤膳累旬,〔為,于僞翻。
〕百官上表固請,〔上,時掌翻。
〕然後複常。
7丁亥,太原尹張孝嵩奏,「有李子峤者,自稱皇子,雲生于潞州,母曰趙妃。
」上命杖殺之。
8辛醜,于定、恒、莫、易、滄五州置軍以備突厥。
〔定州置北平軍,恒州置恒陽軍,莫州置唐興軍,易州置高陽軍,滄州置橫海軍。
恒,戶登翻。
〕 9上欲以武惠妃為皇後,或上言:「武氏乃不戴天之雠,豈可以為國母!人間盛言張說欲取立後之功,更圖入相之計。
〔上,時掌翻。
相,息亮翻。
〕且太子非惠妃所生,惠妃複自有子,若登宸極,太子必危。
」上乃止。
〔複扶又翻。
考異曰:唐會要雲:「待禦史潘好禮聞上欲以惠妃為皇後,進疏谏曰:『臣聞禮記曰:「父母之雠不可共戴天。
」公羊傳曰:「子不複父雠,不子也。
」昔齊襄公複九世之雠,丁蘭報木母之怨。
陛下豈得欲以武氏為國母,當何見天下之人乎!又,不亦取笑于天下乎!又,惠妃再從叔三思、再從父,延秀等,并幹紀亂常,遞窺神器,豺狼同穴,枭獍共林。
且匹夫匹婦欲結發為夫妻者,尚相揀擇,況陛下是累聖之貴,天子之尊乎!伏願詳察古今,鑒戒成敗,慎擇華族之女,必在禮義之家,稱神祇之心,允億兆之望。
又見人間盛言,尚書右丞相張說自被停知政事之後,每谄附惠妃,欲取立後之功,更圖入相之計。
伏願杜之于将漸,不可悔之于已成。
且太子本非惠妃所生,惠妃複自有子,若惠妃一登宸極,則儲位實恐不安;古人所以谏其漸者,良為是也。
昔商山四皓,雖不食漢庭之祿,尚能輔翊太子,況臣忝憲府。
』蘇冕駁曰:「此表非潘好禮所。
且好禮,先天元年為侍禦史,開元十二年為溫州刺史緻仕。
表是十四年獻,而雲『職忝憲府』。
若題年恐錯,則武惠妃先天元年始年十四,王皇後有寵未衰,張說又未為右丞相。
意未知此表是誰獻之」今除其名。
〕然宮中禮秩,一如皇後。
10五月,癸卯,戶部奏今歲戶七百六萬九千五百六十五,口四千一百四十一萬九千七百一十二。
11秋,七月;河南、北大水,溺死者以千計。
〔溺,奴狄翻。
〕 12八月,丙午朔,魏州言河溢。
13九月,己醜,以安西副大都護、碛西節度使杜暹同平章事。
〔碛,七迹翻。
暹,息廉翻 自王孝傑克複四鎮,〔複四鎮見二百五卷武後長壽元年。
〕複于龜茲置安西都護府,〔複扶又翻。
龜茲,音丘慈。
〕以唐兵三萬戍之,百姓苦其役;為都護者,惟田楊名、郭元振、張嵩及暹皆有善政,為人所稱。
14冬,十月,庚申,上幸汝州廣成湯;〔考異曰:令狐峘代宗實錄雲:「上以開元十四年十月十三日生,時玄宗幸汝州之溫湯,有望氣者雲,宮中有天子氣,玄宗即日還宮,是夜代宗降誕。
「按玄宗實錄,此月十六日庚申始幸溫湯,己已乃還宮,與代宗實錄不同。
舊紀雲「十二月十三日生」。
舊後妃傳:「章敬皇後吳氏坐父事沒入掖庭,開元二十三年,玄宗幸忠王邸,見王服禦蕭然,傍無媵侍,命将軍高力士選掖庭宮人以賜之,而吳後在藉中;明年,生代宗皇帝,十八年薨。
」按代宗此年生,而雲二十三年以吳後賜忠王,十八年薨,蓋誤以十三年為二十三年也。
次柳氏舊聞:「肅宗在東宮為李林甫所構,勢幾危者數矣,無何,須鬓斑白。
嘗早朝,上見之,愀然曰:『汝歸第,吾當幸汝。
』及至上,顧見宮庭殿宇皆不灑掃,而樂器塵埃,左右使令無有妓女。
上為之動色,使力士诏掖庭按籍閱視得三人,乃以賜以太子,而章敬吳皇後在選中,生代宗。
」按開元二十三年,李林甫初為相,二十五年廢太子瑛,二十六年乃立肅宗為太子,天寶五年李林甫始構韋堅之獄。
舊聞所記,事皆虛誕,年月不合。
新書後妃傳全取之,今皆不取。
按漢廣成苑在唐汝州梁縣界,其地有湯泉。
〕己酉,〔【嚴:「酉」改「「已」。
】〕還宮。
15十二月,丁已,上幸壽安,獵于方秀川;壬戍,還宮。
16楊思勖讨反獠,〔獠,魯皓翻〕。
生擒梁大海等三千餘人,斬首二萬級而還。
〔還,從宣翻,又如字。
17是歲,黑水靺鞨遣使入見;〔黑水靺鞨在流鬼國西南,女真即其遺種也,靺鞨,音末曷。
見,賢遍翻。
〕上以其國為黑水州,仍為置長史以鎮之。
〔「長史」恐當作「長吏」。
仍為,于僞翻。
勃海靺鞨王武藝曰:「黑水入唐,道由我境。
往者請吐屯于突厥,〔突厥置吐屯以領諸附從之國。
厥,九勿翻。
〕先告我與我偕行;今不告我而請吏于唐,是必與唐合謀,欲腹背攻我也。
」遣其母弟門藝與其舅任雅将兵擊黑水。
〔将,即亮翻;下同。
〕門藝嘗為質子于唐,〔質,音緻。
〕谏曰:「黑水請吏于唐,而我以其故擊之,是叛唐也。
唐,大國也。
昔高麗全盛之時,強兵三十餘萬,不遵唐命,掃地無遺。
〔掃地無遺,言國亡無遺育也;事見太宗、高宗紀。
麗,力知翻。
〕況我兵不及高麗什之一二,一旦與唐為怨,此亡國之勢也。
」武藝不從,強遣之。
〔強,其兩翻。
〕門藝至境上,複以書力谏。
武藝怒,遣其從兄大壹夏代之将兵,召,欲殺之。
門藝棄衆,間道來奔,〔複,扶夕翻。
夏,戶雅翻。
從,才用翻。
間,古苋翻。
〕制以為左骁衛将軍。
武藝遣使上表罪狀門藝,請殺之。
〔骁,堅堯翻。
使,疏吏翻。
上,時掌翻。
〕上密遣門藝詣安西;留其使者,别遣報雲,已流門藝于嶺南。
武藝知之,上表稱「大國當示人以信,豈得為此欺诳﹖」〔诳,居況翻。
〕固請殺門藝。
上以鴻胪少卿李道邃、源複不能督察官屬,緻有漏洩,皆坐左遷。
〔唐九寺皆有少卿二人。
鴻胪掌四夷之客,故以漏洩為罪。
胪,陵如翻。
少,始照翻。
〕暫遣門藝詣嶺南以報之。
臣光曰:王者所以服四夷,威信而已。
門藝以忠獲罪,自歸天子;天子當察其枉直,賞門藝而罰武藝,為政之體也。
縱不能讨,猶當正以門藝之無罪告之。
今明皇威不能服武藝,恩不能庇門藝,顧效小人為欺诳之語以取困于小國,乃罪鴻胪之漏洩,不亦可羞哉! 18杜暹為安西都護,突騎施交河公主遣牙官以馬千匹詣安西互市。
使者宣公主教,〔暹,息廉翻。
騎,奇寄翻。
使,疏吏翻;下同。
〕暹怒曰:「阿史那女〔交河公主,阿史那懷道之女。
〕何得宣教于我!」杖其使者,留不遣;馬經雪死盡。
突騎施可汗蘇祿大怒,發兵寇四鎮。
會暹入朝;〔使,疏吏翻。
朝,直遙翻;下同。
〕趙頤貞代為安西都護,嬰城自守;四鎮人畜儲積,皆為蘇祿所掠,〔畜,許救翻。
〕安西僅存。
既而蘇祿聞暹入相,稍引退,〔相,息亮翻。
〕尋遣使入貢。
十五年〔(丁卯、七二七)〕 1春,正月,辛醜,涼州都督王君勠破吐蕃于青海之西。
〔勠,醜略翻。
吐,從暾入聲。
〕 初,吐番自恃其強,緻書用敵國禮,〔事見二百十一卷二年。
〕辭指悖慢,〔悖,蒲内翻,又蒲沒翻。
〕上意常怒之。
返自東封,張說言于上曰:「吐蕃無禮,誠宜誅夷,但連兵十餘年,甘、涼、河、鄯,不勝其弊,〔鄯,時戰翻,又音善。
勝,音升。
〕雖師屢捷,所得不償所亡。
聞其悔過求和,願聽其款服,以纾邊人。
」上曰:「俟吾與王君勠議之。
」說退,謂源幹曜曰:「君勠勇而無謀,常思僥幸,僥,堅堯翻。
〕若二國和親,何以為功!吾言必不用矣。
」及君勠入朝,果請深入讨之。
去冬,吐蕃大将悉諾邏寇大鬥谷,〔将,即亮翻。
邏,即佐翻。
〕進攻甘州,焚掠而去。
君勠度其兵疲,勒兵蹑其後,〔度,徒洛翻。
蹑,尼辄翻。
考異曰:吐蕃傳雲;「君勠畏其鋒不敢出。
」今從君勠傳。
〕會大雪,虜凍死者甚衆,自積石軍西歸。
〔廓州達化縣西有積石軍,本靜邊槙,儀鳳二年為軍,東有黃沙戍。
〕君勠先遣人間道入虜境,燒道旁草。
悉諾邏至大非川,欲休士馬,而野草皆盡,馬死過半。
君勠與秦州都督張景順追之,及于青海之西,乘冰而度。
悉諾邏已去,破其後軍,獲其辎重羊馬萬計而還。
〔間,古苋翻。
重,直用翻。
考異曰:君勠傳曰:「十六年冬,吐蕃大将悉諾邏帥衆入寇大鬥谷,又移攻甘州,焚燒市裡而去。
君勠襲其後,敗之于青海之西」據實錄及吐蕃傳,入寇在十四年冬;此雲十六年冬,誤也。
〕君勠以功遷左羽林大将軍,拜其父壽為少府監緻仕。
上由是益事邊功。
2初,洛陽人劉宗器上言,請塞汜水舊汴口,更于熒澤引河入汴;〔隋開皇四年分荥陽置廣武縣,仁壽元年更名熒澤,屬鄭州。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