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百一十三

關燈
餘帳來降。

    〔酋,慈由翻。

    降,戶江翻。

    〕祎引兵還。

    賜李詩爵歸義王,充歸義州都督,徙其部落置幽州境。

    〔内高宗總章中,以新羅降戶置歸義州于良鄉縣廣陽城,後廢,今複置以處李詩部落。

     5夏,四月,乙亥,宴百官于上陽東洲,〔上陽宮南臨洛水,引洛水為中洲于宮之東。

    〕醉者賜以衾褥,肩輿以歸,相屬于路。

    〔屬,之欲翻。

    〕 6六月,丁醜,加信安王祎開府儀同三司。

    上命裴耀卿赍絹二十萬匹分賜立功奚官,耀卿謂其徙曰:「戎狄貪婪,〔婪,盧含翻。

    〕今赍重貨深入其境,不可不備。

    」乃命先期而往,〔先,悉薦翻。

    〕分道并進,一日,給之俱畢。

    突厥、室韋果發兵邀隘道,欲掠之,比至,耀卿已還。

    〔比,必利翻。

    〕 7秋,七月蕭嵩奏:「自祠後土以來,屢獲豐年,宜因還京賽祠。

    」上從之。

    〔祠後土見上十一年。

    還京,謂還西京也,先代翻。

    〕 8敕裴光庭、蕭嵩分押左、右廂兵。

    〔此分押南牙左、右廂兵也。

    〕 9八月,辛未朔,日有食之。

     10初,上命張說與諸學士刊定五禮。

    說薨,蕭嵩繼之。

    起居舍人王仲丘請依明慶禮,〔明慶即顯慶也,避中宗諱,改曰明慶。

    〕祈榖、大雩、明堂,皆昊天上帝;嵩又請依上元敕,父在為母齊衰三年,皆從之。

    禮,父在為母服期;開元之初,褚無量固嘗以為言矣。

    為,于僞翻。

    齊,音咨。

    衰,倉回翻。

    〕以高祖配圜丘、方丘,太宗配雩及神州地隻,睿宗配明堂。

    〔九月,乙已,新禮成,上之。

    上,時掌翻。

    〕号曰開元禮。

     11勃海靺鞨王武藝遣其将張文休帥海賊寇登州,〔靺鞨,音末曷,将亮翻。

    帥,讀曰率。

    〕殺刺史韋俊,上命右領軍将軍葛福順發兵讨之。

    〔去年春,葛福順方以黨附王毛仲貶,今則仍為宿衛;蓋毛仲既誅,福順等複叙用也。

    開元九年,貶王唆梓州,己而複為肖書,複居邊任,事亦類此。

     12壬子,河西節度使牛仙客加六階。

    初,蕭嵩在河西,委軍政于仙客;仙客廉勤,善于其職。

    嵩屢薦之,竟代嵩為節度使。

     13冬,十月,壬午,上發東都,辛卯,幸潞州;辛醜,至北都;十一月,庚申,祀後土于汾陰,〔蕭嵩之言也。

    〕赦天下;十二月,辛未還西京。

     14是歲,以幽州節度使兼河北釆訪處置使增領衛、相、洛、〔【章:十二行本「洛」作「洺」;孔本同;熊校同。

    】〕貝、冀、魏、深、趙、恒、定、、邢、德、博、棣、營、鄚十六州及安東都護府。

    〔德州,漢安德、廣川、平昌之地,舊置平原郡,時置德州。

    安東都護府,時治平州。

    處,昌呂翻。

    使,疏吏翻。

    恒,戶登翻。

    鄚,音莫。

    〕 15天下戶七百八十六萬一千二百三十六,口四千五百四十三萬一千二百六十五。

     二十一年(癸酉,七三三) 1春,正月,乙已,祔肅明皇後于太廟,毀儀坤廟。

    〔肅明留祀儀坤,見二百十一卷四年。

    〕 2丁已,上幸骊山溫泉。

     3上遣大門藝詣幽州發兵,以讨勃海王武藝;〔考異曰:新書烏承玼傳雲:「可突幹殺其王邵固,降突厥,而奚亦亂。

    是歲奚、契丹入寇,诏承玼擊之,破于捺祿山。

    」又雲:「勃海大武藝引兵至馬都山,屠城邑,承玼窒要路,塹以大石,亘四百裡,于是流人得還土少休,脫铠而耕,歲省度支運錢。

    」按韓愈為烏重胤作廟碑,叙重胤父承洽雲:「屢破契丹,從戰捺祿,走可突幹勃海上,至馬都山,吏民逃徙失業。

    尚書領所部兵塞其道,塹原累石,綿四百裡,深高皆三丈。

    寇不得進,民還其居,歲罷錢三千萬。

    」疑新書約此碑作承玼傳。

    按新、舊帝紀及勃海傳皆無武藝入寇至馬都山事,或者韓碑雲「走可突幹勃海上,至馬都山」,謂破走可突幹勃海上,追之至馬都山耳。

    二十一年,郭英傑與可突幹戰都山。

    然則都山蓋契丹之也。

    吏民逃徙失業,蓋因可突天入寇而然,與上止是一事,新書承之緻誤。

    然未知新書承玼傳中餘事,别據何書。

    〕庚申,命太仆員外卿金思蘭使于新羅,〔思蘭,新羅王之侍子,留京師,官為太仆卿,員外置。

    〕發兵擊其南鄙。

    會大雪丈餘,山路阻隘,士卒死者過半,無功而還。

    武藝怨門藝不已,密遣客刺門藝于天津橋南,不死;上命河南搜捕賊黨,盡殺之。

    〔河南,謂河南府。

    刺,七亦翻。

    〕 4二月,丁酉,金城公立請立碑于赤嶺以分唐與吐蕃之境,許之。

    〔為後絕吐蕃和親、仆赤嶺碑張本。

     5三月,乙已,侍中裴光庭薨。

    太常博士孫琬議:「光庭用循資格,失勸獎之道,請谥曰克。

    」其子稹訟之,〔稹,止忍翻。

    〕上賜谥忠獻。

     上問蕭嵩可以代光庭者,嵩與右散騎常侍王丘善,将薦之;〔【章:十二行「本」之下「有丘聞之」三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退齋校同;】〕固讓于右丞韓休。

    嵩言休于上。

    〔蕭嵩既能用王丘之言而薦韓休,使能與之和衷,則丘之善乃嵩之善也。

    〕甲寅,以休為黃門侍郎、同平章事。

     休為人峭直,〔峭,七肖翻,峻也〕不幹榮利;及為相,甚允時望。

    始,嵩以休恬和,謂其易制,〔易,以豉翻。

    〕故引之。

    及與共事,休守正不阿,嵩漸惡之。

    宋璟歎曰:「不意韓休乃能如是!」上或宮中宴樂及後苑遊獵,小有過差,辄謂左右曰:「韓休知否﹖」言終,谏疏已至。

    上嘗臨鏡默默不樂,左右曰:」韓休為相,陛下殊瘦于舊,何不逐之!」上歎曰:「吾貌雖瘦,天下必肥。

    蕭嵩奏事常順指,既退,吾寝不安。

    韓休常力争,既退,吾寝乃安。

    吾用韓休,為社稷耳,非為身也。

    」〔惡,烏路翻。

    樂,音洛。

    為,于僞翻。

    明皇之待韓休如此,而不能久任之,何也﹖〕 有供奉侏儒名黃鲅,〔鲅,部田翻。

    〕性警黠;〔黠,下八翻,慧也。

    〕上常馮之以行,謂之「肉幾」,寵賜甚厚。

    一日晚入,上怪之。

    對曰:「臣向入宮,道逄捕盜官與臣争道,臣掀之墜馬,故晚。

    」〔掀,虛言翻。

    〕因下階叩頭。

    上曰:「但使外無章奏,汝亦無憂。

    」有頃,京兆奏其狀。

    上即叱出,付有司杖殺之。

     6閏月,癸酉,幽州道副總管郭英傑與契丹戰于都山,敗死。

    時節度〔【章:十二行本「度」下有「使」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

    】〕薛楚不遣英傑将精騎一萬及降奚擊契丹,屯于榆關外。

    〔「榆」當作「渝」。

    此渝關在營、平之間,古所謂臨渝之險者也。

    漢書音義:渝,音喻。

    又唐勝州界有榆關。

    隋之榆林郡界二關,有「渝」、「榆」之異。

    史家傳寫混淆無别,故詳辯之。

    将,即亮翻。

    騎,奇寄翻。

    降,戶江翻;下同。

    〕可突幹引突厥之衆來合戰,奚持兩端,散走保險;唐兵不利,英傑戰死。

    餘衆六千餘人猶力戰不已,虜以英傑首示之,竟不降,盡為虜所殺。

    楚玉,讷之弟也。

     7夏,六月,癸亥,制:「自今選人有才業操行,委吏部臨時擢用;流外奏用不複引過門下。

    」〔操,七到翻。

    行,下孟翻。

    複,扶又翻。

    〕雖有此制,而有司以循資格便于己,猶踵行之。

    〔史言裴光庭之弊法,後人循襲,莫之能革。

    〕是時,官自三師以下一萬七千六百八十六員,〔唐制,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師。

    〕吏自佐史以上五萬七千四百一十六員,而入仕之塗甚多,不可勝紀。

    〔勝,音升。

    〕 8秋,七月,乙醜朔,日有食之。

     9九月,壬午,立皇子沔為信王,泚為義王,漼為陳王,澄為豐王,潓為恒王,漎為梁〔【嚴:「梁」改「涼」。

    】〕王,〔沔,彌兖翻。

    泚,且禮翻,又音此。

    潓,胡桂翻。

    漎,徂聰翻,又徂宗翻,又将容翻,又之戎翻。

    恒,戶登翻。

    〕滔為汴王〔汴,皮變翻。

    〕 10關中久雨榖貴,上将幸東都,召京兆尹裴耀卿謀之,對曰:「關中帝業所興,當百代不易;但以地狹榖少,故乘輿時幸東都以寬之。

    〔少,詩沼翻。

    乘,繩證翻。

    〕臣聞貞觀、永徽之際,祿禀廪不多,歲漕關東一二十萬石,足以周贍,〔贍,而豔翻。

    〕乘輿得以安居。

    今用度浸廣,運數倍于,前猶不能給,故使陛下數冒寒暑以恤西人〔下數,所角翻。

    〕今若使司農租米悉輸東都,自都轉漕,稍實關中,苟關中有數年之儲,則不憂水旱矣。

    且吳人不習河漕,所在停留,日月既久,遂生隐盜。

    臣請于河口置倉,〔河口,汴水達河之口也。

    河口倉謂之武牢倉。

    〕使吳船至彼即輸米而去,官自雇載分入河、洛。

    又于三門東西各置一倉,〔禹鑿底柱,二石見于水中若柱然,故曰底柱。

    河水至此,分為三派流出其間,故亦謂之三門。

    時于三門東置集津倉,西置鹽倉。

    〕至者貯納,〔貯,石呂翻。

    〕水險則止,水通則下,或開山路,車運而過,〔時于三門旁側鑿山路十八裡以陸運,以避底柱之險。

    〕則無複留滞,省費巨萬矣。

    河、渭之濱,皆有漢、隋舊倉,葺之非難也。

    」上深然其言。

     11冬,十月,庚戍,上幸骊山溫泉;己未,還宮。

     12戊子,左丞相宋璟緻仕,歸東都。

     13韓休數與蕭嵩争論于上前,面折嵩短,〔數,所角翻。

    折,之舌翻。

    〕上頗不悅。

    嵩因乞骸骨,上曰:「朕未厭卿,卿何為遽去﹖」對曰:「臣蒙厚恩,待罪宰相,富貴已極,及陛下未厭臣,故臣得從容引去;〔從,千容翻。

    〕若已厭臣,臣首領且不保,安能自遂!」因泣下。

    〔蕭嵩為乞憐之态,既以自保寵祿,亦所以傾韓休。

    〕上為之動容,〔為,于僞翻。

    〕曰:「卿且歸,朕徐思之│」丁已,嵩罷為左丞相,本罷為工部尚書。

    以京兆尹裴耀卿為黃門侍郎,前中書侍郎張九齡時居母喪,起複中書侍郎,并同平章事。

     14是歲,分天下為京畿、都畿、關内、河南、河東、河北、隴右、山南東道、山南西道、劍南、淮南、江南東道、江南西道、黔中、嶺南,凡十五道,各置釆訪使,以六條檢察非法;兩畿以中丞領之餘皆擇賢刺史領之。

    〔京畿釆訪使治西京城内,都畿治東都。

    關内釆訪使以京官領之。

    河南釆訪使治汴州,河東治蒲州,河北治魏州,隴右治鄯州,山南東道治襄州,西道治梁州,淮南治揚州,江南東道治蘇州,西道治洪州,黔中治黔州,劍南治益州,嶺南治廣州。

    其後有以邊鎮節度領釆訪使者,則關中道固不拘京官,而諸道釆訪使治所亦難概拘以定所也。

    〕非官有遷免,則使無廢更。

    〔使,疏吏翻。

    更,工衡翻。

    〕惟變革舊章,乃須報可;自餘聽便宜從事,先行後聞。

     15太府卿楊崇禮,政道之子也〔楊政道,隋炀帝之孫,齊王陳之子。

    〕在太府二十餘年,前後為太府者莫能及。

    時承平日久,财貨山積,嘗經楊卿者,無不精美;每歲句駁省便,出錢數百萬缗。

    〔句,音鈎。

    句者,句考其出入或多或少。

    駁者,按文籍有并緣欺弊則異之。

    省者,節其冗濫之費。

    便者,貿遷各随其便以取赢。

    駁,北角翻。

    〕是歲,以戶部尚書緻仕,年九十餘矣。

    上問宰相:「崇禮諸子,誰能繼其父者﹖」對曰:「崇禮三子,慎餘、慎矜、慎名,皆廉勤有才,而慎矜為優。

    」上乃擢慎矜自汝陽令為監察禦史,知太府出納,慎名攝監察禦史,知含嘉倉出給,〔含嘉倉在東都。

    監,工銜翻。

    亦皆稱職;上甚悅之。

    〔稱,尺證翻。

    〕慎矜奏諸州所輸布帛有漬污穿破者,〔漬,疾智翻。

    污,烏故翻。

    〕皆下本州島征折估錢,轉市輕貨,征調始繁。

    〔估,音古。

    下,遐嫁翻。

    調,徒吊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