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百一十三

關燈


    從,千容翻。

    遺,于季翻。

    悖,蒲内翻,又蒲沒翻。

    〕此何可舍!」對曰:「贊普當開元之初,年尚幼徲,〔武後長安三年,贊普立,方七歲,至開元初猶是幼年也。

    牦,直利翻。

    〕安能為此書!殆邊将詐為,欲以淚怒陛下耳。

    夫邊境有事,則将吏得以因緣盜匿官物,妄述功狀以取勳爵,〔将,即亮翻;下同。

    〕河西、隴右由茲困敝。

    陛下誠命一使往視公主,〔謂金城公主也。

    使,疏吏翻;下方使、遣使同。

    〕因與贊普面相約結,使之稽颡稱臣,〔稽,音啟。

    〕永息邊患,豈非禦夷狄之長策乎!」上悅,命惟明與内侍張元方使于吐蕃。

     贊普大喜,悉出貞觀以來所得敕書以示惟明。

    冬,十月,遣其大臣論名悉獵随惟明入貢,〔考異曰:實錄,「十九年七月癸已,吐蕃遣其大臣名悉獵來朝,請固和好之約,且獻書」雲雲。

    按長曆,十九年七丁未朔,無癸已,今從唐曆、舊本紀、吐蕃傳。

    表稱:「甥世尚公主,義同家。

    中間張玄表等先興兵寇鈔,〔武後時,張玄表為安西都護,與吐蕃互相侵掠。

    鈔,楚交翻。

    〕遂使二境交惡。

    甥深識尊卑,安敢失禮!正為邊将交構,緻獲罪于舅;屢遣使者入朝,〔朝,直遙翻。

    〕皆為邊将所遏。

    今蒙遠降使臣,來視公主,甥不勝喜荷。

    〔勝,音升。

    ,荷,下可翻。

    〕傥使複修舊好,死無所恨!」自是吐蕃複款附。

    〔複,扶又翻。

    好,呼到翻。

    〕 11庚寅,上幸鳳泉湯;癸卯,還京師。

    〔岐州郡縣有鳳泉府。

    〕 12甲寅,護密王羅真檀入朝,留宿衛。

    〔護密或曰達摩悉鐵帝,或曰镬侃,元魏所謂揼和者,亦吐火羅故地,東北直京師九千裡而嬴,北臨烏浒河,當四鎮入吐火羅道。

    〕 13十一月,丁卯,上幸骊山溫泉,丁醜,還宮。

     14是歲,天下奏死罪者止二十四人。

     15突騎施遣使入貢,上宴之于丹鳳樓,〔丹鳳門樓也。

    東内大明宮正門曰丹鳳門。

    〕突厥使者預焉。

    二使争長,突厥曰:「突騎施小國,本突厥之臣,不可居我上。

    」突騎施曰:「今日之宴,為我設也,我不可以居其下。

    」〔長,知兩翻。

    為,于僞翻。

    〕上乃命設東、西幕,突厥在東,突騎施在西。

     16開府儀同三司、内外閑貛監牧都使霍國公王毛〔仲内外十二閑、八坊、四十八監,及沙苑等監及諸牧,皆屬之,故曰都使。

    〕侍寵,驕恣日甚,上每優容之。

    毛仲與左領軍大将軍葛福順、左監門将軍唐地文、左武衛将軍李守德、左威衛将軍王景耀、高廣濟親善,福順等倚其勢,多為不法。

    毛仲求兵部尚書不得,怏怏形于辭色,〔監,古銜翻。

    怏,于兩翻。

    〕上由是不悅。

     是時,上頗寵任宦官,往往為三品将軍,〔楊思勖、高力士之徒是也。

    〕門施棨戟;〔棨,音啟。

    項安世家說曰:棨戟,殳也,以赤油韬之,亦曰油戟。

    〕奉使過諸州,官吏奉之惟恐不及所得賂遺,少者不減千缗;〔使,疏吏翻。

    遺,于季翻。

    〕由是京城【章:十二行「城」下有「第舍」二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退齋校同。

    】郊畿田園,參半皆在官矣。

    〔參半者,或居三分之一,或居其半。

    〕楊思勖、高力士尤貴幸,思勖屢将兵征讨,〔楊思勖屢出征嶺南,皆有功。

    明皇不以閹人殿國師為辱,而又寵秩之,将,即亮翻。

    〕力士常居中侍衛。

    而毛仲視宦官貴近者若無人;甚卑品者,〔「甚」當作「其」。

    〕小忤意,辄詈辱如僮仆。

    〔忤,五故翻。

    詈,力智翻。

    〕力士等皆害其寵而未敢言。

     會毛仲妻産子,三,日上命力士賜之酒馔、金帛甚厚,〔馔,雛戀翻,又雛晥翻。

    〕且授其兒五品官。

    力士,還上問:「毛仲喜乎!」對曰:「毛仲抱其襁中兒示臣曰:『此兒豈不堪作三品邪!』〔襁,居兩翻。

    〕上大怒曰:「昔誅韋氏,此賊心持兩端,〔事見二百九卷睿宗景雲元年。

    〕朕不欲言之;今日乃敢以赤子怨我!」力士因言:「北門奴,官太盛,〔王毛仲、李守德皆帝奴也。

    〕又葛福順等皆出于萬騎。

    中宗以戶奴補萬騎,故雲然。

    〕相與一心,不早除之,必生大患。

    」上恐其黨驚懼為變。

     十九年〔(辛未、七三一)〕 1春,正月,壬戍,下制,但述毛仲不忠怨望,貶瀼州别駕,〔瀼,如羊翻,又而章翻。

    宋白曰:瀼州,臨潭郡,隋将劉方始開此路,貞觀十二年尋劉方故道,行達交趾,開拓夷獠,置瀼州。

    州在郁林之西南,交趾之東北,有瀼水,以為州名。

    考異曰:實錄:「十八年六月乙醜,王毛仲貶瀼州。

    」按唐曆、統紀、毛仲貶皆在大九年正月,今從之。

    〕福順、地文、守德、景耀、廣濟皆貶遠州别駕,毛仲四子皆貶遠州參軍,連坐者數十人。

    毛仲行至永州,追賜死。

    〔舊志,永州,京師南三千二百七十四裡。

    〕 自是宦官勢益盛。

    高力士尤為上所寵信,嘗曰:「力士上直,〔上,時掌翻。

    〕吾寝則安。

    」故力士多留禁中,稀至外第。

    四方表奏,皆先呈力士,然後奏禦;小者力士即決之,勢傾内外。

    金吾大将軍程伯獻、少府監馮紹正與力士約為兄弟;力士母麥氏卒,伯獻等被發受吊,擗踴哭泣,過于已親。

    〔被,皮義翻。

    擗,毗亦翻,撫心也。

    〕力士娶瀛州呂玄晤女為妻,擢玄晤為少卿,子弟皆王傅。

    〔唐諸王傅,從三品,掌輔相贊導,匡其過失。

    〕呂氏卒,朝野争緻祭,〔朝,直遙翻。

    〕自第至墓,車馬不絕。

    然力士小心恭恪,故上終親任之。

     2辛未,遣鴻胪卿崔琳使于吐蕃。

    琳,神慶之子也。

    〔崔神慶進用于武後之時。

    胪,陵如翻。

    使,疏吏翻;下同。

    〕吐蕃使者稱公主求毛詩、春秋、禮記、正字。

    于休烈上疏,〔上,時掌翻。

    疏,所去翻。

    考異:日實錄:「十一年七月壬申,敕遺崔琳充入吐蕃使,癸宋,命有司寫毛詩、禮記等賜金城公主;于休烈谏。

    丁亥,以崔琳為禦史大夫。

    八月辛卯,降書與吐蕃。

    」按吐蕃傳,此年十月論名悉獵至京師,本紀、唐曆皆同。

    十九年正月辛未,乃遣崔琳報使,二月甲午以琳為禦史大夫,三月兀酉琳享于吐蕃金城公主,因名悉獵請書,于休烈乃谏。

    實錄皆誤在前年七月八月。

    按七月癸醜朔,亦無丁亥。

    〕以為:「東平王漢之懿親,求史記、諸子,漢猶不與。

    〔漢成帝弟東平王宇來朝,上疏求諸子及太史公書。

    上以問大将軍王鳳,鳳曰:「諸子書或反經術、非聖人,或明鬼神、信物怪。

    太史公書有戰國縱橫權谲之謀;漢興之初,謀臣奇策,天官災異,地形阨塞,皆不宜在諸侯王,不可與。

    」遂不與。

    〕況吐蕃,國之寇雠,今資之以書,使知用兵權略,愈生變詐,非中國之利也。

    」事下中書門下議之。

    〔事下,遐嫁翻。

    〕裴光庭等奏:「吐蕃聾昧頑嚚,久叛新服,因其有請,賜以詩書,庶使之漸陶聲教,化流無外。

    休烈徒知書有灌略變詐之語,不知忠、信、禮、義,皆從書出也。

    」上曰:「善!」遂與之。

    休烈,志甯之玄孫也。

    〔于志甯事太宗、高宗,得罪于武後。

    〕 3丙子,上躬耕于興慶宮側,盡三百步。

     4三月,突厥左賢王阙特勒卒,賜書吊之。

    〔阙特勒殺默啜之子而立毗伽,威行于其國,故賜書吊之。

     5丙申,初令兩京諸州各置太公廟,以張良配享,選古名将,以備十哲;〔張良配飨,齊大司馬田穰苴、司空英國公李績。

    将,即高翻。

    〕以二、八月上戊緻祭,如孔子禮。

    祠武成王自此始。

     臣光曰:經緯天地之謂文,戡定禍亂之謂武,自古不兼斯二者而稱聖人,未之有也。

    故黃帝、、堯、舜、禹、湯、文、武、伊尹、周公莫不有征伐之功,孔子雖不試,猶能兵萊夷,卻費人,曰「我戰則克」,〔魯定公與齊會于夾谷,孔子相。

    齊使萊夷以兵劫魯公。

    孔子曰:「士兵之!兩君合好,而裔夷以兵亂之非齊君所以命諸侯也。

    」齊侯聞之,遽辟之。

    及攝行相事,将堕三都,于是叔孫氏堕郈,季氏将堕費,公山不狃、叔孫辄帥費人以襲魯,仲尼命申句須、樂颀伐之,費人北,國人追之,敗諸姞蔑,二子奔齊,遂堕費。

    又孔子曰:「我戰則克,祭則受福。

    」費,音秘。

    〕豈孔子專文而太公專武乎﹖孔子所以祀于學者,禮有先聖先師故也。

    自生民以來,未有如孔子者,豈太公得與之抗衡哉!古者有發,則命大司徒教士以車甲,臝股肱,決射禦,〔記王制之言。

    有發,謂有軍師發卒,教以乘兵車、衣甲之儀。

    臝股肱,決射禦,謂擐衣出其臂胫,使勝負,見勇力。

    臝,力果翻。

    〕受成獻馘,莫不在學。

    〔詩魯頌泮水曰:矯矯虎臣,在泮獻馘;淑問如考臯陶,在泮獻囚。

    受成,謂受獄辭之成也。

    〕所以然者,欲其先禮義而後勇力也。

    〔先,悉藨翻。

    後,戶構翻。

    〕君子有勇而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論語載孔子之言。

    〕若專訓之以勇力而不使之知禮義,奚所不為矣!自孫、吳以降,皆以勇力相勝,狙詐相高,豈足以數于聖賢之門而謂之武哉!乃複誣引以偶十哲之目,為後世學者之師;〔複,扶又翻。

    〕使太公禸神,必羞與之同食矣。

     6五月,壬戍,初立五嶽真君祠。

    〔程大昌演繁露曰:開元十九年,司馬承祯言:「今五嶽神祠是山林之神,非正真之神。

    五嶽皆有洞府,有上清真人降任其職,山川風雨,陰陽氣序,是所理焉;冠冕服章,佐從神仙,皆有名數,請别立齋祠之所。

    」上奇其說,因敕五嶽各置真君祠。

    〕 7秋,九〔【張:「九」作「七」。

    】〕月,辛未,吐蕃遣其相論尚它硉入見,請于赤嶺互市;許之。

    〔相,悉亮翻。

    硉,郎兀翻。

    見賢遍翻。

    石堡城西二十裡至赤嶺。

    〕 8冬,十月,丙申,上幸東都。

     9或告巂州都督解人張審素贓污,〔解縣,屬河中府。

    元魏分解縣置虞鄉縣,貞觀十七年省解縣并入虞縣,二十年複置解縣省虞鄉,天授二年,複分解縣置虞鄉縣,定為兩縣。

    巂,音髓。

    解,戶買翻。

    〕制遣監察禦史楊汪按之。

    總管董元禮将兵七百圍汪,殺告者,〔監,古銜翻。

    将,即亮翻。

    〕謂汪曰:「善奏審素則生,不然則死。

    」會救兵至,擊斬之。

    汪奏審素謀反,十二月〔【章:十二行「本月」下「有癸未」二字;乙十一行本同;退齋校同。

    】〕審素坐斬,籍沒其家。

    〔為後審素二子複雠張本。

    〕 10浚苑中洛水,六旬而罷。

     二十年〔(壬申、七三二)〕 1春,正月,乙卯,以朔方節度副大使信安王祎為河東、河北行軍副大總管,将兵擊奚、契丹;壬申,以戶部侍郎裴耀卿為副總管。

     2二月,癸酉朔,日有食之 3上思右骁衛将軍安金藏忠烈,〔金藏事見二百五卷武後長壽二年。

    骁,堅堯翻。

    〕三月,賜爵代國公,仍于東、西嶽立碑,以銘其功。

    金藏竟以壽終。

     4信安王祎帥裴耀卿及幽州節度使趙含章分道擊契〔【章:十二行「本」契上有「奚」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

    】〕丹,〔帥,讀曰率;石同。

    〕含章與虜遇,虜望遁去。

    平盧先鋒将烏承玼言于含章曰:「二虜,劇賊也。

    前日遁去,非畏我,乃誘我也,〔将,即亮翻。

    玼,且禮翻,又音此。

    誘,音酉。

    〕宜按兵以觀其變。

    」含章不從,與虜戰于白山,〔白山,後漢時烏桓所居,在五阮關外大荒中。

    〕果大敗。

    承玼别引兵出其右,擊虜,破之。

    己已,祎等大破奚、契丹,俘斬甚衆,〔考異曰:唐曆作「庚辰」。

    今從實錄。

    〕可突幹帥麾下遠遁,餘黨潛竄山谷。

    奚酋李詩瑣高帥五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