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百一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祭酒楊玚上言,〔玚,雉杏翻,又音暢。
上,時掌翻。
〕以為:「省司奏限天下明、經進士及第,每年不過百人。
竊見流外出身,每歲二千餘人,而明經、進士不能居其什一,則是服勤道業之士不如胥史之得仕也。
臣恐儒風浸墜,廉恥日衰。
若以出身人太多,則應諸色裁損,不應獨抑明經、進士也。
」又奏「諸〔【章:十二行本「諸」作「主」;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
】〕司帖試明經,不務求述作大指,專取難知,問以孤經絕句或年月日;請自今并帖平文。
」〔唐取士之科,有進士,有明經,凡明經,先帖文,然後口試經問大義十條,答時務策三道;以文理通粗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凡四等為反第。
凡進士,試時務策丕道,帖一大經;經策全通為甲第,策通四、帖過四以上為乙第。
通典曰:唐制,帖經者,以所習經掩其兩端,其間惟開一行,裁紙為帖,凡帖三字,随時增損,可否不一,或得四、得五、得六者為通。
〕上甚然之。
5夏,四月,庚午,禘于太廟。
唐初,祫則序昭穆,禘則各祀于其室。
〔昭,讀曰続,音時遙翻。
〕至是,太常少卿韋縧等奏「如此,禘與常飨不異;請禘祫皆序昭穆。
」從之。
縧,安石之兄子也。
〔縧,土刀翻。
〕 6五月,壬辰,複置十道及京、都兩畿按察使。
〔雍、同、華、商、岐、邠為京畿。
十二年,停諸道按察使,今複置。
複,扶又翻,又如字。
〕 7初,張說、張嘉貞、李元纮、杜暹相繼為相用事,源幹曜以清自守,常讓事于說等,唯諾署名而已。
元纮、暹議事多異同,遂有隙,更相奏列。
〔唯,于癸翻。
更,工衡翻。
〕上不悅,六月,甲戍,貶黃門侍郎、同平章事杜暹荊州長史,中書侍郎、同平章事李元纮曹州刺史,〔舊志,曹州,京師東北一千四百五十三裡。
〕罷幹曜兼侍中,止為左丞相;〔開元初,改尚書左、右仆射為左、右丞相。
唐初,仆射之職無所不統,是正丞相也。
至中宗神龍元年豆盧欽望專為仆射,不敢預政事,是後專拜仆射者不複知政事,雖有丞相之名,非複唐初丞相之職矣。
今源幹曜止為左丞相,是止為尚書左仆射,不複預事也。
〕以戶部侍郎宇文融為黃門侍郎,兵部侍郎裴光庭為中書侍郎,并同平章事;蕭嵩兼中書令,遙領河西。
〔遙領河西節度使。
〕 8開府王毛仲與龍武将軍葛福順為婚。
毛仲為上所信任,言無不從,故北門諸将多附之,進退唯其指使。
吏部侍郎齊澣乘言于上日:〔間,古苋翻;下離間同。
〕「福順典禁兵,〔葛福順所典,萬騎也,故雲然。
〕不宜與毛仲為婚。
毛仲小人,寵過則生奸;不早為之所,恐成後患。
」上悅曰:「知卿忠誠,朕徐思其宜。
」澣曰:「君不密則失臣,〔易大傳之。
〕言願陛下密之」會大理丞麻察坐事左遷興州别駕,〔舊志,興州至京師九百四十八裡。
〕澣素與察善,出城餞之,因道禁中谏語;察性輕險,遽奏之。
上怒,召澣責之曰:「卿疑朕不密,而以語麻察,讵為密邪﹖且察素無行,〔語,牛倨翻。
邪,音耶。
行,下孟翻。
〕卿豈不知邪﹖」澣頓首謝。
秋,七月,丁已,下制:「澣、察交構将相,離間君臣,〔将,即亮翻。
相,息亮翻。
間,古苋翻。
〕澣可高州良德丞,察可浔州皇化尉。
」〔良德亦漢合浦縣地,吳置高涼郡,陳分置務德縣,後改為良德。
浔州,漢布山、阿林之地,梁于布山地置桂平郡,隋廢郡為縣,又于阿林地置皇化縣,隋癈入桂平,貞觀七年置浔州,治桂平,複置皇化縣屬焉。
〕 9八月,癸亥,上以生日宴百官于花萼樓下。
〔考異曰:實錄雲,「癸亥朔」。
按長曆,是月己未朔;癸亥,五日也。
顧況歌曰:「八月五日夜佳氣新,昭成太後生聖人。
」實錄誤也。
〕左丞相幹曜、右丞相說帥百官上表,〔帥,讀日率。
上,時掌翻。
〕請以每歲八月五日為千秋節,布于天下,鹹令宴樂。
〔聖節錫宴自此始。
後改千秋節為天長節。
德、順、憲、穆不置節名。
令,力丁翻。
,槳音洛。
〕尋又移社就千秋節。
〔自古以來,社用戊日。
10庚辰,工部尚書張嘉貞薨。
嘉貞不營家産,有勸其市田宅者,嘉貞曰:「吾貴為将相,何憂寒餒!若其獲罪,雖有田宅,亦無所用。
比見朝士廣占良田,身沒之日,适足為無賴子弟酒色之資,〔尚,張羊翻。
将,即亮翻。
相,息亮翻。
比,毗至翻。
朝,直遙翻。
〕吾不取也。
」聞者是之。
11辛已,敕以人間多盜鑄錢,始禁私賣銅錫及以銅為器皿;其釆銅鉛錫者,官為市取。
〔為,于僞翻。
〕 12宇文融性精敏,應對辯給,以治财賦得幸于上,始廣置諸使,競為聚斂,〔治,直之翻。
使,疏吏翻。
斂,力贍翻。
由是百官浸失其職而上心益侈,〔史言唐玄宗時,開利孔自宇文融始。
百姓皆怨苦之。
為人疏躁多言,〔躁,則到翻。
〕好自矜伐,〔好,呼到翻。
〕在相位,謂人曰:「使吾居此數月,則海内無事矣。
」〔相,息亮翻;下同。
〕 信安王祎,以軍功有寵于上,〔以平石堡城之功也。
〕融疾之。
祎入朝,〔朝,直遙翻。
〕融使禦史李寅彈之,〔彈,徒丹翻。
〕洩于所親。
祎聞之,先以白上。
明日,寅奏果入,上怒,九月,壬子,融坐貶汝州刺史,〔考異曰:舊傳曰:「殿中侍禦史李宙驿召祎将下獄,祎既申訴得理,融坐阿黨李宙貶。
」今從唐曆。
〕凡為相百日而罷。
〔六月甲戍,至九月壬子,九十九日耳。
〕是後言财利以取貴仕者,皆祖于融。
13冬,十月,戊午朔,日有食之,不盡如鈎。
14宇文融既得罪,國用不足,上複思之,〔複扶又翻。
〕謂裴光庭曰:「卿等皆言融之惡,朕既黜之矣,今國用不足,将若之何!卿等何以佐朕﹖」光庭等懼不能對。
會有飛狀告融贓賄事,又貶平樂尉。
〔平樂縣,漢蒼梧郡荔浦之地,晉置平樂縣,屬始安郡,唐分置昭州;有平樂水。
樂,音洛。
考異曰:唐曆雲:「裴光庭等諷有司劾之,積其贓巨萬計。
」舊傳曰:「裴光庭時兼禦史大夫,又彈融交遊朋黨及男受贓等事。
」今從實錄、統紀。
又唐曆雲「十月乙未」。
按長曆,十月戊午朔,無乙未。
今從統紀。
〕至嶺外歲餘,司農少卿蔣岑奏融在汴州隐沒官錢巨萬計,制窮治其事,融坐流岩州,〔高宗調露二年,分橫、貴二州置岩岡之北因名。
治,直之翻。
道卒。
〔卒,子恤翻。
〕 15十一月,辛卯,上行谒橋、定、獻、昭、幹五陵;〔行谒五陵,以車駕經行近遠先後為次。
〕戊申,還宮;赦天下,百姓今年地稅悉蠲其半。
〔蠲,吉玄翻。
〕 16十二月,辛酉,上幸新豐溫泉;壬申,還宮。
〔新豐溫泉即骊山溫泉,骊山在新豐縣。
〕 十八年〔(庚午、七三〇)〕 1春,正月,〔考異曰:實錄雲:「癸酉,上禦含元殿受朝賀。
」按長曆,是月丙戍朔,無癸酉。
實錄此年事與本紀、唐曆、統紀皆不同,正月甲子全差誤;疑本書阙亡,後人附益之。
新紀止據舊紀,全不取此年實錄。
又雲:「丁已,親迎氣于東郊,下制,『十八年正月五日以前,天下囚徒常赦所不免者,鹹赦放之。
』按是月無丁已;諸書及會要皆無十八年親迎氣事。
唐曆在二十六年正月七日丙子,統紀在二十六年正月,實錄二十六年正月丁醜又載迎氣大赦,其制文推恩大略,與此年相似;或者實錄誤重出于此。
今不取。
〕辛卯,以裴光庭為侍中。
2二月,癸酉,初令百官于春月旬休,選勝行樂,〔今尋選勝地行遊而宴樂也。
〕自宰相至員外郎,凡十二筵,各賜錢五千缗;上或禦花萼樓邀其歸騎留飲,疊使起舞,盡歡而去。
〔騎,奇寄翻。
〕 3三月,丁酉,複給京官職田。
〔收職田見上卷十年。
〕 4夏,四月,〔考異曰:實錄雲:「乙已,駕溫泉宮,丁未,至自溫泉宮。
」按長曆,是月乙卯朔,無乙已、丁未,舊紀、唐曆亦無幸溫泉事。
今不取。
〕丁卯,築西京外郭,九旬而畢。
5乙醜,以裴光庭兼吏部尚書。
先是,選司注官,惟視其人之能否,〔先,悉薦翻。
選,須絹翻;下同。
〕或不次超遷,或老于下位,有出身二十餘年不得祿者;又,州縣亦無等級,或自大入小,或初久〔【章:十二行「久」作「近」;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
】〕後遠,皆無定制。
光庭始奏用循資格,各以罷官若幹選而集,〔謂罷官之後,經選凡幾,各以多少為次而集于吏部。
〕官高者選少,〔少,詩沼翻。
〕卑者選多,無問能否,選滿即注,限年蹑級,毋得踰越,非負譴者,皆有升無降;〔此即後魏崔亮之停年格,循而行之,至今猶然,才俊之士,老于常調者多矣。
〕其庸愚沈滞者皆喜〔沈,持林翻。
〕謂之「聖書」,而才俊之士無不怨歎。
宋争之不能得。
光庭又令流外行署亦過門下省審。
〔省,悉景翻。
〕 6五月,吐蕃遣使緻書于境上求和。
〔使,疏吏翻。
〕 7初,契丹王李邵固遣可突幹入貢,同平章事李元纮不禮焉。
左丞相張說謂人曰:「奚、契丹必叛。
可突幹狡而很,專其國政久矣,人心附之。
〔此謂契丹國人之心也。
契,欺訖翻,又音吃。
很,戶墾翻。
〕今失其心,必不來矣。
」己酉,可突幹弒邵固,帥其國人并脅奚衆叛降突厥,奚王李魯蘇及其妻韋氏、邵固妻陳氏皆來奔。
〔史書張說之言之驗。
韋、陳皆中國以為公主嫁兩蕃,事見上十四年。
帥,讀曰率。
降,戶江翻。
厥,九勿翻。
〕制幽州長史趙含章讨之,又命中書舍人裴寬、給事中薛侃等于關内、河東、河南、北分道募勇士,六月,〔考異曰:唐朝年代記雲:「初,裴光庭娶武三思女,高力士私焉。
光庭有吏材,力士為之推毂,因以入相,時彥鄙之,宋璟、王唆酒後舞回波樂以為戲谑。
光庭患之,乃奏:『天下三十餘州缺刺史,升平日久,人皆不樂外官,請重臣兼外官領刺史以雄其望。
』于是拟璟揚州,唆魏州,陸象先荊州,凡十餘人。
蕭嵩執奏:『天下務重,實賴舊臣宿德訪其得失,今盡失之,則朝廷空矣。
』上乃悟,遂止。
」按實錄,是歲閏六月「以太子少保陸象先兼荊州長史」,璟、唆未嘗除外官。
今不取。
〕丙子,以單于大都護忠王浚領河北道行軍元帥,〔單,音蟬。
帥,所類翻。
〕以禦史大夫李朝隐、京兆尹裴軎先副之,帥十八總管以讨奚、契丹。
〔朝,直遙翻。
軎,與冑同。
帥,讀音率。
〕命浚與百官相見于光順門。
張說退,謂學士孫逖、韋述曰:〔此集賢書院學士也。
〕「吾嘗觀太宗畫像,雅類忠王,此社稷之副也。
」 可突幹寇平盧,先鋒使張掖烏承玼破之于捺祿山。
〔開元初,置平盧軍于營州。
玼,且禮翻,又音。
此捺,奴葛翻。
考異曰:韓愈烏氏先廟碑雲:「尚書諱承洽,開元中管平盧先鋒軍,屢破奚、契丹,從戰捺祿,走可突天。
」新傳雲:「承玼,開元中與族兄承恩皆為平盧先鋒,沈勇而決,号轅門二龍。
」據此,則承玼、承洽一人也。
今從新書。
〕 8壬午,洛水溢,溺東都千餘家。
〔溺,奴狄翻。
〕 9秋,九〔【張:「九」作「七」。
】〕月,丁已,以忠王浚兼河東道元帥,然竟不行。
10吐蕃兵數敗而懼,乃求和親。
〔數,所角翻。
〕忠王友皇甫惟明〔唐諸王友,從五品上,掌陪侍規諷。
〕因奏事從容言和親之利。
上曰:「贊普嘗遺吾書悖慢,〔吐蕃請用敵國禮,見二百十一卷二年
上,時掌翻。
〕以為:「省司奏限天下明、經進士及第,每年不過百人。
竊見流外出身,每歲二千餘人,而明經、進士不能居其什一,則是服勤道業之士不如胥史之得仕也。
臣恐儒風浸墜,廉恥日衰。
若以出身人太多,則應諸色裁損,不應獨抑明經、進士也。
」又奏「諸〔【章:十二行本「諸」作「主」;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
】〕司帖試明經,不務求述作大指,專取難知,問以孤經絕句或年月日;請自今并帖平文。
」〔唐取士之科,有進士,有明經,凡明經,先帖文,然後口試經問大義十條,答時務策三道;以文理通粗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凡四等為反第。
凡進士,試時務策丕道,帖一大經;經策全通為甲第,策通四、帖過四以上為乙第。
通典曰:唐制,帖經者,以所習經掩其兩端,其間惟開一行,裁紙為帖,凡帖三字,随時增損,可否不一,或得四、得五、得六者為通。
〕上甚然之。
5夏,四月,庚午,禘于太廟。
唐初,祫則序昭穆,禘則各祀于其室。
〔昭,讀曰続,音時遙翻。
〕至是,太常少卿韋縧等奏「如此,禘與常飨不異;請禘祫皆序昭穆。
」從之。
縧,安石之兄子也。
〔縧,土刀翻。
〕 6五月,壬辰,複置十道及京、都兩畿按察使。
〔雍、同、華、商、岐、邠為京畿。
十二年,停諸道按察使,今複置。
複,扶又翻,又如字。
〕 7初,張說、張嘉貞、李元纮、杜暹相繼為相用事,源幹曜以清自守,常讓事于說等,唯諾署名而已。
元纮、暹議事多異同,遂有隙,更相奏列。
〔唯,于癸翻。
更,工衡翻。
〕上不悅,六月,甲戍,貶黃門侍郎、同平章事杜暹荊州長史,中書侍郎、同平章事李元纮曹州刺史,〔舊志,曹州,京師東北一千四百五十三裡。
〕罷幹曜兼侍中,止為左丞相;〔開元初,改尚書左、右仆射為左、右丞相。
唐初,仆射之職無所不統,是正丞相也。
至中宗神龍元年豆盧欽望專為仆射,不敢預政事,是後專拜仆射者不複知政事,雖有丞相之名,非複唐初丞相之職矣。
今源幹曜止為左丞相,是止為尚書左仆射,不複預事也。
〕以戶部侍郎宇文融為黃門侍郎,兵部侍郎裴光庭為中書侍郎,并同平章事;蕭嵩兼中書令,遙領河西。
〔遙領河西節度使。
〕 8開府王毛仲與龍武将軍葛福順為婚。
毛仲為上所信任,言無不從,故北門諸将多附之,進退唯其指使。
吏部侍郎齊澣乘言于上日:〔間,古苋翻;下離間同。
〕「福順典禁兵,〔葛福順所典,萬騎也,故雲然。
〕不宜與毛仲為婚。
毛仲小人,寵過則生奸;不早為之所,恐成後患。
」上悅曰:「知卿忠誠,朕徐思其宜。
」澣曰:「君不密則失臣,〔易大傳之。
〕言願陛下密之」會大理丞麻察坐事左遷興州别駕,〔舊志,興州至京師九百四十八裡。
〕澣素與察善,出城餞之,因道禁中谏語;察性輕險,遽奏之。
上怒,召澣責之曰:「卿疑朕不密,而以語麻察,讵為密邪﹖且察素無行,〔語,牛倨翻。
邪,音耶。
行,下孟翻。
〕卿豈不知邪﹖」澣頓首謝。
秋,七月,丁已,下制:「澣、察交構将相,離間君臣,〔将,即亮翻。
相,息亮翻。
間,古苋翻。
〕澣可高州良德丞,察可浔州皇化尉。
」〔良德亦漢合浦縣地,吳置高涼郡,陳分置務德縣,後改為良德。
浔州,漢布山、阿林之地,梁于布山地置桂平郡,隋廢郡為縣,又于阿林地置皇化縣,隋癈入桂平,貞觀七年置浔州,治桂平,複置皇化縣屬焉。
〕 9八月,癸亥,上以生日宴百官于花萼樓下。
〔考異曰:實錄雲,「癸亥朔」。
按長曆,是月己未朔;癸亥,五日也。
顧況歌曰:「八月五日夜佳氣新,昭成太後生聖人。
」實錄誤也。
〕左丞相幹曜、右丞相說帥百官上表,〔帥,讀日率。
上,時掌翻。
〕請以每歲八月五日為千秋節,布于天下,鹹令宴樂。
〔聖節錫宴自此始。
後改千秋節為天長節。
德、順、憲、穆不置節名。
令,力丁翻。
,槳音洛。
〕尋又移社就千秋節。
〔自古以來,社用戊日。
10庚辰,工部尚書張嘉貞薨。
嘉貞不營家産,有勸其市田宅者,嘉貞曰:「吾貴為将相,何憂寒餒!若其獲罪,雖有田宅,亦無所用。
比見朝士廣占良田,身沒之日,适足為無賴子弟酒色之資,〔尚,張羊翻。
将,即亮翻。
相,息亮翻。
比,毗至翻。
朝,直遙翻。
〕吾不取也。
」聞者是之。
11辛已,敕以人間多盜鑄錢,始禁私賣銅錫及以銅為器皿;其釆銅鉛錫者,官為市取。
〔為,于僞翻。
〕 12宇文融性精敏,應對辯給,以治财賦得幸于上,始廣置諸使,競為聚斂,〔治,直之翻。
使,疏吏翻。
斂,力贍翻。
由是百官浸失其職而上心益侈,〔史言唐玄宗時,開利孔自宇文融始。
百姓皆怨苦之。
為人疏躁多言,〔躁,則到翻。
〕好自矜伐,〔好,呼到翻。
〕在相位,謂人曰:「使吾居此數月,則海内無事矣。
」〔相,息亮翻;下同。
〕 信安王祎,以軍功有寵于上,〔以平石堡城之功也。
〕融疾之。
祎入朝,〔朝,直遙翻。
〕融使禦史李寅彈之,〔彈,徒丹翻。
〕洩于所親。
祎聞之,先以白上。
明日,寅奏果入,上怒,九月,壬子,融坐貶汝州刺史,〔考異曰:舊傳曰:「殿中侍禦史李宙驿召祎将下獄,祎既申訴得理,融坐阿黨李宙貶。
」今從唐曆。
〕凡為相百日而罷。
〔六月甲戍,至九月壬子,九十九日耳。
〕是後言财利以取貴仕者,皆祖于融。
13冬,十月,戊午朔,日有食之,不盡如鈎。
14宇文融既得罪,國用不足,上複思之,〔複扶又翻。
〕謂裴光庭曰:「卿等皆言融之惡,朕既黜之矣,今國用不足,将若之何!卿等何以佐朕﹖」光庭等懼不能對。
會有飛狀告融贓賄事,又貶平樂尉。
〔平樂縣,漢蒼梧郡荔浦之地,晉置平樂縣,屬始安郡,唐分置昭州;有平樂水。
樂,音洛。
考異曰:唐曆雲:「裴光庭等諷有司劾之,積其贓巨萬計。
」舊傳曰:「裴光庭時兼禦史大夫,又彈融交遊朋黨及男受贓等事。
」今從實錄、統紀。
又唐曆雲「十月乙未」。
按長曆,十月戊午朔,無乙未。
今從統紀。
〕至嶺外歲餘,司農少卿蔣岑奏融在汴州隐沒官錢巨萬計,制窮治其事,融坐流岩州,〔高宗調露二年,分橫、貴二州置岩岡之北因名。
治,直之翻。
道卒。
〔卒,子恤翻。
〕 15十一月,辛卯,上行谒橋、定、獻、昭、幹五陵;〔行谒五陵,以車駕經行近遠先後為次。
〕戊申,還宮;赦天下,百姓今年地稅悉蠲其半。
〔蠲,吉玄翻。
〕 16十二月,辛酉,上幸新豐溫泉;壬申,還宮。
〔新豐溫泉即骊山溫泉,骊山在新豐縣。
〕 十八年〔(庚午、七三〇)〕 1春,正月,〔考異曰:實錄雲:「癸酉,上禦含元殿受朝賀。
」按長曆,是月丙戍朔,無癸酉。
實錄此年事與本紀、唐曆、統紀皆不同,正月甲子全差誤;疑本書阙亡,後人附益之。
新紀止據舊紀,全不取此年實錄。
又雲:「丁已,親迎氣于東郊,下制,『十八年正月五日以前,天下囚徒常赦所不免者,鹹赦放之。
』按是月無丁已;諸書及會要皆無十八年親迎氣事。
唐曆在二十六年正月七日丙子,統紀在二十六年正月,實錄二十六年正月丁醜又載迎氣大赦,其制文推恩大略,與此年相似;或者實錄誤重出于此。
今不取。
〕辛卯,以裴光庭為侍中。
2二月,癸酉,初令百官于春月旬休,選勝行樂,〔今尋選勝地行遊而宴樂也。
〕自宰相至員外郎,凡十二筵,各賜錢五千缗;上或禦花萼樓邀其歸騎留飲,疊使起舞,盡歡而去。
〔騎,奇寄翻。
〕 3三月,丁酉,複給京官職田。
〔收職田見上卷十年。
〕 4夏,四月,〔考異曰:實錄雲:「乙已,駕溫泉宮,丁未,至自溫泉宮。
」按長曆,是月乙卯朔,無乙已、丁未,舊紀、唐曆亦無幸溫泉事。
今不取。
〕丁卯,築西京外郭,九旬而畢。
5乙醜,以裴光庭兼吏部尚書。
先是,選司注官,惟視其人之能否,〔先,悉薦翻。
選,須絹翻;下同。
〕或不次超遷,或老于下位,有出身二十餘年不得祿者;又,州縣亦無等級,或自大入小,或初久〔【章:十二行「久」作「近」;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
】〕後遠,皆無定制。
光庭始奏用循資格,各以罷官若幹選而集,〔謂罷官之後,經選凡幾,各以多少為次而集于吏部。
〕官高者選少,〔少,詩沼翻。
〕卑者選多,無問能否,選滿即注,限年蹑級,毋得踰越,非負譴者,皆有升無降;〔此即後魏崔亮之停年格,循而行之,至今猶然,才俊之士,老于常調者多矣。
〕其庸愚沈滞者皆喜〔沈,持林翻。
〕謂之「聖書」,而才俊之士無不怨歎。
宋争之不能得。
光庭又令流外行署亦過門下省審。
〔省,悉景翻。
〕 6五月,吐蕃遣使緻書于境上求和。
〔使,疏吏翻。
〕 7初,契丹王李邵固遣可突幹入貢,同平章事李元纮不禮焉。
左丞相張說謂人曰:「奚、契丹必叛。
可突幹狡而很,專其國政久矣,人心附之。
〔此謂契丹國人之心也。
契,欺訖翻,又音吃。
很,戶墾翻。
〕今失其心,必不來矣。
」己酉,可突幹弒邵固,帥其國人并脅奚衆叛降突厥,奚王李魯蘇及其妻韋氏、邵固妻陳氏皆來奔。
〔史書張說之言之驗。
韋、陳皆中國以為公主嫁兩蕃,事見上十四年。
帥,讀曰率。
降,戶江翻。
厥,九勿翻。
〕制幽州長史趙含章讨之,又命中書舍人裴寬、給事中薛侃等于關内、河東、河南、北分道募勇士,六月,〔考異曰:唐朝年代記雲:「初,裴光庭娶武三思女,高力士私焉。
光庭有吏材,力士為之推毂,因以入相,時彥鄙之,宋璟、王唆酒後舞回波樂以為戲谑。
光庭患之,乃奏:『天下三十餘州缺刺史,升平日久,人皆不樂外官,請重臣兼外官領刺史以雄其望。
』于是拟璟揚州,唆魏州,陸象先荊州,凡十餘人。
蕭嵩執奏:『天下務重,實賴舊臣宿德訪其得失,今盡失之,則朝廷空矣。
』上乃悟,遂止。
」按實錄,是歲閏六月「以太子少保陸象先兼荊州長史」,璟、唆未嘗除外官。
今不取。
〕丙子,以單于大都護忠王浚領河北道行軍元帥,〔單,音蟬。
帥,所類翻。
〕以禦史大夫李朝隐、京兆尹裴軎先副之,帥十八總管以讨奚、契丹。
〔朝,直遙翻。
軎,與冑同。
帥,讀音率。
〕命浚與百官相見于光順門。
張說退,謂學士孫逖、韋述曰:〔此集賢書院學士也。
〕「吾嘗觀太宗畫像,雅類忠王,此社稷之副也。
」 可突幹寇平盧,先鋒使張掖烏承玼破之于捺祿山。
〔開元初,置平盧軍于營州。
玼,且禮翻,又音。
此捺,奴葛翻。
考異曰:韓愈烏氏先廟碑雲:「尚書諱承洽,開元中管平盧先鋒軍,屢破奚、契丹,從戰捺祿,走可突天。
」新傳雲:「承玼,開元中與族兄承恩皆為平盧先鋒,沈勇而決,号轅門二龍。
」據此,則承玼、承洽一人也。
今從新書。
〕 8壬午,洛水溢,溺東都千餘家。
〔溺,奴狄翻。
〕 9秋,九〔【張:「九」作「七」。
】〕月,丁已,以忠王浚兼河東道元帥,然竟不行。
10吐蕃兵數敗而懼,乃求和親。
〔數,所角翻。
〕忠王友皇甫惟明〔唐諸王友,從五品上,掌陪侍規諷。
〕因奏事從容言和親之利。
上曰:「贊普嘗遺吾書悖慢,〔吐蕃請用敵國禮,見二百十一卷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