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百一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17群臣屢上表請封禅,〔上,時掌翻。
〕閏月,丁卯,制以明年十一月十日有事于泰山。
時張說首建封禅之議,而源幹曜不欲為之,由是與說不平。
18是歲,契丹王李郁幹迕,弟吐幹襲位。
〔迕,子恤翻。
吐,從暾入聲。
〕 十三年〔(乙醜、七二五)〕 1春,二月,庚申,以禦史中丞宇文融兼戶部侍郎。
制以所得客戶稅錢均充所在常平倉本;又委使司與州縣議作勸農社,〔使司,勸農使司也。
使,疏吏翻。
〕使貧富相恤,耕耘以時。
2乙亥,更命長從宿衛之士日「騎」,〔,虛郭翻,引滿曰。
〕分隸十二衛,總十二萬人為六番。
3上自選諸司長宮有聲望者大理卿光裕、尚書左丞楊承令、兵部侍郎寇泚等廾一人為刺史,命宰相、諸王及諸司長官、台郎、禦史〔諸司長官,省、寺、監之長也。
台郎,謂尚書郎。
先是改尚書為中台;台郎及禦史,則三省官必皆集也。
長,知兩翻。
泚,且禮翻,又音此。
〕餞于各濱,供張甚盛。
〔供,居用翻。
張,知亮翻。
〕賜以禦膳,太常具樂,〔禦膳,尚食奉禦所掌天子日供之常膳。
太常具樂者,使太常為之具樂耳。
若盡具太常之樂,則雅樂鼓吹文武二舞及十部樂,恐非宴餞之所得備也。
〕内坊歌妓;〔内坊,内教坊也,即開元二年選置宜春院之妓女。
妓,渠绮翻。
〕上自書十韻詩〔【章:十二行本「詩」下有「命将軍高力士」六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退齋校同。
】〕賜之。
光裕,幹曜之從孫也。
〔從,才用翻。
〕 4三月,甲午,太子嗣謙更名鴻;徙郯王嗣真為慶王,更名潭;陝王嗣升為忠王,更名浚;鄫王嗣真為棣王,更名洽;〔讀通鑒至此,可以佑前此「嗣直」之誤為「嗣真」矣。
更,工衡翻;下同。
〕鄂王嗣初更名涓;郅王嗣玄為榮王,更名滉。
又立子琚〔【嚴:「琚」改「涺」。
】〕為光王,濰為儀王,澐為颍王,〔涓,圭淵翻。
鄄,吉椽翻。
澐,雲。
〕澤為永王,清為壽王,洄為延王,沭為盛王,〔沭,食聿翻。
〕溢為濟王。
〔濟,子禮翻。
〕 5丙申,禦史大夫程行湛奏:「周朝酷吏〔朝,直遙翻。
〕來俊臣等一十三人,情狀尤重,子孫請皆禁锢;傅遊藝等四人差輕,子孫不聽近任。
」從之。
6汾州刺史楊承令不欲外補,〔舊志;汾州去京師二千二百六裡。
〕意怏怏,自言吾出守有由。
」〔快于兩翻。
守,手又翻。
〕上聞之,怒,壬寅,貶睦州别駕。
7張說草封禅儀獻之。
夏,四月,兩辰,上與中書弓下及禮官學士宴于集仙殿上曰:「仙者憑虛之論,朕所不取。
賢者濟厘之具,朕今與卿曹合宴宜更名日集賢殿。
」〔唐六典:洛陽宮南面三門,中曰應天,左曰興教,右曰光政;光政之内曰廣運,其北曰明福;明福之西曰崇賢門,其内曰集賢殿。
〕其書院官五品以上為學士,六品以下為直學士;以張說知院事,右散騎常侍徐堅副之。
上欲以說為大學士;說固辭而止。
8說以大駕東巡,恐突厥乘間入寇,〔間,古苋翻。
〕議加兵守邊,召兵部郎中裴光庭謀之。
光庭曰:「封禅者,告成天匜。
今将升中于天,〔記曰:因名山升中于天。
注雲:謂封泰山也。
〕而戎狄是懼,非所以昭盛德也。
」說曰:「然則若之何﹖」光庭曰:四夷之中,突厥為大,比屢求和親,而朝延羁麼,未決許也。
〔比,毗至翻。
〕今遣一使,征其大臣從封泰山,〔使,疏吏翻。
〕彼必欣然承命;突厥來,則戎狄君長無不恉來。
〔長,知兩翻。
〕可以偃旗卧鼓,高枕有餘矣。
」〔枕,職任翻。
〕說曰:「善說所不及。
」即奏行之。
光庭,行儉之子也。
〔裴行儉事高宗,典選有識鑒,為将着功名。
〕 上遣中書直省袁振〔以他官直中書省,謂之直省,今之直省吏職也,〕攝鴻胪卿,論旬于突厥,〔胪,陵如翻。
〕小殺與阙特勒、暾欲谷環坐帳中,置酒,謂振曰:「吐蕃,狗種;〔西戎,古曰犬戎,故謂吐蕃為狗種。
〕奚、契丹,本突厥奴也;〔夷言奴,猶華言臣也。
〕皆尚主。
突厥前求婚獨不許,何也﹖且吾亦知入蕃公主皆非天子女,今豈問真僞!但屢請不獲,愧朏諸蕃耳。
」振許為之奏請。
小殺乃使其大臣阿史德颉利發人貢,因扈從東巡。
〔為,于僞翻。
從,才用翻。
〕 9五月,庚寅,妖賊劉定高帥衆夜犯通洛門;妖,于喬翻。
帥,讀曰率。
〕悉捕斬之。
10秋,八月,張說議封禅儀,請以睿宗配皇地祇;從之。
11九月,丙戌,上謂宰臣曰:「春秋不書祥瑞,惟記有年。
敕自今州縣毋得更奏祥瑞。
12冬,十月,癸醜,作水運渾天成,上具列宿,注水激輪,令其自轉,畫夜一周。
别置二輪,絡在天外,綴以日月,逆天而行,淹速合度。
〔每天西旋一周,日東行一度,月行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二十九轉而日月會,三百六十五轉而日周天。
孔穎達曰:天之畫夜以日出入為分,人之畫夜以昏明為限。
日未出以前二刻半為明,日入後二刻半為昏。
損夜五刻以裨于畫,則畫多于夜複校五刻。
古今曆術與太史所候,皆雲夏至之畫六十五刻,夜三十五刻;冬至之畫四十五刻,夜五十五刻;春分秋分之畫五十五刻,(疑下「五」字衍;下同。
)夜五十五刻:此其不易之法也。
然今太史細候之法,則較常法半刻也。
從春分至夏至畫漸長,增九刻手;夏至至于秋分,所減亦如之。
從秋分至于冬至畫漸短,減十刻半,從冬至至于春分其增亦如之。
又于每氣之間,增減刻數,有多有少,不可通以為率。
漢初未能審知,率九日增減一,刻和帝時霍融始請改之。
〕置木匮為地平令儀,半在地下,又立二木人,每刻擊鼓,每辰擊鐘,機械皆藏匮中。
14辛酉,車駕發涷都,百官、貴戚、四夷酋長從行。
〔酋,慈由翻。
長,知兩翻。
〕每置頓,數十裡中人畜被野,〔畜,許救翻。
被,皮義翻。
〕有司辇載供具之物,數百裡不絕。
〔司馬法曰:夏石氏謂辇曰餘車,殷曰胡奴車,周日辎辇。
辇一斧、一鑿、一梩、一鋤,周辇加二版二築。
又曰:夏後氏二十人而辇,殷十八人而辇,周十五人而辇。
賈公彥曰:辇以其束載辎重。
餘按司馬法及賈公彥所雲,皆言行軍之辇;此所謂辇載,兼凡器物而言。
十一月,丙戌,至泰山下,〔【章:十二行本「下」下有「己醜,上備法駕至山足」九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退齋校同。
】〕禦馬登山。
〔考異曰:實錄、唐曆、統紀皆雲「備法駕,登泰山」。
開天傳信記雲:「上将封泰山,益州白騾,上親乘之,不知登之倦;纔下山,無疾而殪,谥曰自騾将軍」。
按泰山非法駕可登,白騾近怪。
今從舊志。
〕留從官于谷口,〔從,才用翻。
〕獨與宰相及祠官俱登,儀衛環列于山下百餘裡。
上問禮部侍郎賀知章曰:「前代玉牒之文,何故秘之﹖」對曰:「或密求神,仙故不欲人見。
」上曰:「吾為蒼生祈福耳。
」〔為于僞翻。
〕乃出玉牒,宣示群臣。
庚寅,上祀晸天上帝于山上,群臣祀五帝百神于山下之壇;其餘仿幹封故事。
〔事見一百一卷高宗幹封元年。
〕辛卯,祭皇地祇于社首。
壬辰,上禦帳殿,受朝觐,〔野次連幄以為殿,因謂之帳殿。
朝,直遙翻。
〕赦天下,寺泰山神為天齊王,禮秩加三公一等。
〔古制,四嶽視三公。
〕 張說多引兩省吏〔兩省,中書省、門下省也。
〕及以所親攝官登山。
禮畢推恩,往往加階超入五品而不及百官;中書舍人張九齡谏,不聽。
又,扈從士卒,但加勳而無賜物,〔從,才用翻。
勳,勳級也。
〕由是中外怨之。
14初,隋未國馬皆為盜賊及戎狄所掠,唐初纔得牝牡三千匹于赤岸澤,徙之隴右,命太仆張萬歲掌之。
〔考異曰:統紀雲:萬歲三世典群牧,恩信行隴右,故隴右人謂馬歲為齒,為張氏諱也。
按公羊傳:晉獻公謂荀息曰:「吾馬之齒則已長矣。
」然則謂馬歲為齒,有自來矣。
〕萬歲善于其職,自貞觀至麟德,馬蕃息七十萬匹,〔蕃,音煩。
〕分為八坊、四十八監各置使以領之。
〔唐制,凡馬五千匹為上監,三千匹以上為中監,一千匹以上為下監。
麟德中置八使,分總監坊。
秦、蘭、原、渭四州及河曲之地,凡監四十八;南使有監十五,西使有監十六,北使有監七,鑒州使有監八,岚州使有監二;自京師西屬隴右有七馬坊,置隴右三使領之。
歐陽修曰:置八坊。
豳、岐、泾、甯間地廣千裡,一曰保樂,二曰甘露,二日南普閏,四日北普閏,五曰岐陽,六曰太平,七曰宜祿,八日安定。
八坊之田千三百三十愩,募民耕之以給刍秣。
八坊之馬為四十八監;而馬多地狹不能容,又析八監,列置河西豐曠之野。
〕是時天下以一缣易一馬。
垂拱以後,馬潛耗太半。
上初即位,牧馬有二十四萬匹,以太仆卿王毛仲為内外閑貛使,少卿張景順副之。
至是有馬四十三萬四,牛羊稱是。
〔使,疏吏翻;下同。
、稱,尺證翻。
〕上之東封,以牧馬數萬匹從,〔從,才用翻;下宴從同。
〕色别為群,望庂如雲錦。
上嘉毛仲之功,癸巳,加毛仲開府儀同三司。
甲午,車駕發泰山;庚〔【嚴:「庚」改「丙」。
】申,幸孔子宅緻祭。
上還,至宋州,宴從官于樓上,刺史寇泚預焉。
酒酣,上謂張說曰:「向者屢遣使臣分巡諸道,察吏善惡,今因封禅曆諸州,乃知使臣負我多矣。
懷州刺史王丘,饩牽之外,一無他獻。
魏州刺史崔沔,供張無錦繡,示我以儉。
濟州刺史裴耀卿,表數百言,莫非規谏。
〔懷、魏二州在河北。
濟州治巨野。
上行幸泰山,往還皆得迎候車駕。
饩,許氣翻。
供,居用翻。
張,知亮翻。
濟,子禮翻。
〕且曰:『人或重青,則不足以告成。
』朕常置之坐隅,〔重,直用翻。
坐,徂卧翻。
〕且以弁左右。
如三人者,不勞人以市恩,真良吏矣。
」顧謂寇泚曰:「比亦屢有以酒馔不豐訴于朕者,〔比,毗至翻。
馔,雛戀翻,又雛皖翻。
〕知卿不借譽于左右也。
」自舉酒賜之。
宰臣帥群臣起賀,樓上皆稱萬歲。
〔譽,音餘。
帥,讀曰率。
〕由是以丘為尚書左丞,沔為散騎侍郎,耀卿為定州〔【嚴:「定州」改「宣州」。
】〕刺史。
耀卿,督業之七世孫也。
〔尚,辰羊翻。
沔,彌兖翻。
散,悉亶翻。
騎,奇寄翻。
蕭齊東昏侯之時,裴叔業叛齊入魏。
十二月,乙巳,還東都。
〔還,從宣翻,又如字。
〕 15突厥颉利發辭歸,上厚賜而遣之,竟不許婚。
〔厥,九勿翻。
颉,奚結翻。
〕 16王毛仲有寵于上,百官附之者輻湊。
毛仲嫁女,上問何須。
〔須,求也,索也。
〕毛仲首對曰:「臣萬事已備,但未得客。
」上曰:「張說、源幹曜輩豈不可呼邪﹖」說,讀為悅。
邪,音耶。
〕對曰:「此則得之。
」上曰:「知汝所不能緻者一人耳,必宋璟也。
」對曰:「然。
」上笑曰:「朕明日為婆召客。
」〔為,于僞翻。
明日,上謂宰相:「朕奴毛仲有婚事,卿等宜與諸達官悉詣其第。
」既而日中,衆未敢舉叚,待璟,久之,方至,先執酒西向拜謝,〔謝為君命而來,非為毛仲來也。
〕飲不盡飜,遽稱腹痛而歸。
璟之剛直,老而彌笃。
17先是,契丹王李吐幹與可突幹複相猜忌,攜公主來奔,不敢複,還更封遼陽王,留宿衛,〔吐,從暾入聲。
可,從刊入聲。
先,悉薦翻。
複,扶又翻。
更,工衡翻。
〕可突幹立李盡忠之弟邵固為主。
車駕東巡,邵固詣行在,因從至泰山,拜左羽林大将軍、靜折軍經略大使。
〔四年,契丹棧降,置靜折軍于松漠府,以其酋長為經略大使,言中國之兵不動而契丹自降,以靜而折遐沖也。
使,疏吏翻。
18上疑吏部選試不公,時選期已迫,禦史中丞宇文融密奏,請分史為十铨,甲戌,以禮部尚書蘇颋等十人掌吏部選,〔選,須絹翻;下同。
颋,他鼎翻。
〕試判将畢,遽召人禁中決定,吏部尚書、侍郎皆不得預。
左庶子吳兢上表,〔上,時掌翻。
〕以為:「陛下曲受讒言,不信有司,非居上臨人推誠感物之道。
黃陳平、邴吉,漢之宰相,尚不對錢榖之數,不問鬬死之人;〔陳平事見十三卷漢文帝元年。
邴吉事見二十六卷漢宣帝神爵三年。
〕況大唐萬乘之君,豈得下行铨選之事乎!凡選人書判,并請委之有司,停此十铨。
」上雖不即從,明年複故。
19是歲,東都鬥米十五錢,青、齊五錢,粟三錢。
20于阗王尉遲眺陰結突厥及諸胡謀叛,〔尉,纡勿翻。
〕安西副大都護杜暹發兵捕斬之,更為立王。
〔為,于僞翻。
〕
〕閏月,丁卯,制以明年十一月十日有事于泰山。
時張說首建封禅之議,而源幹曜不欲為之,由是與說不平。
18是歲,契丹王李郁幹迕,弟吐幹襲位。
〔迕,子恤翻。
吐,從暾入聲。
〕 十三年〔(乙醜、七二五)〕 1春,二月,庚申,以禦史中丞宇文融兼戶部侍郎。
制以所得客戶稅錢均充所在常平倉本;又委使司與州縣議作勸農社,〔使司,勸農使司也。
使,疏吏翻。
〕使貧富相恤,耕耘以時。
2乙亥,更命長從宿衛之士日「騎」,〔,虛郭翻,引滿曰。
〕分隸十二衛,總十二萬人為六番。
3上自選諸司長宮有聲望者大理卿光裕、尚書左丞楊承令、兵部侍郎寇泚等廾一人為刺史,命宰相、諸王及諸司長官、台郎、禦史〔諸司長官,省、寺、監之長也。
台郎,謂尚書郎。
先是改尚書為中台;台郎及禦史,則三省官必皆集也。
長,知兩翻。
泚,且禮翻,又音此。
〕餞于各濱,供張甚盛。
〔供,居用翻。
張,知亮翻。
〕賜以禦膳,太常具樂,〔禦膳,尚食奉禦所掌天子日供之常膳。
太常具樂者,使太常為之具樂耳。
若盡具太常之樂,則雅樂鼓吹文武二舞及十部樂,恐非宴餞之所得備也。
〕内坊歌妓;〔内坊,内教坊也,即開元二年選置宜春院之妓女。
妓,渠绮翻。
〕上自書十韻詩〔【章:十二行本「詩」下有「命将軍高力士」六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退齋校同。
】〕賜之。
光裕,幹曜之從孫也。
〔從,才用翻。
〕 4三月,甲午,太子嗣謙更名鴻;徙郯王嗣真為慶王,更名潭;陝王嗣升為忠王,更名浚;鄫王嗣真為棣王,更名洽;〔讀通鑒至此,可以佑前此「嗣直」之誤為「嗣真」矣。
更,工衡翻;下同。
〕鄂王嗣初更名涓;郅王嗣玄為榮王,更名滉。
又立子琚〔【嚴:「琚」改「涺」。
】〕為光王,濰為儀王,澐為颍王,〔涓,圭淵翻。
鄄,吉椽翻。
澐,雲。
〕澤為永王,清為壽王,洄為延王,沭為盛王,〔沭,食聿翻。
〕溢為濟王。
〔濟,子禮翻。
〕 5丙申,禦史大夫程行湛奏:「周朝酷吏〔朝,直遙翻。
〕來俊臣等一十三人,情狀尤重,子孫請皆禁锢;傅遊藝等四人差輕,子孫不聽近任。
」從之。
6汾州刺史楊承令不欲外補,〔舊志;汾州去京師二千二百六裡。
〕意怏怏,自言吾出守有由。
」〔快于兩翻。
守,手又翻。
〕上聞之,怒,壬寅,貶睦州别駕。
7張說草封禅儀獻之。
夏,四月,兩辰,上與中書弓下及禮官學士宴于集仙殿上曰:「仙者憑虛之論,朕所不取。
賢者濟厘之具,朕今與卿曹合宴宜更名日集賢殿。
」〔唐六典:洛陽宮南面三門,中曰應天,左曰興教,右曰光政;光政之内曰廣運,其北曰明福;明福之西曰崇賢門,其内曰集賢殿。
〕其書院官五品以上為學士,六品以下為直學士;以張說知院事,右散騎常侍徐堅副之。
上欲以說為大學士;說固辭而止。
8說以大駕東巡,恐突厥乘間入寇,〔間,古苋翻。
〕議加兵守邊,召兵部郎中裴光庭謀之。
光庭曰:「封禅者,告成天匜。
今将升中于天,〔記曰:因名山升中于天。
注雲:謂封泰山也。
〕而戎狄是懼,非所以昭盛德也。
」說曰:「然則若之何﹖」光庭曰:四夷之中,突厥為大,比屢求和親,而朝延羁麼,未決許也。
〔比,毗至翻。
〕今遣一使,征其大臣從封泰山,〔使,疏吏翻。
〕彼必欣然承命;突厥來,則戎狄君長無不恉來。
〔長,知兩翻。
〕可以偃旗卧鼓,高枕有餘矣。
」〔枕,職任翻。
〕說曰:「善說所不及。
」即奏行之。
光庭,行儉之子也。
〔裴行儉事高宗,典選有識鑒,為将着功名。
〕 上遣中書直省袁振〔以他官直中書省,謂之直省,今之直省吏職也,〕攝鴻胪卿,論旬于突厥,〔胪,陵如翻。
〕小殺與阙特勒、暾欲谷環坐帳中,置酒,謂振曰:「吐蕃,狗種;〔西戎,古曰犬戎,故謂吐蕃為狗種。
〕奚、契丹,本突厥奴也;〔夷言奴,猶華言臣也。
〕皆尚主。
突厥前求婚獨不許,何也﹖且吾亦知入蕃公主皆非天子女,今豈問真僞!但屢請不獲,愧朏諸蕃耳。
」振許為之奏請。
小殺乃使其大臣阿史德颉利發人貢,因扈從東巡。
〔為,于僞翻。
從,才用翻。
〕 9五月,庚寅,妖賊劉定高帥衆夜犯通洛門;妖,于喬翻。
帥,讀曰率。
〕悉捕斬之。
10秋,八月,張說議封禅儀,請以睿宗配皇地祇;從之。
11九月,丙戌,上謂宰臣曰:「春秋不書祥瑞,惟記有年。
敕自今州縣毋得更奏祥瑞。
12冬,十月,癸醜,作水運渾天成,上具列宿,注水激輪,令其自轉,畫夜一周。
别置二輪,絡在天外,綴以日月,逆天而行,淹速合度。
〔每天西旋一周,日東行一度,月行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二十九轉而日月會,三百六十五轉而日周天。
孔穎達曰:天之畫夜以日出入為分,人之畫夜以昏明為限。
日未出以前二刻半為明,日入後二刻半為昏。
損夜五刻以裨于畫,則畫多于夜複校五刻。
古今曆術與太史所候,皆雲夏至之畫六十五刻,夜三十五刻;冬至之畫四十五刻,夜五十五刻;春分秋分之畫五十五刻,(疑下「五」字衍;下同。
)夜五十五刻:此其不易之法也。
然今太史細候之法,則較常法半刻也。
從春分至夏至畫漸長,增九刻手;夏至至于秋分,所減亦如之。
從秋分至于冬至畫漸短,減十刻半,從冬至至于春分其增亦如之。
又于每氣之間,增減刻數,有多有少,不可通以為率。
漢初未能審知,率九日增減一,刻和帝時霍融始請改之。
〕置木匮為地平令儀,半在地下,又立二木人,每刻擊鼓,每辰擊鐘,機械皆藏匮中。
14辛酉,車駕發涷都,百官、貴戚、四夷酋長從行。
〔酋,慈由翻。
長,知兩翻。
〕每置頓,數十裡中人畜被野,〔畜,許救翻。
被,皮義翻。
〕有司辇載供具之物,數百裡不絕。
〔司馬法曰:夏石氏謂辇曰餘車,殷曰胡奴車,周日辎辇。
辇一斧、一鑿、一梩、一鋤,周辇加二版二築。
又曰:夏後氏二十人而辇,殷十八人而辇,周十五人而辇。
賈公彥曰:辇以其束載辎重。
餘按司馬法及賈公彥所雲,皆言行軍之辇;此所謂辇載,兼凡器物而言。
十一月,丙戌,至泰山下,〔【章:十二行本「下」下有「己醜,上備法駕至山足」九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退齋校同。
】〕禦馬登山。
〔考異曰:實錄、唐曆、統紀皆雲「備法駕,登泰山」。
開天傳信記雲:「上将封泰山,益州白騾,上親乘之,不知登之倦;纔下山,無疾而殪,谥曰自騾将軍」。
按泰山非法駕可登,白騾近怪。
今從舊志。
〕留從官于谷口,〔從,才用翻。
〕獨與宰相及祠官俱登,儀衛環列于山下百餘裡。
上問禮部侍郎賀知章曰:「前代玉牒之文,何故秘之﹖」對曰:「或密求神,仙故不欲人見。
」上曰:「吾為蒼生祈福耳。
」〔為于僞翻。
〕乃出玉牒,宣示群臣。
庚寅,上祀晸天上帝于山上,群臣祀五帝百神于山下之壇;其餘仿幹封故事。
〔事見一百一卷高宗幹封元年。
〕辛卯,祭皇地祇于社首。
壬辰,上禦帳殿,受朝觐,〔野次連幄以為殿,因謂之帳殿。
朝,直遙翻。
〕赦天下,寺泰山神為天齊王,禮秩加三公一等。
〔古制,四嶽視三公。
〕 張說多引兩省吏〔兩省,中書省、門下省也。
〕及以所親攝官登山。
禮畢推恩,往往加階超入五品而不及百官;中書舍人張九齡谏,不聽。
又,扈從士卒,但加勳而無賜物,〔從,才用翻。
勳,勳級也。
〕由是中外怨之。
14初,隋未國馬皆為盜賊及戎狄所掠,唐初纔得牝牡三千匹于赤岸澤,徙之隴右,命太仆張萬歲掌之。
〔考異曰:統紀雲:萬歲三世典群牧,恩信行隴右,故隴右人謂馬歲為齒,為張氏諱也。
按公羊傳:晉獻公謂荀息曰:「吾馬之齒則已長矣。
」然則謂馬歲為齒,有自來矣。
〕萬歲善于其職,自貞觀至麟德,馬蕃息七十萬匹,〔蕃,音煩。
〕分為八坊、四十八監各置使以領之。
〔唐制,凡馬五千匹為上監,三千匹以上為中監,一千匹以上為下監。
麟德中置八使,分總監坊。
秦、蘭、原、渭四州及河曲之地,凡監四十八;南使有監十五,西使有監十六,北使有監七,鑒州使有監八,岚州使有監二;自京師西屬隴右有七馬坊,置隴右三使領之。
歐陽修曰:置八坊。
豳、岐、泾、甯間地廣千裡,一曰保樂,二曰甘露,二日南普閏,四日北普閏,五曰岐陽,六曰太平,七曰宜祿,八日安定。
八坊之田千三百三十愩,募民耕之以給刍秣。
八坊之馬為四十八監;而馬多地狹不能容,又析八監,列置河西豐曠之野。
〕是時天下以一缣易一馬。
垂拱以後,馬潛耗太半。
上初即位,牧馬有二十四萬匹,以太仆卿王毛仲為内外閑貛使,少卿張景順副之。
至是有馬四十三萬四,牛羊稱是。
〔使,疏吏翻;下同。
、稱,尺證翻。
〕上之東封,以牧馬數萬匹從,〔從,才用翻;下宴從同。
〕色别為群,望庂如雲錦。
上嘉毛仲之功,癸巳,加毛仲開府儀同三司。
甲午,車駕發泰山;庚〔【嚴:「庚」改「丙」。
】申,幸孔子宅緻祭。
上還,至宋州,宴從官于樓上,刺史寇泚預焉。
酒酣,上謂張說曰:「向者屢遣使臣分巡諸道,察吏善惡,今因封禅曆諸州,乃知使臣負我多矣。
懷州刺史王丘,饩牽之外,一無他獻。
魏州刺史崔沔,供張無錦繡,示我以儉。
濟州刺史裴耀卿,表數百言,莫非規谏。
〔懷、魏二州在河北。
濟州治巨野。
上行幸泰山,往還皆得迎候車駕。
饩,許氣翻。
供,居用翻。
張,知亮翻。
濟,子禮翻。
〕且曰:『人或重青,則不足以告成。
』朕常置之坐隅,〔重,直用翻。
坐,徂卧翻。
〕且以弁左右。
如三人者,不勞人以市恩,真良吏矣。
」顧謂寇泚曰:「比亦屢有以酒馔不豐訴于朕者,〔比,毗至翻。
馔,雛戀翻,又雛皖翻。
〕知卿不借譽于左右也。
」自舉酒賜之。
宰臣帥群臣起賀,樓上皆稱萬歲。
〔譽,音餘。
帥,讀曰率。
〕由是以丘為尚書左丞,沔為散騎侍郎,耀卿為定州〔【嚴:「定州」改「宣州」。
】〕刺史。
耀卿,督業之七世孫也。
〔尚,辰羊翻。
沔,彌兖翻。
散,悉亶翻。
騎,奇寄翻。
蕭齊東昏侯之時,裴叔業叛齊入魏。
十二月,乙巳,還東都。
〔還,從宣翻,又如字。
〕 15突厥颉利發辭歸,上厚賜而遣之,竟不許婚。
〔厥,九勿翻。
颉,奚結翻。
〕 16王毛仲有寵于上,百官附之者輻湊。
毛仲嫁女,上問何須。
〔須,求也,索也。
〕毛仲首對曰:「臣萬事已備,但未得客。
」上曰:「張說、源幹曜輩豈不可呼邪﹖」說,讀為悅。
邪,音耶。
〕對曰:「此則得之。
」上曰:「知汝所不能緻者一人耳,必宋璟也。
」對曰:「然。
」上笑曰:「朕明日為婆召客。
」〔為,于僞翻。
明日,上謂宰相:「朕奴毛仲有婚事,卿等宜與諸達官悉詣其第。
」既而日中,衆未敢舉叚,待璟,久之,方至,先執酒西向拜謝,〔謝為君命而來,非為毛仲來也。
〕飲不盡飜,遽稱腹痛而歸。
璟之剛直,老而彌笃。
17先是,契丹王李吐幹與可突幹複相猜忌,攜公主來奔,不敢複,還更封遼陽王,留宿衛,〔吐,從暾入聲。
可,從刊入聲。
先,悉薦翻。
複,扶又翻。
更,工衡翻。
〕可突幹立李盡忠之弟邵固為主。
車駕東巡,邵固詣行在,因從至泰山,拜左羽林大将軍、靜折軍經略大使。
〔四年,契丹棧降,置靜折軍于松漠府,以其酋長為經略大使,言中國之兵不動而契丹自降,以靜而折遐沖也。
使,疏吏翻。
18上疑吏部選試不公,時選期已迫,禦史中丞宇文融密奏,請分史為十铨,甲戌,以禮部尚書蘇颋等十人掌吏部選,〔選,須絹翻;下同。
颋,他鼎翻。
〕試判将畢,遽召人禁中決定,吏部尚書、侍郎皆不得預。
左庶子吳兢上表,〔上,時掌翻。
〕以為:「陛下曲受讒言,不信有司,非居上臨人推誠感物之道。
黃陳平、邴吉,漢之宰相,尚不對錢榖之數,不問鬬死之人;〔陳平事見十三卷漢文帝元年。
邴吉事見二十六卷漢宣帝神爵三年。
〕況大唐萬乘之君,豈得下行铨選之事乎!凡選人書判,并請委之有司,停此十铨。
」上雖不即從,明年複故。
19是歲,東都鬥米十五錢,青、齊五錢,粟三錢。
20于阗王尉遲眺陰結突厥及諸胡謀叛,〔尉,纡勿翻。
〕安西副大都護杜暹發兵捕斬之,更為立王。
〔為,于僞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