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百一十二

關燈
;虜以晙為賣己,由是複叛。

    〔降,戶江翻。

    複,扶又翻。

    〕上以晙不能遂定群胡,丙午,貶晙為梓州刺史。

    〔梓州,漢郪、廣漢、氐道之地,西魏、梁末置新州,隋改梓州。

    王晙貶官,未必離任也。

    如婁師德以素羅汗山之敗貶,亦此類。

    〕 14丁未,梁文獻公姚崇薨,遺令:「佛以清淨慈悲為本,而愚者寫經造像,冀以求福。

    昔周、齊分據天下,周則毀經像而修甲兵,齊則崇塔廟而弛刑政,一朝合戰,齊滅周興。

    近者諸武、諸韋,造寺度人,不可勝紀,〔勝,音升。

    〕無救族誅。

    汝曹勿效兒女子終身不宕,追薦冥福!道士見僧獲利,效其所為,尤不可延之于家。

    當永為後法!」 15癸亥,以張說為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

    〔考異曰.朝野佥載曰:「說為并州刺史,诏事王毛仲。

    毛仲巡邊,說于天兵軍大設酒肴,恩敕忽降,援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碞,謝訖,便抱毛仲起舞,鳴其靴鼻。

    」今不取。

     16冬,十月,河西、隴右節度大使郭佑運迕。

    知運與同縣【嚴:「縣」改「郡」。

    】右衛副率王君勠,〔率,所律翻。

    勠,醜略翻。

    郭知運,瓜州晉昌人;王君勠,瓜州常樂人。

    〕皆以骁勇善射著名西隀,為虜所憚。

    〔骁,堅堯翻。

    騎,奇寄翻。

    〕時人謂之王、郭。

    勠遂自知運麾下代為河西、隴右節度使,判涼州都督。

     17十一月,丙辰,國子祭酒元行沖上群書四錄,〔甲部經錄,乙部史錄,丙部子錄,丁部休錄。

    老異曰:集賢注記在九年春。

    今從唐曆、統紀、舊紀。

    〕凡書四萬八千一百六十九卷。

     18庚午,赦天下。

     19十二月,乙酉,上幸骊山溫湯;壬辰,還宮。

     20是歲,諸王為都督、刺史者,悉召還京師。

    〕〔開元二年,有司請依故事出諸王刺外州。

     21新作蒲津橋,镕鐵為牛以系焴。

    〔時鑄八牛,牛下有山,皆鐵也,夾岸以維浮梁。

    蒲聿東岸即可西縣。

    焴居登翻,大索也。

     著作郎吳兢撰則天實錄,言未璟激張說仗證魏元忠事。

    〔事今見二百七卷武後長安三年。

    撰,士免翻。

    〕說修史見之,知兢所為,謬曰:「劉五殊不相借!」〔知幾第五,唐人多以第相呼。

    〕兢起對曰:「此乃兢所為,史草具在,不可仗明公枉怨死者。

    」同僚皆失色。

    其後說陰祈兢改數字,兢終不許,曰:「若徇公請,則此史不為直筆,何以取信于後!」 23太史上言,麟德曆浸疏,〔是曆行于高宗麟德二年。

    上,時掌翻。

    〕日食屢不效。

    上命僧一行更造新曆,〔此所謂大衍曆也。

    歐陽修曰:自太初至麟德,曆有二十三家,與天雖近而未密也。

    至一行密矣,其倚數立法,酤無以易也。

    後世雖有改作者,皆依仿而已。

    行,下孟翻。

    更,工衡翻。

    〕率府兵曹梁令瓒造黃道遊儀以測候七政。

    〔唐東宮十率府各有兵曹參軍,從九品上,掌判句大朝拿,及皇太子出,則從鹵簿而麘其儀。

    一行更造新曆,欲知黃道進退,而太史無黃道儀,令瓒以木為遊儀。

    一行是之,請裀鑄銅鐵,使黃道運行以追列舍之變。

    因二分之中以立黃道,交于奎,轸之間,二至升降,各十四度;黃道内施,白道月環,用究陰陽朓朒,動合天運。

    七政,日、月、五星也。

    〕 24置朔方節度使,領單于都護府,夏、鹽等六州,定達、豐安二軍,三受降城。

    〔單、音蟬。

    夏,戶雅翻。

    降,戶江翻。

     十年〔(壬戌、七二二)〕 1春,正月,丁巳,上行幸東都,以刑部尚書王志愔為西京留守、〔愔,于今翻。

    〕 2癸亥,命有司收公廨錢,以稅錢充百官俸。

    〔武德元年,制京司及州縣官各給公廨田,課其管種,以供公私之費。

    又有公廨園、公廨地,皆收其稅以給百官。

    廨,古隘翻。

    俸,方用翻。

    〕 3乙醜,收職田。

    〔唐文武官有職分田,一品十二頃,二品十頃,三品九頃,四品七頃,五品六頃,六品四頃,七品三頃五十畝,八品二頃五十畝,九品二頃,皆給百裡内之地。

    諸州都督、都護、親王府官,二品十二頃,三品十頃,四品八頃,五品七頃,六品五頃,七品四頃,八品三頃,九品一頃五十畝。

    貞觀十一年,以職田侵漁百姓,诏給逃還貧戶,視職田多少,每畝給粟二鬥,謂之地租;尋以水旱複罷之。

    畝率給倉粟二鬥。

     4二月,戊寅,上至東都。

     5夏,四月,己亥,以張說兼知朔方軍節度使。

     6五月,伊汝水溢,漂溺數千家。

    〔溺,奴狄翻。

    漢志:伊水出弘農邵盧氏縣,東北入洛。

    汝水出弘農,入淮。

    史言伊、汝溢而漂數千家。

    既二水分流,相去日益遠,何至能漂流數千家!此必于發源之地水溢而并流也。

    被災之家,當在虢、洛二州界。

     7閏月,壬申,張說如朔方巡邊。

     8己醜,以餘姚縣主女慕容氏為燕邵公主,妻契丹王郁幹。

    〔燕,因肩翻。

    妻,七細翻。

    〕 9六月,丁巳,博州河決,命按察使蕭嵩等治之。

    嵩,梁明帝之孫也。

    〔後梁主歸谥明帝。

    治,直之翻。

     10己巳,制增太甫為九室,遷中宗主還太廟。

    〔中宗遷别廟,見上卷五年。

    〕 11秋,八月,癸卯,武強令斐景仙,武強,漢河間之武隧縣也,晉更名武強,唐屬冀州。

    〕坐贓五千匹,事覺,亡命;上怒,命集衆斬之。

    太理卿李朝隐奏景仙贓皆乞取,罪不至死;〔朝,直遙翻。

    〕又,其曾祖寂有建義大功,載初中以非罪破家,〔據裴寂傳,寂孫承先,武後時為酷吏所殺。

    〕惟景仙獨存,今為承嫡,宜宥其死,投之荒遠。

    其辭略曰:「十代宥賢,功實宜錄;〔左傳,晉祁奚請叔向曰:「社稷之固也,猶将十世宥之。

    」〕一門絕祀,情或可哀。

    」制令杖殺。

    朝隐又奏曰:「生殺之柄,人主得專;輕重有條,臣下當守。

    今若乞取得罪,便處斬刑;〔處,昌呂翻。

    〕後有枉叉當科,欲加何辟﹖〔辟,毗亦翻。

    〕所以為國惜法,期守律文;〔為,于僞翻。

    〕非敢以法随人,曲矜仙命。

    」又曰:「若寂勳都棄,仙罪特加,則叔向之賢,何足稱者;若敖之鬼,不其餒而!」〔左傳,楚令尹子文之言。

    〕上乃許之。

    杖景仙一百,流嶺南惡處。

    〔考異曰:實錄雲:「初,上令集衆殺之,李朝隐執奏;又下制雲『集衆決殺』,朝隐又奏,乃流嶺南。

    」蓋本欲斬之也。

     12安南賊帥梅叔焉等攻圍州縣,遣骠騎将軍兼内侍楊思勖讨之。

    〔帥,所類翻,骠,匹妙翻。

    騎,奇寄翻。

    考異曰:舊紀雲「八月丙戌」,按八月庚子朔,無丙戌。

    思勖傳雲:「首領梅玄成自稱黑帝,與林邑、真臘國通謀,陷安南府。

    」今從本紀。

    周尹上神宗書作「梅叔鸾」。

    〕思勖募群蠻子弟,得兵十餘萬,襲擊,大破之,斬叔焉,積屍為京觀而還。

    〔觀,古玩翻。

    還,從宣翻,又如字。

    〕 13初,上之誅韋氏也,王皇後頗預密謀,及即位數年,色衰愛弛。

    武惠妃有寵,陰懷傾奪之志,後心不平,時對上有不遜語。

    上愈不悅,密與秘書監姜皎謀以後無子廢之,皎洩其言。

    嗣滕王峤,〔按新書,滕王元嬰薨,長子修琦嗣為長樂王,垂拱中死诏獄;神龍初,以少子修信子涉嗣。

    無嗣滕王峤也。

    新書姜皎傳言,皎洩禁中語,為嗣濮王峤所劾。

    又按新書,太宗子魏王泰得罪,後封濮王,薨,子欣嗣,武後時為酷吏所陷,貶,神龍初,子峤嗣王。

    則嗣滕王峤」當作「嗣濮王峤」明矣。

    〕後之妹夫也,奏之。

    上怒,張嘉貞希旨構成其罪,雲:「皎妄談休咎。

    甲戌,杖皎六十,流欽州,弟吏部侍郎晦貶春州司馬;〔舊志:春州,京師東南六千四百四十八裡。

    〕親黨坐流、死者數人,皎迕于道。

     己亥,〔【嚴:「己改「乙」。

    】〕敕:「宗室、外戚、驸馬,非至親毋得往還;其蔔相占候之人,皆不得出入百官之家。

    」〔相,息亮翻。

    〕 14己卯夜,左領軍兵曹權楚璧與其黨李齊損等作亂,立楚璧兄子梁山為光帝,詐稱襄王之子,〔景雲二年,重茂改封襄王。

    〕擁左屯營兵數百人入宮城,求留守王志愔,不獲。

    比曉,〔比,必利翻。

    〕屯營兵自潰,斬楚璧私,傳首東都。

    志愔驚布而薨。

    楚璧,懷恩之侄;〕權懷恩為吏,以嚴能稱。

    怖,普布翻。

    〕齊損,迥秀之子也。

    〔李迥秀始見百六卷武後神功元年。

    迥,戶頃翻。

    壬午,遣河南尹王怡如京師,按問宣慰。

     15癸未,吐蕃圍小勃律王沒謹忙,〔小勃律在大勃律西北三百裡,去京師九千裡而赢,東少南三千裡距吐蕃贊普牙。

    〕謹忙求救于北庭節度使張嵩曰:「勃律,唐之西門,勃律亡則西域皆為吐蕃矣。

    」嵩乃遣疏勒副使張思禮将蕃、漢步騎四千救之,〔據新書,張嵩即張孝嵩。

    使,疏吏翻。

    将,即亮翻。

    騎,奇寄翻。

    〕畫夜位道,與謹忙合擊吐蕃,大之,斬獲數萬。

    自是累歲,吐審不敢犯邊。

     16王怡治權楚璧獄,連逮甚衆,久之不決;〔治,直之翻。

    〕上乃以開府儀同三司宋璟為西京留守。

    璟至,止誅同謀數人,餘皆奏原之。

     17康待賓餘黨康願子反,自稱可汗;張說發兵追讨擒之,其黨悉平。

    徙河曲六州殘胡五萬餘口于許、汝、唐、鄧、仙豫等州,〔貞觀八年,改伊州襄城郡為汝州。

    唐州,漢南陽東界比陽、湖陽、平氏之地,後魏于比陽置東荊州,後改為昌州,又改為淮州,隋改為顯州;武德五年,以邵有唐城山,改為唐州。

    開元三年,以汝州之葉襄堿、唐州之方城、豫州之西平、許州之舞陽置仙州。

    〕空河南、朔方千裡之地。

     先是,緣邊戍兵常六十餘萬,〔先,悉薦翻。

    〕說以時無強寇,奏罷二十餘萬使還農。

    上以為疑,說曰:「臣久在疆場,具知其情,将帥苟以自衛及役使營私而已。

    〔場,音亦。

    将,即亮翻。

    帥,所類翻。

    〕若禦敵制勝,不必多擁赜卒以妨農務。

    陛下若以為疑,臣請以阖門百口保之。

    」上乃從之。

     初,諸衛府兵,自成丁從軍,六十而免,其家又不免雜傜,浸以貧弱,逃亡略盡,百姓苦之。

    張說建議,請召募壯士充宿衛,不問免役,優為之制,述逃者必争出應募;上從之。

    旬日,得精兵十三萬,分隸諸衛,更番上下。

    〔更,工衡翻。

    上,時掌翻。

    〕兵農之分,從此始矣。

    〔史言唐養兵之弊始于張說。

    〕 18冬,十月,癸醜,複以幹元殿為明堂。

    〔以東都明堂複為幹元殿,見上卷五年。

    複,扶又翻。

    〕 19甲寅,上幸壽安興泰宮,〔壽安,古新安九曲之地,後魏置甘棠縣,隋仁壽四年改為壽安縣,屬各州。

    〕獵于上宜川;庚申,還宮。

     20上欲耀兵北邊,丁卯,以秦州都督張守潔等為諸衛将軍。

     21十一月,乙未,初令宰相共食實封三百戶。

    〔唐拿要曰:舊制,凡有功之臣賜實封者,皆以課戶先準戶數,州縣與國官、邑官執帳,供其租調,各準配租調,遠近州縣官司收其腳直,然後付國邑官司。

    其丁準此,入國邑者收其庸。

    〕 22前廣州都督裴軎先下獄,〔下,遐嫁翻。

    軎,與冑同。

    〕上與宰相議其罪。

    張嘉貞請杖之,張說曰:「臣聞刑不上大夫,〔記曲禮之言。

    上,時掌翻。

    〕為其近于君,且所以養廉恥也。

    〔為,于僞翻。

    近,其靳翻。

    〕故士可殺不可辱。

    〔記儒行之言。

    〕臣向巡北邊,聞杖姜皎于朝堂。

    〔朝,直遙翻。

    〕皎官登三品,亦有微功,有罪應死則死,應流則流,柰何輕右笞辱,以皁隸待之!〔笞,醜之翻。

    皁,昨早翻。

    〕姜皎事往,不可複追,軎先據狀當流,豈可複蹈前失!」〔複,扶又翻。

    〕上深然之。

    嘉貞不悅,退謂說曰:「何論事之深也!」說曰:「宰相,時來則為之。

    若國之大臣皆可笞辱,但恐行及吾輩。

    吾此言非為軎先,乃為天下士君子也。

    」〔為,于僞翻;下為農同。

    」〕嘉貞無以應。

     23十二月,庚子,以十姓可汗阿史那懷道女為交河公主,武後長安四年,冊懷道為十姓可汗。

    〕嫁突騎施可汗蘇祿。

     24上将幸晉陽,因還長安。

    張說言于上日:「汾陰脽上有漢家後土祠,〔立後十祠見二十卷漢武帝元鼎四年。

    脽,音誰。

    〕其禮久廢;陛下宜因巡幸修之,為農祈榖。

    」上從之。

     25上女永穆公主将下嫁,〔永穆父主下嫁王繇。

    〕敕敕資送如太平公主故事。

    僧一行谏曰:「武後惟太平一女,故資送特厚,迕以驕敗,〔太平公主始嫁薛紹而敗于開元之初。

    迕,子恤翻。

    〕柰何為法!」上遽止之。

     十一年〔(癸亥、七二三)〕 1春,正月,己巳,車駕自東都北;巡庚辰,至潞州,給複五年;〔上嘗為潞州别駕故也。

    複,方目翻。

    〕辛卯,至并州,置北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