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百一十一

關燈
9癸酉,松州都督孫仁獻襲擊吐蕃于城下,大破之。

     10上嘗遣宦官詣江南取鵁鶄等,〔鵁,居肴翻。

    鶄,咨盈翻。

    鵁貭似凫而大腳、高毛冠,水鳥也。

    爾雅曰:鳽,鳼鶄。

    陸佃新義曰:鵁鶄鬬視不流,其睛交據,汧出不流,所謂鵁鶄旋目者也。

    爾雅翼:鳽似凫而胫高,有毛冠,江東人養之以厭火災,又謂之交精。

    精,目精也;其目精交也。

    陸龜蒙曰:鵁鶄,黑襟,青胫,丹爪噣,色幾及項。

    鸂,苦奚翻。

    鷘,恥力翻。

    鸂鷘,亦水鳥也,毛有五色。

    陸佃埤雅曰:鸂鷘五色,尾有毛如船柂,小于鴨,性食短狐,在山澤中,無複毒氣。

    故淮賦雲:「鸂鷘尋邪而逐害。

    」此鳥蓋溪中之敕邪逐害者,故以名雲。

    陳昭裕建州圖經曰:鸂鷘于水中宿,先少若有敕令也。

    亦以浮遊,雄者左,雌者右,群伍皆有武度。

    〕欲置苑中,使者所至煩擾。

    道過汴州,倪若水上言:「今農桑方急,而羅捕禽鳥以供園池之翫,遠自江、嶺,水陸傳送,食以梁肉。

    〔傳,張戀翻。

    食,祥吏翻。

    〕道路觀者,豈不以陛下賤人而貴鳥乎!陛下方當以鳳凰為凡鳥,麒麟為凡獸,況鵁鶄、鸂鷘,曷足貴也!」上手敕謝若水,賜帛四十段,縱散其鳥。

     11山東蝗複大起,〔複,扶又翻。

    〕姚崇又命捕之。

    倪若水謂:「蝗乃天災,非人力所及,宜修德以禳之。

    〔禳,如羊翻。

    〕劉聰時,常捕埋之,為害益甚。

    」拒禦史,不從其命。

    崇牒若水曰:「劉聰僞主,德不勝妖;今日聖朝,妖不勝德。

    〔妖,于喬翻。

    朝,直遙翻。

    〕古之良守,〔守,手又翻。

    〕蝗不入境。

    若其修德可免,彼豈無德緻然!」若水乃不敢違。

    夏,五月,甲辰,敕委使者詳察州縣捕蝗勤惰者,各以名聞。

    由是連歲蝗災,不至大饑。

     12或言于上曰:「今歲選叙大濫,〔選,須絹翻;下典選同。

    〕縣令非才。

    」及入謝,上悉召縣令于宣政殿庭,〔大明宮正殿曰含元殿,其北曰宣政殿。

    〕試以理人策。

    惟鄄城令韋濟詞理第一,〔鄄城古縣,漢屬濟陰郡,後漢為兖州治所,晉屬濮陽郡,唐帶濮州。

    鄄,吉掾翻。

    〕擢為醴泉令。

    〔自緊縣擢為次赤縣也。

    〕餘二百餘人不入第,且令之官;〔「百」當乍「十」。

    〕四十五人放歸學問。

    吏部侍郎盧從願左遷豫州刺史,李朝隐左遷滑州刺史。

    〔舊志:滑州法京師一千四百四十裡。

    朝,直遙翻。

    考異曰:韋濟傳雲「問安人策一道」。

    今從唐曆。

    盧從願傳曰:「上盡召新授縣令,一時于殿庭策試,考入下第者,一切放歸學問。

    」唐曆試在四月,從願、朝隐貶在五月。

    朝隐傳雲:「四年春,以授縣令非其人,貶。

    」今從唐曆。

    又韋濟傳曰:「時有人密奏上曰:『今歲吏部選叙大濫,縣令非才,全不簡擇。

    』及縣令謝官日,引入殿庭問安人策,試者一百餘人,獨濟策第一,或有不書紙者。

    擢濟為醴泉令,二十餘人還舊官,四十五人放歸習讀。

    」今亦從唐曆。

    〕從願典選六年,與朝隐皆名稱職。

    史以從願、朝隐為稱職,則或言為非矣。

    稱,尺證翻。

    〕初,高宗之世,馬載、裴行儉在吏部最有名,時人稱吏部前有馬、裴,後有盧,李。

    濟;嗣立之子也。

    〔韋嗣立,思謙之子,長安中為相。

    〕 13有胡人上言海南多珠翠奇寶,〔海南謂林邑、扶南、真臘諸國也。

    ,時掌翻。

    〕可往營緻,因言市舶之利;〔舶,音白。

    〕又欲往師子國〔師子國,天竺旁國也,居西南海中,舊無人民,止有鬼神及龍居之。

    諸國商賈來共市易,鬼神不見其形,但出珍寶,顯其所堪價,商賈依價取之。

    其地和适,無冬夏之異。

    諸國人聞其土樂,因此競至,或有停住者,遂成大國;能馴養師子,因以名國。

    〕求靈藥及善醫之妪,寘之官掖。

    〔妪,威遇翻。

    ,掖,音亦。

    〕上命監察禦史楊範臣與胡人偕往求之,範臣從容奏曰:「階下前年焚珠玉、錦繡,示不複用。

    今所求者何以異于所焚者乎!彼市舶與商賈争利,殆非王者之體。

    〔從,千容翻。

    複,扶又翻。

    賈,音古。

    〕胡藥之性,中國多不能知;況于胡妪,豈宜寘之宮!扶禦史,天子耳目之宮,必有軍國大事,臣雖觸冒炎瘴,死不敢辭。

    此特胡人胘惑玄婂,無益聖德,竊恐非陛下之意,願熟思之。

    」上遽自引咎,慰谕而罷之。

     14六月,癸亥,上皇崩于百福殿。

    〔年五十五。

    考異曰:睿宗、玄宗實錄皆曰甲子。

    按下雲,「己巳,睿宗一七齋,度萬安公主為女道士。

    」今從舊本紀、唐曆。

    〕己巳,以上女萬安公主為女官,欲以追福。

     15癸酉,拔曳固斬突厥可汗默啜首來獻。

    時默啜北擊拔曳固,大破之于獨樂水,〔樂,音洛。

    〕恃勝輕歸,不複設備,遇拔曳固迸卒颉質略,自柳林突出,斬之。

    〔兵敗潰散,士卒迸走,故曰迸卒。

    複,扶又翻。

    迸,北孟翻。

    〕時大武軍子将郝靈荃奉使在突厥,〕子将,小将也。

    唐令,制每軍大将一人,别奏八人,傔十六人。

    副二人,分掌軍務,奏、傔滅大将半,判官二人,典四人。

    總管四人,二主左、右虞候,二主左、右押衙,傔各五人。

    子将八人,資其分行陣,辯金鼓及部署,傔各二人。

    〕颉質略以其首歸之,〔考異曰:唐曆作「勃曳固」,今從實錄。

    唐曆又雲「靈荃引持勒回纥部落斬默啜于毒樂河」,今從舊傳。

    舊傳雲「入蕃使郝靈儉」,今從唐曆。

    又新舊紀皆雲六月癸酉斬默啜,唐曆亦在六月。

    玄宗實錄,七月戊寅诏書與降附突厥雲:「簌其衰弱,早就翦除,其能捉獲默啜者,巳蔔賞格。

    」蓋未奏到耳。

    〕與偕詣阙,懸其首于廣街。

    拔曳固、回纥、同羅、霫、仆固五部皆來降,置于大武軍北。

     默啜之子小可汗立,骨咄祿之子阙特勒擊殺之,〔骨咄祿即骨笃祿,默啜之兄也,永淳二年反,天授二年死,默啜代立。

    〕及默啜諸子、親信略盡;立其兄左賢王默棘連,是為毗伽可汗,國人謂之「小殺」。

    毗伽以國固讓阙特勒,阙特勒不受;乃以為左賢王,專典兵馬。

     16秋,七月,壬辰,太常博士陳貞節、蘇獻以太廟七室已滿,請遷中宗神主于别廟,奉睿宗神主祔太廟;從之。

    又奏遷昭成皇後祔睿宗室,肅明皇後留妃于儀神廟。

    〔肅明皇後,睿宗之元妃也。

    昭成後,次妃也,以生帝升祔睿宗,而肅明後祀于别廟,非禮也。

    儀坤廟,見上卷景雲二年。

    〕八月,乙巳,立中宗廟于太廟之西。

     17辛未,契丹李失活、奚李大酺帥所部來降。

    〔武後萬歲通天時,奚、契丹叛。

    帝即位之後,孫佺、薛相相繼喪師,兩蕃一敢乘勝憑陸中國,乃相帥來降,中勢安強,有以服其心故也。

    酺,音蒲。

    帥,讀曰率。

    降,戶江翻;下同。

    〕制以失活為松漠郡王、行左金吾大将軍兼松漠都督,因其八部落莤長,拜為刺史;〔貞觀末,以契丹達稽部為峭茖州,纥便部為彈汗州,獨活部為無逢州,芬問部為羽陸州,突便部為日連州,芮奚部為徒河州,墜斤為萬丹州,伏部為匹黎、赤山二州,并松漠府凡六部十州;今複以其莤長各為刺史。

    〕又以将軍薛泰督軍鎮撫之。

    大酺為饒樂郡王、行右金吾大将軍兼饒樂都督。

    失活,盡忠之從父弟也。

    〔李盡忠即萬歲通天叛者。

    樂,音洛。

    從,才用翻。

    〕 18吐蕃複請和;〔複,扶又翻;下祿複、多複、必複、無複同。

    〕上許之。

     突厥默啜既死,奚、契丹拔曳固等諸部皆内附,突騎施蘇祿複自立為可汗。

    突厥部落多離散,毗伽可汗患之,乃召默啜時牙官暾欲谷,以為謀主。

    暾欲谷年七十餘,〔暾,乃昆翻。

    〕多智略,國人信服之。

    突厥降戶處河曲者,〔北河之曲。

    處,昌呂翻。

    〕聞毗伽立,多複叛歸之。

     并州長史王晙上言:「此屬徒以其國喪亂,〔喪,息浪翻。

    〕故相帥來降;若彼安甯,必複叛去。

    今置之河曲,此屬桀黠,實難制禦,往往不受軍州約束,興兵剽掠;〔黠,戶八翻。

    剽,匹妙翻。

    〕聞其逃者已多與虜聲問往來,通傳委曲。

    乃是畜養此屬使為間諜,〔畜,籲玉翻。

    間,工苋翻。

    〕日月滋久,奸詐逾深,窺伺邊隙,将成大患。

    虜騎南牧,必為内應,〔伺,相吏翻。

    騎,奇寄翻。

    〕來逼軍州,表裡受敵,雖有韓、彭,不能取勝矣。

    願以秋、冬之交,大集兵衆,谕以利害,給其資糧,徙之内地。

    二十年外,漸變舊俗,皆成勁兵;雖一時暫勞,然永久安靖。

    比者守邊将吏及出境使人,多為谀辭,怭非事實,〔比,毗至翻。

    将,即亮翻。

    〕或雲北虜破滅,或雲降戶妥帖,皆欲自衒其功,非能盡忠徇國。

    願察斯利口,〔孔子曰:「惡利口之覆邦家者。

    」勿忘遠慮。

    議者必曰:『國家向時已嘗寘降戶于河曲,皆獲安甯,〔謂貞觀時也。

    〕今何所疑!』此則事同時異,不可不察。

    向者,颉利既亡,降者無複異心,故得久安無變。

    今北虜尚存,〔謂默啜雖死,毗伽又立也。

    〕此屬或畏其威,或懷其惠,或其親屬,豈樂南來!較之彼時,固不侔矣。

    〔彼時,謂貞觀之時。

    樂,音洛。

    〕以臣愚慮,徙之内地,上也;多屯士馬,大為之備,華、夷相參,人勞費廣,次也;正如今曰,下也。

    願審茲三策,擇利而行,縱使因徙逃亡,得者皆為唐有;若留至河冰,恐必有變。

    」 疏奏,未報;降戶閖跌思泰、阿悉爛等果叛。

    冬,十月,甲辰,命朔方大總管薛讷發兵追讨之。

    王晙引州兵西濟河,晝夜兼行,造擊叛者,破之,斬獲三千級。

     先是,單于副都護張知運悉收降戶兵仗,〔先,悉薦翻。

    〕令渡河而南,降戶怨怒。

    禦史中丞姜晦為巡邊使,〔使,疏吏翻。

    〕降戶訴無弓矢,不得射獵,晦悉還之;降戶得之,遂叛。

    張知運不設備,與之戰于青剛嶺,〔青剛嶺在慶州方渠縣北,靈州之南。

    〕為虜所擒,欲送突厥;至綏州境,将軍郭知運以朔方兵邀擊之,大破其衆于黑山呼延谷,虜釋張知運而去。

    上以張知運喪師斬之以徇。

     毗伽可汗既得思泰等,欲南入為寇。

    暾欲谷曰:「唐主英武,民和年豐,未有間隙,不可動也。

    〔喪,息浪翻。

    間,克苋翻。

    〕我衆新集,力尚疲羸,且當息養數年,始可觀變而舉。

    毗伽又欲築城,并立寺觀,〔羸,倫為翻。

    寺觀,古玩翻。

    〕暾欲谷曰:「不可。

    突厥人徒稀少,〔少,詩沼翻。

    〕不及唐家百分之一,所以能與為敵者,正以逐水草,居處無常,〔處,昌呂翻。

    〕射獵為業,人皆習武,強則進兵抄掠,弱則竄伏山林,唐兵雖多,無所施用。

    若築城而居,變更舊俗,〔更,工衡翻。

    〕一朝失利,必為所滅。

    釋、老之法,教人仁弱,非用武争勝之術,不可崇也。

    」毗伽乃止。

     20唐午,葬大聖皇帝于橋陸,〔橋陸在同州蒲城縣三十裡。

    昃歲改蒲城縣為奉先縣,屬京兆尹。

    〕廟号睿宗。

    禦史大夫李傑護橋陸作,判官王旭犯贓,傑按之,反為所構,左遷衢州刺史。

    〔衢州,漢新安、太末之地,晉改新安為信安,改太末為龍丘,屬東陽郡,唐武德四年分置衢州。

    衢州,京師東南四千七百十二裡。

     21十一月,己卯,黃門監盧懷慎疾亟,上表薦宋璟、李傑、李朝隐、盧從願并明時重器,所坐者小,所棄者大,望垂矜錄;上深納之。

    乙未,薨。

    〔考異曰:鄭處誨明皇雜錄雲:「懷慎為黃門監、吏部尚書,尺病既久,宋璟、盧從願相與訪焉。

    懷慎常器重二人,持二人手謂曰:『公出入為藩輔,主上求治甚切,然享國歲久,近者稍倦于勤,必有人乘此而進矣,君其志之。

    』按懷慎初為史部時,環貶睦州;及卒,璟猶未歸。

    從願未嘗入相。

    又四年未為享國歲久。

    今不取。

    〕家無餘蓄,惟一老蒼頭,請自鬻以辦喪事。

    〔史言盧懷慎之奴異乎人奴。

    〕 22丙申,以尚書左丞源幹曜為黃門侍郎、同平章事。

     姚崇無居第,寓居罔極寺,以病痁谒告,〔唐會要,神龍元年,太平公主為天後立罔極寺于大甯坊,開元二十年改為興唐寺。

    痁,失廉翻,瘧疾也。

    〕上遣使問今食起居狀,日數十輩。

    〔使,疏吏翻。

    〕源幹曜奏事或稱旨,上辄曰:「此必姚崇之謀也。

    」或不稱旨,辄曰:「何不與姚崇議之!」〔稱,尺證翻。

    〕幹曜常謝實然。

    每有大事,上常令幹曜就寺問崇問。

    癸卯,幹曜請遷崇于四方館,〔四方館屬中書省。

    〕仍聽家人入侍疾;上許之。

    崇以四方館有簿書,非病者所宜處,固辭。

    上曰:「設四方館,為官吏也;使卿居之,為社稷也。

    〔處,昌呂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