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百一十一

關燈


    為,于僞翻。

    〕恨不可使卿居禁中耳,此何足辭!」 崇子光祿少卿彜、宗正少卿異,廣通賓客,頗受饋遺,為時所譏。

    〔遺,不季翻。

    〕主書趙誨為崇所親信,〔唐中書省主書四人,從七品上。

    〕受古人賂,事覺,上親鞫問,下獄尚當,崇複營收,〔下,遐稼翻。

    複,扶又翻。

    〕上由是不悅。

    會曲赦京城,敕特标誨名,杖之一百,流嶺南。

    〔考異曰:朝野佥載:「紫微舍人倪若水贓至八百貫,因諸王内宴,姚元崇諷之曰:『倪舍人正直,百司嫉之,欲成事,何不為上言之!』諸王入,衆共救之,遂釋,一無所問。

    主書趙誨受蕃饷一刀子,或直六七百;元崇宜敕處死。

    後有降,崇乃伩曰:『别敕處死者,決一百配流。

    』大理決趙誨一百不死,夜,遣給使缢殺之。

    」「伩」蓋「批」字也。

    今從舊傳。

    〕崇田是憂懼,數請相位,〔收,所角翻。

    〕薦廣州都督宋璟自代。

     十二月,上将幸東都,以璟為刑部尚書、西京留守,〔璟,俱永翻。

    守,式又翻。

    〕令馳驿詣阙,遣内侍、将軍楊思勖迎之。

    〔按舊書楊思勖傳,時為内常侍、右監門衛将軍。

    内侍,内侍省官之長,内常侍則為之貳者也。

    内侍,從四品下;内常侍,正五品上。

    〕璟風度凝遠,人草測其際,在塗竟不與思勖交言。

    思勖素貴幸,歸,訴于上,上嗟歎良久,益重璟。

     23丙辰,上幸骊山溫湯;乙醜,還宮。

     24閏月,己亥,姚崇罷為開府儀同三司,源幹曜罷為京兆耳、西京留守,〔守,手又翻。

    〕以刑部尚書宋璟守吏部尚書兼黃門監,紫微侍郎蘇颋同平章事。

    〔颋,他鼎翻。

    〕 璟為相,務在擇人,随材授任,使百官各稱其職;〔稱,尺證翻。

    〕刑賞無私,敢犯顔直谏。

    上其敬憚之,雖不合意,亦曲從之。

     突厥默啜自則天世為中國患,朝廷肝食,〔朝,直遙翻。

    旰,古按翻。

    〕傾天下之力不能克;郝靈荃得其首,自謂不世之功。

    璟以天子好武功,恐好事者競生心徼幸,〔好,呼到翻。

    徼,工堯翻。

    〕痛抑其賞,逾年始授郎将;靈荃恸哭而死。

    〔郝靈荃因人以為功,授以郎将,非抑之也。

    将,即亮翻。

    〕 璟與蘇颋相得甚厚,颋遇事多讓于璟,璟每論事則颋為之助,璟嘗謂人曰:「吾與蘇氏父子皆同居相府,仆射寬厚,誠為國器,〔仆射,謂蘇緕也。

    〕然獻可替否,吏事精敏,則黃門過其父矣。

    」〔按舊書蘇颋傳,颋以紫微侍郎同紫微黃門平章事。

    〕 姚、宋相繼為相,崇善應變成務,璟善守法持正;二人志操不同,然協心輔佐,使賦役寬平,刑罰清省,百姓富庶。

    唐世賢相,前稱房、杜,後稱姚、宋,他人莫得比焉。

    二人每進見,上辄為之起,去則臨軒送之。

    〔見,賢遍翻。

    辄為,于僞翻。

    〕及李林甫為相,雖寵任過于姚、宋,然禮遇殊卑薄矣。

    〔史終言之。

    〕紫微舍人高仲舒博通典籍,齊澣練習時務,姚、宋每坐二人以質所疑;既而歎曰:「欲知古,問高君,欲知今,問齊君,可以無阙政矣。

    」 25辛醜,罷十道按察使。

    〔開元二年複置按察使。

    〕 26舊制,六品以下官皆委尚書省奏拟,是歲,始制員外郎、禦史、起居、遺、補不拟。

    〔員外郎、禦史、起居、遺、補,皆台省要官,由人主親除,不由尚書奏拟。

    按唐制,員外郎從六品,侍禦史、起居郎亦從六品,補阙七品,拾遺及監察禦史則八品耳。

     五年〔(丁巳,七一七)〕 1春,正月,癸卯,太廟四室壞,上素服避正殿。

    時上将幸東都,〔舊志:東都至西京八百五十裡。

    〕以問宋璟、蘇颋,對曰:「陛下三年之制未終,怯年六月睿宗崩,故雲然。

    〕遽爾行幸,恐未契天心,災異為戒;願且停車駕。

    」又問姚崇,對曰:「太廟屋材,皆苻堅時物,歲久杇腐而壞,适與行期相會,何足異也!〔言不足以為災異。

    〕且王者以四海為家,陛下以關中不稔幸東都,百司供已備,不可失信;但應遷神主于太極殿,更修太廟,〔更,工衡翻。

    〕如期自行耳。

    」上大喜,從之。

    賜崇絹二百匹。

    己酉,上行享禮于太極殿,令姚崇五日一朝,仍入合供奉,〔入合供奉者,應内殿朝參立于供奉班中。

    姚崇舊相也,蓋立于供奉班首。

    朝,直遙翻。

    〕恩禮更厚,有大政辄訪焉。

    右散騎常侍褚無量上言:「隋文帝富有天下,遷都之日,豈取苻氏舊材以立太廟乎!此特谀臣之言耳。

    願陛下克謹天戒,讷忠谏,遠谄谀。

    」〔褚無量之言,谠言也。

    上,時掌翻。

    遠,于願翻。

    〕上弗聽。

     辛亥,行幸東都。

    過崤谷,道隘不治;〔崤谷在陝州硖石縣。

    〕上欲免河南尹及知頓使官,〔車駕行幸有知頓使。

    使,疏吏翻。

    〕宋璟谏曰:「陛下方事巡幸,今以此罪二臣,臣恐将來民受其弊。

    」上遽命釋之。

    璟曰:「陛下罪之,以臣言而免之,是臣代陛下受德也;請令待罪朝堂而後赦之。

    」〔朝,直遙翻。

    〕上從之。

    〔考異曰:實錄:「此年五月乙巳,以李朝隐為河南尹。

    」宋璟傳雲:「上次永甯之崤谷,馳道隘狹,車騎停擁,河南尹李朝隐、知頓使王怡失于部伍,上令黜其官爵。

    」二傳相違。

    蓋當時河南尹不知何人,非朝隐耳。

    又明皇雜錄曰:「上幸東都,至繡嶺宮,當時炎酷,上以行宮狹隘,謂左右曰:『此有佛寺乎﹖示将避暑于廣夏。

    』或雲:『六軍填委于其中,不可速行。

    』上謂高力士曰:『姚崇多計,第往觇之」』尹士回奏雲:『姚崇方紾絺绤乘钇驷按辔于木陰下。

    』上悅曰:『吾得之矣。

    』遽命小驷,而頓消暑沄,乃歎曰:『小事尚如此,觸類而長之,天下固受其惠矣。

    』」按正月東幸,二月至東都,未炎暑也。

    今不取。

     二月,甲戌,至東都,赦天下。

     2奚、契丹既内附,貝州則史宋慶禮建議,請複營州。

    三月,庚戌,制複置營州都督于柳城,〔制複,扶又翻,又如子。

    〕兼平盧軍使,管内州縣鎮,戍皆如其舊;〔武後萬歲通元年營州陷,至是乃複。

    〕以太子詹事姜師度為營田、支度使,與慶禮等築之,三旬而畢。

    慶禮清勤嚴肅,開屯田八十餘所,招安流散,數年之間,倉廪充實,市裡浸繁。

     3夏,四月,甲戌,賜奚王李大酺妃辛氏号固安公主。

    〔酺,音蒲。

    〕 4己醜,皇子嗣一卒,追立為夏王,谥曰悼。

    〔夏,戶雅翻。

    〕嗣一母武惠妃,攸止之女也。

    〔武攸止,武後從子也。

    〕 5突騎施莤長左羽林大将軍蘇祿部衆浸強,雖職貢不乏,陰有窺邊之志。

    五月,十姓可汗阿史那獻欲發葛邏祿餘擊之,上不許。

     6初,上微時,與太常卿苒皎親善,及誅窦懷貞等,〔誅懷貞等,見上卷元年。

    〕皎預有功,由是寵遇群臣莫及,常出入卧内,與後妃連榻宴飲,賞易不可勝紀。

    〔勝,音升。

    〕弟晦,亦以皎故累遷吏部侍郎。

    宋璟言皎兄弟權寵太盛,非所以安之,上亦以為然。

    秋,七月,庚,以晦為宗正卿,因下制曰:「西漢諸将,以權貴不全;〔謂漢高帝時也。

    将,即亮翻。

    〕南陽故人,以優閑自保。

    〔謂漢光武時也。

    〕皎宜放歸田園,散官、勳、封皆如故。

    」〔散,悉亶翻。

    〕 7壬寅,隴右節度使郭知運大破吐蕃于九曲。

     8安西副大都護湯嘉惠奏突騎施引大食、吐蕃,謀取四鎮,圍揼換及大石城,〔揼換即撥換城。

    大石城蓋石國城也。

    〕已發三姓葛邏祿兵與阿史那獻擊之。

     9并州長史張嘉貞上言:「突厥九姓新降者,散居太原以北,請宿重兵以鎮之。

    」辛酉,置天兵軍于并州,集兵八萬;以嘉貞為天兵軍大使。

    〔天兵軍在并州城中。

    〕 10太常少卿王仁惠奏則天立明堂不合古制;又,明堂尚質,而窮極奢侈,密迩宮掖,人神雜擾。

    甲子,制複以明堂為幹元殿,〔毀幹元殿見二百四卷武後垂拱四年。

    複,扶又翻,又如字。

    〕冬至、元日受朝賀,〔朝,直遙翻。

    〕季秋大吇,複就圜丘。

     11九月,中書、門下省及侍中皆複舊名。

    〔改中書、門下省及省官名,見上卷元年。

    〕 12貞觀之制,中書、門下及三品官入奏事,必使谏官、史官随之,有失則匡正,美惡必記之;諸司皆于正牙奏事,禦史彈百官,服豸冠,對仗讀彈文;〔獬肜冠,法冠也,一曰柱後惠文,高五,寸以纚為展筩,鐵柱卷,執法者服之,觀王義方彈李義府事可見。

    彈,徒丹翻;下同。

    〕故臣不得專君而小臣不得為讒慝。

    〔慝,吐得翻。

    〕及許敬宗、李義府用事,政多私僻,奏事官多俟仗下,于禦坐前屏左右密奏,〔坐,徂卧翻。

    屏,必郢翻。

    〕監奏禦史〔監奏禦史,意即殿中侍禦史也。

    監,古銜翻;下同。

    〕及待制官〔永徽中,命弘文館學士一人日待制于武德殿西門。

    文明元年,诏京官五品已上清官日一人待制于章善明福門;先天末,又命朝集使六品已上二人随仗待制。

    遠立以俟其退;谏官、禦史〔【章:十二行本作「史官」;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

    】〕皆随仗出,仗下後事,不複預聞。

    〔複,扶又翻。

    〕武後以法制群下,谏官、禦史得以風聞言事,自禦史大夫至監察得互相彈奏,率以險诐相傾覆。

    〔诐,彼義翻。

    〕及宋璟為相,欲複貞觀之政,戊申,制:「自今事非的須秘密者,皆令對仗奏聞,史官自依故事。

    」〔唐制:天子禦正殿,則左右皆俯陛而聽,有命則退而書之;若仗在紫宸内合,則夾香案分立殿下。

    自永徽之後,唯得對仗承旨,仗下之後,謀議皆不得預聞。

     14新廟成。

    〔更作太廟成也。

    〕戊寅,神主祔廟。

     13冬,十月,癸酉,伊阙人孫平子上言:「春秋譏魯跻僖公;〔春秋文二年:大事于太廟,跻僖公。

    傳曰:逆祀也,君子以為失禮。

    禮無不順;祀,國之大事也,而逆之,可謂禮乎!子雖齊聖,不先父食久矣。

    故禹不先鲧,湯不先契,文、武不先不窟。

    宋祖帝乙,鄭祖厲王,猶上祖也。

    上時掌翻。

    〕今遷中宗于别廟而祀睿宗,正與魯同。

    兄臣于弟,猶不可跻,〔謂魯僖公嘗臣于闵公也。

    〕況弟臣于兄,〔謂睿宗之于中宗也。

    〕可跻之于兄上乎!若以兄弟同昭,〔昭,讀曰続。

    〕則不應山兄置于别廟。

    願下群臣博議,遷中宗入廟。

    」事下禮官,〔下,遐嫁翻。

    〕太常博士陳貞節、馮宗、蘇獻議,以為:「七代之廟,不數兄弟。

    殷代或兄弟四人相繼為君,〔殷時陽甲、盤庚、小辛、小乙兄弟四人相繼為君。

    〕若數以為代,則無祖祢之祭矣。

    〔彌,乃禮翻。

    〕今睿宗之室當亞高宗,故為中宗特立别廟。

    中宗既升新廟,睿宗乃祔高宗,何嘗跻居中宗之以﹖而平子引跻僖公為證,誣罔聖朝,漸不可長。

    」時論多是平子,上亦以為然,故議久不決。

    蘇獻,颋之從祖兄也,〔長,知兩翻。

    從,才用翻。

    考異曰:唐曆曰:獻,颋之再從叔。

    今從舊志、新表。

    〕故颋右之。

    〔左傳:天子之所右者,寡君右之。

    右,音又。

    〕卒從禮官議。

    〔卒,子恤翻。

    〕平子論之不已,谪為康州都城尉。

    〔都城,漢端溪縣地,晉立都城縣,屬晉康郡,隋省并入端溪,屬信安郡,唐分端溪罝康州,都城屬焉。

    〕 15上命宋璟、蘇颋為諸皇子制名及國邑之号,〔為,于僞翻。

    〕又令别制一佳名及佳号進之。

    璟等上言:「七子均養,着于國風。

    〔詩曹國曰:鸤鸠在桑,其子七兮。

    淑人君子,其儀一兮。

    注雲:鸤鸠之養其子,朝從上下,暮從上下,暮從下上,平均如一。

    上,時掌翻。

    〕今臣等所制名号各三十餘辄混同以進,以彰陛下覆焘無偏之德。

    」〔覆,敷又翻。

    〕上甚善之。

     16十一月,丙申,契丹王李失活入朝。

    〔朝,直遙翻。

    考異曰:長曆,十一月丁酉朔,丙申,十月晦也,與實錄差一日。

    舊紀、唐曆皆雲「十一月己亥,契丹李失活來朝。

    」今從實錄。

    〕十二月,壬午,以東平王外孫楊氏為永樂公主,妻之。

    〔東平王續,紀王慎之子也。

    慎,太宗子。

    樂,音洛。

    妻,子細翻。

    〕 17秘書監馬懷素奏:「省中書散亂訛缺,請選學術之士二十人整比校補。

    」從之。

    〔比,毗至翻。

    〕于是搜訪逸書,選吏繕寫,命國子博士尹知章、桑泉尉韋述等二十人同刊正,〔桑泉縣,隋開皇十六年分猗氏縣置,屬蒲州。

    考異曰:舊傳為栎陽尉,今從韋述集賢注記。

    〕以左散騎常侍褚無量為之使,〔使,疏吏翻。

    〕于幹元殿前編校群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