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百一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娛樂之,〔畜,籲玉翻。
樂,音洛。
〕不任以職事。
群臣以成器等地逼,請循故事出刺外州。
金月,丁巳,以宋王成器兼岐州刺史,〔舊志,岐州,京師西三百一十五裡。
〕申王成義兼豳州刺史,〔考異曰:實錄、舊傳作「幽州」,今從唐曆、舊紀。
〕豳王守禮兼虢州刺史,〔虢州西至京師四百三十裡。
〕令到官但領大綱,自餘州務,皆委上佐主之。
〔上佐,長史、司馬也。
〕是後諸王為都護、都督、刺史者并準此。
25丙寅,吐蕃使其宰相尚欽藏來獻盟書。
〔尚,吐蕃之貴姓也。
〕 26上以風俗奢靡,秋七月,乙未,制:「乘輿服禦、金銀器玩,宜合有司銷毀,以供軍國之用;其珠玉、錦繡,焚于殿前;〔乘,繩證翻。
〕後妃以下,皆毋得服珠玉錦繡。
」戊戍,敕:「百官所服帶及酒器、馬銜、镫,〔镫,都鄧翻,鞍镫也。
〕三品以上,聽飾以玉,四品以金,五品以銀,自餘皆禁之;婦人服飾從其夫、子。
〔夫、子者,夫若子也。
〕其舊成錦繡,聽染為皂。
自今天兀下更毋得采珠玉,織錦繡等物,違者杖一百,工人減一等。
」〔唐法:杖一百,決臀杖二十;減一等則杖八十。
〕罷兩京織錦坊。
臣光曰:明皇之始欲為治,〔始,宜吏翻。
〕能自刻厲節儉如此,晚節猶以奢敗;甚哉奢靡之易以溺人也!詩雲:「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詩蕩之辭。
易,以鼓翻。
鮮,息淺翻。
〕可不慎哉! 27薛讷與左監門衛将軍杜賓客、定州刺史崔宣道等将兵六萬〔監,古銜翻。
将,即亮翻。
考異曰:舊傳雲「兵二萬,佥載雲「八萬人皆沒」。
今從唐紀。
〕出檀州擊契丹。
賓客以為「士迕盛夏負戈甲,赍資糧,深入寇境,難以成功。
」讷曰:「盛夏草肥,羔犢孳息,〔小羊曰羔,小牛曰犢。
孳,津之翻,生也。
〕因糧于敵,正得天時,一舉滅虜,不可失也。
」行至灤水峽中,〔薊州雄武軍東北行百二十裡至鹽城守捉,又東北渡灤河。
灤,落官翻。
〕契丹伏兵遮其前後,從山上擊之,唐兵大敗,死者什八九。
讷與數十騎突圍,得免,虜中嗤之,謂之「薛婆」。
〔俗謂婦人之老曰婆。
言薛讷老曰婆。
言薛讷老怯如老婦人也。
〕薛【章:十二行本「薛」作「崔」;乙十一行本同;張校同。
】宣道将後軍,聞讷敗,亦走。
讷歸罪于宣道及胡将李思敬等八人,〔将,即亮翻。
〕制悉斬之于幽州。
庚子,敕免讷死,削除其官爵;獨赦杜賓客之罪。
28壬寅,以北庭都護郭虔瓘為涼州刺史、河西諸軍州節度使。
〔使,疏吏翻。
〕 29果州刺史锺紹京心怨望,數上疏妄陳休咎;〔數,所角翻。
〕乙巳,貶溱州刺史。
〔溱,側诜翻。
〕 30丁未,房州刺史襄王重茂薨,辍朝三日,追谥曰殇皇帝。
〔以韋氏所立,故仍谥曰皇帝。
重,直龍翻。
朝,直遙翻。
31戊申,禁百官家毋得與僧、尼、道士往還。
壬子,禁人間鑄佛、寫經。
32宋王成器等請獻興慶坊宅為離宮;甲寅,制許之,始作興慶宮,〔興慶宮,後謂之南内,在皇城東南,距京城之東,直東内之南。
自東内達南内,有夾城複道,經通化門達南内,人主往來兩宮,外人莫知之。
〕仍各賜成器等宅,環于宮側。
〔甯王、岐王宅在安興坊,薛王宅在勝業坊,二坊相連,皆在興慶宮西。
甯王即宋王也。
環,音宦。
〕又于宮西南置樓,題其西曰「花萼相輝之樓」,南曰「勤政務本之樓」。
上或登樓,聞王奏樂則召升樓同宴,或幸其所居盡歡,賞赉優渥。
33乙卯,以岐王範兼绛州刺史,薛王業兼同州刺史。
〔考異曰:實錄雲「八月,乙卯」。
據長曆,八月丙辰朔。
實錄自此以下脫少;今取唐曆、舊本紀補之。
仍敕宋王以下每季二人入朝,〔朝,直遙翻。
〕周而複始。
34民間訛言,上采擇女子以充掖庭,〔掖,音亦。
〕上聞之,八月,乙醜,令有司具車牛于崇明門,〔唐六典:大明宮紫宸殿,内朝正殿也。
殿之南面紫宸門,紫宸門之左曰崇明門,右曰光順門。
〕自選後宮無用者載還其家;敕曰:「燕寝之内,尚令罷遣;闾閻之間,足可知悉。
」 35乙亥,吐蕃将坌達延、乞力徐帥衆十萬寇臨洮、軍蘭州,至于渭源,〔果如解琬之言。
岷州溢樂縣,古臨洮縣,義甯二年更名渭源,漢隴西之首陽縣也。
後魏分隴西置渭源郡,又改首陽為渭源縣。
唐以縣屬渭州。
将,即亮翻。
坌,蒲頓翻。
帥,讀曰率;下同。
洮,土刀翻。
〕掠取牧馬;命薛讷白衣攝左羽林将軍,為隴右防禦使,〔薛讷以灤河之敗削除官爵,故命以白衣攝宮出隴石。
使,疏吏翻;下同。
〕以右骁衛将軍常樂郭知運為副使,〔常樂,漢廣至縣地,曹簖分廣至置宜禾縣,李暠于此置涼興郡,隋置常樂鎮,武德五年改鎮為縣,屬瓜州。
骁,堅堯翻。
樂,意洛。
〕與太仆少卿王晙帥兵擊之。
辛巳,大募勇士,詣河、隴就讷教習。
初,鄯州都督楊矩以九曲之地與吐蕃,〔事見上卷睿宗景雲元年。
鄯,時戰翻,又音善。
〕其地肥饒,吐蕃就之畜牧,〔畜,籲玉翻。
〕因以入寇。
矩悔懼自殺。
36乙酉,太子賓客薛謙光獻武後所制豫鼎銘,〔武後鑄九州島鼎,自制銘。
〕其末雲:上玄降鑒,方建隆基。
」〔通典載豫州鼎銘曰:「犧、農首出,軒、昊應期,唐、虞繼踵,湯,武乘時。
天下光宅,域内雍熙。
上玄降鑒,方建隆基。
」〕以為上受命之符。
姚崇表賀,且請宣示史官,頒告中外。
臣光曰:日食不驗,太史之過也;而君臣相賀,是誣天也。
采偶然之文以為符命,小臣之谄也;而宰相因而實之,是侮其君也。
上誣于天,下侮其君,以明皇之明,姚崇之賢,猶不免于是,豈不惜哉! 37九月,戊申,上幸骊山溫湯。
38敕以歲稔傷農,令諸州修常平倉法;〔太宗時置義倉及常平倉,以備兇荒。
高宗以後,稍假以他費,至神龍中略盡,至是複置之。
〕江、嶺、淮、浙、劍南地下濕,不堪貯積,不在此例。
〔貯,丁呂翻。
〕 39突厥可汗默啜衰老,氏虐愈甚;壬子,葛邏祿等部落詣涼州降。
〔邏,郎佐翻。
降,戶江翻〕 40冬,十月,吐蕃複寇渭源。
〔複,扶又翻〕丙辰,上下诏欲親征,發兵十餘萬人,馬四萬匹。
41戊午,上還宮。
42甲子,薛讷與吐蕃戰于武街,〔水經注:武街城在漢狄道縣東白石山西北。
唐為武街驿,與大來谷皆屬臨洮渭源縣界。
劉昫曰:武街驿在渭州西界〕大破之。
時太仆少卿隴右群牧使王晙帥所部二千人與讷會擊吐蕃。
坌達延将吐蕃兵十萬屯大來谷,晙選勇士七百,衣胡服,夜襲之,〔晙,子峻翻。
帥,讀曰率。
坌,蒲頓翻。
将,即亮翻。
亢,于既翻。
〕多置鼓角于其後五裡,前軍遇敵大呼,後人鳴鼓角以應之。
虜以為大軍至,驚懼,自相殺傷,可者萬計。
讷時在武街,去大來谷二十裡,虜軍塞其中間;〔呼,火故翻。
塞,悉則翻。
〕晙複夜出襲之,虜大潰,始得與讷軍合。
追奔至洮水,複戰于長城堡,〔秦築長城,起臨洮,因以名堡。
複,扶又翻。
〕又敗之,〔敗,補邁翻。
〕前後殺獲數萬人。
豐安軍使王海賓戰死。
【章:十二行本「死」下有「乙醜,敕罷親征」六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退齋校同。
】〔使,疏吏翻。
〕 戊辰,姚崇、盧懷慎等奏:「頃者吐蕃以河為境,神龍中尚公主,遂踰河築城,置獨山、九曲兩軍,〔即楊矩所與九曲之地也。
〕去積石三百裡,又于河上造橋。
今吐蕃既叛,宜毀橋拔城。
」從之。
以王海賓之子忠嗣為朝散大夫、尚辇奉禦,〔朝,直遙翻。
散,悉亶翻。
〕養之宮中。
44突厥十姓胡祿屋等諸部詣北庭請降,〔此西突厥也。
降,戶江翻;下同。
〕命都護郭虔瓘撫存之。
45乙酉,命左骁衛郎将尉遲緕使于吐蕃,宣慰金城公主。
吐蕃遣其大臣宗俄因矛【嚴:「矛」改「子」。
】至洮水請和,用敵國禮;〔骁,堅堯翻。
将,即亮翻。
尉,纡勿翻。
使,疏吏翻。
洮,土刀翻。
〕上不許。
自是連歲犯邊。
〔考異曰:唐曆:「四年七月丁醜,吐蕃以去年之敗,遣其大臣宋俄因矛款塞請和,自恃兵強,求敵國之禮;天子忿之。
」按自此至四年,非去年也。
既雲以敗請和,又何得雲自恃兵強;既雲天子忿之,又當年八月已許其和!今從舊傳。
〕 46十一月,辛卯,葬殇皇帝。
47丙申,遣左散騎常侍解琬詣北庭宣慰突厥降者,随便宜區處。
〔處,昌呂翻。
〕 48十二月,壬戍,沙陀金山入朝。
49甲子,置隴右節度大使,須嗣鄯、奉、河、渭、蘭、臨、武、洮、岷、郭、疊、宕十二州,〔「須」當作「領」。
「嗣」字衍。
「奉」當作「秦」,「郭」當作「廓」。
臨州本漢隴西之狄地道,晉置武始邵,隋廢邵複為狄道縣,屬蘭州,天寶三載始分置臨州,新、舊志皆雲然。
據此,則已置臨州久矣。
武州,古白馬之地,漢武帝開置武都邵,西魏改曰石門縣,置武州。
宕州,後魏宕昌羌之地,後周置宕昌邵,天和元年置宕州。
鄯,時戰翻,又音善。
宕,徒浪翻。
〕以隴右防禦副使郭知運為之。
50乙醜,立皇子嗣真為鄫王,〔考異曰:實錄于此作「鄫王」,于後作「郯王」。
今從舊傳。
餘詳考新、舊二史,嗣真是年與嗣初、嗣玄同封,然嗣真實帝之第四子,非長子也。
長子乃嗣直也,次子則嗣謙也。
先天元年,封嗣直郯王,嗣謙郢王。
〕嗣初為鄂王,嗣主為鄄王。
「嗣主」當作「嗣玄」。
【章:乙十一行本正作「嗣畜」。
】辛巳,立郢王嗣謙為皇太子。
嗣真,上之長子,母曰劉華妃。
〔劉華妃,郯王嗣直之母。
若鄫王嗣真之母則錢妃也。
亦誤。
〕嗣謙,次子也,母曰趙麗妃;〔帝置惠妃、麗妃、華妃,以代三夫人。
〕麗妃以倡進,有寵于上,故立之。
〔以母寵而立其子,母寵衰則子愛弛矣。
為後廢太子張本。
倡,音昌。
51是歲,置幽州節度、經略、鎮守大使,領幽、易、平、檀、妫、燕六州。
〔妫,居為翻。
燕,因肩翻。
〕 52突騎施可汗守忠之弟遮弩恨所分部落少于其兄,遂叛入突厥,請為鄉導,以伐守忠。
〔騎,奇寄翻。
少,詩沼翻。
鄉,讀曰向。
〕默啜遺兵二萬擊守忠,虜之而還。
〔還,從宣翻,又如字。
考異曰:舊傳以為景龍三年事。
按實錄,娑葛既為十四姓可汗,自後無娑葛名,但屢雲突騎施守忠入朝,或者守忠即娑葛賜名邪﹖景雲以後,守忠猶在。
又,開元一年六月,阿史那獻奏有龍見于北庭,為鎮将妻馮言之,曰突騎施娑葛三年後破散,默啜八年後自滅。
然則娑葛于時尚在也;竟不知死于何年,故附此。
〕謂遮弩曰:「汝叛其兄,何有于我!」遂并殺之。
〔書之,以戒兄弟日尋幹戈而假手于他人以逞其志者。
三年〔(乙卯、七一五)〕 1春,正月,癸卯,以盧懷慎檢校吏部尚書兼黃門監。
懷慎清謹儉素,不營資産,雖貴為卿相,所得俸賜,随散親舊,〔俸,芳用翻。
〕妻子不免饑寒,所居不蔽風雨。
姚崇嘗有子喪,〔喪,息浪翻。
〕谒告十餘日,政事委積,懷慎不能決,惶恐,入謝于上。
上曰:「朕以天下事委姚崇,以卿坐鎮雅俗耳。
」崇既出,須臾,裁決側盡,頗有得色,顧謂紫微舍人齊澣曰:「餘為相,可比何人﹖」澣未對。
崇曰:「何如管、晏﹖」澣曰:「管、晏之法雖不能施于後,猶能沒身。
公所為法,随複更之,似不及也。
」〔複,扶又翻。
更,工衡翻。
觀姚崇之所以問,齊澣之所以對,皆揣己人,欲不失其實。
今之好議論者,當大臣得權之時,則譽庂為伊、傅、周、召;為大臣者安受之而不愧。
失權之後,則诋之為王莽、董卓、李林甫、楊國忠,為大臣者亦受之而不得以自明。
則今日之谄我者,乃他日之毀我者也。
〕崇曰:「然則竟如何﹖」澣曰:「公可謂救時之相耳。
」崇喜,投筆曰:「救時之相,豈易得乎!」 懷慎與崇同為相,自以才不及崇,每事推之,〔易,以鼓翻。
推,吐雷翻,又如字。
時人謂之「伴食宰相」。
臣光曰:昔鮑叔之于管仲,子皮庂于子産,皆位居其上,能知其賢而下之,授以國政;孔子美之。
〔管仲請囚
樂,音洛。
〕不任以職事。
群臣以成器等地逼,請循故事出刺外州。
金月,丁巳,以宋王成器兼岐州刺史,〔舊志,岐州,京師西三百一十五裡。
〕申王成義兼豳州刺史,〔考異曰:實錄、舊傳作「幽州」,今從唐曆、舊紀。
〕豳王守禮兼虢州刺史,〔虢州西至京師四百三十裡。
〕令到官但領大綱,自餘州務,皆委上佐主之。
〔上佐,長史、司馬也。
〕是後諸王為都護、都督、刺史者并準此。
25丙寅,吐蕃使其宰相尚欽藏來獻盟書。
〔尚,吐蕃之貴姓也。
〕 26上以風俗奢靡,秋七月,乙未,制:「乘輿服禦、金銀器玩,宜合有司銷毀,以供軍國之用;其珠玉、錦繡,焚于殿前;〔乘,繩證翻。
〕後妃以下,皆毋得服珠玉錦繡。
」戊戍,敕:「百官所服帶及酒器、馬銜、镫,〔镫,都鄧翻,鞍镫也。
〕三品以上,聽飾以玉,四品以金,五品以銀,自餘皆禁之;婦人服飾從其夫、子。
〔夫、子者,夫若子也。
〕其舊成錦繡,聽染為皂。
自今天兀下更毋得采珠玉,織錦繡等物,違者杖一百,工人減一等。
」〔唐法:杖一百,決臀杖二十;減一等則杖八十。
〕罷兩京織錦坊。
臣光曰:明皇之始欲為治,〔始,宜吏翻。
〕能自刻厲節儉如此,晚節猶以奢敗;甚哉奢靡之易以溺人也!詩雲:「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詩蕩之辭。
易,以鼓翻。
鮮,息淺翻。
〕可不慎哉! 27薛讷與左監門衛将軍杜賓客、定州刺史崔宣道等将兵六萬〔監,古銜翻。
将,即亮翻。
考異曰:舊傳雲「兵二萬,佥載雲「八萬人皆沒」。
今從唐紀。
〕出檀州擊契丹。
賓客以為「士迕盛夏負戈甲,赍資糧,深入寇境,難以成功。
」讷曰:「盛夏草肥,羔犢孳息,〔小羊曰羔,小牛曰犢。
孳,津之翻,生也。
〕因糧于敵,正得天時,一舉滅虜,不可失也。
」行至灤水峽中,〔薊州雄武軍東北行百二十裡至鹽城守捉,又東北渡灤河。
灤,落官翻。
〕契丹伏兵遮其前後,從山上擊之,唐兵大敗,死者什八九。
讷與數十騎突圍,得免,虜中嗤之,謂之「薛婆」。
〔俗謂婦人之老曰婆。
言薛讷老曰婆。
言薛讷老怯如老婦人也。
〕薛【章:十二行本「薛」作「崔」;乙十一行本同;張校同。
】宣道将後軍,聞讷敗,亦走。
讷歸罪于宣道及胡将李思敬等八人,〔将,即亮翻。
〕制悉斬之于幽州。
庚子,敕免讷死,削除其官爵;獨赦杜賓客之罪。
28壬寅,以北庭都護郭虔瓘為涼州刺史、河西諸軍州節度使。
〔使,疏吏翻。
〕 29果州刺史锺紹京心怨望,數上疏妄陳休咎;〔數,所角翻。
〕乙巳,貶溱州刺史。
〔溱,側诜翻。
〕 30丁未,房州刺史襄王重茂薨,辍朝三日,追谥曰殇皇帝。
〔以韋氏所立,故仍谥曰皇帝。
重,直龍翻。
朝,直遙翻。
31戊申,禁百官家毋得與僧、尼、道士往還。
壬子,禁人間鑄佛、寫經。
32宋王成器等請獻興慶坊宅為離宮;甲寅,制許之,始作興慶宮,〔興慶宮,後謂之南内,在皇城東南,距京城之東,直東内之南。
自東内達南内,有夾城複道,經通化門達南内,人主往來兩宮,外人莫知之。
〕仍各賜成器等宅,環于宮側。
〔甯王、岐王宅在安興坊,薛王宅在勝業坊,二坊相連,皆在興慶宮西。
甯王即宋王也。
環,音宦。
〕又于宮西南置樓,題其西曰「花萼相輝之樓」,南曰「勤政務本之樓」。
上或登樓,聞王奏樂則召升樓同宴,或幸其所居盡歡,賞赉優渥。
33乙卯,以岐王範兼绛州刺史,薛王業兼同州刺史。
〔考異曰:實錄雲「八月,乙卯」。
據長曆,八月丙辰朔。
實錄自此以下脫少;今取唐曆、舊本紀補之。
仍敕宋王以下每季二人入朝,〔朝,直遙翻。
〕周而複始。
34民間訛言,上采擇女子以充掖庭,〔掖,音亦。
〕上聞之,八月,乙醜,令有司具車牛于崇明門,〔唐六典:大明宮紫宸殿,内朝正殿也。
殿之南面紫宸門,紫宸門之左曰崇明門,右曰光順門。
〕自選後宮無用者載還其家;敕曰:「燕寝之内,尚令罷遣;闾閻之間,足可知悉。
」 35乙亥,吐蕃将坌達延、乞力徐帥衆十萬寇臨洮、軍蘭州,至于渭源,〔果如解琬之言。
岷州溢樂縣,古臨洮縣,義甯二年更名渭源,漢隴西之首陽縣也。
後魏分隴西置渭源郡,又改首陽為渭源縣。
唐以縣屬渭州。
将,即亮翻。
坌,蒲頓翻。
帥,讀曰率;下同。
洮,土刀翻。
〕掠取牧馬;命薛讷白衣攝左羽林将軍,為隴右防禦使,〔薛讷以灤河之敗削除官爵,故命以白衣攝宮出隴石。
使,疏吏翻;下同。
〕以右骁衛将軍常樂郭知運為副使,〔常樂,漢廣至縣地,曹簖分廣至置宜禾縣,李暠于此置涼興郡,隋置常樂鎮,武德五年改鎮為縣,屬瓜州。
骁,堅堯翻。
樂,意洛。
〕與太仆少卿王晙帥兵擊之。
辛巳,大募勇士,詣河、隴就讷教習。
初,鄯州都督楊矩以九曲之地與吐蕃,〔事見上卷睿宗景雲元年。
鄯,時戰翻,又音善。
〕其地肥饒,吐蕃就之畜牧,〔畜,籲玉翻。
〕因以入寇。
矩悔懼自殺。
36乙酉,太子賓客薛謙光獻武後所制豫鼎銘,〔武後鑄九州島鼎,自制銘。
〕其末雲:上玄降鑒,方建隆基。
」〔通典載豫州鼎銘曰:「犧、農首出,軒、昊應期,唐、虞繼踵,湯,武乘時。
天下光宅,域内雍熙。
上玄降鑒,方建隆基。
」〕以為上受命之符。
姚崇表賀,且請宣示史官,頒告中外。
臣光曰:日食不驗,太史之過也;而君臣相賀,是誣天也。
采偶然之文以為符命,小臣之谄也;而宰相因而實之,是侮其君也。
上誣于天,下侮其君,以明皇之明,姚崇之賢,猶不免于是,豈不惜哉! 37九月,戊申,上幸骊山溫湯。
38敕以歲稔傷農,令諸州修常平倉法;〔太宗時置義倉及常平倉,以備兇荒。
高宗以後,稍假以他費,至神龍中略盡,至是複置之。
〕江、嶺、淮、浙、劍南地下濕,不堪貯積,不在此例。
〔貯,丁呂翻。
〕 39突厥可汗默啜衰老,氏虐愈甚;壬子,葛邏祿等部落詣涼州降。
〔邏,郎佐翻。
降,戶江翻〕 40冬,十月,吐蕃複寇渭源。
〔複,扶又翻〕丙辰,上下诏欲親征,發兵十餘萬人,馬四萬匹。
41戊午,上還宮。
42甲子,薛讷與吐蕃戰于武街,〔水經注:武街城在漢狄道縣東白石山西北。
唐為武街驿,與大來谷皆屬臨洮渭源縣界。
劉昫曰:武街驿在渭州西界〕大破之。
時太仆少卿隴右群牧使王晙帥所部二千人與讷會擊吐蕃。
坌達延将吐蕃兵十萬屯大來谷,晙選勇士七百,衣胡服,夜襲之,〔晙,子峻翻。
帥,讀曰率。
坌,蒲頓翻。
将,即亮翻。
亢,于既翻。
〕多置鼓角于其後五裡,前軍遇敵大呼,後人鳴鼓角以應之。
虜以為大軍至,驚懼,自相殺傷,可者萬計。
讷時在武街,去大來谷二十裡,虜軍塞其中間;〔呼,火故翻。
塞,悉則翻。
〕晙複夜出襲之,虜大潰,始得與讷軍合。
追奔至洮水,複戰于長城堡,〔秦築長城,起臨洮,因以名堡。
複,扶又翻。
〕又敗之,〔敗,補邁翻。
〕前後殺獲數萬人。
豐安軍使王海賓戰死。
【章:十二行本「死」下有「乙醜,敕罷親征」六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退齋校同。
】〔使,疏吏翻。
〕 戊辰,姚崇、盧懷慎等奏:「頃者吐蕃以河為境,神龍中尚公主,遂踰河築城,置獨山、九曲兩軍,〔即楊矩所與九曲之地也。
〕去積石三百裡,又于河上造橋。
今吐蕃既叛,宜毀橋拔城。
」從之。
以王海賓之子忠嗣為朝散大夫、尚辇奉禦,〔朝,直遙翻。
散,悉亶翻。
〕養之宮中。
44突厥十姓胡祿屋等諸部詣北庭請降,〔此西突厥也。
降,戶江翻;下同。
〕命都護郭虔瓘撫存之。
45乙酉,命左骁衛郎将尉遲緕使于吐蕃,宣慰金城公主。
吐蕃遣其大臣宗俄因矛【嚴:「矛」改「子」。
】至洮水請和,用敵國禮;〔骁,堅堯翻。
将,即亮翻。
尉,纡勿翻。
使,疏吏翻。
洮,土刀翻。
〕上不許。
自是連歲犯邊。
〔考異曰:唐曆:「四年七月丁醜,吐蕃以去年之敗,遣其大臣宋俄因矛款塞請和,自恃兵強,求敵國之禮;天子忿之。
」按自此至四年,非去年也。
既雲以敗請和,又何得雲自恃兵強;既雲天子忿之,又當年八月已許其和!今從舊傳。
〕 46十一月,辛卯,葬殇皇帝。
47丙申,遣左散騎常侍解琬詣北庭宣慰突厥降者,随便宜區處。
〔處,昌呂翻。
〕 48十二月,壬戍,沙陀金山入朝。
49甲子,置隴右節度大使,須嗣鄯、奉、河、渭、蘭、臨、武、洮、岷、郭、疊、宕十二州,〔「須」當作「領」。
「嗣」字衍。
「奉」當作「秦」,「郭」當作「廓」。
臨州本漢隴西之狄地道,晉置武始邵,隋廢邵複為狄道縣,屬蘭州,天寶三載始分置臨州,新、舊志皆雲然。
據此,則已置臨州久矣。
武州,古白馬之地,漢武帝開置武都邵,西魏改曰石門縣,置武州。
宕州,後魏宕昌羌之地,後周置宕昌邵,天和元年置宕州。
鄯,時戰翻,又音善。
宕,徒浪翻。
〕以隴右防禦副使郭知運為之。
50乙醜,立皇子嗣真為鄫王,〔考異曰:實錄于此作「鄫王」,于後作「郯王」。
今從舊傳。
餘詳考新、舊二史,嗣真是年與嗣初、嗣玄同封,然嗣真實帝之第四子,非長子也。
長子乃嗣直也,次子則嗣謙也。
先天元年,封嗣直郯王,嗣謙郢王。
〕嗣初為鄂王,嗣主為鄄王。
「嗣主」當作「嗣玄」。
【章:乙十一行本正作「嗣畜」。
】辛巳,立郢王嗣謙為皇太子。
嗣真,上之長子,母曰劉華妃。
〔劉華妃,郯王嗣直之母。
若鄫王嗣真之母則錢妃也。
亦誤。
〕嗣謙,次子也,母曰趙麗妃;〔帝置惠妃、麗妃、華妃,以代三夫人。
〕麗妃以倡進,有寵于上,故立之。
〔以母寵而立其子,母寵衰則子愛弛矣。
為後廢太子張本。
倡,音昌。
51是歲,置幽州節度、經略、鎮守大使,領幽、易、平、檀、妫、燕六州。
〔妫,居為翻。
燕,因肩翻。
〕 52突騎施可汗守忠之弟遮弩恨所分部落少于其兄,遂叛入突厥,請為鄉導,以伐守忠。
〔騎,奇寄翻。
少,詩沼翻。
鄉,讀曰向。
〕默啜遺兵二萬擊守忠,虜之而還。
〔還,從宣翻,又如字。
考異曰:舊傳以為景龍三年事。
按實錄,娑葛既為十四姓可汗,自後無娑葛名,但屢雲突騎施守忠入朝,或者守忠即娑葛賜名邪﹖景雲以後,守忠猶在。
又,開元一年六月,阿史那獻奏有龍見于北庭,為鎮将妻馮言之,曰突騎施娑葛三年後破散,默啜八年後自滅。
然則娑葛于時尚在也;竟不知死于何年,故附此。
〕謂遮弩曰:「汝叛其兄,何有于我!」遂并殺之。
〔書之,以戒兄弟日尋幹戈而假手于他人以逞其志者。
三年〔(乙卯、七一五)〕 1春,正月,癸卯,以盧懷慎檢校吏部尚書兼黃門監。
懷慎清謹儉素,不營資産,雖貴為卿相,所得俸賜,随散親舊,〔俸,芳用翻。
〕妻子不免饑寒,所居不蔽風雨。
姚崇嘗有子喪,〔喪,息浪翻。
〕谒告十餘日,政事委積,懷慎不能決,惶恐,入謝于上。
上曰:「朕以天下事委姚崇,以卿坐鎮雅俗耳。
」崇既出,須臾,裁決側盡,頗有得色,顧謂紫微舍人齊澣曰:「餘為相,可比何人﹖」澣未對。
崇曰:「何如管、晏﹖」澣曰:「管、晏之法雖不能施于後,猶能沒身。
公所為法,随複更之,似不及也。
」〔複,扶又翻。
更,工衡翻。
觀姚崇之所以問,齊澣之所以對,皆揣己人,欲不失其實。
今之好議論者,當大臣得權之時,則譽庂為伊、傅、周、召;為大臣者安受之而不愧。
失權之後,則诋之為王莽、董卓、李林甫、楊國忠,為大臣者亦受之而不得以自明。
則今日之谄我者,乃他日之毀我者也。
〕崇曰:「然則竟如何﹖」澣曰:「公可謂救時之相耳。
」崇喜,投筆曰:「救時之相,豈易得乎!」 懷慎與崇同為相,自以才不及崇,每事推之,〔易,以鼓翻。
推,吐雷翻,又如字。
時人謂之「伴食宰相」。
臣光曰:昔鮑叔之于管仲,子皮庂于子産,皆位居其上,能知其賢而下之,授以國政;孔子美之。
〔管仲請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