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百一十
關燈
小
中
大
,直之翻。
為,于僞翻。
〕然未嘗自言,當時無知者。
百宮素為公主所善及惡之者,〔惡,烏路翻。
〕或黜或陟,終歲不盡。
丁卯,上禦承天門樓,赦天下。
己巳,賞功臣郭元振等官爵、第舍、金帛有差。
以高力士為右監門将軍,知内侍省事。
〔監,古銜翻。
〕 初,太宗定制,内侍省不置三品官,〔内侍省,内侍四人,以久次一人知省事,從四品上。
〕黃衣廪食,守門傅命而已。
天後雖女主,宦官亦不用事。
中宗時,嬖幸猥多,宦官七品以上至千餘,人,然衣绯者尚寡。
〔嬖,卑義翻,又博計翻。
衣,于既翻;下同。
〕上在蕃郵,力士傾心奉之,〔力士,馮盎曾孫也。
聖曆初,嶺南讨擊使李千裡上二閹兒,曰金剛,曰力士,中人高延福養為子,故冒高姓。
既壯,為宮闱丞。
帝在潘,力士傾心附結。
〕及為太子,奏為内給事,至是以誅蕭、岑功賞之。
是後宦官稍增至三千餘人,除三品将軍者浸多,衣绯、紫至千餘人,宦官之盛自此鈶。
〔衣,去聲。
〕 12壬申,遣益州長史畢構等六人宣撫十道。
13乙亥,以左丞張說為中書令。
14庚辰,中書侍郎、同平章事陸象先罷為益州長史、劍南按察使。
〔使,疏吏翻。
〕八月,癸巳,以封州流人劉幽求為大射、平章軍國大事。
15丙辰,突厥可汗默啜遣其子楊我支來求婚;丁巳,許以罷王女南和縣主妻之。
〔妻,七細翻。
〕 16中宗之崩也,同中書門下三品李峤密表韋後,請出相王諸于外。
〔相,息亮翻。
〕上即位,于禁中得其表,以示侍臣。
峤時以特進緻仕,或請誅之,張說曰:「峤雖不識逆順,然為當時之謀則忠矣。
」上然之。
九月,壬戌,以峤子率更令暢為虔州刺史,〔唐六典曰:漢率更令、丞主庶子、舍人更直,職似光祿勳;晉率更令掌宮殿門戶之禁、郎将屯衛之士;北齊率更令掌周衛禁防、漏刻锺鼓。
更,工衡翻。
〕令峤随暢之官。
18丙戌,複置右禦史台,督察諸州;〔去年春廢右禦史台。
複,扶又翻。
〕罷諸道按察使。
〔使,疏史翻。
〕 19冬,十月,辛卯,引見京畿縣令,〔唐京城兩赤縣為京縣,畿内諸縣為畿縣。
京縣令正五品上,畿縣令正六品下。
見,賢遍翻。
〕戒以歲饑惠養黎元之意。
20已亥,上幸所豐;癸卯,講武于骊山之下,征兵二十萬,旌旗連亘五十餘裡。
〔亘,古鄧翻。
〕以軍容不整,坐兵部尚書郭元振于纛下,将斬之。
劉幽求、張說跪于馬前谏曰:「元振有大功于社稷,不可殺。
」乃流新州。
〔舊志:新州去京師五千五十二裡。
〕斬給事中、知禮儀事唐絕,以其制軍禮不肅故也。
上始欲立威,亦無殺紹之意,金吾衛将軍李邈遽宣敕斬之。
上尋罷邈官,廢棄終身。
時二大臣得罪,諸軍多震懾失次。
〔懾,之涉翻。
〕惟左軍節度薛讷、〔時講武分左右軍,以讷為左軍節度。
〕朔方道大總管解琬二軍不動,上遣輕騎召之,皆不得入其陳。
〔解,戶買翻。
騎,奇寄翻。
陳,讀曰陣。
〕上深歎美,忍勉之。
甲辰,獵于渭川。
〔此即新豐界之渭川。
〕上欲以同州姚元之為相,張說疾之,使禦史大夫趙彥昭彈之,〔彈,徒丹翻。
〕上不納。
又使殿中監芏皎言于蔔曰:「陛下常欲擇河東總管而難其人,臣今得之矣。
」上問為誰,皎曰:「姚元之文武全才,真其人也。
」上曰:「此張說之意也,汝何得面欺,罪當死!」皎叩頭首服,〔首,式又翻。
〕上即遣中使召元之詣行在。
〔使,疏吏翻。
〕既至,上方獵,引見,〔見,賢遍翻。
〕即拜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
〔考異曰:世傳升平源,以為吳兢所撰,雲:「姚元崇初拒太平得罪,上頗德之。
既誅太平,方任元崇以相,進拜同州刺史。
張說素不謟,命趙彥昭驟彈之;不許。
居無何,上将獵于渭濱,密召兀崇會于行所。
初,元崇聞上講武于骊山,謂所親曰:『準式,車駕行幸,三百裡内刺史合朝觐。
元崇必為權臣所擠,若何﹖』參軍李景初進曰:『芋有兒母者,其父即教坊長入内,相公傥緻厚賂,使其冒法進狀司達。
』公然之,辄效。
燕公說使姜皎入曰:『階下久蔔河東總管,重難其人,臣有所得,何以見賞﹖』上曰:『誰邪﹖如惬,有萬金之賜。
』乃曰:『馮翊太守姚崇,文武全材,即其人也。
』上曰:『此張說意也。
卿罔上,當話。
』皎首殷萬死。
即诏中官追赴行在。
上方獵于渭濱,公至,拜馬首。
上曰:『卿頗知獵乎﹖』元崇曰:『臣少孤,居廣成澤,目不知書,唯以射獵為事。
四十年方遇張憬藏,謂臣當以文學位将相,無為自棄,爾來折節讀書。
今雖官位過忝,至于馳射,老而猶能。
』于是呼鷹放犬,遲速稱旨;上大悅。
上曰『朕久不見卿,思有顧問,卿可于宰相行中行。
』公行猶後,上縱辔久之,顧曰:『卿行何後﹖』公曰:『臣官疏賤,不合參宰相行。
』上曰:『可兵部尚書、同平章。
』公不謝。
上顧訝焉。
至頓,上命宰臣坐,公跪奏:『臣适奉作弼之诏而不謝者,欲以十事上獻;有不可行,臣不敢奉诏。
』上曰:『悉數之,朕當量力而行,然定可否。
』公曰:『自垂拱已來,朝廷以刑法理天下;臣請聖政先仁義,可乎﹖』上曰:『朕深心有望于公也。
』又曰:『聖朝自喪師青海,未有牽複之悔;臣請三數十年不求邊功,可乎﹖』上曰:『可。
』又曰:『自太後臨朝以來,喉舌之任,或出于閹人之口;臣請中官不預公事,可乎﹖』上曰:『懷之久矣。
』又曰:『自武氏諸親猥侵清切權要之地,繼以韋庶人、安樂、太平用事,班序荒雜;臣請國親不任台省官,凡有斜封、待阙、員外等管,悉請停罷,可乎﹖』上曰:『朕素志也。
』又曰:『比來近密佞幸之徒,冒犯憲網者,怕皆以寵免;臣請行法,可乎﹖上曰:『朕切齒久矣。
』又曰:『比因豪家戚裡,貢獻求娓,延及公卿、方鎮亦為之;臣請除租、庸、賦稅之外,悉杜塞之,可乎﹖』上曰:『願行之。
』又曰:『太後造福先寺,中宗造聖善寺,上皇造金仙、玉真觀,皆費巨百萬,耗蠹生靈;凡寺觀宮殿,臣請上絕建造,可乎﹖上曰:『事誠當然,有何不可!』又曰:『自燕欽融、韋月将獻直得罪,由是谏臣沮色;臣請凡在臣子,皆得觸龍鱗,犯忌諱,可乎﹖』上曰:『朕非唯能容之,亦能行之。
』又曰:『呂氏産、祿幾危西京,馬窦、閻、梁亦亂東漢,萬古寒心,國朝為甚;臣請陛下書之史冊,永為殷鑒,作萬代法,可乎﹖』上乃潸然良久曰:『此事真可為刻冗刻骨者也。
』公再拜曰:『此誠陛下緻仁政之初,是臣千載一遇之日,臣敢當弼詣之地,天下幸甚!天下幸甚!』又再拜蹈舞稱萬歲者三。
從官千萬皆出涕。
上曰:『坐公坐于燕公之下。
』燕公讓不敢坐。
上問,對曰:『元崇是先朝舊臣,合首坐。
』公曰:『張說是紫微官使,今臣是客宰相,不合首坐。
』上曰:『可紫微宮使居首座。
』」果如所言,則元崇進不以正。
又,當時天下之事,此此十條,須因事啟沃,豈一旦可邀!似好事者為之,依托兢台,難以盡信,今不取。
〕 元之吏事明敏,三為宰相,皆兼兵部尚書,〔姚崇始相武後,後相睿宗,今複為相。
〕緣邊屯戍斥候,士馬儲械,無不默記。
上初即位,勵精為治,〔治,直之翻。
〕每事訪于元之,元之應答如響,同僚唯諾而已,〔唯,于癸翻。
〕故上專委任之。
元之請抑權幸,愛爵賞,讷谏诤,卻貢獻,不與群臣亵狎;上皆納之。
〔此即前所獻十事之二三也。
〕 乙巳,車駕還京師。
21姚元之嘗奏進郎吏,〔考異曰:此出李德裕次柳氏舊聞,不知郎吏為何官。
若郎中、員外郎則是清要官,不得雲秩卑;恐是郎将,又不敢必,故仍用舊文。
〕上仰視殿屋,元之再三言之,終不應;元之懼,趨出。
罷朝,高力士谏曰:「陛下新總萬機,宰臣奏事,當面加可否,柰何一不省察!」〔朝,直遙翻。
省,悉景翻。
〕上曰:「朕任元之以庶政,大事當奏聞共議之;郎吏卑秩,乃一一以煩朕邪!」會力士宣事至省中,〔唐世,凡機事皆使内臣宣旨于宰相。
〕為元之道上語,〔為,于僞翻。
〕元之乃喜。
聞者皆服上識君人之體。
左拾遣曲江張九齡,〔曲江縣,漢屬桂陽郡,江左置始郡,唐武德四年置番州,尋改東衡州,貞觀元年改韶州。
〕以元之有重望,為上所任,奏記勸其遠谄躁,進純厚,〔遠,于願翻。
躁,則到翻。
〕其略曰:「任人當才,為政大體,與之共理,無出此途。
而向之用才,非無知人之鑒,其所以失溺,在緣情之舉。
」〔溺,奴狄翻。
〕又曰:「自君侯職相國之重,持用人之權,而淺中弱槙之徒,已延頸企踵而至,谄親戚以求譽,媚賓客以取容,其間豈不有才,所失在于無恥。
」元之嘉納其言。
新興王晉之誅也,僚吏皆吏皆奔散,惟司功李撝步從,〔從,才用翻。
唐制,諸州功曹司功參軍事掌考課、假使、祭祀、禮樂、學校、表疏、書啟、祿食、祥異、醫藥、上筮、陳設、喪葬。
〕不失在官之禮,仍哭其屍。
姚元之聞之,曰:「栾布之俦也。
」〔栾布哭彭越。
〕及為相,擢為尚書郎。
22己酉,以刑部尚書趙彥昭為朔方道大總管。
23十一月,乙醜,劉幽求兼侍中。
24辛巳,群臣上表請加尊号為開神武皇帝;從之。
戊子,受冊。
〔上,時掌翻。
〕 25中書侍郎王琚為上所親厚,群臣莫及。
每進見,侍笑語,逮夜方出;或時休沐,往往遣中使召之。
或言于上曰:「王琚權谲縱橫之才,〔見賢遍翻。
使,疏吏翻。
谲,古穴翻。
縱,子容翻。
〕可與之定禍亂,難與之守承平。
上由是浸疏之。
是月,命琚兼禦兼禦史大夫,按行北邊諸軍。
〔行,下孟翻。
考異曰:朝野佥載曰:「琚以谄谀自進,未周年為中書侍郎。
其母氏聞之,自洛赴京弁之曰:『汝徒以谄媚險诐取容,色交自達,朝廷側目,海内切齒,吾嘗恐汝家墳隴無人守之,』琚慚懼,表請侍母。
上初大怒,後許之。
」按舊傳,琚未嘗去官侍母。
今不取。
舊傳又雲:「使琚按行天兵以北諸軍」。
按五年始置天兵軍于并州。
蓋琚傳追言之耳。
26十二月,庚寅,赦天下,改元。
〔改元開元。
〕尚書左、右仆射為左、右丞相;中書省為紫微省;門下省為黃門省,侍中為監;雍州為京兆府,洛州為河南府,長史為尹,司馬為少尹。
〔隋以京守為牧。
武德初,因隋置牧,以親王為之,或不出合,以長史知府事。
至是改為府,升長史為尹,從三品,專總府事。
魏、晉以下,州府皆有治中,隋文帝改為司馬,炀帝改為贊理,又為丞,武德改為治中,永徽避高宗名,改為司馬,至是改為少尹,從四品下。
雍,于用翻。
〕 27甲午,吐蕃遣其大臣來求和。
28壬寅,以姚元之兼紫微令。
元之避開元尊号,複名崇。
〔姚元之本名元崇,武後長安四年命以字行;今複舊名,而省元字。
複,扶又翻。
〕 29敕:「都督、刺史、都護将之官,皆引面辭畢,側門取進止。
」〔東内有左右側門,左右側門之外,即金吾左右仗。
〕 30姚崇既為相,紫微令張說懼,乃潛詣岐王申款。
〔款,誠也。
他日,崇對于便殿,行微蹇。
上問:「有足疾乎﹖對曰:「臣有腹心之疾,非足疾也。
」上問其故。
對曰:「岐王陛下愛弟,張說為輔臣,而密乘車入王家,恐為所誤,故憂之。
」癸醜,說左遷相州刺史。
〔考異曰:松窗雜錄:「姚崇為相,忽一日對于便殿,舉右足不甚輕利。
上曰:『卿有足疾邪﹖』崇奏曰:『臣有腹心之疾,非足疾也。
』因前奏張說罪狀數百言。
上怒曰:『卿歸中書,宜宣與禦史中丞共按其事。
』而說未之知。
會朱衣吏報午後三刻,說乘馬先歸崇急呼禦史中丞李林甫以前诏付之。
林甫語崇曰:『說多智謀,是必困之,宜以刻地。
』崇曰:『丞相得罪,未宜太逼。
』林甫又曰:『公必不忍,即說當無害。
』林甫止将诏付于小禦史,中路以馬墜告。
說未遭崇奏前旬月,家有教授書生,通于說集兒無緩急用人,胡靳靳于一婢女邪﹖』說奇其言而釋之,兼以侍兒與歸。
書生跳迹去,旬餘無所聞知。
忽一日直訪于說,憂色滿面而言曰:『芋感公之恩,當有謝者久矣。
今聞公為姚相所構,外獄将具,公不之知,危将至矣。
某願得公平生所寶者,用計于九公主,必能立釋之。
』說因自曆指狀所寶者,書生皆曰:『未足解公之難。
』又凝思久之,忽曰:『近有以雞林郡夜明簾為寄信者。
』書生曰:『吾事濟矣。
』因請說手筆數行,懇以情言,急趨出。
逮夜,始及九公主郵第,書生具以說言之,兼用夜明簾為贽,且謂主曰:『上獨不念在東宮時思必始終恩加于張丞相乎﹖而今反用快不利張丞相者之心邪!』明早,公主上谒,具為奏之。
上感動,因尼命高力士禦史台宣前所按獄事,并宜罷之。
書生迄亦不再見于張丞相也。
」此說亦似出于好事者。
又元崇開元四年罷相,林甫十四年始為禦史中丞。
今從新傳。
〕右仆射、同中書門下三品劉幽求亦罷為太子省保。
甲寅,以黃門侍郎盧懷慎同紫微黃門平章事。
為,于僞翻。
〕然未嘗自言,當時無知者。
百宮素為公主所善及惡之者,〔惡,烏路翻。
〕或黜或陟,終歲不盡。
丁卯,上禦承天門樓,赦天下。
己巳,賞功臣郭元振等官爵、第舍、金帛有差。
以高力士為右監門将軍,知内侍省事。
〔監,古銜翻。
〕 初,太宗定制,内侍省不置三品官,〔内侍省,内侍四人,以久次一人知省事,從四品上。
〕黃衣廪食,守門傅命而已。
天後雖女主,宦官亦不用事。
中宗時,嬖幸猥多,宦官七品以上至千餘,人,然衣绯者尚寡。
〔嬖,卑義翻,又博計翻。
衣,于既翻;下同。
〕上在蕃郵,力士傾心奉之,〔力士,馮盎曾孫也。
聖曆初,嶺南讨擊使李千裡上二閹兒,曰金剛,曰力士,中人高延福養為子,故冒高姓。
既壯,為宮闱丞。
帝在潘,力士傾心附結。
〕及為太子,奏為内給事,至是以誅蕭、岑功賞之。
是後宦官稍增至三千餘人,除三品将軍者浸多,衣绯、紫至千餘人,宦官之盛自此鈶。
〔衣,去聲。
〕 12壬申,遣益州長史畢構等六人宣撫十道。
13乙亥,以左丞張說為中書令。
14庚辰,中書侍郎、同平章事陸象先罷為益州長史、劍南按察使。
〔使,疏吏翻。
〕八月,癸巳,以封州流人劉幽求為大射、平章軍國大事。
15丙辰,突厥可汗默啜遣其子楊我支來求婚;丁巳,許以罷王女南和縣主妻之。
〔妻,七細翻。
〕 16中宗之崩也,同中書門下三品李峤密表韋後,請出相王諸于外。
〔相,息亮翻。
〕上即位,于禁中得其表,以示侍臣。
峤時以特進緻仕,或請誅之,張說曰:「峤雖不識逆順,然為當時之謀則忠矣。
」上然之。
九月,壬戌,以峤子率更令暢為虔州刺史,〔唐六典曰:漢率更令、丞主庶子、舍人更直,職似光祿勳;晉率更令掌宮殿門戶之禁、郎将屯衛之士;北齊率更令掌周衛禁防、漏刻锺鼓。
更,工衡翻。
〕令峤随暢之官。
18丙戌,複置右禦史台,督察諸州;〔去年春廢右禦史台。
複,扶又翻。
〕罷諸道按察使。
〔使,疏史翻。
〕 19冬,十月,辛卯,引見京畿縣令,〔唐京城兩赤縣為京縣,畿内諸縣為畿縣。
京縣令正五品上,畿縣令正六品下。
見,賢遍翻。
〕戒以歲饑惠養黎元之意。
20已亥,上幸所豐;癸卯,講武于骊山之下,征兵二十萬,旌旗連亘五十餘裡。
〔亘,古鄧翻。
〕以軍容不整,坐兵部尚書郭元振于纛下,将斬之。
劉幽求、張說跪于馬前谏曰:「元振有大功于社稷,不可殺。
」乃流新州。
〔舊志:新州去京師五千五十二裡。
〕斬給事中、知禮儀事唐絕,以其制軍禮不肅故也。
上始欲立威,亦無殺紹之意,金吾衛将軍李邈遽宣敕斬之。
上尋罷邈官,廢棄終身。
時二大臣得罪,諸軍多震懾失次。
〔懾,之涉翻。
〕惟左軍節度薛讷、〔時講武分左右軍,以讷為左軍節度。
〕朔方道大總管解琬二軍不動,上遣輕騎召之,皆不得入其陳。
〔解,戶買翻。
騎,奇寄翻。
陳,讀曰陣。
〕上深歎美,忍勉之。
甲辰,獵于渭川。
〔此即新豐界之渭川。
〕上欲以同州姚元之為相,張說疾之,使禦史大夫趙彥昭彈之,〔彈,徒丹翻。
〕上不納。
又使殿中監芏皎言于蔔曰:「陛下常欲擇河東總管而難其人,臣今得之矣。
」上問為誰,皎曰:「姚元之文武全才,真其人也。
」上曰:「此張說之意也,汝何得面欺,罪當死!」皎叩頭首服,〔首,式又翻。
〕上即遣中使召元之詣行在。
〔使,疏吏翻。
〕既至,上方獵,引見,〔見,賢遍翻。
〕即拜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
〔考異曰:世傳升平源,以為吳兢所撰,雲:「姚元崇初拒太平得罪,上頗德之。
既誅太平,方任元崇以相,進拜同州刺史。
張說素不謟,命趙彥昭驟彈之;不許。
居無何,上将獵于渭濱,密召兀崇會于行所。
初,元崇聞上講武于骊山,謂所親曰:『準式,車駕行幸,三百裡内刺史合朝觐。
元崇必為權臣所擠,若何﹖』參軍李景初進曰:『芋有兒母者,其父即教坊長入内,相公傥緻厚賂,使其冒法進狀司達。
』公然之,辄效。
燕公說使姜皎入曰:『階下久蔔河東總管,重難其人,臣有所得,何以見賞﹖』上曰:『誰邪﹖如惬,有萬金之賜。
』乃曰:『馮翊太守姚崇,文武全材,即其人也。
』上曰:『此張說意也。
卿罔上,當話。
』皎首殷萬死。
即诏中官追赴行在。
上方獵于渭濱,公至,拜馬首。
上曰:『卿頗知獵乎﹖』元崇曰:『臣少孤,居廣成澤,目不知書,唯以射獵為事。
四十年方遇張憬藏,謂臣當以文學位将相,無為自棄,爾來折節讀書。
今雖官位過忝,至于馳射,老而猶能。
』于是呼鷹放犬,遲速稱旨;上大悅。
上曰『朕久不見卿,思有顧問,卿可于宰相行中行。
』公行猶後,上縱辔久之,顧曰:『卿行何後﹖』公曰:『臣官疏賤,不合參宰相行。
』上曰:『可兵部尚書、同平章。
』公不謝。
上顧訝焉。
至頓,上命宰臣坐,公跪奏:『臣适奉作弼之诏而不謝者,欲以十事上獻;有不可行,臣不敢奉诏。
』上曰:『悉數之,朕當量力而行,然定可否。
』公曰:『自垂拱已來,朝廷以刑法理天下;臣請聖政先仁義,可乎﹖』上曰:『朕深心有望于公也。
』又曰:『聖朝自喪師青海,未有牽複之悔;臣請三數十年不求邊功,可乎﹖』上曰:『可。
』又曰:『自太後臨朝以來,喉舌之任,或出于閹人之口;臣請中官不預公事,可乎﹖』上曰:『懷之久矣。
』又曰:『自武氏諸親猥侵清切權要之地,繼以韋庶人、安樂、太平用事,班序荒雜;臣請國親不任台省官,凡有斜封、待阙、員外等管,悉請停罷,可乎﹖』上曰:『朕素志也。
』又曰:『比來近密佞幸之徒,冒犯憲網者,怕皆以寵免;臣請行法,可乎﹖上曰:『朕切齒久矣。
』又曰:『比因豪家戚裡,貢獻求娓,延及公卿、方鎮亦為之;臣請除租、庸、賦稅之外,悉杜塞之,可乎﹖』上曰:『願行之。
』又曰:『太後造福先寺,中宗造聖善寺,上皇造金仙、玉真觀,皆費巨百萬,耗蠹生靈;凡寺觀宮殿,臣請上絕建造,可乎﹖上曰:『事誠當然,有何不可!』又曰:『自燕欽融、韋月将獻直得罪,由是谏臣沮色;臣請凡在臣子,皆得觸龍鱗,犯忌諱,可乎﹖』上曰:『朕非唯能容之,亦能行之。
』又曰:『呂氏産、祿幾危西京,馬窦、閻、梁亦亂東漢,萬古寒心,國朝為甚;臣請陛下書之史冊,永為殷鑒,作萬代法,可乎﹖』上乃潸然良久曰:『此事真可為刻冗刻骨者也。
』公再拜曰:『此誠陛下緻仁政之初,是臣千載一遇之日,臣敢當弼詣之地,天下幸甚!天下幸甚!』又再拜蹈舞稱萬歲者三。
從官千萬皆出涕。
上曰:『坐公坐于燕公之下。
』燕公讓不敢坐。
上問,對曰:『元崇是先朝舊臣,合首坐。
』公曰:『張說是紫微官使,今臣是客宰相,不合首坐。
』上曰:『可紫微宮使居首座。
』」果如所言,則元崇進不以正。
又,當時天下之事,此此十條,須因事啟沃,豈一旦可邀!似好事者為之,依托兢台,難以盡信,今不取。
〕 元之吏事明敏,三為宰相,皆兼兵部尚書,〔姚崇始相武後,後相睿宗,今複為相。
〕緣邊屯戍斥候,士馬儲械,無不默記。
上初即位,勵精為治,〔治,直之翻。
〕每事訪于元之,元之應答如響,同僚唯諾而已,〔唯,于癸翻。
〕故上專委任之。
元之請抑權幸,愛爵賞,讷谏诤,卻貢獻,不與群臣亵狎;上皆納之。
〔此即前所獻十事之二三也。
〕 乙巳,車駕還京師。
21姚元之嘗奏進郎吏,〔考異曰:此出李德裕次柳氏舊聞,不知郎吏為何官。
若郎中、員外郎則是清要官,不得雲秩卑;恐是郎将,又不敢必,故仍用舊文。
〕上仰視殿屋,元之再三言之,終不應;元之懼,趨出。
罷朝,高力士谏曰:「陛下新總萬機,宰臣奏事,當面加可否,柰何一不省察!」〔朝,直遙翻。
省,悉景翻。
〕上曰:「朕任元之以庶政,大事當奏聞共議之;郎吏卑秩,乃一一以煩朕邪!」會力士宣事至省中,〔唐世,凡機事皆使内臣宣旨于宰相。
〕為元之道上語,〔為,于僞翻。
〕元之乃喜。
聞者皆服上識君人之體。
左拾遣曲江張九齡,〔曲江縣,漢屬桂陽郡,江左置始郡,唐武德四年置番州,尋改東衡州,貞觀元年改韶州。
〕以元之有重望,為上所任,奏記勸其遠谄躁,進純厚,〔遠,于願翻。
躁,則到翻。
〕其略曰:「任人當才,為政大體,與之共理,無出此途。
而向之用才,非無知人之鑒,其所以失溺,在緣情之舉。
」〔溺,奴狄翻。
〕又曰:「自君侯職相國之重,持用人之權,而淺中弱槙之徒,已延頸企踵而至,谄親戚以求譽,媚賓客以取容,其間豈不有才,所失在于無恥。
」元之嘉納其言。
新興王晉之誅也,僚吏皆吏皆奔散,惟司功李撝步從,〔從,才用翻。
唐制,諸州功曹司功參軍事掌考課、假使、祭祀、禮樂、學校、表疏、書啟、祿食、祥異、醫藥、上筮、陳設、喪葬。
〕不失在官之禮,仍哭其屍。
姚元之聞之,曰:「栾布之俦也。
」〔栾布哭彭越。
〕及為相,擢為尚書郎。
22己酉,以刑部尚書趙彥昭為朔方道大總管。
23十一月,乙醜,劉幽求兼侍中。
24辛巳,群臣上表請加尊号為開神武皇帝;從之。
戊子,受冊。
〔上,時掌翻。
〕 25中書侍郎王琚為上所親厚,群臣莫及。
每進見,侍笑語,逮夜方出;或時休沐,往往遣中使召之。
或言于上曰:「王琚權谲縱橫之才,〔見賢遍翻。
使,疏吏翻。
谲,古穴翻。
縱,子容翻。
〕可與之定禍亂,難與之守承平。
上由是浸疏之。
是月,命琚兼禦兼禦史大夫,按行北邊諸軍。
〔行,下孟翻。
考異曰:朝野佥載曰:「琚以谄谀自進,未周年為中書侍郎。
其母氏聞之,自洛赴京弁之曰:『汝徒以谄媚險诐取容,色交自達,朝廷側目,海内切齒,吾嘗恐汝家墳隴無人守之,』琚慚懼,表請侍母。
上初大怒,後許之。
」按舊傳,琚未嘗去官侍母。
今不取。
舊傳又雲:「使琚按行天兵以北諸軍」。
按五年始置天兵軍于并州。
蓋琚傳追言之耳。
26十二月,庚寅,赦天下,改元。
〔改元開元。
〕尚書左、右仆射為左、右丞相;中書省為紫微省;門下省為黃門省,侍中為監;雍州為京兆府,洛州為河南府,長史為尹,司馬為少尹。
〔隋以京守為牧。
武德初,因隋置牧,以親王為之,或不出合,以長史知府事。
至是改為府,升長史為尹,從三品,專總府事。
魏、晉以下,州府皆有治中,隋文帝改為司馬,炀帝改為贊理,又為丞,武德改為治中,永徽避高宗名,改為司馬,至是改為少尹,從四品下。
雍,于用翻。
〕 27甲午,吐蕃遣其大臣來求和。
28壬寅,以姚元之兼紫微令。
元之避開元尊号,複名崇。
〔姚元之本名元崇,武後長安四年命以字行;今複舊名,而省元字。
複,扶又翻。
〕 29敕:「都督、刺史、都護将之官,皆引面辭畢,側門取進止。
」〔東内有左右側門,左右側門之外,即金吾左右仗。
〕 30姚崇既為相,紫微令張說懼,乃潛詣岐王申款。
〔款,誠也。
他日,崇對于便殿,行微蹇。
上問:「有足疾乎﹖對曰:「臣有腹心之疾,非足疾也。
」上問其故。
對曰:「岐王陛下愛弟,張說為輔臣,而密乘車入王家,恐為所誤,故憂之。
」癸醜,說左遷相州刺史。
〔考異曰:松窗雜錄:「姚崇為相,忽一日對于便殿,舉右足不甚輕利。
上曰:『卿有足疾邪﹖』崇奏曰:『臣有腹心之疾,非足疾也。
』因前奏張說罪狀數百言。
上怒曰:『卿歸中書,宜宣與禦史中丞共按其事。
』而說未之知。
會朱衣吏報午後三刻,說乘馬先歸崇急呼禦史中丞李林甫以前诏付之。
林甫語崇曰:『說多智謀,是必困之,宜以刻地。
』崇曰:『丞相得罪,未宜太逼。
』林甫又曰:『公必不忍,即說當無害。
』林甫止将诏付于小禦史,中路以馬墜告。
說未遭崇奏前旬月,家有教授書生,通于說集兒無緩急用人,胡靳靳于一婢女邪﹖』說奇其言而釋之,兼以侍兒與歸。
書生跳迹去,旬餘無所聞知。
忽一日直訪于說,憂色滿面而言曰:『芋感公之恩,當有謝者久矣。
今聞公為姚相所構,外獄将具,公不之知,危将至矣。
某願得公平生所寶者,用計于九公主,必能立釋之。
』說因自曆指狀所寶者,書生皆曰:『未足解公之難。
』又凝思久之,忽曰:『近有以雞林郡夜明簾為寄信者。
』書生曰:『吾事濟矣。
』因請說手筆數行,懇以情言,急趨出。
逮夜,始及九公主郵第,書生具以說言之,兼用夜明簾為贽,且謂主曰:『上獨不念在東宮時思必始終恩加于張丞相乎﹖而今反用快不利張丞相者之心邪!』明早,公主上谒,具為奏之。
上感動,因尼命高力士禦史台宣前所按獄事,并宜罷之。
書生迄亦不再見于張丞相也。
」此說亦似出于好事者。
又元崇開元四年罷相,林甫十四年始為禦史中丞。
今從新傳。
〕右仆射、同中書門下三品劉幽求亦罷為太子省保。
甲寅,以黃門侍郎盧懷慎同紫微黃門平章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