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百一十
關燈
小
中
大
1春,正月,〔考異曰:新紀、表:「壬辰,以陸象先同中書門下三品。
」太上皇、。
睿宗實錄、舊紀皆無之。
不知新書何出,今不取。
〕辛巳,睿宗祀南郊,初因〔【章:十二行本「因」作「用」;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
】〕谏議大夫賈曾議合祭天地。
〔歐陽修曰:古者祭天于圓丘,在國之南,祭地于澤中之方丘,在國之北。
所以順陰陽,因高下,以事天地,以其類也。
而後世有合祭之文。
則天天冊萬歲元年,親享南郊,始合祭天地。
至是曾議曰:有虞氏禘黃帝而郊喾,夏後氏禘黃帝而郊鲧,郊之與廟,皆有禘也。
禘于廟則祖宗合食于太祖,禘于郊則地祇群望皆合食于圓丘,以始祖配享;蓋有事之大祭,非常祭也。
三輔故事:祭于圓丘,上帝、石土,位皆南面。
則漢嘗合祭也。
時皆曾言為然。
〕曾,言忠之子也。
〔言忠見二百一卷高宗總章元年。
〕 2戊子,幸浐東,〔水經注:霸水北曆藍田川,又左合浐水。
浐水徑長樂坡西,是後韋堅引為廣運潭,在京師苑城之東;此地又在浐水之東。
〕耕藉田。
〔藉,在亦翻。
〕 3己醜,赦天下;改元太極。
4乙未,上禦安福門,宴突厥楊我支,以金山公主示之;既而會上傳位,婚道不成。
5以左禦史大夫窦懷貞、戶部尚書岑羲并同中書門下三品。
6二月,〔考異曰:太上皇實錄雲:「命皇太子送金山公主往并州,令幽州都督裴懷古節度内發三萬兵赴黑山道,并州長史薛讷節度内發四萬兵于汾州迎皇太子,右禦史大夫朔方大總管解琬節度内發二萬兵赴單于道。
太子既親征,諸軍一事以上并取處分,按以軍法從事。
」他書皆無此事。
按太子送公主與突厥和親,安用九萬兵!又豈得謂之親征!今不取。
〕辛酉,廢右禦史台。
〔武後光宅元年,改禦史台為肅政台,分左、右。
神龍元年,為左、右禦史台。
〕 7蒲州刺史蕭至忠自托于太平公主,公主引為刑部尚書。
〔考異曰:舊傳及劉餗小說,皆雲「自晉州刺史入為尚書。
」今從太上皇、睿宗錄。
〕華州刺史蔣欽緒,其妹夫也,謂之曰:「如子之才,何憂不達!勿為非分妄求。
」〔分,扶問翻。
〕至忠不應。
欽緒退,歎曰:「九代卿族,一舉減之,可哀也哉!」〔引左傳衛太叔儀之言。
至忠,蕭德言之曾孫,故雲然。
〕至忠素有雅望,嘗自公主第門出,遇宋璟,璟曰:「非所望于蕭君也。
」至忠笑曰:「善乎宋生之言!」遽策馬而去。
8幽州大都督薛讷鎮幽州二十餘年,〔按武後聖曆元年,薛讷方自藍田令擢為安東道經略。
〕吏民安之,未嘗舉兵出塞,虜亦不敢犯。
與燕刺史李琎有隙,〔武德六年,自營州遷燕州于幽州城中。
燕,因肩翻。
琎,将鄰翻,又即刃翻。
〕琎毀之于劉幽求,幽求薦左羽林将軍孫佺代之。
〔佺,此緣翻。
〕三月,丁醜,以佺為幽州大都督,徙讷為并州長史。
9夏,五月,益州獠反。
〔獠,魯皓翻。
〕 10戊寅,上祭北郊。
11辛巳,赦天下,改元延和。
12六月,丁未,右散騎常侍武攸暨卒,〔卒,子恤翻。
〕追封定王。
13上以節愍太子之亂,岑羲有保護之功,〔節愍之難,冉祖雍誣帝及太平與太子連謀,賴羲與蕭至忠保護得免。
〕癸醜,以羲為侍中。
14庚申,幽州大都督孫佺與奚酋李大酺戰于冷陉,〔貞觀中,奚酋可度者内附,賜姓李,後遂以李為姓。
酋,慈由翻。
酺,音蒲。
陉,音刑。
考異曰:上皇錄雲「甲子」,今從睿宗錄。
〕全軍覆沒。
是時,佺帥左骁衛将軍李楷洛,左威衛将軍周以悌發兵二萬、騎八千,分為三軍,以襲奚、契丹。
〔帥讀曰率。
骁,堅堯翻。
騎,奇寄翻。
契,欺訖翻,又音吃。
〕将軍烏可利谏曰:「道險而天熱,懸軍遠襲,往必敗。
」佺曰:薛讷在邊積年,竟不能為國家複營州。
〔營州陷見二百五卷武後萬歲通天元年。
為,于僞翻。
〕今乘其無備,往必有功。
」使楷洛将騎四千前驅,遇奚騎八千,楷洛戢不利。
佺怯懦,不敢救,〔将,即亮翻。
懦,奴卧翻,又奴亂翻。
〕吊兵欲還,虜乘之,唐兵大敗。
佺阻山為方陳以自固,〔陳,讀曰陣。
〕大酺使謂佺曰:「朝廷既與我和親,今大軍何為而來﹖」佺曰:「吾奉敕來招忍耳。
楷洛不禀節度,辄與汝戰,請斬以謝。
」大酺曰:「若然,國信安在﹖」全悉斂軍中帛,得萬餘段,并紫袍、金帶、魚袋以贈之。
〔高宗永徽二年,在京文武職事官五品巳上,并給隋身魚袋。
天後垂拱二年,諸州都督并準京官帶魚。
唐六典曰:随身魚符,所以明貴賤、應征召,其制左二右一,太子以玉,親王以金,庶官以銅,皆題雲芋位姓名,并以袋盛。
其袋三品已上飾以金,五品巳上飾以銀。
〕大酺曰:「請将軍南還,勿相驚擾。
」将士懼,無複部伍,〔複,扶又翻,又如字。
〕虜追擊之,士卒皆潰。
佺、以悌為虜所擒,獻于突厥,默啜皆殺之;楷洛、可利脫歸。
15秋,七月,彗星出西方,經軒轅入太微,至于大角。
16有相者謂同中書門下三品窦懷貞曰:公有刑厄。
」〔相,息亮翻。
〕懷貞懼,請解官為安國寺奴;〔雍錄曰:安國寺在朱雀街東第四街之長樂坊。
唐會要:景雲元年,敕拾潛龍舊宅為寺,便以本封安國為名。
〕敕聽解官。
乙亥,複以懷貞為左仆射兼禦大夫、平章軍國重事。
〔複,扶又翻。
〕 17太平公主使術者言于上曰:「慧所以除舊布新,又帝座及心前星皆有變,〔帝座在中宮華蓋之下。
心三星,中星為明堂,天子位,前星為太子。
彗,祥歲翻,又音歲,又音遂。
〕皇太子當為天子。
」上曰:「傳德避災,吾志決矣。
」太平公主及其黨皆力谏,以為不可,上曰:「中宗之時,群奸用事,天變屢臻。
朕時請中宗擇賢子立之以應災異,中宗不悅,朕憂恐數日不食。
豈可在彼則能勸之,在己則不能邪!」太子聞之,馳入見,〔見,賢遍翻。
〕自投于地,叩頭請曰:「臣以微功,不次為嗣,懼不克堪,未審陛下遽以大位傳之,何也﹖」上曰:「社稷所以再安,吾之所以得天下,皆汝力也。
今帝座有災,故以授汝,轉禍為福,汝何疑邪!」太子固辭。
上曰:「汝為孝子,何必待柩前然後即位邪!」〔柩,音舊。
〕太子流涕而出。
壬辰,制傳位于太子,太子上表固辭。
〔上,時掌翻。
〕太平公主勸上雖傳位,猶宜自總大政。
上乃謂太子曰:「汝以天下事,欲朕兼理之邪﹖昔舜禅禹,猶親巡狩,〔舜既禅禹,南巡狩而崩于蒼梧;引此為據也。
〕朕雖傳位,豈忘家國!其軍國大事,當兼省之。
」〔省,悉景翻。
考異曰:「太上皇錄全以為上皇之意。
睿宗錄雲:「太子既為太平公主所構,□□遣皇帝知三品以下除授及徒罪,其軍國大務并重刑獄,上仍兼省之,五日一受朝于太極殿。
」今兩取之。
〕 八月,庚子,玄宗即位,尊睿宗為太上皇。
上皇自稱曰朕,命曰诰,五日一受朝太極殿。
皇帝稱曰予,命曰制、敕,日受朝于武德殿。
〔朝,直遙翻。
〕三品以上除授及大刑政決于上笪,餘皆決于皇帝。
18壬寅,上大聖天後尊号曰聖帝天後。
19甲辰,赦天下,改元。
20乙巳,于鄭州北置浡海軍,〔莫縣,自漢以來屬涿郡,唐屬瀛州。
景雲二年分置鄭州,開元十三年複單用莫字。
〕恒、定州境置恒陽軍,〔杜佑曰:恒陽軍在恒州城東。
恒,戶登翻。
〕妫、蔚州境置懷柔軍,屯兵五萬。
〔妫,居為翻。
蔚,纡勿翻。
〕 21丙午,立妃王氏為皇後;以後父仁皎為太仆卿。
仁皎,下邽人也。
戊申,立笪子許昌王嗣直為郯王,真定王嗣謙為郢王。
22初,河内人王琚預于王同皎之謀,〔謂中宗神龍元年王同皎謀殺武三思也。
〕亡命,傭書于江都。
上之為太子也,琚還長安,選補諸暨主簿,〔諸,暨,越王允常故都也,自漢以下為縣,屬會稽。
〕過謝太子。
琚至廷中,故徐行高視,宦者曰:「殿下在簾内。
」琚曰:何謂殿下﹖當今獨有太平公主耳!」〔用範睢故智,為此言以淚發太子。
〕太子遽召見,與語,琚曰:「韋庶人弒逆,人心不服,誅之易耳。
〔易,以鼓翻。
〕太平公主,武後之子,兇猾無比,大臣多為之用,琚竊憂之。
」太子引與同榻坐,泣曰:主上同氣,唯有太,平言之恐傷主上之意,不言為患日深,為之柰何﹖」琚曰:「天子之孝,異于匹夫,當以安宗廟社稷為事。
蓋主,漢昭帝之姊,自幼供養,有罪猶誅之。
〔事見漢紀。
蓋,古盍翻。
供,居用翻。
養,羊尚翻。
〕為天下者,豈顧小節!」太子悅曰:「君有何藝,可以與寡人遊﹖」琚曰:「能飛煉、诙嘲。
」〔飛煉,謂飛丹砂以煉丹也。
舊書載琚之言曰:「飛丹煉砂,诙諧嘲詠,可與優人比肩。
」〕太子乃奏為詹事府司直,〔唐六典:詹事府司直掌彈劾官寮,糾舉職事。
〕日與遊處,〔處,昌呂翻。
〕累遷太子中舍人;〔唐六典曰:太子中舍人,木本漢、魏太子舍人也。
晉惠帝在儲宮,以舍人四人有文學才美者,與中庶子共理文書。
至鹹甯三年,齊王攸為太傅,遂加名為中舍人,與中庶子共掌禁令,糾正違阙,侍從左右,傧相威儀,盡規獻讷。
〕及即位,以為中書侍郎。
〔考異曰:鄭綮開天傳信記雲:「上于藩邸時,每戲遊城南韋、杜之間,因逐狡兔,意樂忘返,與其徒十數人,倦甚,休息于封部大樹下。
适有書生延上過其家,甚貧,止于村妻、一驢而已。
上坐未久,書生殺驢拔蒜備馔,酒肉伨霈。
上顧而奇之。
及與語,磊落不凡,問其姓名,乃王琚也。
自是上海遊韋、杜間,必過琚家,琚所咨議合上意,上益親善焉。
及韋氏專制,上憂甚,獨密言于琚。
琚曰:『亂則殺之,又何疑也!』上遂納琚之謀,戡定禍難,累拜為中書侍郎,實預配享焉。
」今從舊傳。
〕 是時,宰相多太平公主之黨,劉幽求與右羽林将軍張暐謀以羽林兵誅之,使暐密言于上曰:「窦懷貞、崔湜、岑羲皆因公主得進,日夜為謀不輕。
若不早圖,一旦事起,太上皇何以得安!請速誅之。
〔考異曰:舊傳雲,「幽求自謂功在朝臣之右,志求左仆射兼領中書令。
俄而窦懷貞為左仆射,崔湜為中書令,幽求心甚不平,形于言免,乃與張暐請誅。
」按幽求素盡心于玄宗;湜等附太平,非幽求因私忿而害之也,今不取。
〕臣已與幽求定計,惟俟陛下之命。
」上深以為然。
暐洩其謀于侍禦史鄧光賓,上大懼,遽列上其狀。
丙辰,幽求下獄。
有司奏:「幽求等離間骨肉,罪當死。
」上為言幽求大功,不可殺。
〔列上,時掌翻。
下,遐嫁翻。
間,古苋翻。
為,于僞翻。
〕癸亥,流幽求于封州,〔封州,漢廣信封陽縣地,梁置成州,隋改封州,唐屬廣州都督府。
舊志:封州去京師水陸四千五百一十裡。
〕張暐于峰州,光賓于繡州。
〔舊志:峰州,隋交趾郡之嘉甯縣,武德四年置。
峰州去京師七千七百一十裡;繡州去京師六千九十裡。
〕 初,崔湜為襄州刺史,密與谯王重福通書,重福遺之金帶。
〔遺,于季翻。
〕重福敗,湜當死,張說、劉幽求營護得免。
既而湜附太平公主,與公主謀罷說政事,以左丞分司東都。
及幽求流封州,湜諷廣州都督周利貞,使殺之。
〔封州,屬廣州都督。
〕桂州都督王〔【章:十二行本「王」上有「景城」二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
】〕晙知其謀,留幽求不遣。
〔晙,子峻翻。
〕利貞屢移牒索之,〔索,山客翻。
〕晙不應,利貞以聞。
湜屢逼晙,使遣幽求,幽求謂晙曰:「公拒執政而保流人,勢不能全,徒仰累耳。
」〔累,力瑞翻。
〕固請詣廣州,晙曰:「公所坐非可絕于朋友者也。
晙因公獲罪,無所恨。
」竟逗遛不遺。
幽求由是得免。
24九月,丁卯朔,日有食之。
25辛卯,立皇子嗣升為陝王。
〔陝,失冉翻。
考異曰:睿宗實錄作「甲申」,太上皇錄作「甲午」。
今從玄宗實錄。
〕嗣升母楊氏,士達之曾孫也。
〔楊士達仕隋,官至納言。
〕王後無子,母養之。
26冬,十月,庚子,上谒太廟,赦天下。
27癸卯,上幸新豐,獵于骊山之下。
〔骊,加知翻。
〕 28辛酉,沙陀金山遣使入貢。
沙陀者,處月之别種也,姓朱邪氏。
〔使,疏吏翻。
種,章勇翻。
邪,音耶。
處月居金娑山之陽、蒲類之東,有大碛,名沙陀,故号沙陀。
考異曰:薛居正五代史後唐太祖紀曰:「太祖姓朱邪氏,始祖拔野古,貞觀中為墨離軍使。
太宗平薛延陀,分同羅、仆骨之人,置沙陀都督府,蓋北庭有碛曰沙陀,因以名焉。
永徽中,以拔野古為都督。
其後子孫五世相承,曾祖盡忠,貞元中繼為沙陀府都督。
」歐陽修五代史記曰:「李氏之先,蓋出于西突厥,本号朱邪,至其後世,别自号曰沙陀,而以朱邪為姓,拔野古為始祖。
其自序雲『沙陀者,北庭之碛也。
當唐太宗時,破西突厥諸部,分同羅、仆骨之人于此碛,置沙陀府,而以其始祖拔野古為都督,且傳子孫數世,皆為沙陀都督,故其後世因自号沙陀。
』然予考于傳記,其說皆非也。
夷狄無姓氏,朱邪,部族之号耳。
拔野古與朱
」太上皇、。
睿宗實錄、舊紀皆無之。
不知新書何出,今不取。
〕辛巳,睿宗祀南郊,初因〔【章:十二行本「因」作「用」;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
】〕谏議大夫賈曾議合祭天地。
〔歐陽修曰:古者祭天于圓丘,在國之南,祭地于澤中之方丘,在國之北。
所以順陰陽,因高下,以事天地,以其類也。
而後世有合祭之文。
則天天冊萬歲元年,親享南郊,始合祭天地。
至是曾議曰:有虞氏禘黃帝而郊喾,夏後氏禘黃帝而郊鲧,郊之與廟,皆有禘也。
禘于廟則祖宗合食于太祖,禘于郊則地祇群望皆合食于圓丘,以始祖配享;蓋有事之大祭,非常祭也。
三輔故事:祭于圓丘,上帝、石土,位皆南面。
則漢嘗合祭也。
時皆曾言為然。
〕曾,言忠之子也。
〔言忠見二百一卷高宗總章元年。
〕 2戊子,幸浐東,〔水經注:霸水北曆藍田川,又左合浐水。
浐水徑長樂坡西,是後韋堅引為廣運潭,在京師苑城之東;此地又在浐水之東。
〕耕藉田。
〔藉,在亦翻。
〕 3己醜,赦天下;改元太極。
4乙未,上禦安福門,宴突厥楊我支,以金山公主示之;既而會上傳位,婚道不成。
5以左禦史大夫窦懷貞、戶部尚書岑羲并同中書門下三品。
6二月,〔考異曰:太上皇實錄雲:「命皇太子送金山公主往并州,令幽州都督裴懷古節度内發三萬兵赴黑山道,并州長史薛讷節度内發四萬兵于汾州迎皇太子,右禦史大夫朔方大總管解琬節度内發二萬兵赴單于道。
太子既親征,諸軍一事以上并取處分,按以軍法從事。
」他書皆無此事。
按太子送公主與突厥和親,安用九萬兵!又豈得謂之親征!今不取。
〕辛酉,廢右禦史台。
〔武後光宅元年,改禦史台為肅政台,分左、右。
神龍元年,為左、右禦史台。
〕 7蒲州刺史蕭至忠自托于太平公主,公主引為刑部尚書。
〔考異曰:舊傳及劉餗小說,皆雲「自晉州刺史入為尚書。
」今從太上皇、睿宗錄。
〕華州刺史蔣欽緒,其妹夫也,謂之曰:「如子之才,何憂不達!勿為非分妄求。
」〔分,扶問翻。
〕至忠不應。
欽緒退,歎曰:「九代卿族,一舉減之,可哀也哉!」〔引左傳衛太叔儀之言。
至忠,蕭德言之曾孫,故雲然。
〕至忠素有雅望,嘗自公主第門出,遇宋璟,璟曰:「非所望于蕭君也。
」至忠笑曰:「善乎宋生之言!」遽策馬而去。
8幽州大都督薛讷鎮幽州二十餘年,〔按武後聖曆元年,薛讷方自藍田令擢為安東道經略。
〕吏民安之,未嘗舉兵出塞,虜亦不敢犯。
與燕刺史李琎有隙,〔武德六年,自營州遷燕州于幽州城中。
燕,因肩翻。
琎,将鄰翻,又即刃翻。
〕琎毀之于劉幽求,幽求薦左羽林将軍孫佺代之。
〔佺,此緣翻。
〕三月,丁醜,以佺為幽州大都督,徙讷為并州長史。
9夏,五月,益州獠反。
〔獠,魯皓翻。
〕 10戊寅,上祭北郊。
11辛巳,赦天下,改元延和。
12六月,丁未,右散騎常侍武攸暨卒,〔卒,子恤翻。
〕追封定王。
13上以節愍太子之亂,岑羲有保護之功,〔節愍之難,冉祖雍誣帝及太平與太子連謀,賴羲與蕭至忠保護得免。
〕癸醜,以羲為侍中。
14庚申,幽州大都督孫佺與奚酋李大酺戰于冷陉,〔貞觀中,奚酋可度者内附,賜姓李,後遂以李為姓。
酋,慈由翻。
酺,音蒲。
陉,音刑。
考異曰:上皇錄雲「甲子」,今從睿宗錄。
〕全軍覆沒。
是時,佺帥左骁衛将軍李楷洛,左威衛将軍周以悌發兵二萬、騎八千,分為三軍,以襲奚、契丹。
〔帥讀曰率。
骁,堅堯翻。
騎,奇寄翻。
契,欺訖翻,又音吃。
〕将軍烏可利谏曰:「道險而天熱,懸軍遠襲,往必敗。
」佺曰:薛讷在邊積年,竟不能為國家複營州。
〔營州陷見二百五卷武後萬歲通天元年。
為,于僞翻。
〕今乘其無備,往必有功。
」使楷洛将騎四千前驅,遇奚騎八千,楷洛戢不利。
佺怯懦,不敢救,〔将,即亮翻。
懦,奴卧翻,又奴亂翻。
〕吊兵欲還,虜乘之,唐兵大敗。
佺阻山為方陳以自固,〔陳,讀曰陣。
〕大酺使謂佺曰:「朝廷既與我和親,今大軍何為而來﹖」佺曰:「吾奉敕來招忍耳。
楷洛不禀節度,辄與汝戰,請斬以謝。
」大酺曰:「若然,國信安在﹖」全悉斂軍中帛,得萬餘段,并紫袍、金帶、魚袋以贈之。
〔高宗永徽二年,在京文武職事官五品巳上,并給隋身魚袋。
天後垂拱二年,諸州都督并準京官帶魚。
唐六典曰:随身魚符,所以明貴賤、應征召,其制左二右一,太子以玉,親王以金,庶官以銅,皆題雲芋位姓名,并以袋盛。
其袋三品已上飾以金,五品巳上飾以銀。
〕大酺曰:「請将軍南還,勿相驚擾。
」将士懼,無複部伍,〔複,扶又翻,又如字。
〕虜追擊之,士卒皆潰。
佺、以悌為虜所擒,獻于突厥,默啜皆殺之;楷洛、可利脫歸。
15秋,七月,彗星出西方,經軒轅入太微,至于大角。
16有相者謂同中書門下三品窦懷貞曰:公有刑厄。
」〔相,息亮翻。
〕懷貞懼,請解官為安國寺奴;〔雍錄曰:安國寺在朱雀街東第四街之長樂坊。
唐會要:景雲元年,敕拾潛龍舊宅為寺,便以本封安國為名。
〕敕聽解官。
乙亥,複以懷貞為左仆射兼禦大夫、平章軍國重事。
〔複,扶又翻。
〕 17太平公主使術者言于上曰:「慧所以除舊布新,又帝座及心前星皆有變,〔帝座在中宮華蓋之下。
心三星,中星為明堂,天子位,前星為太子。
彗,祥歲翻,又音歲,又音遂。
〕皇太子當為天子。
」上曰:「傳德避災,吾志決矣。
」太平公主及其黨皆力谏,以為不可,上曰:「中宗之時,群奸用事,天變屢臻。
朕時請中宗擇賢子立之以應災異,中宗不悅,朕憂恐數日不食。
豈可在彼則能勸之,在己則不能邪!」太子聞之,馳入見,〔見,賢遍翻。
〕自投于地,叩頭請曰:「臣以微功,不次為嗣,懼不克堪,未審陛下遽以大位傳之,何也﹖」上曰:「社稷所以再安,吾之所以得天下,皆汝力也。
今帝座有災,故以授汝,轉禍為福,汝何疑邪!」太子固辭。
上曰:「汝為孝子,何必待柩前然後即位邪!」〔柩,音舊。
〕太子流涕而出。
壬辰,制傳位于太子,太子上表固辭。
〔上,時掌翻。
〕太平公主勸上雖傳位,猶宜自總大政。
上乃謂太子曰:「汝以天下事,欲朕兼理之邪﹖昔舜禅禹,猶親巡狩,〔舜既禅禹,南巡狩而崩于蒼梧;引此為據也。
〕朕雖傳位,豈忘家國!其軍國大事,當兼省之。
」〔省,悉景翻。
考異曰:「太上皇錄全以為上皇之意。
睿宗錄雲:「太子既為太平公主所構,□□遣皇帝知三品以下除授及徒罪,其軍國大務并重刑獄,上仍兼省之,五日一受朝于太極殿。
」今兩取之。
〕 八月,庚子,玄宗即位,尊睿宗為太上皇。
上皇自稱曰朕,命曰诰,五日一受朝太極殿。
皇帝稱曰予,命曰制、敕,日受朝于武德殿。
〔朝,直遙翻。
〕三品以上除授及大刑政決于上笪,餘皆決于皇帝。
18壬寅,上大聖天後尊号曰聖帝天後。
19甲辰,赦天下,改元。
20乙巳,于鄭州北置浡海軍,〔莫縣,自漢以來屬涿郡,唐屬瀛州。
景雲二年分置鄭州,開元十三年複單用莫字。
〕恒、定州境置恒陽軍,〔杜佑曰:恒陽軍在恒州城東。
恒,戶登翻。
〕妫、蔚州境置懷柔軍,屯兵五萬。
〔妫,居為翻。
蔚,纡勿翻。
〕 21丙午,立妃王氏為皇後;以後父仁皎為太仆卿。
仁皎,下邽人也。
戊申,立笪子許昌王嗣直為郯王,真定王嗣謙為郢王。
22初,河内人王琚預于王同皎之謀,〔謂中宗神龍元年王同皎謀殺武三思也。
〕亡命,傭書于江都。
上之為太子也,琚還長安,選補諸暨主簿,〔諸,暨,越王允常故都也,自漢以下為縣,屬會稽。
〕過謝太子。
琚至廷中,故徐行高視,宦者曰:「殿下在簾内。
」琚曰:何謂殿下﹖當今獨有太平公主耳!」〔用範睢故智,為此言以淚發太子。
〕太子遽召見,與語,琚曰:「韋庶人弒逆,人心不服,誅之易耳。
〔易,以鼓翻。
〕太平公主,武後之子,兇猾無比,大臣多為之用,琚竊憂之。
」太子引與同榻坐,泣曰:主上同氣,唯有太,平言之恐傷主上之意,不言為患日深,為之柰何﹖」琚曰:「天子之孝,異于匹夫,當以安宗廟社稷為事。
蓋主,漢昭帝之姊,自幼供養,有罪猶誅之。
〔事見漢紀。
蓋,古盍翻。
供,居用翻。
養,羊尚翻。
〕為天下者,豈顧小節!」太子悅曰:「君有何藝,可以與寡人遊﹖」琚曰:「能飛煉、诙嘲。
」〔飛煉,謂飛丹砂以煉丹也。
舊書載琚之言曰:「飛丹煉砂,诙諧嘲詠,可與優人比肩。
」〕太子乃奏為詹事府司直,〔唐六典:詹事府司直掌彈劾官寮,糾舉職事。
〕日與遊處,〔處,昌呂翻。
〕累遷太子中舍人;〔唐六典曰:太子中舍人,木本漢、魏太子舍人也。
晉惠帝在儲宮,以舍人四人有文學才美者,與中庶子共理文書。
至鹹甯三年,齊王攸為太傅,遂加名為中舍人,與中庶子共掌禁令,糾正違阙,侍從左右,傧相威儀,盡規獻讷。
〕及即位,以為中書侍郎。
〔考異曰:鄭綮開天傳信記雲:「上于藩邸時,每戲遊城南韋、杜之間,因逐狡兔,意樂忘返,與其徒十數人,倦甚,休息于封部大樹下。
适有書生延上過其家,甚貧,止于村妻、一驢而已。
上坐未久,書生殺驢拔蒜備馔,酒肉伨霈。
上顧而奇之。
及與語,磊落不凡,問其姓名,乃王琚也。
自是上海遊韋、杜間,必過琚家,琚所咨議合上意,上益親善焉。
及韋氏專制,上憂甚,獨密言于琚。
琚曰:『亂則殺之,又何疑也!』上遂納琚之謀,戡定禍難,累拜為中書侍郎,實預配享焉。
」今從舊傳。
〕 是時,宰相多太平公主之黨,劉幽求與右羽林将軍張暐謀以羽林兵誅之,使暐密言于上曰:「窦懷貞、崔湜、岑羲皆因公主得進,日夜為謀不輕。
若不早圖,一旦事起,太上皇何以得安!請速誅之。
〔考異曰:舊傳雲,「幽求自謂功在朝臣之右,志求左仆射兼領中書令。
俄而窦懷貞為左仆射,崔湜為中書令,幽求心甚不平,形于言免,乃與張暐請誅。
」按幽求素盡心于玄宗;湜等附太平,非幽求因私忿而害之也,今不取。
〕臣已與幽求定計,惟俟陛下之命。
」上深以為然。
暐洩其謀于侍禦史鄧光賓,上大懼,遽列上其狀。
丙辰,幽求下獄。
有司奏:「幽求等離間骨肉,罪當死。
」上為言幽求大功,不可殺。
〔列上,時掌翻。
下,遐嫁翻。
間,古苋翻。
為,于僞翻。
〕癸亥,流幽求于封州,〔封州,漢廣信封陽縣地,梁置成州,隋改封州,唐屬廣州都督府。
舊志:封州去京師水陸四千五百一十裡。
〕張暐于峰州,光賓于繡州。
〔舊志:峰州,隋交趾郡之嘉甯縣,武德四年置。
峰州去京師七千七百一十裡;繡州去京師六千九十裡。
〕 初,崔湜為襄州刺史,密與谯王重福通書,重福遺之金帶。
〔遺,于季翻。
〕重福敗,湜當死,張說、劉幽求營護得免。
既而湜附太平公主,與公主謀罷說政事,以左丞分司東都。
及幽求流封州,湜諷廣州都督周利貞,使殺之。
〔封州,屬廣州都督。
〕桂州都督王〔【章:十二行本「王」上有「景城」二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
】〕晙知其謀,留幽求不遣。
〔晙,子峻翻。
〕利貞屢移牒索之,〔索,山客翻。
〕晙不應,利貞以聞。
湜屢逼晙,使遣幽求,幽求謂晙曰:「公拒執政而保流人,勢不能全,徒仰累耳。
」〔累,力瑞翻。
〕固請詣廣州,晙曰:「公所坐非可絕于朋友者也。
晙因公獲罪,無所恨。
」竟逗遛不遺。
幽求由是得免。
24九月,丁卯朔,日有食之。
25辛卯,立皇子嗣升為陝王。
〔陝,失冉翻。
考異曰:睿宗實錄作「甲申」,太上皇錄作「甲午」。
今從玄宗實錄。
〕嗣升母楊氏,士達之曾孫也。
〔楊士達仕隋,官至納言。
〕王後無子,母養之。
26冬,十月,庚子,上谒太廟,赦天下。
27癸卯,上幸新豐,獵于骊山之下。
〔骊,加知翻。
〕 28辛酉,沙陀金山遣使入貢。
沙陀者,處月之别種也,姓朱邪氏。
〔使,疏吏翻。
種,章勇翻。
邪,音耶。
處月居金娑山之陽、蒲類之東,有大碛,名沙陀,故号沙陀。
考異曰:薛居正五代史後唐太祖紀曰:「太祖姓朱邪氏,始祖拔野古,貞觀中為墨離軍使。
太宗平薛延陀,分同羅、仆骨之人,置沙陀都督府,蓋北庭有碛曰沙陀,因以名焉。
永徽中,以拔野古為都督。
其後子孫五世相承,曾祖盡忠,貞元中繼為沙陀府都督。
」歐陽修五代史記曰:「李氏之先,蓋出于西突厥,本号朱邪,至其後世,别自号曰沙陀,而以朱邪為姓,拔野古為始祖。
其自序雲『沙陀者,北庭之碛也。
當唐太宗時,破西突厥諸部,分同羅、仆骨之人于此碛,置沙陀府,而以其始祖拔野古為都督,且傳子孫數世,皆為沙陀都督,故其後世因自号沙陀。
』然予考于傳記,其說皆非也。
夷狄無姓氏,朱邪,部族之号耳。
拔野古與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