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百一十
關燈
小
中
大
!此必太平之謀耳。
太子有功于社稷,仁明孝友,天下匠知,願陛下無惑讒言。
」上瞿然曰:〔瞿,俱遇翻。
瞿然,驚視之貌。
〕「朕知之矣,卿勿言。
」時公主在簾下竊聽之,以飛語陷安石,欲收按之,賴郭元振救之,得免。
公主又嘗乘辇邀宰相于光範門内,〔唐六典曰:宣政殿前西廊曰月華門,門西中書省,省西南北街,南直昭慶門,出光範門。
韓愈伏光範門下上宰相書即此。
〕諷以易置東宮,衆皆失色,宋璟抗言曰:「東宮有大功于天下,真宗廟社稷之主,公主柰何勿有此議!」 璟與姚元之密言于上曰:「未王陛下之元子,豳王高宗之長孫,〔豳王守禮,章懷太子賢之子。
長,知兩翻。
〕太平公主交構其間,将使東宮不安。
請出宋王及豳王皆為刺史,罷岐、薛二王左、右羽林,使為左、右率以事太子。
〔韋氏初平,二王領羽林。
東宮五率,分為左、右十率。
此指左右衛率。
〕太平公主請與武攸暨皆于東都安置。
」上曰:「朕更無兄弟,惟太平一妹,豈可遠置東都!諸王惟卿所處。
」〔處,昌呂翻。
〕乃先下制雲:「諸王、驸馬自今毋得典禁兵,見任者皆改他官。
」〔見,賢遍翻。
〕 頃之,上謂侍臣曰:「術者言五日中當有急兵入宮,卿等為朕備之。
」〔為,于季翻;下為陛同。
〕張說曰:「此必讒人欲離間東宮。
〔間,古苋翻。
〕願陛下使太子監國,〔監,古銜翻。
〕則流言自息矣。
」姚元之曰:「張說所言,社稷之至計也。
」上說。
〔說,與悅同。
〕 二月,丙子朔,以宋王成器為同州刺史,豳王守禮為豳州刺史,〔舊志:同州,京師東北二百五十五裡;豳州,京師西北四百九十三裡。
〕左羽林大将軍岐王隆範為左衛率,右羽林大将軍薛王隆業為右衛率;太平公主蒲州安置。
丁醜,命太子監國,六品以下除官及徒罪以下,并取太子處分。
〔處,昌呂翻。
分,扶問翻。
〕 6殿中侍禦史崔莅、太子中允薛昭素言于上曰:「斜封官皆先帝所除,恩命已布,〔斜封官,見上卷中宗景龍二年。
〕姚元之等建議,一朝盡奪之,彰先帝之過,為陛下招怨。
〔為,于僞翻。
〕今衆口沸騰,徧于海内,恐生非常之變。
」太平公主亦言之,上以為然。
戊寅,制:「諸緣斜封别敕授官,先停任者,并量材叙用。
」〔量,音良。
考異曰:朝野佥載雲:「未璟、畢構出後,見鬼人彭君卿受斜封人賄奏雲:『孝和怒曰:「我與人官,何卻!」』于是斜封皆複舊職。
」今不取。
〕 7太平公主聞姚元之、宋璟之謀,大怒,以讓太子。
太子懼,奏元之、璟離間姑、兄,〔姑,謂太平公主;兄,謂宋王、豳王。
聞,古苋翻。
〕謂從極法。
甲申,貶元之為申州刺史,璟為楚州刺史。
〔舊志:申州至京師一千七百九十六裡;楚州,京師東南二千五百一裡。
〕丙戌,宋王、豳王亦寝刺史之命。
8中書舍人、參知機務劉幽求罷為戶部尚書;以太子少保韋安石為侍中。
安石與李日知代姚、宋為政,自是綱紀紊亂,複如景龍之世矣。
〔紊,音問。
複,扶又翻,又如字。
〕前右率府铠曹參軍柳澤上疏,以為:「斜封官皆因仆妾汲引,豈孝和之意!〔中宗谥孝和皇帝。
率,所律翻。
上,時掌翻。
疏,所去翻。
〕陛下一切黜之,天下莫不稱明。
一旦忽盡收叙,善惡不定反複相功,何陛下政令之不一也!議者鹹稱太平公主令胡僧慧範曹引此曹,诳誤陛下。
〔诳,居況翻。
〕臣恐積小成大,為禍不細。
」上弗聽。
澤,亨之孫也。
〔柳亨事隋為王屋長,歸高祖,以女孫窦氏妻之,曆事太宗,位至檢校岐州刺史。
〕 9左、右萬騎與左、右羽林為北門四軍,使葛福順等将之。
〔騎,奇寄翻。
将,即亮翻,又音如字。
〕 10三月,以宋王成器女為金山公主,許嫁突厥默啜。
〔厥,九勿翻。
啜,叱劣翻。
〕 11夏,四月,甲申,宋王成器讓司徒;許之,以為太子賓客。
以韋安石為中書令。
12上召群臣三品以上,謂曰:「朕素懷澹泊,不以萬乘為貴,〔澹,徒覽翻。
乘,繩證翻。
〕曩為皇嗣,又為皇太弟,皆辭不處。
〔為皇嗣見二百四卷天授元年;辭太弟見二百八卷神龍元年。
嗣,祥吏翻。
處,昌呂翻。
〕今欲傳位太子,何如﹖」群臣莫對。
太子使右庶子李景伯固辭,不許。
殿中侍禦史和逢堯附太平公主,言于上曰:「陛下春秋未高,方為四海依仰,豈得遽爾!」上乃止。
戊子,制:「凡政事皆取太子處分。
〔處,昌呂翻。
分,扶問翻。
〕其軍旅死刑及五品已上除授,皆先與太子議之,然後以聞。
」 13辛卯,以李日知守侍中。
14壬寅,赦天下。
15五月,太子請讓位于宋王成器;不許。
請召太平公主還京師;許之。
16庚戌,制:「則天皇後父母墳仍舊為昊陵、順陵,量置官屬。
」〔廢武氏二陵見二卷元年。
量,音良。
〕太平公主為武攸暨請之也。
〔為,于僞翻;下各為同。
〕 17辛酉,更以西城為金仙公主,隆昌為玉真公主,各為之造觀,〔金仙、玉真二觀皆造于京城内輔興坊;玉真觀,本窦誕舊宅,興金仙觀相對。
更,工衡翻。
〕逼奪民居甚多,用功數百萬。
右散騎侍魏知古、黃門侍郎李又谏,不聽。
〔散,悉亶翻。
騎,奇寄翻。
〕 18壬戌,殿中監窦懷貞為禦史大夫、同平章事。
19僧慧範恃太平公主勢,逼奪民産,禦史大夫薛謙光與殿中侍禦史慕容珣奏彈庂。
公主訴于上,出謙光為州刺史。
〔考異曰:統紀曰:「監察禦史慕容珣奏彈西明寺僧慧範,以其通宮人長氏,張即太平公主乳母也,侵奪百姓。
上以為禦史當不避豪貴;見公主出居蒲州,乃敢彈射,在日不言,狀涉脽間骨肉,遂貶為密州員外司馬。
」今從舊傳。
〕 20時遣使按察十道,〔太宗貞觀十八年,遣十七遣巡察;武後垂拱初,亦嘗遣九逆察,天授二年又遣十道存撫使。
至是分為十道按察使,以廉按州郡,二周年一替。
使,疏吏翻。
〕議者以山南所部闊遠,乃分為東西道;又分隴右為河西道。
六月,壬午,又分天下置汴、齊、兖、魏、冀、并、蒲、鄜、泾、秦、益、鼦、遂、荊、岐、通、梁、襄、提、安、閩、越、洪、潭二十四都督,〔武德元年,改蜀郡為益州。
鼦州,漢涪縣地,江左置巴西郡,西魏曰潼州,隋開皇改鼦州,大業初廢州為金山郡,唐武德初複曰鼦州。
又武德二年置閩州于閩縣,開元十三年更閩州為福州。
鄜,音膚。
〕各糾察所部刺史以下善惡,惟洛及近畿州不隸都督府。
〔雍、華、同、商、岐、豳為京畿;洛、汝為都畿。
〕太子右庶子李景伯、舍人盧篏等上言:〔篏,音甫。
〕「都督專殺殺生之柄,權任太重,或用非其人,為害不細。
今禦史秩卑望重,以時巡察,奸宄自禁。
」〔宄,音軌。
〕其後竟罷都督,但置十道按察使而已。
21秋,七月,癸巳,追複上官昭容谥曰惠文。
〔追複其昭容之職而加之以谥。
〕 22乙卯,以高祖故宅枯柿複生,赦天下。
〔時诏以興聖寺是高祖舊宅,有柿樹,天授中枯死,至是重生,大赦天下。
複,扶又翻,又如字。
〕 23己巳,以右禦史大夫解琬為朔方大總管。
琬考按三城戍兵,〔三城,三受降城也。
解,戶買翻。
〕奏減十萬人。
24庚午,以中書令韋安石為左仆射兼太子賓客、同中書門下三品。
太平公主以安石不附己,故崇以虛名,實去其權也。
〔去,羌呂翻。
〕 25九月,庚辰,以窦懷貞為侍中。
懷貞每退朝,必詣太平公主第。
〔朝,直遙翻。
〕時修金仙、玉真二觀,群臣多谏,懷貞獨勸成之,身自督役。
時人謂懷貞前為皇後阿亼,〔事見上卷中宗景龍二年。
亼,正奢翻。
〕今為公主邑司。
〔唐公主有邑司令、丞,掌其主家财貨出入、田園征封之事。
考異曰:睿宗實錄雲:「乙卯,禦史大夫窦懷貞為侍中。
」太上皇實錄雲:「庚辰,禦史大夫、同中書門下三品窦懷貞為侍中,知金仙、玉真公主邑司事。
」舊紀,己卯,懷貞為恃中。
新紀、新表,「乙亥,懷貞守恃中。
」按是月癸酉朔,又懷貞以自督修二觀之故,時人語曰:「窦仆射前為皇後國亼,今為公主邑丞。
」非真知邑司也。
今從舊紀。
〕 26冬,十月,甲辰,上禦承天門,引韋安石、郭元振、窦懷貞、李日知、張說宣制,責以「政教多阙,水旱為災,府庫益竭,僚吏日滋;雖朕之薄德,亦輔佐非才。
安石可左仆射、東都留守,〔守,手又翻。
元振可吏部尚書,懷貞可左禦史大夫,日知可戶尚書,說可左丞,并罷政事。
」以吏部尚書劉幽求為侍中,右散騎常侍魏知古為左散騎常侍,太子詹事崔湜為中書侍郎,并同中書門下三品;中書侍郎陸象先同平章事。
皆太平公主之志也。
象先清淨寡欲,言論高遠,為時人所重。
湜私侍太平公主,公主欲引以為相,〔相,息亮翻。
〕湜請與象先同升,公主不可,湜曰:「然則湜亦不敢當。
」公主乃為之并言于上,〔為,于僞翻。
〕上不金欲用湜,公主涕泣以請,乃從之。
〔考異曰:朝野佥載雲:「湜妻美,并二女皆得幸于太子。
時人勝之曰:『托庸才于主第,進豔婦于春宮。
』」今不取。
〕 27右補阙辛替否上疏,以為:「自古失道破國亡家者,口說不如身逢,耳聞不如目;臣請以陛下所目者言之。
太宗皇帝,陛下之祖也,撥亂返正,〔用太史公撥亂世返之正語意。
〕開基立極;官不虛授,财無枉費;不多造寺觀而有福,不多度僧尼而無災,〔觀,古玩翻;下同。
尼,女夷翻。
〕天地垂佑,風雨時若,〔若,順也。
〕粟帛充溢,蠻夷率服,享國久長,名高萬古。
陛下何不取而法之!中宗皇帝,陛下之兄,棄祖宗之業,徇女子之意;無能而祿者數千人,無功而封者百餘家;造寺不止,費财貨者數百億,度人無窮,免租庸者數十萬,所出日滋,所入日寡;奪百姓口中之食以養貪殘,剝萬人體上之衣以塗土木,于是人怨神怒,衆叛親離,水旱并臻,公私俱罄,享國不永,禍及其身。
陛下何不忝而改之!自頃以來,水旱相繼,兼以霜蝗,人無所食,未聞赈恤,〔赈,津忍翻。
〕而為二女造觀,用錢百餘萬缗,以供無用之役乎!陛下族韋氏之家而不去韋氏之惡,〔去,羌呂翻。
〕忍棄太宗之法,不忍棄中宗之政乎!且陛下與太子當韋氏用事之時,日夕憂危,切齒于兇;〔群兇,謂韋溫、宗楚客等。
〕今幸而除之,乃不改其所為,臣恐複有切齒于陛下者也。
然則陛下又何惡于群兇而誅之!〔複,扶又翻。
惡,烏路翻。
〕昔先帝之憐悖逆也,〔帝追廢安樂公主為悖逆庶人,故稱之。
悖,蒲内翻,又蒲沒翻。
〕宗晉卿為之造第,趙屐溫為之葺園,〔為,于僞翻。
〕殚國财,竭人力,第成不暇遊,而身為戮沒。
今之造觀崇侈者,必非陛下、公主之本意,殆有宗、趙之徒從而勸之,不可不察也。
陛下不停斯役,臣恐人之愁怨,不減前朝之時。
人人知其禍敗而口不敢言,言則刑刃随之矣。
韋月将、燕欽融之徒,先朝誅之,惟陛下察之。
」上雖不能從,而嘉其切直。
28禦史中丞和逢堯攝鴻胪卿,使于突厥,〔胪,陵如翻。
使,疏吏翻。
〕說默啜曰:「處密、堅昆聞可汗結婚于唐,皆當歸附。
可汗何不襲唐冠帶,使諸胡知之,豈不美哉!」默啜許諾,明日,幞頭、衣紫衫,南向再拜,稱臣,〔樸頭、紫衫,唐三品已上之服也。
幞頭起于後周,便武事者也。
太宗時,馬周上議,以禮無服衫之文,請加欄袖褾。
幀說,輸苪翻。
幞,防玉翻。
衣,于既翻。
〕遣其楊我支及國相随逢堯入朝,十一月,戊寅,至京師。
逢堯以奉使功,遷戶部侍郎。
29壬辰,令天下百姓二十五入軍,五十五免。
30十二月,癸卯,以興昔亡可汗阿史那獻為招忍十姓使。
31上召天台上道士司馬承祯,〕臨海記:天台山超然秀出,山有八重,視之如一,高一萬八千丈,周回八百裡。
又有飛泉,垂流千仞。
時屬台州唐興縣界。
我朝太祖建隆元年,始改唐興縣為天台縣。
其山在今縣西二十餘裡。
〕問以陰陽數術,對曰:「道者,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安肯勞心以學術數乎!」上曰:「理身無為則高矣,如理國何﹖」對曰:「國猶身也,順物自然而心無私,則天下理矣。
」上歎曰:「廣成之言,無以過也。
」〔廣成子居崆峒之上黃帝立下風而問道。
〕承祯固請還山,上許之。
尚書左丞盧藏用指終南山〔程大昌曰:終南山橫亘關中,南面西起秦、隴,東澈藍田,凡雍、岐、郿、鄂、長安、萬年相去且八百裡,而連綿峙據其南者,皆此一山也。
毛公曰:終南,周之名山中南也,中南即終南也。
關中記曰:言居天之中、都之南也。
〕謂承祯曰:「此中大有佳處,何必天台!」丞祯曰:「以愚觀之,此乃仕宦之快捷方式耳!」藏用嘗隐終南,則天時征為左拾遣,故承祯言之。
《玄宗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上之上》〔諱隆基,睿宗第三子也。
此谥,廣德元年所定。
〕 先天元年〔(壬子、七一二)是年八月方改元先天。
〕
太子有功于社稷,仁明孝友,天下匠知,願陛下無惑讒言。
」上瞿然曰:〔瞿,俱遇翻。
瞿然,驚視之貌。
〕「朕知之矣,卿勿言。
」時公主在簾下竊聽之,以飛語陷安石,欲收按之,賴郭元振救之,得免。
公主又嘗乘辇邀宰相于光範門内,〔唐六典曰:宣政殿前西廊曰月華門,門西中書省,省西南北街,南直昭慶門,出光範門。
韓愈伏光範門下上宰相書即此。
〕諷以易置東宮,衆皆失色,宋璟抗言曰:「東宮有大功于天下,真宗廟社稷之主,公主柰何勿有此議!」 璟與姚元之密言于上曰:「未王陛下之元子,豳王高宗之長孫,〔豳王守禮,章懷太子賢之子。
長,知兩翻。
〕太平公主交構其間,将使東宮不安。
請出宋王及豳王皆為刺史,罷岐、薛二王左、右羽林,使為左、右率以事太子。
〔韋氏初平,二王領羽林。
東宮五率,分為左、右十率。
此指左右衛率。
〕太平公主請與武攸暨皆于東都安置。
」上曰:「朕更無兄弟,惟太平一妹,豈可遠置東都!諸王惟卿所處。
」〔處,昌呂翻。
〕乃先下制雲:「諸王、驸馬自今毋得典禁兵,見任者皆改他官。
」〔見,賢遍翻。
〕 頃之,上謂侍臣曰:「術者言五日中當有急兵入宮,卿等為朕備之。
」〔為,于季翻;下為陛同。
〕張說曰:「此必讒人欲離間東宮。
〔間,古苋翻。
〕願陛下使太子監國,〔監,古銜翻。
〕則流言自息矣。
」姚元之曰:「張說所言,社稷之至計也。
」上說。
〔說,與悅同。
〕 二月,丙子朔,以宋王成器為同州刺史,豳王守禮為豳州刺史,〔舊志:同州,京師東北二百五十五裡;豳州,京師西北四百九十三裡。
〕左羽林大将軍岐王隆範為左衛率,右羽林大将軍薛王隆業為右衛率;太平公主蒲州安置。
丁醜,命太子監國,六品以下除官及徒罪以下,并取太子處分。
〔處,昌呂翻。
分,扶問翻。
〕 6殿中侍禦史崔莅、太子中允薛昭素言于上曰:「斜封官皆先帝所除,恩命已布,〔斜封官,見上卷中宗景龍二年。
〕姚元之等建議,一朝盡奪之,彰先帝之過,為陛下招怨。
〔為,于僞翻。
〕今衆口沸騰,徧于海内,恐生非常之變。
」太平公主亦言之,上以為然。
戊寅,制:「諸緣斜封别敕授官,先停任者,并量材叙用。
」〔量,音良。
考異曰:朝野佥載雲:「未璟、畢構出後,見鬼人彭君卿受斜封人賄奏雲:『孝和怒曰:「我與人官,何卻!」』于是斜封皆複舊職。
」今不取。
〕 7太平公主聞姚元之、宋璟之謀,大怒,以讓太子。
太子懼,奏元之、璟離間姑、兄,〔姑,謂太平公主;兄,謂宋王、豳王。
聞,古苋翻。
〕謂從極法。
甲申,貶元之為申州刺史,璟為楚州刺史。
〔舊志:申州至京師一千七百九十六裡;楚州,京師東南二千五百一裡。
〕丙戌,宋王、豳王亦寝刺史之命。
8中書舍人、參知機務劉幽求罷為戶部尚書;以太子少保韋安石為侍中。
安石與李日知代姚、宋為政,自是綱紀紊亂,複如景龍之世矣。
〔紊,音問。
複,扶又翻,又如字。
〕前右率府铠曹參軍柳澤上疏,以為:「斜封官皆因仆妾汲引,豈孝和之意!〔中宗谥孝和皇帝。
率,所律翻。
上,時掌翻。
疏,所去翻。
〕陛下一切黜之,天下莫不稱明。
一旦忽盡收叙,善惡不定反複相功,何陛下政令之不一也!議者鹹稱太平公主令胡僧慧範曹引此曹,诳誤陛下。
〔诳,居況翻。
〕臣恐積小成大,為禍不細。
」上弗聽。
澤,亨之孫也。
〔柳亨事隋為王屋長,歸高祖,以女孫窦氏妻之,曆事太宗,位至檢校岐州刺史。
〕 9左、右萬騎與左、右羽林為北門四軍,使葛福順等将之。
〔騎,奇寄翻。
将,即亮翻,又音如字。
〕 10三月,以宋王成器女為金山公主,許嫁突厥默啜。
〔厥,九勿翻。
啜,叱劣翻。
〕 11夏,四月,甲申,宋王成器讓司徒;許之,以為太子賓客。
以韋安石為中書令。
12上召群臣三品以上,謂曰:「朕素懷澹泊,不以萬乘為貴,〔澹,徒覽翻。
乘,繩證翻。
〕曩為皇嗣,又為皇太弟,皆辭不處。
〔為皇嗣見二百四卷天授元年;辭太弟見二百八卷神龍元年。
嗣,祥吏翻。
處,昌呂翻。
〕今欲傳位太子,何如﹖」群臣莫對。
太子使右庶子李景伯固辭,不許。
殿中侍禦史和逢堯附太平公主,言于上曰:「陛下春秋未高,方為四海依仰,豈得遽爾!」上乃止。
戊子,制:「凡政事皆取太子處分。
〔處,昌呂翻。
分,扶問翻。
〕其軍旅死刑及五品已上除授,皆先與太子議之,然後以聞。
」 13辛卯,以李日知守侍中。
14壬寅,赦天下。
15五月,太子請讓位于宋王成器;不許。
請召太平公主還京師;許之。
16庚戌,制:「則天皇後父母墳仍舊為昊陵、順陵,量置官屬。
」〔廢武氏二陵見二卷元年。
量,音良。
〕太平公主為武攸暨請之也。
〔為,于僞翻;下各為同。
〕 17辛酉,更以西城為金仙公主,隆昌為玉真公主,各為之造觀,〔金仙、玉真二觀皆造于京城内輔興坊;玉真觀,本窦誕舊宅,興金仙觀相對。
更,工衡翻。
〕逼奪民居甚多,用功數百萬。
右散騎侍魏知古、黃門侍郎李又谏,不聽。
〔散,悉亶翻。
騎,奇寄翻。
〕 18壬戌,殿中監窦懷貞為禦史大夫、同平章事。
19僧慧範恃太平公主勢,逼奪民産,禦史大夫薛謙光與殿中侍禦史慕容珣奏彈庂。
公主訴于上,出謙光為州刺史。
〔考異曰:統紀曰:「監察禦史慕容珣奏彈西明寺僧慧範,以其通宮人長氏,張即太平公主乳母也,侵奪百姓。
上以為禦史當不避豪貴;見公主出居蒲州,乃敢彈射,在日不言,狀涉脽間骨肉,遂貶為密州員外司馬。
」今從舊傳。
〕 20時遣使按察十道,〔太宗貞觀十八年,遣十七遣巡察;武後垂拱初,亦嘗遣九逆察,天授二年又遣十道存撫使。
至是分為十道按察使,以廉按州郡,二周年一替。
使,疏吏翻。
〕議者以山南所部闊遠,乃分為東西道;又分隴右為河西道。
六月,壬午,又分天下置汴、齊、兖、魏、冀、并、蒲、鄜、泾、秦、益、鼦、遂、荊、岐、通、梁、襄、提、安、閩、越、洪、潭二十四都督,〔武德元年,改蜀郡為益州。
鼦州,漢涪縣地,江左置巴西郡,西魏曰潼州,隋開皇改鼦州,大業初廢州為金山郡,唐武德初複曰鼦州。
又武德二年置閩州于閩縣,開元十三年更閩州為福州。
鄜,音膚。
〕各糾察所部刺史以下善惡,惟洛及近畿州不隸都督府。
〔雍、華、同、商、岐、豳為京畿;洛、汝為都畿。
〕太子右庶子李景伯、舍人盧篏等上言:〔篏,音甫。
〕「都督專殺殺生之柄,權任太重,或用非其人,為害不細。
今禦史秩卑望重,以時巡察,奸宄自禁。
」〔宄,音軌。
〕其後竟罷都督,但置十道按察使而已。
21秋,七月,癸巳,追複上官昭容谥曰惠文。
〔追複其昭容之職而加之以谥。
〕 22乙卯,以高祖故宅枯柿複生,赦天下。
〔時诏以興聖寺是高祖舊宅,有柿樹,天授中枯死,至是重生,大赦天下。
複,扶又翻,又如字。
〕 23己巳,以右禦史大夫解琬為朔方大總管。
琬考按三城戍兵,〔三城,三受降城也。
解,戶買翻。
〕奏減十萬人。
24庚午,以中書令韋安石為左仆射兼太子賓客、同中書門下三品。
太平公主以安石不附己,故崇以虛名,實去其權也。
〔去,羌呂翻。
〕 25九月,庚辰,以窦懷貞為侍中。
懷貞每退朝,必詣太平公主第。
〔朝,直遙翻。
〕時修金仙、玉真二觀,群臣多谏,懷貞獨勸成之,身自督役。
時人謂懷貞前為皇後阿亼,〔事見上卷中宗景龍二年。
亼,正奢翻。
〕今為公主邑司。
〔唐公主有邑司令、丞,掌其主家财貨出入、田園征封之事。
考異曰:睿宗實錄雲:「乙卯,禦史大夫窦懷貞為侍中。
」太上皇實錄雲:「庚辰,禦史大夫、同中書門下三品窦懷貞為侍中,知金仙、玉真公主邑司事。
」舊紀,己卯,懷貞為恃中。
新紀、新表,「乙亥,懷貞守恃中。
」按是月癸酉朔,又懷貞以自督修二觀之故,時人語曰:「窦仆射前為皇後國亼,今為公主邑丞。
」非真知邑司也。
今從舊紀。
〕 26冬,十月,甲辰,上禦承天門,引韋安石、郭元振、窦懷貞、李日知、張說宣制,責以「政教多阙,水旱為災,府庫益竭,僚吏日滋;雖朕之薄德,亦輔佐非才。
安石可左仆射、東都留守,〔守,手又翻。
元振可吏部尚書,懷貞可左禦史大夫,日知可戶尚書,說可左丞,并罷政事。
」以吏部尚書劉幽求為侍中,右散騎常侍魏知古為左散騎常侍,太子詹事崔湜為中書侍郎,并同中書門下三品;中書侍郎陸象先同平章事。
皆太平公主之志也。
象先清淨寡欲,言論高遠,為時人所重。
湜私侍太平公主,公主欲引以為相,〔相,息亮翻。
〕湜請與象先同升,公主不可,湜曰:「然則湜亦不敢當。
」公主乃為之并言于上,〔為,于僞翻。
〕上不金欲用湜,公主涕泣以請,乃從之。
〔考異曰:朝野佥載雲:「湜妻美,并二女皆得幸于太子。
時人勝之曰:『托庸才于主第,進豔婦于春宮。
』」今不取。
〕 27右補阙辛替否上疏,以為:「自古失道破國亡家者,口說不如身逢,耳聞不如目;臣請以陛下所目者言之。
太宗皇帝,陛下之祖也,撥亂返正,〔用太史公撥亂世返之正語意。
〕開基立極;官不虛授,财無枉費;不多造寺觀而有福,不多度僧尼而無災,〔觀,古玩翻;下同。
尼,女夷翻。
〕天地垂佑,風雨時若,〔若,順也。
〕粟帛充溢,蠻夷率服,享國久長,名高萬古。
陛下何不取而法之!中宗皇帝,陛下之兄,棄祖宗之業,徇女子之意;無能而祿者數千人,無功而封者百餘家;造寺不止,費财貨者數百億,度人無窮,免租庸者數十萬,所出日滋,所入日寡;奪百姓口中之食以養貪殘,剝萬人體上之衣以塗土木,于是人怨神怒,衆叛親離,水旱并臻,公私俱罄,享國不永,禍及其身。
陛下何不忝而改之!自頃以來,水旱相繼,兼以霜蝗,人無所食,未聞赈恤,〔赈,津忍翻。
〕而為二女造觀,用錢百餘萬缗,以供無用之役乎!陛下族韋氏之家而不去韋氏之惡,〔去,羌呂翻。
〕忍棄太宗之法,不忍棄中宗之政乎!且陛下與太子當韋氏用事之時,日夕憂危,切齒于兇;〔群兇,謂韋溫、宗楚客等。
〕今幸而除之,乃不改其所為,臣恐複有切齒于陛下者也。
然則陛下又何惡于群兇而誅之!〔複,扶又翻。
惡,烏路翻。
〕昔先帝之憐悖逆也,〔帝追廢安樂公主為悖逆庶人,故稱之。
悖,蒲内翻,又蒲沒翻。
〕宗晉卿為之造第,趙屐溫為之葺園,〔為,于僞翻。
〕殚國财,竭人力,第成不暇遊,而身為戮沒。
今之造觀崇侈者,必非陛下、公主之本意,殆有宗、趙之徒從而勸之,不可不察也。
陛下不停斯役,臣恐人之愁怨,不減前朝之時。
人人知其禍敗而口不敢言,言則刑刃随之矣。
韋月将、燕欽融之徒,先朝誅之,惟陛下察之。
」上雖不能從,而嘉其切直。
28禦史中丞和逢堯攝鴻胪卿,使于突厥,〔胪,陵如翻。
使,疏吏翻。
〕說默啜曰:「處密、堅昆聞可汗結婚于唐,皆當歸附。
可汗何不襲唐冠帶,使諸胡知之,豈不美哉!」默啜許諾,明日,幞頭、衣紫衫,南向再拜,稱臣,〔樸頭、紫衫,唐三品已上之服也。
幞頭起于後周,便武事者也。
太宗時,馬周上議,以禮無服衫之文,請加欄袖褾。
幀說,輸苪翻。
幞,防玉翻。
衣,于既翻。
〕遣其楊我支及國相随逢堯入朝,十一月,戊寅,至京師。
逢堯以奉使功,遷戶部侍郎。
29壬辰,令天下百姓二十五入軍,五十五免。
30十二月,癸卯,以興昔亡可汗阿史那獻為招忍十姓使。
31上召天台上道士司馬承祯,〕臨海記:天台山超然秀出,山有八重,視之如一,高一萬八千丈,周回八百裡。
又有飛泉,垂流千仞。
時屬台州唐興縣界。
我朝太祖建隆元年,始改唐興縣為天台縣。
其山在今縣西二十餘裡。
〕問以陰陽數術,對曰:「道者,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安肯勞心以學術數乎!」上曰:「理身無為則高矣,如理國何﹖」對曰:「國猶身也,順物自然而心無私,則天下理矣。
」上歎曰:「廣成之言,無以過也。
」〔廣成子居崆峒之上黃帝立下風而問道。
〕承祯固請還山,上許之。
尚書左丞盧藏用指終南山〔程大昌曰:終南山橫亘關中,南面西起秦、隴,東澈藍田,凡雍、岐、郿、鄂、長安、萬年相去且八百裡,而連綿峙據其南者,皆此一山也。
毛公曰:終南,周之名山中南也,中南即終南也。
關中記曰:言居天之中、都之南也。
〕謂承祯曰:「此中大有佳處,何必天台!」丞祯曰:「以愚觀之,此乃仕宦之快捷方式耳!」藏用嘗隐終南,則天時征為左拾遣,故承祯言之。
《玄宗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上之上》〔諱隆基,睿宗第三子也。
此谥,廣德元年所定。
〕 先天元年〔(壬子、七一二)是年八月方改元先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