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百一十
關燈
小
中
大
唐紀二十六〔起上章閹茂(庚戌)八月,盡昭陽赤奮若(癸醜)凡三年有奇。
〕 《睿宗玄真大聖大興孝皇帝下》 景雲元年〔(庚戌、七一0)〕 1八月,庚寅,往巽第按問。
〔此承上卷洛陽縣官微聞其謀。
〕重福奄至,縣官馳出,白留守;群官皆逃匿,洛州長史崔日知獨帥衆讨之。
〔重,直龍翻。
守,式又翻。
長,知兩翻。
帥,讀曰率。
〕 留台侍禦史李邕遇重福于天津橋,從者已數百人;馳至屯營,〔從,才用翻。
即洛城左、右屯營也。
〕告之曰:「谯王得罪先帝,〔言重福得罪中宗,居之均州。
〕今無故入都,此必為亂;君等宜立功取富貴。
」又告皇城〔東都皇城也。
〕使閉諸門。
重福先趣左、右屯營,營中射之,〔趣,七喻翻。
射,而亦翻。
〕矢知雨下。
乃還趣左掖門,〔還,從宣翻。
掖,音亦。
〕欲取留守兵,見門閉,大怒,命焚之。
火未及然,左屯營兵出逼之,重福窘迫,策馬出上東,〔然,與燃同。
窘,渠隕翻。
上東,洛城上東門也,東面北來第一門。
〕逃匿山谷。
明日,留守大出兵搜捕,重福赴漕渠溺死。
〔考異曰:睿宗實錄、舊本紀皆雲「癸巳重福反。
」今從太上皇實錄。
〕日知,日用之從父兄也。
〔從,才用翻。
〕以功拜東都留守。
鄭愔貌醜多須,既敗,梳髻,着婦人服,匿車中;〔愔,于今翻。
着,陟略翻。
〕擒獲,被鞫,股栗不能對。
〔被,皮義翻。
〕張靈均神氣自若,顧愔曰:「磿與此人舉事,宜其敗也!」與愔皆斬于東都市。
初,愔附來俊臣得進;俊臣誅,附張易也;易之誅,附韋氏;韋氏敗,又附谯王重福,竟坐族誅。
〔史言張靈均雖幸禍好亂之人,猶能臨死不變。
鄭愔者,反複于群憸之間,冒利不顧,而畏死乃爾,烏足以權大事乎!〕嚴善思免死,流靜州。
〔嶺南之靜州,貞觀中已改為富州。
此靜州屬劍南,儀鳳元年,以悉州之悉唐縣置南和州,武後天授二年,更名靜州。
嚴善思死而流此,夙依嬖幸,今從亂又得以偷生。
〕 2萬騎恃讨諸韋之功,多暴橫,〔騎,奇寄翻。
橫,戶孟翻。
〕長安中苦之;诏并除外官。
又停以戶奴為萬騎;〔戶奴為萬騎,蓋必起于永昌之後。
〕更置發騎,隸左、右羽林。
〔更,工衡翻。
〕 3姚元之、宋璟及禦史大夫畢構上言:「先朝斜封官悉宜停廢。
」〔璟,居影翻。
上,時掌翻。
朝,直遙翻。
〕上從之。
癸巳,罷斜封官凡數千人。
〔斜封官見上卷中宗景龍三年。
〕 4刑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裴談貶蒲州刺史。
〔舊志:蒲州,京師東北三百二十四裡。
尚,辰羊翻。
〕 5贈蘇安恒谏議大夫。
〔蘇安恒死見二百八卷中宗景龍元年。
恒,戶登翻。
〕 6九月,辛未,以太子少師緻仕唐休璟為朔方道大總管。
〔少,始照翻。
〕 7冬,十月,甲申,禮儀使姚元之、未璟奏:〔唐世凡有國恤,皆以宰相為禮儀使,掌山陵、祔廟等事。
使疏吏翻。
〕「大行皇帝神主,應祔太廟,請遷義宗神主于東都,别立廟。
」從之。
〔義宗祔廟見二百八卷中宗神龍元年。
〕 8乙未,追複天後尊号為大聖天後。
9丁酉,以幽州鎮守經略節度大使薛讷為左武衛大将軍兼幽州都督。
節度使之名自讷始。
〔使,疏吏翻。
考曰:統紀:「景雲二年,四月,以賀拔延秀為河西節度使,節度之名自此始。
」會要雲:「景雲二年,賀拔延嗣為涼州都督,充河西節,始有節度之号。
」又雲:「範陽節度自先天二年始除甄道一。
」新表:「景雲元年置河西諸軍州節度、支度、營田大使。
」按讷先已為節度大使,則節度之名不始于延嗣也。
今從太上皇實錄。
是後天寶緣邊禦戎之地,置八節度使,其任愈重。
受命之日,賜雙旌、雙節,得以專制軍事。
行則建節,樹六纛,入境,州縣築節樓,迎以鼓角,衙仗居前,旌幢居中,大将鳴珂,金钲、鼓角居後,州縣赍印迎于道左。
又唐之制,有節度大使、副大使、節度使;其親王領節度大使而不出合,則在鎮知節度者為副大使;其異姓為節度使者有節度副使。
至後唐開成二年七月敕:「頃因本朝親王遙領方鎮,其在鎮者,遂雲副大使佑節度事,但年代已深,相沿未改。
今天下侯伯并正節旄,其未落副大使者,祗言節度使。
」〕 10太平公主以太子年少,意頗易之;既而憚其英武,欲更擇闇弱者立之以久其權,數為流言,雲「太子非長,不當立。
」〔少,詩照翻。
易,以豉翻。
數所角翻。
〕己亥,制弁谕中外,以息浮議。
公主每觇伺太子所為,纖介必聞于上,〔觇,醜廉翻,又醜豔翻。
伺,相吏翻。
〕太子左右,亦往往為公主耳目,太子深不自安。
〔為誅太平公主及其支黨張本。
〕 11谥故太子重俊曰節愍。
太府少卿萬年韋湊上書,以為:「賞罰所不加者,則考行立谥以褒貶之。
〔上,時掌翻。
行,下孟翻。
〕故太子重俊,與李多祚等稱兵入宮,中宗登玄武門以避之,太子據鞍督兵自若;及其徒倒戈,多祚等死,太子方逃竄。
向使宿衛不守,其為禍也胡可忍言!明日,中宗雨泣,〔雨泣者,淚下如雨也。
〕謂供奉官曰:〔中書、門下兩省官謂之供奉官。
〕『幾不與卿等相見。
』其危如此。
〔幾,居希翻。
〕今聖朝禮葬,谥為節愍,臣竊惑之。
夫臣子之禮,過廟必下,〔下,遐嫁翻。
〕過位必趨。
漢成帝之為太子,不敢絕馳道。
〔漢成帝為太子,初居桂宮。
元帝嘗急召之,太子出龍樓門,不敢絕馳道,西至直城門,得絕乃度,還入作室門。
上遲之,問其故,以狀對;乃着令太子得絕馳道。
〕而重俊稱兵宮内,跨馬禦前,無禮甚矣。
若以其誅武三思父子而嘉之,則興兵以誅奸臣而尊君父可也;今欲自取之,是與三思競為逆也,又足嘉乎!若以其欲廢韋氏而嘉之,則韋氏于時逆狀宋彰,大義未絕,苟無中宗之命而廢之,是脅父廢母也,庸可乎!漢戾太子困于江充之讒,發忿殺充,雖興兵交戰,非圍逼君父也;兵敗而死,〔事見二十二卷武帝征和二年。
〕及其孫為天子,始得改葬,猶谥曰戾。
〔見二十四卷宣帝本始元年。
〕況重俊可谥之曰節愍乎!臣恐後之亂臣賊子,得引以為〔心,開悖逆之,原非所以彰善瘅惡也,〔彰,明也;瘅,病也。
明其為善,病其為惡者也。
瘅,丁但翻。
〕請改其谥。
多祚等從重俊興兵,不為無罪。
陛下今宥之可也,名之為雪,亦所未安。
」上甚然其言,而執政以為制命已行,不為追改,〔為,于僞翻。
〕但停多祚等贈官而已。
12十一月,戊申朔,以姚元之為中書令。
13己酉,葬孝和皇帝于定陵,〔定陵在雍州富平城西北十五裡。
〕廟号中宗。
朝議以韋後有罪,不應祔葬。
追谥故英王妃趙氏曰和思順聖皇笁,求其瘗,莫有知者,〔妃死見二百二卷高宗上元二年。
〕乃以祎衣招魂,〔唐制:皇後之服三:祎衣、鞠衣、襢衣。
祎衣者,受冊、助祭、朝會大事之服也。
深青織成為之,畫翚,赤質,五色,十二等,素紗中單,黼領,朱羅谷褾纐,蔽膝随裳色,以緻領為緣,用翟為章,三等,青衣革帶,大帶随衣色,裨約紐佩绶如天子,青襪,舄加金舄。
〕覆以夷衾,〔覆,敷又翻。
〕祔葬定陵。
14壬子,侍中韋安石罷為太子少保,左仆射、同中書門下三品蘇緕罷為少傅。
15甲寅,追複裴炎官爵。
初,裴軎先自嶺南逃歸,複杖一百,徙北庭。
〔軎,讀曰胄。
複,扶又翻。
〕至徙所,殖貨任俠,常遣客诇都下事。
武後之誅流人也,〔裴炎死,軎先流嶺南,見二百三卷武後光宅元年。
誅流人見二百五卷長壽二年。
诇,休正翻。
〕軎先先知之,逃奔胡中;北庭都護追獲,囚之以聞。
使者至,流人盡死,軎先以待報宋殺。
既而武後下制安撫流人,有未死者悉放還,軎先由是得歸。
至是求炎後,獨軎先在,拜詹事丞。
〔詹事丞,正六品上,掌判詹事府事。
〕 16壬戌,追複王同皎官爵。
〔王同皎死見二百八卷中宗神龍二年。
〕 17庚午,許文貞公蘇壞薨。
制起複其子颋為工部侍郎,颋固辭。
〔颋,他鼎翻。
〕上使李曰知谕旨,日知終坐不言而還,〔坐,徂卧翻。
〕奉曰:「臣見其哀毀,不忍發言,恐其隕絕。
」上乃聽其終制。
18十二月,癸未,上以二女西城、隆昌公主為女官,以資天皇太後之祏,仍欲于城西造觀。
〔觀,古玩翻。
道士所居曰觀。
〕谏議大夫甯原悌上言:以為「先朝悖逆庶人以愛女驕盈而及禍,新城、宜都以庶呩抑損而獲全。
〔新城公主下嫁武延晖,宜城公主下嫁裴巽,皆中宗女。
〕又釋、道二家皆以清淨為本,不當廣營寺觀,勞人費财。
梁武帝緻敗于前,先帝取災于後,殷鑒不遠。
今二公主入道,将為之置觀,〔觀,古玩翻。
為,于僞翻。
〕不宜過為崇麗,取謗四方。
又,先朝所親狎諸僧,尚在左右,宜加屏斥。
」〔朝,直遙翻。
屏,卑郢翻。
〕上覽而善之。
19宦者闾興貴以事屬長安令李朝隐,〔屬,之欲翻。
朝,直遙翻;下同。
〕朝隐系于獄。
上聞之,召見朝隐,勞之曰:「卿為赤縣令,能如此,朕複何憂!」〔勞,力到翻。
複,扶又翻;下無複同。
〕因禦承天門,集百官及諸州朝集使,宣示以朝隐所為。
且下制稱「宦官遇寬柔之代,必弄威權。
朕覽前載,每所歎息。
能副朕意,實在斯人,可加一階為太中大夫,賜中上考及絹百匹。
」 20壬辰,奚、霫犯塞,掠漁陽、雍奴,出盧龍塞而去。
〔漁陽縣本屬幽州,中宗神龍元年分屬營州。
雍奴縣,漢以來屬漁陽郡,隋屬涿郡,唐屬幽州。
盧龍,漢肥如縣也,屬遼西郡,隋開旺十八年,更名盧龍,屬北平郡,唐帶平州。
霫,而立翻。
〕幽州都督薛讷追擊之,弗克。
21舊制,三品以上官冊授,五品以上制授,六品以下敕授,〔唐王言之制有七:一曰冊書,二曰制書,三曰忍勞制書,四曰發敕,五曰敕旨,六曰論事敕書,七曰敕牒。
〕皆委尚書省奏拟,文屬吏部,武屬兵部,尚書曰中铨,侍剆曰東西铨。
〔所謂三铨也。
〕中宗之末,嬖幸用事,選舉混淆,無複綱紀。
至是,以宋璟為吏部尚書,李又、盧從願為侍郎,皆不畏強禦,請谒路絕。
集者萬餘人,留者三铨不過二千,人服其公。
以姚元之為兵部尚書,陸象先、盧懷慎為侍郎,武選亦治。
〔選,須絹翻。
治,直吏翻。
〕從願,承慶之族子;〔盧承慶,見二百卷高宗顯慶四年。
〕象先,元方之子也。
〔陸元方,見二百五卷天後邆聖元年。
〕 22侍禦史笹城倪若水,〔笹城縣,前漢屬真定國,複漢以來屬巨鹿郡,唐屬恒州。
〕奏彈國小祭酒祝欽明、司業郭山恽亂常改作,希旨病君;〔謂郊祀請以韋後亞獻也。
〕于是左授欽明饒州刺史,山恽括州長史。
〔舊志:饒州,京師東南三千二百六十二裡。
括州後為處州,京師東南四千二百七十八裡。
〕 23侍禦史楊孚,彈糾不避權貴,權貴毀之,上曰:「鷹搏狡兔,須急救之,不爾必反為所噬。
禦史繩奸慝亦然。
苟非人主保衛之,則亦為奸慝所噬矣。
」孚,隋文帝之侄孫也。
24置河西節度、支度、營田等使,領涼、甘、肅、伊、瓜、沙、西七州,治涼州。
〔唐制,凡天下邊軍,皆有支度使,以計軍資糧仗之用。
節度不兼支度者,支度自為一司;其兼支度者,則節度使自支度。
凡邊防鎮守轉運不給,則開置屯田以益軍儲,于是有營田使。
使,疏吏翻。
度,徒洛翻。
〕 25姚州群蠻,先附吐蕃,攝監察禦史李知古請發兵擊之;既降,〔降,戶江翻。
〕又請築城,列置州縣,重稅之。
黃門侍郎徐堅以為不可;〔句斷。
〕不從。
知古發劍南兵築城因欲誅其豪傑,掠子女為奴婢。
群蠻怨怒,蠻酋傍名引吐蕃攻知古,殺之,以其屍祭天,由是姚、巂路絕,連年不通。
〔酋,慈由翻。
巂,音髓。
〕 安西都護張玄表侵掠吐蕃北境,吐蕃雖怨而未絕和親,乃賂鄯州都督楊矩,請河西九曲之地以為公主湯沐邑;矩奏與之。
〔九曲者,去箦石軍三百裡,水甘草良,宜畜牧,蓋即漢大、小榆谷之地,吐蕃置洪濟、大漢門等城以守之。
史為楊矩後悔懼自殺張本。
善2,時戰翻,又音善。
〕 二年〔(辛亥、七一一)〕 1春,正月,癸醜,突厥可汗默啜遣使請和;許之。
〔厥,九勿翻。
可,從刊入聲。
汗,音寒。
使,疏吏翻。
〕 2己未,以太仆卿郭元振、中書侍郎張說并同平章事。
〔說,讀曰悅。
〕 3以溫王重茂為襄王,充集州刺史,遣中郎将将兵五百就防之。
〔舊志:集州,京師西南一千四百二十五裡。
将,即亮翻。
〕 4乙醜,追立妃劉氏曰肅明皇後,陵曰惠陵;德妃窦氏曰昭成皇後,陵曰請陵。
皆魂葬于東部城南,〔二妃死見二百五卷武後長壽二年。
〕立廟京師,号儀坤廟。
〔會要,儀坤廟在親仁裡。
〕窦氏,太子之母也。
5太平公主與益州長史窦懷貞等結為朋黨,欲以危太子,使其伲唐晙邀韋安石至其第,〔晙,子峻翻。
〕安石固辭往。
上嘗密召安石,謂曰:「聞朝堥皆傾心東宮,卿宜察之。
」對曰:「陛下安得亡國之言
〕 《睿宗玄真大聖大興孝皇帝下》 景雲元年〔(庚戌、七一0)〕 1八月,庚寅,往巽第按問。
〔此承上卷洛陽縣官微聞其謀。
〕重福奄至,縣官馳出,白留守;群官皆逃匿,洛州長史崔日知獨帥衆讨之。
〔重,直龍翻。
守,式又翻。
長,知兩翻。
帥,讀曰率。
〕 留台侍禦史李邕遇重福于天津橋,從者已數百人;馳至屯營,〔從,才用翻。
即洛城左、右屯營也。
〕告之曰:「谯王得罪先帝,〔言重福得罪中宗,居之均州。
〕今無故入都,此必為亂;君等宜立功取富貴。
」又告皇城〔東都皇城也。
〕使閉諸門。
重福先趣左、右屯營,營中射之,〔趣,七喻翻。
射,而亦翻。
〕矢知雨下。
乃還趣左掖門,〔還,從宣翻。
掖,音亦。
〕欲取留守兵,見門閉,大怒,命焚之。
火未及然,左屯營兵出逼之,重福窘迫,策馬出上東,〔然,與燃同。
窘,渠隕翻。
上東,洛城上東門也,東面北來第一門。
〕逃匿山谷。
明日,留守大出兵搜捕,重福赴漕渠溺死。
〔考異曰:睿宗實錄、舊本紀皆雲「癸巳重福反。
」今從太上皇實錄。
〕日知,日用之從父兄也。
〔從,才用翻。
〕以功拜東都留守。
鄭愔貌醜多須,既敗,梳髻,着婦人服,匿車中;〔愔,于今翻。
着,陟略翻。
〕擒獲,被鞫,股栗不能對。
〔被,皮義翻。
〕張靈均神氣自若,顧愔曰:「磿與此人舉事,宜其敗也!」與愔皆斬于東都市。
初,愔附來俊臣得進;俊臣誅,附張易也;易之誅,附韋氏;韋氏敗,又附谯王重福,竟坐族誅。
〔史言張靈均雖幸禍好亂之人,猶能臨死不變。
鄭愔者,反複于群憸之間,冒利不顧,而畏死乃爾,烏足以權大事乎!〕嚴善思免死,流靜州。
〔嶺南之靜州,貞觀中已改為富州。
此靜州屬劍南,儀鳳元年,以悉州之悉唐縣置南和州,武後天授二年,更名靜州。
嚴善思死而流此,夙依嬖幸,今從亂又得以偷生。
〕 2萬騎恃讨諸韋之功,多暴橫,〔騎,奇寄翻。
橫,戶孟翻。
〕長安中苦之;诏并除外官。
又停以戶奴為萬騎;〔戶奴為萬騎,蓋必起于永昌之後。
〕更置發騎,隸左、右羽林。
〔更,工衡翻。
〕 3姚元之、宋璟及禦史大夫畢構上言:「先朝斜封官悉宜停廢。
」〔璟,居影翻。
上,時掌翻。
朝,直遙翻。
〕上從之。
癸巳,罷斜封官凡數千人。
〔斜封官見上卷中宗景龍三年。
〕 4刑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裴談貶蒲州刺史。
〔舊志:蒲州,京師東北三百二十四裡。
尚,辰羊翻。
〕 5贈蘇安恒谏議大夫。
〔蘇安恒死見二百八卷中宗景龍元年。
恒,戶登翻。
〕 6九月,辛未,以太子少師緻仕唐休璟為朔方道大總管。
〔少,始照翻。
〕 7冬,十月,甲申,禮儀使姚元之、未璟奏:〔唐世凡有國恤,皆以宰相為禮儀使,掌山陵、祔廟等事。
使疏吏翻。
〕「大行皇帝神主,應祔太廟,請遷義宗神主于東都,别立廟。
」從之。
〔義宗祔廟見二百八卷中宗神龍元年。
〕 8乙未,追複天後尊号為大聖天後。
9丁酉,以幽州鎮守經略節度大使薛讷為左武衛大将軍兼幽州都督。
節度使之名自讷始。
〔使,疏吏翻。
考曰:統紀:「景雲二年,四月,以賀拔延秀為河西節度使,節度之名自此始。
」會要雲:「景雲二年,賀拔延嗣為涼州都督,充河西節,始有節度之号。
」又雲:「範陽節度自先天二年始除甄道一。
」新表:「景雲元年置河西諸軍州節度、支度、營田大使。
」按讷先已為節度大使,則節度之名不始于延嗣也。
今從太上皇實錄。
是後天寶緣邊禦戎之地,置八節度使,其任愈重。
受命之日,賜雙旌、雙節,得以專制軍事。
行則建節,樹六纛,入境,州縣築節樓,迎以鼓角,衙仗居前,旌幢居中,大将鳴珂,金钲、鼓角居後,州縣赍印迎于道左。
又唐之制,有節度大使、副大使、節度使;其親王領節度大使而不出合,則在鎮知節度者為副大使;其異姓為節度使者有節度副使。
至後唐開成二年七月敕:「頃因本朝親王遙領方鎮,其在鎮者,遂雲副大使佑節度事,但年代已深,相沿未改。
今天下侯伯并正節旄,其未落副大使者,祗言節度使。
」〕 10太平公主以太子年少,意頗易之;既而憚其英武,欲更擇闇弱者立之以久其權,數為流言,雲「太子非長,不當立。
」〔少,詩照翻。
易,以豉翻。
數所角翻。
〕己亥,制弁谕中外,以息浮議。
公主每觇伺太子所為,纖介必聞于上,〔觇,醜廉翻,又醜豔翻。
伺,相吏翻。
〕太子左右,亦往往為公主耳目,太子深不自安。
〔為誅太平公主及其支黨張本。
〕 11谥故太子重俊曰節愍。
太府少卿萬年韋湊上書,以為:「賞罰所不加者,則考行立谥以褒貶之。
〔上,時掌翻。
行,下孟翻。
〕故太子重俊,與李多祚等稱兵入宮,中宗登玄武門以避之,太子據鞍督兵自若;及其徒倒戈,多祚等死,太子方逃竄。
向使宿衛不守,其為禍也胡可忍言!明日,中宗雨泣,〔雨泣者,淚下如雨也。
〕謂供奉官曰:〔中書、門下兩省官謂之供奉官。
〕『幾不與卿等相見。
』其危如此。
〔幾,居希翻。
〕今聖朝禮葬,谥為節愍,臣竊惑之。
夫臣子之禮,過廟必下,〔下,遐嫁翻。
〕過位必趨。
漢成帝之為太子,不敢絕馳道。
〔漢成帝為太子,初居桂宮。
元帝嘗急召之,太子出龍樓門,不敢絕馳道,西至直城門,得絕乃度,還入作室門。
上遲之,問其故,以狀對;乃着令太子得絕馳道。
〕而重俊稱兵宮内,跨馬禦前,無禮甚矣。
若以其誅武三思父子而嘉之,則興兵以誅奸臣而尊君父可也;今欲自取之,是與三思競為逆也,又足嘉乎!若以其欲廢韋氏而嘉之,則韋氏于時逆狀宋彰,大義未絕,苟無中宗之命而廢之,是脅父廢母也,庸可乎!漢戾太子困于江充之讒,發忿殺充,雖興兵交戰,非圍逼君父也;兵敗而死,〔事見二十二卷武帝征和二年。
〕及其孫為天子,始得改葬,猶谥曰戾。
〔見二十四卷宣帝本始元年。
〕況重俊可谥之曰節愍乎!臣恐後之亂臣賊子,得引以為〔心,開悖逆之,原非所以彰善瘅惡也,〔彰,明也;瘅,病也。
明其為善,病其為惡者也。
瘅,丁但翻。
〕請改其谥。
多祚等從重俊興兵,不為無罪。
陛下今宥之可也,名之為雪,亦所未安。
」上甚然其言,而執政以為制命已行,不為追改,〔為,于僞翻。
〕但停多祚等贈官而已。
12十一月,戊申朔,以姚元之為中書令。
13己酉,葬孝和皇帝于定陵,〔定陵在雍州富平城西北十五裡。
〕廟号中宗。
朝議以韋後有罪,不應祔葬。
追谥故英王妃趙氏曰和思順聖皇笁,求其瘗,莫有知者,〔妃死見二百二卷高宗上元二年。
〕乃以祎衣招魂,〔唐制:皇後之服三:祎衣、鞠衣、襢衣。
祎衣者,受冊、助祭、朝會大事之服也。
深青織成為之,畫翚,赤質,五色,十二等,素紗中單,黼領,朱羅谷褾纐,蔽膝随裳色,以緻領為緣,用翟為章,三等,青衣革帶,大帶随衣色,裨約紐佩绶如天子,青襪,舄加金舄。
〕覆以夷衾,〔覆,敷又翻。
〕祔葬定陵。
14壬子,侍中韋安石罷為太子少保,左仆射、同中書門下三品蘇緕罷為少傅。
15甲寅,追複裴炎官爵。
初,裴軎先自嶺南逃歸,複杖一百,徙北庭。
〔軎,讀曰胄。
複,扶又翻。
〕至徙所,殖貨任俠,常遣客诇都下事。
武後之誅流人也,〔裴炎死,軎先流嶺南,見二百三卷武後光宅元年。
誅流人見二百五卷長壽二年。
诇,休正翻。
〕軎先先知之,逃奔胡中;北庭都護追獲,囚之以聞。
使者至,流人盡死,軎先以待報宋殺。
既而武後下制安撫流人,有未死者悉放還,軎先由是得歸。
至是求炎後,獨軎先在,拜詹事丞。
〔詹事丞,正六品上,掌判詹事府事。
〕 16壬戌,追複王同皎官爵。
〔王同皎死見二百八卷中宗神龍二年。
〕 17庚午,許文貞公蘇壞薨。
制起複其子颋為工部侍郎,颋固辭。
〔颋,他鼎翻。
〕上使李曰知谕旨,日知終坐不言而還,〔坐,徂卧翻。
〕奉曰:「臣見其哀毀,不忍發言,恐其隕絕。
」上乃聽其終制。
18十二月,癸未,上以二女西城、隆昌公主為女官,以資天皇太後之祏,仍欲于城西造觀。
〔觀,古玩翻。
道士所居曰觀。
〕谏議大夫甯原悌上言:以為「先朝悖逆庶人以愛女驕盈而及禍,新城、宜都以庶呩抑損而獲全。
〔新城公主下嫁武延晖,宜城公主下嫁裴巽,皆中宗女。
〕又釋、道二家皆以清淨為本,不當廣營寺觀,勞人費财。
梁武帝緻敗于前,先帝取災于後,殷鑒不遠。
今二公主入道,将為之置觀,〔觀,古玩翻。
為,于僞翻。
〕不宜過為崇麗,取謗四方。
又,先朝所親狎諸僧,尚在左右,宜加屏斥。
」〔朝,直遙翻。
屏,卑郢翻。
〕上覽而善之。
19宦者闾興貴以事屬長安令李朝隐,〔屬,之欲翻。
朝,直遙翻;下同。
〕朝隐系于獄。
上聞之,召見朝隐,勞之曰:「卿為赤縣令,能如此,朕複何憂!」〔勞,力到翻。
複,扶又翻;下無複同。
〕因禦承天門,集百官及諸州朝集使,宣示以朝隐所為。
且下制稱「宦官遇寬柔之代,必弄威權。
朕覽前載,每所歎息。
能副朕意,實在斯人,可加一階為太中大夫,賜中上考及絹百匹。
」 20壬辰,奚、霫犯塞,掠漁陽、雍奴,出盧龍塞而去。
〔漁陽縣本屬幽州,中宗神龍元年分屬營州。
雍奴縣,漢以來屬漁陽郡,隋屬涿郡,唐屬幽州。
盧龍,漢肥如縣也,屬遼西郡,隋開旺十八年,更名盧龍,屬北平郡,唐帶平州。
霫,而立翻。
〕幽州都督薛讷追擊之,弗克。
21舊制,三品以上官冊授,五品以上制授,六品以下敕授,〔唐王言之制有七:一曰冊書,二曰制書,三曰忍勞制書,四曰發敕,五曰敕旨,六曰論事敕書,七曰敕牒。
〕皆委尚書省奏拟,文屬吏部,武屬兵部,尚書曰中铨,侍剆曰東西铨。
〔所謂三铨也。
〕中宗之末,嬖幸用事,選舉混淆,無複綱紀。
至是,以宋璟為吏部尚書,李又、盧從願為侍郎,皆不畏強禦,請谒路絕。
集者萬餘人,留者三铨不過二千,人服其公。
以姚元之為兵部尚書,陸象先、盧懷慎為侍郎,武選亦治。
〔選,須絹翻。
治,直吏翻。
〕從願,承慶之族子;〔盧承慶,見二百卷高宗顯慶四年。
〕象先,元方之子也。
〔陸元方,見二百五卷天後邆聖元年。
〕 22侍禦史笹城倪若水,〔笹城縣,前漢屬真定國,複漢以來屬巨鹿郡,唐屬恒州。
〕奏彈國小祭酒祝欽明、司業郭山恽亂常改作,希旨病君;〔謂郊祀請以韋後亞獻也。
〕于是左授欽明饒州刺史,山恽括州長史。
〔舊志:饒州,京師東南三千二百六十二裡。
括州後為處州,京師東南四千二百七十八裡。
〕 23侍禦史楊孚,彈糾不避權貴,權貴毀之,上曰:「鷹搏狡兔,須急救之,不爾必反為所噬。
禦史繩奸慝亦然。
苟非人主保衛之,則亦為奸慝所噬矣。
」孚,隋文帝之侄孫也。
24置河西節度、支度、營田等使,領涼、甘、肅、伊、瓜、沙、西七州,治涼州。
〔唐制,凡天下邊軍,皆有支度使,以計軍資糧仗之用。
節度不兼支度者,支度自為一司;其兼支度者,則節度使自支度。
凡邊防鎮守轉運不給,則開置屯田以益軍儲,于是有營田使。
使,疏吏翻。
度,徒洛翻。
〕 25姚州群蠻,先附吐蕃,攝監察禦史李知古請發兵擊之;既降,〔降,戶江翻。
〕又請築城,列置州縣,重稅之。
黃門侍郎徐堅以為不可;〔句斷。
〕不從。
知古發劍南兵築城因欲誅其豪傑,掠子女為奴婢。
群蠻怨怒,蠻酋傍名引吐蕃攻知古,殺之,以其屍祭天,由是姚、巂路絕,連年不通。
〔酋,慈由翻。
巂,音髓。
〕 安西都護張玄表侵掠吐蕃北境,吐蕃雖怨而未絕和親,乃賂鄯州都督楊矩,請河西九曲之地以為公主湯沐邑;矩奏與之。
〔九曲者,去箦石軍三百裡,水甘草良,宜畜牧,蓋即漢大、小榆谷之地,吐蕃置洪濟、大漢門等城以守之。
史為楊矩後悔懼自殺張本。
善2,時戰翻,又音善。
〕 二年〔(辛亥、七一一)〕 1春,正月,癸醜,突厥可汗默啜遣使請和;許之。
〔厥,九勿翻。
可,從刊入聲。
汗,音寒。
使,疏吏翻。
〕 2己未,以太仆卿郭元振、中書侍郎張說并同平章事。
〔說,讀曰悅。
〕 3以溫王重茂為襄王,充集州刺史,遣中郎将将兵五百就防之。
〔舊志:集州,京師西南一千四百二十五裡。
将,即亮翻。
〕 4乙醜,追立妃劉氏曰肅明皇後,陵曰惠陵;德妃窦氏曰昭成皇後,陵曰請陵。
皆魂葬于東部城南,〔二妃死見二百五卷武後長壽二年。
〕立廟京師,号儀坤廟。
〔會要,儀坤廟在親仁裡。
〕窦氏,太子之母也。
5太平公主與益州長史窦懷貞等結為朋黨,欲以危太子,使其伲唐晙邀韋安石至其第,〔晙,子峻翻。
〕安石固辭往。
上嘗密召安石,謂曰:「聞朝堥皆傾心東宮,卿宜察之。
」對曰:「陛下安得亡國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