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百九

關燈
廟不墜于地,汝之力也。

    」遂迎相王入輔少帝。

     閉宮門及京城門,分遣萬騎收捕諸韋親黨。

    斬太子少保、同中書門下三品韋溫于東市之北。

    中書令宗楚客衣斬衰、乘青驢逃出,至通化門,〔衣,于既翻。

    衰,倉回翻。

    通化門,京城東面北來第一門。

    〕門者曰:「公,宗尚書也。

    」去布帽,執而斬之,并斬其弟晉卿。

    〔考異曰:太上實錄雲:「斬楚客于春明門外。

    」今從佥載。

    太上錄,「殺晉卿于定陵」。

    按定陵,中宗陵也,于時未有;今不取。

    去,羌呂翻。

    〕相枉奉少帝禦安福門,慰谕百姓。

    〔唐六典曰:皇城西面二門,北曰安福,南曰順義。

    安福門西直開遠門。

    〕初,趙履溫傾國資以奉安樂公主,為之起第舍,築台穿池無休已,擫紫衫,以項挽公主犢車。

    〔為,于僞翻。

    擫,益涉翻。

    〕公主死,履溫馳詣安福樓下舞蹈稱萬歲;聲未絕,相王令萬騎斬之。

    百姓怨其勞役,争割其肉立盡。

    秘書監汴王邕娶韋後妹崇國夫人,〔崇,古國名。

    〕與禦史大夫窦從一各手斬其妻首以獻。

    邕,鳳之孫也。

    〔鳳,高祖之子。

    〕左仆射、同中書門下三品韋巨源聞亂,家人勸之逃匿,巨源曰:「吾位大臣,豈可聞難不赴!」〔射,寅謝翻。

    難,乃旦翻。

    〕出至都街,為亂兵所殺,時年八十。

    于是枭馬秦客、楊均、葉靜能等首,屍韋後于市。

    崔日用将兵誅諸韋于杜曲,〔唐京城南,韋、杜二族居之,謂之韋曲、杜曲。

    語雲:「城南韋、杜,去天尺五。

    」時諸韋門宗強盛,侵杜曲而居之。

    枭,堅堯翻。

    将,知亮翻。

    又音如字。

    〕襁褓兒無免者,〔襁,居兩翻。

    褓,音保。

    〕諸杜濫死非一。

     是日,赦天下,雲:「逆賊魁首已誅,自餘支黨一無所問。

    」以臨淄王隆基為平王,兼知内外閑貛,〔平王固以平州為國名,實以平内難,褒以此名。

    六典:尚乘奉禦,掌内外閑貛之馬,一曰左、右飛黃閑,二曰左、右吉良閑,三曰左右龍媒閑,四曰左、右騊駼閑,五曰左、右駃騠閑,六曰左、右天苑閑。

    開元時,仗内六閑曰飛龍、翔麟、鳳苑、鹓鸶、吉良、六群等六貛,奔星、内駒等兩閑;仗外有左飛、右飛、左萬、右萬等四閑,東南内、西南兩等兩貛。

    〕押左右廂萬騎。

    〔左右廂,即前所謂左萬騎、右萬騎也。

    〕薛崇暕賜爵立節王。

    以锺紹京守中書侍郎,劉幽求守中書舍人,并參知機務。

    麻嗣宗行右金吾衛中郎将。

    武氏宗屬,誅死流竄殆盡。

    〔武氏宗屬至是時誅竄宜盡矣,而史曰殆盡者,攸緒、平一能避權遠勢,而武惠妃者猶足以成殺三子之禍也。

    〕侍中紀處讷行至華州,吏部尚書同平章事張嘉福行至懷州,皆收斬之。

    〔舊志,華州,京師東百八十裡。

    懷州,京師東九百六十九裡。

    華,戶化翻。

    〕 壬寅,劉幽求在太極殿,有宮人與宦官令幽求作制書立太後,幽求曰:「國有大難,〔難,乃旦翻。

    〕人情不安,山陵未畢,遽立太後,不可!」平王隆基曰:「此勿輕言。

    」 遣十道使赍玺書宣撫,及詣均州宣慰谯王重福。

    〔使,疏吏翻。

    玺,斯氏翻。

    重,直龍翻。

    〕貶窦從一為濠州司馬。

    〔舊志,濠州,京師東南二千一百五十裡。

    〕罷諸公主府官。

    〔中宗時,太平、安樂等七公主皆開府置官屬。

    〕 癸卯,太平公主傳少帝命,請讓位于相王,相王固辭。

    以平王隆基為殿中監、同中書門下三品,以宋王成器為左衛大将軍,衡陽王成義為右衛大将軍,巴陵王隆範為左左羽林大将軍,彭城王隆業為右羽林大将軍,光祿少卿嗣道王微檢校右金吾衛大将軍。

    微,元慶之孫也。

    〔道王元慶,高祖之子。

    〕以黃門侍郎李日知、中書侍郎锺紹京并同中書門下三品。

    太平公主之子薛崇訓為右千牛衛将軍。

    隆基有二奴,王毛仲、李守德,皆趫勇善騎射,〔趫,巨嬌翻,善走也。

    〕常侍衛左右。

    隆基之入苑中也,毛仲避匿不從,〔從,才用翻。

    〕事定數日方歸,隆基不之責,仍超拜将軍。

    毛仲,本高麗也。

    〔為王毛仲貴寵緻禍張本。

    麗,力知翻。

    〕汴王邕貶沁州刺史,〔舊志:池州,京師東北一千二十五裡。

    沁,七鸩翻。

    〕左散騎常侍、驸都尉楊慎交貶巴州刺史,中書令蕭至忠貶許州刺史,〔舊志,許州,京師東一千二百裡。

    〕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韋嗣立貶宋州刺史,中書侍郎、同平章事趙彥昭貶绛州刺史,吏部侍郎、同平章事崔湜貶華州刺史。

     劉幽求言于宋王成器、平王隆基曰:「相王疇昔已居宸極,群望所屬。

    〔嗣聖元年,則天廢中宗而立相王,及革命,以王為皇嗣。

    屬,之欲翻。

    〕今人心未安,家國事重,相王豈得尚未小節,不早即位以鎮天下乎!」隆基曰:「王性恬淡,不以代事嬰懷。

    〔代事即世事,避太宗諱雲爾。

    〕雖有天下,猶讓于人,〔謂既讓武後,又讓史宗也。

    〕況親兄之子,安肯代之乎!」幽求曰:「衆心不可違,王雖欲高居獨善,其如社稷何!」成器、隆基入見相王,〔見,賢遍翻。

    〕極言其事,相王乃許之。

    甲辰,少帝在太極殿東隅西向,相王立于梓宮旁,太平公主曰:「皇帝欲以此位讓叔父,可乎﹖」幽求跪曰:「國家多難,皇帝仁孝,追蹤堯、舜,誠合至公;相王代之任重,慈愛尤厚矣。

    」〔難,乃旦翻。

    任,音壬。

    〕乃以少帝制傳位相王。

    時少帝猶在禦座,太平公主進曰:「天下之心已歸相王,此非兒座!」遂提下之。

    〔下,遐嫁翻。

    〕睿宗即位,禦承天門,赦天下。

    〔京城西内正門曰承天門。

    〕複以少帝為溫王。

     以锺紹京為中書令。

    锺紹京少為司農錄事,〔唐九寺皆有錄事,官九品,蓋流外也。

    少,詩照翻。

    〕既典朝政,〔朝,直遙翻;下同。

    〕縱情賞罰,衆皆惡之。

    〔惡,烏路翻。

    〕太常少卿薛稷勤其上表禮讓,〔上,時掌翻。

    〕紹京從之。

    稷入言于上曰:「紹京雖有勳勞,素無才德,出自胥徒,一旦超居元宰,恐失聖朝具瞻之美。

    」〔詩雲:赫赫師尹,民具爾瞻。

    〕上以為然。

    丙午,改除戶部尚書,尋出為蜀州刺史。

    〔舊志,蜀州去京師三千三百二十裡。

    〕 9上将立太子,以宋王成器嫡長,而平王隆基有大功,疑不能決。

    成器辭曰:「國家安則先嫡,國家危則先有功;苟違其宜,〔長,知兩翻。

    先,悉薦翻。

    〕四海失望。

    臣死不敢居平王之上。

    」涕泣居請者累日。

    大臣亦多言平王功大宜立。

    劉幽求曰:「臣聞除天下之禍者,當享天下之福。

    平王拯社稷之危,救君親之難,〔難,乃旦翻。

    〕論功莫大,語德最賢,無可疑者。

    」上從之。

    丁未,立平王隆基為太子。

    〔考異曰:劉子玄先撰太上皇實錄,盡傳位;後又撰睿宗實錄,終橋陵;文字頗不同。

    睿宗錄及舊紀皆雲「丙午,立太子」。

    今從太上皇錄。

    〕隆基複表讓成器,不許。

    〔複,扶又翻。

    〕 10則天大聖皇後複舊号為天後。

    追谥雍王賢曰章懷太子。

    〔賢廢見二百二卷高宗永隆元年。

    雍,于用翻;下同。

    〕 11戊申,以宋王成器為雍州牧、揚州大都督、太子太師。

     12置溫王重茂于内宅。

    〔恐群不逞挾之以為變也。

    〕 13以太常少卿薛稷為黃門侍郎,參知機務。

    稷以工書,事上于藩邸,其子伯陽尚仙源公主,〔仙源公主,帝女也,後封荊山公主。

    〕故為相。

     14追削武三思、武崇訓爵谥,斫棺暴屍,平其墳墓。

     15以許州刺史姚元之為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宋州刺史韋嗣立、許州刺史蕭至忠為中書令,绛州刺史趙彥昭為中書侍郎,華州刺史崔湜為吏部侍郎,并同平章事。

     16越州長史宋之問,饒州刺史冉祖雍,坐谄附韋、武,皆流嶺表。

     17己酉,立衡陽王成義為申王,巴陵王隆範為岐王,彭城王隆業為薛王;加太平公主實封滿萬戶。

     太平公主沈敏多權略,〔沈,持林翻。

    〕武後以為類己,故于諸子中獨愛幸,頗得預密謀,然尚畏武後之嚴,未敢招權勢;及誅張易之,公主有力焉。

    〔誅張易之見二百七卷中宗神龍元年。

    〕中宗之世,韋後、安樂公主皆畏之,又與太子共誅韋氏。

    既屢立大功,益尊重,上常與之圖議大政,每入奏事,坐語移時,或時不朝谒,〔朝,直遙翻。

    〕則宰相就第咨之。

    每宰相奏事,上辄問:「嘗與太平議否﹖」又問:「與三郎議否﹖」然後可之。

    三郎,謂太子也。

    公主所欲,上無不聽,自宰相以下,進退系其一言,其餘薦士驟曆清顯著不可勝數,權傾人主,趨附其門者如市。

    〔勝,音升。

    趨,七喻翻。

    〕子薛崇行、崇敏、崇簡皆封王,田園遍于近甸,收市營造諸器玩,遠至嶺、蜀,輸送者相屬于路,〔屬,之欲翻。

    〕居處奉養,拟于宮掖。

    〔處,昌呂翻。

    〕 18追贈郎岌、燕欽融谏議大夫。

     19秋,七月,庚戌朔,贈韋月将宣州刺史。

    〔韋月将死見上卷中宗神龍二年。

    〕 20癸醜,以兵部侍郎崔日用為黃門侍郎,參知機務。

     21追複故太子重俊位号;〔太子重俊死見上卷中宗景龍元年。

    〕雪敬晖、桓彥範、崔玄暐、張柬之、袁恕己、成王千裡、李多祚等罪,複其官爵。

    〔五王事見上卷神龍二年。

    千裡、多祚與重俊同死,見景龍元年。

    〕 22丁巳,以洛州長史宋璟檢校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岑羲罷為右散騎常侍,兼刑部尚書。

    璟與姚元之協心革中宗弊政,進忠良,退不肖,賞罰盡公,請托不行,綱紀修舉,當時翕然以為複有貞觀、永徽之風。

    〔複,扶又翻,又如字。

    〕 23壬戌,崔湜罷為尚書左丞,張錫為绛州刺史,蕭至忠為晉州刺史,〔舊志:晉州,京師東北七百二十五裡。

    〕韋嗣立為許州刺史,趙彥昭為宋州刺史。

    丙寅,姚元之兼中書令,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李峤貶懷州刺史。

     丁卯,太子少師、同中書門下三品唐休璟緻仕,右武衛大将軍、同中書門下三品張仁願罷為左衛大将軍。

     24黃門侍郎、參知機務崔日用與中書侍郎、參知機務薛稷争于上前,稷曰:「日用傾側,向附武三思,非忠臣;賣友邀功,非義士。

    」日用曰:「臣往雖有過,今立大功。

    〔立大功,謂誅韋氏之謀,日用發之。

    〕稷外托國姻,〔謂稷子伯陽尚主。

    〕仕附張易之、宗楚客,非傾側而何!」上由是兩罷之,戊辰,以日用為雍州長史,稷為左散騎常侍。

     25己巳,赦天下,改元;〔改元景雲。

    〕凡韋氏餘黨未施行者,鹹赦之。

     26乙亥,廢武氏崇恩廟及昊陵、順陵,〔中宗景龍元年複武氏陵廟。

    〕追廢韋後為庶人,安樂公主為悖逆庶人。

    〔悖,蒲内翻。

    又蒲沒翻。

    〕 27韋後之臨朝也,吏部侍郎鄭愔貶江州司馬,〔朝,直遙翻。

    愔,于今翻。

    〕潛過均州,與刺史谯王重福及洛陽人張靈均謀舉兵誅韋氏,未發而韋氏敗。

    重福遷集州刺史,未行,靈均說重福曰:「大王地居嫡長,當為天子。

    〔長,知兩翻。

    〕相王雖有功,不當繼統。

    東都士庶,皆願王來。

    若潛入洛陽,發左右屯營兵,〔東都置左、右屯營兵以衛宮城。

    〕襲殺留守,據東都,如從天而下也。

    然後西取陝州,東取河南北,天下指麾可定。

    」〔守,式又翻。

    ,陝式冉翻。

    〕重福從之。

     靈均乃密與愔結謀,聚徒數十人。

    時愔自秘書少監左遷沅州刺史,〔武後天授二年,改巫州為沅州。

    舊志:沅州,京師南四千一百九十七裡,至東都三千九百裡。

    〕遲留洛陽以俟重福,〔【章:十二行本「福」下有「為重福」三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草制,立重福為帝,改元為中元克複。

    〔考異曰:太上皇實錄雲:「改元為中宗克複元年。

    」今從新書。

    〕尊上為皇季叔,以溫王為皇太弟,愔為左丞相知内外文事,靈均為右丞相、天柱大将軍知武事,右散騎常侍嚴善思為禮部尚書知吏部事。

    重福與靈均詐乘驿詣東都,愔先供張驸馬都尉裴巽第以待重福。

    〔供,居用翻。

    張,知亮翻。

    〕洛陽縣官微聞其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