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百九
關燈
小
中
大
蕃以擊娑葛,〔相,息亮翻。
處,昌呂翻。
讷,内骨翻。
吐,從暾入聲。
〕求阿史那獻為可汗以招十姓,〔獻,阿史那彌射之孫,元慶之子。
〕使郭虔瓘發拔汗那兵以自助;〔杜環經行記:拔汗那國在怛邏斯南千裡,東隔山,去疏勒二千餘裡,西去石國千餘裡。
〕既不失部落,又得報仇,比于入朝,豈可同日語哉!」郭虔瓘者,曆城人,〔曆城縣,漢、晉屬濟南郡,後魏以來帶齊州。
〕時為西邊将。
忠節然其言,遣間使賂楚客、處讷,請如以悌之策。
〔将,即亮翻。
間,克苋翻。
〕 元振聞其謀,上疏,以為:往歲吐蕃所以犯邊,正為求十姓、四鎮之地不獲故耳。
〔求十姓、四鎮事,始二百五卷武後萬歲通天元。
為,于僞翻;下能為同。
〕比者息兵請和,〔謂入貢而金城公主下嫁也。
比,毗至翻。
〕非能慕悅中國之禮義也,直以國多内難,〔謂贊普南征而死,國中大亂,嫡庶競立,将相争權,自相屠滅。
,難乃旦翻。
〕人畜疫疠,恐中國乘其弊,故且屈志求自昵。
〔昵,尼質翻。
〕使其國小安,豈能忘取十姓、四鎮之地哉!今忠節不論國家大計,直欲為吐蕃鄉導,〔畜,許救翻。
鄉,讀曰向。
〕恐四鎮危機,将從此始。
頃緣默啜憑陵,所應者多,兼四鎮兵疲弊,勢未能為忠節經略,非憐突騎施也。
忠節不體國家中外之意而更求吐翻;吐翻得志,則忠節在其掌握,豈得複事唐也!〔複,扶又翻。
〕往年吐蕃無恩于中國,猶欲求十姓、四鎮之地;〔即謂萬歲通天元年事。
〕今若破娑葛有功,請分于阗、疏勒,不知以何理抑之!又,其所部諸蠻及婆羅門等方不服,若借唐兵助讨之,亦不知以何詞拒之!是以古之智者皆不願受夷狄之惠,蓋豫憂其求請無厭,〔厭,于鹽翻。
〕終為後患故也。
又,彼請阿史那獻者,豈非以獻為可汗子孫,欲依之以招懷十姓呼!按獻父元慶,叔父仆羅,兄俀子及斛瑟羅、懷道等,皆可汗子孫也。
往者唐及吐蕃徧曾立之以為可汗,欲以招撫十姓,〔武後垂拱元年冊元慶為可汗,見二百三卷。
冊斛瑟羅,按舊書亦在是卷二年。
俀子見二百五卷延載元年。
長安四年冊懷道為可汗,見二百七卷。
仆羅、俀子,蓋皆吐蕃所立。
俀,吐猥翻。
〕皆不能緻,尋自破滅。
何則﹖此屬非有過人之才,恩威不足以動衆,雖複可汗舊種,〔複,扶又翻。
種,章勇翻。
〕衆心終不親附,況獻又疏遠于其父兄乎﹖若使忠節兵力自能誘脅十姓,〔誘,音酉。
〕則不必求立可汗子孫也。
又,欲令郭虔瓘入拔汗那,發其兵。
虔瓘前此已嘗與忠節擅入拔汗那發兵,不能得其片甲匹馬,而拔汗那不勝侵擾,〔勝,音升。
〕南引吐蕃,奉俀子,還侵四鎮。
時拔汗那四旁無強寇為援,虔瓘等恣為侵掠,如獨行無人之境,猶引俀子為患。
今北有娑葛,急則與之并力,内則諸胡堅壁拒守,外則突厥伺隙邀遮。
〔伺,相吏翻。
〕臣料虔瓘等此行,必不能如往年之得志;内外受敵,自陷危亡,徒與虜結隙,令四鎮不安。
以臣愚揣之,實為非計。
」〔揣,初委翻。
〕 楚客等不從,建議「遣馮嘉賓持節安撫忠節,侍禦史呂守素處置四鎮,〔處,昌呂翻。
〕以将軍牛師獎為安西副都護,發甘、涼以西兵,兼征吐蕃,以讨娑葛。
」娑葛遣使娑臘獻馬在京,聞其謀,馳還報娑葛。
于是娑葛發五千騎出安西,五千騎出撥換,五千騎出焉耆,五千騎出疏勒,入寇。
〔騎,奇寄翻。
〕元振在疏勒,栅于河口,不敢出。
忠節逆嘉賓于計舒河口,娑葛遣兵襲之,生擒忠節,殺嘉賓,擒呂守素于僻城,縛于驿柱,呙而殺之。
〔呙,古瓦翻。
考異曰:禦史台記雲:「嘉賓為中丞,神龍中,起複,持節甘、涼。
時郭元振都督涼州,奏中書令宗楚客受娑葛金兩石,請紹封為可汗。
楚客憾之,既用事,時議雲委嘉賓與侍禦史呂守素按元振。
元振竊知之,乃諷番落害嘉賓于驿中,獲函中敕,雲『元振父亡,匿不發喪,至是為發之,仍按其不臣之狀,便誅之。
』元振以為僞敕,具以聞。
」今從舊傳。
〕 12上以安樂公主将适左衛中郎将武延秀,遣使召太小賓客武攸緒于嵩山。
〔郎将,即亮翻。
使,疏吏翻。
〕攸緒将至,上敕禮官于兩儀殿設别位,欲行問道之禮,聽以山服葛巾入見,不名不拜。
〔見,賢遍翻;下辭見同。
〕仗入,〔自太極殿前喚仗從東、西上合門入,立于兩儀殿前。
〕通事舍人引攸緒就位;〔引就問道之位。
〕攸緒趨立辭見班中,再拜如常儀。
〔凡百官自中朝出為外官赴朝辭,自外官入朝觐者引入見,其辭見者不與百官序班,自為班立,謂之辭見班。
杜佑曰:唐制:供奉官(左右散騎常侍,門下、中書侍郎,谏議大夫,給事中,中書舍人,左.右遺補,通事舍人在橫班),辭見者,各從兼官,班在正官之次。
品式令,前官被召見,及赴朝參緻仕者在本品見任上,以理解官者在同品下。
〕上愕然,竟不成所拟之禮。
上屢延之内殿,頻煩寵錫,皆謝不受;親貴谒候,寒溫之外,不交一言。
初,武崇訓之尚公主也,〔帝蓋自房陵還,始以公主适崇訓。
〕延秀數得侍宴。
〔數,所角翻。
〕延秀美姿儀,善歌舞,公主悅之。
及崇訓死,〔見上卷元年。
〕遂以延秀尚焉。
己卯,成禮,假皇後仗,〔唐六典,宮官六尚,尚服局有司仗、典仗、掌仗之官,掌羽儀仗衛之事。
又按唐制,皇後乘重翟、厭翟、翟車、安車、四望車、金根車,而公主乘厭翟車,則下皇後一等。
此時蓋以重翟及皇後儀衛假之也。
〕分禁兵以盛其儀衛,命安國相王障車。
〔相,息亮翻。
〕庚辰,赦天下。
〔考異曰:實錄、新舊紀皆雲「己卯大赦」。
今從景龍文館記,成禮之明日。
〕以延秀為太常卿,兼右衛将軍。
辛巳,宴群臣于兩儀殿,命公主出拜公卿,公卿皆伏地稽首。
〔稽,音啟。
〕 13癸未,牛師獎與突騎施娑葛戰于火燒城,師獎兵敗沒。
娑葛遂陷安西,〔安西都護府,時在龜茲。
〕斷四鎮路,〔斷,音短。
〕遣使上表,求宗楚客頭。
〔使,疏吏翻。
上時掌翻。
〕楚客又奏以周以悌代郭元振統衆,征元振入朝;〔朝,直遙翻。
〕以阿史那獻為十姓可汗,置軍焉耆以讨娑葛。
娑葛遺元振書,〔遺,于季翻。
〕稱:「我與唐初無惡,但雠阙啜。
宗尚書受阙啜金,欲枉破奴部落,馮中丞、牛都護相繼而,〔宗尚書謂楚客,馮中丞謂嘉賓,牛都護謂師獎,各稱其官也。
〕奴豈得坐而待死!又聞史獻欲來,〔史獻即阿史那獻,約言之。
〕徒擾軍州,恐未有甯日。
乞大使商量處置。
」元振奏娑葛書。
楚客怒,奏言元振有異圖,召,将罪之。
元振使其子鴻間道具奏其狀,乞留定西土,不敢歸。
周以悌竟坐流白州,複以元振代以悌,〔處,昌呂翻。
間,古苋翻。
複,扶又翻。
考異曰:元載玄宗實錄、舊傳皆雲「複以元振代以悌,元振奏稱西土未甯,逗留不敢歸京師。
」按既代以悌,則複留居西邊矣,何所逗留!今從新傳。
〕赦娑葛罪,冊為十四姓可汗。
〔西突厥先有十姓,今并咽裇、葛邏祿、莫賀達幹、都摩支為十四姓。
〕 14以婕妤上官氏為昭容。
15十二月,禦史中丞姚廷均奏稱:「比見諸司不遵律令格式,事無大小皆悉聞奏。
臣聞為君者任臣,為臣者奉法。
萬機叢委,不可徧覽,豈有修一水窦,伐一枯木,皆取斷宸衷!〔比,毗至翻。
斷,丁亂翻。
〕自今若軍國大事及條式無文者,聽奏取進止,自餘各準法處分。
〔處,昌呂翻。
分,扶問翻。
〕其有故生疑滞,緻有稽失,望令禦史糾彈。
」從之。
16丁巳晦,敕中書、門下與學士、諸王、驸馬入合守歲,設庭燎,置酒,奏樂。
〔合,内殿也。
守歲之宴,古無之。
梁瘐肩吾除夕詩:「聊傾柏葉酒,試奠五辛盤。
」蓋江左已有此矣,然未至君臣相與酣适也。
隋炀帝淫侈,每除夜,殿前諸院設火山數十,盡沈香木根,每一山皆焚沈香數車,火光暗則以甲煎沃之,焰起數丈,香聞數裡,一夜之間,用沈香二百餘乘,甲煎過二百餘石。
歐陽修詩:「隋宮守夜沈香火」,謂此也。
帝之為此,亡隋之續耳。
〕酒酣,上謂禦史大夫窦從一曰:「聞卿久無抗俪,〔酣,戶甘翻。
伉,苦浪翻。
俪,力計翻。
〕朕甚憂之。
今夕歲除,為卿成禮。
」從一但唯唯拜謝。
〔為,于僞翻。
唯,于癸翻。
〕俄而内侍引燭籠、步障、金縷羅扇自西廊而上,〔内侍之官,唐從四品上,掌在内侍奉、出入宮掖宣傳之事。
後魏曰長秋卿,北齊曰人侍中,後周曰司内上士,隋曰内侍,唐因之;中官之貴,極于此矣。
若有殊勳懋績,則有拜大将軍,仍兼内侍之官。
上,時掌翻。
〕翻後有人衣禮衣,花钗,〔唐制:命婦之服有翟衣,内命婦受冊、從蠶、朝會、外命婦嫁及受冊、從蠶、大朝會之服也,青質,繡翟,編次于衣及裳,重為九等。
一品翟九等,花钗九樹;二品翟人等,花钗八樹;三品至五品皆降殺以一。
禮衣者,内命婦常參、外命婦朝參、辭見禮會之服也,制同翟衣,加雙佩、小绶,去舄加履。
人衣,于既翻。
〕令與從一對坐。
上命從一誦卻扇詩數首。
〔唐人成婚之夕,有催妝詩,卻扇詩。
李商隐代董秀才卻扇詩雲:「莫将畫扇出帷來,遮掩春山滞上才。
若道團圓是明月,此中須放桂花開。
」〕扇卻,去花易服而出,〔去,羌呂翻。
〕徐視之,乃皇後老乳母王氏,本蠻婢也。
上與侍臣大笑。
诏封莒國夫人,嫁為從一妻。
俗謂乳母之伲曰「阿亼」,從一每谒見及進表狀,自稱「翊聖皇後阿亼」,時人謂之「國亼」,〔阿,烏葛翻。
亼,正奢翻。
見,賢遍翻。
〕從一欣然有自負之色。
三年〔(己酉、七○九)〕 1春,正月,丁卯,制廣東都聖善寺,〔按西京已有聖善寺,東都亦有聖善寺,皆帝所建,為武後追福。
〕居民失業者數十家 2長甯、安樂諸公主多縱僮奴掠百姓子女為奴婢,侍禦史袁從之收系獄,治之。
〔樂,音洛。
治,直之翻。
〕公主訴于上,上手制釋之。
從之奏稱:「陛下縱奴掠良人,何以理天下!」上竟釋之。
3二月,己醜,上幸玄武門,與近臣觀宮女拔河。
〔以麻絚巨竹分朋而挽水,謂之拔河,以定勝負。
考異曰:唐紀雲:「觀宮女大酺。
」今從實錄。
〕又命宮女為市肆,公卿為商旅,與之交易,因為忿争,言辭亵慢,上與後臨觀為樂。
〔亵,息列翻。
樂,音洛。
〕 4丙申,監察禦史崔琬對仗彈宗楚客、紀處讷潛通戎狄,受其貨賂,緻生邊患。
〔謂受阙啜忠節賂,以緻沙葛畔換也。
考異曰:景龍文館記曰:「監察禦史崔琬具衣冠,對仗彈大學士、兵部尚書郢國公宗楚客及侍中紀處讷。
時楚客在列,奏言:『臣以庸妄,叨居樞密,中外朋結謀臣,臣先奏聞,計垂天鑒。
』上颌之,謂琬曰:『楚客事朕知,且去,待仗下來。
』至仗下後,琬方續奏;敕令于西省對問。
中書門下奏無狀;有進止即令複位。
初,娑葛父子與阿史那忠節代為仇雠,娑葛頻乞國家為除忠節,安西都護郭元振表請如其奏。
宗楚客固執,言『忠節竭誠于國,作扞玉關,若娑葛除之,恐非威強拯弱之義。
上由是不許。
無何,娑葛擅殺禦史中丞馮嘉賓、殿中侍禦史呂守素,破滅忠節,侵擾四鎮。
時碎葉鎮守使中郎周以悌率鎮兵數百人大破之,奪其所忠節及于阗部衆數萬口。
奏到,上大悅,拜以悌左屯衛将軍,仍以元振四鎮經略使授之;敕書簿責元振。
宗議發勁卒,令以悌及郭虔瓘北讨,仍邀吐蕃及西域諸部計會同擊娑葛;右台禦史大夫解琬議稱不可。
後竟與之和。
娑葛聞前議,大怨,仍付元振狀,稱宗先取忠節金。
上以問之,宗具以前事奏。
時太平、安樂二公主以親貴權寵,各立黨與,陰相傾奪,爰自要官宰臣皆分為兩。
時太平尤與宗不善,故諷琬以彈之;外傳取娑葛金,非也。
」今從實錄、記。
〕故事,大臣被彈,〔被,皮義翻。
〕俯偻趨出,〔俛首
處,昌呂翻。
讷,内骨翻。
吐,從暾入聲。
〕求阿史那獻為可汗以招十姓,〔獻,阿史那彌射之孫,元慶之子。
〕使郭虔瓘發拔汗那兵以自助;〔杜環經行記:拔汗那國在怛邏斯南千裡,東隔山,去疏勒二千餘裡,西去石國千餘裡。
〕既不失部落,又得報仇,比于入朝,豈可同日語哉!」郭虔瓘者,曆城人,〔曆城縣,漢、晉屬濟南郡,後魏以來帶齊州。
〕時為西邊将。
忠節然其言,遣間使賂楚客、處讷,請如以悌之策。
〔将,即亮翻。
間,克苋翻。
〕 元振聞其謀,上疏,以為:往歲吐蕃所以犯邊,正為求十姓、四鎮之地不獲故耳。
〔求十姓、四鎮事,始二百五卷武後萬歲通天元。
為,于僞翻;下能為同。
〕比者息兵請和,〔謂入貢而金城公主下嫁也。
比,毗至翻。
〕非能慕悅中國之禮義也,直以國多内難,〔謂贊普南征而死,國中大亂,嫡庶競立,将相争權,自相屠滅。
,難乃旦翻。
〕人畜疫疠,恐中國乘其弊,故且屈志求自昵。
〔昵,尼質翻。
〕使其國小安,豈能忘取十姓、四鎮之地哉!今忠節不論國家大計,直欲為吐蕃鄉導,〔畜,許救翻。
鄉,讀曰向。
〕恐四鎮危機,将從此始。
頃緣默啜憑陵,所應者多,兼四鎮兵疲弊,勢未能為忠節經略,非憐突騎施也。
忠節不體國家中外之意而更求吐翻;吐翻得志,則忠節在其掌握,豈得複事唐也!〔複,扶又翻。
〕往年吐蕃無恩于中國,猶欲求十姓、四鎮之地;〔即謂萬歲通天元年事。
〕今若破娑葛有功,請分于阗、疏勒,不知以何理抑之!又,其所部諸蠻及婆羅門等方不服,若借唐兵助讨之,亦不知以何詞拒之!是以古之智者皆不願受夷狄之惠,蓋豫憂其求請無厭,〔厭,于鹽翻。
〕終為後患故也。
又,彼請阿史那獻者,豈非以獻為可汗子孫,欲依之以招懷十姓呼!按獻父元慶,叔父仆羅,兄俀子及斛瑟羅、懷道等,皆可汗子孫也。
往者唐及吐蕃徧曾立之以為可汗,欲以招撫十姓,〔武後垂拱元年冊元慶為可汗,見二百三卷。
冊斛瑟羅,按舊書亦在是卷二年。
俀子見二百五卷延載元年。
長安四年冊懷道為可汗,見二百七卷。
仆羅、俀子,蓋皆吐蕃所立。
俀,吐猥翻。
〕皆不能緻,尋自破滅。
何則﹖此屬非有過人之才,恩威不足以動衆,雖複可汗舊種,〔複,扶又翻。
種,章勇翻。
〕衆心終不親附,況獻又疏遠于其父兄乎﹖若使忠節兵力自能誘脅十姓,〔誘,音酉。
〕則不必求立可汗子孫也。
又,欲令郭虔瓘入拔汗那,發其兵。
虔瓘前此已嘗與忠節擅入拔汗那發兵,不能得其片甲匹馬,而拔汗那不勝侵擾,〔勝,音升。
〕南引吐蕃,奉俀子,還侵四鎮。
時拔汗那四旁無強寇為援,虔瓘等恣為侵掠,如獨行無人之境,猶引俀子為患。
今北有娑葛,急則與之并力,内則諸胡堅壁拒守,外則突厥伺隙邀遮。
〔伺,相吏翻。
〕臣料虔瓘等此行,必不能如往年之得志;内外受敵,自陷危亡,徒與虜結隙,令四鎮不安。
以臣愚揣之,實為非計。
」〔揣,初委翻。
〕 楚客等不從,建議「遣馮嘉賓持節安撫忠節,侍禦史呂守素處置四鎮,〔處,昌呂翻。
〕以将軍牛師獎為安西副都護,發甘、涼以西兵,兼征吐蕃,以讨娑葛。
」娑葛遣使娑臘獻馬在京,聞其謀,馳還報娑葛。
于是娑葛發五千騎出安西,五千騎出撥換,五千騎出焉耆,五千騎出疏勒,入寇。
〔騎,奇寄翻。
〕元振在疏勒,栅于河口,不敢出。
忠節逆嘉賓于計舒河口,娑葛遣兵襲之,生擒忠節,殺嘉賓,擒呂守素于僻城,縛于驿柱,呙而殺之。
〔呙,古瓦翻。
考異曰:禦史台記雲:「嘉賓為中丞,神龍中,起複,持節甘、涼。
時郭元振都督涼州,奏中書令宗楚客受娑葛金兩石,請紹封為可汗。
楚客憾之,既用事,時議雲委嘉賓與侍禦史呂守素按元振。
元振竊知之,乃諷番落害嘉賓于驿中,獲函中敕,雲『元振父亡,匿不發喪,至是為發之,仍按其不臣之狀,便誅之。
』元振以為僞敕,具以聞。
」今從舊傳。
〕 12上以安樂公主将适左衛中郎将武延秀,遣使召太小賓客武攸緒于嵩山。
〔郎将,即亮翻。
使,疏吏翻。
〕攸緒将至,上敕禮官于兩儀殿設别位,欲行問道之禮,聽以山服葛巾入見,不名不拜。
〔見,賢遍翻;下辭見同。
〕仗入,〔自太極殿前喚仗從東、西上合門入,立于兩儀殿前。
〕通事舍人引攸緒就位;〔引就問道之位。
〕攸緒趨立辭見班中,再拜如常儀。
〔凡百官自中朝出為外官赴朝辭,自外官入朝觐者引入見,其辭見者不與百官序班,自為班立,謂之辭見班。
杜佑曰:唐制:供奉官(左右散騎常侍,門下、中書侍郎,谏議大夫,給事中,中書舍人,左.右遺補,通事舍人在橫班),辭見者,各從兼官,班在正官之次。
品式令,前官被召見,及赴朝參緻仕者在本品見任上,以理解官者在同品下。
〕上愕然,竟不成所拟之禮。
上屢延之内殿,頻煩寵錫,皆謝不受;親貴谒候,寒溫之外,不交一言。
初,武崇訓之尚公主也,〔帝蓋自房陵還,始以公主适崇訓。
〕延秀數得侍宴。
〔數,所角翻。
〕延秀美姿儀,善歌舞,公主悅之。
及崇訓死,〔見上卷元年。
〕遂以延秀尚焉。
己卯,成禮,假皇後仗,〔唐六典,宮官六尚,尚服局有司仗、典仗、掌仗之官,掌羽儀仗衛之事。
又按唐制,皇後乘重翟、厭翟、翟車、安車、四望車、金根車,而公主乘厭翟車,則下皇後一等。
此時蓋以重翟及皇後儀衛假之也。
〕分禁兵以盛其儀衛,命安國相王障車。
〔相,息亮翻。
〕庚辰,赦天下。
〔考異曰:實錄、新舊紀皆雲「己卯大赦」。
今從景龍文館記,成禮之明日。
〕以延秀為太常卿,兼右衛将軍。
辛巳,宴群臣于兩儀殿,命公主出拜公卿,公卿皆伏地稽首。
〔稽,音啟。
〕 13癸未,牛師獎與突騎施娑葛戰于火燒城,師獎兵敗沒。
娑葛遂陷安西,〔安西都護府,時在龜茲。
〕斷四鎮路,〔斷,音短。
〕遣使上表,求宗楚客頭。
〔使,疏吏翻。
上時掌翻。
〕楚客又奏以周以悌代郭元振統衆,征元振入朝;〔朝,直遙翻。
〕以阿史那獻為十姓可汗,置軍焉耆以讨娑葛。
娑葛遺元振書,〔遺,于季翻。
〕稱:「我與唐初無惡,但雠阙啜。
宗尚書受阙啜金,欲枉破奴部落,馮中丞、牛都護相繼而,〔宗尚書謂楚客,馮中丞謂嘉賓,牛都護謂師獎,各稱其官也。
〕奴豈得坐而待死!又聞史獻欲來,〔史獻即阿史那獻,約言之。
〕徒擾軍州,恐未有甯日。
乞大使商量處置。
」元振奏娑葛書。
楚客怒,奏言元振有異圖,召,将罪之。
元振使其子鴻間道具奏其狀,乞留定西土,不敢歸。
周以悌竟坐流白州,複以元振代以悌,〔處,昌呂翻。
間,古苋翻。
複,扶又翻。
考異曰:元載玄宗實錄、舊傳皆雲「複以元振代以悌,元振奏稱西土未甯,逗留不敢歸京師。
」按既代以悌,則複留居西邊矣,何所逗留!今從新傳。
〕赦娑葛罪,冊為十四姓可汗。
〔西突厥先有十姓,今并咽裇、葛邏祿、莫賀達幹、都摩支為十四姓。
〕 14以婕妤上官氏為昭容。
15十二月,禦史中丞姚廷均奏稱:「比見諸司不遵律令格式,事無大小皆悉聞奏。
臣聞為君者任臣,為臣者奉法。
萬機叢委,不可徧覽,豈有修一水窦,伐一枯木,皆取斷宸衷!〔比,毗至翻。
斷,丁亂翻。
〕自今若軍國大事及條式無文者,聽奏取進止,自餘各準法處分。
〔處,昌呂翻。
分,扶問翻。
〕其有故生疑滞,緻有稽失,望令禦史糾彈。
」從之。
16丁巳晦,敕中書、門下與學士、諸王、驸馬入合守歲,設庭燎,置酒,奏樂。
〔合,内殿也。
守歲之宴,古無之。
梁瘐肩吾除夕詩:「聊傾柏葉酒,試奠五辛盤。
」蓋江左已有此矣,然未至君臣相與酣适也。
隋炀帝淫侈,每除夜,殿前諸院設火山數十,盡沈香木根,每一山皆焚沈香數車,火光暗則以甲煎沃之,焰起數丈,香聞數裡,一夜之間,用沈香二百餘乘,甲煎過二百餘石。
歐陽修詩:「隋宮守夜沈香火」,謂此也。
帝之為此,亡隋之續耳。
〕酒酣,上謂禦史大夫窦從一曰:「聞卿久無抗俪,〔酣,戶甘翻。
伉,苦浪翻。
俪,力計翻。
〕朕甚憂之。
今夕歲除,為卿成禮。
」從一但唯唯拜謝。
〔為,于僞翻。
唯,于癸翻。
〕俄而内侍引燭籠、步障、金縷羅扇自西廊而上,〔内侍之官,唐從四品上,掌在内侍奉、出入宮掖宣傳之事。
後魏曰長秋卿,北齊曰人侍中,後周曰司内上士,隋曰内侍,唐因之;中官之貴,極于此矣。
若有殊勳懋績,則有拜大将軍,仍兼内侍之官。
上,時掌翻。
〕翻後有人衣禮衣,花钗,〔唐制:命婦之服有翟衣,内命婦受冊、從蠶、朝會、外命婦嫁及受冊、從蠶、大朝會之服也,青質,繡翟,編次于衣及裳,重為九等。
一品翟九等,花钗九樹;二品翟人等,花钗八樹;三品至五品皆降殺以一。
禮衣者,内命婦常參、外命婦朝參、辭見禮會之服也,制同翟衣,加雙佩、小绶,去舄加履。
人衣,于既翻。
〕令與從一對坐。
上命從一誦卻扇詩數首。
〔唐人成婚之夕,有催妝詩,卻扇詩。
李商隐代董秀才卻扇詩雲:「莫将畫扇出帷來,遮掩春山滞上才。
若道團圓是明月,此中須放桂花開。
」〕扇卻,去花易服而出,〔去,羌呂翻。
〕徐視之,乃皇後老乳母王氏,本蠻婢也。
上與侍臣大笑。
诏封莒國夫人,嫁為從一妻。
俗謂乳母之伲曰「阿亼」,從一每谒見及進表狀,自稱「翊聖皇後阿亼」,時人謂之「國亼」,〔阿,烏葛翻。
亼,正奢翻。
見,賢遍翻。
〕從一欣然有自負之色。
三年〔(己酉、七○九)〕 1春,正月,丁卯,制廣東都聖善寺,〔按西京已有聖善寺,東都亦有聖善寺,皆帝所建,為武後追福。
〕居民失業者數十家 2長甯、安樂諸公主多縱僮奴掠百姓子女為奴婢,侍禦史袁從之收系獄,治之。
〔樂,音洛。
治,直之翻。
〕公主訴于上,上手制釋之。
從之奏稱:「陛下縱奴掠良人,何以理天下!」上竟釋之。
3二月,己醜,上幸玄武門,與近臣觀宮女拔河。
〔以麻絚巨竹分朋而挽水,謂之拔河,以定勝負。
考異曰:唐紀雲:「觀宮女大酺。
」今從實錄。
〕又命宮女為市肆,公卿為商旅,與之交易,因為忿争,言辭亵慢,上與後臨觀為樂。
〔亵,息列翻。
樂,音洛。
〕 4丙申,監察禦史崔琬對仗彈宗楚客、紀處讷潛通戎狄,受其貨賂,緻生邊患。
〔謂受阙啜忠節賂,以緻沙葛畔換也。
考異曰:景龍文館記曰:「監察禦史崔琬具衣冠,對仗彈大學士、兵部尚書郢國公宗楚客及侍中紀處讷。
時楚客在列,奏言:『臣以庸妄,叨居樞密,中外朋結謀臣,臣先奏聞,計垂天鑒。
』上颌之,謂琬曰:『楚客事朕知,且去,待仗下來。
』至仗下後,琬方續奏;敕令于西省對問。
中書門下奏無狀;有進止即令複位。
初,娑葛父子與阿史那忠節代為仇雠,娑葛頻乞國家為除忠節,安西都護郭元振表請如其奏。
宗楚客固執,言『忠節竭誠于國,作扞玉關,若娑葛除之,恐非威強拯弱之義。
上由是不許。
無何,娑葛擅殺禦史中丞馮嘉賓、殿中侍禦史呂守素,破滅忠節,侵擾四鎮。
時碎葉鎮守使中郎周以悌率鎮兵數百人大破之,奪其所忠節及于阗部衆數萬口。
奏到,上大悅,拜以悌左屯衛将軍,仍以元振四鎮經略使授之;敕書簿責元振。
宗議發勁卒,令以悌及郭虔瓘北讨,仍邀吐蕃及西域諸部計會同擊娑葛;右台禦史大夫解琬議稱不可。
後竟與之和。
娑葛聞前議,大怨,仍付元振狀,稱宗先取忠節金。
上以問之,宗具以前事奏。
時太平、安樂二公主以親貴權寵,各立黨與,陰相傾奪,爰自要官宰臣皆分為兩。
時太平尤與宗不善,故諷琬以彈之;外傳取娑葛金,非也。
」今從實錄、記。
〕故事,大臣被彈,〔被,皮義翻。
〕俯偻趨出,〔俛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