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百八

關燈
後妃傳〕。

    婕妤大言曰:「觀其意欲先索婉兒,〔婉兒,上官婕妤名也。

    〕次索皇後,次及大家。

    」上乃與韋後、安樂公主、上官婕妤登玄武門樓以避兵鋒,使右羽林大将軍劉景仁帥飛騎百餘人屯于樓下以自衛。

    楊再思、蘇緕、李峤與兵部尚書宗楚客、左衛将軍紀處讷擁兵二千餘人屯太極殿前,閉門自守。

    多祚先至玄武樓下,欲升樓,宿衛拒之。

    多祚與太子狐疑,按兵不戰,冀上問之。

    宮闱令石城楊思勖在上側,〔唐制:宮闱局令從七品下,屬内侍省,掌侍奉宮闱,出入管鑰。

    石城縣屬羅州,漢合浦縣地。

    劉昫曰:宋将檀道濟于绫羅江口築石城,後因置羅州,唐置石城縣。

    歐陽修曰:以石城水為名。

    〕請擊之。

    多祚伲羽林中郎将野呼利為前鋒總管,〔将,即亮翻;下同。

    〕思勖挺刃斬之,〔挺,拔也。

    〕多祚軍奪氣。

    上據檻俯謂多祚所将千騎曰:「汝輩皆朕宿衛之士,何為從多祚反!苟能斬反者,勿患不富貴。

    」于是千騎斬多祚、承況、祎之、忠義,餘衆皆潰。

    成王千裡、天水王禧攻右延明門,〔閣本太極宮圖,太極殿之左曰左延明門,右曰右延明門。

    〕将殺宗楚客、紀處讷,不克而死。

    太子以百騎走終南山、至鄠西,能屬者纔數人,〔走,音奏。

    鄠,音戶。

    屬,之欲翻。

    〕憩于林下,為左右所殺。

    上以其首獻太廟及祭三思、崇訓之柩,然後枭之朝堂。

    〔柩,音舊。

    枭,堅堯翻。

    朝,直遙翻。

    〕更成王千裡姓曰蝮氏,同黨皆伏誅。

    〔更,工衡翻。

    蝮,芳福翻。

    〕 東宮僚屬無敢近太子屍者,〔近,其靳翻。

    〕唯永和縣丞甯嘉勖解衣裹太子首号哭,貶興平丞。

    〔永和,漢狐讘縣地,後周置臨河縣及臨河郡,隋廢郡,改縣曰永和,唐屬隰州。

    讘,之涉翻。

    「興平」,新書作「平興」。

    平興,漢高要縣地,宋置平興縣,帶宋熙郡,隋廢郡,以平興縣屬端州。

    岐州有興平,畿内也;永和,外縣。

    嘉勖若自外縣丞得畿縣丞,則非貶矣;此必貶嶺外之興平也。

    當從新書。

    号,戶高翻。

    〕 太子兵所經諸門守者皆坐流;韋氏之黨奏請悉誅之,上更命法司推斷。

    大理卿宋城鄭惟忠曰:「大獄始決,人心未安,若複有改推,則反仄者衆矣。

    」上乃止。

    〔守,手又翻。

    更,工衡翻。

    斷,丁亂翻。

    複,扶又翻。

    〕 以楊思勖為銀青光祿大夫,行内常侍。

    〔唐内常侍,正五品下,漢世之中常侍也。

    六典:内侍省内侍四人,内常侍六人。

    内侍之職,掌在内侍奉,出入宮掖,宣傳诏令,總掖庭宮闱奚官、内仆、内府、五局之官屬;内常侍為之貳。

    〕癸卯,赦天下。

     贈武三思太尉、梁宣王,武崇訓開府儀同三司、魯忠王。

    安樂公主請用永泰公主故事,以崇訓墓為陵,給事中盧粲駁之,以為「永泰事出特恩,〔永泰主死見上卷元年。

    帝複辟,以主禮改葬,特恩号墓為陸,亦非禮也。

    駁,北角翻。

    〕今魯王主伲,不可為比。

    」上手敕曰:「安樂與永泰無異,同穴之義,今古不殊。

    」粲又奏:「陛下以膝下之愛施及其夫,〔施,以鼓翻。

    〕豈可使上下無辨,君臣一貫哉!」上乃從之。

    公主怒,出粲為陳州刺史。

    〔舊志,陳州,京師一千五百二十裡,東都七百一十七裡。

    〕 襄邑尉襄陽席豫〔襄邑縣,漢、晉屬陳留郡,後魏屬陽夏郡,後齊廢,隋開皇十六年複置,屬宋州。

    襄陽縣帶襄州。

    〕聞安樂公主求為太女,歎曰:「梅福譏切王氏,〔梅福事見三十一卷漢成帝永始二年。

    〕獨何人哉!」乃上書請立太子,言甚深切。

    太平公主欲表為谏官,豫恥之,逃去。

     11八月,戊寅,皇後及王公已下表上尊号曰應天神龍皇帝,改玄武門為神武門,樓為制勝樓。

    宗楚客又帥百官表請加皇後尊号曰順天翊聖皇後。

    〔帥,讀曰率。

    〕上并許之。

     12初,右台大夫蘇簔治太子重俊之黨,囚有引相王者,簔密為之申理,〔簔,許亮翻。

    治,直之翻。

    重,直龍翻。

    相,息亮翻。

    為,于僞翻。

    〕上乃不問。

    自是安樂公主及兵部尚書宗楚客日夜謀谮相王,〔樂,音洛。

    尚,辰羊翻。

    〕使侍禦史冉祖雍誣奏相王及太平公主,雲「與重俊通謀,請收付制獄。

    」上召吏部侍郎兼禦史中丞蕭至忠,使鞫之,至忠泣曰:「陛下富有四海,不能容一弟一妹,而使人羅織害之乎!相王昔為皇嗣,固請于則天,以天下讓陛下,〔事見二百六卷武後聖曆元年。

    嗣,祥吏翻。

    〕累日不食,此海内所知。

    柰何以祖雍一言而疑之!」上素友愛,遂寝其事。

     右補阙浚儀吳兢聞祖雍之謀,〔浚儀,古大梁也,自漢以來,屬陳留郡。

    竹書紀年:梁惠王為大溝,以行圃田之水,縣北有浚水,像而儀之,故曰浚儀。

    〕上疏,以為:「自文明以來,國之祚胤,不絕如啩,〔上,時掌翻。

    疏,所去翻。

    線,私箭翻。

    〕階下龍興,恩及九族,求之瘴海,升之阙庭。

    〔事見上神龍元年。

    〕況相王同氣至親,六合無貳,而賊臣日夜連謀,乃欲陷之極法;禍亂之根,将由此始。

    夫任以權則雖疏必重,奪其勢則雖親必輕。

    〔夫,音扶。

    〕自古委信異姓,猜忌骨肉,以覆國亡家者,幾何人矣。

    況國家枝葉無幾,陛下登極未久,而一子以弄兵受誅,一子以愆違遠竄,〔受誅,謂重俊;遠竄,謂重福。

    〕惟餘一弟朝夕左右,尺布鬥粟之譏,不可不慎,〔尺布、鬥粟,見十四卷漢文帝七年。

    〕青蠅之詩,良可畏也。

    」〔青蠅之詩,周人刺幽王信讒也。

    考異曰:實錄載此事于今年八月,而兢疏雲:「陛下登極,于今四稔。

    」則是明年所上也。

    蓋至忠所對在今年,而實錄因載兢疏耳。

    〕 相王寬厚恭謹,安恬好讓,故經武、韋之世,竟免于難。

    〔好,呼到翻。

    ,難乃旦翻。

    〕 13初,右仆射、中書令魏元忠以武三思擅權,意常憤郁。

    及太子重俊起兵,遇元忠子太仆少卿升于永安門,〔唐六典:太極宮城南面三門,中曰承天,東曰長樂,西曰永安。

    〕脅以自随;太子死,并〔【章:十二行本「并」作「升」;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退齋校同;熊校同。

    】〕為亂兵所殺。

    元忠揚言曰:「元惡已死,雖鼎镬何傷!但惜太子隕沒耳。

    」上以其有功,且為高宗、武後所重,故釋不問。

    兵部尚書宗楚客、太府卿紀處讷等共證元忠,雲「太子通謀,請夷其三族。

    」制不許。

    元忠懼,表請解官爵,以散秩還第。

    〔散,悉亶翻。

    〕丙戌,上手敕聽解仆射,以特進、齊公緻仕,〔考異曰:實錄,元忠緻仕在九月。

    今從舊本紀。

    〕仍朝朔望。

    〔朝,直遙翻。

    〕 14九月,丁卯,以吏部侍郎蕭至忠為黃門侍郎,兵部尚書宗楚客為左衛将軍,兼太府卿紀處讷為太府卿,并同中書門下三品;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于惟謙罷為國子祭酒。

     15庚子,赦天下,改元。

    〔改元景龍。

    〕 16宗楚客等引右衛郎将姚廷筠為禦史中丞,使劾奏魏元忠,〔劾,戶概翻,又戶得翻。

    〕以為:「侯君集社稷元勳,及其謀反,太宗就群臣乞其命而不得,竟流涕斬之。

    〔見一百九十七卷太宗貞觀十七年。

    〕其後房遺愛、薛萬徹、齊王佑等為逆,雖複懿親,皆從國法。

    〔齊王佑見一百九十六卷貞觀十七年。

    房、薛見一百九十九卷高宗永徽四年。

    複,扶又翻;下一複同。

    〕元忠功不逮君集,身又非國戚,與李多祚等謀反,男入逆徒,是宜赤族污宮。

    但有朋黨飾辭營救,以惑聖聽,陛下仁恩,欲掩其過。

    臣所以犯龍鱗,忤聖意者,〔忤,五故翻。

    〕正以事關宗社耳!」上頗然之。

    元忠坐系大理,貶渠州司馬。

    〔渠州,漢宕渠縣地,後魏置流江縣及流江郡,梁置渠州,後周又為北宕渠郡,隋複置渠州。

    舊志:渠州,京師西南二千二百七十裡,至東都三千一百九十裡。

    〕 宗楚客令給事中冉祖雍奏言:「元忠既犯大逆,不應出佐渠州。

    」楊再思、李峤亦贊之。

    上謂再思等曰:「元忠驅使日久,朕特矜容,制命已行,豈容數改!〔數,所角翻。

    〕輕重之權,應自朕出。

    卿等頻奏,殊非朕意!」再思等惶懼拜謝。

     監察禦史袁守一複表彈元忠曰:「重俊乃陛下之子,猶加昭憲;元忠非勳非戚,焉得獨漏嚴刑!」甲辰,又貶元忠務川尉。

    〔務川,漢西陽縣地。

    隋開皇末,招慰蟄獠,置務川縣,屬巴東郡;唐置思州。

    監,古銜翻;下同。

    彈,徒丹翻。

    重,直龍翻。

    焉,于虔翻。

    〕 頃之,楚客又令袁守一奏言:令,力丁翻。

    「則天昔在三陽宮不豫,狄仁傑奏請陛下監國,元忠密奏以為不可,此則元忠懷逆日久,請加嚴誅!」上謂楊再思等曰:「以朕思之,人臣事主,必在一心,豈有主上小疾,遽請太子知事!此乃仁傑欲樹私恩,未見元忠有失。

    守一欲借前事以陷元忠,其可乎!」楚客乃止。

     元忠行至涪陵而卒。

    〔涪,音浮。

    卒,子恤翻。

    〕 17銀青光祿大夫、上庸公、聖善.中天.西明三寺主慧範于東都作聖善寺,〔聖善寺蓋為武後資福,取「母氏聖善」之意。

    唐會要:聖善寺在長安城中章善坊,神龍二年,中宗為武後追福。

    西明寺在延康坊,本隋越國公楊素宅,貞觀初賜濮長〔王〕泰,泰死乃立為寺。

    〕長樂坡作大像,〔長樂坡在長安城東,亦謂之浐坡。

    樂,音洛。

    〕府庫為之虛耗。

    〔為,于僞翻。

    〕上及韋後皆重之,勢傾内外,無敢指目者。

    戊申,侍禦史魏傳弓發其奸贓四十餘萬,請寘極法。

    上欲宥之,傳弓曰:「刑賞國之大事,陛下賞已妄加,豈宜刑所不及!」上乃削黜慧範,放于家。

     宦官左監門大将軍薛簡等有寵于安樂公主,〔監,古銜翻。

    樂,音洛。

    〕縱暴不法,傳弓奏請誅之,禦史大夫窦從一懼,固止之。

    時宦官用事,從一為雍州刺史及禦史大夫,〔雍,于用翻。

    〕誤見訟者無須,必曲加承接。

    〔意以為宦官而然。

    須,與須同。

    〕 18以楊再思為中書令,韋巨源、紀處讷并為侍中。

    〔考異曰:新表,「九月辛亥,蘇緕罷為行吏部尚書。

    」按二年緕請察正員官殿負者,擇員外官代之;三年面折祝欽明請皇後亞獻,于時更為侍中。

    表雲今年罷,誤也。

    〕 19任戌,改左、右羽林千騎為萬騎。

    〔騎,奇寄翻。

    〕 20冬,十月,丁醜,命左屯衛将軍張仁願充朔方道大總管,以擊突厥;〔「左屯衛」之下逸「大」字。

    〕比至,虜已退,〔比,必利翻。

    〕追擊,大破之。

     21習藝館内教蘇安恒,〔習藝館,本名内文學館,選官人有文學者一人為學士,教習宮人。

    武後改為習藝館,又改為翰林内教坊,以地在禁中故也。

    新書曰:掌教習宮人書算衆藝。

    恒,戶登翻。

    〕矜高好奇,〔好,呼到翻。

    〕太子重俊之誅武三思也,安恒自言「此我之謀」。

    太子敗,或告之;戊寅,伏誅。

     22十二月,乙醜朔,日有食之。

     23是歲,上遣使者分道詣江、淮贖生。

    〔帝以江、淮之人采捕魚狍為傷生,分道遣使人以錢物贖之。

    使,疏吏翻。

    〕中書舍人房子李乂〔房子縣,漢屬常山郡,晉、後魏屬趙郡,隋、唐屬趙州。

    〕上疏谏曰:「江南鄉人〔鄉人,猶言鄉民,避太宗諱,改「民」曰「人」。

    上,時掌翻。

    疏,所去翻。

    〕采捕為業,魚狍之利,黎元所資。

    雖雲雨之私有沾于末利;〔【章:十二行本「利」作「類」;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

    】〕而生成之惠未洽于平人。

    何則﹖江湖之饒,生育無限;府庫之用,支供易殚。

    〔易,以鼓翻。

    〕費之若少,則所濟何成!〔少,詩沼翻。

    〕用之傥多,則常支有阙。

    在其拯物,豈若優人!且鬻生之徒,惟利是視,錢刀日至,〔古有金刀錢布,故曰錢刀。

    〕網礶年滋,施之一朝,營之百倍。

    〔施,式鼓翻。

    〕未若回救贖之錢物,減貧無之傜賦,活國愛人,其福勝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