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百七
關燈
小
中
大
錫俱下司刑獄,〔下,遐稼翻。
〕錫乘馬,意氣自若,舍于三品院,〔先是,制獄既繁,司刑寺别置三品院以處三品以上官之下獄者。
〕帷屏食飲,無異不居。
味道步至系所,席地而卧,蔬食而已。
太後聞之,赦味道,複其位。
4是月,大雪,蘇味道以為瑞,帥百官入賀。
〔帥,讀曰率。
〕殿中侍禦史王求禮止之曰:「三月雪為瑞雪,臘月雷為瑞雷乎﹖」味道不從。
既入,求禮獨不賀,進言曰:今陽和布氣草木發榮,而寒雪為災,豈得誣以為瑞!賀者皆谄谀之士地。
」太後為之罷朝。
〔,為,幹僞翻;下問。
考異曰:統紀在延載元年,佥載在久視二年。
統紀雲「太拾遺」,佥載雲「侍禦史」。
禦史台記雲「殿中侍禦史」。
統紀雲「味道無以對」。
舊傳雲「求禮止之,味道不從」。
今年從佥載,官從台記,事則參取諸書。
〕 時又有獻三足牛者,宰相複賀。
〔複扶又翻。
〕求禮揚言曰:〔孔安國曰:大言而疾曰揚。
揚,餘章翻。
〕「凡物反常皆為妖。
〔妖,于喬翻。
〕此鼎足非其人,〔三公鼎足承君。
〕政教不行之象也。
」太後為之愀然。
〔愀,七小翻。
〕 5夏,五月,乙亥,太後幸三陽宮。
6以魏元忠為靈武道行軍大總管,以備突厥。
7天官侍郎鹽官顧琮同平章事。
〔鹽官縣,滿屬吳郡,吳屬嘉興,置海昌都尉;梁、陳屬錢塘郡,隋屬餘杭郡,唐屬杭州。
〕 8六月,庚申,以夏官尚書李迥秀同平章事。
迥秀性至孝,其母本微賤,妻崔氏常叱媵婢,母聞之不悅,迥秀即寺出之。
〔迥戶頃翻。
媵,以證翻。
〕或曰:「賢室雖不避嫌疑,然過非七出,〔律,妻犯七出者棄之:一無子二淫佚,三不事舅姑,四口舌,五竊盜,六勡忌,七惡疾。
〕何遽如是﹖」迥秀曰:「娶妻本以養親;今乃違忤顔色,〔養,餘亮翻。
忤,五故翻。
〕安敢留也!」竟出之。
9秋,七月,甲戌,太後還宮。
10甲申,李懷遠罷為秋官尚書。
11八月,突厥默啜寇邊,命安北大都護相王為大兵道元帥,〔相,悉亮翻。
帥,所類翻。
〕統諸軍擊之,未行而虜退。
12丙寅,武邑人蘇安恒上疏曰:「陛下欽先聖之顧托,受嗣子之推讓,〔先聖,謂大帝。
嗣子,謂皇嗣相王。
恒,戶登翻。
上,時掌翻。
疏,所去翻;下同。
推,吐雷翻。
〕敬天順人,二十年矣。
豈不聞帝舜褰裳,周公複辟!舜之于禹,事祗族親;旦與成王,不離叔父。
〔史記,舜,黃帝之八代孫,禹,黃帝之玄孫,故雲族親。
周公,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旦,其名也。
離,力智翻。
〕族親何如子之愛,叔父何如母之恩﹖今太子孝敬是崇,春秋既壯,若使統臨宸極,何異陛下之身!陛下年德既尊,寶位将倦,機務煩重,浩蕩心神,何不禅位東宮,自怡聖體!自昔理天下者,不見二姓而俱王也。
當今梁、定、河内、建昌諸王,〔武三思封梁王,攸暨封定王,懿宗封河内王,攸甯封建昌王。
〕承陛下之蔭覆,〔覆敷又翻。
〕并得封王;臣謂千秋萬歲之後,于事非便,臣請黜為公侯,任以閑簡。
臣又聞陛下有二十餘孫,今無尺寸之封,此非長久之計也;臣請分土而王之,擇立師傳,教其孝敬之道,以夾輔周室,屏藩皇家,斯為美矣。
」〔屏,卑郢翻。
〕疏奏,太後召見,〔見賢遍翻。
〕賜食,慰谕而遺之。
13太後替秋高,政事多委張易之兄弟;邵王重潤與其妹永泰郡主、主伲魏王武延基竊議其事。
〔重,直龍翻。
〕易之訴于太後,九月,壬申太後皆逼令自殺。
〔考異曰:重潤傳雲:「重潤為人席構,與其妹永泰郡主伲魏王武延基等竊議張易之兄弟何得恣入宮中;則天令杖殺。
」今從實錄。
〕延基,承嗣之子。
〔承嗣太後之侄。
〕 14丙申,以相王知左、右羽林衛大将軍事。
15冬,十月,壬寅,太後西入關,辛酉,至京師;赦天下,改元。
〔改元長安。
〕 16十一月,戊寅,改含元宮為大明宮。
〔長安東内本日大明宮,高宗龍朔三年曰蓬萊宮,鹹亨曰含元宮,今複舊名。
〕 17天官侍郎安平崔玄暐,〔安平縣,漢屬涿郡,後漢屬安平國,後魏屬博陵郡,唐屬定州。
〕性介直,未嘗請谒。
執政惡之,〔惡,烏路翻。
〕改文昌左丞。
月餘,太後謂玄暐曰:「自卿改官以來,聞令史設齊自慶。
〔唐吏部四司令史八十人。
〕此欲盛為奸貪耳;伐還卿舊任。
」乃複拜天官侍郎,〔複,扶又翻,又如字。
〕仍賜彩七十段。
〔唐制,凡賜十段,其率絹三匹,布三端,綿四屯;若雜彩十段,則絲布二匹,紬二匹,绫二匹,缦四匹。
〕 18以主客郎中郭元振為涼州都督、隴右諸軍大使。
〔唐主客郎掌二王後及諸蕃朝聘之事,屬禮部。
使疏吏翻。
〕 先是,涼州南北境不過四百餘裡,〔先,悉薦翻。
〕突厥、吐蕃頻歲奄至城下,百姓苦之。
元振始于南境硖口置和戎城,北境碛中置白亭軍,〔杜佑曰:白亭守捉在涼州城西北五百裡。
碛,七迹翻。
〕控其沖要,拓州境千五百裡,自是寇不複至城下。
〔複,扶又翻。
〕元振又令甘州刺史李漢通開置屯田,盡水陸之利。
舊涼州粟麥斛至數千,及漢通收率之後,〔收率者,收民而率其耕。
〕一缣籴數十斛,積軍糧支數十年。
元振善于撫禦,在涼州五年,夷、夏畏蓦,令行禁止,牛羊被野,〔夏,戶雅翻。
被,皮義翻。
〕路不拾遺。
二年〔(壬寅、七〇二)〕 1春,正月,乙西,初設武舉。
〔武舉之制,有長垛、馬射、步射、平射、筒射、馬槍、翹關、負重、身材之選。
唐六典曰:武舉以七等閱其人:一曰射長垛,試射長垛三十發不出第三院為第,入中院為上,入次院為次上,入外院為次。
二曰騎射,發而共中為上,或中或不中為次上,總不中為次。
三曰馬槍,三闆四闆為上,二闆為次上,一闆及不為次。
四曰步射,射草人中者為之上,雖中而不法,雖法而不中者為次。
五曰材貌,以身長六尺已上者為次上,已下為次。
六曰言語,有神采堪統領者為次上,無者為次。
七曰舉重,謂翹關,率以五次上為第。
皆試其高第以名聞。
〕 2突厥寇鹽、夏二州。
三月,庚寅,突厥破石嶺,〔忻州定襄縣有石嶺關。
杜佑曰;定襄本漢陽曲縣,有石嶺關甚險固。
漢定襄郡在今馬邑郡地。
〕寇井州。
以雍州長史薛季昶攝右台大夫,充山東防禦軍大使,滄,瀛、幽、易,恒、定等州諸軍皆受季昶節度。
〔使,疏吏翻。
恒,戶發翻。
〕夏,四月,以幽州刺史張仁願專知幽、平、妫、檀防禦,〔妫,居為翻。
〕仍與季昶相知,以拒突厥。
3五月,壬申,蘇安恒複上疏曰;〔複,扶又翻。
〕「臣聞天下者,神堯、文武之天下也,〔高祖,神堯皇帝;太宗,文武皇帝。
〕陛下雖居正統,實因唐舊基。
當今太子追回,〔謂召廬陸王自房陸回,複為太子。
〕年德俱盛,陛下貪其寶位而忘母子深恩,将何聖顔以見唐家宗廟,将何诰命以谒大帝墳陸﹖〔高宗稱天皇大帝。
〕陛下何故日夜積憂不知锺鳴漏盡!〔魏田豫告老曰:譬猶锺鳴漏盡而夜行不休,此罪人也。
〕臣愚以為天意人事,還歸李家。
陛下雖安天位,殊不知物極則反,器滿則傾。
臣何惜一朝之命而不安萬乘之國哉!」〔言不顧其死而上疏.欲以安國也。
乘,繩證翻。
〕太後亦不之罪。
4乙未,以相王為井州牧,充安北道行軍元帥,〔帥,所類翻。
〕以魏元忠為之副。
5六月,壬戌,召神都留守韋巨源詣京師,以副留守李峤代之。
〔守,手又翻。
〕 6秋,七月,甲午,突厥寇代州。
7司仆卿張昌宗〔光宅元年,改太仆寺為司仆寺。
〕兄弟貴成,勢傾朝野。
〔朝,直遙翻。
〕八月,戊午,太子、相王、太平公主上表請封昌宗為王,制不許;壬戌,又請,乃賜爵邺國公。
8敕:「自今有告言揚州及豫、博餘黨,〔揚州事見二百三卷光宅元年。
豫、博事見二百四卷垂拱四年。
〕一無所問,内外官司無得為理。
」〔為,于僞翻。
〕 9九月,乙醜朔,日有食之,不盡如鈎,神都見甚既。
10壬申,突厥寇忻州。
11己卯,吐蕃遺其臣論彌薩來求和。
〔薩,桑葛翻。
〕 12庚辰,以太子賓客武三思為大谷道大總管,洛州長史敬晖為副;辛已,又以相王旦為井州道元帥,三思與武攸宜、魏元忠為之副;姚元崇為長史,司禮少卿鄭杲為司馬;〔欲以擊突厥,〕然竟不行。
13癸未,宴論彌薩于麟德殿。
〔麟德殿在大明宮右銀台門内;殿西重廊之後,即翰林院。
是殿有三面,亦曰三殿。
〕時涼州都督唐休璟入朝,亦預宴。
〔璟,居永翻。
朝,直遙翻。
〕彌薩屢窺之。
太後問其故,對曰:「洪源之戰,此将軍猛厲無敵,故欲識之。
」太後擢休璟為右武威、金吾二衛大将軍。
〔龍朔改左、右威衛曰左、右武威衛。
〕休璟練習邊事,自碣石以西踰四鎮,鼦亘萬裡,山川要害,皆能記之。
〔碣石在遼西,四鎮在西域。
此言唐之西、北三邊,其山川要害,休璟皆能記之也。
喝,其谒翻。
亘,古鄧翻。
〕 14冬,十月,甲辰,天官侍郎、同平章事顧琮薨。
15戊申,吐蕃贊普将萬餘人寇茂州,〔将,即亮翻。
〕都督陳大慈與之四戰,皆破之,斬首千餘級。
16十一月,辛未,監察禦史魏靖上疏,以為:「陛下既知來俊臣之奸,處以極法,〔監,古銜翻。
上,時掌翻。
疏,所去翻。
處昌呂翻。
〕乞詳覆俊臣等所推大獄,伸其枉濫。
」太後乃命監察禦史蘇颋按覆俊臣等舊獄,由是雪免者甚衆。
〔考異曰:松窗雜錄:「中宗嘗召宰相蘇壞、李峤子進見,二丞相子皆童年,迎撫于赭袍前,賜與甚厚。
因語二兒曰:『爾宜意所通書,可為奏吾者言之。
』颋應曰『木從繩則正,後從谏則聖。
』峤子亡其名,亦進曰:『斮朝涉之胫,剖賢人之心。
』上曰:『蘇壞有子,李峤無兒。
』」按颋此年已為禦史,緕為相時颋為中書舍人,父子同掌樞密,非童年也。
今不取。
〕颋,夔之曾孫也。
〔颋,他鼎翻。
蘇夔,威之子,隋開皇初議樂。
〕 17戊子,太後祀南郊,赦天下。
18十二月,甲午,以魏元忠為安東道安撫大使,〔使,疏吏翻;下同。
〕羽林衛大将軍李多祚檢校幽州都督,右羽林衛将軍薛讷、左武衛将軍駱務整為之副。
19戊申,置北庭都護府于庭州。
〔太宗平高昌,于钿州之北置庭州,即滿車師後王之地。
〕 20侍禦史張循憲為河東采訪使,有疑事不能決,病之,問侍吏曰:「此有佳客,可與議事者乎﹖」吏言前平鄉尉猗氏張嘉貞有異才,〔魏收志:廣平郡任縣有平鄉城。
隋置平鄉縣,治古巨鹿城,屬邢州。
猗氏縣,古郇國,自漢以來屬河東郡。
〕循憲召見,詢以事;嘉貞為條析理分,〔随條而析之,随理而分之。
為,于僞翻。
〕莫不浩然;〔浩,與酒同,蘇蟹翻。
浩然,悚然也。
〕循憲因請為奏,皆意所未及。
循憲還,見太後,〔見,賢遍翻。
〕太後善其奏,循憲具言嘉貞所為,且請以己之官授之。
太後曰:「朕甯無一官自進賢邪!」因召嘉貞,入見内殿,〔
〕錫乘馬,意氣自若,舍于三品院,〔先是,制獄既繁,司刑寺别置三品院以處三品以上官之下獄者。
〕帷屏食飲,無異不居。
味道步至系所,席地而卧,蔬食而已。
太後聞之,赦味道,複其位。
4是月,大雪,蘇味道以為瑞,帥百官入賀。
〔帥,讀曰率。
〕殿中侍禦史王求禮止之曰:「三月雪為瑞雪,臘月雷為瑞雷乎﹖」味道不從。
既入,求禮獨不賀,進言曰:今陽和布氣草木發榮,而寒雪為災,豈得誣以為瑞!賀者皆谄谀之士地。
」太後為之罷朝。
〔,為,幹僞翻;下問。
考異曰:統紀在延載元年,佥載在久視二年。
統紀雲「太拾遺」,佥載雲「侍禦史」。
禦史台記雲「殿中侍禦史」。
統紀雲「味道無以對」。
舊傳雲「求禮止之,味道不從」。
今年從佥載,官從台記,事則參取諸書。
〕 時又有獻三足牛者,宰相複賀。
〔複扶又翻。
〕求禮揚言曰:〔孔安國曰:大言而疾曰揚。
揚,餘章翻。
〕「凡物反常皆為妖。
〔妖,于喬翻。
〕此鼎足非其人,〔三公鼎足承君。
〕政教不行之象也。
」太後為之愀然。
〔愀,七小翻。
〕 5夏,五月,乙亥,太後幸三陽宮。
6以魏元忠為靈武道行軍大總管,以備突厥。
7天官侍郎鹽官顧琮同平章事。
〔鹽官縣,滿屬吳郡,吳屬嘉興,置海昌都尉;梁、陳屬錢塘郡,隋屬餘杭郡,唐屬杭州。
〕 8六月,庚申,以夏官尚書李迥秀同平章事。
迥秀性至孝,其母本微賤,妻崔氏常叱媵婢,母聞之不悅,迥秀即寺出之。
〔迥戶頃翻。
媵,以證翻。
〕或曰:「賢室雖不避嫌疑,然過非七出,〔律,妻犯七出者棄之:一無子二淫佚,三不事舅姑,四口舌,五竊盜,六勡忌,七惡疾。
〕何遽如是﹖」迥秀曰:「娶妻本以養親;今乃違忤顔色,〔養,餘亮翻。
忤,五故翻。
〕安敢留也!」竟出之。
9秋,七月,甲戌,太後還宮。
10甲申,李懷遠罷為秋官尚書。
11八月,突厥默啜寇邊,命安北大都護相王為大兵道元帥,〔相,悉亮翻。
帥,所類翻。
〕統諸軍擊之,未行而虜退。
12丙寅,武邑人蘇安恒上疏曰:「陛下欽先聖之顧托,受嗣子之推讓,〔先聖,謂大帝。
嗣子,謂皇嗣相王。
恒,戶登翻。
上,時掌翻。
疏,所去翻;下同。
推,吐雷翻。
〕敬天順人,二十年矣。
豈不聞帝舜褰裳,周公複辟!舜之于禹,事祗族親;旦與成王,不離叔父。
〔史記,舜,黃帝之八代孫,禹,黃帝之玄孫,故雲族親。
周公,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旦,其名也。
離,力智翻。
〕族親何如子之愛,叔父何如母之恩﹖今太子孝敬是崇,春秋既壯,若使統臨宸極,何異陛下之身!陛下年德既尊,寶位将倦,機務煩重,浩蕩心神,何不禅位東宮,自怡聖體!自昔理天下者,不見二姓而俱王也。
當今梁、定、河内、建昌諸王,〔武三思封梁王,攸暨封定王,懿宗封河内王,攸甯封建昌王。
〕承陛下之蔭覆,〔覆敷又翻。
〕并得封王;臣謂千秋萬歲之後,于事非便,臣請黜為公侯,任以閑簡。
臣又聞陛下有二十餘孫,今無尺寸之封,此非長久之計也;臣請分土而王之,擇立師傳,教其孝敬之道,以夾輔周室,屏藩皇家,斯為美矣。
」〔屏,卑郢翻。
〕疏奏,太後召見,〔見賢遍翻。
〕賜食,慰谕而遺之。
13太後替秋高,政事多委張易之兄弟;邵王重潤與其妹永泰郡主、主伲魏王武延基竊議其事。
〔重,直龍翻。
〕易之訴于太後,九月,壬申太後皆逼令自殺。
〔考異曰:重潤傳雲:「重潤為人席構,與其妹永泰郡主伲魏王武延基等竊議張易之兄弟何得恣入宮中;則天令杖殺。
」今從實錄。
〕延基,承嗣之子。
〔承嗣太後之侄。
〕 14丙申,以相王知左、右羽林衛大将軍事。
15冬,十月,壬寅,太後西入關,辛酉,至京師;赦天下,改元。
〔改元長安。
〕 16十一月,戊寅,改含元宮為大明宮。
〔長安東内本日大明宮,高宗龍朔三年曰蓬萊宮,鹹亨曰含元宮,今複舊名。
〕 17天官侍郎安平崔玄暐,〔安平縣,漢屬涿郡,後漢屬安平國,後魏屬博陵郡,唐屬定州。
〕性介直,未嘗請谒。
執政惡之,〔惡,烏路翻。
〕改文昌左丞。
月餘,太後謂玄暐曰:「自卿改官以來,聞令史設齊自慶。
〔唐吏部四司令史八十人。
〕此欲盛為奸貪耳;伐還卿舊任。
」乃複拜天官侍郎,〔複,扶又翻,又如字。
〕仍賜彩七十段。
〔唐制,凡賜十段,其率絹三匹,布三端,綿四屯;若雜彩十段,則絲布二匹,紬二匹,绫二匹,缦四匹。
〕 18以主客郎中郭元振為涼州都督、隴右諸軍大使。
〔唐主客郎掌二王後及諸蕃朝聘之事,屬禮部。
使疏吏翻。
〕 先是,涼州南北境不過四百餘裡,〔先,悉薦翻。
〕突厥、吐蕃頻歲奄至城下,百姓苦之。
元振始于南境硖口置和戎城,北境碛中置白亭軍,〔杜佑曰:白亭守捉在涼州城西北五百裡。
碛,七迹翻。
〕控其沖要,拓州境千五百裡,自是寇不複至城下。
〔複,扶又翻。
〕元振又令甘州刺史李漢通開置屯田,盡水陸之利。
舊涼州粟麥斛至數千,及漢通收率之後,〔收率者,收民而率其耕。
〕一缣籴數十斛,積軍糧支數十年。
元振善于撫禦,在涼州五年,夷、夏畏蓦,令行禁止,牛羊被野,〔夏,戶雅翻。
被,皮義翻。
〕路不拾遺。
二年〔(壬寅、七〇二)〕 1春,正月,乙西,初設武舉。
〔武舉之制,有長垛、馬射、步射、平射、筒射、馬槍、翹關、負重、身材之選。
唐六典曰:武舉以七等閱其人:一曰射長垛,試射長垛三十發不出第三院為第,入中院為上,入次院為次上,入外院為次。
二曰騎射,發而共中為上,或中或不中為次上,總不中為次。
三曰馬槍,三闆四闆為上,二闆為次上,一闆及不為次。
四曰步射,射草人中者為之上,雖中而不法,雖法而不中者為次。
五曰材貌,以身長六尺已上者為次上,已下為次。
六曰言語,有神采堪統領者為次上,無者為次。
七曰舉重,謂翹關,率以五次上為第。
皆試其高第以名聞。
〕 2突厥寇鹽、夏二州。
三月,庚寅,突厥破石嶺,〔忻州定襄縣有石嶺關。
杜佑曰;定襄本漢陽曲縣,有石嶺關甚險固。
漢定襄郡在今馬邑郡地。
〕寇井州。
以雍州長史薛季昶攝右台大夫,充山東防禦軍大使,滄,瀛、幽、易,恒、定等州諸軍皆受季昶節度。
〔使,疏吏翻。
恒,戶發翻。
〕夏,四月,以幽州刺史張仁願專知幽、平、妫、檀防禦,〔妫,居為翻。
〕仍與季昶相知,以拒突厥。
3五月,壬申,蘇安恒複上疏曰;〔複,扶又翻。
〕「臣聞天下者,神堯、文武之天下也,〔高祖,神堯皇帝;太宗,文武皇帝。
〕陛下雖居正統,實因唐舊基。
當今太子追回,〔謂召廬陸王自房陸回,複為太子。
〕年德俱盛,陛下貪其寶位而忘母子深恩,将何聖顔以見唐家宗廟,将何诰命以谒大帝墳陸﹖〔高宗稱天皇大帝。
〕陛下何故日夜積憂不知锺鳴漏盡!〔魏田豫告老曰:譬猶锺鳴漏盡而夜行不休,此罪人也。
〕臣愚以為天意人事,還歸李家。
陛下雖安天位,殊不知物極則反,器滿則傾。
臣何惜一朝之命而不安萬乘之國哉!」〔言不顧其死而上疏.欲以安國也。
乘,繩證翻。
〕太後亦不之罪。
4乙未,以相王為井州牧,充安北道行軍元帥,〔帥,所類翻。
〕以魏元忠為之副。
5六月,壬戌,召神都留守韋巨源詣京師,以副留守李峤代之。
〔守,手又翻。
〕 6秋,七月,甲午,突厥寇代州。
7司仆卿張昌宗〔光宅元年,改太仆寺為司仆寺。
〕兄弟貴成,勢傾朝野。
〔朝,直遙翻。
〕八月,戊午,太子、相王、太平公主上表請封昌宗為王,制不許;壬戌,又請,乃賜爵邺國公。
8敕:「自今有告言揚州及豫、博餘黨,〔揚州事見二百三卷光宅元年。
豫、博事見二百四卷垂拱四年。
〕一無所問,内外官司無得為理。
」〔為,于僞翻。
〕 9九月,乙醜朔,日有食之,不盡如鈎,神都見甚既。
10壬申,突厥寇忻州。
11己卯,吐蕃遺其臣論彌薩來求和。
〔薩,桑葛翻。
〕 12庚辰,以太子賓客武三思為大谷道大總管,洛州長史敬晖為副;辛已,又以相王旦為井州道元帥,三思與武攸宜、魏元忠為之副;姚元崇為長史,司禮少卿鄭杲為司馬;〔欲以擊突厥,〕然竟不行。
13癸未,宴論彌薩于麟德殿。
〔麟德殿在大明宮右銀台門内;殿西重廊之後,即翰林院。
是殿有三面,亦曰三殿。
〕時涼州都督唐休璟入朝,亦預宴。
〔璟,居永翻。
朝,直遙翻。
〕彌薩屢窺之。
太後問其故,對曰:「洪源之戰,此将軍猛厲無敵,故欲識之。
」太後擢休璟為右武威、金吾二衛大将軍。
〔龍朔改左、右威衛曰左、右武威衛。
〕休璟練習邊事,自碣石以西踰四鎮,鼦亘萬裡,山川要害,皆能記之。
〔碣石在遼西,四鎮在西域。
此言唐之西、北三邊,其山川要害,休璟皆能記之也。
喝,其谒翻。
亘,古鄧翻。
〕 14冬,十月,甲辰,天官侍郎、同平章事顧琮薨。
15戊申,吐蕃贊普将萬餘人寇茂州,〔将,即亮翻。
〕都督陳大慈與之四戰,皆破之,斬首千餘級。
16十一月,辛未,監察禦史魏靖上疏,以為:「陛下既知來俊臣之奸,處以極法,〔監,古銜翻。
上,時掌翻。
疏,所去翻。
處昌呂翻。
〕乞詳覆俊臣等所推大獄,伸其枉濫。
」太後乃命監察禦史蘇颋按覆俊臣等舊獄,由是雪免者甚衆。
〔考異曰:松窗雜錄:「中宗嘗召宰相蘇壞、李峤子進見,二丞相子皆童年,迎撫于赭袍前,賜與甚厚。
因語二兒曰:『爾宜意所通書,可為奏吾者言之。
』颋應曰『木從繩則正,後從谏則聖。
』峤子亡其名,亦進曰:『斮朝涉之胫,剖賢人之心。
』上曰:『蘇壞有子,李峤無兒。
』」按颋此年已為禦史,緕為相時颋為中書舍人,父子同掌樞密,非童年也。
今不取。
〕颋,夔之曾孫也。
〔颋,他鼎翻。
蘇夔,威之子,隋開皇初議樂。
〕 17戊子,太後祀南郊,赦天下。
18十二月,甲午,以魏元忠為安東道安撫大使,〔使,疏吏翻;下同。
〕羽林衛大将軍李多祚檢校幽州都督,右羽林衛将軍薛讷、左武衛将軍駱務整為之副。
19戊申,置北庭都護府于庭州。
〔太宗平高昌,于钿州之北置庭州,即滿車師後王之地。
〕 20侍禦史張循憲為河東采訪使,有疑事不能決,病之,問侍吏曰:「此有佳客,可與議事者乎﹖」吏言前平鄉尉猗氏張嘉貞有異才,〔魏收志:廣平郡任縣有平鄉城。
隋置平鄉縣,治古巨鹿城,屬邢州。
猗氏縣,古郇國,自漢以來屬河東郡。
〕循憲召見,詢以事;嘉貞為條析理分,〔随條而析之,随理而分之。
為,于僞翻。
〕莫不浩然;〔浩,與酒同,蘇蟹翻。
浩然,悚然也。
〕循憲因請為奏,皆意所未及。
循憲還,見太後,〔見,賢遍翻。
〕太後善其奏,循憲具言嘉貞所為,且請以己之官授之。
太後曰:「朕甯無一官自進賢邪!」因召嘉貞,入見内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