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百六

關燈
将兵十五萬為後援。

     癸醜,默啜寇飛狐,〔漢代郡廣昌縣有飛狐口,隋改廣昌為飛狐縣,屬易州,唐屬蔚州。

    〕乙卯,陷定州,殺刺史孫彥高及吏民數千人。

    〔考異曰:朝野佥載曰:「文昌左丞孫彥高,無他識用,性惟頑愚,出為定州刺史。

    歲餘,默啜賊至,圖其郛郭,彥高欲鎖宅門,不敢詣聽事,文案須微發者,于小哋内接入通判。

    仍簡郭下精健,自授其家。

    賊既乘城,四面并入,彥高乃謂奴曰:『牢關門戶,莫與鑰匙。

    』其愚怯也皆此類。

    件而陷沒,刺史之宅先殲焉。

    」又曰:「彥高被突厥圍城數重,彥高乃入匮中藏,令奴曰:『牢掌鑰匙,賊來索,慎勿與。

    』」死不至此,今不取。

    〕 14九月,甲子,以夏官尚書武攸甯同鳳閣鸶台三品。

     15改默〔章:十二行本「默」上有「突厥」二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退齋校同。

    〕啜為斬啜。

     默啜使閻知微招谕趙州,知微與虜連手蹋〔張:「蹋」下說「歌」字。

    〕萬歲樂于城下。

    将軍陳令英在成上謂曰:「尚書位任非輕,乃為虜蹋歌,獨無凓乎!」〔為于僞翻。

    蹋歌者,連手而歌,蹋地以為節。

    萬歲樂,歌曲之名。

    樂,音洛。

    〕佑微微吟曰:「不得已,萬歲樂。

    」 戊辰,默啜圍趙州,長史唐般若翻城應之。

    〔長,知兩翻。

    般,北末翻。

    若,人者翻。

    〕刺史高叡與妻秦氏仰藥詐死,虜輿之詣默啜,默啜以金獅子帶、紫袍示之曰:「降則拜官,不降則死!」〔降,戶江翻。

    〕叡顧其妻,妻曰:「酬報國恩,正在今日!」遂俱閉目不言。

    經再宿,虜知不可屈,乃殺之。

    虜退,唐般若族誅;贈叡冬官尚書,谥曰節。

    叡,颎之孫也。

    〔冬官,工部。

    尚,辰羊翻。

    谥,神至翻。

    高颎,隋初佐命。

    〕 16皇嗣固請遜位于廬陵王,太後許之。

    壬申,立廬陵王哲為皇太子,複名顯。

    〔嗣,祥吏翻。

    複,扶又翻,又音如字。

    〕赦天下。

     甲戍,命子為河北道元帥以讨突厥。

    〔行軍元帥起于周、隋,至唐唯親天及太子為元帥。

    帥,所類翻。

    考異曰:實錄雲丙子,據唐曆,「甲戍,皇太子顯充河北道行軍大元帥」。

    狄梁公傳亦雲:「皇太子為元帥,以公為副」。

    是先立為太子,後為元帥也。

    今從新本紀。

    〕先是,募人月餘不滿千人,〔先,悉薦翻。

    〕及聞太子為元帥,應募者雲集,未幾,數盈五萬。

    〔幾,居豈翻。

    〕 戊寅,以狄仁傑為河北道行軍副元帥,右丞宋元爽為長史,右台中丞崔獻為司馬,左台中丞吉顼為監軍使。

    〔後分禦史台為左、右肅政台,各置中丞、侍禦史等官。

    顼,籲玉翻。

    監,古銜翻。

    使,疏吏翻。

    〕時太子不行,命仁傑知元帥事,太後親送之。

     藍田令薜讷,仁貴之子也,〔藍田,畿縣,屬雍州。

    薜仁貴,健将也,事太宗、高宗。

    〕太後擢為左威衛将軍、安東道經略。

    将行,言于太後曰:「太子雖立,外議猶疑未定;苟此命不易,醜虜不足不也。

    」太後深然之。

    王及善請太子赴外朝以忍人心,從之。

    〔朝,直遙翻。

    考異曰:實錄,「辛巳,皇太子朝見。

    」或作「廟見」。

    蓋睿宗為皇嗣時,止于宮中朝谒,不出外朝;今及善始請太子與群臣俱于外庭朝谒耳。

    〕 17以天官侍郎蘇味道為鳳閣侍郎、同平章事。

    味道前後在相位數歲,依阿取容,嘗謂人曰:「處事不宜明白,但摸棱持兩端可矣。

    」時人謂之「蘇摸棱」。

    〔天官,吏部。

    相,悉亮翻。

    處,昌呂翻。

    摸,音莫。

    〕 18癸未,突厥默啜盡殺所掠趙、定等州男女萬餘人,自五回道去,〔厥,九勿翻。

    啜,叱列翻。

    水經注:代郡廣昌縣東南有大嶺,世謂之廣昌嶺。

    嶺高四十餘裡,二十裡中委折五回,方得達其上嶺,故嶺有五回之名。

    時屬易州易縣界,至開元二十三年,分易縣置五回縣于五回山下。

    〕所過,殺掠不可勝紀。

    沙咤忠義等但引兵蹑之,不敢逼。

    〔勝,音升。

    咤,初加翻。

    蹑,泥辄翻。

    考異曰:舊突厥傳雲:「默啜盡寇掠趙、定等州男女八九萬人。

    」統紀雲:「河北積年豐熟,人畜被野,斬啜虜趙、定、恒、易等州則帛億萬,子女羊馬而去。

    河朔諸州怖其兵威,不敢追蹑。

    」今從實錄。

    〕狄仁傑将兵十萬追之,無所及。

    〔将,即亮翻,又音如字。

    〕默啜還漠北,擁兵四十萬,據地萬裡,西北諸夷皆附之,甚有輕中國之心。

     19冬,十月,制:都下屯兵,命河内王武懿宗、九江王武攸歸領之。

     20癸卯,以狄仁傑為河北道安撫大使。

    時北〔章:十二行本「北」上有「河」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

    〕人為突厥所驅逼者,虜退,懼誅,往往亡匿。

    仁傑上疏,以為:「朝廷議者皆罪契丹、突厥所脅從之人,言其迹雖不同,心則無别。

    〔使,疏吏翻。

    上,時掌翻。

    别,彼列翻。

    〕誠以山東近緣軍機調發傷重,〔調,徒吊翻。

    〕家道悉破,或至逃亡。

    重以官典侵漁,〔重以,直用翻。

    〕因事而起,枷杖之下,痛切肌膚,事迫情危,不循禮義。

    愁苦之地,不樂其生,有利則歸,且圖賒死,此乃君子之愧辱,小人之常行也。

    〔樂,音洛。

    行,下孟翻。

    〕又,諸城入僞,〔入僞,謂降賊者。

    〕或待天兵,将士求功,皆雲攻得,臣憂濫賞,亦恐非辜。

    〔以攻取之賞賞将士,則為濫賞。

    以從虜之罪罪士民,則為非辜。

    〕以經與賊同,是為惡地,至于污辱妻子,〔污,烏故翻。

    〕劫掠貨财,兵士信知不仁,簪笏未能以免,〔簪笏,謂士大夫,當官而行者也。

    〕乃是賊平之後,為惡更深。

    且賊務招攜,秋毫不犯,〔言除賊務在招撫攜貳,秋亮無所侵犯也。

    〕今之歸正,即是平人,翻被破傷,豈不非痛!〔被,皮義翻。

    〕夫人猶水也,壅之則為泉,疏之則為川,通塞随流,〔塞,悉則翻。

    〕豈有常性!今負罪之伍,必不在家,露宿草行,潛竄山澤,赦之則出,不赦則狂,山東群盜,綠茲聚結。

    臣以邊塵蹔起,不足為憂,〔蹔,與暫同。

    〕中土不安,此為大事。

    罪之則衆情恐懼,恕之則反側自安,伏願曲赦河北諸州,一無所問。

    」制從之。

    仁傑于是撫忍百姓,得突厥所驅掠者,悉遞還本貫。

    散糧運以赈貧乏,修邸驿以濟族師。

    恐諸将及使者妄求供頓,乃自食疏粝,〔,邸音尤。

    将,即亮翻。

    使,疏吏翻。

    疏,粗也。

    粝,脫粟也。

    一斛粟得六鬥米為粝。

    粝,郎葛翻。

    〕禁其下無得侵擾百姓,犯者必斬。

    河北遂安。

     21以夏官侍郎姚元崇、秘書少監李峤并同平章事。

     22突厥默啜離趙州,〔離,力智翻。

    〕乃縱閻知微使還。

    太後命磔于天津橋南,〔磔,陟格翻,張也,開也。

    〕使百官共射之,既乃寛其肉,〔射,而亦翻;下既射同。

    寛,古瓦翻,剔人肉至骨也。

    〕剉其骨,夷其三族,疏親有先未相識而同死者。

    〔考異曰:朝野佥載雲:「則天磔知微于西市,命百官射之。

    河内王懿宗去七步射,一發皆不中,怯懦如此。

    佑微身上箭如猬毛。

    剉其骨肉,夷其九族。

    小兒年七八歲,驅抱向西市。

    百姓哀之,擲餅果與者,仍相争奪以為戲笑。

    監刑禦史不忍害,奏拾之。

    」今從實錄。

    〕 褒公段瓒,志玄之子也,〔段志玄從起晉陽,征伐有功。

    瓒,藏旱翻。

    〕先沒于突厥。

    突厥在趙州,瓒邀楊齊莊與之俱逃,六莊畏懦,不敢發。

    〔懦,乃卧翻,又奴亂翻。

    〕瓒先歸,太後賞之。

    齊莊尋至,敕河内王武懿宗鞫之,懿宗以為齊莊意懷猶豫,遂與閻知微同誅。

    既射之如猬,氣亷亷未死,〔亷,餘懾翻。

    〕乃決其腹,割心,投于地,猶趌趌然躍不止。

    〔趌,起逸翻。

    〕 擢田歸道為夏官侍郎,甚見親委。

     23蜀州每歲遣兵五百人戍姚州,〔蜀州,漢江源、武陽之地,李雄置江源郡,晉為晉原縣,隋廢郡,以縣屬益州,垂拱二年,分置蜀州。

    〕路險遠,死亡者多。

    蜀州刺史張柬之上言,以為:「姚州本哀牢之國,〔哀牢夷見四十五卷漢明帝永平十二年。

    〕荒外絕域,山高水深。

    國家開以為州,〔武德四年,以漢益州郡之雲南縣地置姚州,以其地人多姓姚故也。

    舊志,至吙師四千九百裡。

    麟德元年,移治弄棟川。

    〕未嘗得其鹽布之稅,甲兵之用,而空竭府庫,驅率平人,受役蠻夷,肝腦塗地,臣竊為國家惜之。

    〔竊為,于僞翻。

    〕請廢姚州以隸巂州,歲時朝觐,同之蕃國。

    〔巂,音髓。

    朝,直遙翻。

    〕泸南諸鎮亦皆廢省,于泸北置關,〔泸,音盧。

    〕百姓非奉使,無得交通往來。

    」〔使,疏吏翻。

    〕疏奏,不納。

     二年〔(己亥、六九九)〕 1正月,丁卯朔,告朔于通天宮。

    〔告,古沃翻,又如字。

    〕 2壬戍,以皇嗣為相王,領太子右衛率。

    〔相,息亮翻。

    率,所律翻。

    〕 3甲子,置控鶴監丞、主簿等官,〔先已置控鶴監,今方備官。

    〕率皆嬖寵之人,〔嬖,卑義翻,又博計翻。

    〕頗用才能文學之士以參之。

    以司衛卿張易之為控鶴監,銀青光祿大夫張昌宗、左台中丞吉顼、殿中監田歸道、夏官侍郎李迥秀、鳳閣舍人薜稷、正谏大夫臨汾員半千〔臨汾縣帶晉州,本平陽縣,隋更名。

    半千本彭城劉氏,十世祖凝之事宋,及齊受禅奔魏,以忠烈自比伍員,因自姓員。

    員,音雲。

    〕皆為控鶴監内無奉。

    稷,元超之從子也。

    〔薜元超事高宗。

    從,才用翻。

    〕半千以古無此官,且所聚多輕薄之士,上疏請罷之;由是忤旨,〔上,時掌翻。

    忤,五故翻。

    〕左遷水部郎中。

     4臘月,戊子,以左台中丞吉顼為天官侍郎,右台中丞魏元忠為鳳閣侍郎,并同平章事。

     5文昌左丞宗楚客與弟司農卿晉卿,坐贓賄滿萬餘缗及第舍過度,楚客貶播州司馬,晉卿流峰州。

    〔峰州,漢交趾麊冷縣地。

    吳置新興郡,晉改新昌郡,齊置興州,隋初改華州,十八年改峰州。

    大業廢州,并入交趾為嘉甯縣,唐武德四年複置峉州。

    舊志,播州去京師四千五百三十裡,東都四千九百六十裡。

    峰州至京師七千七百一十裡。

    〕太平公主觀其第,歎曰:「見其取處,〔處,昌呂翻。

    〕吾輩乃虛生耳。

    」 6辛亥,賜太子姓武氏;赦天下。

     7太後生重眉,成八字,〔重,宜龍翻。

    〕百官皆賀。

     8河南、北置武騎團以備突厥。

    〔騎,奇寄翻。

    〕 9春,一月,庚申,夏官尚書、同鳳閣鸶台三品武攸甯罷為冬官尚書。

     10二月,己醜,太後幸嵩山,過缑氏,谒升仙太子廟。

    〔缑氏縣屬洛州。

    升仙太子,周王子晉也。

    世傳晉升仙後,桓良遇之于嵩山,曰:「七月七日,待我于缑氏山頭。

    」果乘白鶴駐山頂,舉手謝時人而去。

    後人因為立祠,後加号升仙太子。

    杜佑曰:缑氏縣,古滑國。

    缑,工侯翻。

    〕壬辰,太後不豫,遣給事中栾城閻朝隐禱少室山。

    朝隐自為犧牲,〔朝,直遙翻。

    〕沐浴伏俎上,請代太後命。

    太後疾小忥,厚賞之。

    丁酉,自缑氏還。

     11初,吐蕃贊普器弩悉弄尚幼,論欽陵兄弟用事,皆有勇略,諸胡畏之。

    欽陵居中秉政,諸弟握兵分據方面,贊婆常居東邊,為中國患者三十餘年。

    器弩悉弄浸長,〔長,知兩翻。

    〕陰與大臣論岩謀誅之。

    會欽陵出外,贊普詐雲出畋,集兵執欽陵親黨二千餘人,殺之,遣使召欽陵兄弟,欽陵等舉兵不受命。

    贊普将兵讨之,欽陵兵潰,自殺。

    夏四月,贊婆帥所部千餘人來降,〔使,疏吏翻。

    将,即亮翻。

    帥,讀曰率。

    降,戶江翻。

    考異曰:實錄:「贊婆及其兄弟莽布支等來降,以莽布支為左羽林衛員外大将軍,封安國公。

    」按贊婆弟名悉多于敷論。

    明年,吐蕃将曲莽布支寇涼州,與唐休璟戰。

    朱詳實錄所雲。

    今剛去。

    〕太後命左武衛铠曹參軍郭元振與河源軍大使夫蒙令卿将騎迎之,〔夫蒙,姓也。

    姓譜,夫蒙羌複姓,後秦有建威将軍夫蒙大羌。

    〕以贊婆為特進、歸德王。

    欽陵子弓仁,以所統吐谷渾七千帳來降,拜左玉鈴衛将軍、酒泉郡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