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百六

關燈
唐紀二十二〔起強圉作噩(丁西),盡上章困敦(庚子)六月,凡三年有奇。

     《則天順聖皇後中之下》 神功元年〔(丁,酉、六九七)時以契丹破滅,九鼎就成,以九月大享,改元為神功。

    〕 1正月,凹亥朔,太後享通天宮。

     2突厥默啜寇靈州,以許欽明自随。

    〔欽明為默啜所禽,見上卷上年。

    厥,九勿翻。

    〕欽明至城下大呼,求美醬、梁米及墨,〔泛勝之曰:梁是秫粟。

    陶弘景曰:凡曰梁米皆是粟類,惟其牙頭色異為分别耳。

    有青、黃、白三種,青梁味短色惡,不如黃白梁。

    呼,火故翻。

    〕意欲城中選良将引精兵、夜襲虜營,〔将,即亮翻。

    〕而城中無谕其意者。

     3箕州刺史劉思禮學相人于術士張憬藏,憬藏謂思禮當曆箕州,位至太師。

    思禮念太師人臣極貴,非佐命無以緻之,乃與洛州錄事參軍綦連耀謀反,〔相,悉亮翻;下相術同。

    憬,居永翻。

    唐京都錄事參軍,正七品。

    綦連,虜姓也。

    魏收官氏志,西方諸姓有綦連氏。

    〕陰結朝士,〔朝,直遙翻。

    〕托相術,許人富貴,俟其意悅,因說以「綦連耀有天命,〔說,輸芮翻。

    〕公必因之以得富貴。

    」鳳閣舍人王鲇兼天官侍郎事,〔鲇,其據翻。

    〕用思禮為箕州刺史。

     明堂尉吉〔章:十二行本「吉」上有「河南」二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顼聞其謀,以告合宮尉來俊臣,〔高宗總章元年,分西京萬年縣為明堂縣;永昌元年,改東都河南縣為合宮縣。

    未白曰:明堂縣理京兆城中永樂坊。

    〕使上變告之。

    〔上,時掌翻;下同。

    〕太後使河内王武懿宗推之。

    懿宗令思禮廣引朝士,許免其死,凡小忤意皆引之。

    〔忤,五故翻。

    〕于是思禮引鳳閣侍郎同平意事李元素、夏官侍郎同平章事孫元亨、知天官侍郎事石抱忠、劉奇、給事中周譒〔譒,補過翻。

    〕及王鲇兄冱州刺史籝、弟監察禦史助等,〔籝,彌兖翻。

    監,古銜翻。

    〕凡三十六家,皆海内名士,窮楚毒以成其獄,壬戍,皆族誅之,親黨連坐流竄者千餘人。

     初,懿宗寬思禮于外,使誣引諸人。

    諸人既誅,然後收思禮,思禮悔之。

    懿宗自天授以來,太後數使之鞫獄,喜誣陷人,〔數,所角翻。

    喜,許記翻。

    〕時人以為周、來之亞。

     來俊臣欲擅其功,複羅告吉顼;〔複,扶又翻;下是複、宗複同。

    〕顼上變,得召見,僅免。

    〔見,賢遍翻。

    〕俊臣由是複用,而顼亦以此得進。

     俊臣黨人羅告司刑府史樊惎謀反,誅之。

    〔唐制,大理寺有府二十八人,史五十六人。

    惎,渠記翻。

    〕惎子訟冤于朝堂,〔朝,直遙翻。

    〕無敢理者,乃援刀自刳其腹。

    〔授,于元翻。

    〕秋官侍郎上邽劉如璇見之,〔上邽縣,漢屬隴西郡,古邽戎邑也,後漢屬漢陽郡。

    後魏諱珪,改名上封,屬天水郡;隋複舊,唐屬秦州。

    璇,似宣翻。

    〕竊歎而泣。

    俊臣奏如璇黨惡逆,下獄,處以絞刑;〔下,遐嫁翻。

    處,昌呂翻。

    〕制流瀼州。

     4尚乘奉禦張易之,行成之族孫也,〔張行成事太宗。

    〕年少,美姿容,善音律。

    〔少,詩昭翻。

    〕太平公主薦易之弟昌宗入侍禁中,昌宗複薦易之,兄弟皆得幸于太後,常傅朱粉,衣錦繡。

    昌宗累遷散騎常侍,〔散,悉亶翻。

    騎,奇寄翻。

    〕易之為司衛少卿;〔龍朔改衛尉為司衛,光宅因之。

    〕拜其母臧氏、韋氏為太夫人,賞賜不可勝紀,〔勝,音升。

    〕仍敕鳳閣侍郎李迥秀為臧氏私夫。

    迥秀,大亮之族孫也。

    〔李大亮曆事高祖、太宗。

    〕武承嗣、三思、懿宗、宗楚客、晉卿皆候易之門庭,争執鞭辔,謂易之為五郎,昌宗為六郎。

     5癸亥,突厥默啜寇勝州,平狄軍副使安道買擊破之。

    〔代州北有一武軍,調露元年改曰神武軍,天授二年改曰平狄軍。

    使,疏吏翻。

    〕 6甲子,以原州司馬洛師德守鳳閣侍郎、同平章事。

     7春,三月,戊申,清邊道總管王孝傑、蘇宏晖等将兵十七萬與孫萬榮戰于沺硖石谷,唐兵大敗,孝傑死之。

    〔将,即亮翻。

    〕 孝傑遇契丹,帥精兵為前鋒,〔帥,讀曰率。

    〕力戰。

    契丹引退,〔契,欺訖翻,又音吃。

    〕孝傑追之,行背懸崖;〔背,蒲妹翻。

    〕契丹回兵薄之,〔薄,伯各翻。

    〕宏晖先遁,孝傑墜崖死,将士死亡殆盡。

    〔考異曰:朝野佥載雲:「孝傑将四十萬衆,被賊誘退,逼就懸崖,漸漸挨排,一一落間,坑深萬丈,屍與崖平,匹馬無歸,單兵莫返。

    」張鷟語事多過其實,今不盡取。

    〕管記洛陽張說馳奏其事。

    太後贈孝傑官爵,遣使斬宏晖以徇;使者未至,宏晖以立功得免。

    〔說,讀曰悅。

    使,疏吏翻;下同。

    〕 武攸宜軍漁陽,〔漁陽,秦右北平郡所治也。

    隋為漁陽縣,屬幽州,在幽州東二百一十裡。

    〕聞孝傑等敗沒,軍中震恐,不敢進。

    契丹乘勝寇幽州,攻陷城邑,剽掠吏民,攸宜遣将擊之,不克。

    〔剽,匹妙翻。

    将,即亮翻。

    〕 8閻知微、田歸道同使突厥,冊默啜為可汗。

    〔可,從刊入聲。

    汗,音寒。

    〕知微中道遇突厥使者,辄與之绯袍、銀帶,且上言:「虜使至都,宜大為供張。

    」〔上,時掌翻下同。

    供,他用翻。

    張,知亮翻。

    〕歸道上言:「突厥背誕積年,方今悔過,宜待聖恩寬宥。

    今知微擅與之袍帶,使朝廷無以複加;〔背,蒲妹翻。

    朝,直遙翻;下同。

    複,扶又翻。

    〕宜令反初服以俟朝恩。

    〔令,力丁翻。

    初服,突厥遣來所被之服。

    〕又,小虜使臣,不足大為無張。

    」太後然之。

    知微見默啜,舞蹈,吮其靴鼻;〔吮,如兖翻。

    〕歸道長揖不拜。

    默啜囚歸道,将殺之,歸道辭色不撓,責其無厭,〔撓,奴教翻。

    厭,于鹽翻。

    〕為陳禍福。

    〔為,于僞翻。

    〕阿波達幹元珍曰:「突厥官二十八等,自設至達幹,皆世其官。

    此即阿史德元珍。

    〕「大國使者,不可殺也。

    」默啜怒稍解,但拘留不遣。

     初,鹹亨中,突厥有降者,皆處之豐、勝、靈、夏、朔、代六州,至是,默啜求六州降戶及單于都護府之地,并縠種、缯帛、農器、鐵,〔降,戶江翻。

    處,昌呂翻。

    夏,戶雅翻。

    單,音蟬。

    種,章勇翻。

    缯,慈陵翻。

    〕太後不許。

    默啜怒,言辭悖慢。

    〔悖,蒲内翻,又蒲沒翻。

    〕姚暃、楊再思以契丹未平,請依默啜所求給之。

    麟台少監、知鳳閣侍郎贊皇李峤曰:〔麟台少監即秘書少監。

    贊皇縣,隋置,屬趙州,取贊皇山以為名。

    少,詩照翻。

    〕「戎狄貪而無信,此所謂『借寇兵資盜糧』也,〔秦李斯之言。

    〕不如治兵以備之。

    」〔治,直之翻。

    〕暃、再思固請與之,乃悉驅六州降戶數十帳以與默啜,并給縠種四萬斛,雜彩五萬段,農器三千事,鐵四萬斤,并許其昏。

    默啜由是益強。

     田歸道始得還,與閻知微争論于太後前。

    歸道以為默啜必負約,不可恃和親,宜為之備。

    知微以為和親必可保。

    〔考異曰:舊歸道傳雲:「聖曆初,默啜請和,遣閻知微冊為立功報國可汗。

    知微擅與使者绯袍,歸道上言不可。

    及默啜将至單于都護府,乃令歸道攝司賓□迎勞之。

    默啜請六胡州,不許,遂拘絷歸道。

    」突厥傳雲:「李盡忠孫萬榮陷營府,默啜請為國讨契目,許之。

    默啜部衆漸盛,則天遣使冊為立功報國可汗。

    」朝黟佥載雲:「歸道為佑微副,見默啜,不拜,默啜倒懸,将殺之;元珍谏,乃放之。

    」按神功元年八月,姚暃左遷益州長史。

    則與之縠帛,必在此前,非聖曆初也。

    實錄:「萬歲通天元年,九月,丁卯,以默啜不同契目之逆,遣閻知微冊為遷善可汗。

    」則于時未為立功報國可汗也。

    冊拜此号,實錄無之,不知的在何時。

    今因契丹未平,姚暃未出,附見于此。

    歸道在朝為左衛郎将,何得預論默啜!蓋在這見知微所為而上言耳。

    其事則兼采諸書可信者存之。

    〕 9夏,四月,鑄九鼎成,徙置通天宮。

    豫州鼎高丈八尺,受千八百石;餘州高丈四尺,受千二百石;〔豫州鼎獨高大,神都畿也。

    高,古犒翻。

    〕各圖山川物産于其上,共享銅五十六萬七百餘斤。

    太後欲以黃金千兩塗之,姚暃曰:「九鼎神器,貴于天質自然。

    且臣觀其于采煥炳相雜,不待金色以為炫耀。

    」〔炫,熒絹翻。

    〕太後從之。

    自玄武門曳入,令宰相、諸王帥南北牙宿衛兵十餘萬人并仗内大牛、白象共曳之〔帥,讀曰率。

    〕 10前益州長史王及善已緻仕,會契丹作亂,山東不安,起為滑州刺史。

    太後召見,〔見,賢遍翻。

    〕問以朝廷得失,及善陳治亂之要十餘條。

    〔治,直吏翻。

    〕太後曰:「外州末事,此為根本,卿不可出。

    」癸酉,留為内史。

     11癸未,以右金吾衛大将軍武懿宗為神兵道行軍大總管,與右豹韬衛将軍何迦密将兵擊契丹。

    〔迦,古牙翻,又居伽翻。

    将,即亮翻。

    〕五月,癸卯,又以婁師德為清邊道副大總管,右武威衛将軍沙咤忠義為前軍總管,〔沙咤,虜姓。

    咤,初加翻。

    〕将兵二十萬擊契丹。

     先是,有朱前疑者〔先,悉薦翻。

    〕上書雲:「臣夢陛下壽滿八百。

    」即拜拾遺。

    又自言「夢陛下發白再玄,齒落更生」。

    遷駕部郎中。

    〔唐駕部郎掌邦國輿辇車乘、傳驿、廄牧,官司馬牛雜畜薄籍,辯其出入,司其名數。

    上,時掌翻;下同。

    〕出使還,上書曰:「開嵩山呼萬歲。

    」賜以绯算袋,〔唐初職事官三品以上賜金裝刀、礦石,一品以下則有手巾、算袋。

    開元以後,百官朔望朝參,外官衙日,則佩算袋,各随其所服之色,餘日則否。

    使,疏吏翻。

    〕時未五品,于綠衫上佩之。

    會發兵讨契丹,敕京官出馬一匹供軍,酬以五品。

    前疑買馬輸之,屢抗表求進階;太後惡其貪鄙,〔惡,烏路翻。

    〕六月,乙醜,敕還其馬,斥歸田裡。

     12右司郎中馮翊喬知之有美妾曰碧玉,知之為不昏。

    〔為,于僞翻。

    〕武承嗣借以教諸姬,遂留不還。

    知之作祿珠怨以寄之,〔晉石崇有愛妾曰綠珠,事見八十三卷晉惠帝永康三年。

    〕碧玉赴井死。

    承嗣得詩于裙帶,大怒,諷酷吏羅告,族之。

    〔考異曰:唐曆:「天授元年二月十日,誅喬知之。

    」新本紀:「八月,壬戍,殺右司郎中喬知之。

    」盧藏用陳氏别傳、趙儋陳子昴旌德碑皆雲:「契目以營州叛,建安邵王武攸宜親總戎律,特诏左補阙喬知之及公參謀韓幕。

    及軍罷,以父年老,表乞歸侍。

    」攸宜讨契丹在萬歲通天元年,明年平契丹。

    子昴集有西還至散關答喬補阙詩雲:「昔君事胡馬,餘得奉戎旃,攜手同沙塞,關河緬幽、燕。

    歎此南歸日,猶聞北戍邊。

    」疑知之之死在神功年後。

    但唐曆、統紀、新紀殺知之皆在天授元年,今據子昴詩必無誤者,然雲「猶聞北戍邊」,則軍未罷也。

    又武後雲,來俊臣死後,不聞有反者。

    故置于此。

    據朝野佥載,知之以婢碧玉事為武承嗣諷人羅告之,斬于市南,破家籍沒。

    此時知之在邊,蓋承嗣先銜之,至此乃殺之耳。

    〕 13司仆少卿來俊臣〔光宅改太仆為司仆。

    〕倚勢貪淫,士民妻妾有美者,百方取之;或使人羅告其罪,矯稱敕以取其妻,前後羅織誅人,不可勝計。

    〔勝,音升。

    〕自宰相以下,籍其姓名而取之。

    〔考異曰:朝野佥載雲:「俊臣嘗以三月三日萃其黨于龍門,豎石題朝士姓名以蔔之,令投石遙擊,倒者則先令告。

    至暮,投李昭德不中。

    」今不取。

    〕自言才比石勒。

    監察禦史李昭德素惡俊臣,〔惡,烏路翻。

    〕又嘗庭辱秋官侍郎皇甫丈〔章:十二行本「丈」作「文」;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退齋校同。

    〕備,二人共誣昭德謀反,下獄。

    〔下,遐嫁翻;下不下、乃下同。

    〕 俊臣欲羅告武氏諸王及太平公主,又欲誣皇嗣及廬陵王與南北牙同反,冀因此盜國權,河東人衛遂忠告之。

    諸武及太平公主恐懼,共發其罪,系獄,有司處以極刑。

    〔處,昌呂翻。

    〕太後欲赦之,奏上三日,不出。

    〔上,時掌翻。

    〕王及善曰:「俊臣兇狡貪暴,國之元惡,不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