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百五
關燈
小
中
大
矯制賜自盡。
流人号呼不服,〔号,戶高翻。
〕國俊驅就水曲,盡斬之,一朝殺三百餘人。
然後詐為反狀,還奏,因言諸道流人,亦必有怨望謀反者,不可不早誅。
太後喜,擢國俊為朝散大夫、行侍禦史。
〔朝,直遙翻。
散,悉亶翻。
〕更遣右翊衛兵曹參軍劉光業、〔按武德四年已改左、右翊衛為左、右衛,疑「翊」字衍。
兵曹參軍掌五府武官宿衛番第,受其名數,而大将軍配焉。
〕司刑評事王德壽、苑南面監丞鮑思恭、〔唐京都苑各有四面監,監各一人,從六品下;副監一人,從七品下;丞一人,正八品下。
各掌所管面苑内宮館園池與其種植修葺之事;丞則掌判監事。
〕尚辇直長王大貞、〔長,知兩翻。
〕右武威衛兵曹參軍屈貞筠皆攝監察禦史,詣諸道晏流人。
光業等以國俊多殺蒙賞,争效之,光業殺七百人,德壽殺五百人,自餘少者不減百人,其遠年雜犯流人亦與之俱斃。
太後頗知其濫,制:「六道流人未死者并家屬皆聽還卿裡。
」國俊等亦相繼死,或得罪流竄。
〔考異曰:實錄曰,光業等亦受鸾台侍郎傅遊藝之旨。
按天授二年,遊藝已死。
舊遊藝傳曰遊藝請則天發六道使。
雖身死之後,竟從其謀,武後本遣萬國俊一使。
國俊還言諸道流人亦反,故更遣五使耳,遊藝豈豫知遣六道使!此所謂天下之惡皆歸焉者也。
潘遠紀聞曰:「補阙李秦授寓直中書,進封事曰:『陛下自登極,誅斥李氏及諸大臣,其家人親放流放在外,以臣所料,且數萬人,如一旦同心,招集為逆,出陛下不意,臣恐社稷必危。
識曰:「代武者劉」夫劉者流也,陛下不殺此輩,臣恐為禍深焉。
』天後納之,夜召入,謂曰:『卿名秦授,天以卿授胼也,何啟予心!』即拜考功員外郎,仍知制诰,賜朱绂,女妓十人,金帛稱是,與謀發敕使十人于十道,安慰流者,其實賜墨敕與牧守,有流放者殺之。
天後度流人已死,又使使者安撫流人曰:『吾前發十道使,安慰流人,何使不曉吾意,擅加殺害,深為酷暴!其辄殺流人使并所在鎖項,将至害流人處斬之,以快亡魂。
諸流人未死或他事系者,兼家口于還。
』」按當時止誅嶺南一道,因萬國俊言,更發五道使,非并發十道使也,十道在近地者,何嘗有流人也!國俊既以多殺受賞,餘使或病死,或自以他罪流竄,必無并斬之理。
今并從實錄及舊傳。
〕 11來俊臣誣冬官尚書蘇幹,雲在魏州與琅邪王沖通謀,〔沖舉兵,見上卷垂拱四年。
〕夏,四月,乙未,殺之。
12五月,癸醜,棣州河溢。
〔【章:十二行本「溢」下有「流二千餘家」五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退齋校同。
】棣州,後漢樂安郡,中廢;唐武德四年,分滄州之厭次、陽信、滴河、樂陵置棣州。
〕 13秋,九月,丁亥朔,日有食之。
14魏王承嗣等五千人表請加尊号曰金輪聖神皇帝。
乙未,太後禦萬象神宮,受尊号,赦天下。
作金輪等七寶,〔七寶,曰金輪寶,曰白象寶,曰女寶,曰馬寶,曰珠寶,曰主兵臣寶,曰主藏臣寶。
〕每朝會,陳之殿庭。
〔朝,直遙翻。
〕 庚子,追尊昭安皇帝曰渾元昭安皇帝,〔渾,戶本翻。
〕文穆皇帝日立極文穆皇帝,孝明高皇帝日無上孝明高皇帝;皇後從帝号。
〔後又追尊其三世。
〕 15辛醜,以文昌左丞、同平章事姚暃為司賓卿,罷政事;以司賓卿萬年豆盧欽望為内史,〔新書宰相世系表:豆盧氏本姓慕容氏,北地王精降後魏,北人謂歸義為「豆盧」,因以為氏。
〕文昌左丞韋巨源同平章事,秋官侍郎吳人陸元方為鸾台侍郎、同平章事。
巨源,孝寬之玄孫也。
〔韋孝寬事宇文氏為名将。
〕 延載元年〔(甲午、六九四)是年五月改元。
〕 1正月,丙戍,太後享萬象神宮。
2突厥可汗骨笃祿卒,其子幼,弟默啜自立為可汗。
臘月,甲戍,默啜冠靈州。
3室韋反,〔北史曰:室韋蓋契丹之類,其南者為契丹,在北者為室韋。
新書:室韋,契丹别種,東胡之北邊,蓋丁零苗裔也。
地據黃龍,北傍峱越河,直京師東北七千裡,東黑水靺鞨,西突厥,南契丹,北瀕海。
其國無君長,惟大酋皆号莫賀咄,管攝其部而附于突厥。
〕遣右鷹揚衛大将軍李多祚擊破之。
4春,一月,以婁師德為河源等軍檢校營田大使。
〔使,疏吏翻;下同。
〕 5二月,武威道總管王孝傑破吐蕃教論贊刃、〔【嚴:「刃」改「興」。
】〕突厥可汗俀子等于冷泉及大嶺,〔俀子,西突厥部所立也。
俀,吐猥翻,弱也。
大嶺,谷名。
〕各三萬餘人,碎葉鎮守使韓思忠破泥熟俟斤等萬餘人。
〔俟,渠之翻。
考異曰:此事諸書皆無,唯統紀有之。
統紀又雲:「又破吐蕃萬泥勳沒馱城。
」語不可曉,今删去。
〕 6庚午,以僧懷義為代北道行軍大總管,〔考異曰:實錄、新紀皆雲「伐逆道」。
今從舊懷義傳。
〕以讨默啜。
7三月,甲申,以鳳閣舍人蘇味道為鳳閣侍郎、同平章事,李昭德檢校内史。
更以僧懷義為朔方道行軍大總管,以李昭德為長史,蘇味道為司馬,帥契苾明、曹仁師、沙咤忠義等十八将軍以詩默啜,〔帥,讀曰率;下同。
契,欺訖。
苾,毗必翻。
咤,陟加翻。
〕未行,虜退而止。
昭德嘗與懷義議事,失其旨,懷義撻之,昭德惶懼請罪。
8夏,四月,壬戍,以夏官尚書、武威道大總管王孝傑同鳳閣鸾台三品。
9五月,魏王承嗣等二萬六千餘人上尊号曰越古金輪聖神皇帝。
〔上,時掌翻。
〕甲午,禦則天門樓受尊号,赦天下,改元。
10天授中,遣監察禦史壽春裴懷古安集西南蠻。
六月,癸醜,永昌蠻酋熏朝帥部落二十餘萬戶内附。
〔姚州境有永昌蠻,居永昌郡地。
「熏期」新書作「董期」。
監,古銜翻。
酋,慈由翻。
〕 11河内有老尼居神都麟趾寺,與嵩山人韋什方等以妖妄惑衆。
〔尼,女夷翻。
妖,于喬翻。
〕尼自号淨光如來,雲能知未然;什方自雲吳赤烏年〔【章:十二行本「年」上有「元」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
】〕生。
又有老胡亦自言五百歲,雲見薛師已二百年矣,〔僧懷義本馮小寶也,太後使與薛紹通昭穆,故老胡謂之薛師。
〕容貌愈少。
〔少,詩照翻。
〕太後甚信重之,賜什方姓武氏。
秋,七月,癸未,以什方為正谏大夫、同平章事,制雲:「邁軒代之廣成,〔莊子曰:廣成子居崆峒之上,黃帝立于下風而問道。
廣成子曰:「吾修身千二百歲矣,吾形未嘗哀。
」黃帝名軒轅,因曰軒代。
〕逾漢朝之河上。
」〔葛洪曰:河上公者,莫知其姓名也,漢文帝時,結草為庵于河之濱,文帝從之問老子,河上公曰:「餘注是經以來千七百餘年。
」朝,直遙翻。
〕八月,什方乞還山,制罷遣之。
12戊辰,以王孝傑為瀚海道行軍總管,仍受朔方道行軍大總管薛懷義節度。
13已巳,以司賓少卿姚暃為納言;左肅政中丞原武楊再思為鸾台侍郎,洛州司馬杜景儉為鳳閣侍郎,并同平章事。
豆盧欽望請京官九品已上輸兩月俸以贍軍,〔唐制:一品月俸八千,食料一千八百,雜用一千二百;二品月俸六千五百,食料一千五百,雜用一千;三品月俸五千一百,食料一千一百,雜用九百;四品月俸三千五百,食料七百,雜用七百;五品月俸三千,食料雜用六百;六品月俸二千,食料、雜用四百;七品月俸一千七百五十,食料雜用三百五十;八品月俸一千三百,食料三百,雜用二百五十;九品月俸一千五十,食料二百五十,雜用二百;行署月俸一百四十,食料三十。
俸,扶用翻。
贍,昌豔翻。
〕轉帖百官,令拜表。
〔轉帖者,止書一帖,使吏以轉示百官。
〕百官但赴拜,不知何事。
拾遺王求禮謂欽望曰:「明公祿厚,輸之無傷;卑官貧迫,奈何不使其知而欺奪之乎﹖」欽望正色拒之。
既上表,〔上,時掌翻。
〕求禮進言曰:「陛下富有四海,軍國有儲,何藉貧官九品之俸而欺奪之!」姚暃曰:「求禮不識大體。
」求禮曰:「如姚暃,為識大體者邪!」事遂寝。
15武三思帥四夷酋長請鑄銅鐵為天樞,立于端門之外,〔端門,洛陽皇城正南門。
〕銘紀功德,黜唐頌周;以姚暃為督作使。
〔使,疏吏翻。
〕諸胡聚錢百萬億,買銅鐵不能足,賦民間農器以足之。
16九月,壬午朔,日有食之。
17殿中丞來俊臣坐贓貶同州參軍。
王弘義流瓊州,〔曹魏初置殿中監,随炀帝置少監及丞。
舊志:瓊州至兩京與崖州道裡相類。
考異曰:統紀雲:「萬歲通天元年五月,監察禦史紀履忠劾奏禦史中丞來俊臣犯狀有五,請下獄理罪。
」禦史台記:「履忠與來俊臣不協,具衣冠而彈之,不果,黜授顔城尉。
俊臣誅,授右領軍衛胄曹。
」新傳雲:「俊臣納賈人金,為禦史紀履忠所劾下,下獄當死,後忠其上變,得不誅,免為民。
」按舊傳雲:「俊臣為履忠所告,下獄;長壽二年除殿中丞,又坐贓,出為同州參軍;萬歲通天元年召為合宮尉。
」統紀雲萬歲通天元年紀履忠劾奏,誤也。
王弘義傳雲:「延載元年,俊臣貶,弘義亦流瓊州。
」是俊臣長壽二年已前贓下獄,此年又坐贓貶。
今從舊傳。
〕詐稱敕追還,至漢北,侍禦史胡元禮遇之,按驗,得其奸狀,杖殺之。
内史李昭德恃太後委遇,頗專權使氣,人多疾之,前魯王府功萬參軍丘愔上疏攻之〔唐諸王府功曹參軍事,正七品上,掌文官簿書、考課陳設。
愔,于今翻。
上,時掌翻;下長上同。
疏,所據翻。
〕其略曰「陛下天授以,前萬機獨斷。
〔斷,丁亂翻。
〕自長壽以來,委任昭德,參奉機密,獻可替否;事有便利,不預谘謀,要待畫日将行,〔凡制敕皆進,畫日而後行。
〕方乃别生駁異。
〔駁,北角翻。
〕揚露擅,顯示于人,歸義引愆,義不如此。
」〔善則稱君,過則稱己,人臣之義也。
〕又曰:「臣觀其膽,乃大于身,鼻息所沖,上拂雲漢。
」又曰:「蟻穴壞堤,針芒寫氣,權重一去,收之極難。
」長上果毅鄧注,〔唐六典:長上折沖、果毅,應宿衛者,并一日上,兩日下。
〕又着石論數千言,述昭德專權之狀。
鳳閣舍人逄弘敏取奏之,〔逢,皮江翻。
〕太後由是惡昭德。
壬寅,貶昭德為南賓尉,〔惡,烏路翻。
南賓縣屬欽州,本漢合浦縣地,随開皇十八年置南賓縣。
〕尋又免死流竄。
18太後出黎花一枝以示宰相,宰相皆以為瑞。
杜景儉獨曰:「今草木黃落,而此更發榮,陰陽不時,咎在臣等。
」因拜謝。
太後曰:「卿真宰相也!」〔相,悉亮翻。
〕 19冬,十月,壬申,以文昌右丞李元素為鳳閣侍郎,左肅政中丞周允元檢校鳳閣侍郎,并同平章事。
〔校,古鹈翻。
〕允元,豫州人也。
20嶺南獠反,以容州都督張玄遇為桂、永等州經略大使以讨之。
〔容州,漢合浦縣地,隋為合浦郡之北流縣,唐武德四年,分置銅州;貞觀元年改容州,因容山為名。
獠,魯皓翻。
使,疏吏翻。
〕 天冊萬歲元年〔(乙未、六九五)是年九月改元天冊萬歲。
〕 1正月,辛巳朔,太後加号慈氏越古金輪聖神皇帝,赦天下,改元證聖。
2周允元與司刑少卿皇甫文備奏内史豆盧欽望、同平章事韋巨源、杜景儉、蘇味道、陸元方附會李昭德,不能匡正,欽望貶趙州,〔舊志:趙州至京師東北一千八百四十二裡,東都一千三十三裡。
〕巨源貶麟,〔考異曰:舊紀、傳,新紀、表、傳,皆作「鄜州」,統紀作「瀛州」。
實錄、唐曆作「麟州」,今從之。
〕景儉貶溱州,〔貞觀五年置麟州以處生羌,屬松州都督府;十六年開山洞置溱州,屬黔州都督府。
舊志:溱州至京師三千四百八十裡,東都四千二百裡。
溱,側诜翻。
〕味道貶集州,元方貶綏州刺史。
〔舊志:集州,京師西南
流人号呼不服,〔号,戶高翻。
〕國俊驅就水曲,盡斬之,一朝殺三百餘人。
然後詐為反狀,還奏,因言諸道流人,亦必有怨望謀反者,不可不早誅。
太後喜,擢國俊為朝散大夫、行侍禦史。
〔朝,直遙翻。
散,悉亶翻。
〕更遣右翊衛兵曹參軍劉光業、〔按武德四年已改左、右翊衛為左、右衛,疑「翊」字衍。
兵曹參軍掌五府武官宿衛番第,受其名數,而大将軍配焉。
〕司刑評事王德壽、苑南面監丞鮑思恭、〔唐京都苑各有四面監,監各一人,從六品下;副監一人,從七品下;丞一人,正八品下。
各掌所管面苑内宮館園池與其種植修葺之事;丞則掌判監事。
〕尚辇直長王大貞、〔長,知兩翻。
〕右武威衛兵曹參軍屈貞筠皆攝監察禦史,詣諸道晏流人。
光業等以國俊多殺蒙賞,争效之,光業殺七百人,德壽殺五百人,自餘少者不減百人,其遠年雜犯流人亦與之俱斃。
太後頗知其濫,制:「六道流人未死者并家屬皆聽還卿裡。
」國俊等亦相繼死,或得罪流竄。
〔考異曰:實錄曰,光業等亦受鸾台侍郎傅遊藝之旨。
按天授二年,遊藝已死。
舊遊藝傳曰遊藝請則天發六道使。
雖身死之後,竟從其謀,武後本遣萬國俊一使。
國俊還言諸道流人亦反,故更遣五使耳,遊藝豈豫知遣六道使!此所謂天下之惡皆歸焉者也。
潘遠紀聞曰:「補阙李秦授寓直中書,進封事曰:『陛下自登極,誅斥李氏及諸大臣,其家人親放流放在外,以臣所料,且數萬人,如一旦同心,招集為逆,出陛下不意,臣恐社稷必危。
識曰:「代武者劉」夫劉者流也,陛下不殺此輩,臣恐為禍深焉。
』天後納之,夜召入,謂曰:『卿名秦授,天以卿授胼也,何啟予心!』即拜考功員外郎,仍知制诰,賜朱绂,女妓十人,金帛稱是,與謀發敕使十人于十道,安慰流者,其實賜墨敕與牧守,有流放者殺之。
天後度流人已死,又使使者安撫流人曰:『吾前發十道使,安慰流人,何使不曉吾意,擅加殺害,深為酷暴!其辄殺流人使并所在鎖項,将至害流人處斬之,以快亡魂。
諸流人未死或他事系者,兼家口于還。
』」按當時止誅嶺南一道,因萬國俊言,更發五道使,非并發十道使也,十道在近地者,何嘗有流人也!國俊既以多殺受賞,餘使或病死,或自以他罪流竄,必無并斬之理。
今并從實錄及舊傳。
〕 11來俊臣誣冬官尚書蘇幹,雲在魏州與琅邪王沖通謀,〔沖舉兵,見上卷垂拱四年。
〕夏,四月,乙未,殺之。
12五月,癸醜,棣州河溢。
〔【章:十二行本「溢」下有「流二千餘家」五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退齋校同。
】棣州,後漢樂安郡,中廢;唐武德四年,分滄州之厭次、陽信、滴河、樂陵置棣州。
〕 13秋,九月,丁亥朔,日有食之。
14魏王承嗣等五千人表請加尊号曰金輪聖神皇帝。
乙未,太後禦萬象神宮,受尊号,赦天下。
作金輪等七寶,〔七寶,曰金輪寶,曰白象寶,曰女寶,曰馬寶,曰珠寶,曰主兵臣寶,曰主藏臣寶。
〕每朝會,陳之殿庭。
〔朝,直遙翻。
〕 庚子,追尊昭安皇帝曰渾元昭安皇帝,〔渾,戶本翻。
〕文穆皇帝日立極文穆皇帝,孝明高皇帝日無上孝明高皇帝;皇後從帝号。
〔後又追尊其三世。
〕 15辛醜,以文昌左丞、同平章事姚暃為司賓卿,罷政事;以司賓卿萬年豆盧欽望為内史,〔新書宰相世系表:豆盧氏本姓慕容氏,北地王精降後魏,北人謂歸義為「豆盧」,因以為氏。
〕文昌左丞韋巨源同平章事,秋官侍郎吳人陸元方為鸾台侍郎、同平章事。
巨源,孝寬之玄孫也。
〔韋孝寬事宇文氏為名将。
〕 延載元年〔(甲午、六九四)是年五月改元。
〕 1正月,丙戍,太後享萬象神宮。
2突厥可汗骨笃祿卒,其子幼,弟默啜自立為可汗。
臘月,甲戍,默啜冠靈州。
3室韋反,〔北史曰:室韋蓋契丹之類,其南者為契丹,在北者為室韋。
新書:室韋,契丹别種,東胡之北邊,蓋丁零苗裔也。
地據黃龍,北傍峱越河,直京師東北七千裡,東黑水靺鞨,西突厥,南契丹,北瀕海。
其國無君長,惟大酋皆号莫賀咄,管攝其部而附于突厥。
〕遣右鷹揚衛大将軍李多祚擊破之。
4春,一月,以婁師德為河源等軍檢校營田大使。
〔使,疏吏翻;下同。
〕 5二月,武威道總管王孝傑破吐蕃教論贊刃、〔【嚴:「刃」改「興」。
】〕突厥可汗俀子等于冷泉及大嶺,〔俀子,西突厥部所立也。
俀,吐猥翻,弱也。
大嶺,谷名。
〕各三萬餘人,碎葉鎮守使韓思忠破泥熟俟斤等萬餘人。
〔俟,渠之翻。
考異曰:此事諸書皆無,唯統紀有之。
統紀又雲:「又破吐蕃萬泥勳沒馱城。
」語不可曉,今删去。
〕 6庚午,以僧懷義為代北道行軍大總管,〔考異曰:實錄、新紀皆雲「伐逆道」。
今從舊懷義傳。
〕以讨默啜。
7三月,甲申,以鳳閣舍人蘇味道為鳳閣侍郎、同平章事,李昭德檢校内史。
更以僧懷義為朔方道行軍大總管,以李昭德為長史,蘇味道為司馬,帥契苾明、曹仁師、沙咤忠義等十八将軍以詩默啜,〔帥,讀曰率;下同。
契,欺訖。
苾,毗必翻。
咤,陟加翻。
〕未行,虜退而止。
昭德嘗與懷義議事,失其旨,懷義撻之,昭德惶懼請罪。
8夏,四月,壬戍,以夏官尚書、武威道大總管王孝傑同鳳閣鸾台三品。
9五月,魏王承嗣等二萬六千餘人上尊号曰越古金輪聖神皇帝。
〔上,時掌翻。
〕甲午,禦則天門樓受尊号,赦天下,改元。
10天授中,遣監察禦史壽春裴懷古安集西南蠻。
六月,癸醜,永昌蠻酋熏朝帥部落二十餘萬戶内附。
〔姚州境有永昌蠻,居永昌郡地。
「熏期」新書作「董期」。
監,古銜翻。
酋,慈由翻。
〕 11河内有老尼居神都麟趾寺,與嵩山人韋什方等以妖妄惑衆。
〔尼,女夷翻。
妖,于喬翻。
〕尼自号淨光如來,雲能知未然;什方自雲吳赤烏年〔【章:十二行本「年」上有「元」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
】〕生。
又有老胡亦自言五百歲,雲見薛師已二百年矣,〔僧懷義本馮小寶也,太後使與薛紹通昭穆,故老胡謂之薛師。
〕容貌愈少。
〔少,詩照翻。
〕太後甚信重之,賜什方姓武氏。
秋,七月,癸未,以什方為正谏大夫、同平章事,制雲:「邁軒代之廣成,〔莊子曰:廣成子居崆峒之上,黃帝立于下風而問道。
廣成子曰:「吾修身千二百歲矣,吾形未嘗哀。
」黃帝名軒轅,因曰軒代。
〕逾漢朝之河上。
」〔葛洪曰:河上公者,莫知其姓名也,漢文帝時,結草為庵于河之濱,文帝從之問老子,河上公曰:「餘注是經以來千七百餘年。
」朝,直遙翻。
〕八月,什方乞還山,制罷遣之。
12戊辰,以王孝傑為瀚海道行軍總管,仍受朔方道行軍大總管薛懷義節度。
13已巳,以司賓少卿姚暃為納言;左肅政中丞原武楊再思為鸾台侍郎,洛州司馬杜景儉為鳳閣侍郎,并同平章事。
豆盧欽望請京官九品已上輸兩月俸以贍軍,〔唐制:一品月俸八千,食料一千八百,雜用一千二百;二品月俸六千五百,食料一千五百,雜用一千;三品月俸五千一百,食料一千一百,雜用九百;四品月俸三千五百,食料七百,雜用七百;五品月俸三千,食料雜用六百;六品月俸二千,食料、雜用四百;七品月俸一千七百五十,食料雜用三百五十;八品月俸一千三百,食料三百,雜用二百五十;九品月俸一千五十,食料二百五十,雜用二百;行署月俸一百四十,食料三十。
俸,扶用翻。
贍,昌豔翻。
〕轉帖百官,令拜表。
〔轉帖者,止書一帖,使吏以轉示百官。
〕百官但赴拜,不知何事。
拾遺王求禮謂欽望曰:「明公祿厚,輸之無傷;卑官貧迫,奈何不使其知而欺奪之乎﹖」欽望正色拒之。
既上表,〔上,時掌翻。
〕求禮進言曰:「陛下富有四海,軍國有儲,何藉貧官九品之俸而欺奪之!」姚暃曰:「求禮不識大體。
」求禮曰:「如姚暃,為識大體者邪!」事遂寝。
15武三思帥四夷酋長請鑄銅鐵為天樞,立于端門之外,〔端門,洛陽皇城正南門。
〕銘紀功德,黜唐頌周;以姚暃為督作使。
〔使,疏吏翻。
〕諸胡聚錢百萬億,買銅鐵不能足,賦民間農器以足之。
16九月,壬午朔,日有食之。
17殿中丞來俊臣坐贓貶同州參軍。
王弘義流瓊州,〔曹魏初置殿中監,随炀帝置少監及丞。
舊志:瓊州至兩京與崖州道裡相類。
考異曰:統紀雲:「萬歲通天元年五月,監察禦史紀履忠劾奏禦史中丞來俊臣犯狀有五,請下獄理罪。
」禦史台記:「履忠與來俊臣不協,具衣冠而彈之,不果,黜授顔城尉。
俊臣誅,授右領軍衛胄曹。
」新傳雲:「俊臣納賈人金,為禦史紀履忠所劾下,下獄當死,後忠其上變,得不誅,免為民。
」按舊傳雲:「俊臣為履忠所告,下獄;長壽二年除殿中丞,又坐贓,出為同州參軍;萬歲通天元年召為合宮尉。
」統紀雲萬歲通天元年紀履忠劾奏,誤也。
王弘義傳雲:「延載元年,俊臣貶,弘義亦流瓊州。
」是俊臣長壽二年已前贓下獄,此年又坐贓貶。
今從舊傳。
〕詐稱敕追還,至漢北,侍禦史胡元禮遇之,按驗,得其奸狀,杖殺之。
内史李昭德恃太後委遇,頗專權使氣,人多疾之,前魯王府功萬參軍丘愔上疏攻之〔唐諸王府功曹參軍事,正七品上,掌文官簿書、考課陳設。
愔,于今翻。
上,時掌翻;下長上同。
疏,所據翻。
〕其略曰「陛下天授以,前萬機獨斷。
〔斷,丁亂翻。
〕自長壽以來,委任昭德,參奉機密,獻可替否;事有便利,不預谘謀,要待畫日将行,〔凡制敕皆進,畫日而後行。
〕方乃别生駁異。
〔駁,北角翻。
〕揚露擅,顯示于人,歸義引愆,義不如此。
」〔善則稱君,過則稱己,人臣之義也。
〕又曰:「臣觀其膽,乃大于身,鼻息所沖,上拂雲漢。
」又曰:「蟻穴壞堤,針芒寫氣,權重一去,收之極難。
」長上果毅鄧注,〔唐六典:長上折沖、果毅,應宿衛者,并一日上,兩日下。
〕又着石論數千言,述昭德專權之狀。
鳳閣舍人逄弘敏取奏之,〔逢,皮江翻。
〕太後由是惡昭德。
壬寅,貶昭德為南賓尉,〔惡,烏路翻。
南賓縣屬欽州,本漢合浦縣地,随開皇十八年置南賓縣。
〕尋又免死流竄。
18太後出黎花一枝以示宰相,宰相皆以為瑞。
杜景儉獨曰:「今草木黃落,而此更發榮,陰陽不時,咎在臣等。
」因拜謝。
太後曰:「卿真宰相也!」〔相,悉亮翻。
〕 19冬,十月,壬申,以文昌右丞李元素為鳳閣侍郎,左肅政中丞周允元檢校鳳閣侍郎,并同平章事。
〔校,古鹈翻。
〕允元,豫州人也。
20嶺南獠反,以容州都督張玄遇為桂、永等州經略大使以讨之。
〔容州,漢合浦縣地,隋為合浦郡之北流縣,唐武德四年,分置銅州;貞觀元年改容州,因容山為名。
獠,魯皓翻。
使,疏吏翻。
〕 天冊萬歲元年〔(乙未、六九五)是年九月改元天冊萬歲。
〕 1正月,辛巳朔,太後加号慈氏越古金輪聖神皇帝,赦天下,改元證聖。
2周允元與司刑少卿皇甫文備奏内史豆盧欽望、同平章事韋巨源、杜景儉、蘇味道、陸元方附會李昭德,不能匡正,欽望貶趙州,〔舊志:趙州至京師東北一千八百四十二裡,東都一千三十三裡。
〕巨源貶麟,〔考異曰:舊紀、傳,新紀、表、傳,皆作「鄜州」,統紀作「瀛州」。
實錄、唐曆作「麟州」,今從之。
〕景儉貶溱州,〔貞觀五年置麟州以處生羌,屬松州都督府;十六年開山洞置溱州,屬黔州都督府。
舊志:溱州至京師三千四百八十裡,東都四千二百裡。
溱,側诜翻。
〕味道貶集州,元方貶綏州刺史。
〔舊志:集州,京師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