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百五
關燈
小
中
大
紀、表、傳皆雲,「昭德自夏官侍郎遷鳳閣侍郎同平章事。
」蓋昭德自鳳閣為夏官,自夏官複為鳳閣也。
婁師德傳:「長壽元年增置夏官侍郎。
」今從之。
「崔神基」,實錄作「崔基」。
今從新紀、表。
〕暃,思廉之孫;〔姚思廉事隋及唐。
〕元素,敬玄之弟也。
〔李敬玄相高宗。
〕辛已,以營繕大匠王璇為夏官尚書、同平章事。
〔光宅改将作監為營繕監。
璇,似宣翻。
〕承嗣亦毀昭德于太後,太後曰:「吾任昭德,始得安眠,此代吾勞,汝勿言也。
」 是時,酷吏恣橫〔橫,下孟翻。
〕百官畏之側足,昭德獨廷奏其奸。
太後好祥瑞,〔好祥瑞,呼到翻。
〕有獻白石赤文者,執政诘其異,〔诘,去吉翻。
〕對曰:「以其赤心。
」昭德怒曰:「此石赤心,他石盡反邪﹖」〔邪,音耶。
〕左右皆笑。
襄州人胡慶以丹漆書龜腹曰:「天子萬萬年。
」詣阙獻之。
昭德以刀刮盡,奏請付法。
太後曰:「此心亦無惡。
」命釋之。
太後習貓,使與鹦鹉共處。
〔處,昌呂翻。
〕出示百官,傳觀未遍,貓饑,搏鹦鹉食之,太後甚慚。
太後自垂拱以來,任用酷吏,先誅唐宗室貴戚數百人,次及大臣數百家,其刺史、郎将以下,不可勝數。
〔将,即亮翻。
勝,音升。
〕每除一官,戶婢竊相謂曰:〔戶婢,官婢之直宮中門戶者。
〕「樸又來矣。
」不旨月,辄遭掩捕、族誅。
監察禦史朝邑嚴善思,〔後魏分馮诩置澄城郡,仍置南五泉縣,西魏改為朝邑縣,随、唐屬司州。
監,古銜翻。
朝,直遙翻。
〕公直敢言。
時告密者不可勝數,〔勝,音升。
〕太後亦厭其煩,命善思按問,引虛伏罪者八百五十餘人。
羅織之黨為之不振,〔為,不僞翻。
〕乃相與構陷善思,坐流驩州。
〔舊志:驩州至京師陸路一萬二千四百五十二裡,水路一萬七千裡,至東都一萬一千五百九十五裡,水路一萬六千二百二十裡。
宋白曰:驩州,日南郡,堯放驩兜于崇山,即此。
〕太後知其枉,尋複召為渾儀監丞。
〔後改司天為渾儀監。
丞,從七品下。
複,扶又翻。
渾,戶本翻。
〕善思名譔,以字行。
〔譔,士免翻。
〕 右補阙新鄭朱敬則以太後本任威刑以禁異議,今既革命,衆心已定,宜省刑尚寬,乃上疏,以為:「李斯相秦,用刻薄變詐以屠諸侯,不知易之以寬和,卒至土崩,此不知變之禍也。
〔事見秦紀。
上,時掌翻。
相,息亮翻。
卒,子恤翻。
〕漢高祖定天下,陸賈、叔孫通說之以禮義,傳世十二,此知變之善也。
〔說,輸芮翻。
事見漢紀。
〕自文明草昧,天地屯蒙,〔草,造也;昧,蒙也。
造物之始,始于冥昧,言後稱制之初,改元文明,造始之時也。
屯者物之始,蒙者物之牦,言後稱制之初,猶天地生物之始。
屯,涉倫翻。
〕三叔流言,四兇構難,〔三叔,指韓、霍諸王;四兇,指除敬業等。
難,乃旦翻。
〕不設鈎距,無以應天順人,不切刑名,不可摧奸息暴。
故置神器,開告諯,〔謂鑄匦以開告密之門也〕。
曲直之影必呈,包藏之心盡露,神道助道,無罪不除,蒼生晏然,紫宸易主。
然而急趨無善迹,〔以步趨為谕也。
〕促柱少和聲,〔以琴瑟為谕也。
少,詩沼翻。
〕向時之妙策,乃當今之刍狗也。
〔刍狗,祭祀所用,既祭則棄之矣。
〕伏願覽秦、漢之得失,考時事之合宜,審糟粕之可遺,〔以酒為谕,泲取其醇汁而去其糟粕。
〕覺蘧廬之須毀,〔莊子曰:蘧廬可以一宿而不可以久處。
郭象注雲:蘧廬,傳舍也。
〕去萋菲之牙角,〔詩雲:萋兮菲兮、成是貝錦。
彼谮人者,亦已太甚!去,羌呂翻。
〕頓奸險之鋒芒,窒羅織之源,掃朋黨之迹,使天下蒼生坦然大悅,豈不樂哉!」〔樂,音洛。
〕太後善之,賜帛三百段。
侍禦史周矩上疏曰:「推劾之吏皆相矜以虐,泥耳籠頭,枷研楔毂,〔枷研,以重枷研其頸;楔毂,以鐵圈毂其首而加楔。
楔,先結翻。
毂,呼角翻。
〕折膺簽爪,〔折,與拉同,力答翻,摧也。
膺,胸也。
簽爪,以竹簽其爪甲,今鞫獄者十指下簽,即其遺虐。
〕懸發熏耳,号曰『獄持』。
或累日節食,連宵緩問,晝夜搖撼,使不得眠,号曰『宿囚』。
此等既非木石,且救目前,苟求賒死。
〔賒,遠也,言伏法而死,較死于獄中為稍賒也。
〕臣竊聽輿議,皆稱天下太平,何苦須反!豈被告者盡是英雄,欲求帝王邪﹖但不勝楚毒自誣耳。
〔被,皮義翻。
勝,音升。
〕願陛下察之。
今漢朝側息不安,〔朝,直遙翻。
〕皆以為階下朝與之密,夕與之雠,不可保也。
周用仁而昌,秦用刑而亡。
願陛下緩刑用仁,天下幸甚!」太後頗采其言,制獄稍哀。
〔考異曰:禦史台記雲:「書奏,遂授洛州司功。
」舊薛懷義傳雲:「矩劾奏懷義,遷矩天官員外郎,竟為懷義所構,下獄免官。
」禦史台記又雲:「時天官選曹無緒,敕矩監之。
侍郎李景謀為矩所制,乃引為員外,不閑于吏道,自此左出矣。
」據舊傳:矩劾奏薛懷義在後。
若此年出為洛州司功,則不當複劾懷義。
但舊傳矩疏在載初元年二月。
是時制獄未息,今因朱敬則疏終言之。
〕 18太後春秋雖高,善自塗澤,雖左右不覺其哀。
丙戍,敕以齒落更生,九月,庚子,禦則天門,赦天下,改元。
〔至是方改元長壽,自此以後方是長壽元年。
〕更以九月為社。
〔更,工衡翻〕。
19制于并州置北都。
20癸醜,同平章事李遊道、王璇、袁智弘、崔神基、李元素、春官侍郎孔思元、益州長史任命輝,皆為王弘義所陷,流嶺南。
〔璇,似宣翻。
長,知兩翻。
任,音壬。
〕 21左羽林中郎将來子珣坐事流州,尋卒。
〔愛州至京師八百裡,東都千一百裡。
将,即亮翻。
卒,子恤翻。
〕 22初,新豐王孝傑從劉審禮擊吐蕃為副總管,與審禮皆沒于吐蕃。
〔新豐縣屬雍州,後改昭應縣。
劉審禮沒,見二百二卷高宗儀鳳三年。
吐,從暾入聲。
〕贊普見孝傑泣曰:「貌類吾父。
」厚禮之,後竟得歸,累遷右鷹揚衛将軍。
〔光宅改左、右鷹揚衛。
〕孝傑久在吐蕃,知其虛實。
會西州都督唐休璟請複取龜茲、于阗、疏勒、碎葉四鎮,〔複,扶又翻,又音如字。
龜茲,音丘慈,又音屈佳。
阗,徒賢翻,又徒見翻。
棄四鎮見二百一卷高宗鹹亨元年。
〕敕以孝傑為武威軍總管,與武衛大将軍阿史那忠節将兵擊吐蕃。
〔此時既改武衛為鷹揚衛,不應複以舊官名命忠節。
豈史家仍襲舊官名而書之邪﹖将,又音如字。
〕冬,十月,丙戍,大破吐蕃,複取四鎮。
置安西都護府于龜茲,發兵戍之。
二年〔(癸已、六九三)〕 1正月,壬辰朔,太後享萬象神宮,以魏王承嗣為亞獻,梁王三思為終獻。
太後自制神宮樂,用舞者九百人。
2戶婢團兒為太後所寵信,有憾于皇嗣,乃谮皇嗣妃劉氏、德妃窦氏為厭菷。
〔厭,于協翻。
又,于琰翻。
〕癸已,妃與德妃朝太後于嘉豫殿,〔朝,直遙翻。
〕既退,同時殺之,〔考異曰:新本紀:「臘月癸亥,殺皇嗣妃劉氏、德妃窦氏。
」舊傳雲「正月二日」,今從之。
今按德妃窦氏即玄宗母也。
〕瘗于宮中,莫知所在。
〔瘗,于計翻。
〕德妃,抗之曾孫也。
〔窦抗,太穆皇後之從兄。
〕皇嗣畏忤旨,不敢言,〔忤,五故翻。
〕居太後前,容止自如。
團兒複欲害皇嗣,有言其情于太後者,太後乃殺團兒。
〔複,扶又翻。
考異曰:劉子玄太上皇實錄雲:「韋團兒谄佞多端,天後尤所信任。
欲私于上而拒焉,怨望,遂作桐人潛埋于二妃院内,谮殺之,又矯制按問上。
」今從則天實錄。
〕 是時,告密者皆誘人奴婢告其主,以求功賞。
德妃父孝谌為潤州刺史,有奴妄為妖異以恐德妃母龐氏,〔誘,音酉。
谌,氏壬翻。
妖,于喬翻。
龐,皮江翻。
〕龐氏懼,奴請夜祠禱解,因發其事。
下監察禦史龍門薛季昶之,〔監,古銜翻。
下遐嫁翻。
〕季昶誣奏,以為與德妃同祝詛,先涕泣不自勝,〔祝,職救翻。
勝,音升。
〕乃言曰:「龐氏所為,臣子所不忍道。
」太後擢季昶為給事中。
龐氏當斬,其子希瑊〔瑊,古鹹翻。
〕詣侍禦史徐有功訟冤,有功牒所司停刑,上奏論之,以為無罪;季昶奏有功阿黨惡逆,請付法,法司處有功罪當姣。
令史以白有功,〔侍禦史之屬,有令十七人。
上,時掌翻。
處,昌呂翻。
〕有功歎曰:「豈我獨死,諸人永不死邪!」既食,掩扇而寝。
人以為有功苟自強,必内憂懼,密伺之,方熟寝。
〔伺,相吏翻。
〕太後召有功,迎謂曰:「卿比按獄,失出何多﹖」對曰:「失出,人臣之小過;好生,聖人之大德。
」〔誤出人罪,謂之失出。
比,毗至翻。
好,呼到翻。
〕太後默然。
由是龐氏得減死,與其三子皆流嶺南,孝谌貶羅州司馬,有功亦除名。
〔考異曰:舊有功傳:「有功為禦史,坐龐氏除名,尋起為左司郎中。
」窦孝谌傳:「長壽二年,龐氏為酷吏所陷。
」禦史台記:「有功自秋官員外郎,坐龐氏除名為流人,月餘,授禦史。
」按實錄,有功,「天授初,累補司刑丞、秋官員外郎,稍遷郎中,後以公事免,萬歲通天元年,擢拜殿中侍禦史。
」今從之。
〕 3戊申,姚暃奏請令宰相撰時政記,〔會要:暃以為帝王谟訓,不可阙于紀述,史官疏遠,無因得書,請自今以後,所論軍國政要,宰臣一人撰錄,号為時政記。
〕月送史館。
從之。
時政記自此始。
4臘月,丁卯,降皇孫成器為壽春王,恒王成義為衡陽王,〔恒,戶登翻。
〕楚王隆基為臨淄王,衛王隆範為巴陵王,趙王降業為彭城王,皆睿宗之子也。
5春,一月,庚子,以夏官侍郎婁師德同平章事。
師德寬厚清慎,犯而不校。
與李昭德俱入朝,〔朝,直遙翻。
〕師德體肥行緩,昭德屢待之不至,怒罵曰:「田舍夫!」師德徐笑曰:「師德不為田舍夫,誰當為之!」其弟除代州刺史,将行,師德謂曰:「吾備位宰相,汝複為州牧,〔複,扶又翻。
〕榮寵過盛,人所疾也,将何以自免﹖」弟長跪曰:「自今雖有人唾某面,某拭之而已,庶不為兄憂。
」師德愀然曰:〔愀,七小翻。
〕「此所以為吾憂也!人唾汝面,怒汝也;汝拭之,乃逆其意,所以重其怒。
夫唾,不拭自幹,〔幹,音幹。
〕當笑而受之。
」 6甲寅,前尚方監裴匪躬、内常侍範雲仙坐私谒皇嗣腰斬于市。
〔光宅改少府監為尚方監。
内侍省有内常侍六人,正五品下,漢中常侍之職也。
考異曰:舊來俊臣傳雲:「按張虔勖、範雲仙于洛陽牧院,虔勖等不堪其苦,自訟于徐有功,俊臣命衛士以亂刀殺之。
雲仙亦言,曆事先朝,稱所司冤苦,俊臣命截去其舌。
士庶膽破,無敢言者。
」按張虔勖天授二年被殺,雲仙此年坐谒皇嗣斬。
今從實錄。
〕自是公卿以下皆不得見。
又有告皇嗣潛有異謀者,太後命來俊臣鞫其左右,左右不勝楚毒,皆欲自誣。
〔勝,音升。
〕太常工人京兆安金藏〔時公卿不得見皇嗣,唯金藏等工人得在左右。
〕大呼謂俊臣曰:「公既不信金藏之言,請剖心以明皇嗣不反。
」即引佩刀自剖其胸,五藏皆出,流血被地。
太後聞之,令轝入宮中,〔呼,火故翻。
藏,但浪翻。
被,皮義翻。
轝,羊茹翻。
〕使醫内五藏,以桑皮線縫之,傳以藥,經宿始蘇。
太後親臨視之,歎曰:「吾有子不能自明,使汝至此。
」即命俊臣停推。
〔停其獄,不複推鞫也。
〕睿宗由是得免。
7罷舉人習老子,更習太後所造臣軌。
〔更,工衡翻。
習老子見二百二卷高宗上元元年。
〕 8二月,丙子,新羅王政明卒,遣使立其子理洪為王。
〔卒,子恤翻。
使,疏吏翻。
〕 9乙亥,禁人間錦。
侍禦史侯思止私畜錦,李昭德按之,杖殺于朝堂。
〔朝,直遙翻。
〕 10或告嶺南流人謀反,太後遣司刑評事萬國俊攝監察禦史就按之。
〔監,古銜翻。
〕國俊至廣州,悉召流人,
」蓋昭德自鳳閣為夏官,自夏官複為鳳閣也。
婁師德傳:「長壽元年增置夏官侍郎。
」今從之。
「崔神基」,實錄作「崔基」。
今從新紀、表。
〕暃,思廉之孫;〔姚思廉事隋及唐。
〕元素,敬玄之弟也。
〔李敬玄相高宗。
〕辛已,以營繕大匠王璇為夏官尚書、同平章事。
〔光宅改将作監為營繕監。
璇,似宣翻。
〕承嗣亦毀昭德于太後,太後曰:「吾任昭德,始得安眠,此代吾勞,汝勿言也。
」 是時,酷吏恣橫〔橫,下孟翻。
〕百官畏之側足,昭德獨廷奏其奸。
太後好祥瑞,〔好祥瑞,呼到翻。
〕有獻白石赤文者,執政诘其異,〔诘,去吉翻。
〕對曰:「以其赤心。
」昭德怒曰:「此石赤心,他石盡反邪﹖」〔邪,音耶。
〕左右皆笑。
襄州人胡慶以丹漆書龜腹曰:「天子萬萬年。
」詣阙獻之。
昭德以刀刮盡,奏請付法。
太後曰:「此心亦無惡。
」命釋之。
太後習貓,使與鹦鹉共處。
〔處,昌呂翻。
〕出示百官,傳觀未遍,貓饑,搏鹦鹉食之,太後甚慚。
太後自垂拱以來,任用酷吏,先誅唐宗室貴戚數百人,次及大臣數百家,其刺史、郎将以下,不可勝數。
〔将,即亮翻。
勝,音升。
〕每除一官,戶婢竊相謂曰:〔戶婢,官婢之直宮中門戶者。
〕「樸又來矣。
」不旨月,辄遭掩捕、族誅。
監察禦史朝邑嚴善思,〔後魏分馮诩置澄城郡,仍置南五泉縣,西魏改為朝邑縣,随、唐屬司州。
監,古銜翻。
朝,直遙翻。
〕公直敢言。
時告密者不可勝數,〔勝,音升。
〕太後亦厭其煩,命善思按問,引虛伏罪者八百五十餘人。
羅織之黨為之不振,〔為,不僞翻。
〕乃相與構陷善思,坐流驩州。
〔舊志:驩州至京師陸路一萬二千四百五十二裡,水路一萬七千裡,至東都一萬一千五百九十五裡,水路一萬六千二百二十裡。
宋白曰:驩州,日南郡,堯放驩兜于崇山,即此。
〕太後知其枉,尋複召為渾儀監丞。
〔後改司天為渾儀監。
丞,從七品下。
複,扶又翻。
渾,戶本翻。
〕善思名譔,以字行。
〔譔,士免翻。
〕 右補阙新鄭朱敬則以太後本任威刑以禁異議,今既革命,衆心已定,宜省刑尚寬,乃上疏,以為:「李斯相秦,用刻薄變詐以屠諸侯,不知易之以寬和,卒至土崩,此不知變之禍也。
〔事見秦紀。
上,時掌翻。
相,息亮翻。
卒,子恤翻。
〕漢高祖定天下,陸賈、叔孫通說之以禮義,傳世十二,此知變之善也。
〔說,輸芮翻。
事見漢紀。
〕自文明草昧,天地屯蒙,〔草,造也;昧,蒙也。
造物之始,始于冥昧,言後稱制之初,改元文明,造始之時也。
屯者物之始,蒙者物之牦,言後稱制之初,猶天地生物之始。
屯,涉倫翻。
〕三叔流言,四兇構難,〔三叔,指韓、霍諸王;四兇,指除敬業等。
難,乃旦翻。
〕不設鈎距,無以應天順人,不切刑名,不可摧奸息暴。
故置神器,開告諯,〔謂鑄匦以開告密之門也〕。
曲直之影必呈,包藏之心盡露,神道助道,無罪不除,蒼生晏然,紫宸易主。
然而急趨無善迹,〔以步趨為谕也。
〕促柱少和聲,〔以琴瑟為谕也。
少,詩沼翻。
〕向時之妙策,乃當今之刍狗也。
〔刍狗,祭祀所用,既祭則棄之矣。
〕伏願覽秦、漢之得失,考時事之合宜,審糟粕之可遺,〔以酒為谕,泲取其醇汁而去其糟粕。
〕覺蘧廬之須毀,〔莊子曰:蘧廬可以一宿而不可以久處。
郭象注雲:蘧廬,傳舍也。
〕去萋菲之牙角,〔詩雲:萋兮菲兮、成是貝錦。
彼谮人者,亦已太甚!去,羌呂翻。
〕頓奸險之鋒芒,窒羅織之源,掃朋黨之迹,使天下蒼生坦然大悅,豈不樂哉!」〔樂,音洛。
〕太後善之,賜帛三百段。
侍禦史周矩上疏曰:「推劾之吏皆相矜以虐,泥耳籠頭,枷研楔毂,〔枷研,以重枷研其頸;楔毂,以鐵圈毂其首而加楔。
楔,先結翻。
毂,呼角翻。
〕折膺簽爪,〔折,與拉同,力答翻,摧也。
膺,胸也。
簽爪,以竹簽其爪甲,今鞫獄者十指下簽,即其遺虐。
〕懸發熏耳,号曰『獄持』。
或累日節食,連宵緩問,晝夜搖撼,使不得眠,号曰『宿囚』。
此等既非木石,且救目前,苟求賒死。
〔賒,遠也,言伏法而死,較死于獄中為稍賒也。
〕臣竊聽輿議,皆稱天下太平,何苦須反!豈被告者盡是英雄,欲求帝王邪﹖但不勝楚毒自誣耳。
〔被,皮義翻。
勝,音升。
〕願陛下察之。
今漢朝側息不安,〔朝,直遙翻。
〕皆以為階下朝與之密,夕與之雠,不可保也。
周用仁而昌,秦用刑而亡。
願陛下緩刑用仁,天下幸甚!」太後頗采其言,制獄稍哀。
〔考異曰:禦史台記雲:「書奏,遂授洛州司功。
」舊薛懷義傳雲:「矩劾奏懷義,遷矩天官員外郎,竟為懷義所構,下獄免官。
」禦史台記又雲:「時天官選曹無緒,敕矩監之。
侍郎李景謀為矩所制,乃引為員外,不閑于吏道,自此左出矣。
」據舊傳:矩劾奏薛懷義在後。
若此年出為洛州司功,則不當複劾懷義。
但舊傳矩疏在載初元年二月。
是時制獄未息,今因朱敬則疏終言之。
〕 18太後春秋雖高,善自塗澤,雖左右不覺其哀。
丙戍,敕以齒落更生,九月,庚子,禦則天門,赦天下,改元。
〔至是方改元長壽,自此以後方是長壽元年。
〕更以九月為社。
〔更,工衡翻〕。
19制于并州置北都。
20癸醜,同平章事李遊道、王璇、袁智弘、崔神基、李元素、春官侍郎孔思元、益州長史任命輝,皆為王弘義所陷,流嶺南。
〔璇,似宣翻。
長,知兩翻。
任,音壬。
〕 21左羽林中郎将來子珣坐事流州,尋卒。
〔愛州至京師八百裡,東都千一百裡。
将,即亮翻。
卒,子恤翻。
〕 22初,新豐王孝傑從劉審禮擊吐蕃為副總管,與審禮皆沒于吐蕃。
〔新豐縣屬雍州,後改昭應縣。
劉審禮沒,見二百二卷高宗儀鳳三年。
吐,從暾入聲。
〕贊普見孝傑泣曰:「貌類吾父。
」厚禮之,後竟得歸,累遷右鷹揚衛将軍。
〔光宅改左、右鷹揚衛。
〕孝傑久在吐蕃,知其虛實。
會西州都督唐休璟請複取龜茲、于阗、疏勒、碎葉四鎮,〔複,扶又翻,又音如字。
龜茲,音丘慈,又音屈佳。
阗,徒賢翻,又徒見翻。
棄四鎮見二百一卷高宗鹹亨元年。
〕敕以孝傑為武威軍總管,與武衛大将軍阿史那忠節将兵擊吐蕃。
〔此時既改武衛為鷹揚衛,不應複以舊官名命忠節。
豈史家仍襲舊官名而書之邪﹖将,又音如字。
〕冬,十月,丙戍,大破吐蕃,複取四鎮。
置安西都護府于龜茲,發兵戍之。
二年〔(癸已、六九三)〕 1正月,壬辰朔,太後享萬象神宮,以魏王承嗣為亞獻,梁王三思為終獻。
太後自制神宮樂,用舞者九百人。
2戶婢團兒為太後所寵信,有憾于皇嗣,乃谮皇嗣妃劉氏、德妃窦氏為厭菷。
〔厭,于協翻。
又,于琰翻。
〕癸已,妃與德妃朝太後于嘉豫殿,〔朝,直遙翻。
〕既退,同時殺之,〔考異曰:新本紀:「臘月癸亥,殺皇嗣妃劉氏、德妃窦氏。
」舊傳雲「正月二日」,今從之。
今按德妃窦氏即玄宗母也。
〕瘗于宮中,莫知所在。
〔瘗,于計翻。
〕德妃,抗之曾孫也。
〔窦抗,太穆皇後之從兄。
〕皇嗣畏忤旨,不敢言,〔忤,五故翻。
〕居太後前,容止自如。
團兒複欲害皇嗣,有言其情于太後者,太後乃殺團兒。
〔複,扶又翻。
考異曰:劉子玄太上皇實錄雲:「韋團兒谄佞多端,天後尤所信任。
欲私于上而拒焉,怨望,遂作桐人潛埋于二妃院内,谮殺之,又矯制按問上。
」今從則天實錄。
〕 是時,告密者皆誘人奴婢告其主,以求功賞。
德妃父孝谌為潤州刺史,有奴妄為妖異以恐德妃母龐氏,〔誘,音酉。
谌,氏壬翻。
妖,于喬翻。
龐,皮江翻。
〕龐氏懼,奴請夜祠禱解,因發其事。
下監察禦史龍門薛季昶之,〔監,古銜翻。
下遐嫁翻。
〕季昶誣奏,以為與德妃同祝詛,先涕泣不自勝,〔祝,職救翻。
勝,音升。
〕乃言曰:「龐氏所為,臣子所不忍道。
」太後擢季昶為給事中。
龐氏當斬,其子希瑊〔瑊,古鹹翻。
〕詣侍禦史徐有功訟冤,有功牒所司停刑,上奏論之,以為無罪;季昶奏有功阿黨惡逆,請付法,法司處有功罪當姣。
令史以白有功,〔侍禦史之屬,有令十七人。
上,時掌翻。
處,昌呂翻。
〕有功歎曰:「豈我獨死,諸人永不死邪!」既食,掩扇而寝。
人以為有功苟自強,必内憂懼,密伺之,方熟寝。
〔伺,相吏翻。
〕太後召有功,迎謂曰:「卿比按獄,失出何多﹖」對曰:「失出,人臣之小過;好生,聖人之大德。
」〔誤出人罪,謂之失出。
比,毗至翻。
好,呼到翻。
〕太後默然。
由是龐氏得減死,與其三子皆流嶺南,孝谌貶羅州司馬,有功亦除名。
〔考異曰:舊有功傳:「有功為禦史,坐龐氏除名,尋起為左司郎中。
」窦孝谌傳:「長壽二年,龐氏為酷吏所陷。
」禦史台記:「有功自秋官員外郎,坐龐氏除名為流人,月餘,授禦史。
」按實錄,有功,「天授初,累補司刑丞、秋官員外郎,稍遷郎中,後以公事免,萬歲通天元年,擢拜殿中侍禦史。
」今從之。
〕 3戊申,姚暃奏請令宰相撰時政記,〔會要:暃以為帝王谟訓,不可阙于紀述,史官疏遠,無因得書,請自今以後,所論軍國政要,宰臣一人撰錄,号為時政記。
〕月送史館。
從之。
時政記自此始。
4臘月,丁卯,降皇孫成器為壽春王,恒王成義為衡陽王,〔恒,戶登翻。
〕楚王隆基為臨淄王,衛王隆範為巴陵王,趙王降業為彭城王,皆睿宗之子也。
5春,一月,庚子,以夏官侍郎婁師德同平章事。
師德寬厚清慎,犯而不校。
與李昭德俱入朝,〔朝,直遙翻。
〕師德體肥行緩,昭德屢待之不至,怒罵曰:「田舍夫!」師德徐笑曰:「師德不為田舍夫,誰當為之!」其弟除代州刺史,将行,師德謂曰:「吾備位宰相,汝複為州牧,〔複,扶又翻。
〕榮寵過盛,人所疾也,将何以自免﹖」弟長跪曰:「自今雖有人唾某面,某拭之而已,庶不為兄憂。
」師德愀然曰:〔愀,七小翻。
〕「此所以為吾憂也!人唾汝面,怒汝也;汝拭之,乃逆其意,所以重其怒。
夫唾,不拭自幹,〔幹,音幹。
〕當笑而受之。
」 6甲寅,前尚方監裴匪躬、内常侍範雲仙坐私谒皇嗣腰斬于市。
〔光宅改少府監為尚方監。
内侍省有内常侍六人,正五品下,漢中常侍之職也。
考異曰:舊來俊臣傳雲:「按張虔勖、範雲仙于洛陽牧院,虔勖等不堪其苦,自訟于徐有功,俊臣命衛士以亂刀殺之。
雲仙亦言,曆事先朝,稱所司冤苦,俊臣命截去其舌。
士庶膽破,無敢言者。
」按張虔勖天授二年被殺,雲仙此年坐谒皇嗣斬。
今從實錄。
〕自是公卿以下皆不得見。
又有告皇嗣潛有異謀者,太後命來俊臣鞫其左右,左右不勝楚毒,皆欲自誣。
〔勝,音升。
〕太常工人京兆安金藏〔時公卿不得見皇嗣,唯金藏等工人得在左右。
〕大呼謂俊臣曰:「公既不信金藏之言,請剖心以明皇嗣不反。
」即引佩刀自剖其胸,五藏皆出,流血被地。
太後聞之,令轝入宮中,〔呼,火故翻。
藏,但浪翻。
被,皮義翻。
轝,羊茹翻。
〕使醫内五藏,以桑皮線縫之,傳以藥,經宿始蘇。
太後親臨視之,歎曰:「吾有子不能自明,使汝至此。
」即命俊臣停推。
〔停其獄,不複推鞫也。
〕睿宗由是得免。
7罷舉人習老子,更習太後所造臣軌。
〔更,工衡翻。
習老子見二百二卷高宗上元元年。
〕 8二月,丙子,新羅王政明卒,遣使立其子理洪為王。
〔卒,子恤翻。
使,疏吏翻。
〕 9乙亥,禁人間錦。
侍禦史侯思止私畜錦,李昭德按之,杖殺于朝堂。
〔朝,直遙翻。
〕 10或告嶺南流人謀反,太後遣司刑評事萬國俊攝監察禦史就按之。
〔監,古銜翻。
〕國俊至廣州,悉召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