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百四
關燈
小
中
大
我狄使君活汝邪﹖」〔勞,力到翻。
仁傑刺甯州,見上卷垂拱二年。
〕相攜哭于德政碑下,設齋三日而後行。
時張光輔尚在豫州,将士恃功,多所求取,仁傑不之應。
光輔怒曰:「州将輕元帥邪﹖」〔将,即亮翻。
帥,所類翻。
〕仁傑曰:「亂河南者一越王貞耳,〔河南,當作汝南。
〕今一貞死,萬貞生!」光輔诘其語,仁傑曰:「明公總兵三十萬,所誅者止于越王貞。
城中聞官軍至,踰城出降者四面成蹊,〔降,戶江翻。
〕明公縱将士暴掠,殺已降以為功,流血丹野,非萬貞而何!恨不得尚方斬馬劍,加于明公之,雖死如歸耳!」光輔不能诘,歸,奏仁傑不遜,左遷複州刺史。
〔自緊州左遷上州,且自近州遷遠州也。
舊志:豫州,去京師一千五百四十裡,至東都六百七十裡;複州,京師東南一千八百裡,至東一千五百一十八裡。
〕 10丁卯,左肅政大夫骞味道、夏官侍郎王本立并同平章事。
11太後之召宗室朝明堂也,東莞公融密遣使問成均助教高子貢,〔朝,直遙翻。
莞,音官。
使,疏吏翻;下同。
〕子貢曰:「來必死。
」融乃稱疾不赴。
越王貞起兵,遣使約融,融蒼猝不能應,為官屬所逼,執使者以聞,擢拜右贊善大夫。
〔唐東宮左、右善大夫,正五品上,掌傳令、諷過失、贊禮儀、以經教授諸郡王。
〕未幾,為支黨所引,〔幾,居豈翻。
〕冬,十月,己亥,戮于市,籍沒其家。
高子貢亦坐誅。
濟州刺史薛顗、顗弟緒、緒弟驸馬都尉紹,皆與琅邪王沖通謀。
〔濟,子禮翻。
顗,魯豈翻。
〕顗聞沖起兵,作兵器,募人;沖敗,殺錄事參軍高纂以滅口。
〔唐武德初改州主簿為錄事參軍,掌正違失,麘符印。
〕十一月,辛酉,顗、緒伏誅,紹以太平公主故,杖一百,餓死于獄。
〔紹以主伲免殊死。
〕 十二月,乙酉,司徒、青州刺史霍王元軌坐與越王連謀,廢徙黔州,〔舊志:黔州,京師南三千一百九十三裡,至東都三千二百七十七裡。
黔,音琴。
〕載以檻車,行至陳倉而死。
江都王緒、殿中監郕公裴承先皆戮于市。
承先,寂之孫也。
〔裴寂,武德開國功臣。
〕 12命裴居道留守西京。
〔守,式又翻。
〕 13左肅政大夫、同平章事骞味道素不禮于殿中侍禦史周矩,屢言其不能了事。
會有羅告味道者,敕矩按之。
矩謂味道曰:「公常責矩不了事,今日為公了之。
」〔為,于僞翻。
〕乙亥,味道及其子辭玉皆伏誅。
〔考異曰:禦史台記:「味道陷周興獄。
」今從傳。
〕 14己酉,太後拜洛受圖,〔受唐同泰所獻僞石也。
〕皇帝、皇太子皆從,〔從,才用翻。
〕内外文武百官、蠻夷【章:十二行本「夷」下有「酋長」二字;乙十一行本同;張校同,雲無注本亦無。
】各依方叙立,珍禽、奇獸、雜寶列于壇前,文物鹵簿之盛,唐興以來未之有也。
15辛亥,明堂成,高二百九十四尺,方三百尺。
凡三層:下層法四時,各随方色。
中層法十二辰;上為圓蓋,九龍捧之。
上【章:十二行本「上」上有「上層法二十四氣,亦為圓蓋」十一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退齋校同。
】施鐵鳳,高一丈,〔高,居傲翻。
〕飾以黃金;中有巨木十圍,上下通貫,栭栌橕?藉以為本;〔栭,音而,梁上柱,說文曰:屋枅上标。
栌,音盧,柱上柎曰丯栌,廣韻,枅也,又曰柱也。
橕,抽庚翻,叙柱也。
?,婢脂翻,屋梠也。
〕下施鐵渠,為辟雍之象。
〔以鐵為渠以通水。
〕号曰萬象神宮。
宴賜群臣,赦天下,縱民入觀。
改河南為合宮縣。
又于明堂北起天堂五級以貯大像;〔懷義所作夾纻大像也。
貯,丁呂翻。
〕至三級,則俯視明堂矣。
〔考異曰:舊薛懷義傳雲:「明堂大屋凡三層,計高三百尺;又于明堂北起天堂,廣袤亞明堂。
」今從小說及通典。
〕僧懷義以功拜左威衛大将軍、梁國公。
〔考異曰:實錄雲:「懷義監造明堂,以功擢授左武衛大将軍,固辭不拜。
時有右玉钤衛将軍王慈征、長上果毅元肅然,請與懷義為兒,既而陰有異圖,欲奉之為主,懷義密奏其狀;由是慈征等坐斬,進拜懷義輔國大将軍,封盧國公,賜物三千段;又表辭不受。
」今從舊傳。
〕 侍禦史王求禮上書曰:「古之明堂,茅茨不翦,采椽不斲。
今者飾以殊玉,塗以丹青,鐵鷟入雲,〔上,時掌翻。
鷟,士角翻。
鸑鷟者,鳳也。
〕金龍隐霧,昔殷辛瓊台,夏癸瑤室,無以加也。
」〔殷辛,纣也;夏癸,桀也。
〕太後不報。
16太後欲發梁、鳳、巴蜑,〔蜑,徒旱翻。
〕自雅州開山通道,出擊生羌,因襲吐蕃。
〔貞觀五年,太宗置西雅州以處生羌;八年,去「西」字。
吐,從暾入聲。
〕正字陳子昂上書,〔上,時掌翻。
〕以為:「雅州邊羌,自國初以來未嘗為盜。
今一旦無罪戮之,其怨必甚;且懼誅滅,必蜂起為盜。
西山盜起,〔西山在成都西。
松、茂二州都督府所統諸州,皆西山羌也。
〕則蜀之邊邑不得不連兵備守,兵久不解,臣愚以為西蜀之禍,自此結矣。
臣聞吐蕃愛蜀富饒,欲盜之久矣,徒以山川阻絕,障隘不通,勢不能動。
今國家乃亂邊羌,開隘道,使其收奔亡之種,為鄉導以攻邊,是借寇兵為賊除道,舉全蜀以遺之也。
〔種,章勇翻。
鄉,讀曰向。
為賊,于僞翻。
遺,于季翻。
〕蜀者國家之寶庫,可以兼濟中國。
今執事者乃圖僥幸之利以事西羌,〔饒,工堯翻。
〕得其地不足以稼穑,财不足以富國,徒為糜費,無益聖德,況其成敗未可知哉!夫蜀之所恃者險也,〔夫,音扶。
〕人之所以安者無役也;今國家乃開其險,役其人,險開則便寇,人役則傷财,臣恐未見羌戎,已有奸盜在其中矣。
且蜀人両劣,〔両,烏黃翻,弱也。
〕不習兵戰,山川阻曠,去中夏遠,〔夏,戶雅翻。
〕今無故生西羌、吐蕃之患,臣見其不及百年,蜀為戎矣。
國家近廢安北,拔單于,棄龜茲,放疏勒,〔廢安北,拔單于,以突厥畔援也;棄龜茲,放疏勒,以吐蕃侵逼也。
單,音蟬。
龜茲,音丘慈,又音屈佳。
〕天下翕然謂之盛德者,蓋以陛下務在養人,不在廣地也。
今山東饑,關、隴弊,而徇貪夫之議,謀動甲兵,興大役,自古國亡家敗,未嘗不由黩兵,願陛下熟計之。
」既而役不果興。
永昌元年〔(己醜、六八九)〕 1春,正月,乙卯朔,大飨萬象神宮,太後服衮冕,搢大圭,執鎮圭為初獻,〔周禮注:大圭長三尺,杼上,終葵首,天子服之。
鎮圭尺有二寸,天寸守之。
鎮圭飾四鎮山,象其高;圭中約以組,防其墜。
齊人謂槌為終葵。
圭首六寸為槌,以下殺之。
〕皇帝為亞獻,太子為終獻。
先詣昊天上帝座,次高祖、太宗、高宗,次魏國先王,〔魏國先王,武士彟也。
〕次五方帝座。
太後禦則天門,赦天下,改元。
丁巳,太後禦明堂,受朝賀。
〔朝,直遙翻。
〕戊午,布政于明堂,頒九條以訓百官。
己未,禦明堂,飨群臣。
2二月,丁酉,尊魏忠孝王曰周忠孝太皇,妣曰忠孝太後,文水陵曰章德陵,鹹陽陵曰明義陵。
〔武氏之先葬文水,士彟及其妻葬鹹陽。
〕置崇先府官。
戊戌,尊魯公曰太原靖王,北平王曰趙肅恭王,金城王曰魏義康王,太原王曰周安成王。
3三月,甲子,張光輔守納言。
4壬申,太後問正字陳子昂,當今為政之要。
子昂退,上疏,〔上,時掌翻。
〕以為「宜緩刑崇德,息兵革,省賦役,撫慰宗室,各使自安。
」辭婉意切,其論甚美,凡三千言。
5癸酉,以天官尚書武承嗣為納言,張光輔守内史。
6夏,四月,甲辰,殺辰州别駕汝南王炜、連州别駕鄱陽公諲等宗室十二人,徙其家于巂州。
炜,恽之子;諲,元慶之子也。
〔蔣王恽,太宗子;道王元慶,高祖子也。
炜,于鬼翻。
諲,音因。
恽,于粉翻。
〕 己酉,殺天官侍郎藍田鄧玄挺。
玄挺女為諲妻,又與炜善。
諲謀迎中宗于廬陵,以問玄挺;炜又嘗謂玄挺曰:「欲為急計,何如﹖」玄挺皆不應。
故坐知反不告,同誅。
7五月,丙辰,命文昌右相韋待價為安息道行軍大總管,擊吐蕃。
8浪穹州蠻酋傍時昔等二十五部,先附吐蕃,至是來降;〔酋,慈由翻。
降,戶江翻。
〕以傍時昔為浪穹州刺史,令統其衆。
〔南诏六部号為六诏,浪穹诏其一也。
〕 9己巳,以僧懷義為新平軍大總管,〔考異曰:舊傳:「為清平道大總管。
」今從實錄。
餘按:新平,豳州。
軍出豳州而北伐也。
〕北讨突厥。
行至紫河,〔隋志,定襄郡大利縣有陰山,有紫河,即太宗遣思摩建牙之地。
杜佑曰:勝州榆林縣有金河、紫河,自馬邑郡善陽縣界流入。
〕不見虜,于單于台刻石紀功而還。
〔還,從宣翻,又如字。
〕 10諸王之起兵也,貝州刺史紀王慎獨不預謀,亦坐系獄;秋七月,丁巳,檻車徙巴州,更姓虺氏,行及蒲州而卒。
〔紀王慎徙巴州,蓋令取道相、衛,自河北路西上,不得至東都,曆绛至蒲而卒。
更,工衡翻。
卒,子恤翻。
〕八男徐州刺史東平王續等,相繼被誅,〔被,皮義翻。
考異曰:舊傳雲:「慎長子和州刺史東平王續,最知名,早卒。
」今從實錄。
〕家徙嶺南。
女東光縣主楚媛,幼以孝謹稱,适司議郎裴仲将,相敬如賓;姑有疾,親嘗藥膳;接遇娣姒,皆得歡心。
〔杜預曰:兄弟之妻相謂曰姒。
蓋妯娌相呼,以身年長少為名,年長為姒,少為娣,不以夫之長幼也。
俗以兄之妻為姒,弟為娣,非也。
爾雅曰:長婦謂稚婦為娣婦,娣婦謂長婦為姒婦。
媛,于眷翻。
〕時宗室諸女皆以驕奢相尚,诮楚媛獨儉素,曰:「所貴于富貴者,得适志也;今獨守勤苦,将以何求﹖」楚媛曰:「幼而好禮,今而行之,非适志欤!觀自古女子,皆以恭儉為美,縱侈為惡。
辱親是懼,何所求乎;富貴傥來之物,何足驕人!」衆皆凓服。
及慎兇問至,楚媛号恸,嘔血數升;〔好,呼到翻。
号,戶高翻。
〕免喪,不禦膏沐者垂二十年。
11韋待價軍至寅識迦河,〔據舊書待價傳,寅識迦河當在弓月西南。
〕與吐蕃戰,大敗。
【章:十二行本「敗」下有「會大雪,糧運不繼」七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退齋校同。
】待價既無将領之才,〔将,即亮翻。
〕狼狽失據,士卒凍餒,死亡甚衆,乃引軍還。
太後大怒,丙子,待價除名,流繡州,〔繡州,漢阿林縣地,至隋猶屬郁林郡;唐武德四年分置林州,六年改曰繡州;去長安六千九十裡,至東都五千五百裡。
〕斬副大總管安西大都護閻溫古。
安西副都護唐休璟收其餘衆,撫安西土,〔璟,俱永翻。
〕太後以休璟為西州都督。
12戊寅,以王本立同鳳閣鸾台三品。
13徐敬業之敗也,〔事見上卷光宅元年。
〕弟敬真流繡州,逃歸,将奔突厥。
過洛陽,〔厥,九勿翻。
〕洛州司馬弓嗣業、〔孫愐曰:弓,姓也。
〕洛陽令張嗣明資遣之;至定州,為吏所獲,嗣業缢死。
〔缢,于計翻。
〕嗣明、嗣真多引海内知識,雲有異圖,冀以免死;于是朝野之士為所連引坐者甚衆。
〔朝,直遙翻。
〕嗣明誣内史張光輔,雲「征豫州日,私論圖谶、天文,陰懷兩端。
」〔謂征越王貞時。
〕八月,甲申,光輔與敬真、嗣明等同誅,籍沒其家。
乙未,秋官尚書太原張楚金、陝州刺史郭正一、鳳閣侍郎元萬頃、洛陽令魏元忠,并免死流嶺南。
〔陝,失冉翻。
〕楚金等皆為敬真所引,雲與敬業通謀。
臨刑,太後使鳳閣舍人王隐客馳騎傳聲赦之。
聲達于市,當刑者皆喜躍謹呼,〔騎,奇寄翻。
讙,讀如諠。
〕宛轉不已;元忠獨安坐自如,或使之起,元忠曰:「虛實未知。
」隐客至,又使起,元忠曰:「俟宣敕已。
」既宣敕,乃徐起,舞蹈再拜,竟無憂喜之色。
是日,陰雲四塞,既釋楚金等,天氣晴霁。
〔塞,悉則翻。
考異曰:唐曆:「七月二十四日,張楚金絞死;八月二十一日,郭正一絞死。
」年代紀,「七月甲戌,楚金絞死;八月辛亥,郭正一絞死。
」新書紀:「八月辛醜,殺郭正一。
」今據實錄,楚金等皆流配未死。
舊書楚金、正一、萬傳,皆雲流嶺南。
禦史台記雲:「元忠将刑,至于市,神色自若。
則天以揚楚功免死流放,複叙授禦史中丞。
複陷來俊臣獄,複至市,将刑,神色如初;其傍諸王子戮者三十餘屍,重疊委積,元忠顧視曰:『大丈夫少選居此積矣。
』曾不介懷。
會鳳閣舍人王隐客馳騎傳呼,敕罷刑,複放嶺南。
」又雲「前後坐棄市、流放者四」。
舊傳雲「前後三被流」。
今從舊傳。
〕 14九月,壬子,以僧懷義為新平道行軍大總管,将兵二十萬讨突厥骨笃祿。
〔将,即亮翻。
〕 15初,高初之世,周興以河陽令召見,〔河陽縣,自漢以來屬河内郡,唐屬懷州,又屬孟州。
見,賢遍翻。
〕上欲加擢用,或奏以為非清流,罷之。
〔周與發身于尚書都事,流外官也。
〕興不知,數于朝俟合。
〔數,所角翻。
朝,直遙翻。
〕諸相皆無言,〔相,息亮翻。
〕地官尚書、檢校納言魏玄同,時同平章事,〔光宅改戶部地官。
〕謂之曰:「周明府可去矣。
」〔唐人呼縣令為明府。
〕興以為玄同沮己,銜之。
玄同素與裴炎善,時人以其終始不渝,謂之耐久朋。
周興奏誣玄同言:「太後老矣,不若奉嗣君為耐久。
」〔為,于僞翻;下為長同。
〕太後怒,閏月,甲午,賜死于家。
監刑禦史房濟謂玄同曰:「丈人何不告密,冀得召見,可以自直!」〔見,賢遍翻。
〕玄同歎曰:「人殺鬼殺,亦複何殊,〔複,扶又翻。
〕豈能作告密人邪!」乃就死。
又殺夏官侍郎崔慽于隐處。
〔光宅改兵部為夏官。
〕自餘内外大臣坐死及流貶者甚衆。
彭州長史劉易從〔彭州,漢繁縣之地,宋置晉壽郡,故城在州北三裡;梁置東益州,後魏置天水郡,仍改繁縣為九隴縣,仍置蒙州;隋省,唐武德初複置,尋省并益州,垂拱二年複分置彭州。
易,以豉翻。
〕亦為徐敬所引;戊申,就州誅之。
易從為人,仁孝忠謹,将刑于市,吏民憐其無辜,遠近奔赴,競解衣投地曰:「為長史求冥福。
」〔為,于僞翻。
〕有司平準,直十餘萬。
周興等誣右武衛大将軍燕公黑齒常之謀反,征下獄。
〔燕,因肩翻。
下,遐嫁翻。
〕冬,十月,戊午,常之缢死。
〔缢,于計翻。
〕 己未,殺宗室鄂州刺史嗣鄭王璥等六人。
〔鄂州,春秋夏汭之地。
江夏記雲:一名夏口,一名魯口。
吳始築郡城,晉末始立郢州;隋平陳,改為鄂州,因鄂渚為名。
璥,居影翻。
璥,鄭王元懿之子。
考異曰:唐曆雲「撫州别駕」,舊傳「璥」作「敬」。
今從新本紀。
〕庚申,嗣滕王修琦等六人免死,流嶺南。
〔考異曰:統紀雲:「元嬰男修瑤等五人免死配流。
」今從舊傳。
〕 16丁卯,春官尚書範履冰、鳳閣侍郎邢文偉并同平章事。
17己卯,诏太穆神皇後、文德聖皇後宜配皇地祇,忠孝太後從配。
〔太後尊其母為忠孝太後。
從,才用翻。
〕 18右衛冑曹參軍陳子昂〔唐諸衛府皆有冑曹參軍,掌戎仗、器械及公廨興造、決罰之事。
〕上疏,以為:「周頌成、康,漢稱文、景,皆以能措刑故也。
〔上,時掌翻。
〕今陛下之政,雖盡善矣,然本平之朝,上下樂化,不宜有亂臣賊子,日犯天誅。
比者大獄增多,逆徒滋廣,〔朝,直遙翻。
樂,音洛。
比,毗至翻。
〕愚臣頑昧,初謂皆實,乃去月十五日,陛下特察系囚李珍等無罪,百僚慶悅,皆賀聖明,臣乃知亦有無罪之人挂于疏網者。
陛下務在寬典,獄官務在急刑,以傷陛下之仁,以誣太平之政,臣竊恨之。
又,九月二十一日敕免楚金等死,初有風雨,變為景雲。
臣聞陰慘者刑也,陽舒者德也;聖人法天,天亦助聖,天意如此,陛下豈可不承順之哉!今又陰雨,臣恐過在獄官。
凡系獄之囚,多在極法,道路之議,或是或非,陛下何不悉召見之,自诘其罪!〔诘,去吉翻。
〕罪有實者顯示明刑,濫者嚴懲獄吏,使天下鹹服,人知政刑,豈非至德克明哉!」 天授元年〔(庚寅、六九○)是年九月方改元天授。
〕 1十一月,庚辰朔,日南至。
太後享萬象神宮,赦天下。
始用周正,改永昌元年十一月為載初元年正月,以十二月為臘月,夏正月為一月。
以周、漢之後為二王後,舜、禹、成湯之後為三恪,〔古者建國,有賓有恪,二王之後,賓也,待以客禮。
師古曰:恪,敬也,待之加敬,亦如賓也。
鄭玄以二王、三恪通為五代,後人多祖其說。
唐本以後周及隋後為二王後,今改之。
〕周、隋之嗣同列國。
〔此周謂後周。
〕 2鳳閣侍郎河東宗秦客,〔河東,蒲州。
〕改造「天」「地」等十二字以獻,〔十二字:「照「為「曌」,「天」為「僐」,「地」為「凢」,「日」為「僼」,「月」為「囝」,「星」為「○」,「君」為「冮」,「臣」為「僟」,「人」為「僡」,「載」為「兠」,「年」為「儍」,「正」為「麿」。
又有「證」為「冸」,「聖」為「儫」二字。
〕丁亥,行之。
太後自名「曌」,改诏曰制。
〔避後名也。
〕秦客,太後從父姊之子也。
〔從,才用翻。
〕 3乙未,司刑少卿奏除唐親屬籍。
4臘月,辛未,以僧懷義為右衛大将軍,賜爵鄂國公。
5春,一月,戊子,武承嗣遷文昌左相,岑長倩遷文昌右相、同鳳閣鸾台三品,鳳閣侍郎武攸甯為納言,邢文偉守内史,左肅政大夫、同鳳閣鸾台三品王本立罷為地官尚書。
攸甯,士彟之兄孫也。
〔彟,一虢翻。
〕 時武承嗣、三思用事,宰相皆下之。
〔下,遐嫁翻。
〕地官尚書、同鳳閣鸾台三品韋方質有疾,承嗣、三思往問之,方質據床不為禮。
或谏之,方質曰:「死生有命,大丈夫安能曲事近戚以求苟免乎!」尋為周興等所構,甲午,流儋州,籍沒其家。
〔儋,都甘翻。
〕 6二月,辛酉,太後策貢士于洛殿。
〔六典,洛城南門之西有麗景夾城,自此潛通上陽宮;洛城南門之内有洛城殿。
〕貢士殿試自此始。
7丁卯,地官尚書王本立薨。
〔考異曰:新紀:「丁卯,殺王本立。
」禦史台記:「本立為周興所誅。
」今從實錄。
〕 8三月,丁亥,特進、同鳳閣鸾台三品蘇良嗣薨。
9夏,四月,丁巳,春官尚書、同平章事範履冰坐嘗舉犯逆者下獄死。
〔考異曰:「新紀五月,戊子,殺範履冰。
」今從實錄、唐曆。
〕 10醴泉人侯思止,〔醴泉,漢池陽、谷口之地。
後魏置甯夷縣,隋開皇十八年改曰醴泉,屬雍州。
〕始以賣餅為業,後事遊擊将軍高元禮為仆,素詭谲無賴。
恒州刺史裴貞杖一判司,〔唐謂州曹諸司參軍為判司,韓愈詩所謂「判司卑官不堪說,未免棰楚塵埃間」是也。
恒,戶登翻。
〕判司使思止告貞與舒王元名謀反,秋,七月,辛巳,元名坐廢,徙和州,〔舊志:和州,京師東南二千六百八十三裡,至東都一千八百一十一裡。
〕壬午,殺其子豫章王亶;貞亦族滅。
擢思止為遊擊将軍。
時,告密者往往得五品,思止求為禦史,太後曰:「卿不識字,豈堪禦史!」對曰:「獬豸何嘗識字,但能觸邪耳。
」〔異物志:東北荒中有獸名獬豸,一角,性忠直,見人鬬,則觸不直者,聞人論,則咋不直者。
獬,胡買翻。
豸,宅買翻。
〕太後悅,即以為朝散大夫、侍禦史。
〔朝,直遙翻。
散,悉亶翻。
〕他日,太後以先所籍沒宅賜之,思止不受,曰:「臣惡反逆之,〔惡,烏路翻。
〕不願居其宅。
」太後益賞之。
衡水人王弘義,
仁傑刺甯州,見上卷垂拱二年。
〕相攜哭于德政碑下,設齋三日而後行。
時張光輔尚在豫州,将士恃功,多所求取,仁傑不之應。
光輔怒曰:「州将輕元帥邪﹖」〔将,即亮翻。
帥,所類翻。
〕仁傑曰:「亂河南者一越王貞耳,〔河南,當作汝南。
〕今一貞死,萬貞生!」光輔诘其語,仁傑曰:「明公總兵三十萬,所誅者止于越王貞。
城中聞官軍至,踰城出降者四面成蹊,〔降,戶江翻。
〕明公縱将士暴掠,殺已降以為功,流血丹野,非萬貞而何!恨不得尚方斬馬劍,加于明公之,雖死如歸耳!」光輔不能诘,歸,奏仁傑不遜,左遷複州刺史。
〔自緊州左遷上州,且自近州遷遠州也。
舊志:豫州,去京師一千五百四十裡,至東都六百七十裡;複州,京師東南一千八百裡,至東一千五百一十八裡。
〕 10丁卯,左肅政大夫骞味道、夏官侍郎王本立并同平章事。
11太後之召宗室朝明堂也,東莞公融密遣使問成均助教高子貢,〔朝,直遙翻。
莞,音官。
使,疏吏翻;下同。
〕子貢曰:「來必死。
」融乃稱疾不赴。
越王貞起兵,遣使約融,融蒼猝不能應,為官屬所逼,執使者以聞,擢拜右贊善大夫。
〔唐東宮左、右善大夫,正五品上,掌傳令、諷過失、贊禮儀、以經教授諸郡王。
〕未幾,為支黨所引,〔幾,居豈翻。
〕冬,十月,己亥,戮于市,籍沒其家。
高子貢亦坐誅。
濟州刺史薛顗、顗弟緒、緒弟驸馬都尉紹,皆與琅邪王沖通謀。
〔濟,子禮翻。
顗,魯豈翻。
〕顗聞沖起兵,作兵器,募人;沖敗,殺錄事參軍高纂以滅口。
〔唐武德初改州主簿為錄事參軍,掌正違失,麘符印。
〕十一月,辛酉,顗、緒伏誅,紹以太平公主故,杖一百,餓死于獄。
〔紹以主伲免殊死。
〕 十二月,乙酉,司徒、青州刺史霍王元軌坐與越王連謀,廢徙黔州,〔舊志:黔州,京師南三千一百九十三裡,至東都三千二百七十七裡。
黔,音琴。
〕載以檻車,行至陳倉而死。
江都王緒、殿中監郕公裴承先皆戮于市。
承先,寂之孫也。
〔裴寂,武德開國功臣。
〕 12命裴居道留守西京。
〔守,式又翻。
〕 13左肅政大夫、同平章事骞味道素不禮于殿中侍禦史周矩,屢言其不能了事。
會有羅告味道者,敕矩按之。
矩謂味道曰:「公常責矩不了事,今日為公了之。
」〔為,于僞翻。
〕乙亥,味道及其子辭玉皆伏誅。
〔考異曰:禦史台記:「味道陷周興獄。
」今從傳。
〕 14己酉,太後拜洛受圖,〔受唐同泰所獻僞石也。
〕皇帝、皇太子皆從,〔從,才用翻。
〕内外文武百官、蠻夷【章:十二行本「夷」下有「酋長」二字;乙十一行本同;張校同,雲無注本亦無。
】各依方叙立,珍禽、奇獸、雜寶列于壇前,文物鹵簿之盛,唐興以來未之有也。
15辛亥,明堂成,高二百九十四尺,方三百尺。
凡三層:下層法四時,各随方色。
中層法十二辰;上為圓蓋,九龍捧之。
上【章:十二行本「上」上有「上層法二十四氣,亦為圓蓋」十一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退齋校同。
】施鐵鳳,高一丈,〔高,居傲翻。
〕飾以黃金;中有巨木十圍,上下通貫,栭栌橕?藉以為本;〔栭,音而,梁上柱,說文曰:屋枅上标。
栌,音盧,柱上柎曰丯栌,廣韻,枅也,又曰柱也。
橕,抽庚翻,叙柱也。
?,婢脂翻,屋梠也。
〕下施鐵渠,為辟雍之象。
〔以鐵為渠以通水。
〕号曰萬象神宮。
宴賜群臣,赦天下,縱民入觀。
改河南為合宮縣。
又于明堂北起天堂五級以貯大像;〔懷義所作夾纻大像也。
貯,丁呂翻。
〕至三級,則俯視明堂矣。
〔考異曰:舊薛懷義傳雲:「明堂大屋凡三層,計高三百尺;又于明堂北起天堂,廣袤亞明堂。
」今從小說及通典。
〕僧懷義以功拜左威衛大将軍、梁國公。
〔考異曰:實錄雲:「懷義監造明堂,以功擢授左武衛大将軍,固辭不拜。
時有右玉钤衛将軍王慈征、長上果毅元肅然,請與懷義為兒,既而陰有異圖,欲奉之為主,懷義密奏其狀;由是慈征等坐斬,進拜懷義輔國大将軍,封盧國公,賜物三千段;又表辭不受。
」今從舊傳。
〕 侍禦史王求禮上書曰:「古之明堂,茅茨不翦,采椽不斲。
今者飾以殊玉,塗以丹青,鐵鷟入雲,〔上,時掌翻。
鷟,士角翻。
鸑鷟者,鳳也。
〕金龍隐霧,昔殷辛瓊台,夏癸瑤室,無以加也。
」〔殷辛,纣也;夏癸,桀也。
〕太後不報。
16太後欲發梁、鳳、巴蜑,〔蜑,徒旱翻。
〕自雅州開山通道,出擊生羌,因襲吐蕃。
〔貞觀五年,太宗置西雅州以處生羌;八年,去「西」字。
吐,從暾入聲。
〕正字陳子昂上書,〔上,時掌翻。
〕以為:「雅州邊羌,自國初以來未嘗為盜。
今一旦無罪戮之,其怨必甚;且懼誅滅,必蜂起為盜。
西山盜起,〔西山在成都西。
松、茂二州都督府所統諸州,皆西山羌也。
〕則蜀之邊邑不得不連兵備守,兵久不解,臣愚以為西蜀之禍,自此結矣。
臣聞吐蕃愛蜀富饒,欲盜之久矣,徒以山川阻絕,障隘不通,勢不能動。
今國家乃亂邊羌,開隘道,使其收奔亡之種,為鄉導以攻邊,是借寇兵為賊除道,舉全蜀以遺之也。
〔種,章勇翻。
鄉,讀曰向。
為賊,于僞翻。
遺,于季翻。
〕蜀者國家之寶庫,可以兼濟中國。
今執事者乃圖僥幸之利以事西羌,〔饒,工堯翻。
〕得其地不足以稼穑,财不足以富國,徒為糜費,無益聖德,況其成敗未可知哉!夫蜀之所恃者險也,〔夫,音扶。
〕人之所以安者無役也;今國家乃開其險,役其人,險開則便寇,人役則傷财,臣恐未見羌戎,已有奸盜在其中矣。
且蜀人両劣,〔両,烏黃翻,弱也。
〕不習兵戰,山川阻曠,去中夏遠,〔夏,戶雅翻。
〕今無故生西羌、吐蕃之患,臣見其不及百年,蜀為戎矣。
國家近廢安北,拔單于,棄龜茲,放疏勒,〔廢安北,拔單于,以突厥畔援也;棄龜茲,放疏勒,以吐蕃侵逼也。
單,音蟬。
龜茲,音丘慈,又音屈佳。
〕天下翕然謂之盛德者,蓋以陛下務在養人,不在廣地也。
今山東饑,關、隴弊,而徇貪夫之議,謀動甲兵,興大役,自古國亡家敗,未嘗不由黩兵,願陛下熟計之。
」既而役不果興。
永昌元年〔(己醜、六八九)〕 1春,正月,乙卯朔,大飨萬象神宮,太後服衮冕,搢大圭,執鎮圭為初獻,〔周禮注:大圭長三尺,杼上,終葵首,天子服之。
鎮圭尺有二寸,天寸守之。
鎮圭飾四鎮山,象其高;圭中約以組,防其墜。
齊人謂槌為終葵。
圭首六寸為槌,以下殺之。
〕皇帝為亞獻,太子為終獻。
先詣昊天上帝座,次高祖、太宗、高宗,次魏國先王,〔魏國先王,武士彟也。
〕次五方帝座。
太後禦則天門,赦天下,改元。
丁巳,太後禦明堂,受朝賀。
〔朝,直遙翻。
〕戊午,布政于明堂,頒九條以訓百官。
己未,禦明堂,飨群臣。
2二月,丁酉,尊魏忠孝王曰周忠孝太皇,妣曰忠孝太後,文水陵曰章德陵,鹹陽陵曰明義陵。
〔武氏之先葬文水,士彟及其妻葬鹹陽。
〕置崇先府官。
戊戌,尊魯公曰太原靖王,北平王曰趙肅恭王,金城王曰魏義康王,太原王曰周安成王。
3三月,甲子,張光輔守納言。
4壬申,太後問正字陳子昂,當今為政之要。
子昂退,上疏,〔上,時掌翻。
〕以為「宜緩刑崇德,息兵革,省賦役,撫慰宗室,各使自安。
」辭婉意切,其論甚美,凡三千言。
5癸酉,以天官尚書武承嗣為納言,張光輔守内史。
6夏,四月,甲辰,殺辰州别駕汝南王炜、連州别駕鄱陽公諲等宗室十二人,徙其家于巂州。
炜,恽之子;諲,元慶之子也。
〔蔣王恽,太宗子;道王元慶,高祖子也。
炜,于鬼翻。
諲,音因。
恽,于粉翻。
〕 己酉,殺天官侍郎藍田鄧玄挺。
玄挺女為諲妻,又與炜善。
諲謀迎中宗于廬陵,以問玄挺;炜又嘗謂玄挺曰:「欲為急計,何如﹖」玄挺皆不應。
故坐知反不告,同誅。
7五月,丙辰,命文昌右相韋待價為安息道行軍大總管,擊吐蕃。
8浪穹州蠻酋傍時昔等二十五部,先附吐蕃,至是來降;〔酋,慈由翻。
降,戶江翻。
〕以傍時昔為浪穹州刺史,令統其衆。
〔南诏六部号為六诏,浪穹诏其一也。
〕 9己巳,以僧懷義為新平軍大總管,〔考異曰:舊傳:「為清平道大總管。
」今從實錄。
餘按:新平,豳州。
軍出豳州而北伐也。
〕北讨突厥。
行至紫河,〔隋志,定襄郡大利縣有陰山,有紫河,即太宗遣思摩建牙之地。
杜佑曰:勝州榆林縣有金河、紫河,自馬邑郡善陽縣界流入。
〕不見虜,于單于台刻石紀功而還。
〔還,從宣翻,又如字。
〕 10諸王之起兵也,貝州刺史紀王慎獨不預謀,亦坐系獄;秋七月,丁巳,檻車徙巴州,更姓虺氏,行及蒲州而卒。
〔紀王慎徙巴州,蓋令取道相、衛,自河北路西上,不得至東都,曆绛至蒲而卒。
更,工衡翻。
卒,子恤翻。
〕八男徐州刺史東平王續等,相繼被誅,〔被,皮義翻。
考異曰:舊傳雲:「慎長子和州刺史東平王續,最知名,早卒。
」今從實錄。
〕家徙嶺南。
女東光縣主楚媛,幼以孝謹稱,适司議郎裴仲将,相敬如賓;姑有疾,親嘗藥膳;接遇娣姒,皆得歡心。
〔杜預曰:兄弟之妻相謂曰姒。
蓋妯娌相呼,以身年長少為名,年長為姒,少為娣,不以夫之長幼也。
俗以兄之妻為姒,弟為娣,非也。
爾雅曰:長婦謂稚婦為娣婦,娣婦謂長婦為姒婦。
媛,于眷翻。
〕時宗室諸女皆以驕奢相尚,诮楚媛獨儉素,曰:「所貴于富貴者,得适志也;今獨守勤苦,将以何求﹖」楚媛曰:「幼而好禮,今而行之,非适志欤!觀自古女子,皆以恭儉為美,縱侈為惡。
辱親是懼,何所求乎;富貴傥來之物,何足驕人!」衆皆凓服。
及慎兇問至,楚媛号恸,嘔血數升;〔好,呼到翻。
号,戶高翻。
〕免喪,不禦膏沐者垂二十年。
11韋待價軍至寅識迦河,〔據舊書待價傳,寅識迦河當在弓月西南。
〕與吐蕃戰,大敗。
【章:十二行本「敗」下有「會大雪,糧運不繼」七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退齋校同。
】待價既無将領之才,〔将,即亮翻。
〕狼狽失據,士卒凍餒,死亡甚衆,乃引軍還。
太後大怒,丙子,待價除名,流繡州,〔繡州,漢阿林縣地,至隋猶屬郁林郡;唐武德四年分置林州,六年改曰繡州;去長安六千九十裡,至東都五千五百裡。
〕斬副大總管安西大都護閻溫古。
安西副都護唐休璟收其餘衆,撫安西土,〔璟,俱永翻。
〕太後以休璟為西州都督。
12戊寅,以王本立同鳳閣鸾台三品。
13徐敬業之敗也,〔事見上卷光宅元年。
〕弟敬真流繡州,逃歸,将奔突厥。
過洛陽,〔厥,九勿翻。
〕洛州司馬弓嗣業、〔孫愐曰:弓,姓也。
〕洛陽令張嗣明資遣之;至定州,為吏所獲,嗣業缢死。
〔缢,于計翻。
〕嗣明、嗣真多引海内知識,雲有異圖,冀以免死;于是朝野之士為所連引坐者甚衆。
〔朝,直遙翻。
〕嗣明誣内史張光輔,雲「征豫州日,私論圖谶、天文,陰懷兩端。
」〔謂征越王貞時。
〕八月,甲申,光輔與敬真、嗣明等同誅,籍沒其家。
乙未,秋官尚書太原張楚金、陝州刺史郭正一、鳳閣侍郎元萬頃、洛陽令魏元忠,并免死流嶺南。
〔陝,失冉翻。
〕楚金等皆為敬真所引,雲與敬業通謀。
臨刑,太後使鳳閣舍人王隐客馳騎傳聲赦之。
聲達于市,當刑者皆喜躍謹呼,〔騎,奇寄翻。
讙,讀如諠。
〕宛轉不已;元忠獨安坐自如,或使之起,元忠曰:「虛實未知。
」隐客至,又使起,元忠曰:「俟宣敕已。
」既宣敕,乃徐起,舞蹈再拜,竟無憂喜之色。
是日,陰雲四塞,既釋楚金等,天氣晴霁。
〔塞,悉則翻。
考異曰:唐曆:「七月二十四日,張楚金絞死;八月二十一日,郭正一絞死。
」年代紀,「七月甲戌,楚金絞死;八月辛亥,郭正一絞死。
」新書紀:「八月辛醜,殺郭正一。
」今據實錄,楚金等皆流配未死。
舊書楚金、正一、萬傳,皆雲流嶺南。
禦史台記雲:「元忠将刑,至于市,神色自若。
則天以揚楚功免死流放,複叙授禦史中丞。
複陷來俊臣獄,複至市,将刑,神色如初;其傍諸王子戮者三十餘屍,重疊委積,元忠顧視曰:『大丈夫少選居此積矣。
』曾不介懷。
會鳳閣舍人王隐客馳騎傳呼,敕罷刑,複放嶺南。
」又雲「前後坐棄市、流放者四」。
舊傳雲「前後三被流」。
今從舊傳。
〕 14九月,壬子,以僧懷義為新平道行軍大總管,将兵二十萬讨突厥骨笃祿。
〔将,即亮翻。
〕 15初,高初之世,周興以河陽令召見,〔河陽縣,自漢以來屬河内郡,唐屬懷州,又屬孟州。
見,賢遍翻。
〕上欲加擢用,或奏以為非清流,罷之。
〔周與發身于尚書都事,流外官也。
〕興不知,數于朝俟合。
〔數,所角翻。
朝,直遙翻。
〕諸相皆無言,〔相,息亮翻。
〕地官尚書、檢校納言魏玄同,時同平章事,〔光宅改戶部地官。
〕謂之曰:「周明府可去矣。
」〔唐人呼縣令為明府。
〕興以為玄同沮己,銜之。
玄同素與裴炎善,時人以其終始不渝,謂之耐久朋。
周興奏誣玄同言:「太後老矣,不若奉嗣君為耐久。
」〔為,于僞翻;下為長同。
〕太後怒,閏月,甲午,賜死于家。
監刑禦史房濟謂玄同曰:「丈人何不告密,冀得召見,可以自直!」〔見,賢遍翻。
〕玄同歎曰:「人殺鬼殺,亦複何殊,〔複,扶又翻。
〕豈能作告密人邪!」乃就死。
又殺夏官侍郎崔慽于隐處。
〔光宅改兵部為夏官。
〕自餘内外大臣坐死及流貶者甚衆。
彭州長史劉易從〔彭州,漢繁縣之地,宋置晉壽郡,故城在州北三裡;梁置東益州,後魏置天水郡,仍改繁縣為九隴縣,仍置蒙州;隋省,唐武德初複置,尋省并益州,垂拱二年複分置彭州。
易,以豉翻。
〕亦為徐敬所引;戊申,就州誅之。
易從為人,仁孝忠謹,将刑于市,吏民憐其無辜,遠近奔赴,競解衣投地曰:「為長史求冥福。
」〔為,于僞翻。
〕有司平準,直十餘萬。
周興等誣右武衛大将軍燕公黑齒常之謀反,征下獄。
〔燕,因肩翻。
下,遐嫁翻。
〕冬,十月,戊午,常之缢死。
〔缢,于計翻。
〕 己未,殺宗室鄂州刺史嗣鄭王璥等六人。
〔鄂州,春秋夏汭之地。
江夏記雲:一名夏口,一名魯口。
吳始築郡城,晉末始立郢州;隋平陳,改為鄂州,因鄂渚為名。
璥,居影翻。
璥,鄭王元懿之子。
考異曰:唐曆雲「撫州别駕」,舊傳「璥」作「敬」。
今從新本紀。
〕庚申,嗣滕王修琦等六人免死,流嶺南。
〔考異曰:統紀雲:「元嬰男修瑤等五人免死配流。
」今從舊傳。
〕 16丁卯,春官尚書範履冰、鳳閣侍郎邢文偉并同平章事。
17己卯,诏太穆神皇後、文德聖皇後宜配皇地祇,忠孝太後從配。
〔太後尊其母為忠孝太後。
從,才用翻。
〕 18右衛冑曹參軍陳子昂〔唐諸衛府皆有冑曹參軍,掌戎仗、器械及公廨興造、決罰之事。
〕上疏,以為:「周頌成、康,漢稱文、景,皆以能措刑故也。
〔上,時掌翻。
〕今陛下之政,雖盡善矣,然本平之朝,上下樂化,不宜有亂臣賊子,日犯天誅。
比者大獄增多,逆徒滋廣,〔朝,直遙翻。
樂,音洛。
比,毗至翻。
〕愚臣頑昧,初謂皆實,乃去月十五日,陛下特察系囚李珍等無罪,百僚慶悅,皆賀聖明,臣乃知亦有無罪之人挂于疏網者。
陛下務在寬典,獄官務在急刑,以傷陛下之仁,以誣太平之政,臣竊恨之。
又,九月二十一日敕免楚金等死,初有風雨,變為景雲。
臣聞陰慘者刑也,陽舒者德也;聖人法天,天亦助聖,天意如此,陛下豈可不承順之哉!今又陰雨,臣恐過在獄官。
凡系獄之囚,多在極法,道路之議,或是或非,陛下何不悉召見之,自诘其罪!〔诘,去吉翻。
〕罪有實者顯示明刑,濫者嚴懲獄吏,使天下鹹服,人知政刑,豈非至德克明哉!」 天授元年〔(庚寅、六九○)是年九月方改元天授。
〕 1十一月,庚辰朔,日南至。
太後享萬象神宮,赦天下。
始用周正,改永昌元年十一月為載初元年正月,以十二月為臘月,夏正月為一月。
以周、漢之後為二王後,舜、禹、成湯之後為三恪,〔古者建國,有賓有恪,二王之後,賓也,待以客禮。
師古曰:恪,敬也,待之加敬,亦如賓也。
鄭玄以二王、三恪通為五代,後人多祖其說。
唐本以後周及隋後為二王後,今改之。
〕周、隋之嗣同列國。
〔此周謂後周。
〕 2鳳閣侍郎河東宗秦客,〔河東,蒲州。
〕改造「天」「地」等十二字以獻,〔十二字:「照「為「曌」,「天」為「僐」,「地」為「凢」,「日」為「僼」,「月」為「囝」,「星」為「○」,「君」為「冮」,「臣」為「僟」,「人」為「僡」,「載」為「兠」,「年」為「儍」,「正」為「麿」。
又有「證」為「冸」,「聖」為「儫」二字。
〕丁亥,行之。
太後自名「曌」,改诏曰制。
〔避後名也。
〕秦客,太後從父姊之子也。
〔從,才用翻。
〕 3乙未,司刑少卿奏除唐親屬籍。
4臘月,辛未,以僧懷義為右衛大将軍,賜爵鄂國公。
5春,一月,戊子,武承嗣遷文昌左相,岑長倩遷文昌右相、同鳳閣鸾台三品,鳳閣侍郎武攸甯為納言,邢文偉守内史,左肅政大夫、同鳳閣鸾台三品王本立罷為地官尚書。
攸甯,士彟之兄孫也。
〔彟,一虢翻。
〕 時武承嗣、三思用事,宰相皆下之。
〔下,遐嫁翻。
〕地官尚書、同鳳閣鸾台三品韋方質有疾,承嗣、三思往問之,方質據床不為禮。
或谏之,方質曰:「死生有命,大丈夫安能曲事近戚以求苟免乎!」尋為周興等所構,甲午,流儋州,籍沒其家。
〔儋,都甘翻。
〕 6二月,辛酉,太後策貢士于洛殿。
〔六典,洛城南門之西有麗景夾城,自此潛通上陽宮;洛城南門之内有洛城殿。
〕貢士殿試自此始。
7丁卯,地官尚書王本立薨。
〔考異曰:新紀:「丁卯,殺王本立。
」禦史台記:「本立為周興所誅。
」今從實錄。
〕 8三月,丁亥,特進、同鳳閣鸾台三品蘇良嗣薨。
9夏,四月,丁巳,春官尚書、同平章事範履冰坐嘗舉犯逆者下獄死。
〔考異曰:「新紀五月,戊子,殺範履冰。
」今從實錄、唐曆。
〕 10醴泉人侯思止,〔醴泉,漢池陽、谷口之地。
後魏置甯夷縣,隋開皇十八年改曰醴泉,屬雍州。
〕始以賣餅為業,後事遊擊将軍高元禮為仆,素詭谲無賴。
恒州刺史裴貞杖一判司,〔唐謂州曹諸司參軍為判司,韓愈詩所謂「判司卑官不堪說,未免棰楚塵埃間」是也。
恒,戶登翻。
〕判司使思止告貞與舒王元名謀反,秋,七月,辛巳,元名坐廢,徙和州,〔舊志:和州,京師東南二千六百八十三裡,至東都一千八百一十一裡。
〕壬午,殺其子豫章王亶;貞亦族滅。
擢思止為遊擊将軍。
時,告密者往往得五品,思止求為禦史,太後曰:「卿不識字,豈堪禦史!」對曰:「獬豸何嘗識字,但能觸邪耳。
」〔異物志:東北荒中有獸名獬豸,一角,性忠直,見人鬬,則觸不直者,聞人論,則咋不直者。
獬,胡買翻。
豸,宅買翻。
〕太後悅,即以為朝散大夫、侍禦史。
〔朝,直遙翻。
散,悉亶翻。
〕他日,太後以先所籍沒宅賜之,思止不受,曰:「臣惡反逆之,〔惡,烏路翻。
〕不願居其宅。
」太後益賞之。
衡水人王弘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