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百三
關燈
小
中
大
督謝佑希天後意,逼零陵王明令自殺,〔明徙黔州見上卷永隆元年。
黔,音琴。
〕上深惜之,黔府官屬皆坐免官。
佑後寝于平閣,與婢妾十餘人共處,〔處,昌呂翻。
〕夜,失其首。
垂拱中,明子零陵王俊、黎國公傑為天後所殺,有司籍其家,得佑首,漆為穢器,題雲謝佑,乃知明子使刺客取之也。
15太子留守京師,頗事遊畋,薛元超上疏規谏;上聞之,遣使者慰勞元超,〔使,疏吏翻。
勞,力到翻。
〕仍刀赴東都。
16吐蕃将論欽陵寇柘、松、翼等州。
〔顯慶三年,開置柘州蓬山郡,屬松州都督府。
宋白作「拓」,曰「以開拓為稱」。
今按新、舊書皆作「柘」。
翼州本漢蠶陵縣地,故城在州西,有蠶陵山;隋為翼斜縣,唐武德元年,置翼州。
隋縣名,唐州,取州南翼水為名。
〕诏左骁衛郎将李孝逸、右衛郎将衛蒲山發秦、渭等州兵分道禦之。
〔骁,堅堯翻。
将,即亮翻。
〕 17冬,十月,丙寅,黃門侍郎劉景先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18是歲,突厥餘黨阿史那骨笃祿、〔骨笃祿亦曰骨咄祿,颉利族人也,雲中都督舍利元英之部酋,世襲吐屯。
〕阿史德元珍等招集亡散,據黑沙城反,〔杜佑曰:阿史德元珍,習知中國風俗,邊塞虛實,在單于府檢校降戶部落,坐事為單于長史王本立所拘絷。
會骨咄祿入寇,元珍請依舊檢校部落,本立許之,因便投骨咄祿。
骨咄祿得之甚喜,以為阿波大達幹,令專統兵馬事。
〕入寇并州及單于府之北境,〔單,音蟬。
〕殺岚州刺史王德茂。
右領軍衛将軍、檢校代州都督薛仁貴将兵擊元珍于雲州,虜問唐大将為誰,應之曰:「薛仁貴」。
虜曰:「吾聞仁貴流象州,〔仁貴以大非川之敗除名,起為雞林道總管,複坐事貶象州。
〕死久矣,何以绐我!」〔绐,蕩亥翻。
〕仁貴免冑示之面,虜相顧失色,下馬列拜,稍稍引去。
仁貴因奮擊,大破之,斬首萬餘級,捕虜二萬餘人。
19吐蕃入寇河源軍,軍使婁師德将兵擊之于白水澗,〔白水澗有白水軍,注見後。
使,疏吏翻;下同。
将,即亮翻;下同。
〕八戰八捷。
上以師德為比部員外郎、左骁衛郎将、河源軍經略副使,曰:「卿有文武材,勿辭也!」〔比,音毗。
骁,堅堯翻。
〕 弘道元年〔(癸未、六八三)是年十二月改元。
〕 1春,正月,甲午朔,上行幸奉天宮。
2二月,庚午,突厥寇定州,刺史霍王元軌擊卻之。
乙亥,複寇妫州。
〔複,扶又翻;下可複同。
妫,居為翻。
〕三月,庚寅,阿史那骨笃祿、阿史德元珍圍單于都護府,執司馬張行師,殺之。
遣勝州都督王本立、夏州都督李崇義将兵分道救之。
3太子右庶子、同中書門下三品李義琰改葬父母,使其舅氏遷舊墓;上聞之,怒曰:「義琰倚勢,乃陵其舅家,不可複知政事!」義琰聞之,不自安,以足疾乞骸骨,庚子,以義琰為銀青光祿大夫,緻仕。
4癸醜,守中書令崔知溫薨。
〔舊制:凡九品已上職事官,皆帶散位,謂之本品。
職事則随才叙用,或去閑入劇,或去高就卑,遷徙出入,參差不定。
散位則一切以門蔭結品,然後以勞考進叙。
武德令職事解散官,欠一階不至為兼,職事卑者不解散官。
貞觀令以職事高者為守,職事卑者為行,仍帶散位,其欠一階仍舊為兼,或帶散官,或為守,參而用之。
其兩職事亦為兼,頗相錯亂。
鹹亨二年,始一切為守。
其欠一階之兼,古念翻;其兩職事之兼,古恬翻;字同音異耳。
〕 5夏,四月,己未,車駕還東都。
6綏州步落稽白鐵餘,〔步落稽,稽胡也。
〕埋銅佛于地中,久之,草生其上,绐其鄉人曰:「吾于此數見佛光。
」〔绐,蕩亥翻。
數,所角翻。
〕擇日集衆掘地,果得之,因曰:「得見聖佛者,百疾皆愈。
」遠近赴之。
鐵餘以雜色囊盛之數十重,得厚施,乃去一囊。
〔盛,時征翻。
重,直龍翻。
施,式豉翻。
去,羌呂翻。
〕數年間,歸信者衆,遂謀作亂。
據城平縣,自稱光明聖皇帝,置百官,進攻綏德、大斌二縣,〔城平及二縣,皆屬綏州,西魏所置也。
宋白曰:二縣皆漢膚施縣地,魏神龜元年,置城中縣,隋避諱,改為城平。
大斌縣,時堙城平縣界魏平故城。
綏德縣,亦膚施地,魏大統十二年,分上郡南界丘尼谷置縣。
歐陽修曰:大斌
黔,音琴。
〕上深惜之,黔府官屬皆坐免官。
佑後寝于平閣,與婢妾十餘人共處,〔處,昌呂翻。
〕夜,失其首。
垂拱中,明子零陵王俊、黎國公傑為天後所殺,有司籍其家,得佑首,漆為穢器,題雲謝佑,乃知明子使刺客取之也。
15太子留守京師,頗事遊畋,薛元超上疏規谏;上聞之,遣使者慰勞元超,〔使,疏吏翻。
勞,力到翻。
〕仍刀赴東都。
16吐蕃将論欽陵寇柘、松、翼等州。
〔顯慶三年,開置柘州蓬山郡,屬松州都督府。
宋白作「拓」,曰「以開拓為稱」。
今按新、舊書皆作「柘」。
翼州本漢蠶陵縣地,故城在州西,有蠶陵山;隋為翼斜縣,唐武德元年,置翼州。
隋縣名,唐州,取州南翼水為名。
〕诏左骁衛郎将李孝逸、右衛郎将衛蒲山發秦、渭等州兵分道禦之。
〔骁,堅堯翻。
将,即亮翻。
〕 17冬,十月,丙寅,黃門侍郎劉景先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18是歲,突厥餘黨阿史那骨笃祿、〔骨笃祿亦曰骨咄祿,颉利族人也,雲中都督舍利元英之部酋,世襲吐屯。
〕阿史德元珍等招集亡散,據黑沙城反,〔杜佑曰:阿史德元珍,習知中國風俗,邊塞虛實,在單于府檢校降戶部落,坐事為單于長史王本立所拘絷。
會骨咄祿入寇,元珍請依舊檢校部落,本立許之,因便投骨咄祿。
骨咄祿得之甚喜,以為阿波大達幹,令專統兵馬事。
〕入寇并州及單于府之北境,〔單,音蟬。
〕殺岚州刺史王德茂。
右領軍衛将軍、檢校代州都督薛仁貴将兵擊元珍于雲州,虜問唐大将為誰,應之曰:「薛仁貴」。
虜曰:「吾聞仁貴流象州,〔仁貴以大非川之敗除名,起為雞林道總管,複坐事貶象州。
〕死久矣,何以绐我!」〔绐,蕩亥翻。
〕仁貴免冑示之面,虜相顧失色,下馬列拜,稍稍引去。
仁貴因奮擊,大破之,斬首萬餘級,捕虜二萬餘人。
19吐蕃入寇河源軍,軍使婁師德将兵擊之于白水澗,〔白水澗有白水軍,注見後。
使,疏吏翻;下同。
将,即亮翻;下同。
〕八戰八捷。
上以師德為比部員外郎、左骁衛郎将、河源軍經略副使,曰:「卿有文武材,勿辭也!」〔比,音毗。
骁,堅堯翻。
〕 弘道元年〔(癸未、六八三)是年十二月改元。
〕 1春,正月,甲午朔,上行幸奉天宮。
2二月,庚午,突厥寇定州,刺史霍王元軌擊卻之。
乙亥,複寇妫州。
〔複,扶又翻;下可複同。
妫,居為翻。
〕三月,庚寅,阿史那骨笃祿、阿史德元珍圍單于都護府,執司馬張行師,殺之。
遣勝州都督王本立、夏州都督李崇義将兵分道救之。
3太子右庶子、同中書門下三品李義琰改葬父母,使其舅氏遷舊墓;上聞之,怒曰:「義琰倚勢,乃陵其舅家,不可複知政事!」義琰聞之,不自安,以足疾乞骸骨,庚子,以義琰為銀青光祿大夫,緻仕。
4癸醜,守中書令崔知溫薨。
〔舊制:凡九品已上職事官,皆帶散位,謂之本品。
職事則随才叙用,或去閑入劇,或去高就卑,遷徙出入,參差不定。
散位則一切以門蔭結品,然後以勞考進叙。
武德令職事解散官,欠一階不至為兼,職事卑者不解散官。
貞觀令以職事高者為守,職事卑者為行,仍帶散位,其欠一階仍舊為兼,或帶散官,或為守,參而用之。
其兩職事亦為兼,頗相錯亂。
鹹亨二年,始一切為守。
其欠一階之兼,古念翻;其兩職事之兼,古恬翻;字同音異耳。
〕 5夏,四月,己未,車駕還東都。
6綏州步落稽白鐵餘,〔步落稽,稽胡也。
〕埋銅佛于地中,久之,草生其上,绐其鄉人曰:「吾于此數見佛光。
」〔绐,蕩亥翻。
數,所角翻。
〕擇日集衆掘地,果得之,因曰:「得見聖佛者,百疾皆愈。
」遠近赴之。
鐵餘以雜色囊盛之數十重,得厚施,乃去一囊。
〔盛,時征翻。
重,直龍翻。
施,式豉翻。
去,羌呂翻。
〕數年間,歸信者衆,遂謀作亂。
據城平縣,自稱光明聖皇帝,置百官,進攻綏德、大斌二縣,〔城平及二縣,皆屬綏州,西魏所置也。
宋白曰:二縣皆漢膚施縣地,魏神龜元年,置城中縣,隋避諱,改為城平。
大斌縣,時堙城平縣界魏平故城。
綏德縣,亦膚施地,魏大統十二年,分上郡南界丘尼谷置縣。
歐陽修曰:大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