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百二
關燈
小
中
大
其甲于天津橋南以示士民。
〔劉昫曰:東都,周之王城,平王東遷所都也。
故城在今苑内東北隅。
自赧王以後,及東漢、魏文、晉武皆都于今故洛城。
隋大業元年,自故洛城西移十八裡,置新都,今都城是也。
北據邙山,南對伊阙,洛水貫都,有河漢之象、跨洛為橋,曰天津橋。
唐世人主,往來東都、西京,而寔都長安,以長安為京師。
〕承慶,思謙之子也。
〔韋思謙見一百九十九卷永徽元年。
〕 乙醜,立左衛大将軍、雍州牧英王哲為皇太子,〔雍,于用翻。
〕改元,赦天下。
太子洗馬劉讷言常撰俳諧集以獻賢,賢敗,搜得之,上怒曰:「以六輕教人,猶恐不化,乃進俳諧鄙說,豈輔導之義邪!」流讷言于振州。
〔舊志:振州與崖州同在大海洲中,至京師八千六百六裡,至東都七千七百九十七裡。
洗,悉薦翻。
撰,士免翻。
俳,蒲皆翻。
考異曰:新傳雲:「除名為民,複坐事流死振州。
」今從實錄。
〕 左衛将軍高真行之子政為太子典膳丞,事與賢連,上以付其父,使自訓責。
政入門,真行以佩刀刺其喉,真行兄戶部侍郎審行又刺其腹,真行兄子琁斷其首,棄之道中。
〔刺,七亦翻。
琁,從宣翻。
斷,丁管翻。
〕上聞之,不悅,貶真行為睦州刺史,審行為渝州刺史。
真行,士廉之子也。
〔舊志:睦州,京師東南三千六百五十九裡,至東都二千八百二十一裡。
渝州,漢末之巴東郡,隋置渝州;京師西南二千七百四十八裡,至東都三千四百三十裡。
高士廉,長孫無忌之舅。
〕 左庶子、中【章:十二行本「中」上有「同」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
】書門下三品張大安坐阿附太子,左遷普州刺史。
〔舊志:普州,至京師二千三百六十裡,至東都三千二百三裡。
〕其餘宮僚,上皆釋其罪,使複位,左庶子薛元超等皆舞蹈拜恩;右庶子李義琰獨引咎涕泣,時論美之。
11九月,甲申,以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王德真為相王府長史,罷政事。
〔唐制,王府置長史、司馬。
長史,從四品上。
司馬,從四品下。
長史、司馬統領府僚,紀綱職務。
相,悉亮翻。
〕 12冬,十月,壬寅,蘇州刺史曹王明,〔蘇州,古吳國,東漢為吳郡;隋置蘇州,因姑蘇山而名。
〕沂州刺史嗣蔣王炜,〔沂州,漢琅邪國,後魏置北徐州;後周改沂州,以沂水名;隋為琅邪郡,唐複以琅邪郡置沂州。
炜,于鬼翻。
〕皆坐故太子賢之黨,明降封零陵郡王,黔州安置;炜除名,道州安置。
〔道州,漢零陵郡泠道、馮乘之地。
隋以零陵郡置永州,武德四年,分置營州,貞觀八年,改曰道州。
舊志:黔州,京師南三千一百九十三裡,至東都二千二百七十七裡。
〕 15十一月,壬申朔,日有食之。
開耀元年〔(辛巳、六八一)是年十月方改元,新書作九月。
〕 1春,正月,突厥寇原、慶等州。
乙亥,遣右衛将軍李知十等屯泾、慶二州以備突厥。
2庚辰,以初立太子,敕宴百官及命婦于宣政殿,〔西京東内正殿曰含元,後殿曰宣政。
〕引九部伎及散樂自宣政門入。
〔杜佑曰:散樂,即百戲也。
伎,渠绮翻。
散,悉亶翻。
〕太常博士袁利貞士疏,以為:「正寝非命婦宴會之地,路門非倡優進禦之所,〔上,時掌翻。
倡,音昌。
〕請命婦會于别殿,九部伎自東西門入,其散樂伏望停省。
」上乃更命置宴于麟德殿;〔麟德殿,麟德中所作也。
閣本大明宮圖:翰林院密迩麟德殿。
韋執誼曰:翰林院在右銀台門内,麟德殿在西重廊之後。
更,工衡翻。
〕宴日,賜利貞帛百段。
利貞,昂之曾孫也。
利貞族孫誼為蘇州刺史,自以其先自宋太尉淑以來,盡忠帝室,〔袁淑死于宋元兇之難,袁顗以死奉子勳,袁昂盡節于齊室,袁憲盡忠于陳後主。
〕謂琅邪王氏雖奕世台鼎,而為曆代佐命,〔琅邪王氏股肱晉室,而王弘為宋室佐命,王儉為齊室佐命,梁室之興,侯景之篡,王亮、王克為勸進之首。
〕恥與為比,嘗曰:「所貴于名家者,為其世笃忠貞,才行相繼故也。
〔為,于僞翻。
行,下孟翻。
〕彼鬻婚姻求祿利者,又烏足貴乎!」時人是其言。
〔因袁利貞并着袁誼之言,以其有益于名教也。
〕 3裴行儉軍既還,突厥阿史那伏念複自立為可汗,〔複,扶又翻。
杜佑曰:伏念,颉利從兄之子。
〕與阿史德溫傅連兵為寇。
癸巳,以行儉為定襄道大總管,以右武衛将軍曹懷舜、幽州都督李文暕為副,将兵讨之。
〔暕,古限翻。
将,即亮翻。
〕 4二月,天後表請赦杞王上金、鄱陽王素節之罪;以上金為沔州刺史,〔沔州,漢安陸之地。
晉置沔陽縣,江左為魯山鎮。
隋開皇十七年,置漢陽縣,屬複州,複州治沔陽;大業初,改複州曰沔州。
唐複以沔州為複州,分漢陽置沔州。
〕素節為嶽州刺史,〔嶽州,漢下隽縣地。
吳置巴陵縣,晉置建昌郡,梁置巴州。
隋改曰嶽州,因天嶽山以名州。
大業初,改羅州,唐複曰嶽州。
舊志:嶽州,京師東南二千二百三十七裡,至東都一千八百一十六裡。
〕仍不聽朝集。
〔朝,直遙翻。
〕 5三月,辛卯,以劉仁軌兼太子少傅,餘如故。
〔仁軌先為尚書左仆射、同中書門下三品。
〕以侍中郝處俊為太子少保,罷政事。
少府監裴匪舒,善營利,〔少,詩照翻。
〕奏賣苑中馬糞,歲得錢二十萬缗。
上以問劉仁軌,對曰:「利則厚矣,恐後代稱唐家賣馬糞,非嘉名也。
」乃止。
匪舒又為上造鏡殿,成,〔為,于僞翻。
〕上與仁軌觀之,仁軌驚趨下殿。
上問其故,對曰:「天無二日,土無二王,〔孟子載孔子之言。
〕适視四壁有數天子,不祥孰甚焉!」上遽令剔去。
〔去,羌呂翻。
〕 6曹懷舜與裨将窦義昭将前軍擊突厥。
〔将,即亮翻;下同,又音如字。
〕或告「阿史那伏念與阿史德溫傅在黑沙,【章:十二行本「沙」下有「北」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
】〔黑沙城,後突厥默啜以為南庭。
〕左右纔二十騎以下,可徑往取也。
」〔騎,奇寄翻。
〕懷舜等信之,留老弱于瓠丄泊,〔水白為泊。
〕帥輕銳倍道進,至黑沙,無所見,人馬疲頓,乃引兵還。
會薛延陀部落欲西詣伏念,遇懷舜軍,因請降。
〔帥,讀曰率。
降,戶江翻。
〕懷舜等引兵徐還,至長城北,遇溫傅,小戰,各引去。
至橫水,〔橫水去金河一百四十許裡。
〕遇伏念,懷舜、義昭與李文暕及裨将劉敬同四軍合為方陳,〔陳,讀曰陣。
〕且戰且行;經一日,伏念乘便風擊之,軍中擾亂,懷舜等棄軍走,軍遂大敗,死者不可勝數。
〔勝,音升。
〕懷舜等收散卒,斂金帛以賂伏念,與之約和,殺牛為盟。
伏念北去,懷舜等乃得還。
〔還,從宣翻,又音如字。
〕 夏,五月,丙戌,懷舜免死,流嶺南。
7己醜,河源道經略大使黑齒常之将兵擊吐蕃論贊婆于良非川,破之,收其糧畜而還。
〔畜,許救翻。
〕常之在軍七年,吐蕃深畏之,不敢犯邊。
8初,太原王妃之薨也,〔武士彟封太原王,妃從其爵,鹹亨元年薨。
〕天後請以太平公主為女官以追福。
〔公主,天後女也。
〕及吐蕃求和親,請尚太平公主,上乃為立太平觀,以公主為觀主以拒之。
〔為,于僞翻。
觀,古玩翻。
〕至是,始選光祿卿汾陰薛曜之子紹尚焉。
紹母,太宗女城陽公主也。
〔據會要,城陽公主先降杜荷,荷誅,降薛瓘。
新書亦然。
〕 秋,七月,公主适薛氏,自興安門南至宣陽坊西,燎炬相屬,〔自興安門而南,曆三坊至宣陽坊,萬年縣治在焉。
屬,之欲翻。
〕夾路槐木多死。
紹兄顗以公主寵盛,深憂之,〔顗,魚豈翻。
〕以問族祖戶部郎中克構,〔唐戶部郎,掌分理戶口、井田之事,凡天下十道,任土所出,為貢賦之差。
〕克構曰:「帝甥尚主,國家故事,苟以恭慎行之,亦何傷!然諺曰:『娶婦得公主,無事取官府。
』不得不為之懼也。
」 天後以顗妻蕭氏及顗弟緒妻成氏非貴族,欲出之,曰:「我女豈可使與田舍女為妯娌邪!」〔為,于僞翻。
妯,直六翻。
娌,兩耳翻。
妯娌,娣姒婦也。
〕或曰:「蕭氏,瑀之侄孫,國家舊姻。
」〔蕭瑀子銳尚太宗女襄城公主。
〕乃止。
9夏州群牧使安元壽奏:「自調露元年九月以來,喪馬一十八萬餘匹,監牧吏卒為虜所殺掠者八百餘人。
」〔夏,戶雅翻。
使,疏吏翻。
唐諸牧監,掌群牧孳課之事。
凡諸群牧,立南、北、東、西四使以分統之,其馬皆印,每歲終,監牧使巡按孳數,以功過相除,為之考課。
此止夏州所喪失之數。
〕 10薛延陀達渾等五州四萬餘帳來降。
〔達渾都督領姑衍州、步訖若州、扨彈州、鹘州、低粟州。
降,戶江翻。
〕 11甲午,左仆射兼太子少傅、同中書門下三品劉仁軌固請解仆射,許之。
12閏七月,丁未,裴炎為侍中,崔知溫、薛元超并守中書令。
13上征田遊岩為太子洗馬,在東宮無所規益。
右衛副率蔣俨〔右衛副率,從四品上。
洗,悉薦翻。
率,所律翻。
〕以書責之曰:「足下負巢、由之俊節,傲唐、虞之聖主,聲出區宇,名流海内。
主上屈萬乘之重,申三顧之榮,〔三顧,用諸葛亮事。
上幸嵩山,嘗至遊岩所居,故雲然。
乘,繩證翻。
〕遇子以商山之客,〔漢四皓隐于商山。
〕待子以不臣之禮,将以輔導儲貳,漸梁芝蘭耳。
〔漸,子廉翻。
〕皇太子春秋鼎盛,聖道未周,仆以不才,猶參庭诤,足下受調護之寄,〔漢高帝謂四皓曰:「煩公卒調護太子。
」〕是可言之秋,唯唯而無一談,悠悠以卒年歲。
〔唯,于癸翻。
卒,子恤翻。
〕向使不餐周粟,〔夷、齊采薇西山,不食周粟。
餐,千安翻。
〕仆何敢言!祿及親矣,以何酬塞﹖〔遊岩有母。
塞,悉則翻。
〕想為不達,謹書起予。
」〔孔子謂子夏曰:「起予者商也。
」為,于僞翻。
〕遊岩竟不能答。
14庚申,上以服餌,令太子監國。
〔監,古銜翻。
〕 15裴行儉軍于代州之陉口,〔即鴈門之陉嶺關口。
陉,音刑。
〕多縱反間,由是阿史那伏念與阿史德溫傅浸相猜貳。
伏念留妻子辎重于金牙山,〔突厥之初,建牙于金山,其後分為東、西突厥,凡建牙之地,率謂之金牙山。
蘇定方直抵金牙山擒賀魯,此西突厥可汗所居之金牙山也。
裴行儉遣程務挺等掩金牙山,取伏念妻子,此東突厥可汗所居之金牙山也。
可汗所居,謂之金帳,故亦以金牙言之。
間,古苋翻;下同。
重,直龍翻;下同。
〕以輕騎襲曹懷舜。
行儉遣裨将何迦密自通漠道,程務挺自石地道掩取之。
〔騎,奇寄翻。
将,即亮翻;下同。
迦,居牙翻,又居伽翻。
〕伏念與曹懷舜約和而還,比至金牙山,〔還,從宣翻。
比,必利翻。
〕失其妻子辎重,士卒多疾疫,乃引兵北走細沙,行儉又使副總管劉敬同、程務挺等将單于府兵追蹑之。
伏念請執溫傅以自效,然尚猶豫,又自恃道遠,唐兵必不能至,不複設備。
〔走,音奏。
蹑,泥辄翻。
複,扶又翻。
單,音蟬。
〕敬同等軍到,伏念狼狽,不能整其衆,遂執溫傅,從間道詣行儉降。
候騎告以塵埃漲天而至,将士皆震恐,行儉曰:「此乃伏念執溫傅來降,非他盜也。
然受降如受敵,不可無備。
」乃命嚴備,遣單使迎前勞之。
少選,〔間,古苋翻。
降,戶江翻;下同。
騎,奇寄翻。
使,疏吏翻。
勞,力到翻。
少選,猶言少頃也。
〕伏念果帥酋長縛溫傅詣軍門請罪。
〔帥,讀曰率。
酋,慈由翻。
長,知兩翻。
〕行儉盡平突厥餘黨,以伏念、溫傅歸京師。
〔厥,九勿翻。
〕 16冬,十月,丙寅朔,日有食之。
17壬戌,裴行儉等獻定襄之俘。
乙醜,改元。
〔改元開耀。
〕丙寅,斬阿史那伏念、阿史德溫傅等五十四人于都市。
〔既書十月丙寅朔日食,方書壬戌裴行儉獻俘,乙醜故元,又書丙寅斬阿史那伏念等,是十月一月内有二丙寅矣。
此舊史之誤,通鑒因之,失于檢點也。
新書是年九月乙醜改元,蓋壬戌獻俘,亦九月事,前年命行儉為定襄道行軍大總管以讨突厥,故曰獻定襄之俘。
〕 初,行儉許伏念以不死,故降。
裴炎疾行儉之功,奏言:「伏念為副将張虔勖、程務挺所逼,又回纥等自碛北南向逼之,窮窘而降耳。
」〔纥,下沒翻。
碛,七迹翻。
〕遂誅之。
行儉歎曰:「渾、浚争功,〔事見八十一卷晉武帝太康元年。
言若争伏念之死,則是與張虔勖、程務挺争功。
〕古今所恥。
但恐殺降,無複來者。
」〔複,扶又翻。
〕因稱疾不出。
18丁亥,新羅王法敏卒,〔卒,子恤翻。
〕遣使立其子政明。
19十一月,癸卯,徙故太子賢于巴州。
〔舊志:巴州至京師二千三百六十裡,東都二千五百八十二裡。
〕
〔劉昫曰:東都,周之王城,平王東遷所都也。
故城在今苑内東北隅。
自赧王以後,及東漢、魏文、晉武皆都于今故洛城。
隋大業元年,自故洛城西移十八裡,置新都,今都城是也。
北據邙山,南對伊阙,洛水貫都,有河漢之象、跨洛為橋,曰天津橋。
唐世人主,往來東都、西京,而寔都長安,以長安為京師。
〕承慶,思謙之子也。
〔韋思謙見一百九十九卷永徽元年。
〕 乙醜,立左衛大将軍、雍州牧英王哲為皇太子,〔雍,于用翻。
〕改元,赦天下。
太子洗馬劉讷言常撰俳諧集以獻賢,賢敗,搜得之,上怒曰:「以六輕教人,猶恐不化,乃進俳諧鄙說,豈輔導之義邪!」流讷言于振州。
〔舊志:振州與崖州同在大海洲中,至京師八千六百六裡,至東都七千七百九十七裡。
洗,悉薦翻。
撰,士免翻。
俳,蒲皆翻。
考異曰:新傳雲:「除名為民,複坐事流死振州。
」今從實錄。
〕 左衛将軍高真行之子政為太子典膳丞,事與賢連,上以付其父,使自訓責。
政入門,真行以佩刀刺其喉,真行兄戶部侍郎審行又刺其腹,真行兄子琁斷其首,棄之道中。
〔刺,七亦翻。
琁,從宣翻。
斷,丁管翻。
〕上聞之,不悅,貶真行為睦州刺史,審行為渝州刺史。
真行,士廉之子也。
〔舊志:睦州,京師東南三千六百五十九裡,至東都二千八百二十一裡。
渝州,漢末之巴東郡,隋置渝州;京師西南二千七百四十八裡,至東都三千四百三十裡。
高士廉,長孫無忌之舅。
〕 左庶子、中【章:十二行本「中」上有「同」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
】書門下三品張大安坐阿附太子,左遷普州刺史。
〔舊志:普州,至京師二千三百六十裡,至東都三千二百三裡。
〕其餘宮僚,上皆釋其罪,使複位,左庶子薛元超等皆舞蹈拜恩;右庶子李義琰獨引咎涕泣,時論美之。
11九月,甲申,以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王德真為相王府長史,罷政事。
〔唐制,王府置長史、司馬。
長史,從四品上。
司馬,從四品下。
長史、司馬統領府僚,紀綱職務。
相,悉亮翻。
〕 12冬,十月,壬寅,蘇州刺史曹王明,〔蘇州,古吳國,東漢為吳郡;隋置蘇州,因姑蘇山而名。
〕沂州刺史嗣蔣王炜,〔沂州,漢琅邪國,後魏置北徐州;後周改沂州,以沂水名;隋為琅邪郡,唐複以琅邪郡置沂州。
炜,于鬼翻。
〕皆坐故太子賢之黨,明降封零陵郡王,黔州安置;炜除名,道州安置。
〔道州,漢零陵郡泠道、馮乘之地。
隋以零陵郡置永州,武德四年,分置營州,貞觀八年,改曰道州。
舊志:黔州,京師南三千一百九十三裡,至東都二千二百七十七裡。
〕 15十一月,壬申朔,日有食之。
開耀元年〔(辛巳、六八一)是年十月方改元,新書作九月。
〕 1春,正月,突厥寇原、慶等州。
乙亥,遣右衛将軍李知十等屯泾、慶二州以備突厥。
2庚辰,以初立太子,敕宴百官及命婦于宣政殿,〔西京東内正殿曰含元,後殿曰宣政。
〕引九部伎及散樂自宣政門入。
〔杜佑曰:散樂,即百戲也。
伎,渠绮翻。
散,悉亶翻。
〕太常博士袁利貞士疏,以為:「正寝非命婦宴會之地,路門非倡優進禦之所,〔上,時掌翻。
倡,音昌。
〕請命婦會于别殿,九部伎自東西門入,其散樂伏望停省。
」上乃更命置宴于麟德殿;〔麟德殿,麟德中所作也。
閣本大明宮圖:翰林院密迩麟德殿。
韋執誼曰:翰林院在右銀台門内,麟德殿在西重廊之後。
更,工衡翻。
〕宴日,賜利貞帛百段。
利貞,昂之曾孫也。
利貞族孫誼為蘇州刺史,自以其先自宋太尉淑以來,盡忠帝室,〔袁淑死于宋元兇之難,袁顗以死奉子勳,袁昂盡節于齊室,袁憲盡忠于陳後主。
〕謂琅邪王氏雖奕世台鼎,而為曆代佐命,〔琅邪王氏股肱晉室,而王弘為宋室佐命,王儉為齊室佐命,梁室之興,侯景之篡,王亮、王克為勸進之首。
〕恥與為比,嘗曰:「所貴于名家者,為其世笃忠貞,才行相繼故也。
〔為,于僞翻。
行,下孟翻。
〕彼鬻婚姻求祿利者,又烏足貴乎!」時人是其言。
〔因袁利貞并着袁誼之言,以其有益于名教也。
〕 3裴行儉軍既還,突厥阿史那伏念複自立為可汗,〔複,扶又翻。
杜佑曰:伏念,颉利從兄之子。
〕與阿史德溫傅連兵為寇。
癸巳,以行儉為定襄道大總管,以右武衛将軍曹懷舜、幽州都督李文暕為副,将兵讨之。
〔暕,古限翻。
将,即亮翻。
〕 4二月,天後表請赦杞王上金、鄱陽王素節之罪;以上金為沔州刺史,〔沔州,漢安陸之地。
晉置沔陽縣,江左為魯山鎮。
隋開皇十七年,置漢陽縣,屬複州,複州治沔陽;大業初,改複州曰沔州。
唐複以沔州為複州,分漢陽置沔州。
〕素節為嶽州刺史,〔嶽州,漢下隽縣地。
吳置巴陵縣,晉置建昌郡,梁置巴州。
隋改曰嶽州,因天嶽山以名州。
大業初,改羅州,唐複曰嶽州。
舊志:嶽州,京師東南二千二百三十七裡,至東都一千八百一十六裡。
〕仍不聽朝集。
〔朝,直遙翻。
〕 5三月,辛卯,以劉仁軌兼太子少傅,餘如故。
〔仁軌先為尚書左仆射、同中書門下三品。
〕以侍中郝處俊為太子少保,罷政事。
少府監裴匪舒,善營利,〔少,詩照翻。
〕奏賣苑中馬糞,歲得錢二十萬缗。
上以問劉仁軌,對曰:「利則厚矣,恐後代稱唐家賣馬糞,非嘉名也。
」乃止。
匪舒又為上造鏡殿,成,〔為,于僞翻。
〕上與仁軌觀之,仁軌驚趨下殿。
上問其故,對曰:「天無二日,土無二王,〔孟子載孔子之言。
〕适視四壁有數天子,不祥孰甚焉!」上遽令剔去。
〔去,羌呂翻。
〕 6曹懷舜與裨将窦義昭将前軍擊突厥。
〔将,即亮翻;下同,又音如字。
〕或告「阿史那伏念與阿史德溫傅在黑沙,【章:十二行本「沙」下有「北」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
】〔黑沙城,後突厥默啜以為南庭。
〕左右纔二十騎以下,可徑往取也。
」〔騎,奇寄翻。
〕懷舜等信之,留老弱于瓠丄泊,〔水白為泊。
〕帥輕銳倍道進,至黑沙,無所見,人馬疲頓,乃引兵還。
會薛延陀部落欲西詣伏念,遇懷舜軍,因請降。
〔帥,讀曰率。
降,戶江翻。
〕懷舜等引兵徐還,至長城北,遇溫傅,小戰,各引去。
至橫水,〔橫水去金河一百四十許裡。
〕遇伏念,懷舜、義昭與李文暕及裨将劉敬同四軍合為方陳,〔陳,讀曰陣。
〕且戰且行;經一日,伏念乘便風擊之,軍中擾亂,懷舜等棄軍走,軍遂大敗,死者不可勝數。
〔勝,音升。
〕懷舜等收散卒,斂金帛以賂伏念,與之約和,殺牛為盟。
伏念北去,懷舜等乃得還。
〔還,從宣翻,又音如字。
〕 夏,五月,丙戌,懷舜免死,流嶺南。
7己醜,河源道經略大使黑齒常之将兵擊吐蕃論贊婆于良非川,破之,收其糧畜而還。
〔畜,許救翻。
〕常之在軍七年,吐蕃深畏之,不敢犯邊。
8初,太原王妃之薨也,〔武士彟封太原王,妃從其爵,鹹亨元年薨。
〕天後請以太平公主為女官以追福。
〔公主,天後女也。
〕及吐蕃求和親,請尚太平公主,上乃為立太平觀,以公主為觀主以拒之。
〔為,于僞翻。
觀,古玩翻。
〕至是,始選光祿卿汾陰薛曜之子紹尚焉。
紹母,太宗女城陽公主也。
〔據會要,城陽公主先降杜荷,荷誅,降薛瓘。
新書亦然。
〕 秋,七月,公主适薛氏,自興安門南至宣陽坊西,燎炬相屬,〔自興安門而南,曆三坊至宣陽坊,萬年縣治在焉。
屬,之欲翻。
〕夾路槐木多死。
紹兄顗以公主寵盛,深憂之,〔顗,魚豈翻。
〕以問族祖戶部郎中克構,〔唐戶部郎,掌分理戶口、井田之事,凡天下十道,任土所出,為貢賦之差。
〕克構曰:「帝甥尚主,國家故事,苟以恭慎行之,亦何傷!然諺曰:『娶婦得公主,無事取官府。
』不得不為之懼也。
」 天後以顗妻蕭氏及顗弟緒妻成氏非貴族,欲出之,曰:「我女豈可使與田舍女為妯娌邪!」〔為,于僞翻。
妯,直六翻。
娌,兩耳翻。
妯娌,娣姒婦也。
〕或曰:「蕭氏,瑀之侄孫,國家舊姻。
」〔蕭瑀子銳尚太宗女襄城公主。
〕乃止。
9夏州群牧使安元壽奏:「自調露元年九月以來,喪馬一十八萬餘匹,監牧吏卒為虜所殺掠者八百餘人。
」〔夏,戶雅翻。
使,疏吏翻。
唐諸牧監,掌群牧孳課之事。
凡諸群牧,立南、北、東、西四使以分統之,其馬皆印,每歲終,監牧使巡按孳數,以功過相除,為之考課。
此止夏州所喪失之數。
〕 10薛延陀達渾等五州四萬餘帳來降。
〔達渾都督領姑衍州、步訖若州、扨彈州、鹘州、低粟州。
降,戶江翻。
〕 11甲午,左仆射兼太子少傅、同中書門下三品劉仁軌固請解仆射,許之。
12閏七月,丁未,裴炎為侍中,崔知溫、薛元超并守中書令。
13上征田遊岩為太子洗馬,在東宮無所規益。
右衛副率蔣俨〔右衛副率,從四品上。
洗,悉薦翻。
率,所律翻。
〕以書責之曰:「足下負巢、由之俊節,傲唐、虞之聖主,聲出區宇,名流海内。
主上屈萬乘之重,申三顧之榮,〔三顧,用諸葛亮事。
上幸嵩山,嘗至遊岩所居,故雲然。
乘,繩證翻。
〕遇子以商山之客,〔漢四皓隐于商山。
〕待子以不臣之禮,将以輔導儲貳,漸梁芝蘭耳。
〔漸,子廉翻。
〕皇太子春秋鼎盛,聖道未周,仆以不才,猶參庭诤,足下受調護之寄,〔漢高帝謂四皓曰:「煩公卒調護太子。
」〕是可言之秋,唯唯而無一談,悠悠以卒年歲。
〔唯,于癸翻。
卒,子恤翻。
〕向使不餐周粟,〔夷、齊采薇西山,不食周粟。
餐,千安翻。
〕仆何敢言!祿及親矣,以何酬塞﹖〔遊岩有母。
塞,悉則翻。
〕想為不達,謹書起予。
」〔孔子謂子夏曰:「起予者商也。
」為,于僞翻。
〕遊岩竟不能答。
14庚申,上以服餌,令太子監國。
〔監,古銜翻。
〕 15裴行儉軍于代州之陉口,〔即鴈門之陉嶺關口。
陉,音刑。
〕多縱反間,由是阿史那伏念與阿史德溫傅浸相猜貳。
伏念留妻子辎重于金牙山,〔突厥之初,建牙于金山,其後分為東、西突厥,凡建牙之地,率謂之金牙山。
蘇定方直抵金牙山擒賀魯,此西突厥可汗所居之金牙山也。
裴行儉遣程務挺等掩金牙山,取伏念妻子,此東突厥可汗所居之金牙山也。
可汗所居,謂之金帳,故亦以金牙言之。
間,古苋翻;下同。
重,直龍翻;下同。
〕以輕騎襲曹懷舜。
行儉遣裨将何迦密自通漠道,程務挺自石地道掩取之。
〔騎,奇寄翻。
将,即亮翻;下同。
迦,居牙翻,又居伽翻。
〕伏念與曹懷舜約和而還,比至金牙山,〔還,從宣翻。
比,必利翻。
〕失其妻子辎重,士卒多疾疫,乃引兵北走細沙,行儉又使副總管劉敬同、程務挺等将單于府兵追蹑之。
伏念請執溫傅以自效,然尚猶豫,又自恃道遠,唐兵必不能至,不複設備。
〔走,音奏。
蹑,泥辄翻。
複,扶又翻。
單,音蟬。
〕敬同等軍到,伏念狼狽,不能整其衆,遂執溫傅,從間道詣行儉降。
候騎告以塵埃漲天而至,将士皆震恐,行儉曰:「此乃伏念執溫傅來降,非他盜也。
然受降如受敵,不可無備。
」乃命嚴備,遣單使迎前勞之。
少選,〔間,古苋翻。
降,戶江翻;下同。
騎,奇寄翻。
使,疏吏翻。
勞,力到翻。
少選,猶言少頃也。
〕伏念果帥酋長縛溫傅詣軍門請罪。
〔帥,讀曰率。
酋,慈由翻。
長,知兩翻。
〕行儉盡平突厥餘黨,以伏念、溫傅歸京師。
〔厥,九勿翻。
〕 16冬,十月,丙寅朔,日有食之。
17壬戌,裴行儉等獻定襄之俘。
乙醜,改元。
〔改元開耀。
〕丙寅,斬阿史那伏念、阿史德溫傅等五十四人于都市。
〔既書十月丙寅朔日食,方書壬戌裴行儉獻俘,乙醜故元,又書丙寅斬阿史那伏念等,是十月一月内有二丙寅矣。
此舊史之誤,通鑒因之,失于檢點也。
新書是年九月乙醜改元,蓋壬戌獻俘,亦九月事,前年命行儉為定襄道行軍大總管以讨突厥,故曰獻定襄之俘。
〕 初,行儉許伏念以不死,故降。
裴炎疾行儉之功,奏言:「伏念為副将張虔勖、程務挺所逼,又回纥等自碛北南向逼之,窮窘而降耳。
」〔纥,下沒翻。
碛,七迹翻。
〕遂誅之。
行儉歎曰:「渾、浚争功,〔事見八十一卷晉武帝太康元年。
言若争伏念之死,則是與張虔勖、程務挺争功。
〕古今所恥。
但恐殺降,無複來者。
」〔複,扶又翻。
〕因稱疾不出。
18丁亥,新羅王法敏卒,〔卒,子恤翻。
〕遣使立其子政明。
19十一月,癸卯,徙故太子賢于巴州。
〔舊志:巴州至京師二千三百六十裡,東都二千五百八十二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