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百二

關燈
官八品以上,宜量加俸祿。

    」〔京官,在京官也。

    量,音良。

    〕及其餘便宜,合十二條。

    诏書褒美,皆行之。

     13是歲,有劉曉者,上疏論選,〔選,須絹翻;下同。

    考異曰:會要作「劉峣」。

    今從統紀。

    〕以為:「今選曹以檢勘為公道,〔檢勘者,謂考其功過,察其假名,承僞隐,冒升降。

    〕書判為得人,殊不知考其德行才能。

    況書判借人者衆矣。

    又,禮部取士,專用文章為甲乙,故天下之士,皆舍德行而趨文藝,有朝登甲科而夕陷刑辟者,雖日誦甍言,何關理體!〔理體,即治道。

    行,下孟翻。

    趨,七喻翻;下同。

    辟,毗亦翻。

    〕文成七步,未足化人。

    況盡心卉木之間,極筆煙霞之際,以斯成俗,豈非大謬!夫人之慕名,如水趨下,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陛下若取士以德行為先,文藝為末,則多士雷奔,四方風動矣!」〔趨,七喻翻。

    好,呼到翻;下憐好同。

    〕 二年〔(乙亥、六七五)〕 1春,正月,丙寅,以于阗國為毗沙都督府,分其境内為十州,以于阗王尉遲伏阇雄毗沙都督。

    〔阗,徒賢翻,又徒見翻。

    尉,纡勿翻。

    阇,視遮翻。

    〕 2辛未,吐蕃遣其大臣論吐渾彌來請和,且請與吐谷渾複修鄰好;〔吐,從暾入聲;下同。

    複,扶又翻。

    谷,音浴。

    〕上不許。

     3二月,劉仁軌大破新羅之衆于七重城;〔重,直龍翻。

    〕又使靺鞨浮海,略新羅之南境,斬獲甚衆。

    仁軌引兵還。

    〔靺,音末。

    鞨,音曷。

    還,從宣翻,又音如字。

    〕诏以李謹行為安東鎮撫大使,〔使,疏吏翻;下同。

    〕屯新羅之買肖城以經略之,三戰皆捷,新羅乃遣使入貢,且謝罪,上赦之,複新羅王法敏官爵。

    金仁問中道而還,〔使,疏吏翻。

    還,音旋,又如字。

    〕改封臨海郡公。

     4三月,丁巳,天後祀先蠶于邙山之陽;〔漢儀:三月桑始生,皇後親桑于苑中蠶室,養蠶千薄以上,祠以中牢羊豕。

    續漢志:三月,皇後帥公卿、諸侯夫人蠶,祠先蠶,禮以少牢。

    注雲:今蠶神曰苑疏〔窳〕婦人,寓氏公主。

    唐制:皇後歲祀一,季春吉巳,享先蠶,遂以親桑。

    蜀注曰:通典:先蠶,天驷也。

    〕百官及朝集使皆陪位。

    〔朝,直遙翻;下同。

    〕 5上苦風眩甚,議使天後攝知國政。

    中書侍郎同三品郝處俊曰:「天子理外,後理内,天之道也。

    〔記昏義曰:天子聽男教,後聽女順;天子理陽道,後治陰德;天子聽外治,後聽内職。

    教順成俗,外内和順,國家理治,此之謂盛德。

    〕昔魏文着令,雖有幼主,不許皇後臨朝,所以杜禍亂之萌也。

    〔事見六十九卷魏文帝黃初三年。

    〕陛下柰何以高祖、太宗之天下,不傳之子孫而委之天後乎!」中書侍郎昌樂李義琰曰:「處俊之言至忠,陛下宜聽之!」〔樂,音洛。

    〕上乃止。

     6天後多引文學之士著作郎元萬頃、〔唐著作郎,從五品上,掌修撰碑志、祝文、祭文,屬秘書省。

    〕左史劉祎之等,〔龍朔改起居郎為左史。

    〕使之撰列女傳、臣軌、百僚新戒、樂書,凡千餘卷。

    〕撰,士免翻。

    〕朝廷奏議及百司表疏,時密令參決,以分宰相之權,〔疏,所去翻。

    〕時人謂之北門學士。

    〔不經南衙,于北門出入,故雲然。

    〕祎之,子翼之子也。

    〔劉子翼仕隋,以學行着。

    〕 7夏,四月,庚辰,以司農少卿韋弘機為司農卿。

    弘機兼知東都營田,受诏完葺宮苑。

    有宦者于苑中犯法,弘機杖之,然後奏聞。

    上以為能,賜絹數十匹,曰:「更有犯者,卿即杖之,不必奏也。

    」 8初,左千牛将軍長安趙緕尚高祖女常樂公主,生女為周王顯妃。

    公主頗為上所厚,天後惡之。

    〔樂,音洛。

    惡,烏路翻。

    〕辛己,妃坐廢,幽閉于内侍省,食料給生者,防人候其突煙,而已數日煙不出,開視,死腐矣。

    緕自定州刺史貶栝州刺史,令公主随之官,仍絕其朝谒。

    〔朝,直遙翻。

    〕 9太子弘仁孝謙謹,上甚愛之;禮接士大夫,中外屬心。

    〔屬,之欲翻。

    〕天後方逞其志,太子奏請,數迕旨,〔迕,逆也。

    數,所角翻。

    迕,五故翻。

    〕由是失愛于天後。

    義陽、宣城二公主,蕭淑妃之女也,坐母得罪,幽于掖庭,年踰三十不嫁。

    太子見之驚恻,遽奏請出降,上許之。

    天後怒,即日以公主配當上翊衛權毅、王遂古。

    〔親、勳、翊三衛皆番上。

    上,時掌翻。

    〕己亥,太子薨于合璧宮,時人以為天後酖之也。

    〔考異曰:新書本紀雲:「己亥,天後殺皇太子。

    」新傳雲:「後将逞志,弘奏請數怫旨,從幸合璧宮,遇酖薨。

    」唐曆雲:「弘仁孝英果,深為上所鐘愛。

    自升為太子,敬禮大臣鴻儒之士,未嘗居有過之地。

    以請嫁二公主,失愛于天後,不以壽終。

    」實錄、舊傳皆不言弘遇酖。

    按李泌對肅宗雲:「高宗有八子,睿宗最幼。

    天後所生四子,自為行第,故睿宗第四。

    長曰孝敬皇帝,為太子監國,仁明孝悌。

    天後方圖臨朝,乃酖殺孝敬,立雍王賢為太子。

    」新書蓋據此及唐曆也。

    按弘之死,其事難明,今但雲時人以為天後鸩之,疑以傳疑。

    〕 壬寅,車駕還洛陽宮。

    五月,戊申,下诏:「朕方欲禅位皇太子,而疾遽不起,宜申往命,加以尊名,可谥為孝敬皇帝。

    」〔帝子谥皇帝始此。

    谥,神至翻。

    〕 六月,戊寅,立雍王賢為皇太子,赦天下。

    〔雍,于用翻。

    〕 10天後惡慈州刺史杞王上金,〔宋白曰:慈州,春秋廧咎如之國,漢為北屈縣。

    隋為汾州,唐武德元年,為西汾州,五年,改南汾州;貞觀八年,改南汾州為慈州,以州近慈烏戍,故名。

    孫愐曰:因慈氏縣名之。

    上金,帝後宮劉氏所生。

    惡,烏路翻。

    〕有司希旨奏其罪;秋,七月,上金坐解官,澧州安置。

     11八月,庚寅,葬孝敬皇帝于恭陵。

    〔恭陵,在洛州缑氏縣懊來山,改名太平山。

    〕 12戊戌,以戴至德為右仆射,庚子,以劉仁軌為左仆射,并同中書門下三品如故。

    張文瓘為侍中,郝處俊為中書令;李敬玄為吏部尚書兼左庶子,同中書門下三品如故。

     劉仁軌、戴至德更日受牒訴,〔尚,辰羊翻。

    更,工衡翻。

    〕仁軌常以美言許之,至德必據理難诘,〔難,乃旦翻。

    诘,去吉翻。

    〕未嘗與奪,實有冤結者,密為奏辯。

    〔為,于僞翻。

    〕由是時譽皆歸仁軌。

    或問其故,至德曰:「威福者人主之柄,人臣安得盜取之!」上聞,深重之。

    有老妪欲詣仁軌陳牒,誤詣至德,至德覽之未終,妪曰:「本謂是解事仆射,乃不解事仆射邪!〔妪,威遇翻。

    解,戶買翻。

    〕歸我牒!」至德笑而授之。

    時人稱其長者。

    〔長,知兩翻。

    〕文瓘時兼大理卿,囚聞改官,皆恸哭。

    文瓘性嚴正,諸司奏議,多所糾駁,上甚委之。

    〔駁,北角翻。

    〕 儀鳳元年〔(丙子、六七六)是年十一月,方改元。

    〕 1春,正月,壬戌,徙冀王輪為相王。

     2納州獠反,〔唐制,儀鳳二年開山洞置納州,屬泸州都督府。

    獠,魯皓翻。

    〕敕黔州都督發兵讨之。

    〔黔,音琴。

    〕 3二月,甲戌,徙安東都護府于遼東故城;〔考異曰:實錄,鹹亨元年,楊昉、高侃讨安舜,始拔安東都護府,自平壤城移于遼東州。

    儀鳳元年二月甲戌,以高麗餘衆反叛,移安東都護府于遼東城。

    蓋鹹亨元年言移府者,終言之也;儀鳳元年言高麗反者,本其所以移也。

    會要無鹹亨元年移府事。

    此年雲移于遼東故城,今從之。

    〕先是有華人任【章:十二行本「任」下有「安」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

    】東官者,悉罷之。

    〔先,悉薦翻。

    〕徙熊津都督府于建安故城;其百濟戶口先徙于徐、兖等州者,皆置于建安。

     4天後勸上封中嶽;癸未,诏以今冬有事于嵩山。

    〔中嶽嵩山,在河南陽城縣。

    〕 5丁亥,上幸汝州之溫湯。

    〔汝州梁縣西南五十裡有溫湯,可以熟米。

    又有黃女湯。

    帝置溫泉頓。

    〕 6三月,癸卯,黃門侍郎來恒、中書侍郎薛元超并同中書門下三品。

    恒,濟之兄;元超,收之子也。

    〔來濟盡忠而又死于封疆。

    薛收事太宗于潛躍。

    恒,戶登翻。

    〕 7甲辰,上還東都。

    〔還,從宣翻,又音如字。

    〕 8閏月,吐蕃寇鄯、廓、河、芳等州,〔宋白曰:疊州常芬縣,舊吐谷渾所據,周武成三年,逐諸羌,始有其地,乃于三交築城,置甘松防,又為三川縣,以隸常香郡。

    建德三年,改三川為常芬縣,仍立芳州,以邑隸焉,取地多芳草以名州。

    隋廢州,唐複置。

    吐,從暾入聲。

    鄯,時戰翻。

    〕敕左監門衛中郎将令狐智通發興、鳳等州兵以禦之。

    〔興州,漢武都沮縣地。

    後魏改為略陽縣,江左為武興藩王國。

    後魏以為武興郡,置興州,改略陽縣為順政縣。

    鳳州,漢故道河池縣地。

    晉為仇池氐所據,後魏置梁泉縣,西魏廢帝置鳳州。

    鄯,時戰翻。

    監,古銜翻。

    将,即亮翻。

    〕己卯,诏以吐蕃犯塞,停封中嶽。

    乙酉,以洛州牧周王顯為洮州道行軍元帥,将工部尚書劉審禮等十二總管,并州大都督相王輪為涼州道行軍元帥,将左衛大将軍契苾何力等,以讨吐蕃。

    〔洮,士刀翻。

    帥,所類翻。

    将,即亮翻。

    并,卑經翻。

    契,欺訖翻。

    苾,毗必翻。

    〕二王皆不行。

     9庚寅,車駕西還。

     10甲寅,中書侍郎李義琰同中書門下三品。

     11戊午,車駕至九成宮。

     12六月,癸亥,黃門侍郎晉陵高智周同中書門下三品。

     13秋,八月,乙未,吐蕃寇疊州。

     14壬寅,敕:「桂、廣、交、黔等都督府,比來注拟土人,簡擇未精,自今每四年遣五品已上清正官充使,仍令禦史同往注拟。

    」時人謂之南選。

    〔黔,音琴。

    比,毗至翻。

    使,疏吏翻。

    令,力丁翻。

    選,須絹翻。

    〕 15九月,壬申,大理奏左威衛大将軍權善才、左監門中郎将範懷義誤斫昭陵柏,罪當除名;〔監,古銜翻。

    将,即亮翻。

    〕上特命殺之。

    大理丞太原狄仁傑奏:「二人罪不當死。

    」〔太原,漢晉陽縣,隋改為太原縣,而以後齊所置龍山縣為晉陽縣,并帶并州。

    〕上曰:「善才等斫陵柏,我不殺則為不孝。

    」仁傑固執不已,上作色,令出,仁傑曰:「犯顔直谏,自古以為難。

    臣以為遇桀、纣則難,遇堯、舜則易。

    〔易,以豉翻。

    〕今法不至死而陛下特殺之,是法不信于人也,人何所措其手足!且張釋之有言:『設有盜長陵一抔土,陛下何以處之﹖』〔釋之言,見十四卷漢文帝三年。

    抔,薄侯翻。

    處,呂翻。

    〕今以一株柏殺二将軍,後代謂陛下為何如矣!臣不敢奉诏者,恐陷陛下于不道,且羞見釋之于地下故也。

    」上怒稍解,二人除名,流嶺南。

    後數日,擢仁傑為侍禦史。

     初,仁傑為并州法曹,同僚鄭崇質當使絕域。

    〔使,疏吏翻。

    〕崇質母老且病,仁傑曰:「彼母如此,豈可使之有萬裡之憂!」詣長史蔺仁基,請代之行。

    〔長,知兩翻。

    蔺,良刃翻。

    〕仁基素與司馬李孝廉不謟,因相謂曰:「吾輩豈可不自愧乎!」遂相與輯睦。

     16冬,十月,車駕還京師。

    〔還,從宣翻,又音如字。

    〕 17丁酉,祫享太廟,用太學博士史璨議,禘後三年而祫,祫後二年而禘。

    〔歐陽修曰:禘祫,大祭也。

    祫以昭穆合食于太祖,而禘以審谛其尊卑,此禘祫之義。

    而為禮者失之,至于年數不同,祖宗失位,議者莫知所從。

    禮曰:三年一祫,五年一禘。

    傳曰:五年再殷祭。

    高宗上元三年十月當祫,而有司議其年數。

    史璨等議,以為新君喪畢而祫,明年而禘,自是之後,五年而再祭。

    蓋後禘去前禘五年,而祫常在禘後三年,禘常在祫後二年。

    魯宣公八年,禘僖公,蓋三年喪畢而祫,明年而禘,至八年而再禘。

    昭公二十年禘,至二十五年又禘,此可知也。

    時以其言有經據,遂從之。

    唐制:國子博士,正五品上,掌教文武官二品已上、國公子孫二品已上曾孫為生者。

    太學博士,正六品上,掌教文武官五品已上,郡縣公子孫、從三品曾孫之為生者。

    祫,胡夾翻。

    璨,倉按翻。

    禘,大計翻。

    〕 18郇王素節,蕭淑妃之子也,〔郇,音荀。

    〕警敏好學。

    天後惡之,〔好,呼到翻。

    惡,烏路翻。

    〕自岐州刺史左遷申州刺史。

    〔申州,漢平氏、鄳縣地,晉分置義陽郡,南齊置司州,後魏改郢州,後周改申州,隋改義州,唐複曰申州。

    岐州在京師西三百一十五裡,至東都一千一百七十裡。

    申州至京師一千七百九十六裡,東都九千四十三裡。

    〕幹封初,敕曰:「素節既有舊疾,不須入朝。

    」〔朝,直遙翻。

    〕而素節實無疾,自以久不得入觐,乃着忠孝論。

    王府倉曹參軍張柬之因使潛封其論以進。

    後見之,誣以贓賄,丙午,降封鄱陽王袁安置。

    〔柬之封論以進,欲以感動帝心,豈知适所以速素節之罪乎!袁州在京師東南三千五百八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