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百一

關燈
茨之以茅也;曰玉者,示寶貴之耳。

    〕其門牆階級,窗棂楣柱,蓜楶枅栱,〔說文曰:在牆曰牖,在屋曰窗。

    釋名:窗,聰也,于内見外之聰明也。

    棂,盧經翻,楯間于窗隔也。

    楣,屋梠。

    說文曰:楣,屋櫋。

    毛晃曰:棟下橫木曰楣。

    柱,楹也。

    蓜,魚剛翻。

    斜桷謂之飛蓜。

    楶,子結翻,梁上欂栌。

    枅,堅奚翻,屋栌,所以承桁。

    栱,居竦翻,大杙,又栱科。

    〕皆法天地陰陽律曆之數。

    诏下之後,衆議猶未決,又會饑馑,竟不果立。

     5夏,四月,己酉朔,上幸九成宮。

     6高麗之民多離叛者,敕徙高麗戶三萬八十二百于江、淮之南,及山南、京西諸州空曠之地,留其貧弱者,使守安東。

     7六月,戊申朔,日有食之。

     8秋,八月,丁未朔,诏以十月幸涼州。

    時隴右虛耗,議者多以為未宜遊幸。

    上聞之,辛亥,禦延福殿,〔九成宮中有延福殿。

    〕召五品已上謂曰:「自古帝王,莫不巡守,〔守,手又翻。

    〕故朕欲巡視遠俗。

    若果為不可,何不面陳,而退有後言,何也﹖自宰相以下莫敢對。

    詳刑大夫來公敏獨進曰:〔詳刑大夫,即大理少卿。

    〕「巡守雖帝王常事,然高麗新平,餘寇尚多,西邊經略,亦未息兵。

    隴右戶口雕弊,銮輿所至,供億百端,誠為未易。

    〔易,以豉翻。

    〕外間實有竊議,但明制已行,故群臣不敢陳論耳。

    」上善其言,為之罷西巡。

    〔為,于僞翻。

    〕未幾,擢公敏為黃門侍郎。

    〔幾,居豈翻。

    〕 9甲戌,改瀚海都護府為安北都護府。

    〔瀚海都護府,見上龍朔三年。

    〕 10九月,丁醜朔,诏徙吐谷渾部落就涼州南山。

    議者恐吐蕃侵暴,使不能自存,欲先發兵擊吐蕃。

    右相閻立本以為去歲饑歉,未可興師。

    議久不決,竟不果徙。

     11庚寅,大風,海溢,漂永嘉、安固六千餘家。

    〔漢順帝永建四年,分章安東瓯鄉立永甯縣,江左改曰永豐。

    隋平陳,改曰永嘉縣。

    又,孫吳立羅陽縣,孫皓改曰安陽縣。

    晉平吳,改曰安固縣,并屬永嘉郡。

    唐初,屬東嘉州,貞觀元年,州廢,二縣屬栝州。

    〕 12冬,十月,丁巳,車駕還京師。

     13十一月,丁亥,徙豫王旭輪為冀王,更名輪。

    〔更,工衡翻。

    〕 14司空、太子太師、英貞武公李績寝疾,〔英者,封國名;貞武,其谥也。

    〕上悉召其子弟在外者,使歸侍疾。

    上及太子所賜藥,績則餌之;子弟為之迎醫,〔為,于僞翻;下親為、非為、久為同。

    〕皆不聽進,曰:「吾本山東田夫,遭值聖明,緻位三公,年将八十,〔考異曰:舊傳雲「績年八十六」,臨終語弟弼雲:「年将八十」,新傳改雲「年踰八十」。

    按新舊傳、實錄皆雲,「大業末,翟讓聚衆為盜,績年十七,往從之。

    」自大業十三年至此五十二年。

    若據舊傳年八十六,則年十七當在開皇時,不得雲大業末也。

    總章元年,賈言忠對高宗雲:「績年登八十。

    」去此止一年。

    若據新傳,績滅高麗時年已八十五,亦不得雲年登八十。

    今從實錄。

    〕豈非命邪!修短有期,豈能複就醫工求活!」〔複,扶又翻;下不複同。

    〕一旦,忽謂其弟司衛少卿弼曰:「吾今日少愈,可共置酒為樂。

    」〔日少,詩沼翻。

    樂,音洛。

    〕于是子孫悉集,酒闌,謂弼曰:「吾自度必不起,〔度,徒洛翻。

    〕故欲與汝曹為别耳。

    汝曹勿悲泣,聽我約束。

    我見房、杜平生勤苦,僅能立門戶,遭不肖子蕩覆無餘。

    〔謂房遺愛、杜荷也。

    〕吾有此子孫,今悉付汝。

    葬畢,汝即遷入我堂,撫養孤幼,謹察視之。

    其有志氣不倫,交遊非類者,皆先撾殺,然後以聞。

    」〔以績之智,蓋知敬業必為變也,豈知敬業乃忠于唐室邪!撾,則瓜翻。

    〕自是不複更言。

    十二月,戊申,薨。

    上聞之悲泣,葬日,幸未央宮,登樓望車恸哭。

    起耱象陰山、鐵山、烏德鞬山,〔,音而。

    車,喪車也,所以載柩。

    烏德鞬山在回纥牙帳西南。

    〕以旌其破突厥,薛延陀之功。

    〔績破突厥見一百九十三卷貞觀四年。

    破薛延陀見一百九十八卷二十年。

    厥,九勿翻。

    〕 績為将,有謀善斷;〔将,即亮翻。

    斷,丁亂翻。

    〕與人議事,從善如流。

    戰勝則歸功于下,所得金帛,悉散之将士,故人思緻死,所向克捷。

    臨事選将,必訾相其狀貌豐厚者遣之。

    〔訾,即移翻。

    訾之為言量也。

    相,息亮翻。

    〕或問其故,績曰:「薄命之人,不足與成功名。

    」 閨門雍睦而嚴。

    其姊嘗病,績已為仆射,親為之煮粥,風回,爇其須鬓。

    〔爇,如悅翻。

    〕姊曰:「仆妾幸多,何自苦如是!」績曰:「非為無人使令也,顧姊老,績亦老,雖欲久為姊煮粥,其可得乎!」 績常謂人:「我年十二三時為亡賴賊,〔亡,讀曰無。

    〕逢人則殺。

    十四五為難當賊,有所不惬則殺人。

    〔惬,苦謟翻。

    〕十七八為佳賊,臨陳乃殺之。

    〔陳,讀曰陣。

    〕二十為大将,用兵以救人死。

    」 績長子震早卒,〔長,知兩翻。

    卒,子恤翻。

    〕震子敬業襲爵。

    〔考異曰:劉餗小說雲:「高宗時群蠻為寇,讨之辄不利,乃除徐敬業為刺史。

    發卒郊迎,敬業盡放令還,單騎至府。

    賊聞新刺史至,皆繕理以待,敬業一無所問,處置他事已畢,方曰『賊安在﹖』曰:『在南岸。

    』乃從二佐吏而往觀之,莫不駭愕。

    賊初持兵觇望,及見船中無人及兵仗,更閉營藏隐。

    敬業直入其營内,告雲:『國家知汝等為貪吏所害,非有他惡,可悉歸田,後去者為賊。

    』唯召其帥,責以不早降之意,各杖數十而遣之,境内肅然。

    其祖英公壯其膽略,曰:『吾不辨此。

    然破我家必此兒也!』」按敬業,武後時舉兵,旋踵敗亡,若有智勇,何至如此!今不取。

    〕 15時承平既久,選人益多,〔選,須絹翻;下同。

    〕是歲,司列少常伯裴行儉始與員外郎張仁祎〔唐制:尚書二十四司,各司有郎中二員,從五品上;員外郎二員,從六品上。

    祎,籲韋翻。

    〕設長名姓曆牓,引铨注之法。

    又定州縣升降、官資高下。

    其後遂為永制,無能革之者。

     大略唐之選法,取人以身、言、書、判,〔唐擇人之法有四:一曰身,取其體貌豐偉;二曰言,取其言辭辯正;三曰書,取其楷法遒美;四曰判,取其文理優長。

    〕計資量勞而拟官。

    始集而試,觀其書、判;已試而铨,察其身、言;已铨而注,詣其便利;已注而唱,集衆告之。

    然後類以為甲,先簡仆射,乃上門下,給事中讀,侍郎省,侍中審之,不當者駁下。

    〔上,時掌翻。

    省,悉景翻。

    當,丁浪翻。

    駁,北角翻。

    〕既審,然後上聞,主者受旨奉行,各給以符,謂之告身。

    兵部武選亦然。

    〔武選,兵部主之。

    〕課試之法,以騎射及翹關、負米。

    〔翹關,長丈七尺,徑二寸半,凡十舉後,手持關距,出處無過一尺。

    負米者,負米五斛,行二十步,皆為中第。

    騎,奇寄翻。

    〕人有格限未至,而能試文三篇,謂之宏詞,試判三條,謂之拔萃,入等者得不限而授。

    其黔中、嶺南、閩中州縣官,不由吏部,委都督選擇土人補授。

    〔黔,音琴。

    閩,眉巾翻。

    選,如字。

    〕凡居官以年為考,六品以下,四考為滿。

     鹹亨元年〔(庚午、六七○)是年三月,始改元。

    〕 1春,正月,丁醜,右相劉仁軌請緻仕;許之。

     2三月,甲戌朔,以旱,赦天下,改元。

     3丁醜,改蓬萊宮為含元宮。

    〔即含元殿,以為宮名。

    〕 4壬辰,太子少師許敬宗請緻仕;許之。

     5敕突厥酋長子弟事東宮。

    〔酋,慈由翻。

    長,知兩翻。

    〕西台舍人徐齊上疏,〔,他酣翻。

    上,時掌翻。

    〕以為:「皇太子當引文學端良之士置左右,豈可使戎狄醜類入侍軒闼。

    」又奏:「齊獻公即陛下外祖,雖子孫有犯,豈應上延祖祢!今周忠孝公廟甚修,而齊獻公廟毀廢,〔齊獻公,文德皇後父長孫晟也。

    周忠孝公,皇後父武士彟也。

    祢,乃禮翻。

    〕不審陛下何以垂示海内,彰孝理之風!」〔孝理即孝治,避上名,改「治」為「理」。

    〕上皆從之。

    齊,充容之弟也。

    〔齊姊入宮為充容,列于九嫔。

    〕 6夏,四月,吐蕃陷西域十八州,又與于阗襲龜茲撥換城,陷之。

    罷龜茲、于阗、焉耆、疏勒四鎮。

    〔阗,徒賢翻。

    龜茲,音丘慈。

    〕以右衛大将軍薛仁貴為邏娑道行軍大總管,〔邏娑川,吐蕃贊普牙在焉,有邏些城。

    〕左衛員外大将軍阿史那道真、左衛将軍郭待封副之,以讨吐蕃,且援送吐谷渾還故地。

     7庚午,上幸九成宮。

     8高麗酋長劍牟岑反,立高藏外孫安舜為主。

    以左監門大将軍高侃為東州道行軍總管,〔高麗在東,時已列置州府,故曰東州道。

    監,古銜翻。

    〕發兵讨之。

    安舜殺劍牟岑,奔新羅。

     9六月,壬寅朔,日有食之。

     10秋,八月,丁巳,車駕還京師。

     11郭待封先與薛仁貴并列,及征吐蕃,恥居其下,仁貴所言,待封多違之。

    軍至大非川,〔自鄯州鄯城縣西行三百餘裡,至大非川。

    〕将趣烏海,〔烏海在漢哭山西,隋屬河源郡界。

    杜佑曰:吐蕃國出鄯城五百裡,過烏海,暮春之月,山有積雪,地有冷瘴,令人氣急,不甚為害。

    趣,七喻翻。

    〕仁貴曰:「烏海險遠,軍行甚難,辎重自随,難以趨利;〔重,直用翻;下同。

    趨,七喻翻。

    〕宜留二萬人,為兩栅于大非嶺上,辎重悉置栅内,吾屬帥輕銳,倍道兼行,掩其未備,破之必矣。

    」仁貴帥所部前行,擊吐蕃于河口,大破之,〔河口,積石河口也。

    帥,讀曰率。

    〕斬獲甚衆,進屯烏海以俟待封。

    待封不用仁貴策,将辎重徐進。

    未至烏海,遇吐蕃二十餘萬,待封軍大敗,還走,悉棄辎重。

    仁貴退屯大非川,吐蕃相論欽陵将兵四十餘萬就擊之,〔将,即亮翻;下同。

    杜佑曰:祿東贊、論欽陵本姓薛氏,世為大論,後遂以官為氏。

    大論,吐蕃統理國事之官也。

    相,息亮翻。

    〕唐兵大敗,死傷略盡。

    仁貴、待封與阿史那道真并脫身免,與欽陵約和而還。

    〔還,音旋,又如字。

    〕敕大司憲樂彥玮即軍按其敗狀,械送京師,三人皆免死除名。

     欽陵,祿東贊之子也,〔祿東贊事始一百九十五卷太宗貞觀十四年。

    〕與弟贊婆、悉多,于【張:「于」作「幹」。

    】勃論皆有才略。

    祿東贊卒,〔卒,子恤翻;下氏卒同。

    〕欽陵代之,【章:十二行本「之」下有「秉政」二字;乙十一行本同;退齋校同;張校同,雲無注本亦無。

    】三弟将兵居外,鄰國畏之。

     12關中旱,饑,九月,丁醜,诏以明年正月幸東都。

     13甲申,皇後母魯國忠烈夫人楊氏卒,敕文武九品以上及外命婦并詣宅吊哭。

     14閏月,癸卯,皇後以久旱,請避位,不許。

     15壬子,加贈司徒周忠孝公武士彟為太尉、太原王,夫人為王妃。

     16甲寅,以左相姜恪為涼州道行軍大總管,以禦吐蕃。

     17冬,十月,乙未,太子右中護、同東西台三品趙仁本為左肅機,罷政事。

    〔龍朔二年,改左、右庶子為左、右中護。

    〕 18庚寅,诏官名皆複舊。

    〔改官名見上卷龍朔二年。

    按新書帝紀系十二月庚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