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百一

關燈


    司列少常伯李安期對曰:「天下未嘗無賢,亦非群臣敢蔽賢也。

    〔司列少常伯,即吏部侍郎。

    少,始照翻。

    〕比來公卿有所薦引,為讒者已指為朋黨,滞淹者未獲伸而在位者先獲罪,是以各務杜口耳!陛下果推至誠以待之,其誰不願舉所知!此在陛下,非在群臣也。

    」上深以為然。

    安期,百藥之子也。

    〔李百藥,德林之子。

    比,毗至翻。

    〕 7夏,四月,乙卯,西台侍郎楊弘武、戴至德、正谏大夫兼東台侍郎李安期、東台舍人昌樂張文瓘、司列少常伯兼正谏大夫河北趙仁本并同東西台三品。

    〔龍朔改給事中為東台舍人,谏議大夫為正谏大夫。

    樂,音洛。

    〕弘武,素之弟子;〔楊素仕隋貴顯。

    〕至德,冑之兄子也。

    〔戴冑相太宗。

    〕時造蓬萊、上陽、合璧等宮,〔上陽宮在洛陽宮城之西南隅,南臨洛水,西距谷水,東即宮城,北連禁苑。

    官内正門正殿皆東向,正門曰提象,正殿曰觀風,其内别殿亭觀九所。

    上陽之西,隔谷水,有西上陽宮,虹梁跨谷,行幸往來。

    〕頻征伐四夷,廄馬萬匹,倉庫漸虛,張文瓘谏曰:「隋鑒不遠,願勿使百姓生怨。

    」上納其言,減廄馬數千匹。

     8秋,八月,己醜朔,日有食之。

     9辛亥,東台侍郎同東西台三品李安期出為荊州長史。

    〔荊州,京師東南一千七百三十裡,至東都一千三百三十五裡。

    宋白曰:荊州,秦南郡地,漢為臨江國,江左置荊州以為重鎮,拟周之分陝;唐為大都督府。

    〕 10九月,庚申,上以久疾,命太子弘監國。

    〔監,古銜翻。

    〕 11辛未,李績拔高麗之新城,使契苾何力守之。

    績初度遼,謂諸将曰:「新城,高麗西邊要害,不先得之,餘城未易取也。

    」〔易,以豉翻。

    〕遂攻之,城人師夫仇等縛城主開門降。

    〔降,戶江翻。

    〕績引兵進擊,一十六城皆下之。

     龐同善、高侃尚在新城,泉男建遣兵襲其營,左武衛将軍薛仁貴擊破之。

    侃進至金山,與高麗戰,不利,高麗乘勝逐北,仁貴引兵橫擊,大破之,斬首五萬餘級,〔新書作斬馘五千。

    〔拔南蘇、木底、蒼岩三城,〔三城後皆置為州。

    〕與泉男生軍合。

     郭待封以水軍自别道趣平壤,績遣别将馮師本載糧仗以資之。

    〔趣,七喻翻。

    将,即亮翻。

    〕師本船破,失期,待封軍中饑窘,欲作書與績,恐為虜所得,知其虛實,乃作離合詩以與績。

    〔離合詩,離析字畫,合之成文,以見其意。

    〕績怒曰:「軍事方急,何以詩為﹖必斬之!」行軍管記通事舍人元【章:十二行本「元」上有「河南」二字;乙十一行本同;張校同,雲無注本亦無。

    】萬頃為釋其義,〔管記,掌軍中書檄。

    為,于僞翻。

    〕績乃更遣糧仗赴之。

     萬頃作檄高麗文曰:「不知守鴨綠之險。

    」泉男建報曰:「謹聞命矣!」即移兵據鴨綠津,唐兵不得渡。

    上聞之,流萬頃于嶺南。

     郝處俊在高麗城下,未及成列,高麗奄至,軍中大駭,處俊據胡床,方食幹糒,〔胡床,即今之交床。

    幹,音幹。

    糒,音備。

    〕潛簡精銳,擊敗之,〔敗,補邁翻。

    〕将士服其膽略。

     12冬,十二月,甲午,诏:「自今祀昊天上帝、五帝、皇地祇、神州地祇,并以高祖、太宗配,仍合祀昊天上帝、五帝于明堂。

    」〔此兼用貞觀、顯慶之禮。

    〕 13是歲,海南獠陷瓊州。

    〔瓊州本隋朱崖郡之瓊山縣,貞觀五年置瓊州。

    獠,魯皓翻。

    〕 總章元年〔(戊辰、六六八)以将作明堂改元。

    是年三月方改元。

    〕 1春,正月,壬子,以右相劉仁軌為遼東道副大總管。

     2二月,壬午,李績等拔高麗扶餘城。

    〔扶餘國之故墟,故城存其名。

    〕薛仁貴既破高麗于金山,乘勝将三千人将攻扶餘城,諸将以其兵少,止之。

    仁貴曰:「兵不在多,顧用之何如耳。

    」遂為前鋒以進,與高麗戰,大破之,殺獲萬餘人,遂拔扶餘城。

    扶餘川中四十餘城皆望風請服。

     侍禦史洛陽賈言忠奉使自遼東還,〔使,疏吏翻。

    〕上問以軍事,言忠對曰:「高麗必平。

    」上曰:「卿何以知之﹖」對曰:「隋炀帝東征而不克者,人心離怨故也;〔事見隋炀帝紀。

    〕先帝東征而不克者,高麗未有釁也。

    〔事見太宗紀。

    釁,許觐翻。

    〕今高藏微弱,權臣擅命,蓋蘇文死,男建兄弟内相攻奪,男生傾心内附,為我鄉導,〔鄉,讀曰向。

    〕彼之情僞,靡不知之。

    以陛下明聖,國家富強,将士盡力,以乘高麗之亂,其勢必克,不俟再舉矣。

    且高麗連年饑馑,妖異屢降,〔妖,于喬翻。

    〕人心危駭,其亡可翹足待也。

    」上又問:「遼東諸将孰賢﹖」〔謂征遼東之諸将也。

    〕對曰:「薛仁貴勇冠三軍;龐同善雖不善鬬,而持軍嚴整;高侃勤儉自處,忠果有謀;契苾何力沈毅能斷,雖頗忌前,〔冠,古玩翻。

    處,昌呂翻。

    沈,持林翻。

    斷,丁亂翻。

    忌前,忌人在己前也。

    〕而有統禦之才,然夙夜小心,忘身憂國,皆莫及李績也。

    」上深然其言。

     泉男建複遣兵五萬人救扶餘城,〔複,扶又翻。

    〕與李績等遇于薛賀水,〔新書作「薩賀水」。

    〕合戰,大破之,斬獲三萬餘人,進攻大行城,拔之。

     3朝廷議明堂制度略定,三月,庚寅,赦天下,改元。

     4戊寅,上幸九成宮。

     5夏,四月,丙辰,彗星見于五車。

    〔五車,五星,五帝車舍也,五帝坐也,主天子五兵;一曰:主五谷豐耗。

    西北大星曰天庫,主太白,主秦;次東北曰獄,主辰星,主燕、趙;次東星曰天倉,主歲星,主魯、衛;次東南曰司空,主填星,主楚;次西南曰卿星,主熒惑,主魏。

    五星有變,皆以其所占之。

    據舊紀,五車在昴、畢間。

    見,賢遍翻;下同。

    彗,祥歲翻。

    〕上避正殿,減常膳,撤樂。

    許敬宗等奏請複常,曰:「彗見東北,高麗将滅之兆也。

    」上曰:「朕之不德,谪見于天,豈可歸咎小夷!且高麗百姓,亦朕之百姓也。

    」不許。

    戊辰,彗星滅。

     6辛巳,西台侍郎、同東西台三品楊弘武薨。

     7八月,辛酉,卑列道行軍總管、右威衛将軍劉仁願坐征高麗逗留,流姚州。

     8癸酉,車駕還京師。

     9九月,癸巳,李績拔平壤。

    績既克大行城,諸軍出他道者皆與績會,進至鴨綠栅,高麗發兵拒戰,績等奮擊,大破之,追奔二百餘裡,拔辱夷城,諸城遁逃及降者相繼。

    〔降,戶江翻,下同。

    〕契苾何力先引兵至平壤城下,績軍繼之,圍平壤月餘,高麗王藏遣泉男産帥首領九十八人,持白幡詣績降,績以禮接之。

    〔帥,讀曰率。

    〕泉男建猶閉門拒守,頻遣兵出戰,皆敗。

    男建以軍事委僧信誠,信誠密遣人詣績,請為内應。

    後五日,信誠開門,績縱兵登城鼓噪,焚城四月,〔「月」,當作「角」,否則作「周」。

    〕男建自刺,不死,〔刺,七亦翻。

    〕遂擒之。

    高麗悉平。

     10冬,十月,戊午,以烏荼國婆羅門盧迦逸多為懷化大将軍。

    〔烏荼國,一曰烏苌,直天竺南,東距勃律六百裡,西罽賓四百裡。

    婆羅門,僧也。

    唐置懷化大将軍,從三品,以授蕃官。

    〕逸多自言能合不死藥,〔合,音合。

    〕上将餌之。

    東台侍郎郝處俊谏曰:「修短有命,非藥可延。

    貞觀之末,〔觀,古玩翻。

    〕先帝服那羅迩娑婆寐藥,竟無效;大漸之際,名醫不知所為,議者歸罪娑婆寐,将加顯戮,恐取笑戎狄而止。

    〔娑婆寐事見上卷顯慶二年。

    〕前鑒不遠,願陛下深察。

    」上乃止。

     11李績将至,上命先以高藏等獻于昭陵,具軍容,奏凱歌,入京師,獻幹太廟。

    十二月,丁巳,上受俘于含元殿。

    〔東内正殿曰含元殿。

    唐六典曰:含元殿即龍首山之東趾,階上高于平地四十餘尺,南去丹鳳門四百餘步,東西廣五百步,殿前玉階三級,每級引出一螭頭,其下為龍尾道,委蛇屈曲,凡七轉。

    〕以高藏政非己出,赦以為司平太常伯,員外,同正。

    〔司平太常伯,即工部尚書。

    按舊書,永徽五年,尚藥奉禦蔣孝璋員外特置,仍同正員。

    員外同正,自此始。

    〕以泉男産為司宰少卿,〔司宰少卿,即光祿少卿。

    〕僧信誠為銀青光祿大夫,泉男生為右衛大将軍。

    李績以下,封賞有差。

    泉男建流黔中,〔黔,音琴。

    〕扶餘豐流嶺南。

    分高麗五部、百七十六城、六十九萬餘戶,為九都督府,四十二州,〔新城州、遼城州、哥勿州、衛樂州、舍利州、居素州、越喜州,去旦州、建安州、凡有九都督府。

    四十二州,存于志者,南蘇、蓋牟、代那、倉岩、磨米、積利、黎山、延津、木底、安市、諸北、識利、拂涅、拜漢十四州而已。

    〕百縣,置安東都護府于平壤以統之,擢其酋帥有功者為都督、刺史、縣令,與華人參理。

    〔酋,慈由翻。

    帥,所類翻。

    理,猶治也,時避上名,以「治」為「理」,通鑒因唐史成文。

    〕以右威衛大将軍薛仁貴檢校安東都護,總兵二萬人以鎮撫之。

     丁卯,上祀南郊,告平高麗,以李績為亞獻。

    己巳,谒太廟。

     12渭南尉劉延佑,弱冠登進士第,〔渭南縣,屬雍州,後魏之渭南郡,後周廢為縣。

    冠,古玩翻。

    〕政事為畿縣最。

    〔唐雍州諸縣,萬年、長安赤縣,餘縣僞畿縣。

    六典曰:城内為京縣,城外為畿縣。

    〕李績謂之曰:「足下春秋甫爾,遽擅大名,宜稍自貶抑,無為獨出人右也。

    」〔史言李績愛人以德。

    〕 13時有敕,征遼軍士逃亡,限内不首及首而更逃者,身斬,〔首,式又翻。

    〕妻子籍沒。

    太子上表,〔上,時掌翻。

    〕以為:「如此之比,其數至多:或遇病不及隊伍,怖懼而逃;〔怖,普布翻。

    〕或因樵采為賊所掠;或渡海漂沒;或深入賊庭,為所傷殺。

    軍法嚴重,同隊恐并獲罪,即舉以為逃,軍旅之中,不暇勘當,〔當,丁浪翻。

    〕直據隊司通狀關移所屬,妻子沒官,情實可哀。

    書曰:『與其殺不辜,甯失不經。

    』〔書大禹谟之言。

    注雲:經,常也。

    甯失不常之罪,不枉不辜之善。

    〕伏願逃亡之家,免其配沒。

    」從之。

     14甲戌,司戎太常伯姜恪兼檢校左相,司平太常伯閻立本守右相。

     15是歲,京師及山東、江、淮旱,饑。

     二年〔(己巳、六六九)〕 1春,二月,辛酉,以張文瓘為東台侍郎,以右肅機、檢校太子中護谯人李敬玄為西台侍郎,〔谯縣帶亳州。

    〕并同東西台三品。

    先是同三品不入銜,至是始入銜。

    〔先,悉薦翻。

    考異曰:陳紀在幹封二年,文瓘始同三品時。

    今從舊本紀。

    「陳」字必誤。

    〕 2癸亥,以雍州長史盧承慶為司刑太常伯。

    〔雍,于用翻。

    〕承慶常考内外官,有一官督運,遭風失米,承慶考之曰:「監運損糧,考中下。

    」〔監,古銜翻。

    〕其人容色自若,無言而退。

    承慶重其雅量,改注曰:「非力所及,考中中。

    」既無喜容,亦無愧詞。

    又改曰:「寵辱不驚,考中上。

    」 3三月,丙戌,東台侍郎郝處俊同東、西台三品。

     4丁亥,诏定明台制度:其基八觚,〔觚,攻乎翻,方棱也。

    〕其宇上圓,覆以清陽玉葉,〔覆,敷又翻。

    時按淮南子,清陽為天,故覆明堂以清陽之色。

    玉葉,非必以玉為之,蓋亦瓦之類。

    謂之葉者,尚樸之意,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