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百

關燈
裡二百四十一步。

    〕洛州官吏員品并如雍州。

    〔雍,于用翻。

    〕 17是歲,诏:「自今僧尼不得受父母及尊者禮拜,〔尼,女夷翻。

    〕所司明有法制禁斷。

    」〔有,當作為。

    斷,音短。

    〕 18以吏部侍郎劉祥道為黃門侍郎,仍知吏部選事。

    〔選,須絹翻;下同。

    〕祥道以為:「今選司取士傷濫,每年入流之數,過一千四百,雜色入流,曾不铨簡。

    〔雜色補官者,謂之流外官;入流内叙品,謂之入流。

    〕即日内外文武官一品至九品,凡萬三千四百六十五員,約準三十年,則萬三千餘人略盡矣。

    〔即日者,即今日也。

    〕若年别入流者五百人,〔别,彼列翻。

    〕足充所須之數。

    望有厘革。

    」既而杜正倫亦言入流人太多。

    上命正倫與祥道詳議,而大臣憚于改作,事遂寝。

    祥道,林甫之子也。

    〔劉林甫貞觀初為吏部侍郎,請四時聽選。

    〕 三年〔(戊午、六五八)〕 1春,正月,戊子,長孫無忌等上所修新禮;诏中外行之。

    〔上,時掌翻。

    〕先是,議者謂貞觀禮節文未備,〔先,悉薦翻。

    〕故命無忌等修之。

    時許敬宗、李義府用事,所損益多希旨,學者非之。

    太常博士蕭楚材等以為豫備兇事,非臣子所宜言;敬宗、義府深然之,遂焚國恤一篇,由是兇禮遂阙。

    〔唐制:太常博士從七品上,掌六禮之儀式,本先王之法制,适變随時而損益焉。

    六禮既阙兇禮,遂為五禮焉。

    〕 2初,龜茲王布失畢妻阿史那氏與其相那利私通,布失畢不能禁,〔布失畢歸國,見上卷永徽元年,龜茲,音丘慈,又音屈佳。

    〕由是君臣猜阻,各有黨與,互來告難。

    〔難,乃旦翻。

    〕上兩召之,既至,囚那利,遣左領軍郎将雷文成送布失畢歸國。

    〔十四衛郎将,正五品上。

    〕至龜茲東境泥師城,龜茲大将羯獵颠發衆拒之,仍遣使降于西突厥沙缽羅可汗。

    〔使,疏吏翻。

    〕布失畢據城自守,不敢進。

    诏左屯衛大将軍冑發兵讨之。

    會布失畢病卒,冑與羯獵颠戰,大破之,擒羯獵颠及其黨,盡誅之,乃以其地為龜茲都督府。

    戊申,立布失畢之子素稽為龜茲王兼都督。

     3二月,丁巳,上發東都;甲戌,至京師。

     4夏,五月,癸未,徙安西都護府于龜茲,以舊安西複為西州都督府,鎮高昌故地。

    〔貞觀十四年平高昌,置安西都護府于交河城,今徙于龜茲。

    〕 5六月,營州都督兼東夷都護程名振、右領軍中郎将薛仁貴将兵攻高麗之赤烽鎮,拔之,斬首四百餘級,捕虜百餘人。

    高麗遣其大将豆方婁帥衆三萬拒之,名振以契丹逆擊,大破之,斬首二千五百級。

    〔考異曰:舊書仁貴傳雲:「顯慶二年,副程名振經略遼東,破高麗于貴端城;斬首三千級。

    今從實錄。

    〕 6秋,八月,甲寅,播羅哀獠酋長多胡桑等帥衆内附。

    〔播羅哀,羅窦生獠部落之名。

    獠,魯皓翻。

    酋,慈由翻。

    長,知兩翻。

    〕 7冬,十月,庚申,吐蕃贊普來請婚。

     8中書令李義府有寵于上,諸子孩抱者并列清貴。

    而義府貪冒無厭,〔冒,莫北翻。

    厭,于鹽翻。

    〕母、妻及諸子、女伲、賣官鬻獄,其門如市,多樹朋黨,傾動朝野。

    〔朝,直遙翻。

    〕中書令杜正倫每以先進自處,〔處,昌呂翻。

    〕義府恃恩,不為之下,由是有隙,與義府訟于上前。

    上以大臣不和,兩責之。

    十一月,乙酉,貶正倫橫州刺史,義府普州刺史。

    正倫尋卒于橫州。

    〔橫州,漢廣郁高梁之地。

    晉武帝太康七年,置甯浦郡,梁分置簡陽郡。

    隋置簡州,大業廢為甯浦縣,屬郁林郡。

    唐武德初,複置南簡州,貞觀八年,更名橫州。

    至京師五千五百三十九裡,至東都四千七百五裡。

    普州,漢牛鞞、墊江、資中三縣地。

    後周置安嶽縣,并置普州。

    隋廢州,以縣屬資陽郡。

    唐武二年,複置普州。

    至京師二千三百六十裡,至東都三千二百三裡。

    卒,子恤翻。

    〕 9阿史那賀魯既被擒,謂蕭嗣業曰:「我本亡虜,為先帝所存,〔事見上卷貞觀二十二年。

    被,皮義翻。

    〕先帝遇我厚而我負之,今日之敗,天所怒也。

    吾聞中國刑人必于市,願刑我于昭陵之前以謝先帝。

    」上聞而憐之。

    賀魯至京師,甲午,獻于昭陵。

    敕免其死,分其種落為六都督府,〔以處木昆部為訇延都督府,突騎施索葛莫賀部為嗢鹿都督府,胡祿屋阙部為鹽泊都督府,攝舍提暾部為雙河都督府,鼠尼施處半部為鷹娑都督府。

    突厥施阿利施部為潔山都督府。

    種,章勇翻。

    〕其所役屬諸國皆置州府,西盡波斯,并隸安西都護府。

    〔四鎮都督府,州三十四;西域都督府十六,州七十二。

    〕賀魯尋死,葬于颉利墓側。

     10戊戌,以許敬宗為中書令,大理卿辛茂将為兼侍中。

     11開府儀同三司鄂忠武公尉遲敬德薨。

    〔尉,纡勿翻。

    〕敬德晚年閑居,學延年術,修飾池台,奏清商樂以自奉養,不交通賓客,凡十六年,年七十四,以病終,朝廷恩禮甚厚。

     12是歲,愛州刺史褚遂良卒。

     13雍州司士許祎與來濟善,〔唐雍州士曹,司士參軍事,正七品下,掌津梁舟車舍宅工藝。

    雍,于用翻。

    祎,籲韋翻。

    〕侍禦史張倫與李義府有怨,吏部尚書唐臨奏以祎為江南道巡察使,倫為劍南道巡察使。

    〔使,疏吏翻。

    〕是時義府雖在外,皇後常保護之,以臨為挾私選授。

     四年〔(己未、六五九)〕 1春,二月,乙醜,免臨官。

     2三月,壬午,西突厥興昔亡可汗與真珠葉護戰于雙河,斬真珠葉護。

    〔真珠葉護事始上卷永徽四年。

    〕 3夏,四月,丙辰,以于志甯為太子太師、同中書門下三品;乙醜,以黃門侍郎許圉師參知政事。

    〔考異曰:舊傳雲:「二年,同中書門下三品。

    」新傳無年。

    今從實錄。

    按考異所謂舊傳、新傳,皆許圉師傳也。

    〕 4武後以太尉趙公長孫無忌受重賜而不助己,〔事見上卷永徽五年。

    〕深怨之。

    及議廢王後,燕公于志甯中立不言,〔事見上卷永徽六年。

    燕,因肩翻。

    〕武後亦不悅。

    許敬宗屢以利害說無忌,無忌每面折之,敬宗亦怨。

    〔說,輸芮翻。

    折,之舌翻。

    〕武後既立,無忌内不自安,後令敬宗伺其隙而陷之。

    〔伺,相吏翻。

    〕 會洛陽人李奉節告太子洗馬韋季方、監察禦史李巢朋黨事.〔洗,悉薦翻。

    監,古銜翻。

    〕敕敬宗與辛茂将鞫之。

    敬宗按之急,季方自刺,不死,〔刺,七亦翻。

    〕敬宗因誣奏季方欲與無忌構陷忠臣近戚,使權歸無忌,伺隙謀反,今事覺,故自殺。

    上驚曰:「豈有此邪!舅為小人所間,〔間,古苋翻。

    〕小生疑阻則有之,何至于反!」敬宗曰:「臣始末推究,反狀已露,陛下猶以為疑,恐非社稷之福。

    」〔考異曰:實錄:「洛陽人李奉節上封事告太子洗馬韋季方、監察禦史李巢交通朝貴,有朋黨之事。

    诏敬宗與侍中辛茂将鞫之,敬宗按之甚急,季方事迫,自刺,不死。

    又搜奉節,得私書,有題與趙師者,遂奏言:『趙師,即無忌也。

    陰為隐語,欲陷忠良,伺隙謀反。

    』上驚曰:『豈當有此,或容惡人間構,小生疑阻,至于即反,猶恐不然。

    』敬宗奏曰:『臣始末推勘,自奉節有趙師之言,又得僞書,是季方所作,即疑無忌欲反。

    使其潛行構間,斥除忠臣近戚,此計若行,自然權歸無忌。

    蹤迹已露,陛下猶有所疑,恐非社稷之福。

    』」舊無忌傳雲:「敬宗使人上封事,稱監察禦史李巢與無忌交通謀反,诏敬宗與茂将鞫之。

    」唐曆、統紀與實錄略同。

    按奉節乃告事之人,推鞫者豈得反搜奉節之家。

    且與趙師者誰之私書,若是季方書,安得在奉節家!若在奉節家,奉節當執以興訟,何待搜而後得!又既雲趙師是無忌,乃是實與無忌書,何得謂之僞書!實錄叙此事殊鹵莽,首尾差舛,不可知其詳實,故略取大意而已。

    舊傳所雲,雖為簡徑,然高宗初無疑無忌之心,故李弘奉告無忌反,高宗立斬之,何至奉節而獨令敬宗鞫之也。

    且實錄在前而詳,列傳在後而略,故亦未可據也。

    〕上泣曰:「我家不幸,親戚間屢有異志,往年高陽公主與房遺愛謀反,〔事見上卷永徽三年。

    〕今元舅複然,〔複,扶又翻。

    〕使朕凓見天下之人。

    茲事若實,如之何﹖」對曰:「遺愛乳臭兒,與一女子謀反,勢何所成!無忌與先帝謀取天下,天下服其智;為宰相三十年,〔無忌自貞觀初為相,至是三十餘年。

    〕天下畏其威;若一旦竊發,陛下遣誰當之!今賴宗廟之靈,皇天疾惡,因按小事,乃得大奸,實天下之慶也。

    臣竊恐無忌知季方自刺,窘急發謀,攘袂一呼,〔呼,火故翻。

    〕同惡雲集,必為宗廟之憂。

    臣昔見宇文化及父述為炀帝所親任,結以婚姻,委以朝政;述卒,化及複典禁兵,〔卒,子恤翻。

    複,扶又翻;下宗複同。

    〕一夕于江都作亂,先殺不附己者,臣家亦豫其禍,于是大臣蘇威、裴矩之徒,皆舞蹈馬首,唯恐不及,黎明遂傾隋室。

    〔事見一百八十六卷高祖武德元年。

    〕前事不遠,願陛下速決之!」上命敬宗更加審察。

    明日,敬宗複奏曰:「昨夜季方已承與無忌同反,臣又問季方:『無忌與國至親,累朝寵任,何恨而反﹖』季方答雲:『韓瑗嘗語無忌雲:〔語,牛倨翻。

    〕「柳奭、褚遂良勸公立梁王為太子,今梁王既廢,上亦疑公,故出高履行于外。

    」〔履行,無忌舅子也,去年出為益州長史。

    〕自此無忌憂恐,漸為自安之計。

    後見長孫祥又出,韓瑗得罪,日夜與季方等謀反。

    』臣參驗辭狀,鹹相符合,請收捕準法。

    」上又泣曰:「舅若果爾,朕決不忍殺之,【章:十二行本「之」下有「若殺之」三字;乙十一行本同;張校同,雲無注本亦無。

    】天下将謂朕何,後世将謂朕何!」敬宗對曰:「薄昭,漢文帝之舅也,文帝從代來,昭亦有功,所坐止于殺人,文帝使百官素服哭而殺之,〔事見漢文帝紀。

    〕至今天下以文帝為明主。

    今無忌忘兩朝之大恩,謀移社稷,其罪與薄昭不可同年而語也。

    幸而奸狀自發,逆徒引服,陛下何疑,猶不早決!古人有言:『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道家之言。

    斷,丁亂翻。

    〕安危之機,間不容發。

    無忌今之奸雄,王莽、司馬懿之流也;陛下少更遷延,〔少,詩沼翻。

    〕臣恐變生肘腋,悔無及矣!」上以為然,竟不引問無忌。

    戊辰,下诏削無忌太尉及封邑,以為揚州都督,于黔州安置,準一品供給。

    〔唐六典,膳部郎中:一品食料,每日細白米二升,粳米、梁米各一鬥五升,粉一升,油五升,鹽一升半,醋三升,蜜三合,粟一鬥,梨七顆,蘇一合,幹棗一升,木橦十根,炭十斤,蔥韭豉蒜姜椒之類各有差。

    每月給羊二十口,豬肉六十斤,魚三十頭各一尺,酒九鬥。

    黔,音琴。

    〕祥,無忌之從父兄子也,〔從,才用翻。

    〕前此自工部尚書出為荊州長史,故敬宗以此誣之。

     敬宗又奏:「無忌謀逆,由褚遂良、柳奭、韓瑗構扇而成;奭仍潛通宮掖,謀行鸩毒,于志甯亦黨附無忌。

    」于是诏追削遂良官爵,除奭、瑗名,免志甯官。

    〔于志甯欲以緘默免禍而卒不免,不若褚遂良無愧于昭陵也。

    〕遣使發道次兵援送無忌詣黔州。

    〔使,疏吏翻。

    〕無忌子秘書監驸馬都尉沖等皆除名,流嶺表。

    〔長孫沖尚太宗女長樂公主。

    〕遂良子彥甫、彥沖流愛州,于道殺之。

    益州長史高履行累貶洪州都督。

    〔自大都督長史為遠州都督為貶。

    益州,在京師西南二千三百七十九裡,至東都三千二百一十六裡。

    洪州在京師東南三千九十裡,至東都二千二百一十一裡。

    考異曰:舊傳雲三年,誤也。

    今從唐曆。

    〕 5五月,丙申,兵部尚書任雅相、度支尚書盧承慶并參知政事。

    承慶,思道之孫也。

    〔盧思道仕于高齊,以文稱。

    任,音壬。

    相,息亮翻。

    度,徒洛翻。

    〕 6涼州刺史趙持滿,多力善射,喜任俠,〔喜,許記翻。

    〕其從母為韓瑗妻,〔從,才用翻;下之從同。

    〕其舅驸馬都尉長孫铨,無忌之族弟也,铨坐無忌,流巂州。

    〔巂,音髓。

    〕許敬宗恐持滿作難,〔難,乃旦翻。

    〕誣雲無忌同反,〔「誣雲」之下,恐脫「與」字。

    〕驿召至京師,下獄,訊掠備至,終無異辭,曰:「身可殺也,辭不可更!」〔下,遐嫁翻。

    掠,音亮。

    更,工衡翻。

    〕吏無如之何,乃代為獄辭結奏。

    〔結奏,結其罪而奏之。

    〕戊戌,誅之,屍于城西,親戚莫敢視。

    友人王方翼歎曰:「栾布哭彭越,義也;事見十二卷漢高帝十一年。

    〕文王葬枯骨,仁也。

    下不失義,上不失仁,不亦可乎!」乃收而葬之。

    上聞之,不罪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