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百

關燈
端明殿學士兼翰林侍讀學士太中大夫提舉西京嵩山崇福宮上柱 國河内郡開國公食邑二千二百戶食實封九百戶賜紫金魚袋臣司馬光奉敕編集 後學天台胡三省音注 唐紀十六〔起旃蒙單阏(乙卯)十月,盡玄黓閹茂(壬戌)七月,凡六年有奇。

    〕 高宗天皇大聖大弘孝皇帝上之下 永徽六年〔(乙卯、六五五)〕 1冬,十月,己酉,下诏稱:「王皇後、蕭淑妃謀行鸩毒,廢為庶人,母及兄弟,并除名,流嶺南。

    」許敬宗奏:「故特進贈司空王仁佑告身尚存,使逆亂餘孽猶得為蔭,〔唐制:凡受官者皆給以符,謂之告身。

    司空,正一品。

    凡三品以上,蔭及曾孫。

    〕并請除削。

    」從之。

     乙卯,百官上表請立中宮,〔上,時掌翻;下同。

    〕乃下诏曰:「武氏門着勳庸,地華纓黻,往以才行選入後庭,〔行,下孟翻。

    〕譽重椒闱,德光蘭掖。

    朕昔在儲貳,特荷先慈,常得侍從,弗離朝夕,〔荷,下可翻。

    從,才用翻。

    離,力智翻。

    〕宮壺之内,恒自饬躬,〔恒,戶登翻。

    〕嫔嫱之間,未嘗迕目,〔嫱,慈良翻,婦官也。

    迕,五故翻。

    逆而視之,謂之迕目。

    〕聖情鑒悉,每垂賞歎,遂以武氏賜朕,事同政君,〔政君,事見二十七卷漢宣帝甘露三年。

    〕可立為皇後。

    」 丁巳,赦天下。

    是日,皇後上表稱:「陛下前以妾為宸妃,韓瑗、來濟面折庭争,〔事見上卷上年。

    珇,污眷翻。

    折,之舌翻。

    争,讀曰诤。

    〕此既事之極難,豈非深情為國,〔為,于僞翻。

    〕乞加褒賞。

    」上以表示瑗等,瑗等彌憂懼,屢請去位,上不許。

     十一月,丁卯朔,臨軒命司空李績赍玺绶冊皇後武武氏。

    〔玺,斯氏翻。

    绶,音受。

    〕是日,百官朝皇後于肅義門。

     故後王氏,故淑妃蕭氏,并囚于别院,上嘗念之,間行至其所,〔間,古觀翻。

    〕見其室封閉極密,惟竅壁以通食器,恻然傷之,呼曰:「皇後、淑妃安在﹖」王氏泣對曰:「妾等得罪為宮婢,何得更有尊稱!」〔稱,尺證翻。

    〕又曰:「至尊若念疇昔,使妾等再見日月,乞名此院為回心院。

    」上曰:「朕即有處置。

    」〔處,昌呂翻。

    〕武後聞之,大怒,遣人杖王氏及蕭氏各一百,斷去手足,捉【章:十二行本「捉」作「投」;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

    】酒甕中,曰:「令二妪骨醉!」〔斷,丁管翻。

    去,羌呂翻。

    妪,威遇翻。

    〕數日而死,又斬之。

    王氏初聞宣敕,再拜曰:「願大家萬歲!昭儀承恩,死自吾分。

    」淑妃罵曰:「阿武妖猾,乃至于此!願他生我為貓,阿武為鼠,生生扼其喉。

    」由是宮中不畜貓。

    〔分,扶問翻,妖,于喬翻。

    畜,籲玉翻。

    〕尋又改王氏姓為蟒氏,〔蟒,莫朗翻。

    蛇最大者曰蟒。

    〕蕭氏為枭氏。

    〔枭,古堯翻。

    〕武後數見王、蕭為祟,被發瀝血如死時狀。

    後徙居蓬萊宮,複見之,〔數,所角翻。

    祟,雖遂翻。

    複,扶又翻。

    大明宮接西内,宮城之東忠曰東内,本永安宮,貞觀八年置,九月,更名大門宮,以備太上皇清暑。

    後高宗以風痹,厭西内湫濕,龍朔三年始大興葺,曰蓬萊宮。

    〕故多在洛陽,終身不歸長安。

     己巳,許敬宗奏曰:「永徽爰始,國本未生,權引彗星,越升明兩。

    〔易離卦大象曰:明兩作離,大人以繼明照四方。

    彗,祥歲翻。

    〕近者元妃載誕,正胤降神,〔言代王弘,武後之子,當立。

    〕重光日融,爝晖宜息。

    〔崔豹古今注曰:漢文(﹖)帝為太子,樂人歌四章以贊太子之德:一曰日重光,二曰月重輪,三曰星重晖,四曰海重潤。

    莊子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難乎!重,直龍翻。

    爝,即略翻。

    〕安可反植枝幹,久易位于天庭;倒襲裳衣,使違方于震位!〔震,長子也,以守社稷宗廟,為祭主也。

    〕又,父子之際,人所難言,〔漢武帝語田千秋之辭。

    〕事或犯鱗,必嬰嚴憲,〔骊龍颔下有逆鱗徑尺,嬰之則死;谕人主之威不可犯也。

    〕煎膏染鼎,臣亦甘心。

    」上召見,問之,對曰:「皇太子,國之本也,本猶未正,萬國無所系心。

    且在東宮者,所出太微,今知國家已有正嫡,必不自安。

    竊位而懷自疑,恐非宗廟之福,願陛下熟計之。

    」上曰:「忠已自讓。

    」對曰:「能為太伯,願速從之。

    」 2西突厥颉苾達設數遣使請兵讨沙缽羅可汗。

    〔厥,九勿翻。

    數,所角翻。

    使,疏吏翻。

    可,從刊入聲。

    汗,音寒。

    〕甲戌,遣豐州都督元禮臣冊拜颉苾達度設為可汗,禮臣至碎葉城,〔自弓月城過思渾川,渡伊麗河至碎葉界,又西行千裡至碎葉城,屬焉耆都督府界。

    〕沙缽羅發兵拒之,不得前。

    颉苾達度設部落多為沙缽羅所并,餘衆寡弱,不為諸姓所附,禮臣竟不冊拜而歸。

     3中書侍郎李義府參知政事。

    義府容貌溫恭,與人語,必嬉怡微笑,而狡險忌克,故時人謂義府笑中有刀;又以其柔而害物,謂之李貓。

     顯慶元年〔(丙辰、六五六)〕 1春,正月,辛未,以皇太子忠為梁王、梁州刺史;立皇後子代王弘為皇太子,生四年矣。

    忠既廢,官屬皆懼罪亡匿,無敢見者;右庶子李安仁獨候忠,泣涕拜辭而去。

    安仁,綱之孫也。

    〔李綱着節于隋、唐之間。

    〕 2壬申,赦天下,改元。

     3二月,辛亥,贈武士彟司徒,賜爵周國公。

    〔彟,一虢翻。

    〕 4三月,以度支侍郎杜正倫為黃門侍郎、同三品。

    〔顯慶元年,改戶部為度支。

    度,徒洛翻。

    〕 5夏,四月,壬子,矩州人謝無靈舉兵反,〔矩州諸蠻亦東謝蠻之種落。

    武德四年置矩州。

    〕黔州都督李子和讨平之。

    〔黔,音琴。

    〕 6己未,上謂侍臣曰:「朕思養人之道,未得其要,公等為朕陳之!」〔為,于僞翻。

    〕來濟對曰:「昔齊桓公出遊,見老而饑寒者,命賜之食,老人曰:『願賜一國之饑者。

    』賜之衣,曰:『願賜一國之寒者。

    』公曰:『寡人之廪府安足以周一國之饑寒!』老人曰:『君不奪農時,則國人皆有餘食矣!不奪蠶要,則國人皆有餘衣矣!』故人君之養人,在省其征役而已。

    今山東役丁,歲别數萬,役人則人大勞,取庸則人大費。

    臣願陛下量公家所須外,餘悉免之。

    」〔量,音良。

    〕上從之。

     7六月,辛亥,禮官奏停太祖、世祖配祀,〔高祖受禅,追尊祖虎曰景皇帝,廟号太祖;考昺曰元皇帝,廟号世祖。

    〕以高祖配昊天于圜丘,太宗配五帝于明堂;〔武德初,立圜丘壇于明德門外道東二裡,壇制四成,各廣八尺一寸,下成廣二十丈,再成廣十五丈,三成廣十丈,四成廣五丈。

    每祀,則昊天上帝及配帝設位于平座,藉用笹稭,器用陶匏,五方上帝、日月、内官、中官、外官及衆星,并皆從祀。

    其五方帝及日月七座,在壇之第二等内;五星已下官五十五座,在壇之第三等;二十八宿已下官一百三十五座,在壇之第四等;外官一百二十二座,在壇下外壝之内;衆星三百六十座,在外壝之外。

    以景帝配圜丘,元帝配明堂。

    〕從之。

     8秋,七月,乙醜,西洱蠻酋長楊棟附、顯和蠻酋長王郎祁、郎?【章:十二行本「郎」作「羅」;乙十一行本同。

    】昆、、盤四州酋長王伽沖等帥衆内附。

    〔州本西甯州,武德七年,分南甯州二縣置,貞觀八年,更名州。

    其地北接昆州,晉梁水郡地也。

    盤州本西平州,武德四年置,貞觀八年,更名,晉興古郡地也。

    洱,乃吏翻。

    酋,慈由翻。

    帥,讀曰率。

    〕 9癸未,以中書令崔敦禮為太子少師、同中書門下三品。

     八月,丙申,固安昭公崔敦禮薨。

    〔谥法:容儀恭美曰昭;昭德有勞曰昭。

    〕 10辛醜,蔥山道行軍總管程知節擊西突厥,與歌邏、【章:十二行本「邏」下有「祿」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退齋校同。

    】處月二部戰于榆慕谷,〔處月、處密、姑蘇、歌邏祿、弩失畢五姓之衆,賀魯為葉護時所統也。

    據新書,歌邏祿即葛邏祿也。

    「榆慕谷」,舊書本紀作「榆幕谷」。

    〕大破之,斬首千餘級,副總管周智度攻突騎施、處木昆等部于咽城,拔之,〔西突厥咄陸五啜,處木昆律突騎施皆一啜也。

    據新書,咽城即處木昆所居。

    處,昌呂翻。

    〕斬首三萬級。

     11乙巳,龜茲王布失畢入朝。

    〔龜茲,音丘慈。

    朝,直遙翻。

    〕 12李義府恃寵用事。

    洛州婦人淳于氏,美色,系大理獄,義府屬大理封丞畢正義枉法出之,〔屬,之欲翻。

    〕将納為妾,大理卿段寶玄疑而奏之。

    上命給事中劉仁軌等鞫之,義府恐事洩,逼正義自缢于獄中。

    〔缢,于計翻。

    〕上知之,原義府罪不問。

     侍禦史漣水王義方欲奏彈之,〔漣水,舊曰襄贲,置東海郡。

    東魏改曰海安郡。

    隋開皇初,廢郡,改襄贲曰漣水,屬海州,唐屬泗水。

    漣,音連。

    〕先白其母曰:「義方為禦史,視奸臣不糾則不忠,糾之則身危而憂及于親為不孝,二者不能自決,柰何﹖」母曰:「昔王陵之母,殺身以成子之名。

    〔事見九卷漢高帝元年。

    〕汝能盡忠以事君,吾死不恨!」義方乃奏:「義府于辇毂之下,擅殺六品寺丞;〔唐六典:大理寺丞,從六品上。

    〕就雲正義自殺,亦由畏義府威,殺身以滅口。

    如此,則生殺之威,不由上出,漸不可長,請更君勘當!」〔長,知兩翻。

    當,丁浪翻。

    〕于是對仗,叱義府令下;義府顧望不退。

    義方三叱,上既無言,義府始趨出,義方乃讀彈文。

    上釋義府不問,而謂義方毀辱大臣,言辭不遜,貶萊州司戶。

     13九月,【章:十二行本「月」下有「庚辰」二字;乙十一行本同。

    】括州暴風,海溢,溺四千餘家。

    〔新志:處州本括州永嘉郡,時兼有永嘉之地,上元元年,始析置溫州。

    〕 14冬,十一月,丙寅,生羌酋長浪我利波等帥衆内附,以其地置柘、栱二州。

    〔柘州,蓬山郡。

    栱州,以缽南伏浪恐部置,皆屬松州都督府。

    宋白曰:柘州以開拓為稱,音達各翻。

    〕 15十二月,程知節引軍至鷹婆川,還西突厥二萬騎,别部鼠尼施等二萬餘騎繼至,〔鼠尼施,咄陸五啜之一也,居鷹婆川,後置鷹婆都督府。

    婆,素何翻。

    〕前軍總管蘇定方帥五旦騎馳往擊之,西突厥大敗,追奔二十裡,殺獲千五百餘人,獲馬及器械,綿亘山野,不可勝計。

    〔勝,音升。

    〕副大總管王文度害其功,言于知節曰:「今茲雖雲破賊,官軍亦有死傷,乘危輕脫,乃成敗之法耳,何急而為此!自今常結方陳,置辎重在内,〔陳,讀曰陣。

    重,直用翻。

    〕遇賊則戰,此萬全策也。

    」又矯稱别得旨,以知節恃勇輕敵,委文度為之節制,遂收軍不許深入。

    士卒終日跨馬,被甲結陳,不勝疲頓,〔被,皮義翻;下同。

    陳,讀曰陣。

    勝,音升。

    〕馬多瘦死。

    定方言于知節曰:「出師欲以讨賊,今乃自守,坐自困敝,若遇賊必敗;懦怯如此,何以立功!且主上以公為大将,〔将,即亮翻。

    〕豈可更遣軍副專其号令,事必不然。

    請囚文度,飛表以聞。

    」知節不從。

     至恒笃城,〔新書作「怛笃城」。

    有群胡歸附,文度曰:「此屬伺我旋師,還複為賊,〔伺,相吏翻。

    複,扶又翻。

    〕不如盡殺之,取其資财。

    」定方曰:「如此乃自為賊耳,何名伐叛!」文度竟殺之,分其财,獨定方不受。

    師旋,文度坐矯诏當死,特除名;知節亦坐逗遛追賊不及,減死免官。

     16是歲,以太常卿驸馬都尉高履行為益州長史。

    〔高履行尚太宗女東陽公主。

    〕 17韓瑗上疏,為褚遂良訟冤曰:〔上,時掌翻。

    為,于僞翻。

    〕「遂良體國忘家,捐身徇物,風霜其操,鐵石其心,社稷之舊臣,陛下之賢佐。

    無聞罪狀,斥去朝廷,内外甿黎,鹹嗟舉措。

    〔論語:孔子曰:「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曾諸直則民不服。

    」〕臣聞晉武弘裕,不贻劉毅之誅;〔事見八十一卷太康三年。

    〕漢祖深仁,無恚周昌之直。

    〔注已見前。

    恚,于避翻。

    〕而遂良被遷,已經寒暑,違忤陛下,其罰塞焉。

    〔忤,五故翻。

    〕塞,悉則翻。

    〕伏願緬鑒無辜,〔緬,遠也。

    〕稍寬非罪,俯矜微款,以順人情。

    」上謂瑗曰:「遂良之情,朕亦知之。

    然其悖戾好犯上,〔悖,蒲内翻,又蒲沒翻。

    好,呼到翻。

    〕故以此責之,卿何言之深也!」對曰:「遂良社稷忠臣,為讒谀所毀。

    昔微子去而殷國以亡,〔殷纣暴虐日甚,微子抱樂器以奔周。

    武王乃告諸侯曰:「殷有重罪,不可不伐。

    」遂伐纣,滅之。

    〕張華存而綱紀不亂。

    〔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