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九十九
關燈
小
中
大
22阿史那社爾既破處月、處密,引兵自焉耆之西趨龜茲北境,〔趨,七喻翻。
〕分兵為五道,出其不意,焉耆王薛婆阿那支棄城奔龜茲,保其東境。
社爾遣兵追擊,擒而斬之,〔十六年,郭孝恪破焉耆,立栗婆準為王,而阿那支殺之,今也罪人斯得。
〕立其從父弟先那準為焉耆王,〔新書曰:立突騎支弟婆伽利為王。
此從舊書。
從,才用翻。
〕使修職貢。
龜茲大震,守将多棄城走。
社爾進屯碛口,去其都城三百裡,〔「碛口」,新、舊書作「碛石」。
龜茲都伊邏盧城,北倚白山,亦曰阿羯田山。
将,即亮翻。
碛,七迹翻。
〕遣伊州刺史韓威帥千餘騎為前鋒,〔帥,讀曰率;下同。
騎,奇寄翻。
〕右衛将軍曹繼叔次之。
至多褐城,龜茲王诃利布失畢、其相那利、羯獵颠帥衆五萬拒戰。
〔相,息亮翻。
羯,居谒翻。
〕鋒刃甫接,威引兵僞道,龜茲悉衆追之,行三十裡,與繼叔軍合。
龜茲懼,将卻,繼叔乘之,龜茲大敗,逐北八十裡。
23甲戍,以回纥吐迷度子前左屯衛大将軍婆閏為左骁衛大将軍、大俟利發、瀚海都督。
〔骁,堅堯翻。
俟,渠之翻。
考異曰:舊回纥傳雲:「诏西突厥可汗阿史那賀魯統五啜,五俟斤,二十餘部,居多羅斯水南,去西州馬行十五日程。
回纥不肯西屬突厥。
」按賀魯時為将軍,自多邏斯水入居庭州,永徽二年乃西遁,自稱可汗,所統咄陸五啜,弩失畢五俟斤,唐未嘗以回纥隸之也。
今不取。
〕 24十一月,庚子,契丹帥窟哥、奚帥可度者并帥所部内屬。
〔帥,所類翻;下别帥同。
并帥,讀曰率。
〕以契丹部為松漠府,〔杜佑曰:松漠之地,在柳城郡之北。
〕以窟哥為都督;又以其别帥達稽等部為峭落等九州島,各以其辱纥主為刺史。
〔峭落州、無逢州、羽陵州、白連州、徒何州、萬丹州、疋黎州、赤山州、并松漠府為九州島。
峭,七笑翻。
〕以奚部為饒樂府,以可度者為都督;〔樂,音洛。
〕又以其别帥阿會等部為弱水等五州,亦各以其辱纥主為刺史。
〔弱水州、祁黎州、洛緕州、太魯州、渴野州。
〕辛醜,置東夷校尉官于營州。
〔校,戶教翻。
〕 25十二月,庚午,太子為文德皇後作大慈恩寺成。
〔西京雜記:西京外城,朱雀街東第三橋,皇城之東第一街進業坊,隋無漏寺之故基,太子即其地建寺,為文德皇後祈福,竹木森邃,為京城觀遊之最。
雍錄曰:慈恩寺在朱雀街東第三街,自北次南第十五坊,名曰進昌坊,寺南臨黃渠,竹木森邃。
為,于僞翻。
〕 26龜茲王布失畢既敗,走保都城,阿史那社爾進軍逼之,布失畢輕騎西走。
社爾拔其城,使安西都護郭孝恪守之。
沙州刺史蘇海政、尚辇奉禦薛萬備帥精騎追布失畢,行六百裡,布失畢窘急,保撥換城,〔自安西府西出柘厥關,渡白馬河四百餘裡至撥換城。
騎,奇寄翻。
帥,讀曰率;下同。
〕社爾進軍攻之四旬,閏月,丁醜,拔之,擒布失畢及羯獵颠。
那利脫身走,潛引西突厥之衆并其國兵萬餘人,襲擊孝恪。
孝恪營于城外,龜茲人或告之,孝恪不以為意。
那利奄至,孝恪帥所部千餘人将入城,那利之衆已登城矣,城中降胡與之相應,〔降,戶江翻;下同。
〕共擊孝恪,矢刃如雨,孝恪不能敵,将複出,〔複,扶又翻;下利複同。
〕死于西門。
城中大擾,倉部郎中崔義超〔倉部郎,掌判天下倉儲,受納租稅,出給祿廪之事,屬戶部。
義超以是官從軍。
〕召募得二百人,衛軍資财物,與龜茲戰于城中,曹繼叔、韓威亦營于城外,自城西北隅擊之。
那利經宿乃退,斬首三千餘級,城中始定。
後旬餘日,那利複引山北龜茲萬餘人趣都城,〔山北,蓋白山之北也。
趣,七喻翻。
〕繼叔逆擊,大破之,斬首八千級。
那利單騎走,龜茲人執之,以詣軍門。
阿史那社爾前後破其大城五,遣左衛郎将權祗甫詣諸城,開示禍福,皆相帥請降,〔帥,讀曰率。
降,戶江翻。
〕凡得七百餘城,虜男女數萬口。
社爾乃召其父老,宣國威靈,谕以伐罪之意,立其王之弟葉護為王;龜茲人大喜。
西域震駭,西突厥、于阗、安國争饋駝馬軍糧,〔阗,徒賢翻,又徒見翻。
〕社爾勒石紀功而還。
〔還,從宣翻,又如字。
〕 27戊寅,以昆丘道行軍總管、左骁衛将軍阿史那賀魯為泥伏沙缽羅葉護,賜以鼓纛,使招讨西突厥之未服者。
〔假賀魯以羽翼,正速其叛耳。
骁,堅堯翻。
纛,徒到翻。
〕 28癸未,新羅相金春秋及其子文王入見。
〔相,息亮翻。
見,賢遍翻。
〕春秋,真德之弟也。
上以春秋為特進,文王為左武衛将軍。
春秋請改章服從中國,内出冬服賜之。
二十三年〔(己酉、六四九)〕 1春,正月,辛亥,龜茲王布失畢及其相那利等至京師,上責讓而釋之,以布失畢為左武衛中郎将。
〔龜茲,音丘慈,又音屈佳。
将,即亮翻。
考異曰:實錄雲「左武衛翊衛中郎将」,舊傳為「武翊衛中郎将」。
按會要,武德五年,改左、右翊衛為左、右衛。
然則于時已無翊衛之名,且布失畢必不獨兼兩衛之官。
今去「翊衛」字。
按唐六典,左、右衛有親、勳、翊三衛中郎将,其餘諸衛府各有翊衛中郎将,「翊衛」二字,恐不可去。
〕 2西南徒莫祗等蠻内附,以其地為傍、望、覽、丘四州,隸朗州都督府。
〔徒莫祗蠻在爨蠻之西。
「朗州」,當作「郎州」。
武德元年,開南中,仍舊置南甯州,貞觀八年,改為郎州,以其地本夜郎國也。
〕 3上以突厥車鼻可汗不入朝,遣右骁衛郎将高侃發回纥、仆骨等兵襲擊之。
兵入其境,諸部落相繼來降。
拔悉密吐屯肥羅察降,以其地置新黎州。
〔舊書雲:車鼻長子羯漫陀,先統拔悉密部,遣其子庵铄入朝,帝嘉之,為置新黎州。
朝,直遙翻。
降,戶江翻。
考異曰:高宗實錄雲:「初,突厥車鼻可汗遣其子車缽羅入貢,太宗遣使征之,不至。
太宗大怒,遣右骁衛郎将高侃引回纥、仆骨等兵襲擊之,其下諸部落相次歸降。
其子羯漫陀先統拔悉密部,泣谏其父,請歸國;車鼻不聽。
羯漫陀遂背父來降,以其地為新黎州。
」舊傳雲:「二十三年,遣右骁衛郎将高侃潛引回纥、仆骨等兵衆襲擊之,其酋長歌邏祿泥執阙俟利發、乃拔塞匐、處木昆、莫賀咄俟斤等,帥部落,背車鼻,相繼來降。
車鼻長子羯漫陀先統拔悉密部,車鼻未敗前,遣其子庵铄入朝,太宗嘉之,拜左屯衛将軍,更置新黎州以統其衆。
」今從太宗實錄。
〕 4二月,丙戌,置瑤池都督府,〔此因穆天子傳西王母觞天子于瑤池之上而命名也。
〕隸安西都護;戊子,以左衛将軍阿史那賀魯為瑤池都督。
5三月,丙辰,置豐州都督府,使燕然都護李素立兼都督。
6去冬旱,至是始雨。
辛酉,上力疾至顯道門外,赦天下。
丁卯,敕太子于金液門聽政。
〔按唐六典:城門郎掌京城、皇城、宮殿諸門。
明德等門為京城門,朱雀等門為皇城門,承天等門為宮城門,嘉德等門為宮門,太極等門為殿門。
通内諸門,并同上合門,顯道、金液,其亦通内諸門之門欤﹖圖志不能盡載耳。
〕 7夏,四月,乙亥,上行幸翠微宮。
8上謂太子曰:「李世績才智有餘,然汝與之無恩,恐不能懷服。
我今黜之,若其即行,俟我死,汝于後用為仆射,親任之;若徘徊顧望,當殺之耳。
」五月,戊午,以同中書門下三品李世績為疊州都督;世績受诏,不至家而去。
〔史言太宗以機數禦李世績,世績亦以機心而事君。
杜佑曰:疊州去京師千三百四十裡。
孫愐曰:疊州自秦至魏,諸羌據焉,周武帝逐諸羌,乃置疊州,蓋以山重疊名之。
〕 9辛酉,開府儀同三司衛景武公李靖薨。
10上苦利增劇,太子晝夜不離側,〔離,力智翻。
〕或累日不食,發有變白者。
上泣曰:「汝能孝愛如此,吾死何恨!」丁卯,疾笃,召長孫無忌入含風殿。
〔含風殿,在翠微宮。
〕上卧,引手扪無忌頤,無忌哭,悲不自勝;〔勝,音升。
〕上竟不得有所言,因令無忌出。
己巳,複召無忌及褚遂良入卧内,〔複,扶又翻。
〕謂之曰:「朕今悉以後事付公輩。
太子仁孝,公輩所知,善輔導之!」謂太子曰:「無忌、遂良在,汝勿憂天下!」又謂遂良曰:「無忌盡忠于我,我有天下,多其力也,我死,勿令讒人間之。
」〔武、許之間二臣,玉幾之命猶在高宗之耳,何遽忘之邪!間,古苋翻。
〕仍令遂良草遺诏。
有頃,上崩。
〔年五十有三。
〕 太子擁無忌頸,号恸将絕,無忌攬涕,請處分衆事以安内外,太子哀号不已,〔号,戶高翻。
處,昌呂翻。
分,扶問翻。
〕無忌曰:「主上以宗廟社稷付殿下,豈得效匹唯哭泣乎!」乃秘不發喪。
庚午,無忌等請太子先還,飛騎、勁兵及舊将皆從。
〔騎,奇寄翻。
将,即亮翻。
從,才用翻。
〕辛未,太子入京城;大行禦馬輿,侍衛如平日,繼太子而至,頓于兩儀殿。
以太子左庶子于志甯為侍中,少詹事張行成兼侍,以檢校刑部尚書、右庶子、兼吏部侍郎高季輔兼中書令。
壬申,發喪太極殿,宣遺诏,太子即位。
〔太極殿,西内正朝,于此發喪,太子于柩前即位。
〕軍國大事,不可停阙;平常細務,委之有司。
諸王為部督、刺史者,并聽奔喪,濮王泰不在來限。
罷遼東之役及諸土木之功。
四夷之人入仕于朝及來朝貢者數百人,聞喪皆恸哭,翦發、剺面、割耳,流血灑地。
〔朝,直遙翻。
剺,裡之翻。
〕 六月,甲戌朔,高宗即位,赦天下。
11丁醜,以疊州都督李績為特進、檢校洛州刺史、洛陽宮留守。
〔李世績去「世」字,避太宗二名也。
守,手又翻。
〕 12先是,太宗二名,令天下不連言者勿避;〔先,悉薦翻。
〕至是,始改官名犯先帝諱者。
〔孔穎達曰:曲禮,卒哭乃諱。
注雲:敬鬼神之名也。
諱,避也。
生者不相避名。
衛侯名惡,大夫有名惡,君臣同名,春秋不非。
按昭七年,衛侯惡卒。
谷梁傳雲:昭元年有衛齊惡。
今衛便惡何﹖謂君臣同名也,君子不奪人親所名也。
〕 13癸未,以長孫無忌為太尉,兼檢校中書令,知尚書、門下二省事。
無忌固辭知尚書省事,帝許之,仍令以太尉同中書門下三品。
〔唐制:三公正一品。
無忌既為太尉,而令同中書門下三品,當時朝議之失也。
〕癸巳,以李績為開府儀同三司、同中書門下三品。
14阿史那社爾之破龜茲也,行軍長史薛萬備請因兵威說于阗王伏阇信入朝,〔說,輸芮翻。
阇,視遮翻。
朝,直遙翻。
〕社爾從之。
秋,七月,己酉,伏阇信随萬備入朝,诏入谒梓宮。
15八月,癸酉,夜,地震,晉州尤甚,壓殺五千餘人。
16庚寅,葬文皇帝于昭陵,〔昭陵在京兆醴泉縣西北六十裡九嵕山。
〕廟号太宗。
〔自唐太宗後,為臣子者率稱其君之廟号,豈非子孫臣民亦病其谥号太多非實,而古者祖有功宗有德之義微乎!〕阿史那社爾、契苾何力請殺身殉葬,上遣人谕以先旨不許。
蠻夷君長為先帝所擒服者颉利等十四人,皆琢石為其像,刻名列于北司馬門内。
17丁酉,禮部尚書許敬宗奏弘農府君廟應毀,〔弘農府君,魏弘農太守重耳也,于高宗為七世祖,親盡應毀。
〕請藏主于西夾室,從之。
〔太廟有東西夾室,夾太室兩旁,故謂之夾室。
〕 18九月,乙卯,以李績為左仆射。
〔行筅帝之治命也。
〕 19冬,十月,以突厥諸部置舍利等五州隸雲中都督府,〔五州:舍利州、思辟州、阿史那州、綽州、白登州。
〕蘇農等六州隸定襄都督府。
〔史四載蘇農州、阿德州、執失州、拔延州,餘二州逸。
〕 20乙亥,上問大理卿唐臨系囚之數,對曰:「見囚五十餘人,〔見,賢遍翻。
〕唯二人應死。
」上悅。
上嘗錄系囚,前卿所處者多号呼稱冤,臨所處者獨無言。
上怪問其故。
囚曰:「唐卿所處,本自無冤。
」〔号,戶高翻。
處,昌呂翻。
〕上歎息良久,曰:「治獄者不當如是邪!」〔治,直之翻。
〕 21上以吐蕃贊普弄贊為驸馬都尉,〔漢武帝置三都尉:曰奉車都尉,曰驸馬都尉,曰騎都尉。
唐以騎都尉為勳官,驸馬都尉以授
〕分兵為五道,出其不意,焉耆王薛婆阿那支棄城奔龜茲,保其東境。
社爾遣兵追擊,擒而斬之,〔十六年,郭孝恪破焉耆,立栗婆準為王,而阿那支殺之,今也罪人斯得。
〕立其從父弟先那準為焉耆王,〔新書曰:立突騎支弟婆伽利為王。
此從舊書。
從,才用翻。
〕使修職貢。
龜茲大震,守将多棄城走。
社爾進屯碛口,去其都城三百裡,〔「碛口」,新、舊書作「碛石」。
龜茲都伊邏盧城,北倚白山,亦曰阿羯田山。
将,即亮翻。
碛,七迹翻。
〕遣伊州刺史韓威帥千餘騎為前鋒,〔帥,讀曰率;下同。
騎,奇寄翻。
〕右衛将軍曹繼叔次之。
至多褐城,龜茲王诃利布失畢、其相那利、羯獵颠帥衆五萬拒戰。
〔相,息亮翻。
羯,居谒翻。
〕鋒刃甫接,威引兵僞道,龜茲悉衆追之,行三十裡,與繼叔軍合。
龜茲懼,将卻,繼叔乘之,龜茲大敗,逐北八十裡。
23甲戍,以回纥吐迷度子前左屯衛大将軍婆閏為左骁衛大将軍、大俟利發、瀚海都督。
〔骁,堅堯翻。
俟,渠之翻。
考異曰:舊回纥傳雲:「诏西突厥可汗阿史那賀魯統五啜,五俟斤,二十餘部,居多羅斯水南,去西州馬行十五日程。
回纥不肯西屬突厥。
」按賀魯時為将軍,自多邏斯水入居庭州,永徽二年乃西遁,自稱可汗,所統咄陸五啜,弩失畢五俟斤,唐未嘗以回纥隸之也。
今不取。
〕 24十一月,庚子,契丹帥窟哥、奚帥可度者并帥所部内屬。
〔帥,所類翻;下别帥同。
并帥,讀曰率。
〕以契丹部為松漠府,〔杜佑曰:松漠之地,在柳城郡之北。
〕以窟哥為都督;又以其别帥達稽等部為峭落等九州島,各以其辱纥主為刺史。
〔峭落州、無逢州、羽陵州、白連州、徒何州、萬丹州、疋黎州、赤山州、并松漠府為九州島。
峭,七笑翻。
〕以奚部為饒樂府,以可度者為都督;〔樂,音洛。
〕又以其别帥阿會等部為弱水等五州,亦各以其辱纥主為刺史。
〔弱水州、祁黎州、洛緕州、太魯州、渴野州。
〕辛醜,置東夷校尉官于營州。
〔校,戶教翻。
〕 25十二月,庚午,太子為文德皇後作大慈恩寺成。
〔西京雜記:西京外城,朱雀街東第三橋,皇城之東第一街進業坊,隋無漏寺之故基,太子即其地建寺,為文德皇後祈福,竹木森邃,為京城觀遊之最。
雍錄曰:慈恩寺在朱雀街東第三街,自北次南第十五坊,名曰進昌坊,寺南臨黃渠,竹木森邃。
為,于僞翻。
〕 26龜茲王布失畢既敗,走保都城,阿史那社爾進軍逼之,布失畢輕騎西走。
社爾拔其城,使安西都護郭孝恪守之。
沙州刺史蘇海政、尚辇奉禦薛萬備帥精騎追布失畢,行六百裡,布失畢窘急,保撥換城,〔自安西府西出柘厥關,渡白馬河四百餘裡至撥換城。
騎,奇寄翻。
帥,讀曰率;下同。
〕社爾進軍攻之四旬,閏月,丁醜,拔之,擒布失畢及羯獵颠。
那利脫身走,潛引西突厥之衆并其國兵萬餘人,襲擊孝恪。
孝恪營于城外,龜茲人或告之,孝恪不以為意。
那利奄至,孝恪帥所部千餘人将入城,那利之衆已登城矣,城中降胡與之相應,〔降,戶江翻;下同。
〕共擊孝恪,矢刃如雨,孝恪不能敵,将複出,〔複,扶又翻;下利複同。
〕死于西門。
城中大擾,倉部郎中崔義超〔倉部郎,掌判天下倉儲,受納租稅,出給祿廪之事,屬戶部。
義超以是官從軍。
〕召募得二百人,衛軍資财物,與龜茲戰于城中,曹繼叔、韓威亦營于城外,自城西北隅擊之。
那利經宿乃退,斬首三千餘級,城中始定。
後旬餘日,那利複引山北龜茲萬餘人趣都城,〔山北,蓋白山之北也。
趣,七喻翻。
〕繼叔逆擊,大破之,斬首八千級。
那利單騎走,龜茲人執之,以詣軍門。
阿史那社爾前後破其大城五,遣左衛郎将權祗甫詣諸城,開示禍福,皆相帥請降,〔帥,讀曰率。
降,戶江翻。
〕凡得七百餘城,虜男女數萬口。
社爾乃召其父老,宣國威靈,谕以伐罪之意,立其王之弟葉護為王;龜茲人大喜。
西域震駭,西突厥、于阗、安國争饋駝馬軍糧,〔阗,徒賢翻,又徒見翻。
〕社爾勒石紀功而還。
〔還,從宣翻,又如字。
〕 27戊寅,以昆丘道行軍總管、左骁衛将軍阿史那賀魯為泥伏沙缽羅葉護,賜以鼓纛,使招讨西突厥之未服者。
〔假賀魯以羽翼,正速其叛耳。
骁,堅堯翻。
纛,徒到翻。
〕 28癸未,新羅相金春秋及其子文王入見。
〔相,息亮翻。
見,賢遍翻。
〕春秋,真德之弟也。
上以春秋為特進,文王為左武衛将軍。
春秋請改章服從中國,内出冬服賜之。
二十三年〔(己酉、六四九)〕 1春,正月,辛亥,龜茲王布失畢及其相那利等至京師,上責讓而釋之,以布失畢為左武衛中郎将。
〔龜茲,音丘慈,又音屈佳。
将,即亮翻。
考異曰:實錄雲「左武衛翊衛中郎将」,舊傳為「武翊衛中郎将」。
按會要,武德五年,改左、右翊衛為左、右衛。
然則于時已無翊衛之名,且布失畢必不獨兼兩衛之官。
今去「翊衛」字。
按唐六典,左、右衛有親、勳、翊三衛中郎将,其餘諸衛府各有翊衛中郎将,「翊衛」二字,恐不可去。
〕 2西南徒莫祗等蠻内附,以其地為傍、望、覽、丘四州,隸朗州都督府。
〔徒莫祗蠻在爨蠻之西。
「朗州」,當作「郎州」。
武德元年,開南中,仍舊置南甯州,貞觀八年,改為郎州,以其地本夜郎國也。
〕 3上以突厥車鼻可汗不入朝,遣右骁衛郎将高侃發回纥、仆骨等兵襲擊之。
兵入其境,諸部落相繼來降。
拔悉密吐屯肥羅察降,以其地置新黎州。
〔舊書雲:車鼻長子羯漫陀,先統拔悉密部,遣其子庵铄入朝,帝嘉之,為置新黎州。
朝,直遙翻。
降,戶江翻。
考異曰:高宗實錄雲:「初,突厥車鼻可汗遣其子車缽羅入貢,太宗遣使征之,不至。
太宗大怒,遣右骁衛郎将高侃引回纥、仆骨等兵襲擊之,其下諸部落相次歸降。
其子羯漫陀先統拔悉密部,泣谏其父,請歸國;車鼻不聽。
羯漫陀遂背父來降,以其地為新黎州。
」舊傳雲:「二十三年,遣右骁衛郎将高侃潛引回纥、仆骨等兵衆襲擊之,其酋長歌邏祿泥執阙俟利發、乃拔塞匐、處木昆、莫賀咄俟斤等,帥部落,背車鼻,相繼來降。
車鼻長子羯漫陀先統拔悉密部,車鼻未敗前,遣其子庵铄入朝,太宗嘉之,拜左屯衛将軍,更置新黎州以統其衆。
」今從太宗實錄。
〕 4二月,丙戌,置瑤池都督府,〔此因穆天子傳西王母觞天子于瑤池之上而命名也。
〕隸安西都護;戊子,以左衛将軍阿史那賀魯為瑤池都督。
5三月,丙辰,置豐州都督府,使燕然都護李素立兼都督。
6去冬旱,至是始雨。
辛酉,上力疾至顯道門外,赦天下。
丁卯,敕太子于金液門聽政。
〔按唐六典:城門郎掌京城、皇城、宮殿諸門。
明德等門為京城門,朱雀等門為皇城門,承天等門為宮城門,嘉德等門為宮門,太極等門為殿門。
通内諸門,并同上合門,顯道、金液,其亦通内諸門之門欤﹖圖志不能盡載耳。
〕 7夏,四月,乙亥,上行幸翠微宮。
8上謂太子曰:「李世績才智有餘,然汝與之無恩,恐不能懷服。
我今黜之,若其即行,俟我死,汝于後用為仆射,親任之;若徘徊顧望,當殺之耳。
」五月,戊午,以同中書門下三品李世績為疊州都督;世績受诏,不至家而去。
〔史言太宗以機數禦李世績,世績亦以機心而事君。
杜佑曰:疊州去京師千三百四十裡。
孫愐曰:疊州自秦至魏,諸羌據焉,周武帝逐諸羌,乃置疊州,蓋以山重疊名之。
〕 9辛酉,開府儀同三司衛景武公李靖薨。
10上苦利增劇,太子晝夜不離側,〔離,力智翻。
〕或累日不食,發有變白者。
上泣曰:「汝能孝愛如此,吾死何恨!」丁卯,疾笃,召長孫無忌入含風殿。
〔含風殿,在翠微宮。
〕上卧,引手扪無忌頤,無忌哭,悲不自勝;〔勝,音升。
〕上竟不得有所言,因令無忌出。
己巳,複召無忌及褚遂良入卧内,〔複,扶又翻。
〕謂之曰:「朕今悉以後事付公輩。
太子仁孝,公輩所知,善輔導之!」謂太子曰:「無忌、遂良在,汝勿憂天下!」又謂遂良曰:「無忌盡忠于我,我有天下,多其力也,我死,勿令讒人間之。
」〔武、許之間二臣,玉幾之命猶在高宗之耳,何遽忘之邪!間,古苋翻。
〕仍令遂良草遺诏。
有頃,上崩。
〔年五十有三。
〕 太子擁無忌頸,号恸将絕,無忌攬涕,請處分衆事以安内外,太子哀号不已,〔号,戶高翻。
處,昌呂翻。
分,扶問翻。
〕無忌曰:「主上以宗廟社稷付殿下,豈得效匹唯哭泣乎!」乃秘不發喪。
庚午,無忌等請太子先還,飛騎、勁兵及舊将皆從。
〔騎,奇寄翻。
将,即亮翻。
從,才用翻。
〕辛未,太子入京城;大行禦馬輿,侍衛如平日,繼太子而至,頓于兩儀殿。
以太子左庶子于志甯為侍中,少詹事張行成兼侍,以檢校刑部尚書、右庶子、兼吏部侍郎高季輔兼中書令。
壬申,發喪太極殿,宣遺诏,太子即位。
〔太極殿,西内正朝,于此發喪,太子于柩前即位。
〕軍國大事,不可停阙;平常細務,委之有司。
諸王為部督、刺史者,并聽奔喪,濮王泰不在來限。
罷遼東之役及諸土木之功。
四夷之人入仕于朝及來朝貢者數百人,聞喪皆恸哭,翦發、剺面、割耳,流血灑地。
〔朝,直遙翻。
剺,裡之翻。
〕 六月,甲戌朔,高宗即位,赦天下。
11丁醜,以疊州都督李績為特進、檢校洛州刺史、洛陽宮留守。
〔李世績去「世」字,避太宗二名也。
守,手又翻。
〕 12先是,太宗二名,令天下不連言者勿避;〔先,悉薦翻。
〕至是,始改官名犯先帝諱者。
〔孔穎達曰:曲禮,卒哭乃諱。
注雲:敬鬼神之名也。
諱,避也。
生者不相避名。
衛侯名惡,大夫有名惡,君臣同名,春秋不非。
按昭七年,衛侯惡卒。
谷梁傳雲:昭元年有衛齊惡。
今衛便惡何﹖謂君臣同名也,君子不奪人親所名也。
〕 13癸未,以長孫無忌為太尉,兼檢校中書令,知尚書、門下二省事。
無忌固辭知尚書省事,帝許之,仍令以太尉同中書門下三品。
〔唐制:三公正一品。
無忌既為太尉,而令同中書門下三品,當時朝議之失也。
〕癸巳,以李績為開府儀同三司、同中書門下三品。
14阿史那社爾之破龜茲也,行軍長史薛萬備請因兵威說于阗王伏阇信入朝,〔說,輸芮翻。
阇,視遮翻。
朝,直遙翻。
〕社爾從之。
秋,七月,己酉,伏阇信随萬備入朝,诏入谒梓宮。
15八月,癸酉,夜,地震,晉州尤甚,壓殺五千餘人。
16庚寅,葬文皇帝于昭陵,〔昭陵在京兆醴泉縣西北六十裡九嵕山。
〕廟号太宗。
〔自唐太宗後,為臣子者率稱其君之廟号,豈非子孫臣民亦病其谥号太多非實,而古者祖有功宗有德之義微乎!〕阿史那社爾、契苾何力請殺身殉葬,上遣人谕以先旨不許。
蠻夷君長為先帝所擒服者颉利等十四人,皆琢石為其像,刻名列于北司馬門内。
17丁酉,禮部尚書許敬宗奏弘農府君廟應毀,〔弘農府君,魏弘農太守重耳也,于高宗為七世祖,親盡應毀。
〕請藏主于西夾室,從之。
〔太廟有東西夾室,夾太室兩旁,故謂之夾室。
〕 18九月,乙卯,以李績為左仆射。
〔行筅帝之治命也。
〕 19冬,十月,以突厥諸部置舍利等五州隸雲中都督府,〔五州:舍利州、思辟州、阿史那州、綽州、白登州。
〕蘇農等六州隸定襄都督府。
〔史四載蘇農州、阿德州、執失州、拔延州,餘二州逸。
〕 20乙亥,上問大理卿唐臨系囚之數,對曰:「見囚五十餘人,〔見,賢遍翻。
〕唯二人應死。
」上悅。
上嘗錄系囚,前卿所處者多号呼稱冤,臨所處者獨無言。
上怪問其故。
囚曰:「唐卿所處,本自無冤。
」〔号,戶高翻。
處,昌呂翻。
〕上歎息良久,曰:「治獄者不當如是邪!」〔治,直之翻。
〕 21上以吐蕃贊普弄贊為驸馬都尉,〔漢武帝置三都尉:曰奉車都尉,曰驸馬都尉,曰騎都尉。
唐以騎都尉為勳官,驸馬都尉以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