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九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冬,十月,己醜,上以幸靈州往還,冒寒疲頓,欲于歲前專事保攝。
十一月,己【張:「己」作「乙」。
】醜,诏祭祀、表疏、胡客、兵馬、宿衛,行魚契給驿、〔祭祀,謂郊廟社稷明堂也。
表疏,在朝群臣及四方所上者。
胡客,四夷朝貢之客。
兵馬,調遣征伐及番上宿衛者也。
符寶郎掌天子八寶及國之符節,辨其所用,有事則請之于内,既事則奉而藏之,藏其左而班其右,以合中外之契。
一曰銅魚符,所以起軍旅,易守長。
二曰傳符,所以給郵驿,通制命。
三曰随身魚符,所以明貴賤,應征召。
四曰木契.所以重鎮守,慎出納。
五曰旌節,所以委良能,假賞罰。
魚符之制,王畿之内,左三右一,王畿之外,左五右一;左者在内,右者在外。
行用之日,從第一為首,後事須用,以次發之,周而複始。
大事兼敕書,小事但降符函封,遣使合而行之。
傳符之制,太子監國曰雙龍符,左右各十。
京都留守曰麟符。
左二十,其右一十有九。
東方曰青龍符,四方曰驺虞符,南方曰朱雀符,北方曰玄武符,左四右三,左者進内,右者付外。
随身符之制,左二右一。
太子以玉,親王以金,庶官以銅,佩以為飾。
刻姓名者,去官而納焉;不刻者,傳而佩之。
木契之制,太子監國,則王畿之内,左右各三,王畿之外,左右各五;庶官鎮守,則左右各十。
旌節之制,命大将帥及遣使于四方,則請而假之。
旌以專賞,節以專殺。
〕授五品以上官及除解決死罪皆以聞,餘并取皇太子處分。
〔處,昌呂翻。
分,扶問翻。
〕 19十二月,己醜,群臣累請封禅;從之。
诏造羽衛送洛陽宮。
20戊寅,回纥俟利發吐迷度、仆骨俟利發砍濫拔延、多濫葛俟斤末、拔野古俟利發屈利失、同羅俟利發時健啜、思結酋長烏碎及渾、斛薛、奚結、阿跌、契苾、白霫酋長,皆來朝。
〔敕勒(原缺二十二字)〕庚辰,上賜宴于芳蘭殿,〔按閣本大明宮圖,玄武門右玄武後有殿後有紫蘭殿,大樂宴胡客,率引入玄武門。
今此芳蘭殿,豈紫蘭殿邪﹖〕命有司□□□□【章:十二行本「司」下四空格為「厚加給待」四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退齋校同;熊校同。
】每五日一會。
21癸未,上謂長孫無忌等曰:「今日吾生日,世俗皆為樂,〔樂,音洛;下宴樂同。
〕在朕翻成傷感。
今君臨天下,富有四海,而承歡膝下,永不可得,此子路所以有負米之恨也。
〔家語:子路見孔子曰:「昔由事二親之時,常食藜藿之實,為親負米百裡之外。
親沒之後,南遊于楚,後車百乘,積粟萬锺,累茵而坐,列鼎而食,願欲食藜藿,為親負米,不可得也。
」子曰:「由也事親,可謂生事盡力,死事盡思者也。
」〕詩雲:『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詩蓼莪之辭。
〕柰何以劬勞之日更為宴樂乎!」因泣數行下,〔行,戶剛翻。
〕左右皆悲。
22房玄齡嘗以微譴歸第,褚遂良上疏,以為:「玄齡自義旗之始翼贊聖功,〔謂谒見于軍門,署為記室時也。
上,時掌翻。
〕武德之季冒死決策,〔謂誅建成、元吉時也。
〕貞觀之初選賢立政,〔謂遜直于王、魏在朝,文武随能收叙也。
觀,古玩翻。
〕人臣之勤,玄齡為最。
自非有罪在不赦,搢紳同尤,不可遐棄。
陛下若以其衰老,亦當諷谕使之緻仕,退之以禮;不可以淺鮮之過,〔鮮,少也。
鮮,息淺翻。
〕棄數十年之勳舊。
」上遽召出之。
頃之,玄齡複避位還家。
〔複,扶又翻。
〕久之,上幸芙蓉園,〔芙蓉園在京城東南隅,秦之隑州、漢之樂遊苑、唐之曲江,同此地也。
長安志曰:隋營宮城,宇文恺以其地在京城東南隅,地高不便,故阙此地,不為居人坊巷,而鑿之為池以厭勝之。
又會黃渠水自城外南來,入城為芙蓉池,且為芙蓉園也。
劉餗小說曰:園本古曲江,文帝惡其名「曲」,改曰芙蓉,為其水盛而芙蓉富也。
〕玄齡敕子弟汛掃門庭,曰:「乘輿且至!」〔乘,繩證翻。
〕有頃,上果幸其第,因載玄齡還宮。
二十一年〔(丁未、六四七)〕 1春,正月,開府儀同三司申文獻公高士廉疾笃;辛卯,上幸其第,流涕與訣;壬辰,薨。
上将往哭之,房玄齡以上疾新愈,固谏,上曰:「高公非徒君臣,兼以故舊姻戚,〔高士廉,長孫後之母舅也。
士廉識帝于龍潛,因以甥女妻帝。
〕豈得聞其喪不往哭乎!公勿複言!」〔複,扶又翻。
〕帥左右自興安門出,〔按六典,大明宮南面五門,次西曰興安門。
但貞觀以前,人主常居太極宮,高宗龍朔之後,方居大明宮。
然此時已營永安宮,永安即大明也。
或者帝自永安宮而出興安門欤﹖按舊書高士廉傳:上出興安門,至延喜門,長孫無忌迎谏馬首。
延喜門直皇城之東北隅,而興安門直大明宮城之西南隅,由大明之興安門至皇城之延喜門,其路迂且遠,意太極宮中别自有興安門也。
帥,讀曰率。
〕長孫無忌在士廉喪所,聞上将至,辍哭,迎谏于馬首曰:「陛下餌金石,于方不得臨喪,柰何不為宗廟蒼生自重!〔為,于僞翻。
〕且臣舅臨終遺言,深不欲以北首、夷衾,辄屈銮駕。
」〔死者北首。
夷衾,覆屍之衾。
鄭氏曰:夷之言屍也,屍之盤曰夷盤,床曰夷床,衾曰夷衾,移屍曰夷于堂,皆依屍而為言者也。
首,式又翻。
〕上不聽。
無忌中道伏卧,流涕固谏,上乃還入東苑,南望而哭,涕下如雨。
及柩出橫橋,〔長安故城橫門外有橋,曰潢橋。
柩,音舊。
橫,音光。
〕上登長安故城西北樓,望之恸哭。
2丙申,诏以回纥部為瀚海府,仆骨為金微府,〔考異曰:舊書作「金徽」。
今從實錄、唐曆。
〕多濫葛為燕然府,拔野古為幽陵府,同羅為龜林府,思結為盧山府,〔府者,都督府也。
燕,因肩翻。
〕渾為臯蘭州,斛薛為高阙州,奚結為雞鹿州,阿跌為雞田州,契苾為榆溪州,思結别部為蹛林州,白霫為寘顔州;〔蹛,音帶。
寘,徒年翻。
〕各以其酋長為都督、刺史,各賜金銀缯帛及錦袍。
〔缯,慈陵翻。
〕敕勒大喜,捧戴歡呼拜舞,宛轉塵中。
及還,上禦天成殿宴,設十部樂而遣之。
諸酋長奏稱:「臣等既為唐民,往來天至尊所,如詣父母,請于回纥以南、突厥以北開一道,謂之參天可汗道,置六十八驿,各有馬及酒肉以供過使,〔使,疏吏翻。
〕歲貢貂皮以充租賦,仍請能屬文人,〔屬,之欲翻。
〕使為表疏。
」〔疏,所去翻。
〕上皆許之。
于是北荒悉平,然回纥吐迷度已私自稱可汗,官号皆如突厥故事。
3丁酉,诏以明年仲春有事泰山,禅社首;〔應劭曰:社首山在漢泰山郡博縣。
晉灼曰:山在巨平縣南十二裡。
唐志:兖州博城縣有社首山。
〕餘并依十五年議。
4二月,丁醜,太子釋奠于國學。
5上将複伐高麗,〔複,扶又翻。
〕朝議以為:「高麗依山為城,攻之不可猝拔。
〔朝,直遙翻。
〕前大駕親征,國人不得耕種,所克之城,悉收其谷,繼以旱災,民太半乏食。
今若數遣偏師,更疊擾其疆埸,〔數,所角翻。
更,工衡翻。
埸,音亦。
〕使彼疲于奔命,釋耒入堡,〔耒,盧對翻。
〕數年之間,千裡蕭條,則人心自離,鴨綠之北,可不戰而取矣。
」上從之。
三月,以左武衛大将軍牛進達為青丘道行軍大總管,〔相如子虛賦曰:「夫齊東陼巨海,觀乎成山,射乎之罘,秋獵乎青丘,彷徨乎海外。
」服虔曰:青丘國在海東三百裡。
晉天文志有青丘七星,在轸東南,蠻夷之國也。
〕右武候将軍李海岸之,發兵萬餘人,乘樓船自萊州泛海而入。
又以太子詹事李世績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右武衛将軍孫貳朗等副之,将兵三千人,〔将,即亮翻。
〕因營州都督府兵自新城道入。
兩軍皆選習水善戰者配之。
6辛卯,上曰:「朕于戎、狄所以能取古人所不能取,臣古人所不能臣者,皆順衆人之所欲故也。
昔禹帥九州島之民,鑿山槎木,〔帥,讀曰率。
槎,士下翻,逆斫木也。
〕疏百川注之海,其勞甚矣,而民不怨者,因人之心,順地之勢,與民同利故也。
」 7是月,上得風疾,苦京師盛暑,夏,四月,乙醜,命修終南山太和廢宮為翠微宮。
〔楊大年曰:翠微宮在骊山絕頂。
〕 8丙寅,置燕然都護府,統瀚海等六都督、臯蘭等七州,〔六都督,七州并見上。
新書曰:置燕然都護府于古單于台。
宋白曰:在西受降城東南四十裡。
〕以揚州都督府司馬李素立為之。
素立撫以恩信,夷落懷之,共率馬牛為獻;素立唯受其酒一杯,餘悉還之。
9五月,戊子,上幸翠微宮。
冀州進士張昌齡獻翠微宮頌,上愛其文,命于通事舍人裡供奉。
〔資格淺不得除正官,命于通事舍人班裡供奉。
〕 初,昌齡與進士王公治【嚴:「治」改「瑾」。
】皆善屬文,名振京師,考功員外郎王師旦知貢舉,〔屬,之欲翻。
唐初以考功員外郎知貢舉,至開元間,考功員外郎李昂為舉人诋诃;帝以員外郎望輕,遂移貢舉于禮部,以侍郎主之。
禮部選士自此始。
〕黜之,舉朝莫曉其故。
及奏第,上怪無二人名,诘之。
〔朝,直遙翻。
诘,去吉翻。
〕師旦對曰:「二人雖有辭華,然其體輕薄,終不成令器。
若置之高第,恐後進效之,傷陛下雅道。
」上善其言。
10壬辰,诏百司依舊啟事皇太子。
11庚辰,上禦翠微殿,〔翠微宮之正殿也。
〕問侍臣曰:「自古帝王雖平定中夏,不能服戎、狄。
〔夏,戶雅翻。
〕朕才不逮古人而成功過之,自不谕其故,諸公各率意以實言之。
」群臣皆稱:「陛下功德如天地,萬物不得而名言。
」上曰:「不然。
朕所以能及此者,止由五事耳。
自古帝王多疾勝己者,朕見人之善,若己有之。
人之行能,不能兼備,〔行,下孟翻。
〕朕常棄其所短,取其所長。
人主往往進賢則欲寘諸懷,退不肖則欲推諸壑,〔推,吐雷翻。
〕朕見賢者則敬之,不肖者則憐之,賢不肖各得其所。
人主多惡正直,〔惡,烏路翻。
〕陰誅顯戮,無代無之,朕踐阼以來,正直之士,比肩于朝,未嘗黜責一人。
〔朝,直遙翻。
〕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故其種落皆依朕如父母。
〔種,章勇翻。
〕此五者,朕所以成今日之功也。
」顧謂褚遂良曰:「公嘗為史官,〔褚遂良嘗知起居注;十八年,拜黃門侍郎,參綜朝政,不複兼史職,故曰嘗。
〕如朕言,得其實乎﹖」對曰:「陛下盛德不可勝載,〔勝,音升。
〕獨以此五者自與,蓋謙謙之志耳。
」 12李世績軍既渡遼,曆南蘇等數城,〔前漢書:玄菟郡高句骊縣有南蘇水,西北經塞外。
〕高麗多背城拒戰,〔背,蒲妹翻。
〕世績擊破其兵,焚其羅郭而還。
〔還,從宣翻,又如字。
〕 13六月,癸亥,以司徒長孫無忌揚州都督,實不之任。
14丁醜,诏以
十一月,己【張:「己」作「乙」。
】醜,诏祭祀、表疏、胡客、兵馬、宿衛,行魚契給驿、〔祭祀,謂郊廟社稷明堂也。
表疏,在朝群臣及四方所上者。
胡客,四夷朝貢之客。
兵馬,調遣征伐及番上宿衛者也。
符寶郎掌天子八寶及國之符節,辨其所用,有事則請之于内,既事則奉而藏之,藏其左而班其右,以合中外之契。
一曰銅魚符,所以起軍旅,易守長。
二曰傳符,所以給郵驿,通制命。
三曰随身魚符,所以明貴賤,應征召。
四曰木契.所以重鎮守,慎出納。
五曰旌節,所以委良能,假賞罰。
魚符之制,王畿之内,左三右一,王畿之外,左五右一;左者在内,右者在外。
行用之日,從第一為首,後事須用,以次發之,周而複始。
大事兼敕書,小事但降符函封,遣使合而行之。
傳符之制,太子監國曰雙龍符,左右各十。
京都留守曰麟符。
左二十,其右一十有九。
東方曰青龍符,四方曰驺虞符,南方曰朱雀符,北方曰玄武符,左四右三,左者進内,右者付外。
随身符之制,左二右一。
太子以玉,親王以金,庶官以銅,佩以為飾。
刻姓名者,去官而納焉;不刻者,傳而佩之。
木契之制,太子監國,則王畿之内,左右各三,王畿之外,左右各五;庶官鎮守,則左右各十。
旌節之制,命大将帥及遣使于四方,則請而假之。
旌以專賞,節以專殺。
〕授五品以上官及除解決死罪皆以聞,餘并取皇太子處分。
〔處,昌呂翻。
分,扶問翻。
〕 19十二月,己醜,群臣累請封禅;從之。
诏造羽衛送洛陽宮。
20戊寅,回纥俟利發吐迷度、仆骨俟利發砍濫拔延、多濫葛俟斤末、拔野古俟利發屈利失、同羅俟利發時健啜、思結酋長烏碎及渾、斛薛、奚結、阿跌、契苾、白霫酋長,皆來朝。
〔敕勒(原缺二十二字)〕庚辰,上賜宴于芳蘭殿,〔按閣本大明宮圖,玄武門右玄武後有殿後有紫蘭殿,大樂宴胡客,率引入玄武門。
今此芳蘭殿,豈紫蘭殿邪﹖〕命有司□□□□【章:十二行本「司」下四空格為「厚加給待」四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退齋校同;熊校同。
】每五日一會。
21癸未,上謂長孫無忌等曰:「今日吾生日,世俗皆為樂,〔樂,音洛;下宴樂同。
〕在朕翻成傷感。
今君臨天下,富有四海,而承歡膝下,永不可得,此子路所以有負米之恨也。
〔家語:子路見孔子曰:「昔由事二親之時,常食藜藿之實,為親負米百裡之外。
親沒之後,南遊于楚,後車百乘,積粟萬锺,累茵而坐,列鼎而食,願欲食藜藿,為親負米,不可得也。
」子曰:「由也事親,可謂生事盡力,死事盡思者也。
」〕詩雲:『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詩蓼莪之辭。
〕柰何以劬勞之日更為宴樂乎!」因泣數行下,〔行,戶剛翻。
〕左右皆悲。
22房玄齡嘗以微譴歸第,褚遂良上疏,以為:「玄齡自義旗之始翼贊聖功,〔謂谒見于軍門,署為記室時也。
上,時掌翻。
〕武德之季冒死決策,〔謂誅建成、元吉時也。
〕貞觀之初選賢立政,〔謂遜直于王、魏在朝,文武随能收叙也。
觀,古玩翻。
〕人臣之勤,玄齡為最。
自非有罪在不赦,搢紳同尤,不可遐棄。
陛下若以其衰老,亦當諷谕使之緻仕,退之以禮;不可以淺鮮之過,〔鮮,少也。
鮮,息淺翻。
〕棄數十年之勳舊。
」上遽召出之。
頃之,玄齡複避位還家。
〔複,扶又翻。
〕久之,上幸芙蓉園,〔芙蓉園在京城東南隅,秦之隑州、漢之樂遊苑、唐之曲江,同此地也。
長安志曰:隋營宮城,宇文恺以其地在京城東南隅,地高不便,故阙此地,不為居人坊巷,而鑿之為池以厭勝之。
又會黃渠水自城外南來,入城為芙蓉池,且為芙蓉園也。
劉餗小說曰:園本古曲江,文帝惡其名「曲」,改曰芙蓉,為其水盛而芙蓉富也。
〕玄齡敕子弟汛掃門庭,曰:「乘輿且至!」〔乘,繩證翻。
〕有頃,上果幸其第,因載玄齡還宮。
二十一年〔(丁未、六四七)〕 1春,正月,開府儀同三司申文獻公高士廉疾笃;辛卯,上幸其第,流涕與訣;壬辰,薨。
上将往哭之,房玄齡以上疾新愈,固谏,上曰:「高公非徒君臣,兼以故舊姻戚,〔高士廉,長孫後之母舅也。
士廉識帝于龍潛,因以甥女妻帝。
〕豈得聞其喪不往哭乎!公勿複言!」〔複,扶又翻。
〕帥左右自興安門出,〔按六典,大明宮南面五門,次西曰興安門。
但貞觀以前,人主常居太極宮,高宗龍朔之後,方居大明宮。
然此時已營永安宮,永安即大明也。
或者帝自永安宮而出興安門欤﹖按舊書高士廉傳:上出興安門,至延喜門,長孫無忌迎谏馬首。
延喜門直皇城之東北隅,而興安門直大明宮城之西南隅,由大明之興安門至皇城之延喜門,其路迂且遠,意太極宮中别自有興安門也。
帥,讀曰率。
〕長孫無忌在士廉喪所,聞上将至,辍哭,迎谏于馬首曰:「陛下餌金石,于方不得臨喪,柰何不為宗廟蒼生自重!〔為,于僞翻。
〕且臣舅臨終遺言,深不欲以北首、夷衾,辄屈銮駕。
」〔死者北首。
夷衾,覆屍之衾。
鄭氏曰:夷之言屍也,屍之盤曰夷盤,床曰夷床,衾曰夷衾,移屍曰夷于堂,皆依屍而為言者也。
首,式又翻。
〕上不聽。
無忌中道伏卧,流涕固谏,上乃還入東苑,南望而哭,涕下如雨。
及柩出橫橋,〔長安故城橫門外有橋,曰潢橋。
柩,音舊。
橫,音光。
〕上登長安故城西北樓,望之恸哭。
2丙申,诏以回纥部為瀚海府,仆骨為金微府,〔考異曰:舊書作「金徽」。
今從實錄、唐曆。
〕多濫葛為燕然府,拔野古為幽陵府,同羅為龜林府,思結為盧山府,〔府者,都督府也。
燕,因肩翻。
〕渾為臯蘭州,斛薛為高阙州,奚結為雞鹿州,阿跌為雞田州,契苾為榆溪州,思結别部為蹛林州,白霫為寘顔州;〔蹛,音帶。
寘,徒年翻。
〕各以其酋長為都督、刺史,各賜金銀缯帛及錦袍。
〔缯,慈陵翻。
〕敕勒大喜,捧戴歡呼拜舞,宛轉塵中。
及還,上禦天成殿宴,設十部樂而遣之。
諸酋長奏稱:「臣等既為唐民,往來天至尊所,如詣父母,請于回纥以南、突厥以北開一道,謂之參天可汗道,置六十八驿,各有馬及酒肉以供過使,〔使,疏吏翻。
〕歲貢貂皮以充租賦,仍請能屬文人,〔屬,之欲翻。
〕使為表疏。
」〔疏,所去翻。
〕上皆許之。
于是北荒悉平,然回纥吐迷度已私自稱可汗,官号皆如突厥故事。
3丁酉,诏以明年仲春有事泰山,禅社首;〔應劭曰:社首山在漢泰山郡博縣。
晉灼曰:山在巨平縣南十二裡。
唐志:兖州博城縣有社首山。
〕餘并依十五年議。
4二月,丁醜,太子釋奠于國學。
5上将複伐高麗,〔複,扶又翻。
〕朝議以為:「高麗依山為城,攻之不可猝拔。
〔朝,直遙翻。
〕前大駕親征,國人不得耕種,所克之城,悉收其谷,繼以旱災,民太半乏食。
今若數遣偏師,更疊擾其疆埸,〔數,所角翻。
更,工衡翻。
埸,音亦。
〕使彼疲于奔命,釋耒入堡,〔耒,盧對翻。
〕數年之間,千裡蕭條,則人心自離,鴨綠之北,可不戰而取矣。
」上從之。
三月,以左武衛大将軍牛進達為青丘道行軍大總管,〔相如子虛賦曰:「夫齊東陼巨海,觀乎成山,射乎之罘,秋獵乎青丘,彷徨乎海外。
」服虔曰:青丘國在海東三百裡。
晉天文志有青丘七星,在轸東南,蠻夷之國也。
〕右武候将軍李海岸之,發兵萬餘人,乘樓船自萊州泛海而入。
又以太子詹事李世績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右武衛将軍孫貳朗等副之,将兵三千人,〔将,即亮翻。
〕因營州都督府兵自新城道入。
兩軍皆選習水善戰者配之。
6辛卯,上曰:「朕于戎、狄所以能取古人所不能取,臣古人所不能臣者,皆順衆人之所欲故也。
昔禹帥九州島之民,鑿山槎木,〔帥,讀曰率。
槎,士下翻,逆斫木也。
〕疏百川注之海,其勞甚矣,而民不怨者,因人之心,順地之勢,與民同利故也。
」 7是月,上得風疾,苦京師盛暑,夏,四月,乙醜,命修終南山太和廢宮為翠微宮。
〔楊大年曰:翠微宮在骊山絕頂。
〕 8丙寅,置燕然都護府,統瀚海等六都督、臯蘭等七州,〔六都督,七州并見上。
新書曰:置燕然都護府于古單于台。
宋白曰:在西受降城東南四十裡。
〕以揚州都督府司馬李素立為之。
素立撫以恩信,夷落懷之,共率馬牛為獻;素立唯受其酒一杯,餘悉還之。
9五月,戊子,上幸翠微宮。
冀州進士張昌齡獻翠微宮頌,上愛其文,命于通事舍人裡供奉。
〔資格淺不得除正官,命于通事舍人班裡供奉。
〕 初,昌齡與進士王公治【嚴:「治」改「瑾」。
】皆善屬文,名振京師,考功員外郎王師旦知貢舉,〔屬,之欲翻。
唐初以考功員外郎知貢舉,至開元間,考功員外郎李昂為舉人诋诃;帝以員外郎望輕,遂移貢舉于禮部,以侍郎主之。
禮部選士自此始。
〕黜之,舉朝莫曉其故。
及奏第,上怪無二人名,诘之。
〔朝,直遙翻。
诘,去吉翻。
〕師旦對曰:「二人雖有辭華,然其體輕薄,終不成令器。
若置之高第,恐後進效之,傷陛下雅道。
」上善其言。
10壬辰,诏百司依舊啟事皇太子。
11庚辰,上禦翠微殿,〔翠微宮之正殿也。
〕問侍臣曰:「自古帝王雖平定中夏,不能服戎、狄。
〔夏,戶雅翻。
〕朕才不逮古人而成功過之,自不谕其故,諸公各率意以實言之。
」群臣皆稱:「陛下功德如天地,萬物不得而名言。
」上曰:「不然。
朕所以能及此者,止由五事耳。
自古帝王多疾勝己者,朕見人之善,若己有之。
人之行能,不能兼備,〔行,下孟翻。
〕朕常棄其所短,取其所長。
人主往往進賢則欲寘諸懷,退不肖則欲推諸壑,〔推,吐雷翻。
〕朕見賢者則敬之,不肖者則憐之,賢不肖各得其所。
人主多惡正直,〔惡,烏路翻。
〕陰誅顯戮,無代無之,朕踐阼以來,正直之士,比肩于朝,未嘗黜責一人。
〔朝,直遙翻。
〕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故其種落皆依朕如父母。
〔種,章勇翻。
〕此五者,朕所以成今日之功也。
」顧謂褚遂良曰:「公嘗為史官,〔褚遂良嘗知起居注;十八年,拜黃門侍郎,參綜朝政,不複兼史職,故曰嘗。
〕如朕言,得其實乎﹖」對曰:「陛下盛德不可勝載,〔勝,音升。
〕獨以此五者自與,蓋謙謙之志耳。
」 12李世績軍既渡遼,曆南蘇等數城,〔前漢書:玄菟郡高句骊縣有南蘇水,西北經塞外。
〕高麗多背城拒戰,〔背,蒲妹翻。
〕世績擊破其兵,焚其羅郭而還。
〔還,從宣翻,又如字。
〕 13六月,癸亥,以司徒長孫無忌揚州都督,實不之任。
14丁醜,诏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