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九十八

關燈
月,乙未,上發并州。

    三月,己巳,車駕還京師。

    〔并州至京師一千三百六十裡。

    〕上謂李靖曰:「吾以天下之衆困于小夷,何也﹖」靖曰:「此道宗所解。

    」〔解,戶買翻。

    〕上顧問江夏王道宗,具陳在駐驆時乘虛取平壤之言。

    上帳然曰:「當時匆匆,吾不憶也。

    」〔是役也,不唯不用乘虛取平壤之策,乘勝取烏骨之策亦不用也。

    〕 4上疾未全平,欲守保養,庚午,诏軍國機務并委皇太子處決。

    于是太子間日聽政于東宮,既罷,則入侍藥膳,不離左右。

    〔處,昌呂翻。

    間,古苋翻。

    離,力智翻。

    〕上命太子暫出遊觀,太子辭不願出;上乃置别院于寝殿側,使太子居之。

    褚遂良請遣太子旬日一還東宮,與師傅講道義;從之。

     上掌幸未央宮,辟仗已過,〔辟仗者,衛士在駕前攘辟左右,止行人,所謂陳兵清道而後行也。

    辟,音辟。

    〕忽于草中見一人帶橫刀,〔橫刀者,用皮襻帶之,刀橫掖下。

    〕诘之,〔诘,去吉翻。

    〕曰:「聞辟仗至,懼不敢出,辟仗者不見,遂伏不敢動。

    」上遽引還,顧謂太子:「茲事行之,則數人當死,汝于後速縱遣之。

    」又嘗乘腰輿,〔腰輿,令人舉之,其高至腰。

    〕有三衛誤拂禦衣,〔親衛、勳衛、翊衛,謂之三衛。

    〕其人懼,色變。

    上曰:「此間無禦史,吾不汝罪也。

    」 5陝人常德玄告刑部尚書張亮養假子五百人,與術士公孫常語,雲「名應圖谶」,〔陝,失冉翻。

    谶,楚谮翻。

    〕又問術士程公穎曰:「吾臂有龍鱗起,欲舉大事,可乎﹖」上命馬周等按其事,亮辭不服。

    上曰:「亮有假子五百人,養此輩何為﹖正欲反耳!」命百官議其獄,皆言亮反,當誅。

    獨将作少匠李道裕言:「亮反形未具,〔将作少匠,從四品下。

    〕罪不當死。

    」上遣長孫無忌、房玄齡就獄與亮訣曰:「法者天下之平,與公共之。

    公自不謹,與兇人往還,陷入于法,今将柰何!公好去。

    」〔好去者,與之決别之辭。

    〕己醜,亮與公穎俱斬西市,籍沒其家。

     歲餘,刑部侍郎缺,上命執政妙擇其人,拟數人,皆不稱旨,既而曰:「朕得其人矣。

    往者李道裕議張亮獄雲『反形未具』,此言當矣,〔稱,尺證翻。

    當,丁浪翻。

    〕朕雖不從,至今悔之。

    」遂以道裕為刑部侍郎。

     6閏月,癸巳朔,日有食之。

     7戊戌,罷遼州都督府及岩州。

    〔伐高麗所得二州。

    〕 8夏,四月,甲子,太子太保蕭瑀解太保,仍同中書門下三品。

     9五月,甲寅,高麗王藏及莫離支蓋金遣使謝罪;〔使,疏吏翻;下同。

    〕并獻二美女,上還之。

    金,即蘇文也。

     10六月,丁卯,西突厥乙毗射匮可汗遣使入貢,且請婚;上許之,且使割龜茲、于阗、疏勒、朱俱波、?嶺五國以為聘禮。

    〔于阗時兼有漢戎盧、扜彌、渠勒、皮山五國故地。

    疏勒在?嶺東北。

    判汗國,治?嶺中都城。

    杜佑曰:朱俱波亦曰朱俱盤,漢子合國也,去疏勒八九百裡。

    〕 11薛延陀多彌可汗,性褊急,猜忌無恩,廢棄父時貴臣,專用己所親昵,〔昵,尼質翻。

    〕國人不附;多彌多所誅殺,人不自安。

    回纥酋長吐迷度與仆骨、同羅共擊之,〔纥,下沒翻。

    酋,慈由翻。

    長,知兩翻。

    〕多彌大敗。

    乙亥,诏以江夏王道宗、左衛大将軍阿史那社爾為瀚海安撫大使;又遣右領衛大将軍執失思力将突厥兵,右骁衛大将軍契苾何力将涼州及胡兵,代州都督薛萬徹、營州都督張儉各将所部兵,分道并進,以擊薛延陀。

     上遣校尉宇文法詣烏羅護、靺鞨,〔烏羅護直京師東北六千裡,一曰烏羅渾,即後魏之烏洛侯也。

    東鄰靺鞨,大抵風俗皆靺鞨也。

    将,即亮翻。

    骁,堅堯翻。

    契,欺訖翻。

    苾,毗必翻。

    校,戶教翻。

    靺鞨,音末曷。

    〕遇薛延陀阿潻設之兵于東境,法師靺鞨擊破之。

    薛延陀國中驚擾,曰:「唐兵至矣!」諸部大亂。

    多彌自變量千騎奔阿史德時健部落,〔颉利滅,李靖徙突厥羸破數百帳于雲中,以阿史德為之長,衆稍盛。

    〕回纥攻而殺之,并其宗族殆盡,遂據其地。

    諸俟斤互相攻擊,争遣使來歸命。

    〔俟,渠之翻。

    〕 薛延陀餘衆西走,猶七萬餘口,共立真珠可汗兄子咄摩支為伊特勿失可汗,歸其故地。

    尋去可汗之号,〔咄,當沒翻。

    去,羌呂翻。

    〕遣使奉表,請居郁督軍山之北;使兵部尚書崔敦禮就安集之。

     敕勒九姓酋長,以其部落素服薛延陀種,聞咄摩支來,皆恐懼,朝議恐其為碛北之患,乃更遣李世績與九姓敕勒共圖之。

    上戒世績曰:「降則撫之,叛則讨之。

    」〔種,章勇翻。

    朝,直遙翻。

    碛,七迹翻。

    降,戶江翻;下同。

    考異曰:舊李績傳雲:「诏績以二百騎發突厥兵讨擊。

    」今從鐵勒傳。

    〕乙醜,上手诏,以「薛延陀破滅,其敕勒諸部,或來降附,或未歸服,今不乘機,恐贻後悔,朕當自詣靈州招撫。

    其去歲征遼東兵,皆不調發。

    」〔調,徒釣翻。

    〕 時太子當從行,少詹事張行成上疏,以為:「皇太子從幸靈州,不若使之監國,〔上,時掌翻。

    監,古銜翻。

    〕接對百寮,明習庶政,既為京師重鎮,且示四方盛德。

    宜割私愛,俯從公道。

    」上以為忠,進位銀青光大夫。

     12李世績至郁督軍山,〔考異曰:績傳作「烏德犍山」。

    唐曆雲即「郁督軍山」;虜語兩音也。

    鐵勒傳雲:「至于天山。

    」今從唐曆。

    〕其酋長梯真達官帥衆來降。

    〔帥,讀曰率。

    〕薛延陀咄摩支南奔荒谷,世績遣通事舍人蕭嗣業往招慰,咄摩支詣嗣業降。

    其部落猶持兩端,世績縱兵追擊,前後斬五千餘級,虜男女三萬餘人。

    秋,七月,咄摩支至京師,拜右武衛大将軍。

     13八月,甲子,立皇孫忠為陳王。

     14己巳,上行幸靈州。

     15江夏王道宗兵既渡碛,遇薛延陀阿波達官衆數萬拒戰,道宗擊破之,斬首千餘級,追奔二百裡。

    道宗與薛萬徹各遣使招谕敕勒諸部,其酋長皆喜,頓首請入朝。

    〔朝,直遙翻。

    〕庚午,車駕至浮陽。

    〔浮陽,舊書作「泾陽」,當從之。

    泾陽縣,前漢屬安定郡,後漢、晉省,後魏屬隴東郡,隋、唐屬京兆。

    杜佑曰:京兆泾陽縣,乃秦封泾陽君之地。

    漢泾陽縣在今平涼郡界泾陽故城是。

    此時車駕蓋至京兆之泾陽。

    〕回纥、拔野古、同羅、仆骨、多濫葛、思結、阿跌、契苾、跌結、渾、斛薛等十一姓名遣入頁,〔跌,徒結翻。

    考異曰:舊回纥鐵勒傳作「多覽葛」,今從實錄及本紀、唐曆。

    又回纥傳、陳彭年唐紀作「斛薩」,鐵勒傳作「解薛」。

    今從實錄。

    實錄又有契丹、奚,雲十三姓。

    按契丹、奚本非薛延陀所統,又内附已久,嘗從征遼,非至此乃降。

    今從舊本紀。

    〕稱:「薛延陀不事大國,暴虐無道,不能與奴等為主,自取敗死,部落鳥散,不知所之。

    奴等各有分地,〔分,扶問翻。

    〕不從薛延陀去,歸命天子。

    願賜哀憐,乞置官司,養育奴等。

    」上大喜。

    辛未,诏回纥等使者宴樂,頒赉拜官,〔樂,音洛。

    〕賜其酋長玺書,〔玺,斯氏翻。

    〕遣右領軍中郎将安永壽報使。

    〔使,疏吏翻;下同。

    〕 壬申,上幸漢故甘泉宮,〔甘泉宮在京兆雲陽縣界磨石嶺,又曰磨盤嶺,又曰車盤嶺。

    元和志曰:當其登山,必自車箱阪而上,阪在雲陽縣西北三十八裡,萦纡曲折,單軌财通,上阪即平原宏敞,樓觀相屬。

    以其曲折,故名。

    〕诏以「戎、狄與天地俱生,上皇并列,流殃構禍,乃自運初。

    〔言戎、狄之流殃構禍,乃自唐興運之初也。

    〕朕聊命偏師,遂擒颉;始弘廟略,已滅延陀。

    鐵勒百餘萬戶,散處北溟,〔處,昌呂翻。

    〕遠遣使人,委身内屬,請同編列,并為州郡;混元以降,〔太極元氣,函三為一,混沌未分,謂之混元。

    〕殊未前聞,宜備禮告廟,仍頒示普天。

    」 庚辰,至泾州;丙戌,踰隴山,〔隴山時屬隴州汧源縣界。

    〕至西瓦亭,觀馬牧。

    〔原州平高縣南有瓦亭故關。

    瓦亭水出隴山,東北斜趣,西南流,經成紀、略陽、顯親界,又東南出新陽峽,入于渭,故有東、西瓦亭之别。

    〕九月,上至靈州,〔靈州在京師西北千二百五十裡。

    〕敕勒諸部俟斤遣使相繼詣靈州者數千人,鹹雲:「願得天至尊為奴等天可汗,子子孫孫常為天至尊奴,死無所恨。

    」甲辰,上為詩序其事曰:「雪恥酬百王,除兇報千古。

    」公卿請勒石于靈州;從之。

     16特進同中書門下三品宋公蕭瑀,性狷介,與同寮多不合,〔狷,吉縣翻。

    〕嘗言于上曰:「房玄齡與中書門下衆臣,朋黨不忠,執權膠固,陛下不詳知,但未反耳。

    」上曰:「卿言得無太甚!人君選賢才以為股肱心膂,當推誠任之。

    人不可以求備,必舍其所短,取其所長。

    朕雖不能聰明,何至頓迷臧否,乃至于是!」〔否,音鄙。

    〕瑀内不自得,既數忤旨,〔數,所角翻。

    忤,五故翻。

    〕上亦銜之,但以其忠直居多,未忍廢也。

     上嘗謂張亮曰:「卿既事佛,何不出家﹖」瑀因自請出家。

    上曰:「亦知公雅好桑門,不違公意。

    」〔好,呼到翻。

    〕瑀須臾複進曰:〔複,扶又翻。

    〕「臣适思之,不能出家。

    」上以瑀對群臣發言反複,尤不能平;會稱足疾不朝,或至朝堂而不入見。

    上知瑀意終怏怏,冬,十月,手诏數其罪曰:〔朝,直遙翻。

    見,賢遍翻。

    怏,于兩翻。

    數,所具翻。

    〕「朕于佛教,非意所遵。

    求其道者未驗福于将來,修其教者翻受辜于既往。

    至若梁武窮心于釋氏,簡文銳意于法門,傾帑藏以給僧祗,殚人力以供塔廟。

    〔帑,他朗翻。

    藏,徂浪翻。

    祗,巨支翻。

    事并見梁紀。

    〕及乎三淮沸浪,〔三淮本之詩,淮有三州。

    〕五嶺騰煙,〔謂侯景既亂,而蕭勃、元蘭又複亂于嶺南也。

    〕假餘息于熊蹯,引殘魂于雀鷇,〔熊蹯,楚成王事;雀鷇,趙武靈王事;引以喻梁武餓死于台城。

    蹯,音煩。

    鷇,苦候翻。

    〕子孫覆亡而不暇,社稷俄頃而為墟,報施之征,何其謬也!〔施,式豉翻。

    〕瑀踐覆車之餘軌,襲亡國之遺風;棄公就私,未明隐顯之際;身俗口道,莫辨邪正之心。

    修累葉之殃源,祈一躬之福本,上以違忤君主,下則扇習浮華。

    自請出家,尋複違異。

    〔複,扶又翻。

    〕一回一惑,在乎瞬息之間;自可自否,變于扆之所。

    〔帷扆之所,謂天子朝群臣之所。

    〕乘棟梁之體,豈具瞻之量乎!朕隐忍至今,瑀全無悛改。

    〔悛,醜緣翻。

    〕可商州刺史,〔商州,漢弘農上洛、商縣地,晉置上洛郡,後魏置洛州,後周改商州。

    京師至商州二百八十一裡。

    〕仍除其封。

    」 17上自高麗還,蓋蘇文益驕恣,雖遣使奉表,其言率皆誕;又待唐使者倨慢,常窺伺邊隙。

    屢敕令勿攻新羅,而侵陵不止。

    壬申,诏勿受其朝貢,更議讨之。

    〔使,疏吏翻。

    伺,相吏翻。

    朝,直遙翻。

    〕 18丙戌,車駕還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