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九十八

關燈
,此兵法所謂『城有所不攻』者也。

    」〔孫子兵法之言。

    〕對曰:「建安在南,安市在北,吾軍糧皆在遼東;今踰安市而攻建安,若斷吾運道,将苦之何﹖〔斷,丁管翻。

    〕不如先攻安市,安市下,則鼓行而取建安耳。

    」上曰:「以公為将,〔将,即亮翻。

    〕安得不用公策。

    勿誤吾事!」世績遂攻安市。

     安市人望見上旗蓋,辄乘城鼓噪,上怒,世績請克城之日,男女皆坑之,安市人聞之,益堅守,攻久不下。

    高延壽、高惠真請于上曰:「怒既委身大國,不敢不獻其誠,欲天子早成大功,奴得與妻子相見。

    安市人顧惜其家,人自為戰,未易猝拔。

    〔易,以豉翻。

    〕今奴以高麗十餘萬衆,望旗沮潰,〔沮,在呂翻。

    〕國人膽破,烏骨城耨薩老耄,不能堅守,移兵臨之,朝至夕克。

    其餘當道小城,必望風奔潰。

    然後收其資糧,鼓行而前,平必不守矣。

    」群臣亦言:「張亮兵在沙城,〔沙城即卑沙城。

    〕召之信宿可至,乘高麗兇懼,〔兇,許拱翻。

    〕并力拔烏骨城,渡鴨綠水,直取平壤,在此舉矣。

    」上将從之,獨長孫無忌以為:「天子親征,異于諸将,不可乘危徼幸。

    〔徼,古堯翻。

    〕今建安、新城之虜,衆猶十萬,若向烏骨,皆蹑吾後,不如先破安市,取建安,然後長驅而進,此萬全之策也。

    」上乃止。

    〔太宗之定天下,多以出奇取勝,獨遼東之役,欲以萬全制敵,所以無功。

    〕 諸軍急攻安市,上聞城中雞彘聲,謂李世績曰:「圍城積久,城中煙火日微,今雞彘甚喧,此必飨士,欲夜出襲我,宜嚴兵備之。

    」是夜,高麗數百人缒城而下。

    〔缒,馳僞翻。

    〕上聞之,自至城下,召兵急擊,斬首數十級,高麗退走。

     江夏王道宗督衆築土山于城東南隅,浸逼其城,城中亦增高其城以拒之。

    士卒分番交戰,日六、七合,沖車祿石,壞其樓堞,〔祿,與炮同,匹膓翻。

    壞,音怪。

    〕城中随立木栅以塞其缺。

    道宗傷足,上親為之針。

    〔塞,悉則翻。

    為,于僞翻。

    〕築山晝夜不息,凡六旬,用功五十萬,山頂去城數丈,下臨城中,道宗使果毅傅伏愛将兵屯山頂以備敵。

    山頹,壓城,城崩;會伏愛私離所部,〔離,力智翻。

    〕高麗數百人從城缺出戰,遂奪據土山,塹而守之。

    〔塹,七豔翻。

    〕上怒,斬伏愛以徇,命諸将攻之,三日不能克。

    道宗徒跣詣旗下請罪,上曰:「汝罪當死,但朕以漢武殺王恢,〔見十八卷元光二年。

    〕不如秦穆用孟明,〔秦穆公使孟明帥師東伐,再為晉師所敗,穆公複用孟明。

    孟明增修其政,帥師伐晉,晉人不敢出,遂霸西戎。

    〕且有破蓋牟、遼東之功,故特赦汝耳。

    」 上以遼左早寒,草枯水凍,士馬難久留,且糧食将盡,癸未,敕班師。

    先拔遼、蓋二州戶口渡遼,乃耀兵于安市城下而旋,城中皆屏迹不出。

    〔屏,必郢翻。

    〕城主登城拜辭,上嘉其固守,賜缣百匹,〔缣,并絲缯也。

    〕以勵事君。

    命李世績、江夏王道宗将步騎四萬為殿。

    〔殿,丁練翻。

    〕 乙酉,至遼東。

    丙戌,渡遼水。

    遼澤泥潦,車馬不通,命長孫無忌将萬人,翦草填道,水深處以車為梁,上自系薪于馬鞘以助役。

    〔将,即亮翻。

    鞘,所交翻,鞭鞘也。

    按孔穎達禮記正義曰:弓頭為鞘。

    此所謂馬鞘,蓋馬鞍頭也。

    〕冬,十月,丙申朔,上至蒲溝駐馬,督填道諸軍渡渤錯水,〔蒲溝,渤錯水,皆在遼澤中。

    〕暴風雪,士卒沾濕多死者,敕然火于道以待之。

     凡征高麗,拔玄菟、橫山、蓋牟、磨米、遼東、白岩、卑沙、麥谷、銀山、後黃十城,〔菟,同都翻。

    磨,莫卧翻。

    〕徙遼、蓋、岩三州戶口入中國者七萬人。

    〔考異曰:實錄上雲,「徙三州戶口入内地者,前後七萬人」;下癸醜诏書雲,「獲戶十萬,口十有八萬」。

    蓋并不徙者言之耳。

    〕新城、建安、駐驆三大戰,斬首四萬餘級,戰士死者幾二千人,〔幾,音祁,近也。

    〕戰馬死者什七、八。

    上以不能成功,深悔之,歎曰:「魏征若在,不使我有是行也!」命馳驿祀征以少牢,〔少,詩照翻。

    〕複立所制碑,〔踣碑見上卷十七年。

    〕召其妻子詣行在,勞賜之。

    〔勞,力到翻。

    〕 丙午,至營州。

    〔營州至洛陽二千九百一十裡。

    〕诏遼東戰亡士卒骸骨并集柳東南,命有司設太牢,上自作文以祭之,臨哭盡哀。

    其父母聞之,曰:「吾兒死而天子哭之,死何所恨!」上謂薛仁貴曰:「朕諸将皆老,思得新進骁勇者将之,〔将,即亮翻。

    骁,堅堯翻。

    〕無如卿者,朕不喜得遼東,喜得卿也。

    」 丙辰,上聞太子奉迎将至,從飛騎三千人馳入臨喻關,〔漢遼西郡有臨渝縣。

    唐志,營州有渝關□捉城。

    杜佑曰:臨渝關在平州盧龍縣城東百八十裡。

    騎,奇寄翻。

    師古曰:渝,音喻。

    〕道逢太子。

    上之發定州也,指所禦褐袍謂太子曰:「俟見汝,乃易此袍耳。

    」在遼左,雖盛暑流汗,弗之易。

    及秋,穿敗,左右請易之,上曰:「軍士衣多弊,吾獨禦新衣,可乎﹖」至是,太子進新衣,乃易之。

     諸軍所虜高麗民萬四千口,先集幽州,将以賞軍士,上愍其父子夫婦離散,命有司平其直,悉以錢布贖為民,讙呼之聲,三日不息。

    〔讙,許爰翻。

    〕十一月,辛未,車駕至幽州,高麗民迎于城東,拜舞呼号,〔号,戶高翻。

    〕宛轉于地,塵埃彌望。

     庚辰,過易州境,司馬陳元暃使民于地室蓄火種蔬而進之;上惡其谄,免元暃官。

    〔暃,殊玉翻。

    惡,烏路翻。

    〕 丙戌,車駕至定州。

     丁亥,吏部尚書楊師道坐所署用多非其才,左遷工部尚書。

     壬辰,車駕發定州。

    十二月,辛醜,上病癰,即步辇而行。

    戊申,至并州,太子為上吮癰,扶辇步從者數日。

    〔為,于僞翻。

    吮,徐兖翻。

    從,才用翻。

    〕辛亥,上疾瘳,百官皆賀。

    〔瘳,醜留翻。

    〕 上之征高麗也,使右領軍大将軍執失思力将突厥屯夏州之北以薛延陀。

    〔力将,即亮翻;下同。

    夏,戶雅翻。

    〕薛延陀多彌可汗既立,以上出征未還,引兵寇河南,〔河南者,北河之南,即朔方、新秦之地。

    〕上遣左武候中郎将長安田仁會與思力合兵擊之。

    思力羸形僞退,誘之深入,及夏州之境,整陳以待之。

    〔羸,倫為翻。

    誘,音酉。

    陳,讀曰陣。

    〕薛延陀大敗,追奔六百裡,耀威碛北而還。

    〔碛,七迹翻。

    還,從宣翻,又如字。

    考異曰:高宗實錄雲:「會延陀死,耀威漠北而還。

    」其意指真珠為延陀也。

    按真珠憚太宗威靈,不敢入寇,又死在九月;而此雲冬來寇,必非真珠也。

    田仁會傳作十八年,亦誤也。

    〕多彌複發兵寇夏州;〔武德三年,分并州之樂平、遼山、平城、石艾置遼州樂平郡;八年,改曰箕州。

    後周置蔚州于漢代郡之靈丘,隋廢州,以靈丘縣屬肆州;唐武德六年,分肆州之靈丘、易州之飛狐地置蔚州。

    雲州,雲中郡,貞觀十四年自朔州北定襄城徙治定襄縣,其地實隋馬邑郡之雲内縣恒安鎮,即漢魏所都平城也。

    開元十八年,改定襄縣為雲中縣。

    蔚,纡勿翻。

    〕右衛大将軍代州都督薛萬徹,左骁衛大将軍阿史社爾,發勝、夏、銀、綏、丹、延、鄜、坊、石、隰十州兵鎮勝州;〔勝州,隋之榆林郡。

    後魏舊有銀州,隋廢為儒林縣,屬綏州;貞觀二年,分綏州之儒林真鄉縣複置銀州銀川郡,漢西河之圁陰、圁陽縣地也。

    圁,音銀。

    杜佑曰:銀州,春秋白狄地,治儒林縣,漢圁陰縣地。

    丹州,古孟門河西之地;西魏置汾州義川郡,後改州為丹州。

    隋廢州及郡,以義川縣屬延州。

    義甯元年,分延州之義川、鹹甯、汾川置丹州鹹甯郡。

    坊州,春秋白狄之地;姚與置中部縣,後魏置中部郡。

    隋廢郡,以中部縣屬敷州。

    武德二年分鄜州,置坊州中部郡,以周天和七年,元皇帝放牧鄜州,于此置馬坊也,鄜,音膚。

    〕勝州都督宋君明,左武候将軍薛孤吳,發靈、原、甯、鹽、慶五州兵鎮靈州;〔西魏于五原置西安州,後改為鹽州,隋廢州為鹽川郡,貞觀二年複置鹽州。

    〕又令執失思力發靈、勝二州突厥兵,與道宗等相應。

    薛延陀至寒下,知有備,不敢進。

     3初,上留侍中劉洎輔皇太子于定州,仍兼左庶子、檢校民部尚書,總吏、禮、戶部三尚書事。

    〔劉洎既檢校民部尚書,又總吏、禮,是為三尚書事,民部之外,安得複有戶部哉!唐六典:貞觀二十三年,始改民部為戶部。

    洎,其冀翻。

    〕上将行,謂洎曰:「我今遠征,爾輔太子,安危所寄,宜深識我意。

    」對曰:「願陛下無憂,大臣有罪者,臣謹即行誅。

    」上以其言妄發,頗怪之,戒曰:「卿性疏而太健,必以此敗,深宜慎之!」及上不豫,洎從内出,色甚悲懼,謂同列曰:「疾勢如此,聖躬可憂!」或谮于上曰:「洎言國家不足憂,但當輔幼主行伊、霍故事,大臣有異志者誅之,自定矣。

    」上以為然,〔因洎于上前先有誅有罪大臣之言,遂信谮者之言為然。

    〕庚申,下诏稱:「洎與人竊議,窺窬萬一,謀執朝衡,自處伊、霍,〔朝,直遙翻。

    處,昌呂翻。

    〕猜忌大臣,皆欲夷戮。

    宜賜自盡,〔賜自盡,即賜死也,令自盡其命。

    考異曰:實錄雲:「黃門侍郎褚遂良誣奏之曰:『國家之事不足慮也,正當輔少主行伊、霍,大臣有異志者誅之,自然定矣。

    』太宗疾愈,诏問其故,洎以實對。

    遂良執證之不已。

    洎引中書令馬周以自明,太宗問周,周對與洎所陳不異。

    帝以诘遂良;又證,周諱之,洎遂及罪。

    」按此事中人所不為,遂良忠直之臣,且素無怨仇,何至如此!蓋許敬宗惡遂良,故修實錄時以洎死歸咎于遂良耳。

    今不取。

    〕免其妻孥。

    」〔孥,音奴。

    〕 中書令馬周攝吏部尚書,以四時選為勞,〔四時選始一百九十二卷元年。

    選,須絹翻。

    〕請複以十一月選,至三月畢;從之。

    〔複,扶又翻。

    〕 4是歲,右親衛中郎将裴行方〔六典曰:隋氏左?右親衛、左?右勳衛、左?右翊衛各置開府一人,武德七年改開府,各置中郎将一人,正四品下,掌各領其屬以宿衛,而各總其府事。

    将,即亮翻。

    〕讨茂州叛羌黃郎弄,大破之,〔貞觀八年,改會州汶山郡曰茂州,取界内茂滋山為名。

    後書:冉駹,其山有六夷、七羌、九氐各部落。

    〕窮其餘黨,西至乞習山,臨弱水而歸。

    〔蜀之西山有弱水。

    〕 二十年〔(丙午、六四六)〕 1春,正月,辛未,夏州都督喬師望、右領軍大将軍執失思力等擊薛延陀,大敬之,虜獲二千餘人。

    多彌可汗輕騎遁去,〔騎,奇寄翻。

    〕部内騷然矣。

     2丁醜,遣大理卿孫伏伽等二十二人以六條巡察四方,〔用漢六條也。

    〕刺史、縣令以下多所貶黜,其人詣阙稱冤者,前後相屬。

    〔屬,之欲翻。

    〕上令褚遂良類似聞,上親臨決,以能進擢者二十人,以罪死者七人,流以下除免者數百千人。

     3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