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九十七
關燈
小
中
大
:「長孫無忌善避嫌疑,應物敏速,決斷事理,古人不過;而總兵攻戰,非其所長。
〔斷,丁亂翻。
〕高士廉涉獵古今,心術明達,臨難不改節,當官無朋黨;所乏者骨鲠規谏耳。
〔難,乃旦翻。
〕唐儉言辭辯捷,善和解人;事朕三十年,遂無言及于獻替。
〔帝未起兵時,儉在晉陽,雅與帝遊。
〕楊師道性行純和,自無愆違;而情實怯懦,緩急不可得力。
岑文本性質敦厚,文章華贍;而持論恒據經遠,自當不負于物。
劉洎性最堅貞,有利益;然其意尚然諾,私于朋友。
馬周見事敏速,性甚貞正,論量人物,直道而言,朕比任使,多能稱意。
〔行,下孟翻。
贍,而豔翻。
恒,戶登翻。
論,盧昆翻。
量,音良。
比,毗至翻。
稱,尺證翻。
〕褚遂良學問稍長,性亦堅正,每寫忠誠,親附于朕,譬如飛鳥依人,人自憐之。
」 9甲子,上還京師。
10丁卯,以散騎常侍劉洎為侍中,〔散,悉亶翻。
騎,奇寄翻。
〕行中書侍郎岑文本為中書令,太子左庶子中書侍郎馬周守中書令。
文本既拜,還家,有憂色。
母問其故,文本曰:「非勳非舊,濫荷寵榮,位高責重,所以憂懼。
」親賓有來賀者,文本曰:「今受吊,不受賀也。
」 文本弟文昭為校書郎,喜賓客,〔荷,下可翻。
唐校書郎,正九品上,掌雠校典籍,屬秘書省。
喜,許記翻。
〕上聞之不悅;嘗從容謂文本曰:「卿弟過爾交結,恐為卿累;〔從,千容翻。
累,力瑞翻。
〕朕欲出為外官,何如﹖」文本泣曰:「臣弟少孤,老母特所鐘愛,未嘗信宿離左右。
〔少,詩照翻。
離,力智翻。
〕今若出外,母必愁悴,〔悴,秦醉翻。
〕傥無此弟,亦無老母矣。
」因歔欷嗚咽,〔歔,音虛。
欷,音虛,又許既翻。
〕上愍其意而止。
惟召文昭嚴戒之,亦卒無過。
〔卒,子恤翻。
〕 11九月,以谏議大夫褚遂良為黃門侍郎,參預朝政。
〔黃門侍郎,即門下侍郎,正四品上,掌貳侍中之職,凡政之弛張,事之與奪,皆參預焉。
朝,直遙翻;下同。
〕 12焉耆貳于西突厥,西突厥大臣屈利啜為其弟娶焉耆王女,〔啜,陟劣翻。
為,于僞翻。
〕由是朝貢多阙;安西都護郭孝恪請讨之。
〔按唐六典,永徽中,始置安南、安西大都護。
又按舊書郭孝恪傳:貞觀十六年,行安西都護、西州刺史。
蓋滅高昌後,便置安西都護,而加「大」字則在永徽中也。
安西都護府時治西州,西至焉耆七百一十裡。
〕诏以孝恪為西州道行軍總管,帥步騎三千出銀山道以擊之。
〔帥,讀曰率。
騎,奇寄翻。
〕會焉耆王弟颉鼻兄弟三人至西州,孝恪以颉鼻弟栗婆準為鄉導。
〔鄉,讀曰向。
〕焉耆城四面皆水,恃險而不設備,孝恪倍道兼行,夜,至城下,命将士浮水而渡,〔将,即亮翻。
〕比曉,登城,執其王突騎支,〔比,必寐翻。
舊唐書作「龍突騎支」。
騎,奇寄翻;下同。
〕獲首虜七千級,留栗婆準攝國事而還。
〔還,從宣翻,又如字。
〕孝恪去三日,屈利啜引兵救焉耆,不及,執栗婆準,以勁騎五千,追孝恪至銀山,孝恪還擊,破之,追奔數十裡。
辛卯,上謂侍臣曰:「孝恪近奏稱八月十一日往擊焉耆,二十日應至,必以二十二日破之,朕計其道裡,使者今日至矣!」〔使,疏吏翻;下同。
〕言未畢,驿騎至。
西突厥處那啜使其吐屯攝焉耆,遣使入貢。
上數之曰:「我發兵擊得焉耆,汝何人而據之!」吐屯懼,返其國。
焉耆立栗婆準從父兄薛婆阿那支為王,仍附于處那啜。
〔處那啜蓋亦西突厥之部落酋長。
數,所具翻。
從,才用翻。
〕 13乙未,鴻胪奏「高麗莫離支貢白金。
」〔胪,陵如翻。
〕褚遂良曰:「莫離支弒其君,九夷所不容,〔後漢書:東方有九夷,曰:畎夷、幹夷、方夷、黃夷、白夷、赤夷、玄夷、風夷、陽夷。
白虎通:夷者,蹲也,言無禮儀。
或雲:夷者,抵也,言仁而好生,抵地而出,故天性柔順,易以道禦。
〕今将讨之而納其金,此郜鼎之類也,〔春秋:桓公取郜大鼎于宋,納于太廟,非禮也。
郜,古到翻。
〕臣謂不可受。
」上從之。
上謂高麗使者曰:「汝曹皆事高武,有官爵。
莫離支弒逆,汝曹不能複雠,今更為之遊說以欺大國,罪孰大焉!」悉以屬大理。
〔為,于僞翻。
屬,之欲翻。
〕 14冬十月,辛醜朔,日有食之。
15甲寅,車駕行幸洛陽,以房玄齡留守京師,〔守,手又翻。
〕右衛大将軍工部尚書李大亮副之。
16郭孝恪鎖焉耆王突騎支及其詣行在,敕宥之。
丁巳,上謂太子曰:「焉耆王不求賢輔,不用忠謀,自取滅亡,系頸束手,漂搖萬裡;人以此思懼,則懼可知矣。
」 己巳,畋于渑池之天池;〔渑池縣,漢、晉屬弘農郡,後魏置渑郡,後周置河南郡,大象中廢郡,以縣屬洛州,唐屬谷州。
郦道元曰:熊耳山際有池,池水東南流,水側有一池,世謂之渑池。
渑,彌兖翻。
〕十一月,壬申,至洛陽。
前宜州刺史鄭元暃,已緻仕,上以其嘗從隋炀帝伐高麗,〔鄭元暃仕隋,為右武候将軍,從伐高麗。
暃,殊玉翻。
〕召詣行在;問之,對曰:「遼東道遠,糧運艱阻;東夷善守城,攻之不可猝下。
」上曰:「今日非隋之比,公但聽之。
」〔帝所謂恃國家之大,甲兵之強,算略之足,以取勝,欲見威于敵者也。
〕 張儉等值遼水漲,久不得濟,上以為畏懦,召儉詣洛陽。
至,具陳山川險易,水草美惡;〔懦,乃卧翻,又奴亂翻。
易,以豉翻。
〕上悅。
上聞洺州刺史程名振善用兵,召問方略,嘉其才敏,勞勉之,曰:〔洺,音名。
勞,力到翻。
〕「卿有将相之器,〔将,即亮翻。
相,息亮翻。
〕朕方将任使。
」名振失不拜謝,上試責怒,以觀其所為,曰:「山東鄙夫,得一刺史,以為富貴極邪!敢于天子之側,言語粗疏;又複不拜!」〔複,扶又翻。
〕名振謝曰:「疏野之臣,未嘗親奉聖問,适方心思所對,故忘拜耳。
」舉止自若,應對愈明辯上乃歎曰:「房玄齡處朕左右二十餘年,每見朕譴責餘人,顔色無主。
〔此玄齡所以為忠謹也。
處,昌呂翻。
〕名振平生未嘗朕,朕一旦責之,曾無震懾,辭理不失,真奇士也!」即日拜右骁衛将軍。
〔懾,之涉翻。
骁,堅堯翻。
〕 甲午,以刑部尚書張亮為平壤道行軍大總管,帥江、淮、嶺、峽兵四萬,〔硖中諸州,夔、硖、歸是也。
帥,讀曰率;下同。
〕長安、洛陽募士三千,戰艦五百艘,自萊州泛海趨平壤;〔艦,戶黯翻。
艘,蘇遭翻。
趨,七谕翻。
〕又以太子詹事、左衛率李世績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帥步騎六萬及蘭、河二州降胡趣遼東,〔率,所律翻。
騎,奇寄翻。
降,戶江翻。
趣,與趨同,音七喻翻。
〕兩軍合勢并進。
庚子,諸軍大集于幽州,遣行軍總管姜行本、少府少監丘行淹先督衆工造梯沖于安蘿山。
時遠近勇士應募及敵攻城器械者不可勝數,上皆親加損益,取其便易。
〔勝,音升。
易,以豉翻。
〕又手诏谕天下,以「高麗蓋蘇文弒主虐民,情何可忍!今欲巡幸幽、薊,問罪遼、碣,〔碣,其谒翻。
〕所過營頓,無為勞費。
」且1:「昔隋炀帝殘暴其下,高麗王仁愛其民,以思亂之軍擊安和之衆,故不能成功。
今略言必勝之道有五:一曰以大擊小,二曰以順讨逆,三曰以治乘亂,〔治,直吏翻。
〕四曰以逸待勞,五曰以悅當怨,何憂不克!布告元元,勿為疑懼!」〔太宗以高麗為必可克而卒不克,所謂常勝之家,難與慮敵也。
〕于是凡頓舍供費之具,減者太半。
17十二月,辛醜,武陽懿公李大亮卒于長安,〔卒,子恤翻。
〕遺表請罷高麗之師。
家餘米五斛,布三十匹。
親戚早孤為大亮所養,喪之如父者十有五人。
〔喪,息郎翻。
〕 18壬寅,故太子承幹卒于黔州,上為之廢朝,〔卒,子恤翻。
為,于僞翻。
〕葬以國公禮。
19甲寅,诏諸軍及新羅、百濟、奚、契丹分道擊高麗。
20初,上遣突厥俟利苾可汗北渡河,〔見上卷十五年。
〕薛延陀真珠可汗恐其部落翻動,意甚惡之,〔夷狄畏服大種,其天性也。
俟利苾承祖父之餘威,依中國之大援,還主部落。
薛延陀雖據漠北,突厥之種類,與鐵勒諸部舊屬突厥,聞俟利苾之來,恐翻而從之,故甚惡焉。
惡,烏路翻。
〕豫蓄輕騎于漠北,欲擊之。
上遣使戒敕,無得相攻。
〔騎,奇寄翻。
使,疏吏翻。
〕真珠可汗對曰:「至尊有命,安敢不從!然突厥翻覆難期,當其未破之時,歲犯中國,殺人以千萬計。
臣以為至尊克之,當翦為奴婢,以賜中國之人;乃反養之如子,其恩德至矣,而結社率竟反。
〔見一百九十五卷十三年。
〕此屬獸心,安可以人理待也!臣荷恩深厚,請為至尊誅之。
」自是數相攻。
〔荷,下可翻。
為,于僞翻。
數,所角翻。
〕 俟利苾之北渡也,有衆十萬,勝兵四萬人,〔勝,音升。
〕俟利苾不能撫禦,衆不惬服。
戊午,悉棄俟利苾南渡河,請處于勝、夏之間;上許之。
群臣皆以為:「陛下方遠征遼左,而置突厥于河南,距京師不遠,〔勝州去京師一千八百三十裡,夏州去京師一千一百十一裡。
處,昌呂翻。
夏,戶雅翻。
〕豈得不為後慮!願留鎮洛陽,遣諸将東征。
」上曰:「夷狄亦人耳,其情與中夏不殊。
〔将,即亮翻。
夏,戶雅翻。
〕人主患德澤不加,不必猜忌異類。
蓋德澤洽,則四夷可
〔斷,丁亂翻。
〕高士廉涉獵古今,心術明達,臨難不改節,當官無朋黨;所乏者骨鲠規谏耳。
〔難,乃旦翻。
〕唐儉言辭辯捷,善和解人;事朕三十年,遂無言及于獻替。
〔帝未起兵時,儉在晉陽,雅與帝遊。
〕楊師道性行純和,自無愆違;而情實怯懦,緩急不可得力。
岑文本性質敦厚,文章華贍;而持論恒據經遠,自當不負于物。
劉洎性最堅貞,有利益;然其意尚然諾,私于朋友。
馬周見事敏速,性甚貞正,論量人物,直道而言,朕比任使,多能稱意。
〔行,下孟翻。
贍,而豔翻。
恒,戶登翻。
論,盧昆翻。
量,音良。
比,毗至翻。
稱,尺證翻。
〕褚遂良學問稍長,性亦堅正,每寫忠誠,親附于朕,譬如飛鳥依人,人自憐之。
」 9甲子,上還京師。
10丁卯,以散騎常侍劉洎為侍中,〔散,悉亶翻。
騎,奇寄翻。
〕行中書侍郎岑文本為中書令,太子左庶子中書侍郎馬周守中書令。
文本既拜,還家,有憂色。
母問其故,文本曰:「非勳非舊,濫荷寵榮,位高責重,所以憂懼。
」親賓有來賀者,文本曰:「今受吊,不受賀也。
」 文本弟文昭為校書郎,喜賓客,〔荷,下可翻。
唐校書郎,正九品上,掌雠校典籍,屬秘書省。
喜,許記翻。
〕上聞之不悅;嘗從容謂文本曰:「卿弟過爾交結,恐為卿累;〔從,千容翻。
累,力瑞翻。
〕朕欲出為外官,何如﹖」文本泣曰:「臣弟少孤,老母特所鐘愛,未嘗信宿離左右。
〔少,詩照翻。
離,力智翻。
〕今若出外,母必愁悴,〔悴,秦醉翻。
〕傥無此弟,亦無老母矣。
」因歔欷嗚咽,〔歔,音虛。
欷,音虛,又許既翻。
〕上愍其意而止。
惟召文昭嚴戒之,亦卒無過。
〔卒,子恤翻。
〕 11九月,以谏議大夫褚遂良為黃門侍郎,參預朝政。
〔黃門侍郎,即門下侍郎,正四品上,掌貳侍中之職,凡政之弛張,事之與奪,皆參預焉。
朝,直遙翻;下同。
〕 12焉耆貳于西突厥,西突厥大臣屈利啜為其弟娶焉耆王女,〔啜,陟劣翻。
為,于僞翻。
〕由是朝貢多阙;安西都護郭孝恪請讨之。
〔按唐六典,永徽中,始置安南、安西大都護。
又按舊書郭孝恪傳:貞觀十六年,行安西都護、西州刺史。
蓋滅高昌後,便置安西都護,而加「大」字則在永徽中也。
安西都護府時治西州,西至焉耆七百一十裡。
〕诏以孝恪為西州道行軍總管,帥步騎三千出銀山道以擊之。
〔帥,讀曰率。
騎,奇寄翻。
〕會焉耆王弟颉鼻兄弟三人至西州,孝恪以颉鼻弟栗婆準為鄉導。
〔鄉,讀曰向。
〕焉耆城四面皆水,恃險而不設備,孝恪倍道兼行,夜,至城下,命将士浮水而渡,〔将,即亮翻。
〕比曉,登城,執其王突騎支,〔比,必寐翻。
舊唐書作「龍突騎支」。
騎,奇寄翻;下同。
〕獲首虜七千級,留栗婆準攝國事而還。
〔還,從宣翻,又如字。
〕孝恪去三日,屈利啜引兵救焉耆,不及,執栗婆準,以勁騎五千,追孝恪至銀山,孝恪還擊,破之,追奔數十裡。
辛卯,上謂侍臣曰:「孝恪近奏稱八月十一日往擊焉耆,二十日應至,必以二十二日破之,朕計其道裡,使者今日至矣!」〔使,疏吏翻;下同。
〕言未畢,驿騎至。
西突厥處那啜使其吐屯攝焉耆,遣使入貢。
上數之曰:「我發兵擊得焉耆,汝何人而據之!」吐屯懼,返其國。
焉耆立栗婆準從父兄薛婆阿那支為王,仍附于處那啜。
〔處那啜蓋亦西突厥之部落酋長。
數,所具翻。
從,才用翻。
〕 13乙未,鴻胪奏「高麗莫離支貢白金。
」〔胪,陵如翻。
〕褚遂良曰:「莫離支弒其君,九夷所不容,〔後漢書:東方有九夷,曰:畎夷、幹夷、方夷、黃夷、白夷、赤夷、玄夷、風夷、陽夷。
白虎通:夷者,蹲也,言無禮儀。
或雲:夷者,抵也,言仁而好生,抵地而出,故天性柔順,易以道禦。
〕今将讨之而納其金,此郜鼎之類也,〔春秋:桓公取郜大鼎于宋,納于太廟,非禮也。
郜,古到翻。
〕臣謂不可受。
」上從之。
上謂高麗使者曰:「汝曹皆事高武,有官爵。
莫離支弒逆,汝曹不能複雠,今更為之遊說以欺大國,罪孰大焉!」悉以屬大理。
〔為,于僞翻。
屬,之欲翻。
〕 14冬十月,辛醜朔,日有食之。
15甲寅,車駕行幸洛陽,以房玄齡留守京師,〔守,手又翻。
〕右衛大将軍工部尚書李大亮副之。
16郭孝恪鎖焉耆王突騎支及其詣行在,敕宥之。
丁巳,上謂太子曰:「焉耆王不求賢輔,不用忠謀,自取滅亡,系頸束手,漂搖萬裡;人以此思懼,則懼可知矣。
」 己巳,畋于渑池之天池;〔渑池縣,漢、晉屬弘農郡,後魏置渑郡,後周置河南郡,大象中廢郡,以縣屬洛州,唐屬谷州。
郦道元曰:熊耳山際有池,池水東南流,水側有一池,世謂之渑池。
渑,彌兖翻。
〕十一月,壬申,至洛陽。
前宜州刺史鄭元暃,已緻仕,上以其嘗從隋炀帝伐高麗,〔鄭元暃仕隋,為右武候将軍,從伐高麗。
暃,殊玉翻。
〕召詣行在;問之,對曰:「遼東道遠,糧運艱阻;東夷善守城,攻之不可猝下。
」上曰:「今日非隋之比,公但聽之。
」〔帝所謂恃國家之大,甲兵之強,算略之足,以取勝,欲見威于敵者也。
〕 張儉等值遼水漲,久不得濟,上以為畏懦,召儉詣洛陽。
至,具陳山川險易,水草美惡;〔懦,乃卧翻,又奴亂翻。
易,以豉翻。
〕上悅。
上聞洺州刺史程名振善用兵,召問方略,嘉其才敏,勞勉之,曰:〔洺,音名。
勞,力到翻。
〕「卿有将相之器,〔将,即亮翻。
相,息亮翻。
〕朕方将任使。
」名振失不拜謝,上試責怒,以觀其所為,曰:「山東鄙夫,得一刺史,以為富貴極邪!敢于天子之側,言語粗疏;又複不拜!」〔複,扶又翻。
〕名振謝曰:「疏野之臣,未嘗親奉聖問,适方心思所對,故忘拜耳。
」舉止自若,應對愈明辯上乃歎曰:「房玄齡處朕左右二十餘年,每見朕譴責餘人,顔色無主。
〔此玄齡所以為忠謹也。
處,昌呂翻。
〕名振平生未嘗朕,朕一旦責之,曾無震懾,辭理不失,真奇士也!」即日拜右骁衛将軍。
〔懾,之涉翻。
骁,堅堯翻。
〕 甲午,以刑部尚書張亮為平壤道行軍大總管,帥江、淮、嶺、峽兵四萬,〔硖中諸州,夔、硖、歸是也。
帥,讀曰率;下同。
〕長安、洛陽募士三千,戰艦五百艘,自萊州泛海趨平壤;〔艦,戶黯翻。
艘,蘇遭翻。
趨,七谕翻。
〕又以太子詹事、左衛率李世績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帥步騎六萬及蘭、河二州降胡趣遼東,〔率,所律翻。
騎,奇寄翻。
降,戶江翻。
趣,與趨同,音七喻翻。
〕兩軍合勢并進。
庚子,諸軍大集于幽州,遣行軍總管姜行本、少府少監丘行淹先督衆工造梯沖于安蘿山。
時遠近勇士應募及敵攻城器械者不可勝數,上皆親加損益,取其便易。
〔勝,音升。
易,以豉翻。
〕又手诏谕天下,以「高麗蓋蘇文弒主虐民,情何可忍!今欲巡幸幽、薊,問罪遼、碣,〔碣,其谒翻。
〕所過營頓,無為勞費。
」且1:「昔隋炀帝殘暴其下,高麗王仁愛其民,以思亂之軍擊安和之衆,故不能成功。
今略言必勝之道有五:一曰以大擊小,二曰以順讨逆,三曰以治乘亂,〔治,直吏翻。
〕四曰以逸待勞,五曰以悅當怨,何憂不克!布告元元,勿為疑懼!」〔太宗以高麗為必可克而卒不克,所謂常勝之家,難與慮敵也。
〕于是凡頓舍供費之具,減者太半。
17十二月,辛醜,武陽懿公李大亮卒于長安,〔卒,子恤翻。
〕遺表請罷高麗之師。
家餘米五斛,布三十匹。
親戚早孤為大亮所養,喪之如父者十有五人。
〔喪,息郎翻。
〕 18壬寅,故太子承幹卒于黔州,上為之廢朝,〔卒,子恤翻。
為,于僞翻。
〕葬以國公禮。
19甲寅,诏諸軍及新羅、百濟、奚、契丹分道擊高麗。
20初,上遣突厥俟利苾可汗北渡河,〔見上卷十五年。
〕薛延陀真珠可汗恐其部落翻動,意甚惡之,〔夷狄畏服大種,其天性也。
俟利苾承祖父之餘威,依中國之大援,還主部落。
薛延陀雖據漠北,突厥之種類,與鐵勒諸部舊屬突厥,聞俟利苾之來,恐翻而從之,故甚惡焉。
惡,烏路翻。
〕豫蓄輕騎于漠北,欲擊之。
上遣使戒敕,無得相攻。
〔騎,奇寄翻。
使,疏吏翻。
〕真珠可汗對曰:「至尊有命,安敢不從!然突厥翻覆難期,當其未破之時,歲犯中國,殺人以千萬計。
臣以為至尊克之,當翦為奴婢,以賜中國之人;乃反養之如子,其恩德至矣,而結社率竟反。
〔見一百九十五卷十三年。
〕此屬獸心,安可以人理待也!臣荷恩深厚,請為至尊誅之。
」自是數相攻。
〔荷,下可翻。
為,于僞翻。
數,所角翻。
〕 俟利苾之北渡也,有衆十萬,勝兵四萬人,〔勝,音升。
〕俟利苾不能撫禦,衆不惬服。
戊午,悉棄俟利苾南渡河,請處于勝、夏之間;上許之。
群臣皆以為:「陛下方遠征遼左,而置突厥于河南,距京師不遠,〔勝州去京師一千八百三十裡,夏州去京師一千一百十一裡。
處,昌呂翻。
夏,戶雅翻。
〕豈得不為後慮!願留鎮洛陽,遣諸将東征。
」上曰:「夷狄亦人耳,其情與中夏不殊。
〔将,即亮翻。
夏,戶雅翻。
〕人主患德澤不加,不必猜忌異類。
蓋德澤洽,則四夷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