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九十七
關燈
小
中
大
師遭難,去「王」姓「裡」,至裡克為晉所誅,其妻攜少子逃居相城,其妻攜少子逃居相城,因為相裡氏。
〕曰:「新羅委質國家,朝貢不乏,〔質,職日翻。
〕爾與百濟各宜戢兵;〔戢,阻立翻。
〕若更攻之,明年發兵擊爾國矣!」 15癸未,徙承幹于黔州。
〔黔,其今翻。
〕甲午,徙順陽王泰于均州。
〔武當縣,漢屬南陽郡,晉屬順陽郡,宋屬始平郡;梁置武當郡及興州,後周改豐州,隋開皇初改均州;大業初,廢為武當縣,屬淅陽郡;義甯二年,分淅陽之武當、均陽置均州。
孫愐曰:﨨水出淅縣北山入沔。
「﨨」,今作「均」。
隋置均州,以水名州也。
〕上曰:「父子之情,出于自然。
朕今與泰生離,〔生離,謂生而離别也。
楚辭曰:哀莫哀兮生别離。
〕亦何心自處!然朕為天下主,但使百姓安甯,私情亦可割耳。
」又以泰所上表示近臣曰:「泰誠為俊少,朕心念之,卿曹所知;但以社稷之故,不得不斷之以義,〔處,昌呂翻。
上,時掌翻。
斷,丁亂翻。
〕使之居外者,亦所以兩全之耳。
」 16先是,諸州長官或上佐歲道親奉貢物入京師,謂之朝集使,〔朝集使,自隋以來有之。
先,悉薦翻。
長,知兩翻。
朝,直遙翻。
使,疏吏翻;下同。
〕亦謂之考使;京師無邸,率僦屋與商賈雜居。
上始命有司為之作邸。
〔僦,即亮翻。
賈,音古。
為,于僞翻。
〕 17冬,十一月,己卯,上祀圜丘。
〔貞觀禮:冬至祀昊天上帝于圜丘。
〕 18初,上與隐太子、巢刺王有隙,〔刺,盧達翻。
〕密明公贈司空封德彜陰持兩端。
楊文幹之亂,上皇欲廢隐太子而立上,〔見一百九十一卷武德七年。
〕德彜固谏而止。
其事甚秘,上不之知,薨後乃知之。
壬辰,治書侍禦史唐臨始追劾其事,請黜官奪爵。
〔治,直之翻。
劾,戶概翻,又戶得翻。
〕上命百官議之,尚書唐儉等議:「德彜罪暴身後,恩結生前,所曆衆官,不可追奪,請降贈改谥。
」诏黜其贈官,改谥曰缪,削所食實封。
〔谥法:名與實爽曰缪,蔽仁傷賢曰缪。
六典曰:魏氏五等,皆以鄉亭,多假空名,不食本邑。
隋氏始立王公侯以下制度,至唐因之,率多虛名,其言食實封者乃得真戶。
舊制,戶皆三丁己上,一分入國,開元中,定以三丁為限,租賦全入封家。
〕 19敕選良家女以實東宮;癸巳,太子遣左庶子于志甯辭之。
上曰:「吾不欲使子孫生于微賤耳。
今既緻辭,當從其意。
」上疑太子仁弱,密謂長孫無忌曰:「公勸我立雉奴,〔治,小字雉奴。
〕雉奴懦,〔懦,奴卧翻,又萬亂翻。
〕恐不能守社稷,柰何!吳王恪英果類我,我欲立之,何如﹖」無忌固争,以為不可。
上曰:「公以恪非己之甥邪﹖」無忌曰:「太子仁厚,真守文良主;儲副至重,豈可數易!〔數,所角翻。
〕願陛下熟思之。
」上乃止。
十二月,壬子,上謂吳王恪曰:「父子雖至親,及其有罪,則天下之法不可私也。
漢已立昭帝,燕王旦不服,陰圖不軌,霍光折簡誅之。
〔見二十三卷漢昭帝元鳳元年。
〕為人臣子,不可不戒!」〔為後無忌殺恪張本。
〕 十八年〔(甲辰、六四四)〕 1春,正月,乙未,車駕幸锺官城;〔漢锺官在上林苑中,至唐時蓋故城猶存也,其地當在鄠、杜二縣界。
〕庚子,幸鄠縣;〔鄠,音戶。
〕壬寅,幸骊山溫湯。
2相裡玄獎至平壞,莫離支已将兵擊新羅,破其兩城,〔将,即亮翻。
〕高麗王使召之,乃還。
〔麗,力知翻。
還,從宣翻,又音如字。
〕玄獎谕使勿攻新羅,莫離支曰:「昔隋人入寇,新羅乘釁侵我地五百裡,〔謂隋炀帝伐高麗時。
〕自非歸我侵地,恐兵未能已。
」玄獎曰:「既往之事,焉可追論!〔焉,于虔翻。
〕至于遼東諸城,本皆中國郡縣,〔高麗之地,漢、魏皆為郡縣,晉氏之亂,始與中國絕。
〕中國尚且不言,高麗豈得必求故地。
」莫離支竟不從。
二月,乙巳朔,玄獎還,具言其狀。
上曰:「蓋蘇文弒其君,賊其大臣,殘虐其民,今又違我诏命,侵暴鄰國,不可以不讨。
」谏議大夫褚遂良曰:「陛下指麾則中原清晏,顧眄則四夷詟服,〔眄,眠見翻。
詟,之涉翻。
〕威望大矣。
今乃渡海遠征小夷,若指期克捷,猶可也。
萬一蹉跌,〔蹉,七何翻。
跌,徒結翻。
〕傷威損望,更興忿兵,則安危難測矣。
」李世績曰:「間者薛延陀入寇,〔謂十五年擊突厥思摩也。
〕陛下欲發兵窮讨,魏征谏而止,使至今為患。
向用陛下之策,北鄙安矣。
」上曰:「然。
此誠征之失;朕尋悔之而不欲言,恐塞良謀故也。
」〔塞,悉則翻。
〕 上欲自征高麗,褚遂良上疏,〔上,時掌翻。
〕以為:「天下譬猶一身:兩京,心腹也;州縣,四支也;四夷,身外之物也。
高麗罪大,誠當緻讨,但命二、三将将四五萬衆,〔将,即亮翻;下名将同。
〕使陛下威靈,取之如反掌耳。
今太子新立,年尚幼牦,〔牦,直二翻。
〕自餘藩屏,陛下所知,〔屏,必郢翻。
〕一旦棄金湯之全,踰遼海之險,以天下之君,輕行遠舉,皆愚臣之所甚憂也。
」上不聽。
時群臣多谏征高麗者,上曰:「八堯、九舜,不能冬種,野夫、童子,春種而生,得時故也。
夫天有其時,人有其功。
〔夫天,音扶。
〕蓋蘇文陵上虐下,民延頸待救,此正高麗可亡之時也,議者紛纭,但不見此耳。
」 3己酉,上幸靈口,〔新書作「零口」。
九域志:京兆臨潼縣有零口鎮。
臨潼,唐之昭應縣;昭應,唐初之新豐縣。
按宋白續通典:京兆新豐縣界有零水。
零口蓋零水之口。
〕乙卯,還宮。
4三月,辛卯,以左衛将軍薛萬徹守右衛大将軍。
上嘗謂侍臣曰:「于今名将,惟世績、道宗、萬徹三人而已,世績、道宗不能大勝,亦不大敗,萬徹非大勝則大敗。
」 5夏,四月,上禦兩儀殿,皇太子侍。
上謂群臣曰:「太子性行,外人亦聞之乎﹖」〔行,下孟翻。
〕司徒無忌曰:「太子雖不出宮門,天下無不欽仰聖德。
」上曰:「吾如治年時,頗不能循常度。
治自幼寬厚,諺曰:『生【章:乙十一行本「生」下有「子如」二字,與「狼」字擠刊。
】狼,猶恐如羊,』〔曹大家女誡曰:生男如狼,猶恐其羊;生女如鼠,猶恐其虎。
蓋古語也。
〕冀其稍壯,自不同耳。
」無忌對曰:「陛下神武,乃撥亂之才,太子仁恕,實守文之德;趣尚雖異,各當其分,〔趣,七喻翻。
分,扶問翻。
〕此乃皇天所以祚大唐而福蒼生者也。
」〔無忌之保護太子至矣,迨其後也,以元舅之親,為婦人所間,不能保其身,保其家,而唐亦幾于不祀;則太子不可謂之寬厚,謂之闇弱可也。
〕 6辛亥,上幸九成宮。
壬子,至太平宮,〔京兆鄠縣東南三十裡有隋太平宮。
〕謂侍臣曰:「人臣順旨者多,犯顔則少,〔少,詩沼翻。
〕今朕欲自聞其失,諸公其直言無隐。
」長孫無忌等皆曰:「陛下無失。
」劉洎曰:「頃有上書不稱旨者,陛下皆面加窮诘,無不慚懼而退,恐非所以廣言路。
」〔洎,其冀翻。
上,時掌翻。
稱,尺證翻。
诘,去吉翻。
〕馬周曰:「陛下比來賞罰,微以喜怒有所高下,此外不見其失。
」上皆納之。
上好文學而辯敏,群臣言事者,上引古今以折之,〔比,毗至翻。
好,呼到翻。
折,之列翻。
〕多不能對。
劉洎上書谏曰:「帝王之與凡庶,聖哲之與庸愚,上下相懸,拟倫斯絕。
是知以至愚而對至聖,以極卑而對至尊,徒思自強,不可得也。
陛下降恩旨,假慈顔,凝旒以聽其言,虛襟以納其說,猶恐群下未敢對瞓;〔瞓,與揚同。
〕況動神機,縱天辯,飾辭以折其理,引古以排其議,欲令凡庶何階應答!且多記則損心,多語則損氣,心氣内損,形神外勞,初雖不覺,後必為累,〔累,力瑞翻;下之累同。
〕須為社稷自愛,豈為性好自傷乎!〔為,于僞翻。
性好,謂性之所好也。
好,呼到翻。
〕至如秦政強辯,失人心于自矜;魏文宏才,虧衆望于虛說。
此材辯之累,較然可知矣。
」上飛白答之〔飛白書也。
〕曰:「非慮無以臨下,非言無以述慮,比有談論,遂緻煩多,〔比,毗至翻。
〕輕物驕人,恐由茲道,形神心氣,非此為勞。
今聞谠言,虛懷以改。
〔谠,音黨。
〕己未,至顯仁宮。
〔是時幸九成宮,為避暑也,至八月甲子,始自九成宮還京師。
顯仁宮在河南壽安縣,幸東都則為中頓,幸九成宮非其所經之路。
岐州郿縣有隋安仁宮。
「顯」,恐當作「安」。
〕 7上将征高麗,秋,七月,辛卯,敕将作大監【章:十二行本「監」作「匠」;乙十一行本同。
】閻立德等詣洪、饒、江三州,造船四百艘以載軍糧。
〔艘,蘇遭翻。
〕甲午,下诏遣營州都督張儉等帥幽、營二部督兵及契丹、奚、靺鞨先擊遼東以觀其勢。
〔帥,讀曰率。
契,欺訖翻,又音吃。
〕以太常卿韋挺為饋運使,〔使,疏吏翻。
〕以民部侍郎崔仁師副之,自河北諸州皆受挺節度,聽以便宜從事。
又命太仆少卿蕭銳運河南諸州糧入海。
銳,瑀之子也。
8八月,壬子,上謂司徒無忌等曰:「人苦不自知其過,卿可為朕明言之。
」〔為,于僞翻。
〕對曰:「陛下武功文德,臣等将順之不暇,〔孝經:君子之事上也,将順其美,匡救其惡。
〕又何過之可言!」上曰:「朕問公以己過,公等乃曲相谀悅,朕欲面舉公等得失以相戒而改之,何如﹖」皆拜謝。
上曰
〕曰:「新羅委質國家,朝貢不乏,〔質,職日翻。
〕爾與百濟各宜戢兵;〔戢,阻立翻。
〕若更攻之,明年發兵擊爾國矣!」 15癸未,徙承幹于黔州。
〔黔,其今翻。
〕甲午,徙順陽王泰于均州。
〔武當縣,漢屬南陽郡,晉屬順陽郡,宋屬始平郡;梁置武當郡及興州,後周改豐州,隋開皇初改均州;大業初,廢為武當縣,屬淅陽郡;義甯二年,分淅陽之武當、均陽置均州。
孫愐曰:﨨水出淅縣北山入沔。
「﨨」,今作「均」。
隋置均州,以水名州也。
〕上曰:「父子之情,出于自然。
朕今與泰生離,〔生離,謂生而離别也。
楚辭曰:哀莫哀兮生别離。
〕亦何心自處!然朕為天下主,但使百姓安甯,私情亦可割耳。
」又以泰所上表示近臣曰:「泰誠為俊少,朕心念之,卿曹所知;但以社稷之故,不得不斷之以義,〔處,昌呂翻。
上,時掌翻。
斷,丁亂翻。
〕使之居外者,亦所以兩全之耳。
」 16先是,諸州長官或上佐歲道親奉貢物入京師,謂之朝集使,〔朝集使,自隋以來有之。
先,悉薦翻。
長,知兩翻。
朝,直遙翻。
使,疏吏翻;下同。
〕亦謂之考使;京師無邸,率僦屋與商賈雜居。
上始命有司為之作邸。
〔僦,即亮翻。
賈,音古。
為,于僞翻。
〕 17冬,十一月,己卯,上祀圜丘。
〔貞觀禮:冬至祀昊天上帝于圜丘。
〕 18初,上與隐太子、巢刺王有隙,〔刺,盧達翻。
〕密明公贈司空封德彜陰持兩端。
楊文幹之亂,上皇欲廢隐太子而立上,〔見一百九十一卷武德七年。
〕德彜固谏而止。
其事甚秘,上不之知,薨後乃知之。
壬辰,治書侍禦史唐臨始追劾其事,請黜官奪爵。
〔治,直之翻。
劾,戶概翻,又戶得翻。
〕上命百官議之,尚書唐儉等議:「德彜罪暴身後,恩結生前,所曆衆官,不可追奪,請降贈改谥。
」诏黜其贈官,改谥曰缪,削所食實封。
〔谥法:名與實爽曰缪,蔽仁傷賢曰缪。
六典曰:魏氏五等,皆以鄉亭,多假空名,不食本邑。
隋氏始立王公侯以下制度,至唐因之,率多虛名,其言食實封者乃得真戶。
舊制,戶皆三丁己上,一分入國,開元中,定以三丁為限,租賦全入封家。
〕 19敕選良家女以實東宮;癸巳,太子遣左庶子于志甯辭之。
上曰:「吾不欲使子孫生于微賤耳。
今既緻辭,當從其意。
」上疑太子仁弱,密謂長孫無忌曰:「公勸我立雉奴,〔治,小字雉奴。
〕雉奴懦,〔懦,奴卧翻,又萬亂翻。
〕恐不能守社稷,柰何!吳王恪英果類我,我欲立之,何如﹖」無忌固争,以為不可。
上曰:「公以恪非己之甥邪﹖」無忌曰:「太子仁厚,真守文良主;儲副至重,豈可數易!〔數,所角翻。
〕願陛下熟思之。
」上乃止。
十二月,壬子,上謂吳王恪曰:「父子雖至親,及其有罪,則天下之法不可私也。
漢已立昭帝,燕王旦不服,陰圖不軌,霍光折簡誅之。
〔見二十三卷漢昭帝元鳳元年。
〕為人臣子,不可不戒!」〔為後無忌殺恪張本。
〕 十八年〔(甲辰、六四四)〕 1春,正月,乙未,車駕幸锺官城;〔漢锺官在上林苑中,至唐時蓋故城猶存也,其地當在鄠、杜二縣界。
〕庚子,幸鄠縣;〔鄠,音戶。
〕壬寅,幸骊山溫湯。
2相裡玄獎至平壞,莫離支已将兵擊新羅,破其兩城,〔将,即亮翻。
〕高麗王使召之,乃還。
〔麗,力知翻。
還,從宣翻,又音如字。
〕玄獎谕使勿攻新羅,莫離支曰:「昔隋人入寇,新羅乘釁侵我地五百裡,〔謂隋炀帝伐高麗時。
〕自非歸我侵地,恐兵未能已。
」玄獎曰:「既往之事,焉可追論!〔焉,于虔翻。
〕至于遼東諸城,本皆中國郡縣,〔高麗之地,漢、魏皆為郡縣,晉氏之亂,始與中國絕。
〕中國尚且不言,高麗豈得必求故地。
」莫離支竟不從。
二月,乙巳朔,玄獎還,具言其狀。
上曰:「蓋蘇文弒其君,賊其大臣,殘虐其民,今又違我诏命,侵暴鄰國,不可以不讨。
」谏議大夫褚遂良曰:「陛下指麾則中原清晏,顧眄則四夷詟服,〔眄,眠見翻。
詟,之涉翻。
〕威望大矣。
今乃渡海遠征小夷,若指期克捷,猶可也。
萬一蹉跌,〔蹉,七何翻。
跌,徒結翻。
〕傷威損望,更興忿兵,則安危難測矣。
」李世績曰:「間者薛延陀入寇,〔謂十五年擊突厥思摩也。
〕陛下欲發兵窮讨,魏征谏而止,使至今為患。
向用陛下之策,北鄙安矣。
」上曰:「然。
此誠征之失;朕尋悔之而不欲言,恐塞良謀故也。
」〔塞,悉則翻。
〕 上欲自征高麗,褚遂良上疏,〔上,時掌翻。
〕以為:「天下譬猶一身:兩京,心腹也;州縣,四支也;四夷,身外之物也。
高麗罪大,誠當緻讨,但命二、三将将四五萬衆,〔将,即亮翻;下名将同。
〕使陛下威靈,取之如反掌耳。
今太子新立,年尚幼牦,〔牦,直二翻。
〕自餘藩屏,陛下所知,〔屏,必郢翻。
〕一旦棄金湯之全,踰遼海之險,以天下之君,輕行遠舉,皆愚臣之所甚憂也。
」上不聽。
時群臣多谏征高麗者,上曰:「八堯、九舜,不能冬種,野夫、童子,春種而生,得時故也。
夫天有其時,人有其功。
〔夫天,音扶。
〕蓋蘇文陵上虐下,民延頸待救,此正高麗可亡之時也,議者紛纭,但不見此耳。
」 3己酉,上幸靈口,〔新書作「零口」。
九域志:京兆臨潼縣有零口鎮。
臨潼,唐之昭應縣;昭應,唐初之新豐縣。
按宋白續通典:京兆新豐縣界有零水。
零口蓋零水之口。
〕乙卯,還宮。
4三月,辛卯,以左衛将軍薛萬徹守右衛大将軍。
上嘗謂侍臣曰:「于今名将,惟世績、道宗、萬徹三人而已,世績、道宗不能大勝,亦不大敗,萬徹非大勝則大敗。
」 5夏,四月,上禦兩儀殿,皇太子侍。
上謂群臣曰:「太子性行,外人亦聞之乎﹖」〔行,下孟翻。
〕司徒無忌曰:「太子雖不出宮門,天下無不欽仰聖德。
」上曰:「吾如治年時,頗不能循常度。
治自幼寬厚,諺曰:『生【章:乙十一行本「生」下有「子如」二字,與「狼」字擠刊。
】狼,猶恐如羊,』〔曹大家女誡曰:生男如狼,猶恐其羊;生女如鼠,猶恐其虎。
蓋古語也。
〕冀其稍壯,自不同耳。
」無忌對曰:「陛下神武,乃撥亂之才,太子仁恕,實守文之德;趣尚雖異,各當其分,〔趣,七喻翻。
分,扶問翻。
〕此乃皇天所以祚大唐而福蒼生者也。
」〔無忌之保護太子至矣,迨其後也,以元舅之親,為婦人所間,不能保其身,保其家,而唐亦幾于不祀;則太子不可謂之寬厚,謂之闇弱可也。
〕 6辛亥,上幸九成宮。
壬子,至太平宮,〔京兆鄠縣東南三十裡有隋太平宮。
〕謂侍臣曰:「人臣順旨者多,犯顔則少,〔少,詩沼翻。
〕今朕欲自聞其失,諸公其直言無隐。
」長孫無忌等皆曰:「陛下無失。
」劉洎曰:「頃有上書不稱旨者,陛下皆面加窮诘,無不慚懼而退,恐非所以廣言路。
」〔洎,其冀翻。
上,時掌翻。
稱,尺證翻。
诘,去吉翻。
〕馬周曰:「陛下比來賞罰,微以喜怒有所高下,此外不見其失。
」上皆納之。
上好文學而辯敏,群臣言事者,上引古今以折之,〔比,毗至翻。
好,呼到翻。
折,之列翻。
〕多不能對。
劉洎上書谏曰:「帝王之與凡庶,聖哲之與庸愚,上下相懸,拟倫斯絕。
是知以至愚而對至聖,以極卑而對至尊,徒思自強,不可得也。
陛下降恩旨,假慈顔,凝旒以聽其言,虛襟以納其說,猶恐群下未敢對瞓;〔瞓,與揚同。
〕況動神機,縱天辯,飾辭以折其理,引古以排其議,欲令凡庶何階應答!且多記則損心,多語則損氣,心氣内損,形神外勞,初雖不覺,後必為累,〔累,力瑞翻;下之累同。
〕須為社稷自愛,豈為性好自傷乎!〔為,于僞翻。
性好,謂性之所好也。
好,呼到翻。
〕至如秦政強辯,失人心于自矜;魏文宏才,虧衆望于虛說。
此材辯之累,較然可知矣。
」上飛白答之〔飛白書也。
〕曰:「非慮無以臨下,非言無以述慮,比有談論,遂緻煩多,〔比,毗至翻。
〕輕物驕人,恐由茲道,形神心氣,非此為勞。
今聞谠言,虛懷以改。
〔谠,音黨。
〕己未,至顯仁宮。
〔是時幸九成宮,為避暑也,至八月甲子,始自九成宮還京師。
顯仁宮在河南壽安縣,幸東都則為中頓,幸九成宮非其所經之路。
岐州郿縣有隋安仁宮。
「顯」,恐當作「安」。
〕 7上将征高麗,秋,七月,辛卯,敕将作大監【章:十二行本「監」作「匠」;乙十一行本同。
】閻立德等詣洪、饒、江三州,造船四百艘以載軍糧。
〔艘,蘇遭翻。
〕甲午,下诏遣營州都督張儉等帥幽、營二部督兵及契丹、奚、靺鞨先擊遼東以觀其勢。
〔帥,讀曰率。
契,欺訖翻,又音吃。
〕以太常卿韋挺為饋運使,〔使,疏吏翻。
〕以民部侍郎崔仁師副之,自河北諸州皆受挺節度,聽以便宜從事。
又命太仆少卿蕭銳運河南諸州糧入海。
銳,瑀之子也。
8八月,壬子,上謂司徒無忌等曰:「人苦不自知其過,卿可為朕明言之。
」〔為,于僞翻。
〕對曰:「陛下武功文德,臣等将順之不暇,〔孝經:君子之事上也,将順其美,匡救其惡。
〕又何過之可言!」上曰:「朕問公以己過,公等乃曲相谀悅,朕欲面舉公等得失以相戒而改之,何如﹖」皆拜謝。
上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