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九十七

關燈
言。

    〕未聞一二百戍兵能威絕域者也!」 5丁酉,右仆射高士廉遜位,許之,其開府儀同三司、勳封如故,〔勳,勳級;封,封邑也。

    〕仍同門下中書三品,知政事。

     6閏月,辛亥,上謂侍臣曰:「朕自立太子,遇物則誨之,見其飯,則曰:『汝知稼穑之艱難,則常有斯飯矣。

    』〔書無逸曰:惟不知稼穑之艱難,乃逸。

    〕見其乘馬,則曰:『汝知其勞逸,不竭其力,則常得乘之矣。

    』〔顔淵曰:昔造父巧于使馬,造父不窮其馬力,是造父無佚馬也。

    〕見其乘舟,則曰:『水所以載舟,亦所以覆舟,民猶水也,君猶舟也。

    』〔孔子家語之言。

    〕見其息于木下,則曰:『木從繩則正,後從谏則聖。

    』」〔書說命之言。

    〕 7丁巳,诏太子知左、右屯營兵馬事,其大将軍以下并受處分。

    〔左右十二衛,屯營也。

    處,昌呂翻。

    分,扶問翻。

    〕 8薛延陀真珠可汗,〔可,從刊入聲。

    汗,音寒。

    〕使其侄突利設來納币,獻馬五萬匹,牛、橐駝萬頭,羊十萬口。

    庚申,突利設獻馔,〔馔,皺戀翻,又皺皖翻。

    〕上禦相思殿,〔按褚遂良疏雲:「禦幸北門,受其獻食。

    」則相思殿蓋在玄武門内。

    〕大飨群臣,設十部樂,〔增樂為十部,見一百九十五卷十四年。

    〕突利設再拜上壽,賜砈甚厚。

     契苾何力上言:「薛延陀不可與婚。

    」〔上,時掌翻。

    契,欺訖翻。

    苾,毗必翻。

    〕上曰:「吾已許之矣,豈可為天子而食言乎!」何力對曰:「臣非欲陛下遽絕之也,願且遷延其事。

    臣聞古有親迎之禮,若敕夷男使親迎,〔迎,魚敬翻。

    〕雖不至京師,亦應至靈州;彼必不敢來,則絕之有名矣。

    夷男性剛戾,既不成婚,其下複攜貳,〔複,扶又翻。

    〕不過一二年必病死,二子争立,則可以坐制之矣!」上從之,乃征真珠可汗使親迎,仍發诏将幸靈州與之會。

    真珠大喜,欲詣靈州,其臣谏曰:「脫為所留,悔之無及!」真珠曰:「吾聞唐天子有聖德,我得身往見之,死無所恨。

    且漠北必當有主,我行決矣,勿複多言!」上發使三道,受其所獻雜畜。

    薛延陀先無庫廄,真珠調斂諸部,〔複,扶又翻。

    使,疏吏翻;下三使同。

    畜,許救翻。

    調,徒釣翻。

    斂,加贍翻。

    〕往返萬裡,道涉沙碛,無水草,〔碛,七迹翻。

    〕耗死将半,失期不至。

    議者或以為聘财未備而與為婚,将使戎狄輕中國,上乃下诏絕其婚,停幸靈州,追還三使。

     褚遂良上疏,以為「薛延陀本一俟斤,〔良上,時掌翻。

    俟,渠之翻。

    〕陛下蕩平沙塞,萬裡蕭條,〔謂平突厥也,塞北皆沙碛,故曰沙塞。

    〕餘寇奔波,須有酋長,玺書鼓纛,立為可汗。

    〔見一百九十三卷二年。

    酋,慈由翻。

    長,知兩翻。

    玺,斯氏翻。

    纛,徒到翻。

    〕比者複降鴻私,許其姻媾,〔比,毗至翻。

    複,扶又翻。

    見上卷十六年。

    〕西告吐蕃,〔吐,從暾入聲。

    〕北谕思摩,中國童幼,靡不知之。

    禦幸北門,受其獻食,群臣四夷,宴樂終日。

    〔樂,音洛。

    〕鹹言陛下欲安百姓,不愛一女,凡在含生,孰不懷德。

    今一朝生進退之意,有改悔之心,臣為國家惜茲聲聽;〔為,于僞翻。

    〕所顧甚少,所失殊多,〔少,詩沼翻。

    〕嫌隙既生,必構邊患。

    彼國蓄見欺之怒,此民懷負約之慚,恐非所以服遠人,訓戎士也。

    陛下君臨天下十有七載,〔載,子亥翻。

    〕以仁恩結庶類,以信義撫戎夷,莫不欣然,負之無力,〔此二語考之舊書褚遂良傳亦是如此,然其意義難于強解。

    或曰:「力」,當作「益」;言負延陀之約為無益也。

    〕何惜不使有始有卒乎!〔卒,子恤翻。

    〕夫龍沙以北,部落無算,〔匈奴庭謂之龍城,無常處,故沙幕因謂之龍沙。

    〕中國誅之,終不能盡,當懷之以德,使為惡者在夷不在華,失信者在彼不在此,則堯、舜、禹、湯不及陛下遠矣!」上不聽。

     是時,群臣多言:「國家既許其婚,受其聘币,不可失信戎狄,更生邊患。

    」上曰:「卿曹皆知古而不知今。

    昔漢初匈奴強,中國弱,故飾子女,捐金絮以餌之,得事之宜。

    今中國強,戎狄弱,以我徒兵一千,可擊胡騎數萬,〔騎,奇寄翻。

    〕薛延陀所以匍匐稽颡,惟我所欲,不敢驕慢,以新為君長,雜姓非其種族,欲假中國之勢以威服之耳。

    〔匍,薄乎翻。

    匐,蒲北翻。

    稽,音啟。

    種,章勇翻。

    〕彼同羅、仆骨、回纥等十餘部,〔纥,下沒翻。

    〕兵各數萬,并力攻之,立可破滅,所以不敢發者,畏中國所立故也。

    今以女妻之,彼自恃大國之伲,雜姓誰敢不服!戎狄人面獸心,一旦微不得意,必反噬為害。

    今吾絕其婚,殺其禮,〔妻,七細翻;下可妻同。

    殺,所界翻。

    〕雜姓知我棄之,不日将瓜剖之矣,卿曹第志之!」〔瓜剖,猶瓜分也。

    志,猶記之。

    〕 臣光曰:孔子稱去食、去兵,不可去信。

    〔見論語。

    去,羌呂翻。

    〕唐太宗審知薛延陀不可妻,則初勿許其婚可也;既許之矣,乃複恃強棄信而絕之,〔複,扶又翻。

    〕雖滅薛延陀,猶可羞也。

    王者發言出令,可不慎哉! 9上曰:「蓋蘇文弒其君而專國政,〔見上卷十六年。

    〕誠不可忽,以今日兵力,取之不難,但不欲勞百姓,吾欲且使契丹、靺鞨擾之,何如﹖」〔契,欺訖翻,又音吃。

    靺鞨,音末曷。

    〕長孫無忌曰:「蓋蘇文自知罪大,畏大國之讨,必嚴設守備,陛下少為之隐忍,〔為,于僞翻。

    〕彼得以自安,必更驕惰,愈肆其惡,然後讨之,未晚也。

    」上曰:「善!」〔觀此,則知帝之雄心未嘗一日不在高麗也。

    〔戊辰,诏以高麗王藏為上柱國、遼東郡王、高麗王,遣使持節冊命。

    〔麗,力知翻。

    使,疏吏翻。

    〕 10丙子,徙東萊王泰為順陽王。

     11初,太子承幹失德,上密謂中書侍郎兼左庶子杜正倫曰:「吾兒足疾乃可耳,但疏遠賢良,狎昵群小,卿可察之。

    〔言承幹之足不良于行,猶雲可也;若其遠賢良,近群小,則不可不谏誨之。

    遠,于願翻。

    昵,尼質翻。

    〕果不可教示,當來告我。

    」正倫屢谏,不聽,乃以上語告之。

    太子抗表以聞,上責正倫漏洩,對曰:「臣以此恐之,冀其遷善耳。

    」上怒,出正倫為谷州刺史。

    及承幹敗,秋,七月,辛卯,複左遷正倫為交州都督。

    〔複,扶又翻。

    〕初,魏征嘗薦正倫及侯君集有宰相材,請以君集為仆射,且曰:「國家安不忘危,不可無大将,諸衛兵馬宜委君集專知。

    」上以君集好誇誕,不用。

    〔将,即亮翻。

    好,呼到翻。

    〕及正倫以罪黜,君集謀反誅,上始疑征阿黨。

    又有言征自錄前後谏辭以示起居郎褚遂良者,上愈不悅,乃罷叔玉尚主,而踣所撰碑。

    〔許婚、撰碑事見上卷本年。

    踣,蒲北翻,仆也。

    〕 12初,上謂監修國史房玄齡曰:〔曆代史官隸秘書省著作局,皆著作郎掌修國史。

    北齊诏魏收撰史,又诏平原王高隆之總監之,書名而已。

    貞觀三年,始移史館于禁中,在門下省北,宰相監修國史;自是著作郎始罷史職。

    監,古銜翻。

    〕「前世史官所記,皆不令人主見之,何也﹖」對曰:「史官不虛美,不隐惡,若人主見之必怒,故不敢獻也。

    」上曰:「朕之為心,異于前世。

    帝王欲自觀國史,知前日之惡,為後來之戒,公可撰次以聞。

    」〔撰,士免翻。

    〕谏議大夫朱子奢上言:〔上,時掌翻;下上之同。

    〕「陛下聖德在躬,舉無過事,史官所述,義歸盡善。

    陛下獨覽起居,于事無失,若以此法傳示子孫,竊恐曾、玄之後或非上智,飾非護短,史官必不免刑誅。

    如此,則莫不希風順旨,全身遠害,悠悠千載,何所信乎!所以前代不觀,蓋為此也。

    」〔遠,于願翻。

    載,子亥翻。

    為,于僞翻。

    〕上不從。

    玄齡乃與給事中許敬宗等删為高祖、今上實錄;癸巳,書成,上之。

    上見書六月四日事,語多微隐,〔謂誅建成、元吉事也。

    〕謂玄齡曰:「周公誅管、蔡以安周,季友鸩叔牙以存魯,〔周公,弟也;管叔,兄也。

    成王幼,周公攝政,管、蔡流言,挾武庚以叛,周公誅之以安周室。

    魯公子慶父,叔牙、季友,皆桓公子也。

    莊公疾,問後于叔牙,牙曰:「慶父才。

    」問季友,友曰:「臣以死奉般。

    」遂鸩叔牙而立般。

    〕朕之所為,亦類是耳,史官何諱焉!」即命削去浮詞,〔去,羌呂翻。

    〕直書其事。

     13八月,庚戌,以洛州都督張亮為刑部尚書,參預朝政;〔朝,直遙翻。

    〕以左衛大将軍、太子右衛率李大亮為工部尚書。

    大亮身居三職,宿衛兩宮,〔三職,即謂為工部尚書及衛兩宮也。

    率,所律翻。

    〕恭儉忠謹,每宿直,必坐寐達旦。

    房玄齡甚重之,每稱大亮有王陵、周勃之節,可當大位。

     初,大亮為龐玉兵曹,為李密所獲,同輩皆死,賊帥張弼見而釋之,遂與定交。

    〔帥,所類翻。

    〕及大亮貴,求弼,欲報其德,弼時為将作丞,〔唐監丞,從六品下。

    〕自匿不言。

    大亮遇諸途而識之,持弼而泣,多推家赀以遺弼,〔推,吐雷翻。

    遺,于季翻。

    〕弼拒不受。

    大亮言于上,乞悉以其官爵授弼,上為之擢弼為中郎将。

    〔上為,于僞翻。

    将,即亮翻。

    〕時人皆賢大亮不負恩,而多弼庂不伐也。

     14九月,庚辰,新羅遣使言百濟攻取其國四十餘城,複與高麗連兵,〔使,疏吏翻。

    複,扶又翻。

    〕謀絕新羅入朝之路,乞兵救援。

    〔朝,直遙翻;下同。

    〕上命司農丞相裡玄獎赍玺書賜高麗〔相裡,姓;玄獎,名。

    姓譜:臯陶之後為理氏。

    商末,理證孫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