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九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駕還京師。
〔自九成宮還也。
〕 17十一月,辛亥,以侍中楊師道為中書令。
18戊辰,尚書左丞劉洎為黃門侍郎、參知政事。
〔洎,其冀翻。
〕 19上猶冀高昌王文泰悔過,複下玺書,示以禍福,征之入朝;〔下,遐嫁翻。
玺,斯氏翻。
朝,直遙翻;下同。
〕文泰竟稱疾不至。
十二月,壬申,遣交河行軍大總管、吏部尚書侯君集,副總管兼左屯衛大軍薛萬均等将兵擊之。
〔将,即亮翻。
〕 20乙亥,立皇子福為趙王。
21己醜,吐谷渾王諾曷缽來朝,以宗女為弘化公主,妻之。
〔妻,七細翻。
〕 22壬辰,上畋于鹹陽,〔鹹陽,秦都,漢為渭城縣,屬右扶風,晉廢縣,後魏置鹹陽郡,隋廢,武德元年,分泾陽始平置鹹陽縣,屬京兆。
九域志:在府西四十裡。
〕癸巳,還宮。
23太子承幹頗以遊畋廢學,右庶子張玄素谏,不聽。
24是歲,天下州府凡三百五十八,縣一千五百一十一。
25太史令傅奕精突術數之書,而終不之信,遇病,不呼醫餌藥。
有僧自西域來,善菷術,能令人立死,複菷之使蘇。
上擇飛騎?之妒抶?之,皆如其言;〔菷,職救翻。
複,扶又翻。
騎,奇寄翻。
〕以告奕,奕曰:「此邪術也。
臣聞邪不幹正,請使菷臣,必不能行。
」上命僧菷奕,奕初無所覺,須臾,僧忽僵仆,若為物所擊,遂不複蘇。
〔僵,居良翻。
複,扶又翻。
〕又有婆羅門僧,〔天竺,漢身毒國也,或曰摩伽佗,曰婆羅門。
〕言得佛齒,所擊前無堅物。
長安士女輻湊如市。
奕時卧疾,謂其子曰:「吾聞有金剛石,性至堅,物莫能傷,唯羚羊角能破之,〔杜佑曰:扶南國出金剛石,可以刻玉,狀如紫石英。
其所生乃在百丈水底盤石上,始如锺乳,人取之,竟日乃出,以鐵錘之而不傷,鐵乃自損,以羚羊角扣之,漼然冰泮。
陶弘景曰:羚羊今出建平宜都蠻中及西域,多兩角,一角者為勝;角甚多節,蹙蹙圓繞。
陳藏器餘(﹖)曰:羚羊有神,夜宿,以角挂樹,不着地。
羚,音零。
〕汝往試焉。
」其子往見佛齒,出角叩之,應手而碎,觀者乃止。
奕臨終,戒其子無得學佛書,時年八十五。
又集魏、晉以來駁佛教者為高識傳十卷,行于世。
〔駁,北角翻。
傳,直戀翻。
〕 26西突厥咥利失可汗之臣俟利發與乙毗咄陸可汗通謀作亂,咥利失窮蹙,逃奔鏺汗而死。
〔新書曰:甯遠者,本拔汗那,或曰鏺汗,元魏所謂破洛那,居西鞬城,在真珠河之北,去京師八千裡。
厥,九勿翻。
咥,徒結翻,又醜栗翻。
可,從刊入聲。
汗,音寒。
俟,渠之翻。
咄,當沒翻。
鏺,普活翻。
〕弩失畢部落迎其弟子薄布特勒立之,是為乙毗沙缽羅葉護可汗。
沙缽羅葉護既立,建庭于雖合水北,謂之南庭,自龜茲、鄯善、且末、吐火羅、焉耆、石、史、何、穆、康等國皆附之。
〔龜茲,一曰丘茲,一曰屈茲,東距京師七千裡而赢。
自于阗東關東行,入大流沙,行千裡,至故折摩馱那,古且末也。
又千裡至故納縛波,古樓蘭也。
吐火羅,或曰吐豁羅,曰貨羅,元魏謂謂之吐呼羅,居?嶺烏浒河之南,古大夏也。
石國,或曰柘支,曰柘折,曰柘折,曰赭時,漢大宛北鄙去,去京師九千裡,東北距西突厥,王姓石,治柘折城,故康居小王窊匿城也。
史,或曰佉沙,曰羯霜那,居獨莫水南康居小王蘇薤城故地,南四百裡,抵吐火羅。
何,或曰屈霜彌伽,曰貴霜匿,即康居小王附墨城故地。
新書,康,漢康居也,枝庶分王,曰安,曰曹,曰米,曰何,曰火尋,曰戊地,曰史,世謂九姓,意者穆亦康國枝庶欤!龜茲,音丘慈。
鄯,時戰翻。
且,子餘翻。
〕咥陸建牙于镞曷山西,謂之北庭,〔舊書:自焉耆西北,七日行至其南庭,又正北,八日行至其北庭。
镞,作木翻。
〕自厥越失、拔悉彌、駁馬、結骨、火燖、觸水昆等國皆附之,〔拔悉彌,蓋即拔悉蜜,在葛邏祿之西。
駁馬,或曰弊刺,曰遏羅支,直突厥之北,距京師萬四千裡,北極于海,以馬耕田,雖畜馬而不乘,資湩酪以食,馬色皆駁,故以名國。
結骨,古堅昆國也,當伊吾西,焉耆北,白山之旁。
堅昆,後語訛為結骨,稍号纥骨,亦曰纥扢斯,又曰黠戛斯。
火燖,或為貨利習彌,曰過利,居烏浒水之陽,西南與波斯接,西北抵突厥。
駁,北角翻。
燖,徐鹽翻。
〕以伊列水為境。
〔伊利,漢時西域故國,在康居北,陳湯與甘延壽謀郅支曰:「北擊伊列,西取安息,」此其證也。
考異曰:沙缽羅葉護傳雲:「東以伊列河為界。
」按乙毗咄陸傳雲:「自伊列河以西屬咄陸,以東屬咥利失。
」沙缽羅葉護既因咥利失之地,應雲西以伊列河為界。
今未知二傳孰誤,故但雲伊列水為境。
〕 十四年〔(庚子、六四○)〕 1春,正月,甲寅,上幸魏王泰第,赦雍州長安系囚大辟以下,免延康裡今年租賦,賜泰府僚屬及同裡老人有差。
〔魏王泰第在長安城中延康裡。
按雍州二赤縣,長安、萬年皆治長安城中。
今止赦長安囚,蓋延康裡屬長安縣管。
雍,于用翻。
辟,毗亦翻。
〕 2二月,丁醜,上幸國子監,觀釋奠,〔按唐國子監在安上門西。
唐制:仲春仲秋釋奠于文宣王,皆以上丁、上戊,以祭酒、司業、博士三獻。
〕命祭酒孔穎達講孝經,賜祭酒以下至諸生高第帛有差。
〔周官有師氏、保氏。
漢始置祭酒博士,晉始立國子學。
唐國子祭酒,從三品,掌邦國儒學訓導之政令。
〕是時上大征天下名儒為學官,數幸國子監,使之講論,學生能明一大經已上皆得補官。
〔唐取士,以禮記、春秋左氏傳為大經,詩、儀禮、周禮為中經,易、尚書、春秋公羊傳、谷梁傳為小經。
數,所角翻。
已上,時掌翻。
〕增築學舍千二百間,增學生滿二千二百六十員,自屯營飛騎,亦給博士,使授以經,有能通經者,聽得貢舉。
于是四方學者雲集京師,乃至高麗、百濟、新羅、高昌、吐蕃諸酋長亦遣子弟請入國學,升講筵者至八千餘人。
〔騎,奇寄翻。
麗,力知翻。
酋,慈由翻。
長,知兩翻。
吐,從暾入聲。
考異曰:舊傳雲:「八十餘人,」今從新書。
〕上以師說多門,句繁雜,命孔穎達與諸儒撰定五經疏,謂之正義,令學者習之。
〔五經正義今行于世。
撰,士免翻。
疏,所去翻。
令,力丁翻。
〕 3壬午,上行幸骊山溫湯;〔骊,力知翻。
〕辛卯,還宮。
4乙未,诏求近世名儒梁皇甫侃、褚仲都,周熊安生、沉重,陳沈文阿、周弘正、張譏,隋何妥、劉炫等子孫以聞當加引擢。
〔妥,吐火翻。
炫,熒絹翻。
〕 5三月,窦州道行軍總管黨仁弘擊羅窦反獠,破之,俘七千餘口。
〔獠,魯皓翻。
〕 6辛醜,流鬼國遣使入貢。
去京師萬五千裡,濱于北海,南鄰靺鞨,〔流鬼國,直黑水靺鞨東北,少海之北,三面阻海,南與莫曳靺鞨鄰,東南航海十五日,行乃至。
人依島嶼散居,多沮澤,初附百濟,後附新羅,東夷也。
杜佑曰:流鬼國在北海之北。
使,疏吏翻。
靺,音末。
鞨,音曷。
〕未嘗通中國,重三譯而來。
〔重,直龍翻。
〕上以其使者餘志為騎都尉。
〔孫愐曰:餘,視遮翻,姓也。
〕 7丙辰,置甯朔大使以護突厥。
〔厥,九勿翻。
〕 8夏,五月,壬寅,徙燕王靈夔為魯王。
〔燕,因肩翻。
〕 9上将幸洛陽,命将作大匠閻立德行清暑之地。
〔行,下孟翻。
〕秋,八月,庚午,作襄城宮于汝州西山。
〔秦置将作,掌營繕宮室,曆代不改。
漢景帝置将作大匠。
唐從三品,掌供邦國修造、土木工匠之政令。
新志:貞觀中,置清暑宮于汝州臨汝縣鳴臯山南。
按汝水睨廣成澤。
〕立德,立本之兄也。
〔閻立本,高宗朝為相。
〕 10高昌王文泰聞唐兵起,謂其國人曰:「唐去我七千裡,沙碛居其二千裡,地無水草,寒風如刀,熱風如燒,安能緻大軍乎!往吾入朝,〔入朝見一百九十三卷四年。
碛,七迹翻。
朝,直遙翻。
〕見秦、隴之北,城邑蕭條,非複有隋之比。
〔複,扶又翻。
〕今來伐我,發兵多則糧運不給;三萬己下,吾力能制之。
當以逸待勞,坐收其弊。
若頓兵城下,不過二十日,食盡必走,然後從而虜之。
何足憂也!」及聞唐兵臨碛口,憂懼不知所為,發疾卒,〔卒,子恤翻。
〕子智盛立。
軍至柳谷,〔新志:西州交河縣北行二百一十裡至柳谷渡。
〕诇者言文泰刻日将葬,〔诇,休正翻,又古迥翻。
〕國人鹹集于彼,諸将請襲之,〔将,即亮翻;下同。
〕侯君集曰:「不可,天子以高昌無禮,故使吾讨之,今襲人于墟墓之間,非問罪之師也。
」于是鼓行而進,至田城,〔考異曰:實錄作「田地城」,今從舊傳。
按田城即田地城也。
曲嘉之王高昌也,置田地太守,封其二子,一為交河公,一為田地公。
新書曰:田地城,即漢戊己校尉所治地。
宋白曰:西州高昌縣,本晉田地縣之地。
輿地志雲:晉鹹和二年,置高昌郡,立田地縣,唐改高昌縣。
〕谕之,不下,诘朝攻之,〔诘,去吉翻。
〕及午而克,虜男女七千餘口。
以中郎将辛獠兒為前鋒,夜,趨其都城,〔将,即亮翻。
獠,魯皓翻。
趨,七喻翻。
〕高昌逆戰而敗;大軍繼至,抵其城下。
智盛緻書于君集曰:「得罪于天子者,先王也,天罰所加,身已物故。
智盛襲位未幾,惟尚書憐察!」〔幾,居豈翻。
〕君集報曰:「苟能悔過,當束手軍門。
」智盛猶不出。
君集命填塹攻之,飛石雨下,城中人皆室處。
〔塹,七豔翻。
處,昌呂翻。
〕又為巢車,高十丈,俯瞰城中。
〔左傳:楚子登巢車以望晉軍。
釋文雲:兵車高如巢,以望敵也。
杜預曰:車上施橹。
杜佑說見前。
高,居傲翻。
瞰,苦濫翻。
〕有行人及飛石所中,皆唱言之。
先是,文泰與西突厥可汗相結,〔中,竹仲翻。
先,悉薦翻。
厥,九勿翻。
可,從刊入聲。
汗,音寒。
考異曰:舊傳雲:「與欲谷設約。
」按欲谷設去歲已敗死。
今不取。
〕約有急相助;可汗遣其葉護屯可汗浮圖城,〔葉護,突厥達官也,為大臣之首。
自交河城至浮圖城三百七十裡。
〕為文泰聲援。
及君集至,可汗懼而西走千餘裡,葉護以城降。
智盛窮蹙,癸酉,開門出降。
〔高昌自曲嘉有國,傳九世,一百三十四年而亡。
降,戶江翻。
〕君集分兵略地,下其二十二城,戶八千四十六,口一萬七千七百,〔考異曰:舊傳,「戶八千,口三萬七千七百,」今從實錄。
〕地東西八百裡,南北五百裡。
上欲以高昌為州縣,魏征谏曰:「陛下初即位,文泰夫婦首來朝,〔文泰入朝見四年。
〕其後稍驕倨,故王誅加之。
罪止文泰可矣,宜撫其百姓,存其社稷,複立其子,則威德被于遐荒,四夷皆悅服矣。
〔複,扶又翻。
被,皮義翻。
〕今若利其土地以為州縣,則常須千餘人鎮守,數年一易,往來死者什有三四,供辦衣資,違離親戚,〔離,力智翻。
〕十年之後,隴右虛耗矣。
陛下終不得高昌撮粟尺帛以佐中國,所謂散有用以事無用,臣未見其可。
」上不從,九月,以其地為西州,以可汗浮圖城為庭州,〔西州治高昌縣,漢車師前王庭也。
庭州治金滿縣,漢車師後王庭也。
宋白曰:二州相去四百五十裡。
〕各置屬縣。
乙卯,置安西都護府于交河城,留兵鎮之。
君集虜高昌王智盛及其群臣豪傑而還。
〔還,從宣翻,又如字。
〕于是唐地東極于海,西至焉耆,南盡林邑,北抵大漠,皆為州縣,凡東西九千五百一十裡,南北一萬九百一
〔自九成宮還也。
〕 17十一月,辛亥,以侍中楊師道為中書令。
18戊辰,尚書左丞劉洎為黃門侍郎、參知政事。
〔洎,其冀翻。
〕 19上猶冀高昌王文泰悔過,複下玺書,示以禍福,征之入朝;〔下,遐嫁翻。
玺,斯氏翻。
朝,直遙翻;下同。
〕文泰竟稱疾不至。
十二月,壬申,遣交河行軍大總管、吏部尚書侯君集,副總管兼左屯衛大軍薛萬均等将兵擊之。
〔将,即亮翻。
〕 20乙亥,立皇子福為趙王。
21己醜,吐谷渾王諾曷缽來朝,以宗女為弘化公主,妻之。
〔妻,七細翻。
〕 22壬辰,上畋于鹹陽,〔鹹陽,秦都,漢為渭城縣,屬右扶風,晉廢縣,後魏置鹹陽郡,隋廢,武德元年,分泾陽始平置鹹陽縣,屬京兆。
九域志:在府西四十裡。
〕癸巳,還宮。
23太子承幹頗以遊畋廢學,右庶子張玄素谏,不聽。
24是歲,天下州府凡三百五十八,縣一千五百一十一。
25太史令傅奕精突術數之書,而終不之信,遇病,不呼醫餌藥。
有僧自西域來,善菷術,能令人立死,複菷之使蘇。
上擇飛騎?之妒抶?之,皆如其言;〔菷,職救翻。
複,扶又翻。
騎,奇寄翻。
〕以告奕,奕曰:「此邪術也。
臣聞邪不幹正,請使菷臣,必不能行。
」上命僧菷奕,奕初無所覺,須臾,僧忽僵仆,若為物所擊,遂不複蘇。
〔僵,居良翻。
複,扶又翻。
〕又有婆羅門僧,〔天竺,漢身毒國也,或曰摩伽佗,曰婆羅門。
〕言得佛齒,所擊前無堅物。
長安士女輻湊如市。
奕時卧疾,謂其子曰:「吾聞有金剛石,性至堅,物莫能傷,唯羚羊角能破之,〔杜佑曰:扶南國出金剛石,可以刻玉,狀如紫石英。
其所生乃在百丈水底盤石上,始如锺乳,人取之,竟日乃出,以鐵錘之而不傷,鐵乃自損,以羚羊角扣之,漼然冰泮。
陶弘景曰:羚羊今出建平宜都蠻中及西域,多兩角,一角者為勝;角甚多節,蹙蹙圓繞。
陳藏器餘(﹖)曰:羚羊有神,夜宿,以角挂樹,不着地。
羚,音零。
〕汝往試焉。
」其子往見佛齒,出角叩之,應手而碎,觀者乃止。
奕臨終,戒其子無得學佛書,時年八十五。
又集魏、晉以來駁佛教者為高識傳十卷,行于世。
〔駁,北角翻。
傳,直戀翻。
〕 26西突厥咥利失可汗之臣俟利發與乙毗咄陸可汗通謀作亂,咥利失窮蹙,逃奔鏺汗而死。
〔新書曰:甯遠者,本拔汗那,或曰鏺汗,元魏所謂破洛那,居西鞬城,在真珠河之北,去京師八千裡。
厥,九勿翻。
咥,徒結翻,又醜栗翻。
可,從刊入聲。
汗,音寒。
俟,渠之翻。
咄,當沒翻。
鏺,普活翻。
〕弩失畢部落迎其弟子薄布特勒立之,是為乙毗沙缽羅葉護可汗。
沙缽羅葉護既立,建庭于雖合水北,謂之南庭,自龜茲、鄯善、且末、吐火羅、焉耆、石、史、何、穆、康等國皆附之。
〔龜茲,一曰丘茲,一曰屈茲,東距京師七千裡而赢。
自于阗東關東行,入大流沙,行千裡,至故折摩馱那,古且末也。
又千裡至故納縛波,古樓蘭也。
吐火羅,或曰吐豁羅,曰貨羅,元魏謂謂之吐呼羅,居?嶺烏浒河之南,古大夏也。
石國,或曰柘支,曰柘折,曰柘折,曰赭時,漢大宛北鄙去,去京師九千裡,東北距西突厥,王姓石,治柘折城,故康居小王窊匿城也。
史,或曰佉沙,曰羯霜那,居獨莫水南康居小王蘇薤城故地,南四百裡,抵吐火羅。
何,或曰屈霜彌伽,曰貴霜匿,即康居小王附墨城故地。
新書,康,漢康居也,枝庶分王,曰安,曰曹,曰米,曰何,曰火尋,曰戊地,曰史,世謂九姓,意者穆亦康國枝庶欤!龜茲,音丘慈。
鄯,時戰翻。
且,子餘翻。
〕咥陸建牙于镞曷山西,謂之北庭,〔舊書:自焉耆西北,七日行至其南庭,又正北,八日行至其北庭。
镞,作木翻。
〕自厥越失、拔悉彌、駁馬、結骨、火燖、觸水昆等國皆附之,〔拔悉彌,蓋即拔悉蜜,在葛邏祿之西。
駁馬,或曰弊刺,曰遏羅支,直突厥之北,距京師萬四千裡,北極于海,以馬耕田,雖畜馬而不乘,資湩酪以食,馬色皆駁,故以名國。
結骨,古堅昆國也,當伊吾西,焉耆北,白山之旁。
堅昆,後語訛為結骨,稍号纥骨,亦曰纥扢斯,又曰黠戛斯。
火燖,或為貨利習彌,曰過利,居烏浒水之陽,西南與波斯接,西北抵突厥。
駁,北角翻。
燖,徐鹽翻。
〕以伊列水為境。
〔伊利,漢時西域故國,在康居北,陳湯與甘延壽謀郅支曰:「北擊伊列,西取安息,」此其證也。
考異曰:沙缽羅葉護傳雲:「東以伊列河為界。
」按乙毗咄陸傳雲:「自伊列河以西屬咄陸,以東屬咥利失。
」沙缽羅葉護既因咥利失之地,應雲西以伊列河為界。
今未知二傳孰誤,故但雲伊列水為境。
〕 十四年〔(庚子、六四○)〕 1春,正月,甲寅,上幸魏王泰第,赦雍州長安系囚大辟以下,免延康裡今年租賦,賜泰府僚屬及同裡老人有差。
〔魏王泰第在長安城中延康裡。
按雍州二赤縣,長安、萬年皆治長安城中。
今止赦長安囚,蓋延康裡屬長安縣管。
雍,于用翻。
辟,毗亦翻。
〕 2二月,丁醜,上幸國子監,觀釋奠,〔按唐國子監在安上門西。
唐制:仲春仲秋釋奠于文宣王,皆以上丁、上戊,以祭酒、司業、博士三獻。
〕命祭酒孔穎達講孝經,賜祭酒以下至諸生高第帛有差。
〔周官有師氏、保氏。
漢始置祭酒博士,晉始立國子學。
唐國子祭酒,從三品,掌邦國儒學訓導之政令。
〕是時上大征天下名儒為學官,數幸國子監,使之講論,學生能明一大經已上皆得補官。
〔唐取士,以禮記、春秋左氏傳為大經,詩、儀禮、周禮為中經,易、尚書、春秋公羊傳、谷梁傳為小經。
數,所角翻。
已上,時掌翻。
〕增築學舍千二百間,增學生滿二千二百六十員,自屯營飛騎,亦給博士,使授以經,有能通經者,聽得貢舉。
于是四方學者雲集京師,乃至高麗、百濟、新羅、高昌、吐蕃諸酋長亦遣子弟請入國學,升講筵者至八千餘人。
〔騎,奇寄翻。
麗,力知翻。
酋,慈由翻。
長,知兩翻。
吐,從暾入聲。
考異曰:舊傳雲:「八十餘人,」今從新書。
〕上以師說多門,句繁雜,命孔穎達與諸儒撰定五經疏,謂之正義,令學者習之。
〔五經正義今行于世。
撰,士免翻。
疏,所去翻。
令,力丁翻。
〕 3壬午,上行幸骊山溫湯;〔骊,力知翻。
〕辛卯,還宮。
4乙未,诏求近世名儒梁皇甫侃、褚仲都,周熊安生、沉重,陳沈文阿、周弘正、張譏,隋何妥、劉炫等子孫以聞當加引擢。
〔妥,吐火翻。
炫,熒絹翻。
〕 5三月,窦州道行軍總管黨仁弘擊羅窦反獠,破之,俘七千餘口。
〔獠,魯皓翻。
〕 6辛醜,流鬼國遣使入貢。
去京師萬五千裡,濱于北海,南鄰靺鞨,〔流鬼國,直黑水靺鞨東北,少海之北,三面阻海,南與莫曳靺鞨鄰,東南航海十五日,行乃至。
人依島嶼散居,多沮澤,初附百濟,後附新羅,東夷也。
杜佑曰:流鬼國在北海之北。
使,疏吏翻。
靺,音末。
鞨,音曷。
〕未嘗通中國,重三譯而來。
〔重,直龍翻。
〕上以其使者餘志為騎都尉。
〔孫愐曰:餘,視遮翻,姓也。
〕 7丙辰,置甯朔大使以護突厥。
〔厥,九勿翻。
〕 8夏,五月,壬寅,徙燕王靈夔為魯王。
〔燕,因肩翻。
〕 9上将幸洛陽,命将作大匠閻立德行清暑之地。
〔行,下孟翻。
〕秋,八月,庚午,作襄城宮于汝州西山。
〔秦置将作,掌營繕宮室,曆代不改。
漢景帝置将作大匠。
唐從三品,掌供邦國修造、土木工匠之政令。
新志:貞觀中,置清暑宮于汝州臨汝縣鳴臯山南。
按汝水睨廣成澤。
〕立德,立本之兄也。
〔閻立本,高宗朝為相。
〕 10高昌王文泰聞唐兵起,謂其國人曰:「唐去我七千裡,沙碛居其二千裡,地無水草,寒風如刀,熱風如燒,安能緻大軍乎!往吾入朝,〔入朝見一百九十三卷四年。
碛,七迹翻。
朝,直遙翻。
〕見秦、隴之北,城邑蕭條,非複有隋之比。
〔複,扶又翻。
〕今來伐我,發兵多則糧運不給;三萬己下,吾力能制之。
當以逸待勞,坐收其弊。
若頓兵城下,不過二十日,食盡必走,然後從而虜之。
何足憂也!」及聞唐兵臨碛口,憂懼不知所為,發疾卒,〔卒,子恤翻。
〕子智盛立。
軍至柳谷,〔新志:西州交河縣北行二百一十裡至柳谷渡。
〕诇者言文泰刻日将葬,〔诇,休正翻,又古迥翻。
〕國人鹹集于彼,諸将請襲之,〔将,即亮翻;下同。
〕侯君集曰:「不可,天子以高昌無禮,故使吾讨之,今襲人于墟墓之間,非問罪之師也。
」于是鼓行而進,至田城,〔考異曰:實錄作「田地城」,今從舊傳。
按田城即田地城也。
曲嘉之王高昌也,置田地太守,封其二子,一為交河公,一為田地公。
新書曰:田地城,即漢戊己校尉所治地。
宋白曰:西州高昌縣,本晉田地縣之地。
輿地志雲:晉鹹和二年,置高昌郡,立田地縣,唐改高昌縣。
〕谕之,不下,诘朝攻之,〔诘,去吉翻。
〕及午而克,虜男女七千餘口。
以中郎将辛獠兒為前鋒,夜,趨其都城,〔将,即亮翻。
獠,魯皓翻。
趨,七喻翻。
〕高昌逆戰而敗;大軍繼至,抵其城下。
智盛緻書于君集曰:「得罪于天子者,先王也,天罰所加,身已物故。
智盛襲位未幾,惟尚書憐察!」〔幾,居豈翻。
〕君集報曰:「苟能悔過,當束手軍門。
」智盛猶不出。
君集命填塹攻之,飛石雨下,城中人皆室處。
〔塹,七豔翻。
處,昌呂翻。
〕又為巢車,高十丈,俯瞰城中。
〔左傳:楚子登巢車以望晉軍。
釋文雲:兵車高如巢,以望敵也。
杜預曰:車上施橹。
杜佑說見前。
高,居傲翻。
瞰,苦濫翻。
〕有行人及飛石所中,皆唱言之。
先是,文泰與西突厥可汗相結,〔中,竹仲翻。
先,悉薦翻。
厥,九勿翻。
可,從刊入聲。
汗,音寒。
考異曰:舊傳雲:「與欲谷設約。
」按欲谷設去歲已敗死。
今不取。
〕約有急相助;可汗遣其葉護屯可汗浮圖城,〔葉護,突厥達官也,為大臣之首。
自交河城至浮圖城三百七十裡。
〕為文泰聲援。
及君集至,可汗懼而西走千餘裡,葉護以城降。
智盛窮蹙,癸酉,開門出降。
〔高昌自曲嘉有國,傳九世,一百三十四年而亡。
降,戶江翻。
〕君集分兵略地,下其二十二城,戶八千四十六,口一萬七千七百,〔考異曰:舊傳,「戶八千,口三萬七千七百,」今從實錄。
〕地東西八百裡,南北五百裡。
上欲以高昌為州縣,魏征谏曰:「陛下初即位,文泰夫婦首來朝,〔文泰入朝見四年。
〕其後稍驕倨,故王誅加之。
罪止文泰可矣,宜撫其百姓,存其社稷,複立其子,則威德被于遐荒,四夷皆悅服矣。
〔複,扶又翻。
被,皮義翻。
〕今若利其土地以為州縣,則常須千餘人鎮守,數年一易,往來死者什有三四,供辦衣資,違離親戚,〔離,力智翻。
〕十年之後,隴右虛耗矣。
陛下終不得高昌撮粟尺帛以佐中國,所謂散有用以事無用,臣未見其可。
」上不從,九月,以其地為西州,以可汗浮圖城為庭州,〔西州治高昌縣,漢車師前王庭也。
庭州治金滿縣,漢車師後王庭也。
宋白曰:二州相去四百五十裡。
〕各置屬縣。
乙卯,置安西都護府于交河城,留兵鎮之。
君集虜高昌王智盛及其群臣豪傑而還。
〔還,從宣翻,又如字。
〕于是唐地東極于海,西至焉耆,南盡林邑,北抵大漠,皆為州縣,凡東西九千五百一十裡,南北一萬九百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