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九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徒戒其車如流水馬如龍,〔見四十六卷漢章帝建初二年。
駁,北角翻。
朝,直遙翻。
〕是開其禍敗之源而防其末流也。
及崩,宮司并女則奏之,〔唐内職,有宮正,糾﨤失。
彤史,記功書過。
六典,尚儀局有司籍二人,掌經史教學。
奏女則者,蓋司籍也。
〕上覽之悲恸,以示近臣曰:「皇後此書,足以垂範百世。
」朕非不知天命而無無益之悲,但入宮不複聞規谏之言,〔複,扶又翻;下今複同。
〕失一良佐,故不能忘懷耳!」乃召房玄齡,使複其位。
9秋,八月,丙子,上謂群臣曰:「朕開直言之路,以利國也,而比來上封事者多讦人細事,〔比,毗至翻。
上,時掌翻。
讦,居谒翻。
〕自今複有為是者,朕當以讒人罪之。
」 10冬,十一月,庚午,葬文德皇後于昭陵。
〔昭陵,在京兆醴泉縣西北六十裡。
〕将軍段志玄、宇文士及分統士衆出肅章門。
〔唐六典曰:西内太極殿,次北曰朱明門,門之左曰虔化門,右曰肅章門,肅章之西曰晖政門,又曰兩儀殿,蓋古之内朝也。
承天門之東曰長樂門,北入恭禮門,又北入虔化門,則宮内也。
承天門之西曰永安門,北入安仁門,又北入肅章門,則宮内也。
〕帝夜使宮官至二人所,士及開營内之;志玄閉門不納,曰:「軍門不可夜開。
」使者曰:「此有手敕。
」志玄曰:「夜中不辯真僞。
」竟留使者至明。
帝聞而歎曰:「真将軍也!」 帝複為文刻之石,〔使,疏吏翻。
複,扶又翻;下複亦、亦複同。
〕稱「皇後節儉,遺言薄葬,以為『盜賊之心,止求珍貨,既無珍貨,複何所求。
』朕之本志,亦複如此。
王者以天下為家,何必物在陵中,乃為己有。
今因九嵕山為陵,〔嵕,祖紅翻。
〕鑿石之工纔百餘人,數十日而畢。
不藏金玉,人馬、器皿,皆用土木,形具而已,庶幾奸盜息心,存沒無累,〔幾,居希翻。
累,力瑞翻。
〕當使百世子孫奉以為法。
」 上念後不已,于苑中作層觀〔觀,古玩翻。
〕以望昭陵,嘗引魏征同登,使視之。
征熟視之曰:「臣昏眊,不能見。
」〔眊,莫報翻。
〕上指示之,征曰:「臣以為陛下望獻陵,若昭陵,則臣固見之矣。
」上泣,為之毀觀。
〔為,于僞翻。
〕 11十二月,戊寅,朱俱波、甘棠遣使入頁。
朱俱波在?嶺之北,去瓜州二【章:十二行本「二」作「三」;乙十一行本同。
】千八百裡。
甘棠在大海南。
〔朱俱波,亦曰朱俱盤;漢子合國也。
甘棠在西海之南,昆侖人也。
二國皆在西域。
使,疏吏翻。
〕上曰:「中國既安,四夷自服。
然朕不能無懼,昔秦始皇威振胡、越,二世而亡,唯諸公匡其不逮耳。
」 12魏王泰有寵于上,或言三品以上多輕魏王。
上怒,引三品以上,作色讓之曰:「隋文帝時,一品以下皆為諸王所颠踬,〔踬,音緻。
〕彼豈非兒邪!〔邪,音耶。
〕朕但不聽諸子縱橫耳,〔縱,如字,又子容翻。
橫,戶孟翻,又如字。
〕聞三品以上皆輕之,我若縱之,豈不能折辱公輩乎!」〔折,之舌翻。
〕房玄齡等皆惶懼流汗拜謝。
魏征獨正色曰:「臣竊計當今群臣,必無敢輕魏王者。
在禮,臣、子一也。
春秋,醜人雖微,序于諸侯之上。
〔春秋,僖七年,公會王人、齊侯、宋公、衛侯、許男、曹伯、陳世子款、鄭世子華盟于洮。
公羊傳曰:王人者何﹖微者也。
曷為序乎諸侯之上﹖先王命也。
〕三品以上皆公卿,陛下所尊禮。
若紀綱大壞,固所不論;聖明在上,魏王必無頓辱群臣之理。
隋文帝驕其諸子,使多行無禮,卒皆夷滅,又足法乎!」〔卒,子恤翻。
〕上悅曰:「理到之語,不得不服。
朕以私愛忘公義,向者之忿,自謂不疑,及聞征言,方知理屈。
人主發言何得容易乎!」〔易,以豉翻。
〕 13上曰:「法令不可數變,數變則煩,官長不能盡記;〔數,所角翻。
長,知兩翻。
〕又前後差違,吏得以為奸。
自今變法,皆宜詳慎而行之。
」 14治書侍禦史萬紀上言:「宣、饒二州銀大發,采之,歲可得數百萬缗。
」〔治,直之翻。
宋白曰:饒州,漢為鄱陽縣,吳置鄱陽郡,梁置吳州,陳廢州,複為郡,隋平陳,罷郡為饒州。
徐湛鄱陽記雲:北有堯山,又以地饒衍,遂加「食」為「饒」。
今郡圖又雲:以山川蘊物珍奇,故名饒。
〕上曰:「朕貴為天子,所乏者非财也,但恨無嘉言可以利民耳。
與其多數百萬缗,何如得一賢才!卿未嘗進一賢、退一不肖,而專言稅銀之利。
昔堯、舜抵璧于山,投珠于谷,〔陸賈新語曰:聖人不用珠玉而寶其身,故舜棄黃金于巉岩之山,捐珠玉于五湖之川,以杜淫邪之欲也。
〕漢之桓、靈乃聚錢為私藏,〔事見五十七卷漢靈帝光和元年。
藏,徂浪翻。
〕卿欲以桓、靈俟我邪!」〔邪,音耶。
〕是日,黜萬紀,使還家。
15是歲,更命統軍為折沖都尉,别将為果毅都尉。
〔唐制:上府折沖都尉正四品上,中府正四品下,下府正五品下。
上府果毅都尉從五品下,中府正六品上,下府從六品下。
更,工衡翻。
将,即亮翻。
〕凡十道,置府六百三十四,而關内二百六十一,皆隸諸衛及東宮六率。
〔東宮六率者:左、右衛率,拟上台左、右衛将軍;左、右宗衛率,拟左、右領軍将軍;左、右監門率,拟左、左監門将軍。
後又置左、右虞候率,拟左、右金吾将軍;左、右内率。
拟左、右千牛将軍。
通謂之十率。
〕凡上府兵千二百人,中府千人,下府八百人。
三百人為團,團有校尉;〔校,戶教翻。
〕五十人為隊,隊有正;十人為火,火有長。
〔長,知兩翻。
〕每人兵甲糧裝各有數,皆自備,輸之庫,有征行則給之。
年二十為兵,六十而免。
其能騎射者為越騎,〔越騎者,言其勁勇能超越也。
騎,奇寄翻。
〕其餘為步兵。
每歲季冬,折沖都尉帥其屬教戰,〔帥,讀曰率。
〕當給馬者官予其直市之。
〔予,讀曰與。
〕凡當宿衛者番上,兵部以遠近給番,遠疏、近數,皆一月而更。
〔時制,五百裡為五番,千裡七番,一千五百裡八番,二千裡十番,外為十二番。
若簡留宿衛者,五百裡為七番,千裡八番,二千裡十番,外為十二番。
上,時掌翻。
數,所角翻。
更,工衡翻。
〕 十一年〔(丁酉,六三七)〕 1春,正月,徙郐王元裕為鄧王,〔郐,工外翻。
〕谯王元名為舒王。
2辛卯,以吳王恪為安州都督,晉王治為并州都督,紀王慎為秦州都督。
将之官,上賜書戒敕曰:「吾欲遺汝珍玩,恐益驕奢,〔遺,于季翻。
〕不如得此一言耳。
」 3上作飛山宮。
〔觀明年廢明德宮及飛山宮之玄圃院以給洛人之遭水壞廬舍者,則知飛山宮亦在洛陽。
〕庚子,特進魏征上疏,〔上,時掌翻。
〕以為:「炀帝恃其富強,不虞後患,窮奢極欲,使百姓困窮,以至身死人手,社稷為墟。
陛下撥亂返正,宜思隋之所以失,我之所以得,撤其峻宇,安于卑宮;若因基而增廣,襲舊而加飾,此則以亂易亂,殃咎必至,難得易失,可不念哉!」〔易,以豉翻。
〕 4房玄齡等先受诏定律令,〔先,悉薦翻。
〕以為:「舊法,兄弟異居,蔭不相及,而謀反連坐皆死;祖孫有蔭,而止應配流。
據禮論情,深為未惬。
今定律,祖孫與兄弟緣坐者俱配役,從之。
」自是比古死刑,除其太半,天下稱賴焉。
玄齡等定律五百條,立刑名二十等,〔笞刑五,自十至五十。
杖刑五,自六十至于百。
徒刑五,自一年至于三年。
流刑三,自千裡至于三千裡。
死刑二,絞、斬。
〕比隋律減大辟九十二條,〔辟,毗亦翻。
〕減流入徒者七十一條,凡削煩去蠹,變重為輕者,不可勝紀。
〔去,羌呂翻。
勝,音升。
〕又定令一千五百九十餘條。
武德舊制,釋奠于太學,以周公為先聖,孔子配飨;玄齡等建議停祭周公,以孔子為先聖,顔回配飨。
又删武德以來敕格,定留七百條,至是頒行之。
又定枷、杻、鉗、谫、杖、笞,皆有長短廣狹之制。
〔械其頸曰枷,械其手曰杻。
鉗,以鐵劫束之也。
谫,以鐵琅當之也。
杖,長三尺五寸,削去節目。
訊杖,大頭徑三分之二厘,小頭二分二厘。
常行杖,大頭二分七厘,小頭一分七厘。
笞杖,大頭二分,小頭一分有半。
杻,女九翻。
〕 自張蘊古之死,〔見上卷五年。
〕法官以出罪為戒;時有失入者,又不加罪。
上嘗問大理卿劉德威曰:「近日刑網稍密,何也﹖」對曰:「此在主上,不在群臣,人主好寬則寬,好急則急。
律文:失入減三等,失出減五等。
今失入苶辜,失出更獲大罪,是以吏各自免,競就深文,非有教使之然,畏罪故耳。
陛下傥一斷以律,則此風立變矣。
」上悅,從之。
由是斷獄平允。
〔好,呼到翻。
斷,丁亂翻。
〕 5上以漢世豫作山陵,免子孫蒼猝勞費,又志在儉葬,恐子孫從俗靡。
二月,丁巳,自為終制,因山為陵,容棺而已。
6甲子,上行幸洛陽宮。
7上至顯仁宮,〔隋志:河南壽安縣有顯仁宮,炀帝大業元年所起。
〕官吏以缺儲偫,有被譴者。
〔偫,直裡翻。
被,皮義翻。
〕魏征谏曰:「陛下以儲偫譴官吏,臣恐承風相扇,異日民不聊生,殆非行幸之本意也。
昔炀帝諷郡縣獻食,視其豐儉以為賞罰,〔見一百八十三卷大業十二年。
〕故海内叛之。
此陛下所親見,柰何欲效之乎!」上驚曰:「非公不聞此言。
」因謂長孫無忌等曰:「朕昔過此,買飯而食,僦舍而宿;〔僦,子就翻。
〕今供頓如此,豈得嫌不足乎!」 8三月,丙戌朔,日有食之。
9庚子,上宴洛陽宮西苑,泛積翠池,〔洛陽西苑,北距北邙,西至孝水,南帶洛水支渠,谷、洛二水會于其間,慮其泛溢,為三陂以禦之:一曰積翠,二曰月陂,三曰上陽。
苑牆周回一百二十六裡。
〕顧謂侍臣曰:「炀帝作此宮苑,結怨于民,〔築西苑見一百八十卷大業元年。
〕今悉為我有,正由宇文述、虞世基、裴蘊之徒内為啖谀,外蔽聰明故也,可不戒哉!」〔按隋炀帝大業二年,令宇文恺作洛陽西苑。
「述」恐當作「恺」。
〕 10房玄齡、魏征上所定新禮一百三十八篇;〔上,時掌翻。
〕丙午,诏行之。
11以禮部尚書王珪為魏王泰師,〔唐初因魏、晉之制,諸王置師一人,開元改曰傳。
〕上謂泰曰:「汝事珪當如事我。
」泰見珪,辄先拜,珪亦以師道自居。
珪子敬直尚南平公主。
〔公主,上女也。
〕先是,公主下嫁,〔先,悉薦翻。
〕皆不以婦禮事舅姑,珪曰:「今主上欽明,動循禮法,吾受公主谒見,豈為身榮,所以成國家之美耳。
」乃與其妻就席坐,令公主執笲行盥饋之禮。
〔笲,音煩,竹器也,以盛棗栗腶修。
盥,音管,以盤水沃洗手也。
婦以特豚饋。
士昏禮曰:?之中_阼階西南,姑坐于房外南面。
婦執笲棗栗,東面,拜奠于舅席訖,婦又執腶修升進,北面,拜奠于姑席。
舅姑入于室,婦盥饋特豚,明婦順也。
右胖載之舅俎,左胖載之姑俎,各以南為上。
〕是後公主始行婦禮,自珪始。
12群臣複請封禅,〔五年,諸州朝集使請封禅,六年,文武官請,今衆臣複請。
複,扶又翻。
〕上使秘書監顔師古等議其禮,房玄齡裁定之。
13夏,四月,己卯,魏征上疏,以為:「人主善始者多,克終者寡,豈取之易而守之難乎﹖〔上,時掌翻。
易,以豉翻。
〕蓋以殷憂則竭誠以盡下,〔殷,音隐。
〕安逸則驕恣而輕物;盡下則胡、越同心,輕物則六親離德,雖震之以威怒,亦皆貌從而心不服故也。
人主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将興繕則思知,處高危則思謙降,臨滿盈則思挹損,遇逸樂則思撙節,〔處,昌呂翻。
樂,洛。
撙,慈損翻。
〕在宴安則思後患,防壅蔽則思延納,疾讒邪則思正己,行爵賞則思因喜而僭,施刑罰則思因怒而濫,〔僭,僭差;濫,濫益也。
〕兼是十思,而選賢任能,固可以無為而治,〔治,直吏翻。
〕又何必勞神苦體以代百司之任哉!」
駁,北角翻。
朝,直遙翻。
〕是開其禍敗之源而防其末流也。
及崩,宮司并女則奏之,〔唐内職,有宮正,糾﨤失。
彤史,記功書過。
六典,尚儀局有司籍二人,掌經史教學。
奏女則者,蓋司籍也。
〕上覽之悲恸,以示近臣曰:「皇後此書,足以垂範百世。
」朕非不知天命而無無益之悲,但入宮不複聞規谏之言,〔複,扶又翻;下今複同。
〕失一良佐,故不能忘懷耳!」乃召房玄齡,使複其位。
9秋,八月,丙子,上謂群臣曰:「朕開直言之路,以利國也,而比來上封事者多讦人細事,〔比,毗至翻。
上,時掌翻。
讦,居谒翻。
〕自今複有為是者,朕當以讒人罪之。
」 10冬,十一月,庚午,葬文德皇後于昭陵。
〔昭陵,在京兆醴泉縣西北六十裡。
〕将軍段志玄、宇文士及分統士衆出肅章門。
〔唐六典曰:西内太極殿,次北曰朱明門,門之左曰虔化門,右曰肅章門,肅章之西曰晖政門,又曰兩儀殿,蓋古之内朝也。
承天門之東曰長樂門,北入恭禮門,又北入虔化門,則宮内也。
承天門之西曰永安門,北入安仁門,又北入肅章門,則宮内也。
〕帝夜使宮官至二人所,士及開營内之;志玄閉門不納,曰:「軍門不可夜開。
」使者曰:「此有手敕。
」志玄曰:「夜中不辯真僞。
」竟留使者至明。
帝聞而歎曰:「真将軍也!」 帝複為文刻之石,〔使,疏吏翻。
複,扶又翻;下複亦、亦複同。
〕稱「皇後節儉,遺言薄葬,以為『盜賊之心,止求珍貨,既無珍貨,複何所求。
』朕之本志,亦複如此。
王者以天下為家,何必物在陵中,乃為己有。
今因九嵕山為陵,〔嵕,祖紅翻。
〕鑿石之工纔百餘人,數十日而畢。
不藏金玉,人馬、器皿,皆用土木,形具而已,庶幾奸盜息心,存沒無累,〔幾,居希翻。
累,力瑞翻。
〕當使百世子孫奉以為法。
」 上念後不已,于苑中作層觀〔觀,古玩翻。
〕以望昭陵,嘗引魏征同登,使視之。
征熟視之曰:「臣昏眊,不能見。
」〔眊,莫報翻。
〕上指示之,征曰:「臣以為陛下望獻陵,若昭陵,則臣固見之矣。
」上泣,為之毀觀。
〔為,于僞翻。
〕 11十二月,戊寅,朱俱波、甘棠遣使入頁。
朱俱波在?嶺之北,去瓜州二【章:十二行本「二」作「三」;乙十一行本同。
】千八百裡。
甘棠在大海南。
〔朱俱波,亦曰朱俱盤;漢子合國也。
甘棠在西海之南,昆侖人也。
二國皆在西域。
使,疏吏翻。
〕上曰:「中國既安,四夷自服。
然朕不能無懼,昔秦始皇威振胡、越,二世而亡,唯諸公匡其不逮耳。
」 12魏王泰有寵于上,或言三品以上多輕魏王。
上怒,引三品以上,作色讓之曰:「隋文帝時,一品以下皆為諸王所颠踬,〔踬,音緻。
〕彼豈非兒邪!〔邪,音耶。
〕朕但不聽諸子縱橫耳,〔縱,如字,又子容翻。
橫,戶孟翻,又如字。
〕聞三品以上皆輕之,我若縱之,豈不能折辱公輩乎!」〔折,之舌翻。
〕房玄齡等皆惶懼流汗拜謝。
魏征獨正色曰:「臣竊計當今群臣,必無敢輕魏王者。
在禮,臣、子一也。
春秋,醜人雖微,序于諸侯之上。
〔春秋,僖七年,公會王人、齊侯、宋公、衛侯、許男、曹伯、陳世子款、鄭世子華盟于洮。
公羊傳曰:王人者何﹖微者也。
曷為序乎諸侯之上﹖先王命也。
〕三品以上皆公卿,陛下所尊禮。
若紀綱大壞,固所不論;聖明在上,魏王必無頓辱群臣之理。
隋文帝驕其諸子,使多行無禮,卒皆夷滅,又足法乎!」〔卒,子恤翻。
〕上悅曰:「理到之語,不得不服。
朕以私愛忘公義,向者之忿,自謂不疑,及聞征言,方知理屈。
人主發言何得容易乎!」〔易,以豉翻。
〕 13上曰:「法令不可數變,數變則煩,官長不能盡記;〔數,所角翻。
長,知兩翻。
〕又前後差違,吏得以為奸。
自今變法,皆宜詳慎而行之。
」 14治書侍禦史萬紀上言:「宣、饒二州銀大發,采之,歲可得數百萬缗。
」〔治,直之翻。
宋白曰:饒州,漢為鄱陽縣,吳置鄱陽郡,梁置吳州,陳廢州,複為郡,隋平陳,罷郡為饒州。
徐湛鄱陽記雲:北有堯山,又以地饒衍,遂加「食」為「饒」。
今郡圖又雲:以山川蘊物珍奇,故名饒。
〕上曰:「朕貴為天子,所乏者非财也,但恨無嘉言可以利民耳。
與其多數百萬缗,何如得一賢才!卿未嘗進一賢、退一不肖,而專言稅銀之利。
昔堯、舜抵璧于山,投珠于谷,〔陸賈新語曰:聖人不用珠玉而寶其身,故舜棄黃金于巉岩之山,捐珠玉于五湖之川,以杜淫邪之欲也。
〕漢之桓、靈乃聚錢為私藏,〔事見五十七卷漢靈帝光和元年。
藏,徂浪翻。
〕卿欲以桓、靈俟我邪!」〔邪,音耶。
〕是日,黜萬紀,使還家。
15是歲,更命統軍為折沖都尉,别将為果毅都尉。
〔唐制:上府折沖都尉正四品上,中府正四品下,下府正五品下。
上府果毅都尉從五品下,中府正六品上,下府從六品下。
更,工衡翻。
将,即亮翻。
〕凡十道,置府六百三十四,而關内二百六十一,皆隸諸衛及東宮六率。
〔東宮六率者:左、右衛率,拟上台左、右衛将軍;左、右宗衛率,拟左、右領軍将軍;左、右監門率,拟左、左監門将軍。
後又置左、右虞候率,拟左、右金吾将軍;左、右内率。
拟左、右千牛将軍。
通謂之十率。
〕凡上府兵千二百人,中府千人,下府八百人。
三百人為團,團有校尉;〔校,戶教翻。
〕五十人為隊,隊有正;十人為火,火有長。
〔長,知兩翻。
〕每人兵甲糧裝各有數,皆自備,輸之庫,有征行則給之。
年二十為兵,六十而免。
其能騎射者為越騎,〔越騎者,言其勁勇能超越也。
騎,奇寄翻。
〕其餘為步兵。
每歲季冬,折沖都尉帥其屬教戰,〔帥,讀曰率。
〕當給馬者官予其直市之。
〔予,讀曰與。
〕凡當宿衛者番上,兵部以遠近給番,遠疏、近數,皆一月而更。
〔時制,五百裡為五番,千裡七番,一千五百裡八番,二千裡十番,外為十二番。
若簡留宿衛者,五百裡為七番,千裡八番,二千裡十番,外為十二番。
上,時掌翻。
數,所角翻。
更,工衡翻。
〕 十一年〔(丁酉,六三七)〕 1春,正月,徙郐王元裕為鄧王,〔郐,工外翻。
〕谯王元名為舒王。
2辛卯,以吳王恪為安州都督,晉王治為并州都督,紀王慎為秦州都督。
将之官,上賜書戒敕曰:「吾欲遺汝珍玩,恐益驕奢,〔遺,于季翻。
〕不如得此一言耳。
」 3上作飛山宮。
〔觀明年廢明德宮及飛山宮之玄圃院以給洛人之遭水壞廬舍者,則知飛山宮亦在洛陽。
〕庚子,特進魏征上疏,〔上,時掌翻。
〕以為:「炀帝恃其富強,不虞後患,窮奢極欲,使百姓困窮,以至身死人手,社稷為墟。
陛下撥亂返正,宜思隋之所以失,我之所以得,撤其峻宇,安于卑宮;若因基而增廣,襲舊而加飾,此則以亂易亂,殃咎必至,難得易失,可不念哉!」〔易,以豉翻。
〕 4房玄齡等先受诏定律令,〔先,悉薦翻。
〕以為:「舊法,兄弟異居,蔭不相及,而謀反連坐皆死;祖孫有蔭,而止應配流。
據禮論情,深為未惬。
今定律,祖孫與兄弟緣坐者俱配役,從之。
」自是比古死刑,除其太半,天下稱賴焉。
玄齡等定律五百條,立刑名二十等,〔笞刑五,自十至五十。
杖刑五,自六十至于百。
徒刑五,自一年至于三年。
流刑三,自千裡至于三千裡。
死刑二,絞、斬。
〕比隋律減大辟九十二條,〔辟,毗亦翻。
〕減流入徒者七十一條,凡削煩去蠹,變重為輕者,不可勝紀。
〔去,羌呂翻。
勝,音升。
〕又定令一千五百九十餘條。
武德舊制,釋奠于太學,以周公為先聖,孔子配飨;玄齡等建議停祭周公,以孔子為先聖,顔回配飨。
又删武德以來敕格,定留七百條,至是頒行之。
又定枷、杻、鉗、谫、杖、笞,皆有長短廣狹之制。
〔械其頸曰枷,械其手曰杻。
鉗,以鐵劫束之也。
谫,以鐵琅當之也。
杖,長三尺五寸,削去節目。
訊杖,大頭徑三分之二厘,小頭二分二厘。
常行杖,大頭二分七厘,小頭一分七厘。
笞杖,大頭二分,小頭一分有半。
杻,女九翻。
〕 自張蘊古之死,〔見上卷五年。
〕法官以出罪為戒;時有失入者,又不加罪。
上嘗問大理卿劉德威曰:「近日刑網稍密,何也﹖」對曰:「此在主上,不在群臣,人主好寬則寬,好急則急。
律文:失入減三等,失出減五等。
今失入苶辜,失出更獲大罪,是以吏各自免,競就深文,非有教使之然,畏罪故耳。
陛下傥一斷以律,則此風立變矣。
」上悅,從之。
由是斷獄平允。
〔好,呼到翻。
斷,丁亂翻。
〕 5上以漢世豫作山陵,免子孫蒼猝勞費,又志在儉葬,恐子孫從俗靡。
二月,丁巳,自為終制,因山為陵,容棺而已。
6甲子,上行幸洛陽宮。
7上至顯仁宮,〔隋志:河南壽安縣有顯仁宮,炀帝大業元年所起。
〕官吏以缺儲偫,有被譴者。
〔偫,直裡翻。
被,皮義翻。
〕魏征谏曰:「陛下以儲偫譴官吏,臣恐承風相扇,異日民不聊生,殆非行幸之本意也。
昔炀帝諷郡縣獻食,視其豐儉以為賞罰,〔見一百八十三卷大業十二年。
〕故海内叛之。
此陛下所親見,柰何欲效之乎!」上驚曰:「非公不聞此言。
」因謂長孫無忌等曰:「朕昔過此,買飯而食,僦舍而宿;〔僦,子就翻。
〕今供頓如此,豈得嫌不足乎!」 8三月,丙戌朔,日有食之。
9庚子,上宴洛陽宮西苑,泛積翠池,〔洛陽西苑,北距北邙,西至孝水,南帶洛水支渠,谷、洛二水會于其間,慮其泛溢,為三陂以禦之:一曰積翠,二曰月陂,三曰上陽。
苑牆周回一百二十六裡。
〕顧謂侍臣曰:「炀帝作此宮苑,結怨于民,〔築西苑見一百八十卷大業元年。
〕今悉為我有,正由宇文述、虞世基、裴蘊之徒内為啖谀,外蔽聰明故也,可不戒哉!」〔按隋炀帝大業二年,令宇文恺作洛陽西苑。
「述」恐當作「恺」。
〕 10房玄齡、魏征上所定新禮一百三十八篇;〔上,時掌翻。
〕丙午,诏行之。
11以禮部尚書王珪為魏王泰師,〔唐初因魏、晉之制,諸王置師一人,開元改曰傳。
〕上謂泰曰:「汝事珪當如事我。
」泰見珪,辄先拜,珪亦以師道自居。
珪子敬直尚南平公主。
〔公主,上女也。
〕先是,公主下嫁,〔先,悉薦翻。
〕皆不以婦禮事舅姑,珪曰:「今主上欽明,動循禮法,吾受公主谒見,豈為身榮,所以成國家之美耳。
」乃與其妻就席坐,令公主執笲行盥饋之禮。
〔笲,音煩,竹器也,以盛棗栗腶修。
盥,音管,以盤水沃洗手也。
婦以特豚饋。
士昏禮曰:?之中_阼階西南,姑坐于房外南面。
婦執笲棗栗,東面,拜奠于舅席訖,婦又執腶修升進,北面,拜奠于姑席。
舅姑入于室,婦盥饋特豚,明婦順也。
右胖載之舅俎,左胖載之姑俎,各以南為上。
〕是後公主始行婦禮,自珪始。
12群臣複請封禅,〔五年,諸州朝集使請封禅,六年,文武官請,今衆臣複請。
複,扶又翻。
〕上使秘書監顔師古等議其禮,房玄齡裁定之。
13夏,四月,己卯,魏征上疏,以為:「人主善始者多,克終者寡,豈取之易而守之難乎﹖〔上,時掌翻。
易,以豉翻。
〕蓋以殷憂則竭誠以盡下,〔殷,音隐。
〕安逸則驕恣而輕物;盡下則胡、越同心,輕物則六親離德,雖震之以威怒,亦皆貌從而心不服故也。
人主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将興繕則思知,處高危則思謙降,臨滿盈則思挹損,遇逸樂則思撙節,〔處,昌呂翻。
樂,洛。
撙,慈損翻。
〕在宴安則思後患,防壅蔽則思延納,疾讒邪則思正己,行爵賞則思因喜而僭,施刑罰則思因怒而濫,〔僭,僭差;濫,濫益也。
〕兼是十思,而選賢任能,固可以無為而治,〔治,直吏翻。
〕又何必勞神苦體以代百司之任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