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九十四

關燈
者無終極而國家有廢興,釋之之言,為無窮計也。

    』〔見三十一卷漢成帝永始元年。

    〕其言深切,誠合至理。

    伏惟陛下聖德度越唐、虜,而厚葬其親乃以秦、漢為法,臣竊為陛下不取。

    雖複不藏金玉,〔為,于僞翻。

    複,扶又翻;下同。

    〕後世但見丘壟如此其大,安知【章:十二行本「知」下有「其中」二字;乙十一行本同。

    】無金玉邪!且今釋服已依霸陵,〔用漢文帝遺诏三十七日釋服也。

    〕而丘壟之制獨依長陵,恐非所宜。

    伏願依白虎通〔班固等述白虎通義六卷。

    〕為三仞之墳,器物制度,率皆節損,仍刻石立之陵旁,别書一通,藏之宗廟,用為子孫永久之法。

    」疏奏,不報。

    世南複上疏,以為:「漢天子即位即營山陵,遠者五十餘年;今以數月之間為數十年之功,恐于人力有所不逮。

    」上乃以世南疏授有司,令詳處其宜。

    〔複,扶又翻。

    處,昌呂翻。

    〕房玄齡等議,以為:「漢長陵高九丈,原陵高六丈,〔原陵,漢光武陵也。

    高,去聲。

    〕今九丈則太崇,三仞則太卑,請依原陵之制。

    」從之。

     12辛亥,诏:「國初草創,宗廟之制未備,今将遷祔,宜令禮官詳議。

    」谏議大夫朱子奢請立三昭三穆而虛太祖之位。

    〔昭,時招翻。

    〕于是增修太廟,祔弘農府君及高祖并舊神主四為六室。

    〔弘農府君諱重耳。

    〕房玄齡等議以涼武昭王為始祖。

    〔涼王李暠谥武昭。

    〕左庶子于志甯議以為武昭王非王業所因,不可為始祖;上從之。

     14李靖之擊吐谷渾也,厚賂黨項,使為鄉導。

    〔鄉,讀曰向。

    〕黨項酋長拓跋赤辭來,謂諸将曰:「隋人無信,喜暴掠我。

    〔喜,許記翻。

    〕今諸軍苟無異心,我請供其資糧;如或不然,我将據險塞諸軍之道。

    」〔塞,悉則翻。

    〕諸将與之盟而遣之。

    赤水道行軍總管李道彥行至闊水,〔闊水在黨項羁縻闊州界。

    〕見赤辭無備,襲之,獲牛羊數千頭。

    于是群羌怨怒,屯野狐峽,道彥不得進;赤辭擊之,道彥大敗,死者數萬,退保松州。

    左骁衛将軍樊興逗遛失軍期,〔遛,音留。

    〕士卒失亡多。

    乙卯,道彥、興皆坐減死徙邊。

     上遣使勞諸将于大鬥拔谷,〔勞,力到翻。

    〕薛萬均排毀契苾何力,自稱己功。

    何力不勝忿,〔勝,音升。

    〕拔刀起,欲殺萬均,諸将救止之。

    上聞之,以讓何力,何力具言其狀,〔具言赤水之戰拔萬均兄弟于圍中及見排毀之狀也。

    〕上怒,欲解萬均官以授何力,何力固辭,曰:「陛下以臣之故解萬均官,群胡無知,以陛下為重胡輕漢,轉相誣告,馳競必多。

    且使胡人謂諸将皆如萬均,将有輕漢之心。

    」上善之而止。

    尋令宿衛北門,檢校屯營事,〔北門,玄武門也。

    按會要,貞觀十二年于玄武門置左右屯營,以諸衛将軍領之,其兵名曰飛騎。

    何力檢校屯營,蓋十二年以後事,史究言之。

    〕尚宗女臨洮縣主。

    〔洮,土刀翻。

    〕 15岷州都督、鹽澤道行軍總管高甑生後軍期,李靖按之。

    甑生恨靖,誣告靖謀反,按驗無狀。

    八月,庚辰,甑生坐減死徙邊。

    或言:「甑生,秦府功臣,寬其罪。

    」上曰:「甑生違李靖節度,又誣其反,此而可寬,法将安施!且國家自起晉陽,功臣多矣,若甑生獲免,則人人法,安可複禁乎!〔複,扶又翻。

    〕我于舊勳,未嘗忘也,為此不敢赦耳。

    」〔為,于僞翻。

    〕李靖自是阖門杜絕賓客,雖親戚不得妄見也。

    〔以李靖事太宗,然猶如此,豈非功名之際難居哉!〕 16上欲自詣園陵,〔園陵,謂獻陵。

    〕群臣以上哀毀羸瘠,固谏而止。

    〔瀛,倫為翻。

    瘠,而尺翻。

    〕 17冬,十月,乙亥,處月初遣使入貢。

    處月、處密,皆西突厥之别部也。

     18庚寅,葬太武皇帝于獻陵,〔獻陵在京兆三原縣東之十八裡。

    〕廟号高祖;以穆皇後祔葬,〔太穆皇後窦氏,初葬壽安陵,今祔獻陵。

    〕加号太穆皇後。

     19十一月,庚戌,诏議于太原立高祖廟。

    秘書監顔師古議,以為:「寝廟應在京師,漢世郡國立廟,非禮。

    」乃止。

     20戊午,以光祿大夫蕭瑀為特進,複令參預政事。

    〔蕭瑀罷預聞朝政,見上卷貞觀四年。

    複,扶又翻。

    〕上曰:「武德六年以後,高祖有廢立之心而未定,我不為兄弟所容,實有功高不賞之懼。

    斯人也,不可以利誘,不可以死脅,真社稷臣也!」〔誘,音酉。

    〕因賜瑀詩曰:「疾風知勁草,闆蕩識誠臣。

    」又謂瑀曰:「卿之忠直,古人不過;然善惡太明,亦有時而失。

    」瑀再拜謝。

    魏征曰:「瑀違衆孤立,唯陛下知其忠勁,向不遇聖明,求免難矣!」 21特進李靖〔唐六典:正二品曰特進。

    注曰:二漢及魏以為加官,從本官服,無吏卒,品第二,位次諸公,在開府骠騎上。

    江左皆兼官,梁班第十七。

    北齊,特進第二品;隋特進為正二品散官,唐因之。

    〕上書請依遺诰,禦常服,臨正殿;弗許。

    〔上,時掌翻。

    〕 22吐谷渾甘豆可汗久質中國,〔質,音緻。

    〕國人不附,竟為其下所殺。

    子燕王諾曷揼立。

    諾曷揼幼,大臣争權,國中大亂。

    十二月,诏兵部尚書侯君集等将兵援之;先遣使者谕解,〔将,即亮翻。

    使,疏吏翻。

    〕有不奉诏者,随宜讨之。

     十年〔(丙申、六三六)〕 1春,正月,甲午,上始親聽政。

     2辛醜,以突厥拓設阿史那社爾為左骁衛大将軍。

    〔骁,堅堯翻。

    〕社爾,處羅可汗之子也,年十一,以智略聞。

    可汗以為拓設,建牙于碛北,與欲谷設分統敕勒諸部,居官十年,未嘗有所賦斂。

    〔斂,力贍翻。

    〕諸設或鄙其不能為富貴,社爾曰:「部落苟豐,于我足矣。

    」諸設凓服。

    〔突厥謂子弟典兵者為設。

    與社爾同時典兵者非一人,故曰諸設。

    〕及薛延陀叛,攻破欲谷設,〔事見一百九十二卷元年。

    〕社爾兵亦敗,将其餘衆走保西陲。

    〔将,即亮翻。

    〕颉利可汗既亡,〔見上卷四年。

    〕西突厥亦亂,咄陸可汗兄弟争國。

    〔事見同上。

    〕社爾詐往降之,引兵襲破西突厥,取其地幾半,〔降,戶江翻。

    幾,居希翻。

    〕有衆十餘萬,自稱答【嚴:「答」改「都」。

    】布可汗。

    社爾乃謂諸部曰:「首為亂破為我國者,薛延陀也,我當為先可汗報仇擊滅之。

    」〔為,于僞翻。

    〕諸部皆谏曰:「新得西方,宜且留鎮撫。

    今據舍之遠去,西突厥必來取其故地。

    」社爾不從,擊薛延陀于碛北,連兵百餘日。

    會咥利失可汗立,〔見上八年。

    〕社爾之衆苦于久役,多棄社爾逃歸。

    〔逃歸咥利失。

    〕薛延陀縱兵擊之,社爾大敗,走保高昌,其舊兵在者纔萬餘家,又畏西突厥之逼,遂帥衆來阪。

    〔帥,讀曰率。

    降,戶江翻。

    〕敕處其部落于州之北,〔處,昌呂翻。

    〕留社爾于長安,尚皇妹南陽長公主,〔新,舊書皆作「衡陽長公主」。

    陽長,知兩翻。

    〕典屯兵于苑内。

     3癸醜,徙趙王元景為荊王,魯王元昌為漢王,鄭王元禮為徐王,徐王元嘉為韓王,荊王元則為彭王,滕王元懿為鄭王,吳王元軌為霍王,豳王元鳳為虢王,陳王元慶為道王,魏王靈夔為燕王,〔自此以上皆皇弟也。

    〕蜀王恪為吳王,越王泰為魏王,燕王佑為齊王,梁王愔為蜀王,郯王恽為蔣王,漢王貞為越王,申王慎為紀王。

    〔自恪以下皇子也。

    燕,因肩翻。

    愔,于今翻。

    郯,音談。

    恽,于粉翻。

    〕 二月,乙醜,以元景為荊州都督,元昌為梁州都督,元禮為徐州都督,元嘉為潞州都督,元則為遂州都督,靈夔為幽州都督,恪為潭州都督,泰為相州都督,佑為齊州都督,愔為益州都督,恽為安州都督,貞為揚州都督。

    泰不之官,以金紫光大夫張亮【章:十二行本「亮」下有「為長史」三字;乙十一行本同。

    】行都督事。

    〔唐制,凡注官,階卑而拟高者則曰守,階高而拟卑則曰行。

    今張亮行都督事,乃用宋、齊諸王典方面置行事之例,與注官之行不同。

    〕上以泰好文學,〔好,呼到翻。

    〕禮士大夫,特命于其其别置文學館,聽自引召學士。

    〔為泰圖東宮張本。

    〕 4三月,丁酉,吐谷渾王諾曷揼遣使請頒曆行年号,遣子弟入侍,并從之。

    〔使,疏吏翻。

    〕丁未,以諾曷揼為河源郡王、烏地也拔勤豆可汗。

     5癸醜,諸王之藩,上與之别曰:「兄弟之情,豈不欲常共處邪!但以天下之重,不得不爾。

    諸子尚可複有,兄弟不可複得。

    」〔處,昌呂翻。

    複,扶又翻。

    〕因流涕嗚咽不能止。

    〔上之流涕嗚咽者,抑思建成、元吉之事乎﹖〕 6夏,六月,壬申,以溫彥博為右仆射,太常卿楊師道為侍中。

     7侍中魏征屢以目疾求為散官,〔散,悉亶翻。

    〕上不得已,以征為特進,仍知門下事,〔雖不居侍中之職,猶令知門下事。

    〕朝章國典,參議得失,〔朝,直遙翻。

    〕徒流以上罪,詳事聞奏;其祿賜、吏卒并同職事。

    〔特進,散官也。

    祿賜、吏卒同職事官,所以優賢也。

    〕 8長孫皇後性仁孝儉素,好讀書,常與上從容商略古事,〔好,呼到翻。

    從,千容翻。

    〕因而獻替,裨益弘多。

    上或以非罪譴怒宮人,後亦陽怒,請自推鞫,因命囚系,俟上怒息,徐為申理,由是宮壺之中,刑無枉濫。

    豫章公主早喪其母,後收養之,慈愛逾于所生。

    〔豫章公主,上女也,後下嫁唐義識。

    為,于僞翻。

    壺,苦本翻。

    喪,息浪翻。

    〕妃嫔以下有疾,後親撫視,辍己之藥膳以資之,宮中無不愛戴。

    訓諸子,常以謙儉為先,太子乳母遂安夫人〔唐制,太子乳母封郡夫人。

    睦州,遂安郡。

    〕嘗白後,以東宮器用少,請奏益之。

    〔少,詩沼翻。

    〕後不許,曰:「為太子,患在德不立,名不揚,何患無器用邪!」 上得疾,累年不愈,後侍奉,晝夜不離側。

    〔離,力智翻。

    〕常系毒藥于衣帶,曰:「若有不諱,義不獨生。

    」後素有氣疾,前年從上幸九成宮,柴紹等中夕告變,上擐甲出合問狀,後扶疾以從,〔擐,音宦;從,才用翻。

    〕左右止之,後曰:「上既震驚,吾何心自安!」由是疾遂甚。

    太子言于後曰:「醫藥備盡而疾不瘳,〔瘳,醜留翻。

    〕請奏赦罪人及度人入道,庶獲冥福。

    」後曰:「死生有命,非智力所移。

    若為善有福,則吾不為惡;如其不然,妄求何益!赦者國之大事,不可數下。

    〔數,所角翻。

    〕道、釋異端之教,蠹國病民,皆上素所不為,柰何以吾一婦人使上為所不為乎!必行汝言,吾不如速死!」太子不敢奏,私以語房玄齡,〔語,牛倨翻。

    〕玄齡白上,上哀之,欲為之赦,〔為,于僞翻。

    〕後固止之。

     及疾笃,與上訣。

    時房玄齡以譴歸第,後言于帝曰:「玄齡事陛下久,小心慎密,奇謀秘計,未嘗宣洩,苟無大故,願勿棄之。

    妾之本宗,因緣葭莩以緻祿位,〔漢書曰:非有葭莩之親。

    張晏曰:葭,蘆葉也。

    莩,葉裡白皮也。

    晉灼曰:莩,葭裡之白皮也。

    皆取喻于輕薄也。

    師古曰:葭,蘆也。

    莩者,其筩中白皮至薄者也。

    葭莩喻着。

    莩,音孚。

    張言葉裡白皮,非也。

    〕既非德舉,易緻颠危,欲使其子孫保全,慎勿處之權要,但以外戚奉朝請足矣。

    〔以無忌之賢不能自保,則後之所慮為深遠矣。

    易,以豉翻。

    處,昌呂翻。

    朝,直遙翻。

    〕妾生無益于人,不可以死害人,〔用記檀弓成子高語意。

    〕願勿以丘壟勞費天下,但因山為墳,器用瓦木而已。

    仍願陛下親君子,遠小人,納忠谏,屏讒慝,省作役,止遊畋,〔遠,于願翻。

    屏,必郢翻。

    〕妾雖沒于九泉,誠無所恨。

    兒女輩不必令來,見其悲哀,徒亂人意。

    」因取衣中毒藥以示上曰:「妾于陛下不豫之日,誓以死從乘輿,不能當呂後之地耳。

    」〔呂氏事見漢紀。

    乘,繩證翻。

    〕己卯,崩于立政殿。

    〔閣本太極宮圖:東上合門之東有萬春殿,萬春殿之東有立政殿。

    唐六典:太極殿之北有兩儀殿,兩儀殿之東曰萬春殿。

    兩儀之左曰獻春門,獻春門之左曰立政門,其内曰立政殿。

    〕 後嘗采自古婦人得失事為女則三十卷,又嘗着論駁漢明德馬後以不能抑退外親,使當朝貴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