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九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鬥不過三、四錢,終歲斷死刑纔二十九人。
東至于海,南極五嶺,皆外戶不閉,〔斷,丁亂翻。
孔穎達曰:外戶而不閉者,扉從外阖也;不閉者,不用關閉之也。
重門擊柝,本禦暴客,既無盜竊亂賊,則戶無俟于閉也;但為風塵入寝,故設扉耳,無所捍拒,故從外而掩也。
〕行旅不赍糧,取給于道路焉。
上謂長孫無忌曰:「貞觀之初,上書者皆雲:『人主當獨運威權,不可委之臣下。
』又雲:『宜震耀威武,征讨四夷。
』唯魏征勸朕『偃武修文,中國既安,四夷自服。
』朕用其言。
今颉利成擒,其酋長并帶刀宿衛,部落皆襲衣冠,征之力也,但恨不使封德彜見之耳!」〔封德彜薨于元年。
〕征再拜曰:「突厥破滅,海内康甯,皆陛下威德,臣何力焉!」上曰:「朕能任公,公能稱所任,〔稱,尺證翻。
〕則其功豈獨在朕乎!」 34房玄齡奏,「閱府庫申兵,遠勝隋世。
」上曰:「甲兵武備,誠不可阙;然炀帝甲兵豈不足邪!卒亡天下。
〔卒,子恤翻。
〕若公等盡力,使百姓又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 35上謂秘書監蕭璟曰:「卿在隋世數見皇後乎﹖」〔隋炀帝蕭後,璟同産也,故帝問及之。
數,所角翻。
〕對曰:「彼兒女且不得見,臣何人,得見之!」魏征曰:「臣聞炀帝不信齊王,恒有中使察之,〔炀帝猜防齊王事略見隋紀。
恒,戶登翻。
使,疏吏翻。
〕聞其宴飲,則曰『彼營何事得遂而喜!』聞其憂悴,〔悴,秦醉翻。
〕則曰『彼有他念故爾。
』父子之間且猶如是,況他人乎!」上笑曰:「朕今視楊政道,勝炀帝之于齊王遠矣。
」璟,瑀之兄也。
〔瑀,音禹。
〕 36西突厥肆葉護可汗既先可汗之子,為衆所附,莫賀咄可汗所部酋長多歸之。
〔厥,九勿翻。
可,從刊入聲。
汗,音寒。
咄,當沒翻。
酋,慈由翻。
長,知兩翻。
〕肆葉護引兵擊莫賀咄,莫賀咄兵敗,逃于金山,為泥熟設所殺,諸部共推肆葉護為大可汗。
〔肆葉護與莫賀咄相攻,事始上二年。
〕 五年〔(辛卯、六三一)〕 1春,正月,诏僧、尼、道士緻拜父母。
〔尼,女夷翻。
〕 2癸酉,上大獵于昆明池,四夷君長鹹從。
〔長,知兩翻。
從,才用翻。
〕甲戌,宴高昌王文泰及群臣。
丙子,還宮,親敵禽于大安宮。
3癸未,朝集使趙郡王孝恭等上表,以四夷鹹服,請封禅;〔朝,直遙翻。
上,時掌翻。
〕上手诏不許。
〔此元正朝集既畢将歸者。
唐制:凡天下朝集使,皆以十月二十五日至京師,十一月一日,戶部引見訖,于尚書省與群官禮見,然後集于考堂,應考績之事。
元日,陳其貢篚于殿庭。
朝,直遙翻。
使,疏吏翻。
〕 4有司上言皇太子當冠,用二月吉,請追兵備儀仗。
〔上,時掌翻。
冠,古玩翻。
唐皇太子冠禮,詳見新書禮樂志。
〕上曰:「東作方興,宜改用十月。
」少傅蕭瑀奏:「據陰陽【章:十二行本「陽」下有「書」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
】不若二月。
」〔少,始照翻。
〕上曰:「吉兇在人。
若動依陰陽,不顧禮義,吉可得乎!循正而行,自與吉會。
農時最急,不可失也。
」 5二月,甲辰,诏:「諸州有京觀處,〔觀,古玩翻。
〕無問新舊,宜悉剆削,加土為墳,掩蔽枯朽,勿令暴露。
」 6己酉,封皇弟元裕為郐王,〔郐,古外翻。
〕元名為谯王,靈夔為魏王,元祥為許王,元曉為密王。
庚戌,封皇子愔為梁王,恽為郯王,〔愔,于今翻。
恽,于粉翻。
郯,音談。
〕貞為漢王,治為晉王,慎為申王,嚣為江王,簡為代王。
7夏,四月,壬辰,代王簡薨。
8壬寅,靈州斛薛叛,〔斛薛部内附,處之靈州,今叛。
〕任城王道宗追擊,破之。
〔任,音壬。
〕 9隋末,中國人多沒于突厥,〔厥,九勿翻。
〕及突厥降,上遣使以金帛贖之。
〔降,戶江翻。
使,疏吏翻;下同。
〕五月,乙醜,有司奏,凡得男女八萬口。
10六月,甲寅,太子少師新昌貞公李綱薨。
初,周齊王憲女,孀居無子,綱贍恤甚厚。
綱薨,其女以父禮喪之。
〔李綱先為齊王憲參軍,事見一百七十三卷陳宣帝太建十年。
〕 11秋,八月,甲辰,遣使詣高麗,〔麗,力知翻。
〕收隋氏戰亡骸骨,葬而祭之。
12河内人李好德得心疾,妄為妖言,〔好,呼到翻。
妖,于驕翻。
〕诏按其事。
大理丞張蘊古奏:「好德被疾有征,〔征,明也,證也,驗也。
被,皮義翻;下同。
〕法不當坐。
」治書侍禦史權萬紀劾奏:「蘊古貫在相州,〔貫,鄉籍也。
治,直之翻。
劾,戶概翻,又戶得翻。
相,息亮翻。
〕好德之兄厚德為其刺史,情在阿縱,按事不實。
」上怒,命斬之于市,既而悔之,因诏:「自今有死罪,雖令即決,仍三覆奏乃行刑。
」 權萬紀與侍禦史李仁發,俱以告讦有寵于上,〔讦,居谒翻。
〕由是諸大臣數被譴怒。
〔數,所角翻。
〕魏征谏曰:「萬紀等小人,不識大體,以讦為直,以讒為忠。
陛下非不知其無堪,蓋取其無所避忌,欲以警策群臣耳。
而萬紀等挾恩依勢,逞其奸謀,凡所彈射,〔射,而亦翻。
〕皆非有罪。
陛下縱未能舉善以厲俗,柰何昵奸以自損乎!」〔昵,尼質翻。
〕上默然,賜絹五百匹。
久之,萬紀等奸狀自露,皆得罪。
〔為帝疏權萬紀張本。
〕 13九月,上修仁壽宮,更命曰九成宮。
又将修洛陽宮,民部尚書戴冑表谏,以「亂離甫爾,百姓雕弊,帑藏空虛,若營造不已,公私勞費,殆不能堪!」〔更,工衡翻。
藏,徂浪翻。
〕上嘉之曰:「戴冑于我非親,但以忠直體國,知無不言,故以官爵酬之耳。
」久之,竟命将作大匠窦琎修洛陽宮,琎鏧池築山,雕飾華靡。
上【章:十二行本「上」下有「怒」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
】遽命毀之,免琎官。
〔琎,将鄰翻,又則刃翻。
〕 14冬,十月,丙午,上逐兔于後苑,〔唐長安苑城袤遠,包漢長安故城在其中。
程大昌曰:唐太極宮之北有内苑,有禁苑;太極宮居都城之北,内苑又居宮北,禁苑又居内苑之北。
禁苑廣矣,西面全包漢之都城,東抵霸水,其西南兩面,攙出太極宮前,與承天門相齊;承天門之西,排立三門,皆禁苑之門也,曰光化,曰芳林,曰景耀。
六典曰:禁苑在大内宮城之北,北臨渭水,東距浐川,西盡都城,其周一百二十裡。
〕左領軍将軍執失思力谏曰:「天命陛下為華、夷父母,柰何自輕!」上又将逐鹿,思力脫巾解帶,跪而固谏,上為之止。
〔為,于僞翻。
〕 15初,上令群臣議封建,魏征議以為:「若封建諸侯,則卿大夫鹹資俸祿,必緻厚斂。
〔斂,力贍翻。
〕又,京畿賦稅不多,所資畿外,若盡以封國邑,經費頓阙。
又,燕、秦、趙、代俱帶外夷,〔燕,因肩翻。
〕若有警急,追兵内地,難以奔赴。
」禮部侍郎李百藥以為:「運祚修短,定命自天,堯、舜大聖,守之而不能固;漢、魏微賤,拒之而不能卻。
今使勳戚子孫皆有民有社,易世之後,将驕淫自恣,攻戰相殘,害民尤深,不若守令之疊居也。
」〔守,式又翻。
〕中書侍郎顔師古以為:「不若分王諸【章:十二行本「諸」作「宗」;乙十一行本同;張校同,雲無注本亦作「諸」。
】子,勿令過大,間以州縣,〔王,于況翻。
間,古苋翻。
〕雜錯而居,互相維持,使各守其境,協力同心,足扶京室;為置官寮,皆省司選用,〔為,于僞翻。
省司,謂尚書省主者。
〕法令之外,不得擅作威刑,朝貢禮儀,具為條式。
一定比制,萬世無虞。
」〔朝,直遙翻。
〕十一月,【章:十二行本「月」下有「丙辰」二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退齋校同。
】诏:「皇家宗室及勳賢之臣,宜令作鎮藩部,贻厥子孫,非有大故,毋或黜免,所司明為條例,定等級以聞。
」 16丁巳,林邑獻五色鹦鹉,〔鹦鹉,能言鳥也。
萬震南州志曰:鹦鹉有三種:一種白,一種青,一種五色。
交州以南,諸國盡有之。
白及五色者,性尤慧解。
陸佃埤雅:鹦鹉人舌能言,青羽赤喙,蓋青者又凡種也。
舊說,衆鳥足趾前三後一,其目下臉眨上;惟鹦鹉四趾齊分,兩睑俱動,如人目。
睑,力儉翻,眼睑也。
眨,側洽翻,目動也。
〕丁卯,新羅獻美女二人;魏征以為不宜受。
上喜曰:「林邑鹦鹉猶能自言苦寒,思歸其國,況二女遠别親戚乎!」并鹦鹉,各付使者而歸之。
〔使,疏吏翻。
〕 17倭國遣使入貢,〔倭,烏禾翻。
〕上遣新州刺史高表仁持節往撫之;表仁與其王争禮,不宣命而還。
〔還,從宣翻,又如字。
〕 18丙子,上祀圜丘。
19十二月,太仆寺丞李世南開黨項之地十六州、四十七縣。
〔黨,底朗翻。
〕 20上謂侍臣曰:「朕以死刑至重,故令三覆奏,蓋欲思之詳熟故也。
而有司須臾之間,三覆已訖。
又,古刑人,君為之徹樂減膳。
朕庭無常設之樂,然常為之不啖酒肉,但未有着令。
又,百司斷獄,唯據律文,雖情在可矜,而不敢違法,其間豈能盡無冤乎!」丁亥,制:「決死囚者,二日中五覆奏,下諸州者三覆奏;行刑之日,尚食勿進酒肉,〔為,于僞翻。
斷,丁亂翻。
唐尚食局,屬殿中監,有奉禦直長,掌禦膳。
〕内教坊及太常不舉樂。
〔武德中,置内教坊于禁中,有内教博士。
太常寺有太樂署、鼓吹署。
〕皆令門下覆視。
有據法當死而情可矜者,錄狀以聞。
由是全活甚衆。
其五覆奏者,以決前一二日,至決日又三覆奏;唯犯惡逆者一覆奏而已。
〔隋立十惡之科,四曰惡逆,謂毆及謀殺祖父母、父母、殺伯叔父母、姑、兄、子、外祖父母、夫、夫之祖父母、父母者;唐遵用之。
〕 21己亥,朝集使利州都督武士寫等複上表請封禅,〔朝,直遙翻。
寫,一虢翻。
複,扶又翻。
〕不許。
22壬寅,上幸骊山溫湯;戊申,還宮。
23上謂執政曰:「朕常恐因喜怒妄行賞罰,故欲公等極谏。
公等亦宜受人谏,不可以己之所欲,惡之違之。
〔惡,烏路翻。
〕苟自不能受谏,安能谏人。
」 24康國求内附。
〔康國,即漢康居國,一曰薩末鞬,亦曰飒末鞬,元魏謂之悉萬斤。
其王姓溫,本月氏人,始居祁連北昭武城,為突厥所破,稍南依?嶺,即有其地,以昭武為姓,示不忘本也。
〕上曰:「前代帝王,好招來絕域,以求服遠之名,無益于用而糜弊百姓。
今康國内附,傥有急難,于義不得不救。
師行萬裡,豈不疲勞!勞百姓以取虛名,朕不為也。
」遂不受。
謂侍臣曰:「治國如治病,病雖愈,猶宜将護,傥遽自放縱,病複作,則不可救矣。
今中國幸安,四夷俱服,誠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懼不終,故欲數聞卿輩谏争也。
」〔好,呼到翻。
難,乃旦翻。
治,直之翻。
複,扶又翻。
數,所角翻。
争,讀曰诤。
〕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治,直吏翻。
〕 25上嘗與侍臣論獄,魏征曰:「炀帝時嘗有盜發,帝令于士澄捕之,〔于,如字,姓也,出何承天姓苑。
〕少涉疑似,皆拷訊取服,〔少,始沼翻。
拷,音考。
〕凡二千餘人,帝悉令斬之。
〔令,力丁翻。
〕大理丞張元濟怪其多,試尋其狀,内五人嘗為盜,餘皆平民;竟不敢執奏,盡殺之。
」上曰:「此豈唯炀帝無道,其臣亦不盡忠。
君臣如此,何得不亡!公等宜戒之!」 26是歲,高州總管馮盎入朝。
未幾,羅窦諸洞獠反,〔窦州,漢端溪縣地。
隋為泷州懷德縣,武德四年置南扶州,貞觀六年更名窦州,取州界有羅窦洞為名。
朝,直遙翻。
幾,居豈翻。
獠,魯皓翻。
〕敕盎帥部落二萬,為諸軍前鋒。
〔帥,讀曰率。
〕獠數萬人,屯據險要,諸軍不得進。
盎持弩謂左右曰:「盡吾此矢,足知勝負矣。
」連發七矢,中七人。
〔中,竹仲翻。
〕獠皆走,因縱兵乘之,斬首千餘級。
上美其功,前後賞賜,不可勝數。
〔勝,音升。
〕盎所居地方二千裡,奴婢萬餘人,珍貨充積;然為治勤明,所部愛之。
〔治,直吏翻。
〕 27新羅王真平卒,〔卒,子恤翻。
〕無嗣,國人立其女善德為王。
東至于海,南極五嶺,皆外戶不閉,〔斷,丁亂翻。
孔穎達曰:外戶而不閉者,扉從外阖也;不閉者,不用關閉之也。
重門擊柝,本禦暴客,既無盜竊亂賊,則戶無俟于閉也;但為風塵入寝,故設扉耳,無所捍拒,故從外而掩也。
〕行旅不赍糧,取給于道路焉。
上謂長孫無忌曰:「貞觀之初,上書者皆雲:『人主當獨運威權,不可委之臣下。
』又雲:『宜震耀威武,征讨四夷。
』唯魏征勸朕『偃武修文,中國既安,四夷自服。
』朕用其言。
今颉利成擒,其酋長并帶刀宿衛,部落皆襲衣冠,征之力也,但恨不使封德彜見之耳!」〔封德彜薨于元年。
〕征再拜曰:「突厥破滅,海内康甯,皆陛下威德,臣何力焉!」上曰:「朕能任公,公能稱所任,〔稱,尺證翻。
〕則其功豈獨在朕乎!」 34房玄齡奏,「閱府庫申兵,遠勝隋世。
」上曰:「甲兵武備,誠不可阙;然炀帝甲兵豈不足邪!卒亡天下。
〔卒,子恤翻。
〕若公等盡力,使百姓又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 35上謂秘書監蕭璟曰:「卿在隋世數見皇後乎﹖」〔隋炀帝蕭後,璟同産也,故帝問及之。
數,所角翻。
〕對曰:「彼兒女且不得見,臣何人,得見之!」魏征曰:「臣聞炀帝不信齊王,恒有中使察之,〔炀帝猜防齊王事略見隋紀。
恒,戶登翻。
使,疏吏翻。
〕聞其宴飲,則曰『彼營何事得遂而喜!』聞其憂悴,〔悴,秦醉翻。
〕則曰『彼有他念故爾。
』父子之間且猶如是,況他人乎!」上笑曰:「朕今視楊政道,勝炀帝之于齊王遠矣。
」璟,瑀之兄也。
〔瑀,音禹。
〕 36西突厥肆葉護可汗既先可汗之子,為衆所附,莫賀咄可汗所部酋長多歸之。
〔厥,九勿翻。
可,從刊入聲。
汗,音寒。
咄,當沒翻。
酋,慈由翻。
長,知兩翻。
〕肆葉護引兵擊莫賀咄,莫賀咄兵敗,逃于金山,為泥熟設所殺,諸部共推肆葉護為大可汗。
〔肆葉護與莫賀咄相攻,事始上二年。
〕 五年〔(辛卯、六三一)〕 1春,正月,诏僧、尼、道士緻拜父母。
〔尼,女夷翻。
〕 2癸酉,上大獵于昆明池,四夷君長鹹從。
〔長,知兩翻。
從,才用翻。
〕甲戌,宴高昌王文泰及群臣。
丙子,還宮,親敵禽于大安宮。
3癸未,朝集使趙郡王孝恭等上表,以四夷鹹服,請封禅;〔朝,直遙翻。
上,時掌翻。
〕上手诏不許。
〔此元正朝集既畢将歸者。
唐制:凡天下朝集使,皆以十月二十五日至京師,十一月一日,戶部引見訖,于尚書省與群官禮見,然後集于考堂,應考績之事。
元日,陳其貢篚于殿庭。
朝,直遙翻。
使,疏吏翻。
〕 4有司上言皇太子當冠,用二月吉,請追兵備儀仗。
〔上,時掌翻。
冠,古玩翻。
唐皇太子冠禮,詳見新書禮樂志。
〕上曰:「東作方興,宜改用十月。
」少傅蕭瑀奏:「據陰陽【章:十二行本「陽」下有「書」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
】不若二月。
」〔少,始照翻。
〕上曰:「吉兇在人。
若動依陰陽,不顧禮義,吉可得乎!循正而行,自與吉會。
農時最急,不可失也。
」 5二月,甲辰,诏:「諸州有京觀處,〔觀,古玩翻。
〕無問新舊,宜悉剆削,加土為墳,掩蔽枯朽,勿令暴露。
」 6己酉,封皇弟元裕為郐王,〔郐,古外翻。
〕元名為谯王,靈夔為魏王,元祥為許王,元曉為密王。
庚戌,封皇子愔為梁王,恽為郯王,〔愔,于今翻。
恽,于粉翻。
郯,音談。
〕貞為漢王,治為晉王,慎為申王,嚣為江王,簡為代王。
7夏,四月,壬辰,代王簡薨。
8壬寅,靈州斛薛叛,〔斛薛部内附,處之靈州,今叛。
〕任城王道宗追擊,破之。
〔任,音壬。
〕 9隋末,中國人多沒于突厥,〔厥,九勿翻。
〕及突厥降,上遣使以金帛贖之。
〔降,戶江翻。
使,疏吏翻;下同。
〕五月,乙醜,有司奏,凡得男女八萬口。
10六月,甲寅,太子少師新昌貞公李綱薨。
初,周齊王憲女,孀居無子,綱贍恤甚厚。
綱薨,其女以父禮喪之。
〔李綱先為齊王憲參軍,事見一百七十三卷陳宣帝太建十年。
〕 11秋,八月,甲辰,遣使詣高麗,〔麗,力知翻。
〕收隋氏戰亡骸骨,葬而祭之。
12河内人李好德得心疾,妄為妖言,〔好,呼到翻。
妖,于驕翻。
〕诏按其事。
大理丞張蘊古奏:「好德被疾有征,〔征,明也,證也,驗也。
被,皮義翻;下同。
〕法不當坐。
」治書侍禦史權萬紀劾奏:「蘊古貫在相州,〔貫,鄉籍也。
治,直之翻。
劾,戶概翻,又戶得翻。
相,息亮翻。
〕好德之兄厚德為其刺史,情在阿縱,按事不實。
」上怒,命斬之于市,既而悔之,因诏:「自今有死罪,雖令即決,仍三覆奏乃行刑。
」 權萬紀與侍禦史李仁發,俱以告讦有寵于上,〔讦,居谒翻。
〕由是諸大臣數被譴怒。
〔數,所角翻。
〕魏征谏曰:「萬紀等小人,不識大體,以讦為直,以讒為忠。
陛下非不知其無堪,蓋取其無所避忌,欲以警策群臣耳。
而萬紀等挾恩依勢,逞其奸謀,凡所彈射,〔射,而亦翻。
〕皆非有罪。
陛下縱未能舉善以厲俗,柰何昵奸以自損乎!」〔昵,尼質翻。
〕上默然,賜絹五百匹。
久之,萬紀等奸狀自露,皆得罪。
〔為帝疏權萬紀張本。
〕 13九月,上修仁壽宮,更命曰九成宮。
又将修洛陽宮,民部尚書戴冑表谏,以「亂離甫爾,百姓雕弊,帑藏空虛,若營造不已,公私勞費,殆不能堪!」〔更,工衡翻。
藏,徂浪翻。
〕上嘉之曰:「戴冑于我非親,但以忠直體國,知無不言,故以官爵酬之耳。
」久之,竟命将作大匠窦琎修洛陽宮,琎鏧池築山,雕飾華靡。
上【章:十二行本「上」下有「怒」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
】遽命毀之,免琎官。
〔琎,将鄰翻,又則刃翻。
〕 14冬,十月,丙午,上逐兔于後苑,〔唐長安苑城袤遠,包漢長安故城在其中。
程大昌曰:唐太極宮之北有内苑,有禁苑;太極宮居都城之北,内苑又居宮北,禁苑又居内苑之北。
禁苑廣矣,西面全包漢之都城,東抵霸水,其西南兩面,攙出太極宮前,與承天門相齊;承天門之西,排立三門,皆禁苑之門也,曰光化,曰芳林,曰景耀。
六典曰:禁苑在大内宮城之北,北臨渭水,東距浐川,西盡都城,其周一百二十裡。
〕左領軍将軍執失思力谏曰:「天命陛下為華、夷父母,柰何自輕!」上又将逐鹿,思力脫巾解帶,跪而固谏,上為之止。
〔為,于僞翻。
〕 15初,上令群臣議封建,魏征議以為:「若封建諸侯,則卿大夫鹹資俸祿,必緻厚斂。
〔斂,力贍翻。
〕又,京畿賦稅不多,所資畿外,若盡以封國邑,經費頓阙。
又,燕、秦、趙、代俱帶外夷,〔燕,因肩翻。
〕若有警急,追兵内地,難以奔赴。
」禮部侍郎李百藥以為:「運祚修短,定命自天,堯、舜大聖,守之而不能固;漢、魏微賤,拒之而不能卻。
今使勳戚子孫皆有民有社,易世之後,将驕淫自恣,攻戰相殘,害民尤深,不若守令之疊居也。
」〔守,式又翻。
〕中書侍郎顔師古以為:「不若分王諸【章:十二行本「諸」作「宗」;乙十一行本同;張校同,雲無注本亦作「諸」。
】子,勿令過大,間以州縣,〔王,于況翻。
間,古苋翻。
〕雜錯而居,互相維持,使各守其境,協力同心,足扶京室;為置官寮,皆省司選用,〔為,于僞翻。
省司,謂尚書省主者。
〕法令之外,不得擅作威刑,朝貢禮儀,具為條式。
一定比制,萬世無虞。
」〔朝,直遙翻。
〕十一月,【章:十二行本「月」下有「丙辰」二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退齋校同。
】诏:「皇家宗室及勳賢之臣,宜令作鎮藩部,贻厥子孫,非有大故,毋或黜免,所司明為條例,定等級以聞。
」 16丁巳,林邑獻五色鹦鹉,〔鹦鹉,能言鳥也。
萬震南州志曰:鹦鹉有三種:一種白,一種青,一種五色。
交州以南,諸國盡有之。
白及五色者,性尤慧解。
陸佃埤雅:鹦鹉人舌能言,青羽赤喙,蓋青者又凡種也。
舊說,衆鳥足趾前三後一,其目下臉眨上;惟鹦鹉四趾齊分,兩睑俱動,如人目。
睑,力儉翻,眼睑也。
眨,側洽翻,目動也。
〕丁卯,新羅獻美女二人;魏征以為不宜受。
上喜曰:「林邑鹦鹉猶能自言苦寒,思歸其國,況二女遠别親戚乎!」并鹦鹉,各付使者而歸之。
〔使,疏吏翻。
〕 17倭國遣使入貢,〔倭,烏禾翻。
〕上遣新州刺史高表仁持節往撫之;表仁與其王争禮,不宣命而還。
〔還,從宣翻,又如字。
〕 18丙子,上祀圜丘。
19十二月,太仆寺丞李世南開黨項之地十六州、四十七縣。
〔黨,底朗翻。
〕 20上謂侍臣曰:「朕以死刑至重,故令三覆奏,蓋欲思之詳熟故也。
而有司須臾之間,三覆已訖。
又,古刑人,君為之徹樂減膳。
朕庭無常設之樂,然常為之不啖酒肉,但未有着令。
又,百司斷獄,唯據律文,雖情在可矜,而不敢違法,其間豈能盡無冤乎!」丁亥,制:「決死囚者,二日中五覆奏,下諸州者三覆奏;行刑之日,尚食勿進酒肉,〔為,于僞翻。
斷,丁亂翻。
唐尚食局,屬殿中監,有奉禦直長,掌禦膳。
〕内教坊及太常不舉樂。
〔武德中,置内教坊于禁中,有内教博士。
太常寺有太樂署、鼓吹署。
〕皆令門下覆視。
有據法當死而情可矜者,錄狀以聞。
由是全活甚衆。
其五覆奏者,以決前一二日,至決日又三覆奏;唯犯惡逆者一覆奏而已。
〔隋立十惡之科,四曰惡逆,謂毆及謀殺祖父母、父母、殺伯叔父母、姑、兄、子、外祖父母、夫、夫之祖父母、父母者;唐遵用之。
〕 21己亥,朝集使利州都督武士寫等複上表請封禅,〔朝,直遙翻。
寫,一虢翻。
複,扶又翻。
〕不許。
22壬寅,上幸骊山溫湯;戊申,還宮。
23上謂執政曰:「朕常恐因喜怒妄行賞罰,故欲公等極谏。
公等亦宜受人谏,不可以己之所欲,惡之違之。
〔惡,烏路翻。
〕苟自不能受谏,安能谏人。
」 24康國求内附。
〔康國,即漢康居國,一曰薩末鞬,亦曰飒末鞬,元魏謂之悉萬斤。
其王姓溫,本月氏人,始居祁連北昭武城,為突厥所破,稍南依?嶺,即有其地,以昭武為姓,示不忘本也。
〕上曰:「前代帝王,好招來絕域,以求服遠之名,無益于用而糜弊百姓。
今康國内附,傥有急難,于義不得不救。
師行萬裡,豈不疲勞!勞百姓以取虛名,朕不為也。
」遂不受。
謂侍臣曰:「治國如治病,病雖愈,猶宜将護,傥遽自放縱,病複作,則不可救矣。
今中國幸安,四夷俱服,誠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懼不終,故欲數聞卿輩谏争也。
」〔好,呼到翻。
難,乃旦翻。
治,直之翻。
複,扶又翻。
數,所角翻。
争,讀曰诤。
〕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治,直吏翻。
〕 25上嘗與侍臣論獄,魏征曰:「炀帝時嘗有盜發,帝令于士澄捕之,〔于,如字,姓也,出何承天姓苑。
〕少涉疑似,皆拷訊取服,〔少,始沼翻。
拷,音考。
〕凡二千餘人,帝悉令斬之。
〔令,力丁翻。
〕大理丞張元濟怪其多,試尋其狀,内五人嘗為盜,餘皆平民;竟不敢執奏,盡殺之。
」上曰:「此豈唯炀帝無道,其臣亦不盡忠。
君臣如此,何得不亡!公等宜戒之!」 26是歲,高州總管馮盎入朝。
未幾,羅窦諸洞獠反,〔窦州,漢端溪縣地。
隋為泷州懷德縣,武德四年置南扶州,貞觀六年更名窦州,取州界有羅窦洞為名。
朝,直遙翻。
幾,居豈翻。
獠,魯皓翻。
〕敕盎帥部落二萬,為諸軍前鋒。
〔帥,讀曰率。
〕獠數萬人,屯據險要,諸軍不得進。
盎持弩謂左右曰:「盡吾此矢,足知勝負矣。
」連發七矢,中七人。
〔中,竹仲翻。
〕獠皆走,因縱兵乘之,斬首千餘級。
上美其功,前後賞賜,不可勝數。
〔勝,音升。
〕盎所居地方二千裡,奴婢萬餘人,珍貨充積;然為治勤明,所部愛之。
〔治,直吏翻。
〕 27新羅王真平卒,〔卒,子恤翻。
〕無嗣,國人立其女善德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