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九十三

關燈
法,勿相侵掠,非徒欲中國久安,亦使爾宗族永全也!」 壬申,以阿史那蘇尼失為懷德郡王,阿史那思摩為懷化郡王。

    颉利之亡也,〔颉,奚結翻。

    〕諸部落酋長皆棄颉利來降,〔酋,慈由翻。

    長,知兩翻。

    降,戶江翻。

    〕獨思摩随之,竟與颉利俱擒,上嘉其忠,拜右武候大将軍,尋以為北開州都督,使統颉利舊衆。

    〔考異曰:舊傳雲為化州都督。

    按化州乃突利故地,安得雲統颉利部落也。

    〕 丁醜,以右武衛大将軍史大奈為豐州都督,〔隋以五原郡置豐州,大業初廢,唐初,張長遜降,複置豐州,尋廢。

    是年,複以突厥降戶,置豐州九原郡。

    〕其餘酋長至者,皆将軍中郎将,布列朝廷,〔将,即亮翻。

    朝,直遙翻。

    〕五品已上百餘人,殆與朝士相半,因而入居長安者近萬家。

    〔近,其靳翻。

    〕 10辛巳,诏:「自今訟者,有經尚書省判不服,聽于東宮上啟,委太子裁決。

    〔上,時掌翻。

    〕若仍不伏,然後聞奏。

    」 11丁亥,禦史大夫蕭瑀劾奏李靖破颉利牙帳,禦軍無法,突厥珍物,虜掠俱盡,請付法司推科。

    〔瑀,音禹。

    劾,戶概翻,又戶得翻;下同。

    颉,奚結翻。

    厥,九勿翻。

    考異曰:舊傳:「禦史大夫溫彥博害其功,谮靖軍無綱紀,緻令虜中奇寶散于亂兵之手。

    」據實錄,彥博二月已為中書令,三月始禽颉利。

    今從實錄。

    〕上特敕勿劾。

    及靖入見,〔見,賢遍翻。

    〕上大加責讓,靖頓首謝。

    久之,上乃曰:「隋史萬歲破達頭可汗,有功不賞,以罪緻戮。

    〔可,從刊入聲。

    汗,音寒。

    事見一百七十九卷隋文帝開皇二十年。

    〕朕則不然,錄公之功,赦公之罪。

    」加靖左光祿大夫,賜絹千匹,加真食邑通前五百戶。

    未幾,上謂靖曰:「前有人讒公,今朕意已寤,公勿以為懷。

    」複賜絹二千匹。

    〔幾,居豈翻。

    複,扶又翻。

    〕 12林邑獻火珠,〔唐書:婆利東有羅剎國,其人極陋,朱發黑身,獸牙鷹爪,與林邑人作市,以夜而來,自掩其面。

    其國出火珠,狀如水精,日午時,以承珠日影,以艾承之,則火出。

    〕有司以其表辭不順,請讨之,上曰:「好戰者亡,〔好,呼到翻。

    〕隋炀帝、颉利可汗,皆耳目所親見也。

    小國勝之不武,況未可必乎!語言之間,何足介意!」 13六月,丁酉,以阿史那蘇尼失為北甯州都督,以中郎将史善應為北撫州都督。

    〔尼,女夷翻。

    将,即亮翻。

    〕壬寅,以右骁衛将軍康蘇為北安州都督。

    〔此三州與佑、化、長、北開四州後皆省。

    史善應亦阿史那種,史單書其姓耳。

    骁,堅堯翻。

    〕 14乙卯,發卒修洛陽宮以備巡幸,給事中張玄素上書谏,〔上,時掌翻。

    〕以為:「洛陽未有巡幸之期而預修宮室,非今日之急務。

    昔漢高祖納婁敬之說,自洛陽遷長安,〔事見十一卷漢高帝五年。

    〕豈非洛陽之地不及關中之形勝邪!〔邪,音耶。

    〕景帝用晁錯之言而七國構禍,〔事見十六卷漢景帝三年。

    晁,直遙翻。

    錯,七故翻。

    〕陛下今處突厥于中國,〔處,昌呂翻。

    厥,九勿翻。

    〕突厥之親,何如七國﹖豈得不先為憂,而宮室可遽興,乘輿可輕動哉!〔乘,繩證翻。

    〕臣見隋氏初營宮室,近山無大木,皆緻之遠方,二千人曳一柱,以木為輪,則戛摩火出,乃鑄鐵為毂,行一二裡,鐵毂辄破,别使數百人赍鐵毂随而易之,〔毂,古祿翻。

    〕盡日不過行二三十裡,計一柱之費,已用數十萬功,則其餘可知矣。

    陛下初平洛陽,凡隋氏宮室之宏侈者皆令毀之,〔見一百八十九卷高祖武德四年。

    令,力丁翻。

    〕曾未十年,複加營繕,何前日惡之而今日效之也!〔複,扶又翻。

    惡,烏路翻。

    〕且以今日财力,何如隋世﹖陛下役瘡痍之人,襲亡隋之弊,恐又甚于炀帝矣!」上謂玄素曰:「卿謂我不如炀帝,何如桀、纣﹖」對曰:「若此役不息,亦同歸于亂耳!」上歎曰:「吾思之不熟,乃至于是!」顧謂房玄齡曰:「朕以洛陽土中,朝貢道均,意欲便民,故使營之。

    今玄素所言誠有理,宜即為之罷役。

    〔為,于僞翻。

    〕後日或以事至洛陽,雖露居亦無傷也。

    」仍賜玄素彩二百匹。

     15秋,七月,甲子朔,日有食之。

     16乙醜,上問房玄齡、蕭瑀曰:「隋文帝何如主也﹖」對曰:「文帝勤于為治,每臨朝,或至日昃,五品已上,引坐論事,衛士傳餐而食;〔侍衛未得下牙,不皇坐食,故立駐傳餐而食也。

    治,直吏翻;下同。

    朝,直遙翻。

    餐,千安翻。

    〕雖性非仁厚,亦勵精之主也。

    」上曰:「公得其一,未知其二。

    文帝不明而喜察;不明則照有不通,喜察則多疑于物,事皆自決,不任群臣。

    天下至廣,一日萬機,雖複勞神苦形,豈能一一中理!群臣既知主意,唯取決受成,雖有愆違,莫敢谏争,此所以二世而亡也。

    〔喜,許記翻。

    複,扶又翻。

    中,竹仲翻。

    争,讀曰诤。

    〕朕則不然。

    擇天下賢才,寘之百官,使思天下之事,關由宰相,審熟便安,然後奏聞。

    有功則賞,有罪則刑,誰敢不竭心力以修職業,何憂天下之不治乎!」因敕百司:「自今诏敕行下有未便者,皆應執奏,毋得阿從,不盡己意。

    」 17癸酉,以前太子少保李綱為太子少師,以兼禦史大夫蕭瑀為太子少傅。

    〔唐東宮三少,并正二品。

    掌教谕太子。

    少,始照翻。

    瑀,音禹。

    〕 李綱有足疾,上賜以步輿,〔步輿,即步挽輿也。

    〕使之乘至合下,數引入禁中,問以政事。

    〔數,所角翻。

    〕每至東宮,太子親拜之。

    太子每視事,上令綱與房玄齡侍【章:十二行本「侍」上有「王珪」二字;乙十一行本同;張校同。

    】坐。

    〔坐,徂卧翻。

    〕 先是,【章:十二行本「是」下有「上命」二字;乙十一行本同。

    】蕭瑀與宰相參議朝政,〔先,悉薦翻。

    朝,直遙翻。

    〕瑀氣剛而辭辯,房玄齡等皆不能抗,上多不用其言。

    〔考異曰:舊傳雲:「玄齡等心知其是,不用其言。

    」按玄齡若用心如此,安得為賢相!且事之用舍在太宗,非由玄齡。

    今不取。

    〕玄齡、魏征、溫彥博嘗有微過,瑀劾奏之,〔劾,戶概翻,又戶得翻。

    〕上竟不問。

    瑀由此怏怏自失,〔瑀,音禹。

    怏,于兩翻。

    〕遂罷禦史大夫,為太子少傅,不複預聞朝政。

    〔複,扶又翻。

    朝,直遙翻。

    〕 18西突厥種落散在伊吾,〔伊吾,即漢伊吾盧之地,在大碛外,東至關二千七百三十裡。

    是年置伊吾縣及伊州、伊吾郡于其地。

    厥,九勿翻。

    種,章勇翻。

    〕诏以涼州都督李大亮為西北道安撫大使,于碛口貯糧,〔此碛,即伊吾東之碛。

    使,疏吏翻。

    碛,七翻。

    貯,丁呂翻。

    〕來者赈給,使者招慰,相望于道。

    〔赈,津忍翻。

    使,疏吏翻。

    〕大亮上言:〔上,時掌翻。

    〕「欲懷遠者必先安近,中國如本根,四夷如枝葉,疲中國以奉四夷,猶拔本根以益枝葉也。

    臣遠考秦、漢,近觀隋室,外事戎狄,皆緻疲弊。

    今招緻西突厥,但見勞費,未見其益。

    況河西州縣蕭條,〔甘、涼、瓜、沙、肅等州,皆河西也。

    〕突厥微弱以來,始得耕獲;今又供億此役,民将不堪,不若且罷招慰為便。

    伊吾之地,率皆沙碛,其人或自立君畏,求稱臣内屬者,羁縻受之,使居塞外,為中國蕃蔽,此乃施虛惠而收實利也。

    」上從之。

     19八月,丙午,诏以「常服未有差等,自今三品以上服紫,四品、五品服绯,六品、七品服綠,八品服青;婦人從其夫色。

    」〔自四品以下,绯、綠、青有深淺之異,九品則服淺青。

    〕 20甲寅,诏以兵部尚書李靖為右仆射。

    靖性沈厚,〔沈,持林翻。

    〕每與時宰參議,恂恂如不能言。

     21突厥既亡,營州都督薛萬淑遣契丹酋長貪沒折說谕東北諸夷,奚、霫、室韋等十餘部皆内附。

    〔說,輸芮翻;下同。

    霫,先立翻。

    〕萬淑,萬均之兄也。

     22戊午,突厥欲谷設來降。

    〔厥,九勿翻。

    降,戶江翻。

    〕欲谷設,突利之弟也。

    颉利敗,欲谷設奔高昌,聞突利為唐所禮,遂來降。

     23九月,戊辰,伊吾城主入朝。

    〔朝,直遙翻。

    〕隋末,伊吾内屬,置伊吾郡;隋亂,臣于突厥。

    颉利既滅,舉其屬七城來降,〔颉,奚結翻。

    降,戶江翻。

    〕因以其地置西伊州。

    〔西伊州,六年改曰伊州。

    〕 24思結部落饑貧,朔州刺史新豐張儉招集之,其不來者,仍居碛北,〔碛,七迹翻。

    〕親屬私相往還,儉亦不禁。

    及儉徙勝州都督,州司奏思結将叛,诏儉往察之。

    儉騎入其部落說谕,徙之代州,即以儉檢校州都督,思結卒無叛者。

    〔騎,奇寄翻。

    說,式芮翻。

    卒,子恤翻。

    〕儉因勸之營田,歲大稔。

    儉恐虜蓄積多,有異志,奏請和籴以充邊儲。

    部落喜,營田轉力,而邊備實焉。

     25丙子,開南蠻地置費州、夷州。

    〔二州皆漢牂柯郡之地,武德四年,以思州甯夷縣置夷州,貞觀元年廢。

    是年複以思州之都上縣開南蠻,置夷州義泉郡,隋之明陽郡地也。

    費州涪川郡,隋黔安郡之涪川縣地,是年分思州之涪川、扶陽并開南蠻置。

    宋白曰:費州因州界費水為名。

    〕 26己卯,上幸州。

    〔後魏分泾、岐二州之地置東奏州,大統十七年,改隴州治汧源縣,在長安西四百九十六裡。

    〕 27冬,十一月,壬辰,以右衛大将軍侯君集為兵部尚書、參議朝政。

     28甲子,車駕還京師。

     29上讀明堂針灸書,雲「人五藏之系,鹹附于背。

    」〔唐藝文志有黃帝明堂經、明堂偃側人圖、明堂人形圖、明堂孔穴圖,皆針灸之書也。

    藏,徂浪翻。

    針,諸深翻。

    灸,居又翻。

    〕戊寅,诏自今毋得笞囚背。

     30十二月,甲辰,上獵于鹿苑;〔武德元年,分京兆之高陵,置鹿苑縣。

    〕乙巳,還宮。

     31甲寅,高昌王曲文泰入朝。

    西域諸國鹹欲因文泰遣使入貢,〔朝,直遙翻。

    使,疏吏翻。

    〕上遣文泰之臣厭怛纥幹往迎之。

    〔厭,于葉翻。

    怛,當割翻。

    纥,下沒翻。

    〕魏征谏曰:「昔光武不聽西域送侍子,置都護,以為不以蠻夷勞中國。

    〔事見四十三卷漢光武建武二十三年。

    〕今天下初定,前者文泰之來,【章:十二行本「來」下有「所過」二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雲無注本亦無。

    】勞費已甚,〔此即謂文泰入唐境之時。

    〕今借使十國入貢,其徒旅不減千人。

    邊民荒耗,将不勝其弊。

    若聽其商賈往來,與邊民交市,則可矣,〔勝,音升。

    賈,音古。

    〕傥以賓客遇之,非中國之利也。

    」時厭怛纥幹已行,上遽令止之。

     32諸宰相侍宴,上謂王珪曰:「卿識鑒精通,複善談論,〔複,扶又翻。

    〕玄齡以下,卿宜悉加品藻,且自謂與數子何如﹖」對曰:「孜孜奉國,知無不為,臣不如玄齡。

    才兼文武,出将入相,臣不如李靖。

    敷奏詳明,出納惟充,臣不如溫彥博。

    處繁治劇,衆務畢舉,臣不如戴冑。

    〔處,昌呂翻。

    治,直之翻。

    〕恥君不及堯、舜,以谏争為己任,臣不如魏征。

    至于激濁清,嫉惡妳善,〔好,呼到翻。

    〕臣于數子,亦有微長。

    」上深以為然,衆亦服其确論。

    〔确,克角翻。

    〕 33上之初即位也,嘗與群臣語及教化,上曰:「今承大亂之後,恐斯民未易化也。

    」魏征對曰:「不然。

    久安之民驕佚,驕佚則難教;經亂之民愁苦,愁苦則易化。

    譬猶饑者易為食,渴者易為飲也。

    」〔孟子之言。

    易,以豉翻。

    〕上深然之。

    封德彜非之曰:「三代以還,人漸澆訛,故秦任法律,漢雜霸道,蓋欲化而不能,豈能之而不欲邪!魏征書生,未識時務,若信其虛論,必敗國家。

    」〔敗,補邁翻。

    〕征曰:「五帝、三王不易民而化,昔黃帝征蚩尤,颛顼誅九黎,湯放桀,武王伐纣,皆能身緻太平,〔神農氏世衰,蚩尤為暴虐,黃帝征之,禽殺蚩尤。

    少皞氏衰,九黎亂德,颛顼誅之。

    成湯放桀于南巢。

    武王殺纣于牧野。

    〕豈非承大亂之後邪!若謂古人淳樸,漸至澆訛,則至于今日,當悉化為鬼魅矣,〔邪,音耶。

    澆,堅堯翻。

    魅,音媚。

    〕人主安得而治之!」上卒從征言。

    〔治,直之翻。

    卒,子恤翻。

    〕 元年,關中饑,米鬥直絹一匹;二年,天下蝗;三年,大水。

    上勤而撫之,民雖東西就食,未嘗嗟怨。

    是歲,天下大稔,流散者鹹歸鄉裡,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