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九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右仆射,左、右丞相之職也,掌總領六官,紀綱百揆。
〕比聞聽受辭訟,〔比,毗至翻;下比見、比來同。
〕日不暇給,安能助朕求賢乎!」因敕「尚書細務屬左右丞,〔屬,之欲翻,付也。
〕唯大事應奏者,乃關仆射。
」 玄齡明達政事,輔以文學,夙夜盡心,惟恐一物失所;用法寬平,聞人有善,若己有之,不以庋備取人,不以己長格物。
與杜如晦引拔士類,常如不及。
至于台閣規模,皆二人所定。
上每與玄齡謀事,必曰:「非如晦不能決。
」及如晦至,卒用玄齡之策。
蓋元齡善謀,如晦能斷故也。
〔卒,子恤翻。
斷,丁亂翻。
〕二人深相得,同心徇國,故唐世稱賢相,推房、杜焉。
玄齡雖蒙寵待,或以事被譴,辄累日詣朝堂,稽颡請罪,恐懼若無所容。
〔史言房玄齡忠謹。
被,皮義翻。
朝,直遙翻。
稽,音啟。
〕 玄齡監修國史,上語之曰:〔唐以宰相監修國史,至今因之。
監,工銜翻。
語,牛倨翻。
〕「比見漢書載子虛、上林賦,浮華無用。
其上書論事,詞理切直者,朕從與不從,皆當載之。
」〔太宗之存心如此,安有有獻而不納者乎!上,時掌翻。
〕 6夏,四月,乙亥,上皇徙居弘義宮,更名大安宮。
〔唐會要:武德五年,營弘義宮,以帝有潛定天下之功,别建此宮以居之。
既禅位,高祖以弘義宮有山林勝景,雅好之,遂徙居焉,改名大安宮。
馬周所謂「大安宮在城之西」者也。
更,工衡翻。
〕上【章:十二行本「上」上有「甲午」二字;乙十一行本同;張校同,雲無注本亦無。
】始禦太極殿,〔高祖之傳位也,帝即位于東宮之颢德殿,高祖徙居大安宮,帝始禦太極殿。
〕謂群臣曰:「中書、門下、機要之司,诏敕有不便者,皆應論執。
比來唯睹順從,不聞違異。
若但行文書,則誰不可為,何必擇才也!」房玄齡等皆頓首謝。
故事:凡軍國大事,則中書舍人各執所見,雜署其名,謂之五花判事。
中書侍郎、中書令省審之,給事中、黃門侍郎駁正之。
上始申明舊制,由是鮮有敗事。
〔省,悉景翻。
駁,北角翻。
鮮,息善翻。
〕 7茌平人馬周,〔茌平縣,漢屬東郡。
應劭曰:在茌山之平地者也。
後魏屬東平原郡,後齊廢,隋開皇初複置,屬貝州,唐屬博州。
賢曰:漢茌平故城在博州之聊城縣東北。
茌,仕疑翻。
〕客遊長安,舍于中郎将常何之家。
〔唐諸衛中郎将,正四品下。
将,即亮翻。
〕六月,壬午,以旱,诏文武官極言得失。
何武人不學,不知所言,周代之陳便宜二十餘條。
〔考異曰:舊傳雲貞觀五年。
據實錄,诏在此年,五年不見有诏令百官上封事。
今從唐曆附此。
〕上怪其能,以問何,對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馬周為臣具草耳。
」〔為,于僞翻。
〕上即召之;未至,遣使督促者數輩。
及谒見,與語,甚悅,令直門下省,尋除監察禦史,奉使稱旨。
〔鄭樵曰:秦以禦史監郡,謂之監禦史,漢罷其名。
晉孝武太元中,始置檢校禦史,掌行馬外事;隋改檢校禦史為監察禦史。
使,疏吏翻。
見,賢遍翻。
監,工銜翻。
使,疏吏翻;下同。
稱,尺證翻。
〕上以常何為知人,賜絹三百匹。
8秋,八月,己巳朔,日有食之。
9丙子,薛延陀毗伽可汗〔伽,求迦翻。
可,從刊入聲。
汗,音寒。
〕遣其弟統特勒入貢,上賜以寶竹及寶鞭,謂曰:「卿所部有大罪者斬之,小罪者鞭之。
」夷男甚喜。
突厥颉利可汗大懼,始遣使稱臣,請尚公主,修伲禮。
代州都督張公謹上言突厥可取之狀,以為「颉利縱欲逞暴,誅忠良,昵奸佞,一也。
〔颉,奚結翻。
上,時掌翻。
昵,尼質翻。
〕薛延陀等諸部皆叛,二也。
〔埠延陀諸部叛突厥,事始上卷二年。
〕突利、拓設、欲谷設皆得罪,無所自容,三也。
〔突利得罪,見上卷二年。
拓設,即阿史那社爾,與欲谷設分統敕勒諸部。
欲谷設,即為回纥所破者也。
按舊書李大亮傳:颉利既亡之後,拓設諸種散在伊吾。
〕塞北霜旱,骓糧乏絕,四也。
〔骓,音侯。
〕颉利疏其族類,親委諸胡、胡人反複,大軍一臨,必生内變,五也。
華人入北,其衆甚多,〔華人因隋末之亂,避而入北。
〕比聞所在嘯聚,保據山險,大軍出塞,自然響應,六也。
」〔比,毗至翻。
〕上以颉利可汗既請和親,複援梁師都,〔事見上卷上年。
複,扶又翻。
〕丁亥,命兵部尚書李靖為行軍總管讨之,以張公謹為副。
九月,丙午,突厥俟斤九人帥三千騎來降。
戊午,拔野古、仆骨、同羅、奚酋長并帥衆來降。
〔厥,九勿翻。
俟,渠之翻。
帥,讀曰率。
騎,奇寄翻。
降,戶江翻。
酋,慈由翻。
長,知兩翻。
〕 10冬,十一月,辛醜,突厥寇河西,肅州刺史公孫武達、〔武德二年分甘州之福祿、瓜州之玉門,置肅州酒泉郡。
〕甘州刺史成仁重與戰,破之,〔甘、肅二州相去四百二十裡。
〕捕虜千餘口。
11上遣使至涼州,都督李大亮有佳鷹,使者諷大亮使獻之,大亮密表曰:「陛下久絕畋遊而使者求鷹。
〔使,疏吏翻;下同。
〕若陛下之意,深乖昔旨;〔昔旨,謂絕畋遊之旨。
〕如其自擅,乃是使非其人。
」癸卯,上謂侍臣曰:「李大亮可謂忠直。
」手诏褒美,賜以胡缾及荀悅漢紀。
〔按舊書李大亮傳:帝诏曰:「今賜卿胡缾一枚,雖無千镒之重,乃朕自用之物。
荀悅漢紀,敏緻既明,論議深博,極為治之體,盡君臣之義,今以賜卿,宜加尋閱。
」 12庚申,以行并州都督李世績為通漢道行軍總管,〔舊書李績傳作「通漠道」,當從之。
後高宗朝裴行儉遣兵由通漠道掩取阿史那伏念辎重。
〕兵部尚書李靖為定襄道行軍總管,華州刺史柴紹為金河道行軍總管,〔華,戶化翻。
〕靈州大都督薛萬徹為暢武道行軍總管,〔暢武,非地名也。
營州邊于東胡,故命萬徹為總管,使之宣暢威武,以美名寵之耳。
新書帝作營州都督薛萬淑。
〕衆合十餘萬,皆受李績【章:十二行本「績」作「靖」;乙十一行本同。
】節度,分道出擊突厥。
乙醜,任城王道宗擊突厥于靈州,破之。
〔任,音壬。
〕 十二月,戊辰,突利可汗入朝,〔朝,直遙翻。
〕上謂侍臣曰:「往者太上皇以百姓之故,稱臣于突厥,〔事見一百八十四卷隋恭帝義甯元年六月。
一本此下有考異。
〕朕常痛心。
今單于稽颡,庶幾可雪前恥。
」〔稽,音啟。
幾,居希翻。
〕 壬午,靺鞨遣使入貢,〔靺,音末。
鞨,音曷。
使,疏吏翻。
〕上曰:「靺鞨遠來,蓋突厥已服之故也。
昔人謂禦戎無上策,〔嚴尤谏王莽曰:「匈奴為害,所從來久,周、秦、漢征之,皆未有得上策者也;周得中策,漢得下策,秦無策焉。
」〕朕今治安中國,而四夷自服,豈非上策乎!」 13癸未,右仆射杜如晦以疾遜位,上許之。
14乙酉,上問給事中孔穎達曰:「論語:『以能問于不能,以多問于寡,有若無,實若虛。
』〔曾子之言。
〕何謂也﹖」穎達具釋其義以對;且曰:「非獨匹夫如是,帝王亦然。
帝王内蘊神明,外當玄默,故易稱『以蒙養正,以明夷莅衆。
』〔易曰:蒙以養正,聖功也。
明夷,君子以莅衆,用晦而明。
〕若位居尊極,耀聰明,〔炫,熒絹翻。
〕以才陵人,飾非拒谏,則下情不通,取亡之道也。
」上深善其言。
15庚寅,突厥郁射設帥所部來降。
〔厥,九勿翻。
降,戶江翻。
〕 16閏月,丁未,東謝酋長謝元深、南謝酋長謝強來朝。
諸謝皆南蠻别種,在黔州之西。
〔東謝蠻在西爨之南,居黔州之西三百裡;南謝蠻在隋牂柯郡地南百裡,有桂嶺關。
酋,慈由翻。
長,知兩翻。
朝,直遙翻;下同。
種,章勇翻。
黔,音琴。
〕诏以東謝為應州、南謝為莊州,隸黔州都督。
〔宋白曰:黔州,黔中郡,秦置,漢通謂五溪之地,又為武陵郡之酉陽縣地,武帝于此置涪陵縣,蜀先主立黔安郡,後周建德三年置黔州,貞觀四年,移州治于涪陵江東彭水之東。
〕 是時遠方諸國來朝貢者甚衆,服裝詭異,中書侍郎顔師古請圖寫以示後,作王會圖,從之。
〔考異曰:實錄、新舊傳皆雲「正會圖」。
按汲耱周書有王會篇,柳宗元铙鼓歌、呂述黠戛斯朝貢圖皆作「王會」,今從之。
〕 乙醜,牂柯酋長謝能羽【嚴:「能」改「龍」。
】及充州蠻入貢,〔牂,音臧。
柯,音哥。
〕诏以牂柯為牂州;〔昆明東九百裡,即牂柯蠻國,其王号鬼主,其别帥曰羅殿王,東殿辰州二千四百裡;其南一千五百裡,即交州也。
牂州之北一百五十裡,有别部曰充州蠻。
牂、柯,音臧、哥。
〕黨項酋長細封步賴來降,以其地為軌州;各以其酋長為刺史。
黨項地亘三千裡,姓别為部,不相統壹,細封氏、費聽氏、往利氏、頗超氏、野辭氏、旁【章:十二行本「旁」作「房」;乙十一行本同;張校同;退齋校同。
】當氏、米擒氏、拓跋氏,皆大姓也。
步賴既為唐所禮,餘部相繼來降,以其地為崌、奉、岩、遠四州。
〔黨項,漢西羌别種,魏、晉後微甚,周滅宕昌鄧至而黨項始強。
其地古析支也,東距松州,西葉護,南春桑、迷桑等羌,北吐谷渾。
山谷崎岖,大抵三千裡。
拓跋氏之後,為西夏李繼遷。
黨,底朗翻。
酋,慈由翻。
長,知兩翻。
降,戶江翻。
〕 17是歲,戶部奏:中國人自塞外歸及四夷前後降附者,男女一百二十餘萬口。
18房玄齡、王珪掌内外官考,〔唐考法:凡百司之長,歲校其屬功過,差以九等。
流内之官,叙以四善:一曰德義有聞,二曰清慎明着,三曰公平可稱,四曰恪勤匪懈。
善狀之外,有二十七最:一曰獻可替否,拾遺補阙,為近侍之最;二曰铨衡人物,擢盡才良,為選司之最;三曰揚清激濁,褒貶必當,為考校之最;四曰禮制儀式,動合經典,為禮官之最;五曰音律克諧,不失節奏,為樂官之最;六曰決斷不滞,與奪合理,為判事之最;七曰部統有方,警守無失,為宿衛之最;八曰兵士調習,戎裝充備,為督領之最;九曰推鞫得情,處斷平允,為法官之最;十曰雠校精審,明于刊定,為校正之最;十一曰承旨敷奏,吐納明敏,為宣納之最;十二曰訓導有方,生徒充業,為學官之最;十三曰賞罰嚴明,攻戰必勝,為軍将之最;十四曰禮義興行,肅清所部,為政教之最;十五曰詳錄典正,詞理兼舉,為文史之最;十六曰訪察精審,彈舉必當,為糾正之最;十七曰明于勘覆,稽失無隐,為司檢之最;十八曰職事修理,供承強濟,為監察之最;十九曰功課皆充,丁匠無怨,為役使之最;二十曰耕耨以時,收獲成課,為屯官之最;二十一曰謹于蓋藏,明于出納,為倉庫之最;二十二曰推步盈虛,究理精密,為曆官之最;二十三曰占候醫蔔,效驗多着,為方術之最;二十四曰檢察有方,行旅無壅,為關津之最;二十五曰市廛弗擾,奸濫不行,為市司之最;二十六曰牧養肥殖,蕃息滋多,為牧官之最;二十七曰邊境清肅,城隍修理,為鎮防之最。
一最四善,為上上;一最三善,為上中;一最二善,為上下;無最而有二善,為中上;無最而有一善,為中中;職事粗理,善最不聞,為中下;愛憎任情,處斷乖理,為下上;背公向私,職事廢關,為下中;居官谄詐,貪濁有狀,為下下。
凡定考皆集于尚書省,唱第然後奏。
〕治書侍禦史萬年權萬紀奏其不平,〔治,直之翻。
〕上命侯君集推之。
魏征谏曰:「玄齡、珪皆朝廷舊臣,素以忠直為陛下所委,所考既多,其間能無一二人不當!〔當,丁浪翻。
〕察其情,終非阿私。
若推得其事,則皆不可信,豈得複當重任!且萬紀比來恒在考堂,曾無駁正;〔複,扶又翻。
比,毗至翻。
恒,戶登翻。
〕及身不得孝,乃始陳論。
此正欲激陛下之怒,非竭誠徇國也。
使推之得實,未足裨益朝廷;若其本虛,徒失陛下委任大臣之意。
臣所愛者治體,〔治,直吏翻。
〕非敢苟私二臣。
」上乃釋不問。
19濮州刺史龐相壽坐貪污任,〔濮,博木翻。
龐,薄江翻。
〕自陳嘗在秦王幕府;上憐之,欲聽還舊任。
魏征谏曰:「秦王左右,中外甚多,恐人人皆恃恩私,足使為善者懼。
」上欣然納之,謂相壽曰:「我昔為秦王
〕比聞聽受辭訟,〔比,毗至翻;下比見、比來同。
〕日不暇給,安能助朕求賢乎!」因敕「尚書細務屬左右丞,〔屬,之欲翻,付也。
〕唯大事應奏者,乃關仆射。
」 玄齡明達政事,輔以文學,夙夜盡心,惟恐一物失所;用法寬平,聞人有善,若己有之,不以庋備取人,不以己長格物。
與杜如晦引拔士類,常如不及。
至于台閣規模,皆二人所定。
上每與玄齡謀事,必曰:「非如晦不能決。
」及如晦至,卒用玄齡之策。
蓋元齡善謀,如晦能斷故也。
〔卒,子恤翻。
斷,丁亂翻。
〕二人深相得,同心徇國,故唐世稱賢相,推房、杜焉。
玄齡雖蒙寵待,或以事被譴,辄累日詣朝堂,稽颡請罪,恐懼若無所容。
〔史言房玄齡忠謹。
被,皮義翻。
朝,直遙翻。
稽,音啟。
〕 玄齡監修國史,上語之曰:〔唐以宰相監修國史,至今因之。
監,工銜翻。
語,牛倨翻。
〕「比見漢書載子虛、上林賦,浮華無用。
其上書論事,詞理切直者,朕從與不從,皆當載之。
」〔太宗之存心如此,安有有獻而不納者乎!上,時掌翻。
〕 6夏,四月,乙亥,上皇徙居弘義宮,更名大安宮。
〔唐會要:武德五年,營弘義宮,以帝有潛定天下之功,别建此宮以居之。
既禅位,高祖以弘義宮有山林勝景,雅好之,遂徙居焉,改名大安宮。
馬周所謂「大安宮在城之西」者也。
更,工衡翻。
〕上【章:十二行本「上」上有「甲午」二字;乙十一行本同;張校同,雲無注本亦無。
】始禦太極殿,〔高祖之傳位也,帝即位于東宮之颢德殿,高祖徙居大安宮,帝始禦太極殿。
〕謂群臣曰:「中書、門下、機要之司,诏敕有不便者,皆應論執。
比來唯睹順從,不聞違異。
若但行文書,則誰不可為,何必擇才也!」房玄齡等皆頓首謝。
故事:凡軍國大事,則中書舍人各執所見,雜署其名,謂之五花判事。
中書侍郎、中書令省審之,給事中、黃門侍郎駁正之。
上始申明舊制,由是鮮有敗事。
〔省,悉景翻。
駁,北角翻。
鮮,息善翻。
〕 7茌平人馬周,〔茌平縣,漢屬東郡。
應劭曰:在茌山之平地者也。
後魏屬東平原郡,後齊廢,隋開皇初複置,屬貝州,唐屬博州。
賢曰:漢茌平故城在博州之聊城縣東北。
茌,仕疑翻。
〕客遊長安,舍于中郎将常何之家。
〔唐諸衛中郎将,正四品下。
将,即亮翻。
〕六月,壬午,以旱,诏文武官極言得失。
何武人不學,不知所言,周代之陳便宜二十餘條。
〔考異曰:舊傳雲貞觀五年。
據實錄,诏在此年,五年不見有诏令百官上封事。
今從唐曆附此。
〕上怪其能,以問何,對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馬周為臣具草耳。
」〔為,于僞翻。
〕上即召之;未至,遣使督促者數輩。
及谒見,與語,甚悅,令直門下省,尋除監察禦史,奉使稱旨。
〔鄭樵曰:秦以禦史監郡,謂之監禦史,漢罷其名。
晉孝武太元中,始置檢校禦史,掌行馬外事;隋改檢校禦史為監察禦史。
使,疏吏翻。
見,賢遍翻。
監,工銜翻。
使,疏吏翻;下同。
稱,尺證翻。
〕上以常何為知人,賜絹三百匹。
8秋,八月,己巳朔,日有食之。
9丙子,薛延陀毗伽可汗〔伽,求迦翻。
可,從刊入聲。
汗,音寒。
〕遣其弟統特勒入貢,上賜以寶竹及寶鞭,謂曰:「卿所部有大罪者斬之,小罪者鞭之。
」夷男甚喜。
突厥颉利可汗大懼,始遣使稱臣,請尚公主,修伲禮。
代州都督張公謹上言突厥可取之狀,以為「颉利縱欲逞暴,誅忠良,昵奸佞,一也。
〔颉,奚結翻。
上,時掌翻。
昵,尼質翻。
〕薛延陀等諸部皆叛,二也。
〔埠延陀諸部叛突厥,事始上卷二年。
〕突利、拓設、欲谷設皆得罪,無所自容,三也。
〔突利得罪,見上卷二年。
拓設,即阿史那社爾,與欲谷設分統敕勒諸部。
欲谷設,即為回纥所破者也。
按舊書李大亮傳:颉利既亡之後,拓設諸種散在伊吾。
〕塞北霜旱,骓糧乏絕,四也。
〔骓,音侯。
〕颉利疏其族類,親委諸胡、胡人反複,大軍一臨,必生内變,五也。
華人入北,其衆甚多,〔華人因隋末之亂,避而入北。
〕比聞所在嘯聚,保據山險,大軍出塞,自然響應,六也。
」〔比,毗至翻。
〕上以颉利可汗既請和親,複援梁師都,〔事見上卷上年。
複,扶又翻。
〕丁亥,命兵部尚書李靖為行軍總管讨之,以張公謹為副。
九月,丙午,突厥俟斤九人帥三千騎來降。
戊午,拔野古、仆骨、同羅、奚酋長并帥衆來降。
〔厥,九勿翻。
俟,渠之翻。
帥,讀曰率。
騎,奇寄翻。
降,戶江翻。
酋,慈由翻。
長,知兩翻。
〕 10冬,十一月,辛醜,突厥寇河西,肅州刺史公孫武達、〔武德二年分甘州之福祿、瓜州之玉門,置肅州酒泉郡。
〕甘州刺史成仁重與戰,破之,〔甘、肅二州相去四百二十裡。
〕捕虜千餘口。
11上遣使至涼州,都督李大亮有佳鷹,使者諷大亮使獻之,大亮密表曰:「陛下久絕畋遊而使者求鷹。
〔使,疏吏翻;下同。
〕若陛下之意,深乖昔旨;〔昔旨,謂絕畋遊之旨。
〕如其自擅,乃是使非其人。
」癸卯,上謂侍臣曰:「李大亮可謂忠直。
」手诏褒美,賜以胡缾及荀悅漢紀。
〔按舊書李大亮傳:帝诏曰:「今賜卿胡缾一枚,雖無千镒之重,乃朕自用之物。
荀悅漢紀,敏緻既明,論議深博,極為治之體,盡君臣之義,今以賜卿,宜加尋閱。
」 12庚申,以行并州都督李世績為通漢道行軍總管,〔舊書李績傳作「通漠道」,當從之。
後高宗朝裴行儉遣兵由通漠道掩取阿史那伏念辎重。
〕兵部尚書李靖為定襄道行軍總管,華州刺史柴紹為金河道行軍總管,〔華,戶化翻。
〕靈州大都督薛萬徹為暢武道行軍總管,〔暢武,非地名也。
營州邊于東胡,故命萬徹為總管,使之宣暢威武,以美名寵之耳。
新書帝作營州都督薛萬淑。
〕衆合十餘萬,皆受李績【章:十二行本「績」作「靖」;乙十一行本同。
】節度,分道出擊突厥。
乙醜,任城王道宗擊突厥于靈州,破之。
〔任,音壬。
〕 十二月,戊辰,突利可汗入朝,〔朝,直遙翻。
〕上謂侍臣曰:「往者太上皇以百姓之故,稱臣于突厥,〔事見一百八十四卷隋恭帝義甯元年六月。
一本此下有考異。
〕朕常痛心。
今單于稽颡,庶幾可雪前恥。
」〔稽,音啟。
幾,居希翻。
〕 壬午,靺鞨遣使入貢,〔靺,音末。
鞨,音曷。
使,疏吏翻。
〕上曰:「靺鞨遠來,蓋突厥已服之故也。
昔人謂禦戎無上策,〔嚴尤谏王莽曰:「匈奴為害,所從來久,周、秦、漢征之,皆未有得上策者也;周得中策,漢得下策,秦無策焉。
」〕朕今治安中國,而四夷自服,豈非上策乎!」 13癸未,右仆射杜如晦以疾遜位,上許之。
14乙酉,上問給事中孔穎達曰:「論語:『以能問于不能,以多問于寡,有若無,實若虛。
』〔曾子之言。
〕何謂也﹖」穎達具釋其義以對;且曰:「非獨匹夫如是,帝王亦然。
帝王内蘊神明,外當玄默,故易稱『以蒙養正,以明夷莅衆。
』〔易曰:蒙以養正,聖功也。
明夷,君子以莅衆,用晦而明。
〕若位居尊極,耀聰明,〔炫,熒絹翻。
〕以才陵人,飾非拒谏,則下情不通,取亡之道也。
」上深善其言。
15庚寅,突厥郁射設帥所部來降。
〔厥,九勿翻。
降,戶江翻。
〕 16閏月,丁未,東謝酋長謝元深、南謝酋長謝強來朝。
諸謝皆南蠻别種,在黔州之西。
〔東謝蠻在西爨之南,居黔州之西三百裡;南謝蠻在隋牂柯郡地南百裡,有桂嶺關。
酋,慈由翻。
長,知兩翻。
朝,直遙翻;下同。
種,章勇翻。
黔,音琴。
〕诏以東謝為應州、南謝為莊州,隸黔州都督。
〔宋白曰:黔州,黔中郡,秦置,漢通謂五溪之地,又為武陵郡之酉陽縣地,武帝于此置涪陵縣,蜀先主立黔安郡,後周建德三年置黔州,貞觀四年,移州治于涪陵江東彭水之東。
〕 是時遠方諸國來朝貢者甚衆,服裝詭異,中書侍郎顔師古請圖寫以示後,作王會圖,從之。
〔考異曰:實錄、新舊傳皆雲「正會圖」。
按汲耱周書有王會篇,柳宗元铙鼓歌、呂述黠戛斯朝貢圖皆作「王會」,今從之。
〕 乙醜,牂柯酋長謝能羽【嚴:「能」改「龍」。
】及充州蠻入貢,〔牂,音臧。
柯,音哥。
〕诏以牂柯為牂州;〔昆明東九百裡,即牂柯蠻國,其王号鬼主,其别帥曰羅殿王,東殿辰州二千四百裡;其南一千五百裡,即交州也。
牂州之北一百五十裡,有别部曰充州蠻。
牂、柯,音臧、哥。
〕黨項酋長細封步賴來降,以其地為軌州;各以其酋長為刺史。
黨項地亘三千裡,姓别為部,不相統壹,細封氏、費聽氏、往利氏、頗超氏、野辭氏、旁【章:十二行本「旁」作「房」;乙十一行本同;張校同;退齋校同。
】當氏、米擒氏、拓跋氏,皆大姓也。
步賴既為唐所禮,餘部相繼來降,以其地為崌、奉、岩、遠四州。
〔黨項,漢西羌别種,魏、晉後微甚,周滅宕昌鄧至而黨項始強。
其地古析支也,東距松州,西葉護,南春桑、迷桑等羌,北吐谷渾。
山谷崎岖,大抵三千裡。
拓跋氏之後,為西夏李繼遷。
黨,底朗翻。
酋,慈由翻。
長,知兩翻。
降,戶江翻。
〕 17是歲,戶部奏:中國人自塞外歸及四夷前後降附者,男女一百二十餘萬口。
18房玄齡、王珪掌内外官考,〔唐考法:凡百司之長,歲校其屬功過,差以九等。
流内之官,叙以四善:一曰德義有聞,二曰清慎明着,三曰公平可稱,四曰恪勤匪懈。
善狀之外,有二十七最:一曰獻可替否,拾遺補阙,為近侍之最;二曰铨衡人物,擢盡才良,為選司之最;三曰揚清激濁,褒貶必當,為考校之最;四曰禮制儀式,動合經典,為禮官之最;五曰音律克諧,不失節奏,為樂官之最;六曰決斷不滞,與奪合理,為判事之最;七曰部統有方,警守無失,為宿衛之最;八曰兵士調習,戎裝充備,為督領之最;九曰推鞫得情,處斷平允,為法官之最;十曰雠校精審,明于刊定,為校正之最;十一曰承旨敷奏,吐納明敏,為宣納之最;十二曰訓導有方,生徒充業,為學官之最;十三曰賞罰嚴明,攻戰必勝,為軍将之最;十四曰禮義興行,肅清所部,為政教之最;十五曰詳錄典正,詞理兼舉,為文史之最;十六曰訪察精審,彈舉必當,為糾正之最;十七曰明于勘覆,稽失無隐,為司檢之最;十八曰職事修理,供承強濟,為監察之最;十九曰功課皆充,丁匠無怨,為役使之最;二十曰耕耨以時,收獲成課,為屯官之最;二十一曰謹于蓋藏,明于出納,為倉庫之最;二十二曰推步盈虛,究理精密,為曆官之最;二十三曰占候醫蔔,效驗多着,為方術之最;二十四曰檢察有方,行旅無壅,為關津之最;二十五曰市廛弗擾,奸濫不行,為市司之最;二十六曰牧養肥殖,蕃息滋多,為牧官之最;二十七曰邊境清肅,城隍修理,為鎮防之最。
一最四善,為上上;一最三善,為上中;一最二善,為上下;無最而有二善,為中上;無最而有一善,為中中;職事粗理,善最不聞,為中下;愛憎任情,處斷乖理,為下上;背公向私,職事廢關,為下中;居官谄詐,貪濁有狀,為下下。
凡定考皆集于尚書省,唱第然後奏。
〕治書侍禦史萬年權萬紀奏其不平,〔治,直之翻。
〕上命侯君集推之。
魏征谏曰:「玄齡、珪皆朝廷舊臣,素以忠直為陛下所委,所考既多,其間能無一二人不當!〔當,丁浪翻。
〕察其情,終非阿私。
若推得其事,則皆不可信,豈得複當重任!且萬紀比來恒在考堂,曾無駁正;〔複,扶又翻。
比,毗至翻。
恒,戶登翻。
〕及身不得孝,乃始陳論。
此正欲激陛下之怒,非竭誠徇國也。
使推之得實,未足裨益朝廷;若其本虛,徒失陛下委任大臣之意。
臣所愛者治體,〔治,直吏翻。
〕非敢苟私二臣。
」上乃釋不問。
19濮州刺史龐相壽坐貪污任,〔濮,博木翻。
龐,薄江翻。
〕自陳嘗在秦王幕府;上憐之,欲聽還舊任。
魏征谏曰:「秦王左右,中外甚多,恐人人皆恃恩私,足使為善者懼。
」上欣然納之,謂相壽曰:「我昔為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