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九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端明殿學士兼翰林侍讀學士太中大夫提舉西京嵩山崇福宮上柱
國河内郡開國公食邑二千二百戶食實封九百戶賜紫金魚袋臣司馬光奉敕編集
後學天台胡三省音注
唐紀九〔起着雍困敦(戊子)九月,盡重光單阏(辛卯),凡三年有奇。
〕 太宗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上之中 貞觀二年〔(戊子、六二八)〕 1九月,丙午,初令緻仕官【章:十二行本「官」下有「位」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
】在本品之上。
〔按唐會要,是時诏内外文武官年老緻仕者,參朝之班,宜在本品見任之上,觀,古玩翻。
〕 2上曰:「比見群臣屢上表賀祥瑞,〔比,毗至翻。
上,時掌翻。
〕夫家給人足而無瑞,不害為堯、舜;百姓愁怨而多瑞,不害為桀、纣。
〔夫,音扶。
〕後魏之世,吏焚連理木,煮白雉而食之,豈足為至治乎!」〔治,直吏翻。
〕丁未,诏:「自今大瑞聽表聞.〔按儀制令,凡景星、慶雲為大瑞,其名物六十有四;白狼、赤兔為上瑞,其名物三十有八;蒼烏、朱鴈為中瑞,其名物三十有二;嘉禾、芝草、木連理為下瑞,其名物十四。
〕自外諸瑞,申所司而已。
」〔唐六典:禮部郎中,凡禮瑞應見,皆辯其物名。
〕嘗有白鵲構巢于寝殿槐上,合歡如腰鼓,〔合,音合。
〕左右稱賀。
上曰:「我常笑隋炀帝好祥瑞。
〔好,呼到翻。
〕瑞在得賢,此何足賀!」命毀其巢,縱鵲于野外。
3天少雨,〔少,詩沼翻。
〕中書舍人李百藥上言:〔上,時掌翻。
〕「往年雖出宮人,竊聞太上皇宮及掖庭宮人,無用者尚多,豈惟虛費衣食,且陰氣郁積,亦足緻旱。
」上曰:「婦人幽閉深宮,誠為可愍。
灑掃之餘,亦何所用,〔灑,所賣翻;掃,素報翻;又并如字。
〕宜皆出之,任求伉俪。
」〔伉,苦浪翻。
俪,郎計翻。
〕于是遣尚書左丞戴冑、給事中洹水杜正倫〔洹水縣,周建德六年分臨漳東北界置,屬魏州。
洹,于元翻。
〕于掖庭西門簡出之,〔掖,音亦。
〕前後所出三千餘人。
4己未,突厥寇邊。
〔厥,九勿翻。
〕朝臣或請修古長城,〔古長城,秦蒙恬所築者也。
自漢至隋,沿邊所築城障非一處,而長城之延袤未有如秦者也。
朝,直遙翻。
〕發民乘堡障,上曰:「突厥災異相仍,颉利不懼而修德,暴虐滋甚,骨肉相攻,亡在朝夕。
朕方為公掃清沙漠,〔為,于僞翻。
〕安用勞民遠修障塞乎!」 5壬申,以前司農卿窦靜為夏州都督。
〔夏,戶雅翻。
〕靜在司農,少卿趙元楷善聚斂,〔少,始照翻。
斂,力贍翻;下重斂同。
〕靜鄙之,對官屬大言曰:〔司農官屬,有丞、主簿,上林、太倉、鈎盾、導官四署令、丞,太倉、永豐、龍門等倉。
司竹、慶善、石門、溫泉湯等監,京都諸宮苑總監,諸園、苑監,苑四面監,九成宮監,諸監池監,諸屯監,各有監副、監丞,苑總監又有主簿,諸鹽池、諸屯監無副監。
〕「隋炀帝奢侈重斂,司農非公不可;今天子節儉愛民,公何所用哉!」元楷大慚。
6上問王珪曰:「近世為國者益不及前古,何也﹖」對曰:「漢世尚儒術,宰相多用經術士,故風俗淳厚;近世重文輕儒,參以法律,此治化之所以益衰也。
」〔治,直吏翻。
〕上然之。
7冬,十月,禦史大夫參預朝政安吉襄公杜淹薨。
〔朝,直遙翻;下同。
〕 8交州都督遂安公壽以貪得罪,〔遂安公壽,宗室也。
〕上以瀛州刺史盧祖尚才兼文武,廉平公直,征入朝,谕以「交趾久不得人,須卿鎮撫。
」祖尚拜謝而出,既而悔之,辭以舊疾。
上遣杜如晦等谕旨曰:「匹夫猶敦然諾,〔敦然諾,猶重然諾也。
言既許人,則必踐言。
〕柰何既許朕而複悔之!」祖尚固辭。
戊子,上複引見,谕之,〔複,扶又翻。
見,賢遍翻。
〕祖尚固執不可。
上大怒曰:「我使人不行,何以為政!」命斬于朝堂,〔合本太極宮圖:東西朝堂在承天門左右,承天門,外朝也。
東朝堂之前有肺石,西朝堂之前有登聞鼓。
〕尋悔之。
他日,與侍臣論「齊文宣帝何如人﹖」魏征對曰:「文宣狂暴,然人與之争,事理屈則從之。
有前青州長史魏恺使于梁還,除光州長史,不肯行,〔長,知兩翻。
使,疏吏翻;下同。
〕楊遵彥奏之。
文宣怒,召而責之。
恺曰:『臣先任大州,【章:十二行本「州」下有「長史」二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
】使還,有勞無過,更得小州,此臣所以不行也。
』文宣顧謂遵彥曰:『其言有理,卿赦之。
』此其所長也。
」〔楊愔,字遵彥,相齊文皇帝,大見親任。
〕上曰:「然。
向者盧祖尚雖失人臣之義,朕殺之亦為太暴,由此言之,不如文宣矣!」命複其官蔭,〔複其官,則得蔭其子若孫。
唐制,凡用蔭:一品,子正七品上;二品,子正七品下;三品,子從七品上;從三品,子從七品下;正四品,子正八品上;從四品,子正八品下;正五品,子從八品上;從五品及國公子,從八品下。
三品以上,蔭曾孫;五品以上,蔭孫;孫降子一等,曾孫降孫一等,贈官降正官一等,死事者與正官同。
郡、縣公子視從五品孫,縣男以上子降一等,勳官二品子又降一等,二王後孫視正三品。
〕 征狀貌不逾中人,而有膽略,善回人主意,每犯顔苦谏;或逢上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為霁威。
〔人主之威,重于雷霆。
霁戌,言猶雨霁則雷霆亦收威。
為,于僞翻。
〕嘗谒告上耱,〔上,時掌翻。
〕還,言于上曰:「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嚴裝已畢,而竟不行,何也﹖」上笑曰:「初實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辍耳。
」〔嗔,昌真翻。
〕上嘗得佳鹞,自臂之,望見征來,匿懷中;征奏事固久不己,鹞竟死懷中。
9十一月,辛酉,上祀圜丘。
〔武德元年,制每歲冬至,祀昊天上帝于圜丘,以景皇帝配。
〕 10十二月,壬午,以黃門侍郎王珪為守侍中。
上嘗閑居,〔閑,讀曰閑。
〕與珪語,有美人侍側,上指示珪曰:「此廬江王瑗之姬也,〔廬江王瑗反死,見一百九十一卷武德九年。
瑗,于眷翻。
〕瑗殺其夫而納之。
」珪避席曰:「陛下以廬江納之為是邪,非邪﹖」〔邪,音耶。
〕上曰:「殺人而取其妻,卿何問是非!」對曰:「昔齊桓公知郭公之所以亡,由善善而不能用,然棄其所言之人,管仲以為無異于郭公。
〔齊桓公過郭氏之墟,問父老曰:「郭何故亡﹖」對曰:「善善惡惡。
」公曰:「若子之言,何至于亡﹖」對曰:「善善而不能用,惡惡而不能去,此其所以亡也。
」〕今此美人尚在左右,臣以為聖心是之也。
」上刨即出之,還其親族。
〔考異曰:實錄、新舊書皆雲「帝雖不出此美人而甚重其言」。
按太宗賢主,既重珪言,何得反棄而不用乎!且是人泛侍左右,又非嬖寵著名之人,太宗何愛而留之!今從貞觀政要。
〕 上使太常少卿祖孝孫教宮人音樂,不稱旨,〔少,始照翻。
稱,尺證翻。
〕上責之。
溫彥博、王珪谏曰:「孝孫雅士,今乃使之教宮人,又從而譴之,臣竊以為不可。
」上怒曰:「朕置卿等于腹心,當竭忠直以事我,乃附下罔上,為孝孫遊說邪!」〔為,于僞翻。
說,輸芮翻。
〕彥博拜謝。
珪不拜,曰:「陛下責臣以忠直,今臣所言豈私曲邪!〔邪,音耶。
〕此乃陛下負臣,非臣負陛下!」上默然而罷。
明日,上謂房玄齡曰:「自古帝王納谏誠難,朕昨溫彥博、王珪,至今悔之。
〔考異曰:魏文貞公故事:「太宗曰:『人皆以祖孝孫為知音,令教聲曲,多不諧韻,此其未至精妙,為不存意乎﹖』乃敕所司令舉其罪。
公進谏曰:『陛下生平不愛音聲,今忽為教女樂責孝孫,臣恐天下怪愕。
』太宗曰:『汝等并是我心腹,應須中正,何乃附下罔上為孝孫辭!』溫彥博等拜謝。
公及王珪進曰:『陛下不以臣等不肖,置之樞近,今臣所言,豈是為私。
不意陛下責臣至此!常奉明旨,「勿以臨時嗔怒,即便曲從,成我大過,」臣等不敢失墜,所以每觸龍鱗。
今以為責,隻是陛下負臣,臣終不負陛下。
』太宗怒未已,懔然作色。
公又曰:『祖孝孫學問立身,何如白明達﹖陛下平生禮遇孝孫,複何如白明達﹖今過聽一言,便謂孝孫可疑,明達可信,臣恐群臣衆庶有以窺陛下。
』太宗怒乃解。
」今從舊傳。
〕公等勿為此不盡言也。
」〔為,于僞翻;下為朕同。
〕 11上曰:「為朕養民者,唯在都督、刺史、朕常疏其名于屏風,坐卧觀之,得其在官善惡之迹,皆注于名下,以備黜陟。
縣令尤為親民,不可不擇。
」乃命内外五品已上,各舉堪為縣令者,以名聞。
12上曰:「比有奴告其主反者,〔比,毗至翻。
〕此弊事。
夫謀反不能獨為,必與人共之,何患不發,何必使奴告邪!〔邪,音耶。
〕自今有奴告主者,皆勿受,仍斬之。
」 13西突厥統葉護可汗為其伯父所殺;伯父自立,是為莫賀咄侯屈利俟毗可汗。
〔厥,九勿翻。
可,從刊入聲。
汗,音寒。
咄,當沒翻。
俟,渠之翻。
〕國人不服,弩矢畢部推泥孰莫賀設為可汗,〔西突厥有五弩矢畢部,泥孰亦一啜之部帥。
〕泥孰不可。
統葉護之子咥力特勒〔咥,徒結翻,又醜栗翻。
〕避莫賀咄之禍,亡在康居,泥孰迎而立之,是為乙毗揼羅肆葉護可汗,與莫賀咄相攻,連兵不息,俱遣使來請婚。
〔使,疏吏翻。
〕上不許,曰:「汝國方亂,君臣未定,何得言婚!」且谕以各守部分,勿複相攻。
〔分,扶問翻。
複,扶又翻。
〕于是西域諸國及敕勒先役屬西突厥者皆叛之。
〔史言天方福華,東西突厥皆亂。
厥,九勿翻。
〕 14突厥北邊諸姓多叛颉利可汗歸薛延陀,共推其俟斤夷男為可汗,〔颉,奚結翻。
俟,渠之亂。
〕夷男不敢當。
上方圖颉利,遣遊擊将軍喬師望間道赍冊書拜夷男為真珠毗伽可汗,〔間,古苋翻。
伽,求迦翻。
〕賜以鼓纛。
〔纛,徒到翻。
〕夷男大喜,遣使入貢,〔使,疏吏翻。
〕建牙于大漠之郁督軍山下,東至靺鞨,西至西突厥,南接沙碛,〔靺,音末。
鞨,音曷。
碛,七迹翻。
〕北至俱倫水;回纥、拔野古、阿跌、同羅、仆骨、霫諸部皆屬焉。
〔史言突厥衰而薛延陀強于漠北。
霫,而立翻。
〕 三年〔(己醜、六二九)〕 1春,正月,戊午,上祀太廟;癸亥,耕藉于東郊。
〔初議藉田方面所在,給事中孔穎達曰:「禮,天子藉田于南郊,諸侯于東郊。
晉武帝猶于東南。
今于城東,不合古禮。
」帝曰:「禮緣人情,亦何常之有。
且虞書雲:『平秩東作。
』則是堯、舜敬授人時,已在東矣。
又乘青辂、載黛耜者,所以順于春氣,故知合于東方。
且朕見居少陽之地,田于東郊,蓋其宜也。
」于是遂定。
按帝自謂居少陽之地,蓋以即位以來居東宮也。
藉,秦昔翻。
〕 2沙門法雅坐妖言誅。
〔妖,一遙翻。
〕司空裴寂嘗聞其言,辛未,寂坐免官,遣還鄉裡。
寂請留京師,上數之曰:〔數,所具翻,又所主翻。
〕「計公勳庸,安得至此!直以恩澤為群臣第一。
武德之際,貨賂公行,紀綱紊亂,皆公之由也,〔上皇聞帝此言,其心為如何﹖紊,音問。
〕但以故舊不忍盡法。
得歸守墳墓,辛已多矣!」寂遂歸蒲州。
〔裴寂本蒲州桑泉人。
〕未幾,又坐狂人信行言寂有天命,寂不以聞,當死;流靜州。
〔武德四年,以始安郡之龍平、豪靜,蒼梧郡之蒼梧置靜州靜平郡。
幾,居豈翻。
〕會山羌作亂,〔以為山羌,則當是劍南之靜州。
然劍南之靜州,武後時方置。
若以為嶺南之靜州,則「羌」當作「蠻」。
〕或言劫寂為主。
上曰:「寂當死,我生之,必不然也。
」俄聞寂率家僮破賊。
上思其佐命之功,征入朝,會卒。
〔帥,讀曰率。
朝,直遙翻;下同。
卒,子恤翻。
〕 3二月,戊寅,以房玄齡為左仆射,杜如晦為右仆射,以尚書右丞魏征守秘書監,參預朝政。
4三月,己酉,上錄系囚。
有劉恭者,頸有「勝」文,自雲「當勝天下」,坐是系獄。
上曰:「若天将興之,非朕所能除;若無天命,『勝』文何為!」乃釋之。
5丁巳,上謂房玄齡、杜如晦曰:「公為仆射,當廣求賢人,随才授任,此宰相之職也。
〔唐六典:左、
〕 太宗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上之中 貞觀二年〔(戊子、六二八)〕 1九月,丙午,初令緻仕官【章:十二行本「官」下有「位」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
】在本品之上。
〔按唐會要,是時诏内外文武官年老緻仕者,參朝之班,宜在本品見任之上,觀,古玩翻。
〕 2上曰:「比見群臣屢上表賀祥瑞,〔比,毗至翻。
上,時掌翻。
〕夫家給人足而無瑞,不害為堯、舜;百姓愁怨而多瑞,不害為桀、纣。
〔夫,音扶。
〕後魏之世,吏焚連理木,煮白雉而食之,豈足為至治乎!」〔治,直吏翻。
〕丁未,诏:「自今大瑞聽表聞.〔按儀制令,凡景星、慶雲為大瑞,其名物六十有四;白狼、赤兔為上瑞,其名物三十有八;蒼烏、朱鴈為中瑞,其名物三十有二;嘉禾、芝草、木連理為下瑞,其名物十四。
〕自外諸瑞,申所司而已。
」〔唐六典:禮部郎中,凡禮瑞應見,皆辯其物名。
〕嘗有白鵲構巢于寝殿槐上,合歡如腰鼓,〔合,音合。
〕左右稱賀。
上曰:「我常笑隋炀帝好祥瑞。
〔好,呼到翻。
〕瑞在得賢,此何足賀!」命毀其巢,縱鵲于野外。
3天少雨,〔少,詩沼翻。
〕中書舍人李百藥上言:〔上,時掌翻。
〕「往年雖出宮人,竊聞太上皇宮及掖庭宮人,無用者尚多,豈惟虛費衣食,且陰氣郁積,亦足緻旱。
」上曰:「婦人幽閉深宮,誠為可愍。
灑掃之餘,亦何所用,〔灑,所賣翻;掃,素報翻;又并如字。
〕宜皆出之,任求伉俪。
」〔伉,苦浪翻。
俪,郎計翻。
〕于是遣尚書左丞戴冑、給事中洹水杜正倫〔洹水縣,周建德六年分臨漳東北界置,屬魏州。
洹,于元翻。
〕于掖庭西門簡出之,〔掖,音亦。
〕前後所出三千餘人。
4己未,突厥寇邊。
〔厥,九勿翻。
〕朝臣或請修古長城,〔古長城,秦蒙恬所築者也。
自漢至隋,沿邊所築城障非一處,而長城之延袤未有如秦者也。
朝,直遙翻。
〕發民乘堡障,上曰:「突厥災異相仍,颉利不懼而修德,暴虐滋甚,骨肉相攻,亡在朝夕。
朕方為公掃清沙漠,〔為,于僞翻。
〕安用勞民遠修障塞乎!」 5壬申,以前司農卿窦靜為夏州都督。
〔夏,戶雅翻。
〕靜在司農,少卿趙元楷善聚斂,〔少,始照翻。
斂,力贍翻;下重斂同。
〕靜鄙之,對官屬大言曰:〔司農官屬,有丞、主簿,上林、太倉、鈎盾、導官四署令、丞,太倉、永豐、龍門等倉。
司竹、慶善、石門、溫泉湯等監,京都諸宮苑總監,諸園、苑監,苑四面監,九成宮監,諸監池監,諸屯監,各有監副、監丞,苑總監又有主簿,諸鹽池、諸屯監無副監。
〕「隋炀帝奢侈重斂,司農非公不可;今天子節儉愛民,公何所用哉!」元楷大慚。
6上問王珪曰:「近世為國者益不及前古,何也﹖」對曰:「漢世尚儒術,宰相多用經術士,故風俗淳厚;近世重文輕儒,參以法律,此治化之所以益衰也。
」〔治,直吏翻。
〕上然之。
7冬,十月,禦史大夫參預朝政安吉襄公杜淹薨。
〔朝,直遙翻;下同。
〕 8交州都督遂安公壽以貪得罪,〔遂安公壽,宗室也。
〕上以瀛州刺史盧祖尚才兼文武,廉平公直,征入朝,谕以「交趾久不得人,須卿鎮撫。
」祖尚拜謝而出,既而悔之,辭以舊疾。
上遣杜如晦等谕旨曰:「匹夫猶敦然諾,〔敦然諾,猶重然諾也。
言既許人,則必踐言。
〕柰何既許朕而複悔之!」祖尚固辭。
戊子,上複引見,谕之,〔複,扶又翻。
見,賢遍翻。
〕祖尚固執不可。
上大怒曰:「我使人不行,何以為政!」命斬于朝堂,〔合本太極宮圖:東西朝堂在承天門左右,承天門,外朝也。
東朝堂之前有肺石,西朝堂之前有登聞鼓。
〕尋悔之。
他日,與侍臣論「齊文宣帝何如人﹖」魏征對曰:「文宣狂暴,然人與之争,事理屈則從之。
有前青州長史魏恺使于梁還,除光州長史,不肯行,〔長,知兩翻。
使,疏吏翻;下同。
〕楊遵彥奏之。
文宣怒,召而責之。
恺曰:『臣先任大州,【章:十二行本「州」下有「長史」二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
】使還,有勞無過,更得小州,此臣所以不行也。
』文宣顧謂遵彥曰:『其言有理,卿赦之。
』此其所長也。
」〔楊愔,字遵彥,相齊文皇帝,大見親任。
〕上曰:「然。
向者盧祖尚雖失人臣之義,朕殺之亦為太暴,由此言之,不如文宣矣!」命複其官蔭,〔複其官,則得蔭其子若孫。
唐制,凡用蔭:一品,子正七品上;二品,子正七品下;三品,子從七品上;從三品,子從七品下;正四品,子正八品上;從四品,子正八品下;正五品,子從八品上;從五品及國公子,從八品下。
三品以上,蔭曾孫;五品以上,蔭孫;孫降子一等,曾孫降孫一等,贈官降正官一等,死事者與正官同。
郡、縣公子視從五品孫,縣男以上子降一等,勳官二品子又降一等,二王後孫視正三品。
〕 征狀貌不逾中人,而有膽略,善回人主意,每犯顔苦谏;或逢上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為霁威。
〔人主之威,重于雷霆。
霁戌,言猶雨霁則雷霆亦收威。
為,于僞翻。
〕嘗谒告上耱,〔上,時掌翻。
〕還,言于上曰:「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嚴裝已畢,而竟不行,何也﹖」上笑曰:「初實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辍耳。
」〔嗔,昌真翻。
〕上嘗得佳鹞,自臂之,望見征來,匿懷中;征奏事固久不己,鹞竟死懷中。
9十一月,辛酉,上祀圜丘。
〔武德元年,制每歲冬至,祀昊天上帝于圜丘,以景皇帝配。
〕 10十二月,壬午,以黃門侍郎王珪為守侍中。
上嘗閑居,〔閑,讀曰閑。
〕與珪語,有美人侍側,上指示珪曰:「此廬江王瑗之姬也,〔廬江王瑗反死,見一百九十一卷武德九年。
瑗,于眷翻。
〕瑗殺其夫而納之。
」珪避席曰:「陛下以廬江納之為是邪,非邪﹖」〔邪,音耶。
〕上曰:「殺人而取其妻,卿何問是非!」對曰:「昔齊桓公知郭公之所以亡,由善善而不能用,然棄其所言之人,管仲以為無異于郭公。
〔齊桓公過郭氏之墟,問父老曰:「郭何故亡﹖」對曰:「善善惡惡。
」公曰:「若子之言,何至于亡﹖」對曰:「善善而不能用,惡惡而不能去,此其所以亡也。
」〕今此美人尚在左右,臣以為聖心是之也。
」上刨即出之,還其親族。
〔考異曰:實錄、新舊書皆雲「帝雖不出此美人而甚重其言」。
按太宗賢主,既重珪言,何得反棄而不用乎!且是人泛侍左右,又非嬖寵著名之人,太宗何愛而留之!今從貞觀政要。
〕 上使太常少卿祖孝孫教宮人音樂,不稱旨,〔少,始照翻。
稱,尺證翻。
〕上責之。
溫彥博、王珪谏曰:「孝孫雅士,今乃使之教宮人,又從而譴之,臣竊以為不可。
」上怒曰:「朕置卿等于腹心,當竭忠直以事我,乃附下罔上,為孝孫遊說邪!」〔為,于僞翻。
說,輸芮翻。
〕彥博拜謝。
珪不拜,曰:「陛下責臣以忠直,今臣所言豈私曲邪!〔邪,音耶。
〕此乃陛下負臣,非臣負陛下!」上默然而罷。
明日,上謂房玄齡曰:「自古帝王納谏誠難,朕昨溫彥博、王珪,至今悔之。
〔考異曰:魏文貞公故事:「太宗曰:『人皆以祖孝孫為知音,令教聲曲,多不諧韻,此其未至精妙,為不存意乎﹖』乃敕所司令舉其罪。
公進谏曰:『陛下生平不愛音聲,今忽為教女樂責孝孫,臣恐天下怪愕。
』太宗曰:『汝等并是我心腹,應須中正,何乃附下罔上為孝孫辭!』溫彥博等拜謝。
公及王珪進曰:『陛下不以臣等不肖,置之樞近,今臣所言,豈是為私。
不意陛下責臣至此!常奉明旨,「勿以臨時嗔怒,即便曲從,成我大過,」臣等不敢失墜,所以每觸龍鱗。
今以為責,隻是陛下負臣,臣終不負陛下。
』太宗怒未已,懔然作色。
公又曰:『祖孝孫學問立身,何如白明達﹖陛下平生禮遇孝孫,複何如白明達﹖今過聽一言,便謂孝孫可疑,明達可信,臣恐群臣衆庶有以窺陛下。
』太宗怒乃解。
」今從舊傳。
〕公等勿為此不盡言也。
」〔為,于僞翻;下為朕同。
〕 11上曰:「為朕養民者,唯在都督、刺史、朕常疏其名于屏風,坐卧觀之,得其在官善惡之迹,皆注于名下,以備黜陟。
縣令尤為親民,不可不擇。
」乃命内外五品已上,各舉堪為縣令者,以名聞。
12上曰:「比有奴告其主反者,〔比,毗至翻。
〕此弊事。
夫謀反不能獨為,必與人共之,何患不發,何必使奴告邪!〔邪,音耶。
〕自今有奴告主者,皆勿受,仍斬之。
」 13西突厥統葉護可汗為其伯父所殺;伯父自立,是為莫賀咄侯屈利俟毗可汗。
〔厥,九勿翻。
可,從刊入聲。
汗,音寒。
咄,當沒翻。
俟,渠之翻。
〕國人不服,弩矢畢部推泥孰莫賀設為可汗,〔西突厥有五弩矢畢部,泥孰亦一啜之部帥。
〕泥孰不可。
統葉護之子咥力特勒〔咥,徒結翻,又醜栗翻。
〕避莫賀咄之禍,亡在康居,泥孰迎而立之,是為乙毗揼羅肆葉護可汗,與莫賀咄相攻,連兵不息,俱遣使來請婚。
〔使,疏吏翻。
〕上不許,曰:「汝國方亂,君臣未定,何得言婚!」且谕以各守部分,勿複相攻。
〔分,扶問翻。
複,扶又翻。
〕于是西域諸國及敕勒先役屬西突厥者皆叛之。
〔史言天方福華,東西突厥皆亂。
厥,九勿翻。
〕 14突厥北邊諸姓多叛颉利可汗歸薛延陀,共推其俟斤夷男為可汗,〔颉,奚結翻。
俟,渠之亂。
〕夷男不敢當。
上方圖颉利,遣遊擊将軍喬師望間道赍冊書拜夷男為真珠毗伽可汗,〔間,古苋翻。
伽,求迦翻。
〕賜以鼓纛。
〔纛,徒到翻。
〕夷男大喜,遣使入貢,〔使,疏吏翻。
〕建牙于大漠之郁督軍山下,東至靺鞨,西至西突厥,南接沙碛,〔靺,音末。
鞨,音曷。
碛,七迹翻。
〕北至俱倫水;回纥、拔野古、阿跌、同羅、仆骨、霫諸部皆屬焉。
〔史言突厥衰而薛延陀強于漠北。
霫,而立翻。
〕 三年〔(己醜、六二九)〕 1春,正月,戊午,上祀太廟;癸亥,耕藉于東郊。
〔初議藉田方面所在,給事中孔穎達曰:「禮,天子藉田于南郊,諸侯于東郊。
晉武帝猶于東南。
今于城東,不合古禮。
」帝曰:「禮緣人情,亦何常之有。
且虞書雲:『平秩東作。
』則是堯、舜敬授人時,已在東矣。
又乘青辂、載黛耜者,所以順于春氣,故知合于東方。
且朕見居少陽之地,田于東郊,蓋其宜也。
」于是遂定。
按帝自謂居少陽之地,蓋以即位以來居東宮也。
藉,秦昔翻。
〕 2沙門法雅坐妖言誅。
〔妖,一遙翻。
〕司空裴寂嘗聞其言,辛未,寂坐免官,遣還鄉裡。
寂請留京師,上數之曰:〔數,所具翻,又所主翻。
〕「計公勳庸,安得至此!直以恩澤為群臣第一。
武德之際,貨賂公行,紀綱紊亂,皆公之由也,〔上皇聞帝此言,其心為如何﹖紊,音問。
〕但以故舊不忍盡法。
得歸守墳墓,辛已多矣!」寂遂歸蒲州。
〔裴寂本蒲州桑泉人。
〕未幾,又坐狂人信行言寂有天命,寂不以聞,當死;流靜州。
〔武德四年,以始安郡之龍平、豪靜,蒼梧郡之蒼梧置靜州靜平郡。
幾,居豈翻。
〕會山羌作亂,〔以為山羌,則當是劍南之靜州。
然劍南之靜州,武後時方置。
若以為嶺南之靜州,則「羌」當作「蠻」。
〕或言劫寂為主。
上曰:「寂當死,我生之,必不然也。
」俄聞寂率家僮破賊。
上思其佐命之功,征入朝,會卒。
〔帥,讀曰率。
朝,直遙翻;下同。
卒,子恤翻。
〕 3二月,戊寅,以房玄齡為左仆射,杜如晦為右仆射,以尚書右丞魏征守秘書監,參預朝政。
4三月,己酉,上錄系囚。
有劉恭者,頸有「勝」文,自雲「當勝天下」,坐是系獄。
上曰:「若天将興之,非朕所能除;若無天命,『勝』文何為!」乃釋之。
5丁巳,上謂房玄齡、杜如晦曰:「公為仆射,當廣求賢人,随才授任,此宰相之職也。
〔唐六典: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