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九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深患,此乃亡國之政也。
炀帝之世,内外庶官,務相順從,當是之時,皆自謂有智,禍不及身。
及天下大亂,家國兩亡,雖其間萬一有得免者,亦為時論所貶,終古不磨。
卿曹各當徇公忘私,勿雷同也!」 34上謂侍臣曰:「吾聞西域賈胡得美珠,剖身以藏之,〔賈,音古。
〕有諸﹖」侍臣曰:「有之。
」上曰:「人皆知【章:十二行本「知」下有「笑」字;乙十一行本同;張校同,雲無注本亦無。
】彼之愛珠而不愛其身也;吏受赇抵法,與帝王徇奢欲而亡國者,何以異于彼胡之可笑邪!」〔赇,音求。
邪,音耶。
〕魏征曰:「昔魯哀公謂孔子曰:『人有好忘者,徙宅而忘其妻。
』孔子曰:『又有甚者,桀、纣乃忘其身。
』亦猶是也。
」〔好,呼到翻。
忘,巫放翻。
〕上曰:「然。
朕與公輩宜戮力相輔,庶免為人所笑也!」 35青州有謀反者,州縣逮捕支黨,收系滿獄,诏殿中侍禦史安喜崔仁師覆按之。
〔曹魏時,蘭台遣禦史二人居殿中,伺察奸非,遂稱殿中侍禦史;唐從七品下,掌朝廷供奉之儀式。
安喜縣,屬定州,漢為盧奴、安險二縣地,章帝改為安喜,慕容垂改安喜為不連,後魏複曰安喜;後齊廢盧奴縣入安喜,隋改曰鮮虞,唐複曰安喜。
〕仁師至,悉脫去杻械,〔去,羌呂翻。
杻,女九翻。
〕與飲食湯沐,寬慰之,止坐其魁首十餘人,餘皆釋之。
還報,敕使将往決之。
〔此時敕使非官,官凡奉敕出使者則謂之敕使。
使,疏吏翻。
〕大理少卿孫伏伽謂仁師曰:「足下平反者多,〔少,始照翻。
反,音翻。
〕人情誰不貪生,恐見徒侶得免,未肯甘心,深為足下憂之。
」〔為,于僞翻;下不為、竊為同。
〕仁師曰:「凡治獄當以平恕為本,豈可自規免罪,〔規,圖也。
治,直之翻。
〕知其冤而不為伸邪!〔邪,音耶。
〕萬一闇短,誤有所縱,以一身易十囚之死,亦所願也。
」伏伽慚而退。
及敕使至,更訊諸囚,皆曰:「崔公平恕,事無枉濫,請速就死。
」無一人異辭者。
36上好騎射,〔好,呼到翻;下同。
騎,奇寄翻。
〕孫伏伽谏,以為:「天子居則九門,〔天門九重,人主之門亦曰九重。
所謂禁衛九重,虎豹九關,皆言九門也。
〕行則警跸,非欲苟自尊嚴,乃為社稷生民之計也。
陛下好自走馬射的以娛悅近臣,此乃少年為諸王時所為,〔少,詩照翻。
〕非今日天子事業也。
既非所以贍養聖躬,又非所以儀刑後世,臣竊為陛下不取。
」上悅。
未幾,以伏伽為谏議大夫。
〔幾,居豈翻。
考異曰:韓琬禦史台記:「伏伽,武德中自萬年主簿上疏極谏,太宗怒,命引出斬之。
伏伽曰:『臣甯與關龍逄遊于地下,不願事陛下。
』」太宗曰:『朕試卿耳。
卿能若是,朕何憂社稷!』命授之三品。
宰臣曰:『伏伽匡陛下之過,自主簿授之三品,彰陛下之過深矣,請授之五品。
』遂拜為谏議大夫。
」按高祖實錄,「武德元年,伏伽自萬年縣法曹上書,高祖诏授治書侍禦史。
」禦史台記誤也。
今據魏征故事。
〕 37隋世選人,十一月集,至春而罷,人患其期促。
至是,吏部侍郎觀城劉林甫〔觀縣,古之觀國。
國語注曰:夏啟子太康之弟所封也。
觀縣,漢屬東郡,光武改曰衛縣,晉、魏屬頓丘郡,曰衛國縣,隋開皇六年改曰觀城縣,屬魏州,唐屬澶州。
選,須絹翻;下同。
觀,古玩翻。
〕奏四寺聽選,随阙主拟,人以為便。
唐初,士大夫以亂離之後,不樂仕進,官員不充。
省符下諸州差人赴選,州府及诏使〔樂,音洛。
下,遐稼翻。
使,疏吏翻。
诏使,即前所謂敕使。
〕多以赤牒補官。
至是盡省之,勒赴省選,集者七千餘人,林甫随才铨叙,各得其所,時人稱之。
诏以關中米貴,始分人于洛州選。
上謂房玄齡曰:「官在得人,不在員多。
」命玄齡并省,留文武總六百四十三員。
38隋秘書監晉陵劉子翼,〔晉陵縣帶常州。
〕有學行,性剛直,朋友有過,常面責之。
李百藥常稱:「劉四雖複罵人,〔劉子翼第四,唐人多以第行相呼。
學行,下孟翻。
複,扶又翻。
〕人終不恨。
」是歲,有诏征之,辭以母老,不至。
39鄃令裴仁軌〔鄃縣,漢、晉屬清河郡,中廢,隋開皇十六年置,屬貝州。
鄃,音輸。
〕私役門夫,上怒,欲斬之。
殿中侍禦史長安李幹佑谏曰:「法者,陛下所與天下共也,非陛下所獨有也。
今仁軌坐輕罪而抵極刑,臣恐人無所措手足。
」上悅,免仁軌死,以幹佑為侍禦史。
〔唐制,殿中侍殿史,從七品下;侍禦史,從六品下。
〕 40上嘗語及關中、山東人,意有同異。
殿中侍禦史義豐張行成跪奏曰:〔義豐,漢中山安國縣,隋開皇六年改曰義豐,屬安州。
〕「天子以四海為家,不當有東西之異;恐示人以隘。
」上善其言,厚賜之。
自是每有大政,常使預議。
41初,突厥既強,敕勒諸部分散,有薛延陀、回纥、都播、骨利幹、多濫葛、同羅、仆固、拔野古、思結、渾、斛薛、結、阿跌、契苾、白霫等十五部,皆居碛北,風俗大抵與突厥同;〔厥,九勿翻。
敕勒,即鐵勒也。
薛延陀先與薛種雜居,後滅延陀部有之,号薛延陀,姓一利咥氏。
回纥先曰袁纥,亦曰烏護,曰烏纥,至隋曰韋纥,後稱回纥,姓藥葛羅氏,居薛延陀北娑陵水上,距長安七千裡。
都播亦曰都波,其地北瀕小海,西堅昆,南回纥。
骨利幹居瀚海北。
多濫葛亦曰多覽葛,在薛延陀東,瀕同羅水。
同羅在薛延陀北,多濫葛之東,距長安七千裡而赢。
仆固亦曰仆骨,在多濫葛之東,地最北。
拔野古一曰拔野固,或為拔曳固,漫散碛北,地千裡,直仆固,鄰于靺鞨。
思結在延陀故牙。
渾在諸部最南。
斛薛居多濫葛北。
奚結在同羅北。
阿跌一曰诃跌,或為閖跌。
契苾一曰契苾羽,在焉耆西北鷹娑川,多濫葛之南。
白霫居鮮卑故地,直京師東北五千裡,與同羅、仆固接,避薛延陀,保奧支水冷陉山。
「斛薛」之下「結」之上當有「奚」字。
纥,音鹘。
跌,徒結翻。
契,欺訖翻。
苾,毗必翻,又蒲結翻。
霫,似入翻。
碛,七迹翻。
考異曰:舊書「敕勒」作「鐵勒」。
新書雲:即元魏時高車。
或曰:「敕勒」訛為「鐵勒」。
今從新書。
舊書「多濫葛」作「多覽葛」,又作「多臘葛」。
今從實錄、唐統紀。
又舊書「仆固」或作「仆骨」。
按胡語難明,以中國字寫之,故訛謬不壹。
今從陳子昂集及仆固懷恩傳。
〕薛延陀于諸部為最強。
西突厥曷薩那可汗方強,敕勒諸部皆臣之。
曷薩那征稅無度,諸部皆怨。
曷薩那誅其渠帥百餘人,敕勒相帥叛之,〔薩,桑葛翻。
可,從刊入聲。
汗,音寒。
渠帥,所類翻。
相帥,讀曰率。
〕共推契苾哥楞為易勿真莫賀可汗,居貪于山北。
〔楞,盧登翻。
「貪于山」,新書作「貪污山」。
〕又以薛延陀乙失揼為也咥小可汗,〔咥,徒結翻。
〕居燕末山北。
〔燕,因肩翻〕及射匮可汗兵複振,〔複,扶又翻。
〕薛延陀、契苾二部并去可汗之号以臣之。
〔此上皆序隋時事。
去,羌呂翻。
〕 回纥等六部在郁督軍山者,東屬始畢可汗。
〔郁督軍山在大漠外,直長安西北六千裡。
〕統葉護可汗勢衰,乙失揼之孫夷男帥部落七萬餘家,附于颉利可汗。
〔帥,讀曰率;下同。
颉,奚結翻。
考異曰:舊鐵勒傳雲:「貞觀二年,葉護可汗死,其國大亂,夷男始附于颉利。
」按突厥傳,元年,薛延陀已叛颉利,擊走其欲谷設。
安得二年始附颉利乎!〕颉利政亂,薛延陀與回纥、拔野古等相帥叛之。
颉利遣其兄子欲谷設将十萬騎讨之,〔新書阿史那社爾傳,以欲谷設為颉利子。
〕回纥酋長菩薩将五千騎,與戰于馬鬣山,大破之。
〔将,即亮翻。
騎,奇寄翻。
酋,慈由翻。
長,知兩翻。
菩,薄乎翻。
薩,桑葛翻。
〕欲谷設走,菩薩追至天山,部衆多所所虜,回纥由是大振。
薛延陀又破其四設,〔突厥号典兵者為設;四設,四部帥之典兵者也。
〕颉利不能制。
颉利益衰,國人離散。
會大雪,平地數尺,羊馬多死,民大饑,颉利恐唐乘其弊,引兵入朔州境上,揚言會獵,實設備焉。
鴻胪卿鄭元暃使突厥還,〔周有大行人之官,秦為典客,漢景帝曰大行,武帝曰大鴻胪。
梁置十二卿,鴻胪為冬卿,去「大」字;唐因之,掌賓客及兇儀之事。
暃,殊玉翻。
胪,陵如翻。
〕言于上曰:「戎狄興衰,專以羊馬為候。
今突厥民饑畜瘦,〔畜,許救翻;下同。
〕此将亡之兆也,不過三年。
」上然之。
群臣多勸上乘間擊突厥,上曰:「新與人盟而背之,不信;〔間,古苋翻。
背,蒲妹翻。
〕利人之災,不仁;乘人之危以取勝,不武。
縱使其種落盡叛,六畜無餘,朕終不擊,必待有罪,然後讨之。
」〔種,章勇翻。
畜,許救翻。
〕 西突厥統葉護可汗〔厥,九勿翻。
可,從刊入聲。
汗,音寒。
考異曰:高祖實錄止雲「葉護」,舊傳作「統葉護」,今從之。
〕遣真珠統俟斤與高平王道立來,〔高平王道立使西突厥,見上卷高祖武德八年。
俟,渠之翻。
〕獻萬釘寶钿金帶,馬五千匹,以迎公主。
颉利不欲中國與之和親,數遣兵入寇,〔數,所角翻。
〕又遣人謂統葉護曰:「汝迎唐公主,要須經我國中過。
」統葉護患之,未成婚。
二年〔(戊子、六二八)〕 1春,正月,辛亥,右仆射長孫無忌罷。
〔從無忌之請也。
考下文可見。
長,知兩翻。
〕時有密表稱無忌權寵過盛者,上以表示之,曰:「朕于卿洞然無疑,若各懷所聞而不言,則君臣之意有不通。
」又召百官謂之曰:「朕諸子皆幼,視無忌如子,非他人所能間也。
」無忌自懼滿盈,固求遜位,皇後又力為之請,〔間,古苋翻。
為,于僞翻。
〕上乃許之,以為開府儀同三司。
2置六司侍郎,副六尚書;〔六司侍郎,吏部正四品上,餘皆正四品下。
〕并置左右司郎中各一人。
〔左、右司郎中,從五品上。
尚書左丞勾吏、戶、禮十二司,右丞管兵、刑、工十二司;左、右司郎中各掌副十二司之事,以舉正稽違,省署符目。
〕 3癸醜,吐谷渾寇岷州,都督李道彥擊走之。
〔吐,從暾入聲。
谷,音浴。
〕 4丁巳,徙漢王恪為蜀王,衛王泰為越王,楚王佑為燕王。
〔燕,因肩翻。
〕 5上問魏征曰:「人主何為而明,何為而暗﹖」對曰:「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昔堯清問下民,故有苗之惡得以上聞;〔書呂刑曰:皇帝清問下民,鳏寡有辭于苗。
上,時掌翻。
〕舜明四目,達四聰,故共、孫、驩兜不能蔽也。
〔舜明目達聰,而難任人,故四兇不能逃其罪也。
共,音恭。
〕秦二世偏信趙高,以成望夷之禍;〔事見秦紀。
〕梁武帝偏信朱異,以取台城之辱;〔事見梁紀。
〕隋炀帝偏信虞世基,以緻彭城閣之變。
〔事見隋炀帝紀及高祖武德元年。
〕是故人君兼聽廣納,則貴臣不得擁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
」上曰:「善!」 上謂黃門侍郎王珪曰:「開皇十四年大旱,隋文帝不許赈給,而令百姓就食山東,比至末年,〔赈,津忍翻。
比,必利翻,及也。
〕天下儲積可供五十年。
炀帝恃其富饒,侈心無厭,〔厭,于鹽翻。
〕卒亡天下。
〔卒,子恤翻;下同。
〕但使倉廪之積足以備兇年,其餘何用哉!」 6二月,上謂侍臣曰:「人言天子至尊,無所畏憚。
朕則不然,上畏皇天之監臨,下憚群臣之瞻仰,兢兢業業,猶恐不合天意,未副人望。
」魏征曰:「此誠緻治之要,〔治,直吏翻;下同。
〕願陛下慎終如始,則善矣。
」 7上謂房玄齡等曰:「為政莫若
炀帝之世,内外庶官,務相順從,當是之時,皆自謂有智,禍不及身。
及天下大亂,家國兩亡,雖其間萬一有得免者,亦為時論所貶,終古不磨。
卿曹各當徇公忘私,勿雷同也!」 34上謂侍臣曰:「吾聞西域賈胡得美珠,剖身以藏之,〔賈,音古。
〕有諸﹖」侍臣曰:「有之。
」上曰:「人皆知【章:十二行本「知」下有「笑」字;乙十一行本同;張校同,雲無注本亦無。
】彼之愛珠而不愛其身也;吏受赇抵法,與帝王徇奢欲而亡國者,何以異于彼胡之可笑邪!」〔赇,音求。
邪,音耶。
〕魏征曰:「昔魯哀公謂孔子曰:『人有好忘者,徙宅而忘其妻。
』孔子曰:『又有甚者,桀、纣乃忘其身。
』亦猶是也。
」〔好,呼到翻。
忘,巫放翻。
〕上曰:「然。
朕與公輩宜戮力相輔,庶免為人所笑也!」 35青州有謀反者,州縣逮捕支黨,收系滿獄,诏殿中侍禦史安喜崔仁師覆按之。
〔曹魏時,蘭台遣禦史二人居殿中,伺察奸非,遂稱殿中侍禦史;唐從七品下,掌朝廷供奉之儀式。
安喜縣,屬定州,漢為盧奴、安險二縣地,章帝改為安喜,慕容垂改安喜為不連,後魏複曰安喜;後齊廢盧奴縣入安喜,隋改曰鮮虞,唐複曰安喜。
〕仁師至,悉脫去杻械,〔去,羌呂翻。
杻,女九翻。
〕與飲食湯沐,寬慰之,止坐其魁首十餘人,餘皆釋之。
還報,敕使将往決之。
〔此時敕使非官,官凡奉敕出使者則謂之敕使。
使,疏吏翻。
〕大理少卿孫伏伽謂仁師曰:「足下平反者多,〔少,始照翻。
反,音翻。
〕人情誰不貪生,恐見徒侶得免,未肯甘心,深為足下憂之。
」〔為,于僞翻;下不為、竊為同。
〕仁師曰:「凡治獄當以平恕為本,豈可自規免罪,〔規,圖也。
治,直之翻。
〕知其冤而不為伸邪!〔邪,音耶。
〕萬一闇短,誤有所縱,以一身易十囚之死,亦所願也。
」伏伽慚而退。
及敕使至,更訊諸囚,皆曰:「崔公平恕,事無枉濫,請速就死。
」無一人異辭者。
36上好騎射,〔好,呼到翻;下同。
騎,奇寄翻。
〕孫伏伽谏,以為:「天子居則九門,〔天門九重,人主之門亦曰九重。
所謂禁衛九重,虎豹九關,皆言九門也。
〕行則警跸,非欲苟自尊嚴,乃為社稷生民之計也。
陛下好自走馬射的以娛悅近臣,此乃少年為諸王時所為,〔少,詩照翻。
〕非今日天子事業也。
既非所以贍養聖躬,又非所以儀刑後世,臣竊為陛下不取。
」上悅。
未幾,以伏伽為谏議大夫。
〔幾,居豈翻。
考異曰:韓琬禦史台記:「伏伽,武德中自萬年主簿上疏極谏,太宗怒,命引出斬之。
伏伽曰:『臣甯與關龍逄遊于地下,不願事陛下。
』」太宗曰:『朕試卿耳。
卿能若是,朕何憂社稷!』命授之三品。
宰臣曰:『伏伽匡陛下之過,自主簿授之三品,彰陛下之過深矣,請授之五品。
』遂拜為谏議大夫。
」按高祖實錄,「武德元年,伏伽自萬年縣法曹上書,高祖诏授治書侍禦史。
」禦史台記誤也。
今據魏征故事。
〕 37隋世選人,十一月集,至春而罷,人患其期促。
至是,吏部侍郎觀城劉林甫〔觀縣,古之觀國。
國語注曰:夏啟子太康之弟所封也。
觀縣,漢屬東郡,光武改曰衛縣,晉、魏屬頓丘郡,曰衛國縣,隋開皇六年改曰觀城縣,屬魏州,唐屬澶州。
選,須絹翻;下同。
觀,古玩翻。
〕奏四寺聽選,随阙主拟,人以為便。
唐初,士大夫以亂離之後,不樂仕進,官員不充。
省符下諸州差人赴選,州府及诏使〔樂,音洛。
下,遐稼翻。
使,疏吏翻。
诏使,即前所謂敕使。
〕多以赤牒補官。
至是盡省之,勒赴省選,集者七千餘人,林甫随才铨叙,各得其所,時人稱之。
诏以關中米貴,始分人于洛州選。
上謂房玄齡曰:「官在得人,不在員多。
」命玄齡并省,留文武總六百四十三員。
38隋秘書監晉陵劉子翼,〔晉陵縣帶常州。
〕有學行,性剛直,朋友有過,常面責之。
李百藥常稱:「劉四雖複罵人,〔劉子翼第四,唐人多以第行相呼。
學行,下孟翻。
複,扶又翻。
〕人終不恨。
」是歲,有诏征之,辭以母老,不至。
39鄃令裴仁軌〔鄃縣,漢、晉屬清河郡,中廢,隋開皇十六年置,屬貝州。
鄃,音輸。
〕私役門夫,上怒,欲斬之。
殿中侍禦史長安李幹佑谏曰:「法者,陛下所與天下共也,非陛下所獨有也。
今仁軌坐輕罪而抵極刑,臣恐人無所措手足。
」上悅,免仁軌死,以幹佑為侍禦史。
〔唐制,殿中侍殿史,從七品下;侍禦史,從六品下。
〕 40上嘗語及關中、山東人,意有同異。
殿中侍禦史義豐張行成跪奏曰:〔義豐,漢中山安國縣,隋開皇六年改曰義豐,屬安州。
〕「天子以四海為家,不當有東西之異;恐示人以隘。
」上善其言,厚賜之。
自是每有大政,常使預議。
41初,突厥既強,敕勒諸部分散,有薛延陀、回纥、都播、骨利幹、多濫葛、同羅、仆固、拔野古、思結、渾、斛薛、結、阿跌、契苾、白霫等十五部,皆居碛北,風俗大抵與突厥同;〔厥,九勿翻。
敕勒,即鐵勒也。
薛延陀先與薛種雜居,後滅延陀部有之,号薛延陀,姓一利咥氏。
回纥先曰袁纥,亦曰烏護,曰烏纥,至隋曰韋纥,後稱回纥,姓藥葛羅氏,居薛延陀北娑陵水上,距長安七千裡。
都播亦曰都波,其地北瀕小海,西堅昆,南回纥。
骨利幹居瀚海北。
多濫葛亦曰多覽葛,在薛延陀東,瀕同羅水。
同羅在薛延陀北,多濫葛之東,距長安七千裡而赢。
仆固亦曰仆骨,在多濫葛之東,地最北。
拔野古一曰拔野固,或為拔曳固,漫散碛北,地千裡,直仆固,鄰于靺鞨。
思結在延陀故牙。
渾在諸部最南。
斛薛居多濫葛北。
奚結在同羅北。
阿跌一曰诃跌,或為閖跌。
契苾一曰契苾羽,在焉耆西北鷹娑川,多濫葛之南。
白霫居鮮卑故地,直京師東北五千裡,與同羅、仆固接,避薛延陀,保奧支水冷陉山。
「斛薛」之下「結」之上當有「奚」字。
纥,音鹘。
跌,徒結翻。
契,欺訖翻。
苾,毗必翻,又蒲結翻。
霫,似入翻。
碛,七迹翻。
考異曰:舊書「敕勒」作「鐵勒」。
新書雲:即元魏時高車。
或曰:「敕勒」訛為「鐵勒」。
今從新書。
舊書「多濫葛」作「多覽葛」,又作「多臘葛」。
今從實錄、唐統紀。
又舊書「仆固」或作「仆骨」。
按胡語難明,以中國字寫之,故訛謬不壹。
今從陳子昂集及仆固懷恩傳。
〕薛延陀于諸部為最強。
西突厥曷薩那可汗方強,敕勒諸部皆臣之。
曷薩那征稅無度,諸部皆怨。
曷薩那誅其渠帥百餘人,敕勒相帥叛之,〔薩,桑葛翻。
可,從刊入聲。
汗,音寒。
渠帥,所類翻。
相帥,讀曰率。
〕共推契苾哥楞為易勿真莫賀可汗,居貪于山北。
〔楞,盧登翻。
「貪于山」,新書作「貪污山」。
〕又以薛延陀乙失揼為也咥小可汗,〔咥,徒結翻。
〕居燕末山北。
〔燕,因肩翻〕及射匮可汗兵複振,〔複,扶又翻。
〕薛延陀、契苾二部并去可汗之号以臣之。
〔此上皆序隋時事。
去,羌呂翻。
〕 回纥等六部在郁督軍山者,東屬始畢可汗。
〔郁督軍山在大漠外,直長安西北六千裡。
〕統葉護可汗勢衰,乙失揼之孫夷男帥部落七萬餘家,附于颉利可汗。
〔帥,讀曰率;下同。
颉,奚結翻。
考異曰:舊鐵勒傳雲:「貞觀二年,葉護可汗死,其國大亂,夷男始附于颉利。
」按突厥傳,元年,薛延陀已叛颉利,擊走其欲谷設。
安得二年始附颉利乎!〕颉利政亂,薛延陀與回纥、拔野古等相帥叛之。
颉利遣其兄子欲谷設将十萬騎讨之,〔新書阿史那社爾傳,以欲谷設為颉利子。
〕回纥酋長菩薩将五千騎,與戰于馬鬣山,大破之。
〔将,即亮翻。
騎,奇寄翻。
酋,慈由翻。
長,知兩翻。
菩,薄乎翻。
薩,桑葛翻。
〕欲谷設走,菩薩追至天山,部衆多所所虜,回纥由是大振。
薛延陀又破其四設,〔突厥号典兵者為設;四設,四部帥之典兵者也。
〕颉利不能制。
颉利益衰,國人離散。
會大雪,平地數尺,羊馬多死,民大饑,颉利恐唐乘其弊,引兵入朔州境上,揚言會獵,實設備焉。
鴻胪卿鄭元暃使突厥還,〔周有大行人之官,秦為典客,漢景帝曰大行,武帝曰大鴻胪。
梁置十二卿,鴻胪為冬卿,去「大」字;唐因之,掌賓客及兇儀之事。
暃,殊玉翻。
胪,陵如翻。
〕言于上曰:「戎狄興衰,專以羊馬為候。
今突厥民饑畜瘦,〔畜,許救翻;下同。
〕此将亡之兆也,不過三年。
」上然之。
群臣多勸上乘間擊突厥,上曰:「新與人盟而背之,不信;〔間,古苋翻。
背,蒲妹翻。
〕利人之災,不仁;乘人之危以取勝,不武。
縱使其種落盡叛,六畜無餘,朕終不擊,必待有罪,然後讨之。
」〔種,章勇翻。
畜,許救翻。
〕 西突厥統葉護可汗〔厥,九勿翻。
可,從刊入聲。
汗,音寒。
考異曰:高祖實錄止雲「葉護」,舊傳作「統葉護」,今從之。
〕遣真珠統俟斤與高平王道立來,〔高平王道立使西突厥,見上卷高祖武德八年。
俟,渠之翻。
〕獻萬釘寶钿金帶,馬五千匹,以迎公主。
颉利不欲中國與之和親,數遣兵入寇,〔數,所角翻。
〕又遣人謂統葉護曰:「汝迎唐公主,要須經我國中過。
」統葉護患之,未成婚。
二年〔(戊子、六二八)〕 1春,正月,辛亥,右仆射長孫無忌罷。
〔從無忌之請也。
考下文可見。
長,知兩翻。
〕時有密表稱無忌權寵過盛者,上以表示之,曰:「朕于卿洞然無疑,若各懷所聞而不言,則君臣之意有不通。
」又召百官謂之曰:「朕諸子皆幼,視無忌如子,非他人所能間也。
」無忌自懼滿盈,固求遜位,皇後又力為之請,〔間,古苋翻。
為,于僞翻。
〕上乃許之,以為開府儀同三司。
2置六司侍郎,副六尚書;〔六司侍郎,吏部正四品上,餘皆正四品下。
〕并置左右司郎中各一人。
〔左、右司郎中,從五品上。
尚書左丞勾吏、戶、禮十二司,右丞管兵、刑、工十二司;左、右司郎中各掌副十二司之事,以舉正稽違,省署符目。
〕 3癸醜,吐谷渾寇岷州,都督李道彥擊走之。
〔吐,從暾入聲。
谷,音浴。
〕 4丁巳,徙漢王恪為蜀王,衛王泰為越王,楚王佑為燕王。
〔燕,因肩翻。
〕 5上問魏征曰:「人主何為而明,何為而暗﹖」對曰:「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昔堯清問下民,故有苗之惡得以上聞;〔書呂刑曰:皇帝清問下民,鳏寡有辭于苗。
上,時掌翻。
〕舜明四目,達四聰,故共、孫、驩兜不能蔽也。
〔舜明目達聰,而難任人,故四兇不能逃其罪也。
共,音恭。
〕秦二世偏信趙高,以成望夷之禍;〔事見秦紀。
〕梁武帝偏信朱異,以取台城之辱;〔事見梁紀。
〕隋炀帝偏信虞世基,以緻彭城閣之變。
〔事見隋炀帝紀及高祖武德元年。
〕是故人君兼聽廣納,則貴臣不得擁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
」上曰:「善!」 上謂黃門侍郎王珪曰:「開皇十四年大旱,隋文帝不許赈給,而令百姓就食山東,比至末年,〔赈,津忍翻。
比,必利翻,及也。
〕天下儲積可供五十年。
炀帝恃其富饒,侈心無厭,〔厭,于鹽翻。
〕卒亡天下。
〔卒,子恤翻;下同。
〕但使倉廪之積足以備兇年,其餘何用哉!」 6二月,上謂侍臣曰:「人言天子至尊,無所畏憚。
朕則不然,上畏皇天之監臨,下憚群臣之瞻仰,兢兢業業,猶恐不合天意,未副人望。
」魏征曰:「此誠緻治之要,〔治,直吏翻;下同。
〕願陛下慎終如始,則善矣。
」 7上謂房玄齡等曰:「為政莫若